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企业十篇

时间:2023-06-01 10:41:43

国际贸易企业

国际贸易企业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1、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1)从自身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自身竞争力的增强是有益的。首先,作为最直接的效果,中小企业可通过国际化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各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1样,当国际竞争激烈时,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外寻找低竞争的销售市场。其次,国际竞争可以迫使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正规化。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与国内市场相比,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国际竞争将迫使中小企业谨慎行事,不断学习,灵活机动地调整。此外,国际竞争还有助于中小企业无形资产的积蓄,成功的国际竞争可以为企业树立形象,从而有利于企业吸收资金、吸引人才等等。

(2)从宏观角度来看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看。首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劳动力供给丰富,在国际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又由中国长期被排斥在GATT和WTO成员国之外,中国的出口严重依赖于外贸零售商。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形成千军万马搞外贸的格局,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剩余经济条件下,大企业虽然效率极高,由于受到社会有效需求的限制,往往开工不足,导致社会就业的急剧衰减。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设备简单,易于及时改变生产方向,可以比较好地符合消费者标新立异的需求。所以,中小企业对维持较高的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而社会有效购买力也相应随之降低的趋势下,市场的非均衡现象成为剩余经济最为普遍的现象和最为棘手的问题。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对缓解市场的非均衡压力,避免过度竞争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比较优势

1般地说,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1,品种的多样性;其2,在1定程度上表现为绝对成本优势。

1、品种的多样性。在现代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产都成为可能,而且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但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仍然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生产品种的单调性。具体地说,尽管大企业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总需求小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大机器作业显得无能为力。同样,需求具有多样性要求的产品或品种大企业、大机器生产也不如中小企业得心应手。所以,在生产品种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的灵活性。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2、在价格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1般来说,在国际统1大市场条件下,大企业广泛地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单位商品分摊的固定费用,而且可以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但是,在市场容量相对小的细分市场上,由于受到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特点所限,大机器工业的优越性无法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半机械化作业甚至手工作业的所需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调试方便、改变生产方向容易,因此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成本可能低于大企业的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体系。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中小企业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那些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中小型工贸公司,成本低廉,生产方向选择灵活,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外市场,在国际贸易方面大有所为。

(2)存在的问题

自由竞争能够充分发挥各市场行为主体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性与缺陷。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出现1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的价格竞争、信息不灵通和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

1、价格竞争。毫无疑问,在贸易条件不发生过度恶化的条件下,千军万马搞外贸可以扩大出口。但是,如果外贸经营主体过多,就会导致单纯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需求弹性为负无穷大。也就是说,价格变动的趋势与需求量变动的方向相反,而价格的微弱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巨幅变动。如果价格提高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萎缩,如果某1市场价比统1商品的市场价格降低1点点,需求量就会大幅上升。千军万马搞外贸,实际上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根据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成果,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在短期内使消费者获得较大的实惠,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和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在市场处于均衡和供不应求条件下,完全竞争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巨大的市场供给的压力使得厂商展开无情的价格竞争,最终导致厂商的利润空间压缩甚至得不偿失。2、信息不灵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另1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不灵敏的问题。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相对简单,调整生产方向容易,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它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1般无法承担在外设置分公司的巨大支出。他们所获得的国际市场需求信息主要依赖于国外零售商、亲戚朋友的口头信息甚至国内的专业外贸公司。这种信息不灵敏的状况给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缺乏规模效益。中小企业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在全球各地广泛设置分公司。1方面,由于形成了千军万马完全竞争格局,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对1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1方面,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每1个外贸经营主体都必须配备相关的人员和设施,使得外贸经营的固定费用大大增加。这样,使得中国外贸经营的规模效益越来越差、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此外,像融资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低、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政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挑战这些内外部的压力都会使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巨大挑战。

3、参与国际竞争时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参与外贸经营最主要的是1个信息问题。掌握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开展外贸经营,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所以,把参与外贸经营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到重要位置是明智之举。当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不能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全面信息化,而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分阶段发展,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最基础的信息化要求是中小企业有1个信息通道,能够将自身有关的产品信息出去,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可以采取委托中介公司甚至政府外贸部门信息的方式实现。这个方式简便易行,而且能够节省费用。对于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经济条件较差的企业也可以采取上网的方式访问和查询有关厂商、消费集团的网站。

(2)发展合作经营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形成了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容易导致过度的价格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有的自由贸易格局下,外贸企业发展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或以同等规模企业的为基础发展对外贸易的合作经营。合作经营可以降低总的固定费用、可以建立合理价格协商机制,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可以有效地扩大出口。毫无疑问,厂商理性具有局限性,社会、企业主管部门甚至中介机构应该通过1定的措施,譬如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优惠条件等鼓励外贸经营主体的合作经营。

(3)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

1般地说,中小企业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人才短缺。在现有的经营条件下,人才的短缺被推到首当其冲的地位。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为中心、以农村的基本经营条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无论是所有者、经营者还是普通的作业人员都存在科学技术知识匮乏、经营管理方式陈旧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也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营外贸的人员也是从经营国内贸易的人员中挑选出来的,外语、外贸知识贫乏是中小企业经营外贸的最大的弱点。在外贸人才缺乏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其他公司间接经营外贸。所以,外贸人才的缺乏是中小企业发展外贸的瓶颈。

加强外贸经营人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方式实现。在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引进招聘外贸人才已经不是难事。同样,对以家族为基础的中小外贸企业也可以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发展外贸所需的专业人才。

中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完全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1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国际竞争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002~2003)[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张玉利,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雪松.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前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张汉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J].改革研究,2005(5).

5、黄津孚.中小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国际贸易企业篇2

1、明确目标,做到不盲目投资

高铁固然能够为我国铁路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优势,但是不能因为优势大,而盲目的进行投资扩张。首先,盲目投资容易产生黑色利益链。高铁的建设是腐败滋生的根源之一,如果盲目批准高铁的建设项目,必然会产生钱权交易;其次,盲目投资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我国高铁成本低廉,靠的是人口红利,盲目建设高铁只会虚抬我国经济水平,把大量的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运用到高铁建设中,必然导致我国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整体国民经济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再次,高铁的盲目投资容易引起国际政治争端。国际之间高铁的建设涉及到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利益各不相同,因此高铁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各国之间利益的分配问题,在未分清各国利益之前盲目投资高铁的建设,容易引起国际之间的政治争端,造成局部地区的紧张态势,对各国经济都会造成影响;最后,盲目的高铁投资容易产生经济虚高的假象。高铁虽然代表着一国的经济及科技实力水平,但是盲目的投资高铁建设,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天平失去平衡。从表面上看,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但实际上,经济结构却遭到了破坏。因此在我国铁路企业高铁建设过程中,不能说为了铁路企业自身发展国际贸易而建高铁,只能说利用高铁的建设来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

2、加强沿线国家之间政府的对话与合作

能否利用高铁来增加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最先需要解决的,是轨道的顺利建设。这其中所涉及的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以欧亚铁路的建设为例,欧亚铁路途径二十多个国家,沿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有高山险谷,也有河流湖泊,修建出这样一条横跨如此多种复杂的地质环境的高速铁路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这不仅要求技术水平必须顶尖,还要求了各国之间必须紧密合作,详细了解各国的地质环境,为高速铁路的铺设提供有利条件。此外,欧亚铁路途径的国家中,有一部分内政并不稳定,因此就要求主导国必须积极与该国国内的各方势力进行谈判,以保证高速铁路不会因为某国的国内政治纷争而被终止。最后,高速铁路的运营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欧亚铁路贯穿二十多个国家,如何来管理好这一庞大的铁路系统?这就需要沿线各国的积极配合与合作,主导国在这一方面更是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带头组织各国定期就铁路管理事宜进行磋商,这样才能保证高速铁路能够真正运行。

3、统筹铁路、公路、海洋、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合理化发展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海洋、公路以及航空运输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很容易引起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不良竞争,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全局。高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其他运输行业在国际贸易中所承受的压力,特别是船舶运输行业,有利于整个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及布局。高铁与其它各运输行业有序合理的竞争,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的,其结果必然是实现双方的共赢,各运输行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调整运输线路的布局,以此寻找自身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统筹铁路、公路、海洋、航空等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合理化发展,就要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同时规范其市场竞争,制定好相关规则,抓好政策和法规的落实,通过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和价格杠杆的双重作用来规范其市场竞争行为,严密防止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良竞争,科学的调控各种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良性发展和运营。

二、结论

国际贸易企业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局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二零一零年,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成为全球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时常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问题,发展中受资金制约严重,国际贸易融资难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参与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特征

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指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融资相比,融资方式更加多样,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手段更为灵活,有着非常鲜明的业务特点,强调资金流和货物流的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周转速度快、自偿性强、时效性强、业务流动性强,需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业务背景清晰,还款来源明确,融资期限短。进口方向融资主要包括:海外代付、信托收据贷款、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托收押汇等方式。出口方主要包括:出口议付、打包贷款、福费延、出口押汇、国际保理、出口保理押汇、出口信保贷款、出口商业发票贷款、出口退税贷款等方式,融资方式多样化是国际贸易融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融资方式有着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业务开展中要根据贸易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选择。常见业务方式如:授信开证,指在投信额度内免保证金对外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指开证行收到信用证后,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供需矛盾突出,多以进口押汇、授信开证、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基本形式为主,很少涉及复杂业务,如国际保理。国际贸易是促进国际资源配置,加快全球资金流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是保障国际贸易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全球金融业务不断完善。但国际贸易活动中若离开国际贸易融资支持便很难开展。因此,我国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和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和业务,大力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推动外贸贸易往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占国内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造的价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了国际贸易活动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我国中小企业二零一三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三万八千六百六十九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三四。这说明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着市场稳定和进出口额度。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进出口秩序不够规范,经营方面资金支持缺乏,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往往需依靠外部资金支持,只有获得资金的融通,才能在货物与资金中实现灵活周转。从世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各国对外贸易数量及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所以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融资方式也将走向多样化、专业化、复杂化,潜在风险也会不断提高。然而,当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管理仍较为粗放,并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融资业务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这无疑增大了融资风险,所以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国际贸易融资难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许多问题,大多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造成很多时候一些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国际贸易融资来获取资金,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导致我国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业务流程繁琐、缺乏信用管理体系、法律环境不完善、缺少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融资业务量和市场不匹配。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开展,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想要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银行等多方的协调与支持。我国应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完善我国中小企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但经验借鉴时切勿生搬硬套,照搬全抄。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异,并且政府对对外贸易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科学选择融资模式和方式,合理优化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正在朝着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丰富,而相比之下我国却仍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不仅功能单一,且品种少。因此,我国应积极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改革,使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总量。目前大多西方国家出口融资依靠国家预算、地方资金和私人资金,资金不足时通过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另一方面我国应更加注重进出口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倡导性的发挥,可利用银行资金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减轻政府负担。其次,要强化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级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对不讲信用的行为严肃处理,对讲信用的企业给予支持,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决定融资规模,使企业自觉讲信用。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业务开展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使融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再次,政府方面应尽快完善国际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环境,健全国际贸易融资担保机制,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政策上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开展。最后,我国应从银行层面着手,改进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加快银行机制改革,构建产品评价系统,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业务,推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简化融资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省略繁琐、期限长的办理过程,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支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为对外贸易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世界各国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占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海峰.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陈英.XXX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刘明霞.城商行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可行性分析及其风险防范[D].山东大学,2015.

国际贸易企业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37-02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中小型企业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它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自从2001年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经济很快便融入到国际社会中,从而对全球的经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中。这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外贸发展最为重要的力量就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其发展却受到了资金的限制。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其诉求已迫在眉睫。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单一。企业国际化的融资经营最为主要的内容是一般商品的进出口融资,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直接融资就是指,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票据的发行,对货币进行融资,主要的方式就是资本的融资;所谓间接融资就只指,通过商业银行或是其他专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融资服务,也可以通过中介进行融资服务,主要的方式是债务融资[1]。但是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并不完善,很难形成一个发达而又完善的货币市场,无法保证国际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商品融资仅仅局限于间接融资,方式的单一造成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出现问题。

2.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集中。在国际贸易融资时,往往会出现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那么中国的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的银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把目标客户定为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他们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会出于风险的考虑,而不愿意对其进行融资。这样中小企业没有融资的帮助,很难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对象的集中,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进而导致难度更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所影响。

3.国际贸易融资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风险较大,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但是这些风险能够预测并进行防范。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很多措施都无法得到具体的应用。就国家风险而言,他们的评估和风险预测也并不科学,对风险程度的预测都是通过经济计量模型而统计出来的,需要国家作为承担者,描述各个经济变量与国家风险之间的关系[2]。之后在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这样才能预测国家风险的大小,但这个判断是主观的,可见其随意性。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出现国际贸易融资难,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银行和外部环境也会对其融资造成一定的影响。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之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会存在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是造成贸易融资难的首要原因。因为中小企业没有较高的注册资金,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情况不佳,表现出较弱的综合实力,没有抵质押担保、造成偏低的信用评级,最终导致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只有将治理机构和经营管理提升上去,才能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第二,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并没有很长的时间,因此比较缺乏复合型的人才,高素质的业务人员也相对比较缺乏,不能对复杂的风险贸易进行估计,导致无法运用更加灵活的融资手段吸引国外的客户,导致交易很难进行,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困扰[3];第三,中小企业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进行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交易方式,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忽视对进口方的调查,导致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收款风险。

2.银行存在的问题。银行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中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第一,在国际贸易融资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因为银行数量和规模的增加,银行对风险规范有所松懈,很多业务人员利用资金操作过程中的漏洞,给银行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银行有较为复杂的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由于风险的考虑,银行会对融资提出很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而言,银行没有严格的标准,这样业务流程就不够规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致使中小企业在申请贸易融资时具有很大的困难。

3.政府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并不顺利。第一,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支持不够。在最近几年,国家才逐渐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加大了对其的扶持力度,而且通过了一些法律条文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进行支持,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相比,例如在税收补贴方面,德国以及法国酒可以对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或是提供就业补贴,但是中国就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平;第二,出口信用体系发展比较缓慢,像很多发达国家有较充裕的资本,因此可以有力保障出口商收汇安全,但在中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勇于信用保险的资本金很少;第三,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很多国际贸易融资的术语与做法在中国的法律上并没有进行规范,而且中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比业务的发展慢,例如银行对单据与货物的权利等等,不完善的地方会让国际贸易融资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4]。

三、改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建议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等多方进行努力,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从政府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国家对于外贸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差异,这导致国际贸易融资在融资的方式、模式以及相关手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对于完善中国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有侧重点的模仿。当前中国需要从政府的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主要表现在,要进一步注重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倡导。通过外贸等形式产生的经济贸易,能够体现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地位。在出口方面,因为从事信贷等原因,需要发挥出倡导,保证能够利用闲置的资金对企业进行扩张。这样可以有效克服资金紧缺的问题,减轻政府的负担,做到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协调统一[5]。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不需要利用政府贷款而进行出资,其主要的业务方式和内容是出口信用担保,它能够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保证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有了出口信用保险的配合,就能够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支持。

2.从商业银行层面着手,改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为改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作出改变。商业银行应重新对当前的中小企业进行评价,这能从根本上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金融机构应该能够看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是过去的个体经济,而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设计的行业也都具有新材料、新工艺,有很高的技术价值。这些改变足以让金融机构发生观念的转变,重新以最大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再者,中国的银行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金融业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融资服务,那么客户将向国外寻求支持,从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下降。中国银行应该意识到融资的严峻性,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进行态度上的转变。

3.从外向型中小企业层面着手,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外向型中小企业需要转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对融资风险进行规避,保证完善财务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可以树立风险成本意识,对于传统的经营观念进行转变,倡导全新的经营模式,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建立财会制度,从风险的出口杜绝风险,这是企业管理经营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与管理,这可以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保证对不良客户的监控。同时,也可以逐步实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制度,对于符合规定的客户进行用户档案的建立,保证其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管理范围。

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不可或缺,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了解了国际贸易融资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经营能力上进行提升,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金融扶持,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实力,消除经济发展的顾虑;商业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他们予以信用支持,并实行政策支持的偏斜。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逯词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2012,(14).

[2] 曹菲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0).

[3] 钟维兆,温立勇.借鉴美国经验根治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经济师,2011,(10).

国际贸易企业篇5

关键词: 外贸企业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发展是互动且相互匹配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相适应。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正处在转型的过程之中,外贸企业的成长目标和方式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培养符合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所需的新型人才。

为了使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市场新的需求,首先要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面临的危机和新目标的选择,然后确定其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最后采取新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外贸企业当前国际化成长面临的危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30年的国际化经营,我国外贸企业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低端环节(加工、组装和生产),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遭遇潜在的危机。这个危机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附属企业的激烈竞争,并陷入“囚徒困境”;二是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领导企业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刻意设置的障碍,从而将我国外贸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一)我国外贸企业与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附属企业之间的博弈。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附属企业主要承担国际产品的制造工序,这一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嵌入壁垒相对较低,所以发展中国家企业大都集聚在这一加工制造环节,分享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机会。我国外贸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然而随着进入这一环节企业数量的增加,同处这一低端环节的企业由于彼此信息难以沟通,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陷入到竞争博弈的“囚徒困境”之中,导致博弈双方的策略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二)我国外贸企业与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导企业之间的博弈。我国外贸企业摆脱“囚徒困境”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向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一个是向设计和研发延伸,另外一个是向营销和服务延伸,以此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更多的利润。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了将我国外贸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增加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成本,并减少我国外贸企业的资金积累,它们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发展设置了许多障碍。

1.特殊需求形成的壁垒。经过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长期培养的挑剔的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成为我国外贸企业的进入壁垒。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就形成了市场进入壁垒。

2.专利壁垒。发达国家法律保证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出售其发明的垄断权,专利由此通过形成长期进入壁垒获得合法的垄断。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非常多,因此对我国外贸企业起到了进入壁垒的作用。

3.国际贸易新壁垒。全球价值链上的领导跨国公司通过国家政策推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设置更多的国际贸易新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由于其非对等性和隐蔽性成为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工具。主要包括:(1)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提出非常苛刻的产品检测标准来阻碍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2)环境壁垒,通过IS014000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来限制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3)社会壁垒,利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来影响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

二、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面对来自两方面的竞争博弈,我国外贸企业只有选择突破领导企业设置的障碍,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虽然突破障碍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如果能成功不仅可以生存,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国际化发展空间。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外贸企业具备与以往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不同的竞争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具有突破来自全球价值链攀升障碍的三个方面能力。

(一)突破特殊需求形成的壁垒需要自主品牌创建能力。品牌创建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产品特色、信誉、市场定位和营销传播四个方面。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在自主品牌创建能力方面主要是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二是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国际市场传播能力。

(二)突破专利壁垒需要技术创新能力。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通过国外企业的技术外溢或购买国外技术都不能使外贸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因此现在外贸企业往往选择自主创新,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其它企业合作联合创新。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个体技术创新和创新管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主要是要具备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要善于与技术创新人员进行沟通,将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技术创新人员,并采取措施激励他们创造出国际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三)突破新国际贸易新壁垒需要海外维权能力。新国际贸易壁垒极具隐蔽性,防范和处理此类国际商务纠纷需要很强的信息、预测和协调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在海外维权能力主要是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竞争性商业情报搜集分析能力,二是对贸易伙伴法律和国际规则的运用能力,三是企业之间针对维权问题的合作能力。

根据以上三方面能力分析,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实际上可以分解成八种能力,而这八种能力的发挥都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运用外语,主要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所以目前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素质提出了十种工作能力要求。

三、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措施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界定。以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以上所列十种能力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危机,攀上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十种能力培养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强化能够提升学生这十种能力的课程建设,增强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听力和口语四门课程的教学力度,同时增开国际市场调查、国际市场传播、创新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能力等六门主干课程和其它相关辅助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强化和增设都对应一种外贸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为了提高学生在外贸实践工作中的创新能力,除了进行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用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积极探索者,教师通过外贸企业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

(四)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熟悉外贸英文专业词汇和语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外贸英语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还可以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对提高学生以上十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可以分别建设外贸英语口语和听力实验室、外贸业务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中心、国际商务谈判模拟中心和国际模拟法庭等,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产学结合和校企结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派遣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十种外贸工作能力并寻找自身差距,促进其在校内的知识学习。

(六)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建设。随着教学目标、课程和方式的转变,对专业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力量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加聘用增设课程的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二是加强对专业教师英语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三是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四是通过与外贸企业的合作项目让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春义.SPT理念下国际贸易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2]崔玮,赵亚平.基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开发国际贸易综合课程[J].教育与职业,2009,(5).

国际贸易企业篇6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国际贸易融资仅占中国外贸企业所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的20%,其中又以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虽然逐年增长,但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尤其困难。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供需失衡

截止2010年5月,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达到4153.1万户(包括3130万个个体工商户),在全部注册企业中的比重99.8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50%,并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尽管如此,从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看,与其社会贡献度不成正比。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高达56%。虽经各方努力,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问题,但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严重失衡。

(二)新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应用不多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缺乏自主权,即使采用,也仅限于几种简单的传统方式,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甚至有时候连打包放款的条件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资产数量与市场提供的潜力不相适应,银行更习惯于操作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管理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国际贸易融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够明确和充分,提供的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要求条件对中小企业相对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的应用和推广。另外中小外贸企业本身就不精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多数都从银行获利贷款。随着近年来国家提高贷款利率,使其贷款成本增加,企业纷纷转向了民间融资,更加压缩了国际贸易融资的比例。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一半以上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中小企业的信用较低体现在商业信用不足,企业信用档案记录缺乏等多个方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等。

(二)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一般地,中小企业自身难以提供合适的抵质押,企业自身机器设备虽可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而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因此也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所以,担保难是外贸企业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银行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由

201 o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占国内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而银行贷款余额中的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约3%的比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相对较弱,在人员、技术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导致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产品,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如打包放款、贴现、进出口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是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开展较少,且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限制了其发展。

(四)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首先,中国的金融政策、融资制度,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设计的,缺乏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信贷评价体系。其次,当前中国银行业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管理未与其它信贷业务的授信管理相区别。由于缺少专门的审查标准,仍使用传统的5c法(品德、资本、担保、能力、环境)。例如,银行将打包贷款视同于流动资金贷款进行管理,除了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外,还需要有其它银行为企业开立的信用证原件。这样做已经失去了打包贷款的意义,中小企业因提供不了相应的抵押,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再次,很多中小企业拥有良好的国际贸易业务,但银行没有采取逐笔业务测算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影响了中小企业获得贸易融资。银行的做法变相提高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门槛。

(五)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风险业务范畴,涉及国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银行按照《巴塞尔协定》的有关规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商业银行因为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不长,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备,没有将承担风险的各个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也缺乏对各类风险统一的测量标准。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是可以预测的、防范的,然而在实践中,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没有得到具体运用。

(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

在我国,就贸易融资方式种类而言,依然以采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品种少,且功能单一。主要原因是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且发展较慢,只是在近几年才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同时,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

(七)人力资源问题

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也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中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还限制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创新。例如,福费廷、国际保理、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方式虽然早已在中国得以开展,但因为业务人员水平不高的限制,使得这些业务发展缓慢。

(八)中国的贸易融资法规不完善

中国的金融立法缺失问题严重,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将业务当中涉及到的,包括抵押、信托等行为的权利与责任给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与国际惯例不符情况。例如,银行在押汇业务中当客户违约时如何有取得货物的所有权,信托收   

据在进口押汇中是否有效,法院对银行已承兑的远期信用证汇票是否有支付的权利等。金融立法的缺失,使银行和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阻碍了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要有信用意识,比如必须及时偿还到期款项,力争做到无不良的信用记录,这既有赖于资金的合理筹措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也依赖于高层管理者的信用意识。此外,还要有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要提高产品质量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经营理念、扩大其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中小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融资所涉及到的风险,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路,利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合理、科学的控制风险。同时,通过全面调查国外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降低风险。

(三)应要求银行积极创新

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仍然以传统产品为主,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融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金融产品创新势在必行。银行除了发展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外,还可以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搭配组合,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如打包放款和出口押汇的组合、退税质押贷款与授信开证的组合、福费廷加出口信贷与远期外汇业务的组合等。

(四)银行应完善内部风险监控体系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作为保障。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保障。要把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到授信管理体系之中,建立专门的银行风险评估部门,对相关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开展风险评级,核定风险或授信额度,由一线部门开展操作控制。

(五)开展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好外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外贸企业的信用信息透明化,促使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更为便捷。因此,政府应着手启动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以解决我国外贸企业长期存在的信用不透明问题。同时要根据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贸易现状,完善与修订《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及实施办法》,继续实施年度全国外贸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及时、快速、准确地外贸企业信用信息,让外贸企业信用信息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l机制

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中小企业的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结算及融资业务技能。与企业一样,银行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结算业务、评价客户的信用、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达到向更多的客户推销自己的金融服务、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七)健全完善与国际贸易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企业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在随之增高,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企业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而是逐渐向国外市场开拓,国际贸易融资也成为了各个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是积极参与到国际化贸易融资的主力军,因此,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一方面,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现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发展参差不齐,商业银行无法真实了解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了避免出现资金风险,商业银行往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率更高,甚至有时拒绝贷款,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融资的主力军,但商业银行却缺乏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和信用管理体系,在融资方面只是参照国有大型企业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要求,这种融资方式并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此外,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不完善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放贷过程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都主要对中大企业服务,明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低下,为那些为中小企业而成立的农信合作社与城商行等自身资金匮乏,资本实力低下,无法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

二、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优势分析

1.贸易融资准入门槛低

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有所规定,而准入门槛低解决了中小企业财务指标无法达到银行标准的难题。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是具体业务交易,但在贸易融资准入门槛低中,银行无需套用传统评价体系,使得一些财务指标无法达到银行标准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中的单笔业务获得贷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简单

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影响下,其资金链经常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在融资过程中要求时间短。传统资金贷款的审批过程十分复杂、时间较长,审批结束后企业经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商机。随着不断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对时间的要求。

3.贸易融资风险低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风险高、成本高、收益少的特点,很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贸易融资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在了解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基础上确定融资额度,最大程度降低贸易融资风险,进而降低银行风险。

4.贸易融资可扩大银行收入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来说,其中间业务仍然处于一个发展和起步的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开展贸易融资,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大量中间业务收入,进而扩大银行收入。并且,中小企业由于直接贷款的难度较高,银行适当对中小企业放宽要求,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收取一定手续费,相比于对大企业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融资产品来说,也能够扩大银行的收入,促进银行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

三、中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过高

在国际贸易融资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均放宽了贸易融资的准入门槛,但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区别对待,这导致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门槛过高,无法获得有力支持。就比如,在打包贷款时,除要求企业需要具备高等级资信银行开具信用证本外,还要保证企业提供保证或者抵押,而中小企业实现这些条件。受限于大企业不远为中小企业担保风险,也受限于缺乏适当的抵押物品,这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迈入国际贸易融资。

2.对贸易融资审批缺乏标准

根据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融资审批,大部分的银行都将贷款和融资的审批放在一起,忽视了贸易融资所具有的特殊性。另外,在贸易融资审批程序中,也没有相应的方案提高审批的效率。针对中小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主要是以短期交易为主,其对贸易融资的要求就是审批快、时间短,以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贷款程序的审批时间较长,内容又多,导致审批的效率十分低,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经常会错过良好的商机,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出口贸易的交易中仍然以传统交易方式为主,即通过对信用业务进行控制,以实现降低出口风险的目的,但对进口方面的资信并不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出口贸易更加频繁,给企业的收款带来一定的风险。据我国商务部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而这十分之一的出口企业绝大部分为跨国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收款风险认识程度不高,极易发生资金回笼难的问题。

4.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单一

传统融资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为将融资和信用证结算互相结合,这种融资类型导致了中小企业功能不全,品种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的变化性使得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方式无法与其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仓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形式在我国根本没有得到发展,对于一些参与到国际化的中小企业来说,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需求。

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采取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融资经验

国际贸易融资最开始的国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融资的发展程度快且完善,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融资经验,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出口融资主要集中在购买本国商品和机械设备当中,例如,美国的国际融资方面的政策规定,出口信贷购买本国产品的比例不得少于85%。另外一部分是审批和贷款的分离,发达国家在对出口信贷和担保中进行严格的审查,力求保证企业所进行的贷款均有能力偿还。我国应借鉴这些先进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加快我国融资体制改革

银行应该对信贷基本结构进行调整,把金融服务从单一化逐渐转向多元化发展,尤其应把中小企业贸易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更好促进发展。要根据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其自我监管和信用体系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建设,民间资本就可以更好的融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当中。在加快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但要加速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也要完善相关制度,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立法部门要以国家基本国情和与国际接轨为基础,将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加快融资体制改革。针对于银行和中小企业来说,应对现有法律法规认真分析,找出我国法律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方,建立起产品化的基本业务流程,以细致标准的合同文书凭证格式的方式杜绝在业务中出现法律风险。

3.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

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且融资需求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信用评估,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科学的反映。一般来说,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信用管理应区别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管理,主要是由于贸易中第一还款主要来源于现金流量,第二还款来源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盈利情况,所以,应针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对信用进行评定,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也应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通过不断收集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市场情况、产品情况、进出口情况等都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鼓励中小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来降低贸易中的风险。

4.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要想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首先应积极拓宽自身的贷款业务和融资类型,并向中小企业介绍业务类型,将理财顾问的作用展现出来。另外,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福费廷、出口退税授信等新的融资渠道,能够充分满足积极参与到国际化业务中的中小企业需求。商业银行在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应对传统融资业务进行积极创新,结合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将传统业务不断拓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5.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应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了解和研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和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从我国国情出发,并与国际贸易融资进行结合,建立健全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押汇业中的商业银行根据单据和货物、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等方面进行法律约束。只有在充分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在法律规定下制定相应方案,规避在业务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6.培养专业化人才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培养专业化人才。一方面,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均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对银行中的贸易融资产品和特点详细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应在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的过程中,了解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的相关业务,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变化情况,提高市场预判和洞察能力。

五、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品种

商业银行应开展出口退税的托管贷款和出口信用险融资品种,也应开展动产质押授信业务以及发展福费廷业务等。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国际贸易品种的同时,也应采取合适的时机向各个中小企业推荐和介绍,做中小企业的理财顾问。并且,对于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中的贸易融资,也应积极的进行创新,将传统的产品创新。例如,在进行打包贷款业务中,应将信用证业务逐渐向出口发票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品种中发展,而针对于进口业务来说,可进行备用信用证。商业银行只有开展多种国际贸易融资品种,才能更好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六、总结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面临国际贸易融资体系过于传统和融资形式单一两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在不断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加快融资改革、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关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更好的规避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应不断丰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培养专业化人才,以促进中小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茜西.关于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的选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24):4-5.

国际贸易企业篇8

一、国际贸易企业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为了符合或改进所进行项目的建设要求,通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由一个临时的专门机构中的相关负责人根据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等对项目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策划、组织和指导,并且要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动态、全面的协调与管理。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是在满足项目质量、资金以及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下对整个运行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2.国际贸易企业中的项目管理

国际贸易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与国内企业中的项目管理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企业要在世界经济范畴内进行相应的融资、采购以及施工,这需要进行高效、严谨的项目管理,并且还要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情况与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国际贸易通常会涉及诸多方面,比如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利率风险、军事风险和自然风险。相比于其他项目,国际贸易企业中的项目管理的规模以及投入的资金都会更大一些,风险性也会更高一些。由于国际贸易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通常参与的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不一样,并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技术要求以及管理制度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就要求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要在经济交易合同的订立中将这些情况都明确的体现出来。如果缺少对风险的预防和对项目管理知识认识的不到位,就很容易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遇到许多的难处,也会吃很多管理不当的哑巴亏。国际项目管理通常都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中进行的,所涉及的人力和物力都会比较庞大,如若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分配不合理,从而不能使经济效益最优。因此,项目管理的有效实行对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国际贸易企业中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国际贸易企业中项目管理的两大特点如下:(1)项目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有效结合。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企业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所以对其进行整体管理很难将一些小细节部分管理到位。而项目管理在运行时是通过对企业中的各个小项目进行管理,在这样以小化大的管理模式中进行企业管理。但是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项目管理的形式其实和整体管理是差不多的,要把这些经济项目作为一个连贯性的过程,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一些小部分对项目整体的重要性。也是说国际贸易企业中的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整体以及各个部分和阶段的全面管理,这样就能确保项目能够有效进行。(2)项目管理要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的目标保持一致。项目管理不单单是对一个单一的项目进行管理,而是对项目组织的整体利益进行统一管理。所以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该要将组织内的各个部分协调好,做好这一点才能确保所进行的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也要控制好经济项目的整体目标是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二、项目管理在国际贸易企业中的应用原则

1.分权与集权相互结合的原则

在任何一个国际贸易企业中分权和集权都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运用。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在将分权与集权有效结合时,其项目管理模式就能相应的得到改善,其管理的效率也随之提高。由于企业内部的资源不同,其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特点在项目管理中更为明显,所以应该要根据企业资源效率的原则对项目管理进行相应的配置。首先可以选择集权的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所需要的资源流动性会比较大,而这种情况就会对国际交流方面造成影响,所以就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然后就是项目管理中所需要的资源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这种资源也是直接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资源,而这种资源就包括一些财政信息方面的资源等等。另外技术开发方面的资源管理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项目管理中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导向的原则

国际经济贸易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应该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导向。国际经济贸易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的发展战略也应该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大项目,而这个大项目中的各个小部分也就是发展战略中的一些分支,所以企业发展战略也就是企业项目管理。通常相关企业应该要选择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持企业的发展效力以及竞争力。

3.将国际贸易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

通常国际贸易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都会将一般企业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结合起来考虑。而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项目都实行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于将企业日常的运行以及对过去项目的参照作为基础,然后再实践进行项目管理。这种项目管理的原则是将企业的各个项目作为主要基础而进行的长远项目管理的措施。

三、项目管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的运用

在国际贸易的项目管理中“设计--招标--建造”也被称为DBB,也就是这三个词的英文缩写,这种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得到了许多国际贸易企业的应用。DBB模式是通过将国际经济贸易项目的设计以及生产部分依照预定的目标交由不同单位或国家来进行的形式,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工程项目的实施顺序是固定的,并且一定要严格按照DBB模式中的顺序来完成各个阶段的固定任务。通常DBB管理模式是需要国际经济贸易项目的委托者与设计单位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务合同,并且只有在合同确立之后设计单位才能进行后面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准备工作一般就是指对前期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前期策划进行分析和制定,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就要对项目的评估立项以及对项目的详细方案进行设计。在项目方案设计完成后就是进行项目招标,企业与招标方签订完合同后可以进行项目运行。在商品制作过程中企业要对商品的质量以及项目进度等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DBB管理模式在国际贸易企业中运用的优点就是其应用时间长,在国际经济贸易范围内其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都是比较成熟的,而且由于这种模式各个阶段的管理都是比较明确的,在合同管理方面也能提供很大的便利,从而能够确保国际贸易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2.快速跟进法的运用

快速跟进法在国际贸易企业的项目管理中也被称为是CM管理模式,其运行模式就是通过国际经济贸易项目的委托人与承包商之间的合作,然后利用设计与生产同步的方法来进行,也就是利用快速跟进生产组织的形式来进行项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将项目中各个阶段的设计、招标以及生产进行对接,可以最大化加快生产的速度。CM模式就是通过让企业与合作方尽快达成统一,并从项目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缩短生产日期。但是CM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运行风险,所以企业在运用这种管理模式时需要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另外,快速跟进模式对于合同的控制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也为国际贸易企业的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际贸易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力以及管理力度。由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迅速发展,企业在项目管理模式的影响下能够按照项目的实际要求对相关机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管理。而国际贸易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更新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要让企业的管理能够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企业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引进优异的管理技术,创新研发,运用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国际贸易企业应该要有效应用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朱亚祺 单位: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津志.项目管理在国际贸易企业的运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6,(13):155.

[2]金泽西.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16,(02):73-74.

[3]李霜.国际贸易下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7):23-24.

国际贸易企业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一、引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年8月2日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EdwardGHinkelman.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刻不容缓.[OB/CE]./chanjing/b/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5、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国际贸易企业篇10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

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

配送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部分,这一部分要做的工作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部分:指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也就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如下的效益:

(1)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2)使供应商随时掌握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需求及时组织生产,由此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

(3)方便供应商及时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减少采购管理的人员,降低采购成本;

(4)便于企业准确及时地预测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减少生产时间。

2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出口商选择的国际结算为依托、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以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取消对公有制经济对外贸经营权的垄断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生力军。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较为灵活,但是受经营规模和自有资金规模所限,在发展中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约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苛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

(2)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次数多,贷款的机会成本较高。

(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普遍缺乏,我国传统的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如果银行参照针对大企业的财务指标标准,那么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就无法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金额小、次数多、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而贸易融资则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针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操作控制,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规避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的优势:

(1)在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无需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银行通过封闭式运作资金,通过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风险。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国际贸易业务来获得贷款,进而通过滚动循环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困难。

(2)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型下,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单位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比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较为紧张,因此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经常发生等银行审批完毕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的情况。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模式下,银行可以整合简化国际贸易融资流程,在调查企业单笔贸易背景和企业历史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

(3)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很容易挪用流动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在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审查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此确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额度,将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一般说来,资金不会被挪用,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4)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国际结算作为一项银行中间业务的支柱产品,可以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此外,银行可以从对进口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中间业务中直接收取手续费,扩展中间业务收入。

3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生产总量的增长。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进出口额贸易占比超过60%。但由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具备较强实力的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谈判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贸易条件,导致其正常现金流周转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因此往往遭遇到现金流的困扰。根据UPS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而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企业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就好比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里的金饭碗就是让企业苦恼的大量原料、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账期延长等,市场竞争也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受到供应链中包括核心企业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应运而生,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分别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市场具备很大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融资实际上可以说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以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为例,“融易达”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融易达”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授信审查中,不再是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经营较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成为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客户群体。

通过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服务,满足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同需求。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其整个供应链,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只需付少部分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种杠杆经营效应,企业得以迅速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方案,可以通过盘活企业动产和应收账款来改善企业现金流,并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另外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在不同供应链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通过针对企业不同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新型产品和一揽子服务,降低供应链平均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延迟支付进口款项或者提前收回出口货款,帮助企业有效防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增值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提供融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是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企业需求已经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整合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供应链提供资金和结算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改变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

4结语

供应链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企业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供应链的重要性和其实际表现尚存在差距,供应链的控制不完整,企业以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为目标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存在很大的难度。

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改进措施,使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增强供应链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学军.创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0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