表演的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8 09:37:58

表演的心得体会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不揣冒昧,依据自己多年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特就在大课堂(指由多个小班组成的上百人的课堂)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提出一个大胆的也是中肯的建议,那就是:教师要做掌握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首先教师要通过系统学习切实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历史地位,使自己真信“八荣八耻”,然后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发挥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声誉,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的蜡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在某些地方变成了赚钱的产业,一些教师也趁机追名逐利,甚至不牺以违反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代价,比如某些大学的极个别教授文章抄袭剽窃事件、学术履历造假事件,还有的教师在部级考试中故意泻题、考前偷题、考场作弊等等事件。这些事件虽涉及的是极个别的教师,但其造成的影响却是极坏的,使整个社会对教师信任度下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有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全社会前列的必要。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一定要牢记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事业嘱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大学生“立德”,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品德高尚的人。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2

既然是形体表演动作,就要符合舞台艺术发展规律,程式化决定了形体表演的特殊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面部表情等,都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的,是在刻画人物的规定情节内完成的。在戏曲中,生、旦、净、丑行当的严格刻画,也给了形体表演不同的表演动作体系和动作造型,如生角表演大气恢弘,旦角表演端庄秀丽,净角表演威武豪迈,丑角表演滑稽风趣,这是具象的一种结果。戏曲舞台表演的舞蹈化也是外形表演的一种,它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演形式,舞蹈是以柔和与平衡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怀的,故需要舞蹈表演的专业化、科学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多元化。人物的刻画是性格的刻画,舞蹈是为人物在特殊的情境和环境中进行表演,所以有它的合理性。

形体表演必须与人物内在的心灵因素整合起来,达到内外在塑造人物上的高度统一。形体表演以动作行程为核心的表演系数,自有其表演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动作的创造或创新可以给人物以催生或清醒的功效,让人物在这一出或一本戏的特定环境中更立体更生动。形体表演动作除固定的动作模式外,还可以有效地组合与突破,这就体现了舞台表演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戏曲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物完整地塑造在舞台上,让人民能够接受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形体动作是变化的,是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延伸而变化,只有变化到通达,戏的立意和人物的色彩就亮堂。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形体动作在舞台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有独具的特殊性。

特殊性的第一个点在于形体表演动作的“小小真实”,可以带来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大真实”,而形体表演动作的“小小不真实”,也可能招致情感、思想和想象的“不大真实”。戏曲表演舞台是以夸张性和虚拟性完成某些动作的,是大而化之的一种表演形态。演员的表演,有具体所指如人物的性格、爱好、情趣和作为等,都是在演员表演的传输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有了外在的表演格式,才有了内在的心灵感应,使人物的性格显现出来。以秦腔《窦娥冤》为例,人物窦娥是位被压迫的女性,她的反抗意识经过了自发到自觉的状态,戏核重点集中在了“杀场”与“鬼告”两折中,“杀场”中的窦娥是满腹辛酸、满腹愤怒,指责封建礼教对人民的压榨和对人性的压迫,所以窦娥的反抗动作就表现的刚烈,这种刚烈可以映射到她思想情感的刚烈――控诉。她的三桩誓愿也是通过唱腔和形体动作反映出来,让人们明白了窦娥当时的心情,看懂了由弱到强的真实体验。“鬼告”则是面对亲人的一种伤感哀怨,故此以柔对柔的形体表演,对窦娥的内在情绪把握得恰如其分。亲情的元素在形体表演中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尤其是分享时的转身、俯首,暗含悲戚与苦楚。窦娥就是窦娥,她的性格本质核心是悲怜的,令人同情,她的反抗精神又是令人振奋和欣慰的。形体表演动作把窦娥的真实凸显了出来,人物刻画就成功了。

特殊性的第二个点在于形体表演动作比心理动作容易抓到,它比不可捉摸的内心感情更容易接近,和确定,是具体的外部形态,看得见抓得住,具有稳定性。演员的表演,首先取决于外型,动作幅度及运用多少等,都与人物行动密不可分。一个角色的定位,是根据其心理因素、思想意识的起伏而论的,而形体动作正是打开这些内在窗口的钥匙,没有形体表演的具体外化,人物的情绪就难以进入,这是辩证的关系。一些优秀的经典剧目中,在演员外形表演上是花了大气力的,从而使演员的二度创作和导演的排演手法、舞美的舞台效果、音乐的优雅节奏互为正比,从而丰富了“这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以昆曲《牡丹亭》为例,杜丽娘为情所累,因情所困,极尽相思之苦,其时的外形表演在于她的形态与忧愁,动作显凌弱不堪有气无力之点,抬不得手,抬不得脚,眼光无神,尽作懒散模样,观者从中可窥对杜丽娘情苦堪怜的感叹;再者杜丽娘忧闷身死,化鬼前来与梦中郎君柳梦梅相见,又是一番形体表演的境界,此时的表演可谓欢快轻灵且含情脉脉,一个书香少女,追求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反叛。杜丽娘行动过程的鬼与人的融合,正是她的可贵处,通过外形动作的化蛹成蝶,人物的情趣与情境就美丽起来,更是情之美、爱之美的一种结局。表演的外形之举与心灵之约迈向了同一轨道,便成就了杜丽娘。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特征;情感表现

表演将静态、无声的音符变成动态的、充满情感的音乐,赋予音乐艺术以生命。一段充满感情的声乐艺术表演,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获得勇气和力量,使听众与创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声乐表演者需要了解声乐表演艺术的特征,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本文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性及情感表现方式进行具体分析[1]。

1声乐表演的特性

1.1模仿性

模仿是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形体动作对客体进行类似行为的过程。声乐表演者在学习初时都要经历模仿这个阶段,仿效别人先进的表演,汲取前人的经验,不断积累经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前期模仿过程中,表演者要从声音运用、吐字、表现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声音运用得当、吐字清晰、表现得体。语言表演的模仿性是声乐表演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直接影响表演效果的因素[2]。吐字是语言表演的关键,表演者要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悦耳动听。以《歌颂祖国》的歌曲为例,演唱时,语言不仅要做到字正腔圆,而且要与肢体语言相配合。

1.2特殊性与创造性

特殊性是指表演者的根本个性以及艺术风格。表演者本身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即便是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表演者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各具特色。特殊性包括嗓音情况、腔体构造以及音乐类型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声乐表演的效果。创造性是指声乐表演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自身表演经验的基础上,对表演进一步认识,并选择适当的表演方式,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不能改变作品原作者的创作初衷与作品内涵。表演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使表演更加丰富生动。听众听到音乐时会产生各种感受,通过各种感官体会音乐创作者赋予音乐的内涵。创造性使音乐表达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能够提升音乐的魅力。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结合特殊性与创造性进行表演,是对原创作品内涵与形式的高度再现,是从简单的模仿向进一步创造的转变。表演者在展现自身表演风格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最大限度发挥出演唱艺术的创造性,这是声乐表演能够获得成功的基础。

2声乐表演艺术的情感表达

2.1情感表达应该遵循的原则

音乐表演的一个关键原则,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音乐的创作者处于一定的时代,因此作品中会体现出很多历史特色与历史风格,听众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风貌[3]。2.1.1历史性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必然有自己的创作历史背景,作品演奏过程中一定会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这个时候就需要表演者运用手指的力度,展现音乐的历史性与时代特色。以钢琴表演为例,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节奏快、韵律强,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者在演奏的时候手指敏捷、触键快速掌控好刚柔度,不能将键盘演奏得过实、过硬。又如: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能够充分将演奏者的手臂力量发挥出来,这样演奏效果更具震撼力与戏剧化效果。因此演奏者拿到一首曲子,应该先看看它们属于哪个历史时期的作品,进而选择使用哪一种弹奏方式。2.1.2时代性音乐表演是复杂的、内涵丰富的,演奏者既不能脱离作品创作的时代,也不能完全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美学素养,能够将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恰到好处地处理演奏技巧,为历史音乐作品注入现代化的风格,获得更多现代人的青睐和喜欢。

2.2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方式

技艺高超又兼具良好情感表现力的演奏者,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还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使当代人与音乐创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这样的演奏即便时间很长,人们也会十分乐于倾听,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弹奏,而是一种内心的诉说,一种经历的回顾,每个节奏、每个章节都拥有不同的内容。听众能够感受到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内涵,心灵会因此受到触动和洗涤[4]。2.2.1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首先,表演者要充分研读歌词内涵。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歌词是基础,表演者要逐词逐句研究歌词,将情感放入歌词中,结合自己的想象,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词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的魅力与感染力。以作品《嘉陵江上》为例,其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鼓励中华儿女勇敢地站起来与日本进行斗争,表达了中华人民团结一心将敌人赶出家园的决心。此歌曲开头采用了咏叹调的形式,将人们内心对敌人野蛮行为的愤怒充分地表现出来;接着采用中弱音表达对故乡、故土的强烈思念;歌曲的高潮部分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演唱的时候声音须高亢而洪亮。其次,表演者要对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进行掌控。作品创作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之间的差异,导致作品风格以及基调也有很大的差异。表演者全面掌握音乐的整体风格,了解音乐创作文化背景,才能将音乐诠释得更好。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巴洛克时期涌现了很多适用于教学领域的音乐作品,如《弥赛亚》《阿里路亚》等。这些作品空灵、简单、透明,听众听后,情绪得以释放,心理得到洗涤。发展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人们追求人性解放,导致音乐的内涵更加富有个性,个人情感更加浓郁。声乐表演者想要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必须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5]。2.2.2构建作品必须深入作品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声乐表演者要结合音程、音阶,展现作品的内涵,通过二次创作将音乐的抽象内涵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创造力,还要具备深入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挖掘出无尽的音乐魅力。所谓“心里有,嘴上才能有”,说明了表演者要深入拥有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心中有了具体的形象,通过演唱,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并赋予其情感和魅力,使表演更加完整、富有感染力。没有内涵、心声的歌声是空洞的,不能打动观众。声乐表演者需要持续、深入的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延长效果。所以说,深入研究作品,是声乐表演取得成功的关键。

2.3充分表现表演主体的内心情感

内心情感的表现对声乐表演有很大的作用。表演者首先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再通过自己的想象,诠释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真实情感的表达使乐曲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并富有感染力。2.3.1表演主体的情感萌发声乐表演者作为音乐创造的载体,主体情感萌发是提升音乐作品感染力以及表演效果的关键。表演者掌握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创作意图,能够使情感萌发更加顺利。表演者对音乐产生的感觉,也可以称为直觉。如果是声乐表演,产生这些直觉的信息就是乐谱和歌词。基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表演主体直觉具有敏感性、直接性,是一种不需要解决语言就能够领会音乐内涵的能力,很多人也将这种能力称为乐感。以作品《黄水谣》为例,它选自《黄河大合唱》。中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创作该作品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即便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创作,它依旧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直至今天,传唱率依旧非常高,充分说明这部作品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黄水谣》的主题是表达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崇敬。声乐表演者进行表演前,首先要对歌曲本身进行研究,萌感,体会作品的灵魂,理解歌词的内涵,充分体悟中国人的愤恨,将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奸淫烧杀、一片凄凉”的情境表达出来,展现当时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在此基础上,表演者通过二次创造,从不同的角度领会作品主旨,把握作品的内涵,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直觉和情感,然后通过合理的演奏方式,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2.3.2表演主体的情感融注萌感是表演者对声乐作品风格与特色的客观认识,而融注情感是表演者将客观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的过程。情感融注的基础是萌发感情,但并不是融入情感之后就成功了,它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次的提炼。表演者要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身体验等,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底蕴,使情感融注更加深刻,更加富有艺术性和深度。表演者对这种深层提炼越精准,其对作品的表现也就越丰富、越清晰、越具有层次化,这也是表演者彰显自己演奏风格的基础。作为歌曲的两个核心组成要素,声音与情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不可偏重于任何一个方面,演唱最高的境界就是声情并茂。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那些小鸟们,只要嗓音,不用整个心灵去唱歌”。他通过这样的比喻,反对那些没有情感的表演。由此可见,单凭借技巧去表演的表演者是不合格的,是不能真正展现声乐魅力的。因此,声乐表演中,必须做到情感与技巧的融合。

3结语

声乐表演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在忠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思想的基础上,表演者通过研究歌词、背景文化以及整体风格,了解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通过适当的演奏技巧以及饱满的情感,凸显作品的特色和思想内涵,赋予作品生命力,将静态的音符塑造成鲜活的形象,最终达到表演者、接受者、创造者共同完成音乐创造过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光芬.浅谈高校声乐表演教学[J].音乐时空,2015(8):12-15.

[2]许潇尹.高校声乐表演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6(6):23-25.

[3]谭学胜,向松.声乐表演的美学思维———评《声乐表演艺术与教学实践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45-47.

[4]崔戈.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技巧课系统设置研究[J].音乐时空,2016(9):35-36.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4

摘 要:演员对全部舞台行动的创造,也是对所扮演人物的情感体验的创造。 演员创造人物的目的,就是要用艺术形式,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所要扮演的角色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观众看到,也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生活,看到人物形象的全貌,所以演员创造人物的情感体验,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情感;体验;思想

一、情感体验的涵义

1.现实中的情感体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看到,感知到的事物或情景,在我们的脑子里产生一定的心理过程,我们经历的些心理过成就是体验过程。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的体验的含义。

2.演员深入生活的情感体验

作为演员,不是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是通过想象,根据剧情要求和角色的特征,去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比如演员要扮演雷峰,首先要通过生活体验熟悉雷峰生前的生活,然后通过合理想象,用艺术形式在舞台上把雷峰的动作、行为、声容笑貌及他的思想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让观众深刻体会到雷峰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这对演员来说,就是地对雷峰这个角色的情感体验。不经过对所塑造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深入细致的体验,是不会成功创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的。

二、塑造人物情感体验的创作源泉

1.生活源泉

做为演员,要想塑造好角色,就要亲身去参加自己在舞台上所要反映的生活,亲自去体验自己所要塑造人物的所经历的生活,在体验的过程中,演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景、事情、人物,这些所见所闻的社会万象,生活白态,都是很好的表演素材和创作源泉。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又不想踏踏实实地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物情感,那么在表演中没有真实的感受,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定是公式化、概念化的干瘪的形象。所以,演员要重视积累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演员本身对人物的情感体验

演员除了在生活中积累创作素材外,其本身由于对角色的理解不同,也会引起演员本人的情感共鸣,有些演员设身处地换位想象,将自己完全化身为角色本身,让自己情不自禁地产生出剧中人物那样的情感来,有些演员认为他们是用自己对人物的同情来创造人物的情感的。所以,演员创作人物情感体验的素材,不仅包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且还有演员本人具有的与人物类似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物情感的共鸣所产生出来的。这是演员表演来源区别于生活素材的另一源泉。

所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演员本身固有的情感共同为演员塑造角色提供了可行的表演素材。演员在采集素材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能设想出,能想象到,才能利用“形象情态”体验到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如何创造人物的情感体验

1.演员要把剧中人物演的真实而生动,要能以“角色”自居

这是必不可少的创作过程。首先要了解角色生活的背景,生活环境,思想特征,情感变化等等,理解所要创造的人物后,接下来要感受角色,有创造性的感受,这种过程就是,把剧本分析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认识和对人物外貌特征的假象,对角色形象的全貌构思都感受在自己身上,有创造性地在自己身上产生相类似的、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外貌的自我感觉和体验。这样演员就可以为自己“我即角色”建立创造信念。从而获得表演上的成功。

在学校期间,我自己曾经在《 茶馆 》里扮演过一个小角色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我到 老北京小胡同和当地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天天对这些人进行观察,体验、研究、 分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声容笑貌,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等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我反复揣摩他们的生活状态,模仿他们的动作特征,把自己所要扮演的这个人物所需要的创作素材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大量地积累起来,视为我表演生涯里的一大笔财富,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他们的背景和生活环境,研究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在演出中就能轻松、自然、地把人物形象创造得真实而生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才叫观众信服。

2.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整体构思

剧本中的人物面貌特征,体态,习惯的步伐,手势音色,语调服饰打扮都不一样,演员必须对角色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才能充分把握角色的灵魂。在舞台表演中才能轻松驾驭人物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演员动了很大脑筋去化妆所扮演的人物,有了很好的化妆造型,却演不出所要扮演的人物的气质呢?他的表演总是和这个化妆造型融合不起来,形象也感觉游离于角色之外,这就是形似而神不似。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始终是一个人的关键所在,抓不住这一点,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收到好的舞台效果。

因此,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决不能离开对人物心理过程的创造,孤立地概念地去表演情感本身,是表演不出来的“最佳表现形式”的,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表演过火”或者“硬挤出来的感情”,生硬而别扭的错误表演让人感到可笑。

四、演员在创造人物情感体验中的创作状态

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演员从接触剧本,到了解角色,体验生活,再开始排练,最后到演出,整个过程都是演员的创造角色的过程,演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诠释好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总是在不断地对人物深化地了解,对“‘想象中的形象”进行更加完善的构思,并表演的越来越熟练,对人物的感受也就会越有深度,越来越来得心应手,力图使人物内心世界和外部特征达到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象。

演员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一面在舞台上表演,一面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意识中时不时注意台下的观众。戏,的确是演给观众看的,然而,此时舞台上的演员不再是你自己,而是剧中的角色,演员作为剧中的“人物”在心目中是不应该有观众的,也就是不应该注意观众,而分散精力。但是,演员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在创作意识里却又必须意识到观众,要意识到,自己的台词、动作、都能够让观众听得清楚,看的明白,使自己塑造的角色的情感思想在舞台上完整、准确、全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话剧演员;心理素质;心理节奏;自生修养

话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它的性能从单一的到各种各样的综合性能,不断的在连续变化、发展、创新。显示了无尽的话剧表演技巧的领域。更极端的挑战对人体、话剧表演技巧越来越高,发展好,锋利的水平。话剧演员都有一个良好的性能,在任何话剧表演艺术作品和精品, 表演技能是基本技能的基础。此外,如何克服紧张在舞台上,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演员必须的基本技能。

一、话剧演员舞台上紧张情绪产生的原因

1.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展现自我”是不开放的标志,在话剧表演的演员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更多的批评学生,不表扬,以免学生自满,从而形成演员的习惯性思维,自己不行。没有信心,当演员在舞台上很紧张的时候,很害怕,害怕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错误,担心很多,思想负担很重,所以更多的出现在眼前的话剧演员缺乏信心,放不开。

2.表演中紧张情绪

话剧演员表演中紧张情绪是决定一个话剧演员最终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即便演员很职业,但也不可能避免状态的起伏波动,做不到每场都保持最好状态的,也许因为身体原因,也许因为在演出时间前后自己的一些私人情感问题,总之种种原因都会影响到演员的情绪。

3.没有良好的自身修养

关于话剧演员的自身修养,也就是主动的原因。一是紧张。虽然是同样的节目已经演了很多次,表演动作已经滥记于心,但是每次开场节目总是很紧张,总觉得自己就要被几百双眼睛盯住,后台准备总会早几分钟,心底总会暗暗给自己打气,不知道其他的演员有没有这种感觉;二是习惯。第一两次演出都是上台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头脑一片空白,动作也会出错。接下来的几次,才会渐渐进入状态,在舞台上面想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以至于完全记住动作。大概是第十次之后才会完全不错动作,表情也是自带的。三十次之后就会完全入戏了,陶醉其中,完全不用思考,听见节奏就会自己摆动作了,当然每一次演出动作也许没有之前规范了,但却有了自己的风格。当然,几百场之后,就是无能为力的陶醉,感觉不到累了,变成习惯了。舞台总监总是给说一句话:“全力演出不是为了别的,也不要抱怨,@是一个演员必备的道德修养,要记住你是一个演员,这是你的责任。”

二、如何克服在话剧演员表演中紧张情绪

1.增强自信心

话剧演员想在舞台上表现得好,一定要增加信心和克服紧张情绪。话剧演员在演出之前,不知道如果自己使恰当放松情绪,更不知道是否表演顺利成功,所以,信心和技巧同等重要的表演才能,更有信心,更轻松的心理效应,话剧演员的节目更好;信心小,更多的心理紧张,低性能的效果。因此,赢得建立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缺乏自信,或者缺乏自信会导致紧张,从而导致的失败的可能。有一种“可以执行成功!我肯定赢”的信心,它将极大地削弱紧张,做到身心投入。

高难度表演动作的流程是其思想趋于成熟的标志。人的大脑有高强度的倡议,这样的倡议是一个克服自己的过程,也就是从被动转为主动。演员的技能培训是一个过程从失败到成功,它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大脑的思考。演员的强烈自信,顽强的毅力。它必须清楚,演员是艺术创作的主体,高技能的设计,必须依靠毅力,自信为基础来完成。缺乏自信,没有成功。

2.熟练话剧表演动作,体会技术要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话剧讲究一气呵成,两个多小时的连蹦带跳,连哭带笑,连说带唱,还得保证“面不改色心不跳,唱歌不跑调”这本身在体力上就有很高要求。就算出了舞台事故,演员要随机应变想办法挽救回来,还尽量不能让观众看出来,这是一个话剧演员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因素之一,克服紧张情绪时的表现。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话剧演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由于技能和训练之间的差异,导致受伤的可能,程序等等。有些演员遇到失败将会崩溃,抑郁,甚至所有的想法都抨击。因此,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现实的,不能设置过高,如果设置太高会让演员没有一个完整的心理,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当演员找出特定的目标,但也发展具体措施实现他们的目标,并努力工作。对于那些演员遇到挫折,鼓励他们可以接受失败的训练,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执行一个更好的状态。

三、结语

一个好的话剧演员,就应该有神一般强大的信念感,和孩童一般的专注与好奇,相信自己,相信游戏规则。这样的人,做得最多的是投入和思考,而不是设计与平衡。一言以蔽之――摒除杂念。从能力与技巧上说,话剧演员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每场演出前都要充分热身。从心理素质上说,演员的第几十次是绝大部分观众的第一次,本着认真负责的专业态度,本着希望观众欣赏的心,会努力坚持拿出最好状态。

疲惫期是有的,有多种应对方法。演员之间会互相激发,演员今天状态不佳,但表演很有感觉,其他演员也会被带动。观众的热烈反馈会刺激演员,大笑、鼓掌、喝彩等会让演员越演越不觉的疲惫。良好的状态还要注意休息,大家轮流休息,免得死熬。再有就是咬牙坚持,等疲惫期过去,有点儿像长跑,过了极限会好受一些。

作为一名演员要永远不忘初心,永远给自己定几条规矩,永远记得要对的起观众,舞台和生活要区分的开,

综上所述,要在舞台上塑造让观众喜爱、过目不忘的角色,要求演员在当舞台的大幕拉开后就要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活、更生动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浩.杂技演员如何克服舞台上的紧张情绪[J].科研,2016(12):00124-00124.

[1]赵诗.浅谈杂技演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199-199.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6

一、时装表演艺术

时装表演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而逐渐兴起的新的表演艺术分支。先是为了突破橱窗限制充当活动衣架的展示,进而演化为表现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与服饰艺术展示的表演活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被社会广泛认同与接受的表演艺术。它是把时装、饰品、人体、音乐、灯光、背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形象视觉表演艺术。

时装表演艺术,如同其它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具有夸张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人们通过视觉直接感受时装的色彩美、线条美、款式美和面料美,并在音乐、灯光和背景的配合下,欣赏模特的步态、体态、转体与造型,把设计师用以把握流行趋势的独特构思和设计意图超前的服装样品表演给广大观众,从而产生服装美的引导作用,使人们的服饰文化水平提高一步,穿着打扮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从一定意义上讲,同一套服装穿在谁身上效果最佳,是大有讲究的。对于时装会和其他专场表演,编导需花大量的精力对所表演的系列服装精心选择穿着效果最好的模特,对同台表演的模特之间还要反复调整,以达到各个模特的穿着之间有良好的协调效果。时装表演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展示时装艺术主题,概括出它们的基本精神,人体的韵律、气质、风度把静止的时装变成了“有生命的形式”。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最早感受的视像信息是人的“肖像造型”和“动作表演”。它的表演不如戏剧那样节奏舒缓,不如文学易于反复品味,不如绘画、摄影易仔细鉴赏,不如戏剧表演的表情复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轮廓表演”和“情绪表演”,但它给观众的兴奋却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共鸣,又能引人寻思。

二、时装模特镜前意识

时装模特是时装表演艺术所选用的标准对象,是时装美的揭示者和传播者,是时装魅力的载体。模特镜前意识的强弱是模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时装摇篮里,一批批出色的模特人才不断涌现。超级巨星辛迪・克劳福得以“野性”美而著称,以性感跃居超级名模之首,其不仅表演技艺精湛,而且善于利用她的深厚镜前意识潜力寻求广泛发展。她在为服装品牌、化妆品牌和首饰做广告的同时,还是位十分自信的影视明星。在国内,话剧演员出身的名模瞿颖,不但在T型台上表演极其出色,而且也是广告商和影视导演的竞选对象。

所谓镜前意识,它包含审美的性质,是模特表演艺术中最为独特的表演感觉和重要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模特的镜前意识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认知过程,是表演意识强弱,表现力高低的反映。时装表演虽不同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作为一种反映着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的表演艺术,与电影、电视、戏曲等诸多艺术类型之间在依赖镜头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运用镜头作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比如一些特写镜头的运用等,这就需要时装模特加强“细节表演”和“情感表演”,使镜头感觉更加细腻,加之时装模特良好的视觉形象,就能在以镜前感为根本存在方式的影视节目中,强化自己的表演效果,延伸自己的表演天地。

三、时装模特镜前意识培养

模特良好的镜前意识为模特表演艺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模特表演技能收发自如、得心应手。模特镜前意识是模特时装表演艺术独特的表演感觉和重要的心理反映,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以提高。

1、良好的心理素质

虽然每个人天生的心理素质并不相同,但后天的锻炼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些模特,由于心理素质不佳,在面对摄像机,闪光灯和照相机时,姿态生硬、表情呆板,韵味就无从谈起。通过实践,可加强模特心理素质的提高。几位时装模特摄影师曾在多次拍摄不顺后,戏称是他们培养了模特,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模特对自己要有信心。作为时装模特不仅仅是展示服装,也是时尚的弄潮儿,是当代生活方式的诠释者,甚至可能是启动者。她们不仅代表时装艺术,也代表社会对美的把握,她们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为女性所模仿,为男性所倾慕。由于模特的职业特殊性,她们中极易引起攀比风,嫉妒风。稍有一点荣誉或挫折就沾沾自喜或垂头丧气。模特要有健康与正常的自信,它是勇气和自我控制之间的一种平衡,失去了控制,自信就变成了自负。模特要学会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让合作者感到自然、愉快,不要过分躁动,多一份理解,正视自己职业的弱点,有自知之明,有信心在心理上寻找到一个制高点。

2、准确把握舞台感觉

模特的每一次登台表演是对既往经历、经验的追寻与调动;是对服装内涵的挖掘与体味;是对设计理念的张扬与诠释。有些模特日常形象还不错,但是到了舞台上就神韵全无。一名优秀的时装模特,一出现在舞台追光灯下就应该有一种兴奋感,就像体育运动员在比赛中,进入最佳竟技状态,超常发挥一样。对于一个有后劲的模特来说,场面越大越有斗志。模特在舞台上寻找高峰体验,驾驭和准确把握舞台气氛,展示时装风格的同时,也是在体现自我的个性。舞台感觉说到底就是一种能超水平发挥的本能反应,这种看似本能的反应实际上是反复对艺术实践的内在体验和理性分析后在心理上的积淀。一旦这种积淀达到一定的深度,其表演就会进入一种收发自如、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自由境界,举手投足皆成画面。这时的表演艺术就进入了巅峰状态,人们的眼光就会被吸聚在自己身上,同时又会在身心中激出更加强烈的创造欲望。

3、熟练驾驭表演技巧

模特必须用心去体验服装艺术的魅力,用型来展示服装艺术的风格。熟练的表演技巧是模特的基本功,人的肉眼所接收到的人体动作能够刺激、活跃人的视网膜,然后通过中枢神经的传导作用于大脑,从而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做出相应的反映。好的模特能以适当得体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技巧来吸引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进而产生感染效应。反之,无法达到预期的观赏、审美效果,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3.1 规范的台步

规范的台步,它是服饰表演的基本动形素。模特儿的走台姿势不同于平时的行走,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尚未夸张到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地步,这是为了以优美的仪态展示出时装设计的构思。台步以优美为主,挺而不僵,柔而不懈,走出自己的风格,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起来,调整出一种具有张力的状态,表面上体态安然,感觉却处于高峰体验之中。模特台步的特点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是表演的类型,文化性的表演就要比较强调装饰特点,要夸张一些。销售表演就要比较重视生活情趣,要自然一些。其次与服装的结构和特色有关。如牛仔装动作更加奔放、夸张。旗袍的动作就应含蓄。第三就是委托人、设计师或编导的特殊要求也对台步的风格有一定的影响,委托人的要求常是功利的。他们有自己的宣传目的。而设计师与编导的规定则是艺术偏爱在起作用,作用并不绝对是积极的。第四是流行趋势,台步的表演风格也随着时代审美变化而变化,有时流利动作是间断的,有层次的步态有时流利流畅自由的步态,有时流利跳跃式的,躁动的步态。

3.2 恰当的转身,得体的造型

恰当的转身,得体的造型,这是模特具有创造性的环节。时装模特的转体也是时装表演的基本要素,它是两种表演方向的中介及节奏的转换点。时装模特的台步与转体紧密连接,并与造型融为一体,使观众欣赏到不同的方位的模特时装表演艺术。 模特的转体要流畅、按一定的节奏、韵律进行。转体时模特的头、肩、脚相反相成,按一定的规律、动韵完成各种转体艺术动作。

造型是模特用身体打破和占有空间的动作,主要通过脚位、手位和的变化来完成,是为了便于观众看清服装的结构,并作为动态走动的一种调节。模特造型需要把握服装风格特征,把握人体的均衡性,有丰富而强烈的韵律感,使身体形成鲜明的曲线和巨大的内张力,结合其它表演要素,充分展示时装,使服饰与造型相得益彰。例如模特的身体造型以适度的夸张表现出设计效果,使远处的观众也能看清夸大的细节部分,给人有一个鲜明而又自然的印象,如手K腰部的造型使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服装腰部立体结构、装饰特征上;背身的造型则可吸引观众观察服装肩背部细节的处理。

3.3 合理的运用面部表情与神态

人的表情具有丰富的微妙性和普遍的可知性。所谓微妙性是指纤细入微的表情,所谓可知性是指可以被人所认识、读解,而这种认识往往又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特点。服装表演如果忽视表情的作用,将是很大的失误。模特用心去体验服装艺术的魅力,他们的内心感受,观众是看不见的,能看见的只是内心感受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表情与神态,但看不到感情,“因为感情是某种内在的东西,我们只能凭着它的表面特征来判断。”模特的面部表情与神态是直观的,它直接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时装的理解,是感觉和感情的体现。好的模特能根据时装风格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表情与神态。比如,用含蓄的表情来展示旗袍装,用冷漠的表情来展示礼服装,用轻松的表情来展示便装,用豁达的表情来展示泳装。散乱的视线易造成漫不经心的印象;视线落点太远或太近则易产生茫然或走神的感觉等等。在服装表演中,随着观众与演员距离的扩大,面部表情与神态要夸张起来。表情与神态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培养,也可以逐步练习而掌握,它是模特镜前意识好坏的一个体现。

3.4准确把握自己的形象和个性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7

舞蹈者 舞蹈艺术 心理因素

舞蹈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提高在专业演出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能培养演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舞蹈属于艺术类,这是研究舞蹈演员的精神活动为对象,在艺术基础上应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正如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事情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舞蹈训练上,仍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优秀的舞蹈演员完成的动作,不仅能出色地完成表现出各种技术技能,但而且可塑造出色的人物形象。

1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舞蹈演员的作用

1.1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演员准确的完成舞蹈的动作

在舞蹈演员表演的实际的过程中,舞蹈动作完整且有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演员的动作完成很到位,很优美,它会让观众感到无比轻松和舒适,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相反,如果一个舞蹈演员扣扣索索,摇摇晃晃的做动作,不仅会让观众感到很紧张,而且也让观众觉得很累,甚至有些令人窒息,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服,不产生优美的感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准确地记住动作的顺序,也可以使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更加优美,记住所做的动作的基础上发挥超长的动作,呈现如此美丽的演员及表演。舞蹈肢体动作顺序上要求有高的记忆力,舞蹈家和舞蹈跳舞灵感联合肢体动作美妙的联系在一起。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必须首先感知所需跳舞的感觉,在他自己的头脑中构思这种感觉,然后准确的处理他的身体动作,这种感觉需要传递到自己的四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整个优美舞蹈过程。

1.2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舞蹈演员的情绪敏感度

情感的敏感性是指一个人敏感洞察他人的情绪。这种敏感性也被称为“精明的”,“感应”。情绪敏感是演员的主要情感素质,良好的舞蹈演员表演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缺乏真实感受舞蹈演员做出来的反应或行动一定是假的,主观的,任意的,往往是不准确的。在目前很多从事舞蹈的工作者,演员们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工作的意义,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演员只是一味“钟摆运动”模式存在着 , 这将有“建模” 而没有感情形式,导演是很不得人心的,舞蹈作品是失败的。无论是在表演,创作,或在生活中,演员应该有个良好的情感灵敏度。此外,舞蹈表演,演员也需要有很强的表达情感的能力。因为舞蹈本身是“笨拙的叙事和抒情舞蹈艺术表演课程” ,观众可能不会准确地去了解演员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不过,观众可从演员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节奏觉得演员在传达的情感信息。良好且灵敏的感情,以使演员的能力充分而真实的表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3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演员集中意志力

从远古时代,那些,普通人谁拥有超强的意志力,谁能够成就伟大的事情。意志力是一个人确定的目标和管理自己的目标,规范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想要的目的。一个人意志力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意识,能做事果断,体现控制自我情绪与行动。在舞蹈表演中,演员们也喜欢集中意志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刺激,这些因素可能吸引舞蹈演员,演员如此心烦意乱运行记忆力,不会有很好的表演。意志力让演员专注于表演之中,减少或消除外界引起刺激,避免精力不集中现象,因此,演员高度的意志力使在歌舞表演者可以更自由地发挥。

1.4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舞蹈演员塑造自身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叫做心理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的信任程度,乐观的态度,精神食欲和幽默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做事情成功的关键因素。自信是一个人一往无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往往自信的演员们表现的更为出色,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当然更相信他们可以会过程中取得成功,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克服遇到的困难,把他最好的一面给观众。既要准确地表演完成舞蹈外部形态,也可以准确表达舞蹈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内部体现的情绪与精神,从而达到生动,富有情感和积极的力量,从每一个肢体关节,直到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充满着活力,展现出一副十分动人的画面,刻画出舞蹈者强大的自身形象。

2、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2.1增加在舞台表演的频次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时通常会产生心理压力和怯场,是由于多数登场或参与中但是表现少的原因。这就要求导演增加舞蹈演员表演机会与表演数量,合理控制表演频次,只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克服各种登场产生的心理压力。

2.2加强舞蹈演员舞蹈表演上的自信心

通常对于舞蹈演员而言,许多人都会出现面临大型舞台的时候,会对自身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能力产生质疑,怕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不受大家喜爱,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缺乏自信心。所以,在对舞蹈演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入自信心的培养,比如,多增加一些小型演出,让舞蹈演员多经历一些现场表演,这样可以增加舞蹈演员临场的自信心。

2.3加强舞蹈演员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表演的任何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应该具备及时、准确发现突发状况,以及灵活地应对这些状况的能力,而且通常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及时对各种细节的错误给舞蹈演员提示,各种错误指出后可以通过舞蹈演员自我改进和临场发挥的过程中,使能力和自我判断意识有所提升,舞蹈演员对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具有前瞻性,从容应对更复杂的问题,使得自身得到受益。

2.4增加教师与学员之间交流和互动

舞蹈教师是资深教官,舞蹈演员普遍遇到的问题专业教师也应该都经历过。因此,在平时教师和舞蹈演员学员的沟通更为重要,舞蹈表演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作为早期提醒学员避免,做到早预防,教师私下更应该去揣摩每个舞蹈演员学员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鼓励和促进每一位舞蹈演员在心里素质与精神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孟中华.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2012(4):34~35.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8

一、表演者的生活空间

需求与紧张、紧张与目标、目标的吸引力与排拒力以及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动力场,被勒温称为“生活空间”④。在勒温看来,“紧张”始终处于一种系统之中,“生活空间”也就是“紧张”所处的系统,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生活空间的每一个区域,都会产生一定的疆界,由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称之为移动,而对生活空间中心理移动具有抗拒作用的疆界,便是一种阻碍”⑤。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还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的行为所由决定的全部的事实”⑥,即某一时间内决定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一切事实。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事实都将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体当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他用一个函数公式表达了人的行为和生活空间的关系:B=f?穴PE?雪=f?穴LS?雪。B指人的行为,P指人,E指环境,LS指生活空间,生活空间包括人与环境,行为就发生在其中,它既是人与环境的函数也是生活空间的函数⑦。该公式深刻地阐释人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受到人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音乐表演是时间的艺术,也是一门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表演艺术。表演者借助某类乐器或人声,来表达内心体验、抒发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的千锤百炼化作瞬间,在整个音乐表演的动态流程中,紧张心理贯穿始终,要分析这个复杂的心理紧张系统,首先要先弄清表演者所处的“生活空间”。根据勒温关于生活空间的拓扑学描述,可以将表演者的生活空间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一所示):

图一:对音乐表演过程的拓扑分析

P:后台准备 E:报幕入场 R:预备调整 PL:表演 F:结束退场

从中可看出,表演者要完成一次音乐表演需要经历诸多区域,每个区域中都包含了影响其当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因素,且各区域中其内在需求、心理紧张和欲求目标也有所不同。图中的PL区域,是两个区域间的疆界地带,若是表演中出现任何差错,如中途停顿、错音等,这疆界就成了阻碍,因此表演者能否顺利“通过”该疆界是音乐表演成功的关键。

根据勒温的公式可见,在音乐表演环节(即PL区域)中,导致表演者心理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观众反映、乐曲难度、舞台环境、表演者自身心理素质等。任何一方出现异常,都有可能使表演者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表演者要尽可能的预见异常,尝试多种解决措施,以减少实际表演中由“生活空间”对自身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紧张系统

近年来,在有关音乐表演的研究中,心理紧张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分析心理紧张的原因、寻找紧张释放的对策是这类研究的主要内容。但由于音乐表演是独具个性的表演艺术,其个性化特征致使理论研究者在追寻音乐表演心理的普遍规律时有很大的难度。以往的相关研究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都或多或少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对“紧张心理”影响演奏的认识囿于消极的片面。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认为,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对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发挥技能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在勒温动力心理学中,“紧张”(tension,或译张力)是一个基本的动力概念,它和“需求”一样,都是人类行为的动力来源。当心理需求(准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内在心理平衡,就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只要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也就会存在一种处于紧张状态的系统”⑧。使需求获得满足,让紧张得以释放,这其实也就为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提供了动力。“紧张”也有目标,当“实行了一种移动,或达到了一种目的即意味着紧张的解除”⑨,紧张的解除也就是达到所对应的目标。这目标,也具有力的性质,勒温称之为“引拒值(valence)”,正的引拒值具有吸引力,负的引拒值具有排拒力,它们和需求、紧张一样,也能推动人的行为。从勒温的心理紧张系统的观点来看,可见紧张并不是一种单纯焦虑或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行为的准备或激发状态,也不是一种被动的寻求自我满足的能量,而是一种积极的趋向目标的动力。据此,再分析图一中表演者在各区域中相应的内在需求、心理紧张和欲求目标情况:为了完成好即将到来的任务(内在需求),打破了表演者原有的心理平衡,从而产生心理紧张,紧张又反过来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他实现目标,创造新的平衡。在这过程中,心理紧张和内在需求以及欲求目标是同时存在并作用于表演者的。如即将轮到“报幕入场”,打破了演奏者在后台准备时已建立的心理平衡,完成“入场”行为的需求使其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随着“报幕然后入场”,目标达到,紧张得以解决,又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但这平衡马上又被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区域给打破了,如此循环,直至整个演奏结束,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便结束了本次演奏,也孕育了下一个“心理紧张系统”,因为表演者会不由自主地将本次表现作为要超越的目标,“紧张”地准备下一次演出。在这些区域中,尽管各区域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目标,但就音乐表演整个过程来看,表演者有一个总的欲求目标,就是顺利而准确地完成演奏,获得成功的体验。尽管“顺利而准确”,对于不同人理解会有不同:如一般钢琴学员或许只要完整、流畅地演奏并尽可能表现某种情感就行;而对钢琴大师来说,可能不仅仅是流畅自如,更要有“游刃有余”的境界并能表现较高的艺术修养,但是,只要达到了各自的“欲求目标”,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意味。可见,针对个人情况,制定适当的欲求目标,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紧张系统,对音乐表演是大有益处的。

关于紧张目标,即引拒值与个体所处的紧张状态的关系,在勒温心理紧张系统理论中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当个体处于紧张状态时,周围的某一与目标有关的区域便具有了相应的正的引拒值,产生吸引力,亦即成为心理紧张趋向的目标;反之,周围与目标无关的区域具有负的引拒值,产生排拒力,使得产生个体趋离该区域的行为。勒温阐述了这种心理动力的三种情景:“(1)吸引力与吸引力之间的冲突,即个体处于两种具有正的引拒力的目标之间;(2)排拒与排拒之间的冲突;(3)吸引与排拒之间的冲突,目标同时具有吸引力,也具有排拒力。”⑩

一些表演者在舞台上总是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有的用同样的曲目在某次登台时发挥得较好,而在另一次登台时却大不如前;而有些表演者则相反,他们在舞台上总是能展现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仍然和音乐表演中的心理紧张系统有关。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目标除了“欲求目标”外,还可具体地分为有很多种,如满足观众审美需求、完成某个高难度技巧等。这些目标兼具阶段性和整体性特征,阶段性指的是某一目标只在演奏过程的某个阶段出现,如完成某个高难度技巧;整体性指的是某一目标贯穿演奏过程始终,如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目标吸引演奏者“进入”不同的区域(见图二):

图二:对音乐表演心理紧张系统的向量分析

H=外壳,表示非心理因素 E-=环境 G=行为目标

S=行为系统区域 E1=表演者沉浸在音乐中的环境

E2=观众给予表演者的环境 G1=表演者期望实现的“欲求目标”

G2=表演者期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S1=表演者自身与音乐构成的表演区域

S2=表演者与观众、音乐构成的表演区域

图二中,表演者和环境共同组成了他的生活空间,心理紧张是区域S与周围的环境失去了平衡,并企图达到新平衡的一种状态。当表演者处于紧张状态时,S1或S2中的某一“适当”区域,便具有相应的引拒值,并形成趋向各自的目标(G)。如若表演者将目标对象转向观众,想着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周围与观众有关的区域(S2),便有了正的引拒值,吸引表演者趋向该区域,观众的任何一个态度、反映都能影响表演者的心理活动和演出行为,尽管很多时候这种影响都是消极的。

以钢琴演奏为例,钢琴家之所以能成为“钢琴家”,不仅是因为他们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艺,还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演奏心理,能自然地控制演奏中的心理紧张系统,使内心始终保持好平衡状态。这种控制能力看起来像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们常常称一些临场发挥优秀的表演者(尤其是孩子)为“音乐天才(神童)”。然,通过用勒温动力心理学的心理紧张系统和生活空间理论来分析音乐表演中内隐的心理因素,可以看出“音乐天才(神童)”们“与生俱来”的心理控制能力并非深不可测,相反是“有法可循”的。

首先,演奏前调整好自己的“欲求目标”。目标过高,需求就越强,也就越紧张,演奏时承载的“力”就会超出负荷,最终达不到成功的体验;目标过低,则不利于发挥已有水平,表现平平,同样达不到成功的体验。其次,演奏中将目标集中在“欲求目标”上,尽量减少其他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表演者的一个普遍环境和心理因素来自于观众,通常一个人弹琴和在朋友面前弹琴以及在很多陌生人面前弹琴,表演者的心理复杂程度是递增的。在音乐表演中学会控制和调节,注意将目标集中在自己的“欲求目标”上,排除来自观众等影响的其他心理需求,对于表演者来说非常重要。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曾说:“我总是努力保持独立,不受听众的影响。如果听众理解我的演奏,我高兴:如果不理解,我绝对不能让它影响自己。该怎样弹就照样弹下去。在音乐会上,最要不得的是虚荣心。举例来说,绝不能因为快速可能赢得听众的喝彩就采用不该用的快速。虚荣心破坏音乐和演绎者之间的整体关系。”{11}排除干扰、聚精会神,才能形成一个有助于音乐表演的生活空间。最后,演奏结束后要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演奏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勒温的“动态”平衡说明:一种平衡,既是一次活动的结束,也是下一次活动的准备或开始,也孕育着“紧张”的产生。无论这次音乐表演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总结经验,全心投入下一次演奏。

勒温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紧张系统建立在稳态的动力模式基础上。他认为,紧张是由心理需求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才引起的,紧张所激发的行为,不是为“避苦求乐”,而是为了获得新的内在平衡,而且“平衡”不只是静止,也蕴含着变化,体现为过程,是个动态的概念。这一理论对分析音乐表演的紧张心理有着积极意义:第一,丰富了音乐表演的科学性理论研究。音乐表演涉及的技术、心理等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是广泛而复杂的。以勒温的分析模式,较之以往的研究呈现这一内隐的心理因素的发展规律,“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科学性正体现在运用相关的科学原理对音乐表演艺术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上。能否注重学科研究的科学性,正是音乐表演艺术研究能否产生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12}。第二,赋予“紧张”在音乐表演中新的意义,视“紧张”为获得表演成功的动力,有助于表演者形成良好的演奏心理。第三,本文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表明“运用相关的科学原理对音乐表演艺术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可行的,相信这样一来,音乐表演艺术各领域的研究定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也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①周海宏《对部分音乐表演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1、2期。

②司徒璧春《音乐表演与心理控制》,《钢琴艺术》1997年第5期。

③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④申荷永《论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心理学报》1991年第8期。

⑤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话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0页。

⑥?眼德?演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5页。

⑦同⑤,第43页。

⑧同⑤,第32页。

⑨同⑥,第176页。

⑩同⑤,第42页。

{11}?眼美?演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世界著名钢琴家谈艺录》,顾连理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 声乐表演;紧张心理;克服对策

【中图分类号】 J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37-1

一、引言

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表演多样化、技能要求高的学科,要求表演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声乐技能,还要学会控制自身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强度。本文从研究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探讨如何克服表演者的紧张心理,实现表演者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在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产生

在声乐表演者,培训老师对表演者的发声技能培训过多重视,忽视表演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导致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表演者过度紧张会造成其肢体动作不协调、反应速度变慢、表情僵硬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声乐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要注意舒缓表演者的紧张心理,让表演人员学会舒缓紧张情绪的正确方法,从而才能保证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水平得到正常的发挥,保证表演的质量。

三、在声乐表演中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

(一)表演者自身的表演水平。表演者不能全面掌握专业的声乐表演技能,对作品的节奏、节拍、音准等把握不够,演唱技能不成熟,导致演唱者紧张情绪的产生,不能发挥其正常的表演水平。同时表演者在上台表演前准备不充足,歌词不熟,伴奏配合不协调,对表演场地和表演所需音响设备的不适应。

(二)表演者的思想负担重,缺乏自信心。表演者对于自己的声乐演唱要求过高,思想负担重,希望自己能在表演者获得最佳表演效果,以及表演者曾经的失败演出经历让表演者缺乏自信心,过度担心表演过程中会出现纰漏等造成表演人员的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声乐表演。

(三)登台表演经验不足以及表演作品选择不合理。声乐表演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由于表演者的登台表演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性问题,导致表演的重大失误。同时表演者选择演出的作品不符合自身实际表演技能水平,形成恐惧心理,不能很好将自身的注意力投入到作品训练中,有些作品的选择甚至会损害表演者的发声器官。

(四)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表演者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对欣赏群体的恐惧心理,声乐表演的欣赏人群给表演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表演者不能很好的稳定自身的情绪,出现慌乱、不知所措的情绪。

(五)表演者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导致表演者紧张情绪的产生。表演者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形成消极心理,动摇自身表演信心,造成紧张情绪的产生,从而导致表演的失败。同时表演者自身的生理因素也会使表演者产生紧张情绪。表演者的声音状态不佳,过度练习、身体不堪重负,都会影响表演者的正常演唱。

四、克服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有效对策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心理情绪对表演艺术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表演者的精神状态处于平衡位置时,表演者容易掌控自身的肌体活动,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表演者肢体的不协调、面部表情僵硬等现象的出现。因此作为一名表演者必须学会控制自身的心理情绪,学会有效地缓解紧张心理。

(一)表演前要准备充足。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要想有效地缓解现场表演紧张心理,必须要在表演前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平时对作品的反复练习,熟悉把握作品内容。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求表演者要加强对基础技能的掌握,对自身的声乐技能有一个很好地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对作品的形式、创造背景、作品内容以及蕴含的思想感情都要彻底掌握。表演前,要熟悉表演场地,多次彩排表演,适应场地环境和音响设备。

(二)表演者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习惯。表演者有对自己的表演充满热情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表演者可以利用回忆、憧憬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信心。同时表演者可以通过加强对意志力的培养,学会依靠意志力掌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依靠自信心控制紧张心理,克服表演过程中的困难,从而达到表演的最佳效果。

(三)表演者要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表演者要适应不同场地环境,克服对音响设备、欣赏群体、灯光摄影等外部因素的恐惧心理。表演者通过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借助日常表演舞台进行声乐练习,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地磨练中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高表演者的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表演者自身的表演水平、思想负担、自信心、表演经验、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表演作品的选择以及表演者在进行演唱过程中对欣赏群体的恐惧心理等都会使得表演者产生紧张情绪。这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强对自身良好心理习惯的培训,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以此提升表演者的现场演唱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宫华.浅谈声乐表演中的紧张情绪产生及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2012,(11).

[2]苏向丽.浅论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产生与克服[J].新课程(中旬),2013,(06).

表演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人物性格;特定情境;表演节奏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31-01

一、前言

对于戏剧表演来说,表演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表演节奏把控的好,则会取得良好的舞台效果和观众反响,反之,则会影响整台戏剧的演出效果。演员人物性格的表现是戏剧表演的重要内容,对戏剧表演节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强化人物性格,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表演节奏,才能让戏剧人物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才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节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种体验,无论是言语、行为、沉默或者静止都代表着某种节奏。人的心境、性格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节奏。人物的性格决定其自身的内外部节奏,又在特定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文首先探讨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性格化塑造的问题,然后从分析人物性格与外部节奏以及人物性格与特定情境的关系出发,探讨人物性格对戏剧表演节奏的影响。

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性格化塑造

(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演员通过人物角色的一连串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在戏剧表演中,提及的人物性格一般包括人的个性特征以及角色的性格特征两个层次。在对戏剧人物性格的把握上,首先要了解人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指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针对戏剧表演中的特定人物形象,表演者要在人物所经历的不同的具体生活道理上,表现出其不同的性格特点。即人物在特定时期,特有的思想逻辑和行为方式,特有的语言表达和表达方式,对待外部事物特有的情感和态度,演绎这些角色时,要体现人物的内外性格,进行性格化塑造。其次,应该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准确把握人物所处的时代和代表的阶级在人物身上影射出来的特有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习惯等。

(二)人物的性格化塑造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要特别注重人物的性格化塑造,通过展现和强化人物的典型性格,来控制戏剧表演的节奏,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以达到塑造经典人物形象,感染观众的目的。人物的性格化塑造是演员全面表演技术技巧和艺术素养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演员语言、形体的适应能力和表演能力,检验了演员掌握不同人物角色内心和外部性格特征的技巧以及洞察世事、体察世情的功力。我们要充分认识人物性格特征和性格化塑造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继而才能在人物性格与外部节奏以及人物性格与特定情境的分析中,准确、全面、细致的找出人物性格对戏剧表演节奏的影响。

三、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的关系

戏剧表演的速度和节奏构成了戏剧的时空结构,每一种速度和节奏,即便是静止和沉默,都体现着人物在境遇中的体验和心境。而同时,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也伴随着不同的外部速度和节奏。演员只有在规定情境中,对对每一个性格迥异、各有节奏特征的人物动作和行为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对戏剧的速度和节奏有准确到位的细节掌控,才能够获得一种对人物形象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出色的演员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戏剧过程中明显的感受到人物的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并为之所感染,他们所依靠的正是对内外部节奏的准确掌握和细腻表现。《打神告庙》是秦腔的经典剧目,该剧是一出正、小旦行当中,唱、做、舞并重的戏剧,塑造了敫桂英这一古代妇女的悲剧形象。敫桂英是明代一位沦落烟花的才女,性情温柔善良,对王魁一往情深,并托付终身。没有想到王魁忘恩负义,背叛了敫桂英,沉重的打击使得敫桂英悲愤欲绝,在当年海誓山盟的海神庙中打神告庙。著名秦琼表演艺术家杜新会在表演该剧饰演敫桂英时非常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和外部节奏的把握。杜新会艺术家准确把握住了人物“悲愤”的情感基调,将一个无依无靠、投诉无门的烟花女子的真实情感展现给观众。尤其是在对人物性格和戏剧节奏的把握上,表现的十分到位。

四、人物性格对戏剧节奏的影响

演员在舞台的表演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实现的,人物性格对于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和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以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物性格对戏剧节奏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处事习惯会因人而异,面对同样一件事或者一个物体,有人会表现出温柔、细腻和善良,有的人却会显得粗暴、野蛮和软弱,这种外表的节奏表现往往就是由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每一个人都有具有明显自身特征的独特的情感节奏表现和规律。人物性格和戏剧节奏是密不可分的,捕捉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规律,也就会把握住人物的基本节奏。

五、特定情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说,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处在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形成的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养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戏剧表演中,特定情境对人物的性格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定情境(即规定情境),是指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饰演的人物形象所面临的包括剧本情节、剧情、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及活动等各种情况的总和。特定情境对人物的心理和外部行为都有着影响,人物的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都得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对特定情境的定位和思考,也有助于表演者准确找准人物性格,细致刻画人物形象。表演的节奏随着特定情境的转化而转化,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随之起着变化。加强对特定情境的情绪体验和思考,就能准确找到戏剧表演的节奏,就能为整个戏剧的演出提供强大的内容保证。

六、结束语

艺术是与观众交流的方式,人物性格越明显、戏剧表演节奏越合理,观众所产生的共鸣也就越强。如果说戏剧的演出效果是目的,那么戏剧的表演节奏则是手段,任务的性格特征则是基石。戏剧的表演节奏不仅在整个戏剧的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还决定了这台演出能否成为经典,广为传诵。人物性格对戏剧表演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切艺术都是美的创造,人物性格拿捏的到位不到位,能否实现人物性格化,直接影响力观众对戏剧效果的美的评价。“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作为戏剧演员来说,只有扎根实践、深入群众、深入书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领悟力和把握能力,才能够对剧中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对人物性格拿捏的更准,戏剧表演节奏更有变化和层次,也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艺术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