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3 19:36:31

表演心得体会

表演心得体会篇1

20xx年大一上学期的表演课,主要是四个部分的学习。分别是解放天性,动物模仿,人物模仿和观察生活小品。解放天性,老师会带领我们做一些游戏,那个时候最常玩的游戏是“杀人游戏”。主要就是一个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直到现在,我们班的同学还会经常聚在一起玩“杀人”。哈哈。另外,同学在平时做练习的过程中,动物模仿有企鹅,袋鼠,猫,狗,鸡,蛇,狮子,鸭子,青蛙等。人物模仿有农村姑娘,盲人,神经病人,小偷,护士等。老师把这四项内容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我做的动物模仿是鸡,人物模仿是盲人。观察生活小品是和其它同学合作的《三个孕妇》。可惜当时我动物模仿和人物模仿的分数都不高,工作总结《大学生表演课总结》。小品的分数还可以。虽然经过了解放天性的训练,但总感觉自己还是放不开,好像被什么东西禁锢着。

20xx年大一下学期表演课,主要进行小品的训练。当时我们那个小组排练了小品《风雪迷雾》,是反应矿难的。好像期末考试时老师给的分数挺高的。

20xx年大二上学期表演课,是小品编创的训练。平时上课的时候还进行过相同事物的不同想象力的训练,后来提高为相同事物的不同想象力生动练习。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自己进行小品的创作。当时我们的考试小品是叫做《招聘》的,是比我大一届的学长给编的。现在那位学长已经在电视台做主播啦

20xx年大二下学期表演课,我们排练了高行健的《车站》。

20xx年大三上学期表演课,是影视舞台剧表演。换了一位表演老师,新换的这位表演老师刚刚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我们同学都很喜欢她。平时上课的时候进行音乐元素的练习和一些即兴表演。还排练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之雾茫茫》,《四世同堂》,《变色龙》,《麦琪的礼物》等。学到很多关于舞台调度的知识。

20xx年大三下学期,做了很多关于捕捉情绪方面的练习。渐渐地适应了摄像机。最后几个星期的时候排练了《迟到》《借钱》《替换》。初步了解到电影的拍摄方面的知识,过了一把演员瘾。还学会的视频编辑软件。当自己把一个个零碎的小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小短剧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表演心得体会篇2

在少儿杂技教学中,有些学员经悉心培养,耐心指导后,表演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可一旦业务考核、演出或重要的大型演出时,却易紧张、抛托以及不能准确地与音乐配合等现象,这主要是没有良好的表演心理所致。那么,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应从那些方面培养呢?

一、培养学员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少儿杂技演员的表演欲望是需要教师来激发的。教师在训练中,要尽可能通过生动的表演示范来唤起学生的表演热情,(尤其是青年教师)示范会使学员对所表演的节目认识更为直接。无论是技巧的具体要求、人物在美感方面的表演控制,还是个性的发挥和在集体节目中的配合以及与音乐的合拍,在意境方面的准确性等,都更形象、明了地展示给学员,让学员在训练的各个阶段中都有良好的悟性。这样也就更直接地激发起学员在不同场面的表演欲望。

二、培养杂技演员和谐的心理状态

节目就算是个集体,每一杂技演员就是集体的成员。节目的成功或失败关系到集体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在杂技表演中,演员都混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在杂技表演、整齐的动作和队形,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在杂技表演中,大家形成一个整体,一起随着统一的节奏,按照整齐、有规律的队形变化,协调一致的动作,进行有规律的表演。如果在表演中有一个演员态度不认真,动作不协调或出错,就会影响整体的美感。为了整体的美感和集体的荣誉,作为集体的每一分子,每个演员都必须全力浅谈杂技演员心理素质 以赴、同心协力这样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为培养和谐的心理状态指导老师在训练演员时要多做些准备。当某个节目在安排演员训练后,要分阶段来要求,首先要求演员准确地熟悉节目的过程与构成,然后将节目中所有技巧分节练熟,再使其它动作与技巧通畅起来。这样,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待具备较良好的表演状态后,再放心大胆地展开表演,最后才有可能达到表演上的稳定技巧、上下贯通、心理和谐和技、艺、美的完美结合。

三、培养能接受失败、自强不息的心理状况

杂技演员表演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演出与训练的差异,导致在演出当中出现受伤,完不成节目等等状况。有些演员一遇到失败就一厥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因此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注意要切合实际,不能定得太高,如果定的太高会让学生有一种完成不了的心理,会使他们失去信心。当学生制订出具体的奋斗目标时,还要他们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为之努力。对那些遇到挫折的学生进行鼓励,培养他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完成表演。

少儿杂技演员的表演常给人以结构松散、心理不够成熟的印象,可能其中某一个技巧或动作表演的动人,而整体性却较差,出场、下场、表演过程中的高潮,与助演的配合以及情绪贯穿上在把握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更谈不上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有控制的表演了。为培养和谐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训练学员时要多做些准备。当某个节目在安排学员训练后,要分阶段来要求,首先要求学员准确地熟悉节目的过程与构成,然后将节目中所有技巧分节练熟,再使其它动作与技巧通畅起来。这样,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待具备较良好的表演状态后,再放心大胆地展开表演,最后才有可能达到表演上的稳定技巧、上下贯通、心理和谐和技、艺、美的完美结合。

四、培养学员的毅力、应变能力与修养

常有此类学员,表演时一旦出错误,就难以继续下去,只得从头再来,结果由于心理格外紧张、缺乏毅力,因而越演越糟。演出时的失误和日常训练是否有毅力,与能否持之以恒地艰苦训练相关联。训练多、准备充分,心中有底了,演出时才能做到完整。再者在训练场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员的表演训练,要习惯追求节目的完整性,如若有问题,也要待节目表演终止再逐一为学员指明。

演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平时就要让学员明白演出与训练的差距,学会适应。为努力缩小差距,教师需在训练的小课中经常集中学员互相观摩学习,创造一种正式演出的气氛。尽量最大努力多让学员在表演场地多与音乐配合,使学员熟悉自已所在不同场合中音乐的差异。还要让学员努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表演状态,以避免一味地追求精巧的完美而不顾平时训练场的综合训练与基本功。另外,登台表演时心里暗示也很重要,上场前多让学员回忆训练场上发挥好的情景,会使之增添自信, 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

加强少儿杂技演员的舞台实践是重要的一环。杂技表演是一种复杂的技能过程。学员具备了基本专业技能,并不等于已具有了随时可以充分展示其艺术才华的条件。表演艺术的规律告诉我们,演员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时其心理特点、思维状态及技巧发挥过程是复杂的。缺乏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坦然的心境和舞台表演经验,即使表演者在台下准备得再充分,但一上舞台表演,其效果也常常是不尽人意的。因此,缺乏舞台实践的人应尽可能多地研究自已所表演的节目结构,使自已的技巧动作熟练、再熟练。加上其他积极因素的配合,便能在舞台上较快地适应,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已的艺术表演。常言道“熟能生巧”,其“巧”便在杂技艺术上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性,更大的表现空间。

表演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心理状态 歌唱欲望 歌唱动机 舞台实践

歌唱中,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唱歌或练声时轻松自如,声情并茂,歌声富有感染力。而一旦有其他人在场或面对舞台的灯光音响和台下观众的时候,则会出现声音颤抖、身体僵硬、心跳加速、忘记歌词、跟不上节奏等现象,和自己单独演唱时简直判若两人。这是由于歌唱者心理素质欠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怯场”,正是这种“怯场”心理干扰了歌唱者的情绪,心理压力过重,致使演唱曲目难以驾驭,导致歌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怯场”并非普通的精神紧张,而是一种极度的紧张病态,它务必消除,但很难除去。造成“怯场”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解决。如果他(她)掌握的歌唱发声技巧还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上了台,心里没底,担心唱不好,心情就会紧张;有的学生思想负担过重,如场合严肃、重要、身体不适、顾虑太多等;学生临场经验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怯场”都会影响演唱的质量。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克服“怯场”现象。

任何音乐表演都是转瞬即逝的一次性过程,它既不能重复,也无法弥补。实践证明,表演者临场时技术的发挥,完成音乐作品的质量以及演出的效果,均与其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每次临场表演中都能把自己平时的积累发挥到最高水平,并且使每次临场表演都成为具有一定即兴性的创造性表演,这是我们每一位表演者都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人体发声歌唱,不仅是人体肌肉发声器官在运动,也是心理活动的表现,更是神经支配思维引导感情宣泄的过程。歌唱是人类情感高度概括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歌唱形式把内心的体验,用音乐来告诉听众。从心理学角度讲,歌唱是心境与情感的艺术,是歌唱者内心思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歌唱的整个过程都服从于心理活动,而声乐艺术的特点由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三部分组成。哪一部分出了问题,整体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应特别重视心理训练,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态。从广义上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歌唱者所需的心理特征,为登台演唱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培养歌唱者关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能力,以获得良好的心态。

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受条件的规定和限制,其包括时间、地点以及对演出质量的要求等;二是技能方面对心态的影响,其包括准备不充分,没有把握好歌曲的内容和基调,仓促演唱。歌唱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曲目,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三是受个人心理方面的影响,其包括演出质量的高低与本人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歌唱者太注重自己的名利就会有紧张拘束的表现,观众会对歌唱者产生刺激,如观众中有同行或专家,演唱者就会感到有压力,进而加倍紧张;或者演唱者在精神上受到意外的刺激。四是生活方面的三大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变化使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休息不足也会影响演唱水平的发挥;演出前吃的过饱,或是吃了冷、辣和油腻等激性时,就会影响发声。

以上几方面情况相互交织,对演唱者有刺激,就会产生不良心态。要解决心态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演唱者从技能、心理、生理、实践几方面不断地训练,才会有良好的歌唱心态。

一、歌唱时充满自信,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

学生心里很想唱歌,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正确的歌唱方法,一旦他们体会到歌唱发声的感觉使自己的声音产生美的变化时,就觉得很高兴,歌唱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对唱歌有强烈的欲望,容易使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在兴奋的中枢神经传导下,歌唱的生理器官会作出积极反应。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顾虑很多,思想负担太重,往往束缚了自己的情绪,歌唱的发声就会很不自如。因此,积极主动的歌唱心态是上好声乐课的重要保证,在思维的积极状态下与思维的消极状态下所进行训练的效果是极不相同的,而情绪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来自师生双方。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这种积极思维潜在力量,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并对其歌唱情绪进行培养,具体说就是要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具有奋进不懈的毅力与争取成功的信心。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唱出动听的歌。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充满自信,精力旺盛,大胆、热情,有强烈的表现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明确学习目标,主动、乐观,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只有乐观的人才能自我激励,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能够承受挫折,挑战自我,经过失败的磨练,就会不断增长自信,最终以成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强大。信心不足是产生舞台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音乐表演者树立演出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信心并不能凭空而来,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俗话说“艺高胆大”,足以说明只有精湛的技艺才能增强信心,从而在演出中才能镇定自如,从容不迫。基础扎实了能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也能更好的控制表演者的情绪从而能使技术更好地发挥。

二、努力提高声乐技巧

有的学生对歌唱艺术非常热爱,但是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有的学生每天花很多时间来练声、唱歌,也不管发声的方法是否正确(也许学生自认为是正确的),结果把嗓子弄得十分疲劳,但却收效甚微。人的发声器官是比较娇嫩的,它经不起长时间的连续劳动,特别是滥用。著名的声乐教授吉阿姆巴齐斯塔・曼契尼曾在《关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实践体会》中指出:“初学时就养成坏习惯的嗓音,或者就像人们所说的,在缺点中培养出来的嗓音,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很容易纠正过来。”所以,教师一定要常用“要用脑子来练声”这句话来告诫学生,如果长期这样唱下去,那是非常危险的。每当教师在课堂上说“这是一个好的声音”时,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一下,它与“错误的声音”的不同之处究竟在哪里,并有所记忆,以用来指导课下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再是“只凭嗓子练声”了。勤于用脑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往往“事半功倍”,而只凭嗓子练声的学生,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不仅“无功”,而且“有害”。

只有掌握了娴熟的技巧、具备丰富的经验,才会在观众面前充满自信、收放自如地歌唱,同时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嗓音条件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曲目,特别是在演唱技巧上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可贪大求难。每次演出前均做好充分准备,明确作品的全 部内容,演唱时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当中,努力表现出其情感和思想内涵。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摆脱不良心态。为此,我们强调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上好音乐课。上好音乐课,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技术和知识可在工作中日日进步,而徒具精深技术,却无法施教于人是最不可取的。

三、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歌唱动机

首先应克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态,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观众负责的精神。解除紧张忧虑情绪,减轻沮丧压抑的心情。排除自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表演当中,自信、乐观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基础。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而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

其次应加强身体锻炼,时刻保持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做到胸中虚静,没有杂念,专心致志,接下来是在表演中不可心情躁动、急于求成,而是要沉得住、放得开。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出过程中要把全部的精神、意识、心态、形体贯注到音乐作品之中,融合到音乐表现里,完全进入自己的角色当中。只有达到这样一种意境,才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使表演者的情感与作品风格保持一致,才能把音乐的灵魂展现给观众。优秀的音乐家能够通过表演来拨动人的心弦,只有感动观众的音乐表演,才算是成功的表演。

第三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即表演的自然和落落大方,从表演心理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表演作为某种表现意图而生硬灌输,也不要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技巧去显示或者炫耀,而是要使音乐从自己心里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不作任何伪装,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产生共鸣。

不要有虚荣和侥幸心理,也不要对自己的表演效果作过分的祈求。那样就会给自己造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演出需要的是严肃和诚实的态度,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而不是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演出,从而才能取得最好的表演效果。钢琴家傅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要使弹琴的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名成家,炫耀技巧?还是真正的热爱音乐?”傅聪大师的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热爱音乐,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学习音乐,从而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

四、加强舞台实践

舞台经验对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舞台经验是通过平时的参与、观察、学习、总结和积累而取得的。在教学中,突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尽量多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参加演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为学生创造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在演出实践中,使自己从心理上逐渐适应并喜爱音乐表演的环境,这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沙场”考验的机会和在观众面前亮相的场合,也为学生们积累了临场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演唱中和观众沟通的技巧和经验,帮助自己的演唱取得圆满成功。演出得越多,得益越多。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登台演出的亲身体验,试想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时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怎样的一种表现呢?等到第二次上台时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呢?那么再到多次,直至我们大学四年毕业后,这时再回想第一次上台的表演,感受和体验就大不相同了。所以说,经过多次的上台演出磨练,使学生从心理上适应了表演环境,也就减少甚至是避免了情绪的紧张。

表演心得体会篇4

一、情感体验的运用

情感体验作为不可触摸不可测定的部分,需要表演者拿捏适度,不可或缺,同时又不可过满。以弗莱明演绎的作品为例,她所带来的情感的魔力使人深陷其中,但她演绎的绝对不仅是那一部分所谓的情感体验,一定有着更高的演唱准则在约束着她。的确,伟大的歌唱家们肯定不会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情感,而是把他们的主观情感与客观陈述清晰地交织在一起。他们内心的热情与表达已达到高度一致,这是声乐学者演绎的追求。在声乐学习中,演唱者必须要学会深入了解作品,把握住音乐语言,并且声情并茂地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二、对作品进行理性表达

(一)理性表现过程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将自身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充分地融入作品,并且借助理性表达的力量表现更深刻的艺术性,即体现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情感与理智二者听起来似乎矛盾,但理想的诠释应满足这两方面的条件。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理性表现大致有两个层次,一为表演主体在审美经验的控制下对已形成的情感体验进行选择,二是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用清晰的头脑来把握整个表演的过程,以免因为情感不到位或者情感过满使得演唱失去真实性。在实际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在演唱每一个音之前,在脑海中应已经出现与之相对应的音的表象。表演者通过内在的心理调控对其自身积累的情感体验进行整理、选择、设计,而并非将自身情感体验直接外化。通过这一理性分析过程,找出相应的情感体验,运用于表演中,从而通过巧妙构思,使得最后呈现的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正确的理性表达状态

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需要调动内心所有的情感体验,使表演情绪达到最高点。与此同时,如若不对情感进行合理控制,理性表达将不复存在。越是激情昂扬的表演,越需要用理智的头脑来控制把握,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具分寸感。将情感体验置于理智的控制之下,才能使得情感的表达沿着已经设计好的情感模式进行发展。在演唱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情感的宣泄,一方面要进行理智的表达,两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完满的演唱效果。例如:声乐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是影片《风云儿女》的插曲,这部作品本身情感十分充沛,第一段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第二段为充满心酸与凄楚的字字血泪的叙述,第三段音乐达到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出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演唱者要从心底挖掘音乐情感,同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现,此时理性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深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另一方面注重情绪的强弱抒发,从而达到作者创作的内在意图和艺术效果。

三、声乐表演是情感体验与理性表达的统一

表演心得体会篇5

一、前言

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演奏或考试中,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弹奏或练习时轻松自如,声情并茂,音乐富有感染力。而一旦有其他人在场或面对舞台的灯光音响或考试中的考官的时候,则会出现手指颤抖、身体僵硬、心跳加速、忘记乐谱、等现象,和自己单独弹奏时简直判若两人。这些现象使演奏者心理压力很大,也非常苦恼,因此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的心理状态

怯台心理是演奏中的一大障碍,引起紧张心理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有技术因素、生理因素,也有舞台实践因素和场合性因素,因而教学时应在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演奏心理培养.

这是由于演奏者心理素质欠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怯场”,正是这种“怯场”心理干扰了演奏者的情绪,心理压力过重,致使演奏曲目难以驾驭,导致演奏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怯场”并非普通的精神紧张,而是一种极度的紧张病态,它务必消除,但很难除去。造成“怯场”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解决。如果他 (她)的演奏技巧还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上了台,心里没底,担心弹不好,心情就会紧张;有的学生思想负担过重,如场合严肃、重要、身体不适、顾虑太多等;学生临场经验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怯场”都会影响演唱的质量。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克服“怯场”现象。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

学生心里很想弹琴,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正确的演奏方法,一旦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演奏技能使音乐产生美的变化时,就觉得很高兴,表演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对弹奏有强烈的欲望,容易使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在兴奋的中枢神经传导下,演奏的生理器官会作出积极反应。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顾虑很多,思想负担太重,往往束缚了自己的情绪,弹奏的手指就会僵硬。因此,积极主动的演奏心态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保证,在思维的积极状态下与思维的消极状态下所进行训练的效果是极不相同的,而情绪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来自师生双方。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这种积极思维潜在力量,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演奏欲望,并对其演奏情绪进行培养,具体说就是要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具有奋进不懈的毅力与争取成功的信心。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弹出动听的音乐。

四、教师对学生演奏心理的培养

首先、应克服计较个人得失的心态,培养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听者负责的精神。解除紧张忧虑情绪,减轻沮丧压抑的心情。排除自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当中,自信、乐观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基础。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而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

其次、应加强身体锻炼,时刻保持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做到胸中虚静,没有杂念,专心致志,接下来是在表演中不可心情躁动、急于求成,而是要沉得住、放得开。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出过程中要把全部的精神、心态、形体贯注到音乐作品之中,融合到音乐表现里,完全进入自己的角色当中。只有达到这样一种意境,才能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使表演者的情感与作品风格保持一致,才能把音乐的灵魂展现给观众。优秀的音乐家能够通过表演来拨动人的心弦,只有感动观众的音乐表演,才算是成功的表演。

第三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即表演的自然和落落大方,从表演心理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表演作为某种表现意图而生硬灌输,也不要把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外在技巧去显示或者炫耀,而是要使音乐从自己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作任何伪装,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产生共鸣。

表演心得体会篇6

    舞蹈演员虽是在编导创作了此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但演员也同编导一样需要投入许多的精力在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体验与构思。

    所谓演员的体验,首先就是要演员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要塑造的形象的性格本质或所要表达的社会现象的内容,再或是编导对于某种社会生活的思考等等。而这些内容没有经过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是不可能感受到的。没有这些深切的感受,就谈不上表演了,只能当是匠人的舞蹈,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仅仅经过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这些现象看到形象的本质并探索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或是编导所想表达的深层意蕴。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化自己对于此作品的理解。而这些就需在构思中完成了。

    演员的构思与编导的构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编导的构思是在体验生活之后,将自己的感受形成舞蹈意象(也许是原来并未有过的舞蹈形象、也或许是原来有过,但现如今以不同的舞蹈形式表现出来的舞蹈形象)当然,可以是在自己脑中,也可以直接让演员参与进来。我个人认为,如果让演员参与编导的这个构思的过程会有助于演员以后的二度创作。而演员的构思过程则是在体验生活并和编导沟通之后。开始进入自己的深化阶段,需要脑力活动和肢体训练双管齐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已然开始进行自己的二度创作。在训练演员肢体肌肉对此作品中的动作的敏感度与适应性时。演员本身就必须融入角色使自己像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一样,去爱、去恨、去感受、去憧憬并加入自己深刻的理解与对作品的把握并在这个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的与编导所要求的意象磨合。

    演员在舞台上的每次演出,属于二度创作。这就需要演员在每次的演出中,在意识的基础上进入无意识的状态。这里的无意识与心理学的无意识并不是一个范畴,更不是指失去知觉。而是指演员在对本节目绝对熟悉的基础上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临时、随心的进行细微的人物刻画。而真正的好演员,在每一次的表演中,其状态都是不同的,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当然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从着名演员万玛尖措在第6届桃李杯比赛中用《博回蓝天》的精湛表演中我再次体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二度创作。万马尖措在舞台上的自如创作与表现以及他舞蹈即兴能力与肢体的表现力,使他投入了他的舞蹈感情世界,他似乎将这样一种强烈的情感淋漓尽致的投射到了他的肢体表现上。他以身体的中轴为中心,向外放射,直至发梢、指尖、脚尖……似有更甚者,还在往外延伸与扩散,并让全场充满他的能量与气场。他对于动作的程序似乎并不那么注重,好似随兴所致,情感所至之处既是动作所到之处,似无意识,又似有强烈的意识……万玛尖措的《出走》,感觉更是沁人心脾。他的每一次表演都如此的不同,又如此的相同。不同在他的投入使他的每一次二度创作都有新的发挥,相同在他的每一次发挥又是在相同的动作形象里。他在作品中成功塑造的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艺术形象,更是让人深刻的体会到一个演员拥有自己的二度创作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在《出走》中有很多“跪”的动作。在这“跪”里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波澜,每一次的“跪”都是情感的迸发。然而就是这简单的“跪”,却有着催人泪下的震慑力。因为二度创作的关系,这“跪”也显得格外的有感染力。是饱含深情的一跪,还是充满力量的一跪,都让他处理得恰到好处。而在舞蹈情节矛盾的激化中万玛尖措和他的搭档用出色的二度创作能力将“离乡的”撕心裂肺的痛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双人舞来表达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而这个作品里哥哥和弟弟其实是代表一个人感情的两种层面,是一个即将出门的游子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外化——闯荡世界的坚强决心和对故土亲人的难以割舍。男儿刚强和柔情的两个方面通过双人舞肢体语言的阐释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使作品的情感真实亲切,它不是泛化的而是具体的,我想这就是优秀的二度创作的迷人魅力。这个作品中处处充满强烈的对比,弟弟的徘徊和哥哥的忍痛阻拦形成对比,哥哥内心的激荡和弟弟情感的诉说形成对比,亲情、爱情、故土情,这悠柔的感情和两个男儿粗犷刚劲的肢体表达形成对比。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柔与刚的对比中这种感情得到了彰显。而这些无一不靠演员的出色的表现力。在舞台上,有许多在民间舞元素上发展的动作,有些动作甚至已经大胆的超出规范。然而却更加富有感染力。这就是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的体现。这种体现更能让演员在舞台上以情感带动动作起舞,而并不是为了舞蹈而舞蹈。这样的表现方式能让观众更加的为之震撼。这些都是演员在舞台上二度创作的魅力,一种在有意识基础上的无意识表演!

    舞蹈中,如果缺乏情感表现力,就会使舞蹈作品显得苍白无力,更会让观众觉得意犹未尽。然而,如果缺乏对“度”的把握而表现得矫揉造作,又会使舞蹈作品显得不真实、不朴实,这反而会使舞蹈作品显得浮华而没有感染力,还会让观众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此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内涵寓意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就更让人遗憾了。如果一位演员能把情感表现得很到位,把握得很准确,则就能给观众带去很好的精神享受与心智的愉悦。而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娴熟的把握与调整,这就要求演员有很深厚的功底,细腻的感情,广博的知识面和最朴实无华的表现力!这是作为一名演员的综合素质。 演员在剧场中为观众现场表演的形式,都可称为二度创作。而这些只是简单的二度创作,真正的二度创作,我认为应是演员的第一次创造,并且演员的表演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也是观众欣赏的过程。在演员创造之前,首先要深刻挖掘此舞蹈作品的内涵,掌握所要表现的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体验与艺术分析,克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然后才能通过艺术化的表情、语言和形体动作,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然而对于出色的二度创作来说,应很好的做到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统一、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统一、体验与体现之间的统一等等。一名好的舞蹈演员,她会很好的处理自己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克服自我与作品之间的差距,塑造出朴实动人的典型形象。

表演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健美操;体育表演;动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3.9]

前言:体育表演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艺术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项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认真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选项学生7个院系50名大学生发出"您参加体育表演动机"的问卷调查表,回收问卷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3.8%。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搜集、整理、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相关论文等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整理、逻辑检查,利用Excel数据整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

1.2.4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知名专家和老师的访谈,确定调查问卷的信度,从而得出有效的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 我院健美操选项学生参加体育表演的动机情况

表演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表演活动、维持已引起的表演活动,并使表演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表演动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展的。通过调查显示,选择好找工作、增加经验和提高收入的学生占到了多数,这些都是其外在动机,说明学生多数是在外界诱因下去参加表演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还有部分学生是被迫而去参加表演的,也属于一种外在动机;而为了满足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去参加表演的学生很少,这些属于内在动机,是主导动机,可见激发和培养表演动机显得多么重要。

2.2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表演动机的因素[3]

2.2.1 学生对体育表演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选择一般和重要,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表演还是很重要的。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表演能够很好的检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又能够积累经验,可以为以后找工作奠定基础;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加体育表演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表演不够重视。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表演的认识程度越深,他们参加体育表演的动机就越强;相反,他们的动机就弱。所以提高对体育表演的认识的重要性,掌握学生表演动机的发展过程,利用这些学生心理的特征,激发和培养形成表演动机,明确表演目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2.2 学生对体育表演的兴趣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真正对体育表演感兴趣的人数还是很少的。多数人认为参加体育表演只是暂时性的工作,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满足其一时的需要。参加体育表演也是一种发展方式,所以学生应提高参加体育表演的兴趣,树立合理的表演动机,积累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3 学生参加体育表演的满意程度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有37.8%的学生对参加体育表演感到满意,其他学生都不是很满意,直接表示不满意的人数有8.9%。分析学生说明的原因总结为:表演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表演场地受限,如需要队形变换的表演由于场地太小,而不能展示变化,只得修改,严重影响了表演效果;有的表演为了赶时间要求短期内仓促编排,不利于学生充分拓展自己的能力。

2.2.4 学生的目标意识

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目的,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动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反过来,目标的设立也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动机发生作用[10]。明确的目标是指在动作行为之前会树立一个目标,确立表演方向,然后产生一定的表演动机,有选择的参加体育表演。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表演都有明确的、适当的目标,他们在参加表演之前多数都可以树立明确的目标,可以主动、自觉的参加体育表演。

相反,如果在当初没有设定目标,那么就会抑制其表演动机的形成,降低表演的积极性,所以说目标意识的形成对动机的激发是很重要的。

2.2.5 表演环境对表演动机的影响

表演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参加体育表演打下基础。而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外部条件,社会的需要促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表演,从而满足学生的表演需要,达到增加知识经验、提高经济收入和锻炼身体的效果[4]。

在表演环境是否对表演动机产生影响的调查中有近40%的学生认为表演环境对表演动机影响很大,认为影响不大的近53%,只有不到8%的学生认为无影响。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表演环境会影响其动机的产生,因此改善表演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表演动机是很重要的。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参加体育表演的动机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了好找工作、增加经验、增加经济收入、满足兴趣爱好、锻炼身体、被迫和虚荣心。

3.1.2 表演动机的影响因素有对体育表演的认识、对参加体育表演的兴趣、对体育表演的满意度、目标意识的形成和表演环境。

3.2 建议

3.2.1 学校管理和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表演动机的强弱,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表演动机。

3.2.2 由于表演动机越接近学生个体就越明确具体,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就越高。因此学生要尽量明确表演动机,明确表演动机和其自身发展的联系,将表演内化为自觉的需要,提高表演的自觉性。

3.2.3 学生应该提高对体育表演的兴趣,明确目标,从而激发其表演动机,更好的投入到表演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潘兰芳.《体育与表演艺术的双向交融》[J].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6,(2):65-66

[2]HerbertL.Petri John M.Govern.《动机心理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2-388

表演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心理素质;声乐表演;不良成因;完善性策略

一、心理素质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意义

对一个个体来讲,其整体素质的基础就是心理素质,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外界的环境和教育,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的心理倾向以及发展水平的总和。心理素质包含许多内容,例如想象力、思维能力、气质、情感以及意念等。在表演声乐的过程中,演员能够对它的存在进行深刻的体会。通过实践也证明,好的心理素质对演员的正常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关注到了心理素质的问题,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他们的勇气,这是获取幸福的第一重要条件,相反,怕羞、腼腆的歌唱者是不会幸福的。

二、声乐表演中的不良心理素质分析

在表演声乐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差的表现具体如下:一是高音没有好的表现,在表演声乐技能的时候,高音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技能。有些学生对高音的技能过度看重,自身基础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高音训练,导致高音技巧无法全面掌握,对声乐的表深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学习声乐表演的信心带来影响。二是在现场表演的时候有恐惧感,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心理素质比较弱,对现场的表演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对自身的演技没有足够的自信,使得无法把正常的声乐表演水平发挥出来,进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更大的影响。三是过于盲目追求表演的技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声乐表演的技巧,然而,有一些学生在表演的时候,盲目追求表演的技巧,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技巧的表现方面,进而导致情绪非常紧张,影响发挥的效果。

在表演声乐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是导致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技能,学生对声乐表演的技能要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把声乐的表演效果提高上去,然而,有一些学生自身没有全面的掌握声乐的表演技巧,或无法把自身的技能极限突破,在现场出现不安紧张的情绪,使得声乐表演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没有足够的信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例如:以前表演有过失败的现象,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从来没有登过登进行表演,过高的重视舞台,给自己的心理带来太重的包袱,也会给声乐表演信心的建立带来影响。学生在表演声乐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信心,不但表现了不良的心理素质,也是主要的成因。所以,这一点一定要克服,才能使声乐表演的效果得到提升。三是过高的期望值,除了一些负面的心理素质以外,就是对自身拥有太高的期望值,这会给学生的正常发挥带来影响。

三、新时期声乐表演心理素质培养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培养良好的声乐表演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就是树立声乐表演的信心,放松的基础就是信心,没有信心或者没有足够的信心就会给声乐的表演带来影响。所以,声乐表演者首先要把声乐表演的信心树立起来,才会获得成功的演出,相信自己所具备的对作品的演唱及表现的能力,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带着情感投入歌曲中,但是,要获得声乐表演的信心,一定要对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掌握。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声乐表演者想要在舞台上把自己的演唱技巧以及表演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把声乐表演艺术感染力增强上去,就一定要在日常的声乐表演中多加练习,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还要对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除此之外,对自己要有正确的眼光看待,做到心中有底。每一个人的知识以及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没有一个人对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很精通,技能技巧的掌握也不可能那么完美。因此,每一位声乐表演者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择歌曲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超出自己最好音域范围的歌曲,这样,要在演唱的时候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都会唱的得心应手。

第二,培养良好的声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必要措施就是排除心理障碍,表演者在进行声乐的表演过程中,紧张与胆怯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这也是表演声乐过程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心理现象,就算是一些非常有成就的声乐表演家,在参加一些非常重要场合演出的时候也会有这种现象。形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是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情况而引发的心理反应,称做心理失衡。怎样才能把这些心理障碍克服掉呢?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控制紧张的方法:一是自我镇静与自我克制,对引起精神紧张的事件尽量不要去考虑,若在心头涌现,要用意志抑制下去,可以获取心理的平衡。二是自我调节并缓和身体的状态,例如慢步走或做一些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伸展运动等,说话的语速要缓慢。三是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代替消极的思维,当出现消极思维的时候,不要回避,可以通过它来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我怕唱不好的时候,可以想一下,这是我首次当众演唱,肯定会存在缺点,但是,这也是请各位老师及专家进行批评与指导,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机会,所以,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唱好,并且,一定能够唱好。四是采取必要的手段对消极的思维进行克制,若采用任何办法都无法克制的话,就要通过强制的手段给自己下一个命令,让自己坚强、勇敢,抱着不怕一切的态度去表演,对于克制消极思维来讲,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声乐学习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声乐表演心理素质,在音乐修养相同,演唱技巧相同的条件下,心理素质高与低,对一个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水平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每一个声乐表演者对于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都要意识到,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在歌唱技巧训练的过程中,还要重点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只有通过双管齐下的方法,才会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 阴思国,梁福成,白学军.普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2]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表演心得体会篇9

紧张,在医学上被称作应激反应,是人的一种本能,有适度紧张和消极紧张两种形式。钢琴演奏中适度的紧张感对演奏者而言是有益的,会使钢琴演奏者大脑皮层兴奋起来,从而使手指更为灵巧,思维更为敏锐,情绪更为积极,能更出色的表现音乐。但是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因过度的紧张情绪导致演奏者在演出时出现短暂性大脑空白,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甚至眩晕休克等过度的紧张就是消极的紧张了,这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消极紧张情绪形成的原因

消极紧张情绪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生理的,还有心理的。以下是经常出现的几种消极紧张情绪形成的原因:

1,演奏超出自身实际弹奏水平力所不能及的曲目

在演出前,由于选择的曲目较难,曲目中还有些动作技术技能没有熟练掌握,平时弹奏中就不能自如的表现音乐,在这种情况下上台演出,自然会因信心不足而导致在舞台上紧张情绪的产生,会在演奏中出现较大的失误,从而形成不良的情感体验,还会影响到日后的演奏心理。

2,不正确背谱方式引起的演奏过程中的忘谱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最害怕的一个环节就是忘谱。钢琴的日常训练,离不开手指无数次的重复练习,重复会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形成肌肉的运动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把作品弹下来时,一些不成熟的演奏者就认为自己已会背奏了,可以上台演出了,但却不知这种背谱是最不可靠的记忆,运用这种手指记忆背谱方式演出时,当下意识的动作因各种临场因素被外部环境干扰时,记忆信号就被破坏,神经惯性系统也就发生中断,演奏者也就不能再依靠惯性弹奏下去了。失去了平时手指的流畅运行的感觉,演奏者就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将音乐进行下去,使得演出失败,从而加深了演奏者的挫败感,恐惧感,产生更为消极的紧张情绪。

3,胆怯,自卑人格

胆怯,自卑人格特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性格特征显著的人极易接受消极的暗示,常常担心被别人否定,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评价中。在面对公众演出时,常会陷于一种悲观的情绪中,认为自己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对自己严重缺乏自信,还没有开始演奏就已经认为自己失败了。这种人格特征显著的人更加容易形成消极的紧张情绪。

4,怕出错,对自己期望过高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动植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在幼时,会本能的避免伤害;在理性思维成熟后,又会本能的避免名誉受到损害。演奏者在平时私下进行钢琴弹奏时,可以很平静的对待演奏,但是到了舞台上,由于害怕出错,期望得到公众肯定赞扬的心理,心中会生出“我绝对不能弹错,如果弹奏不好会受到挖苦嘲讽”的想法,在演奏中注意力也将分散到与弹奏不相干的事情上,严重的会导致思维混乱,引起消极紧张情绪生成。

5,紧张情绪的传染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乐观性格的人如果同一个悲观性格的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具有悲观情绪,这是情感中的榜样因素。钢琴弹奏者起初并没有紧张怯场感,但是通过感受到其他同台演出者的消极紧张情绪,也会诱发消极紧张。

二、克服钢琴弹奏消极紧张情绪的方法

1,自体肌肉放松练习

著名的哈佛大学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由恐惧引发的紧张情绪会大大增加肌肉的紧张度。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紧张与放松,积极的控制肌肉的放松,可以帮助克服紧张情绪。中国传统的气功体操练习其实就是一种对自身各个部位及情绪进行感知并加以调节控制的练习,经常对身体,情绪进行这样积极主动放松的训练,将会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产生紧张情绪时,有意识的对身体及情绪进行调控。从而减轻精神烦燥,达到克服紧张情绪的目的。

2,建立演奏自信心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钥匙。正如技术技巧可以通过训练掌握一样,自信心的健康心态也可以由训练获得。遇到挫折时,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对自身进行训练,养成乐观的看待问题的积极态度。在演出时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曲目也很重要,避免过高要求,在对所演奏作品的内容、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调性、演奏技术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再登台演出,会产生成功的自信心,帮助稳定上台紧张情绪。演出前,要相信自己,并允许犯一些小错误。错误是演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许多钢琴大师在现场演奏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演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冷静的对待,不要纠缠在已发生的事实上,否则注意力就会被更多的分散,形成更多的错误,即使演出失败了,也不要沮丧,而要以此为戒,在之后的日常练习中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积极态度迎接下一次的成功。这样想,心理焦虑紧张情绪就会得以舒缓,还会形成表演的欲望和成功的冲动,从而取得表演的逐步成熟。

3,模拟表演想象。

表演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60-01

一、舞蹈表演的含x

舞蹈表演是一种立体的艺术,通过夸张、重复、象征及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表达细腻的情感及鲜明的矛盾冲突。通过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舞蹈表演者表达出了多重的审美意图、情感取向及生活态度。总之,舞蹈表演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有韵律的肢体动作和多样的面部表情,内涵在于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二、舞蹈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一)舞蹈可以表达情感。舞蹈艺术是舞蹈演员审美的表达,更是情感的表达。通常情况下,人们内心极度不安的时候,单一的表现形式总是不能充分表现出来,而舞蹈这种立体的形体活动就可以很好表达。舞蹈通过夸张、重复、象征等艺术手法,抓住了人心中最凝练、最核心的部分,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娴熟的肢体动作,对情感进行加工、创造,进而充分表达。因此,精美的舞蹈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想象、灵活的形象及浓厚的情感结合起来,以唤起受众心灵深处的情感感知,与之心灵共舞。

(二)舞蹈可以传递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哪怕机械完成各种重复的动作,受众也会从这种重复中获得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表现,甚至是审美情趣。这是因为,肢体动作作为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受众可以从动作的姿态、衔接及顺序中读到舞者表演的心理活动,进而通过进一步观察舞蹈动作而得到强化。而生动、鲜活的舞蹈动作则会让受众得到正面的情感感知,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并且通过舞者更加生动的表演得以强化。

三、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达的程度代表着舞者的素质高低。舞者的素质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来体现。没有充沛的情感,舞者无论用怎样娴熟的动作都没有办法表现出舞蹈表演的精华。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不仅仅在于舞者在舞台上展现的娴熟或者高超的肢体动作,更在于舞者在肢体动作中融入的个人情感及向观众传递的浓郁的感情。

(二)情感表达的程度影响着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情感表达的丰富程度通常通过感染力来决定一个舞蹈表演的成败。因此,舞蹈演员在拥有娴熟的肢体技巧的基础上,更加应该注重如何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这是通过不断进步的情感表达技术来实现的。有些舞蹈演员认为,只要掌握了娴熟的舞蹈技巧就可以完美展现舞蹈的感染力,实际上,舞蹈演员应该将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通过动作来表达内心的声音,让观众能感知到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故事和生活态度,让观众和舞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时,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才表现出来。

(三)情感表达充分才能让舞蹈表演更加完整。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在于舞者动作的流畅程度、舞者造型的美妙程度,以及舞者情感变化等多个方面。虽然每段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并不一致,但是完整的舞蹈表演总归要有充分情感表达,否则,舞蹈表演只是高难度肢体动作的堆砌。舞蹈演员在高超的肢体动作和有趣的面部表情的基础上,加上充沛的情感表达,可以让舞蹈更好地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而更加完整。

四、舞蹈表演中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一)深入理解作品。要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在整个舞蹈表演中更好、要充分地传递出舞蹈创作者的完整创作意图,就需要我们对舞蹈作品不断进行深入并且仔细的分析和了解,从而使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舞蹈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进行分析,能够对舞蹈作品的整个文化及历史背景、产生的意境进行深刻领悟,这就是我们深入体会舞蹈作品的最基本要求。舞蹈演员还应该仔细研究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顺人物关系、领会情感冲突。只有这样,舞蹈演员才能整体把握舞蹈表演的情感内涵,并且能无误地表达出来。

(二)巧用面部表情。舞蹈演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肢体动作,更应该熟练运用呼吸、眼神等面部表情。通过呼吸节奏、面部表情等搭配优美的舞蹈动作,用变化的面部表情来衬托肢体动作的变化,为情感的表达烘托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渲染氛围、表达舞蹈的灵魂,获得观众的共鸣。

舞蹈,起源于人类生命之初,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积累、更是人类情感最朴实的积淀。舞蹈动作通常来自于人类劳动、生产的动作,因此,舞蹈动作本身就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如果舞蹈表演失去了情感表达,那么,它也就失去了艺术性,失去了根基,失去了内涵,进而失去了生命。

参考文献:

[1]王译璇.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作用[J].艺术研究,2014(6).

[2]刘华.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艺术教育,2016(12).

[3]魏丹.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