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经济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2:06

企业市场经济

企业市场经济篇1

分析工业总产值占比情况:从本月实现工业总产值情况来看,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其中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占到56.53%,剩下企业中公满江红有限公司实现1450万元,其余企业几乎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为煤炭市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足影响,煤炭市场价格低及部分村矿矛盾的干扰,使企业生产无望。

2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部分企业生产情况看全县工业。(1)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煤炭企业经营现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有(从财务报表提供数据):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比率、销售毛利率。(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16.41次、20.09次、13.24次、0.1593次、87%、30%(营业周期为39.86天);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了5.03次、应收账款去年为0、12.53次、0.048次、16%(增加)、5%(营业周期加长了18.42天)。新民焦电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0.99次、6.23次、0.13次、0.11次、111%、16%,与去年相比分别降了2.23次、8.93次、0.2次、0.14次,5%,增了15.84%。从以上企业各比率情况可以看出:①企业存货及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降低,显示企业存货及资产周转速度放慢,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较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减弱;②负债比率持续加大,拉响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③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尽管企业不断减少成本,缩减费用支出,但企业营利空间仍很窄小。综上看出煤炭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经济运行再次遭遇寒冬“回头潮”,现在的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生产亏损状态,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每生产一吨原煤就要亏损5.98元。(2)煤炭价格长期弱势运行,原煤价格指数持续滑落,煤价依然有下沉空间。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逐月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看不到煤价止跌希望,看不到煤价的谷底。

3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的市场主动积极性不高,争取利润的信心欠佳。今年以来由于煤炭的上游企业钢铁、焦炭市场低迷,导致原煤单价一降再降,企业为此也失去信心,没有在扭亏增盈上下决心,下狠心,有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二是传统工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待改革和完善。三是轻工业缺乏活力,而且趋势有所加剧。1—9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6亿元,占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去年同期的比重为3.83%,同比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4建议对策

企业市场经济篇2

1.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之间已开始注重市场,研究市场,占领市场,相互争夺市场,加之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倾销,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范围已由过去的商品市场竞争发展到服务市场竞争和要素市场竞争。竞争领域从生产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竞争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用价格战、回扣、公关、仿制品等手段,而且越来越注重用企业经济实力、品牌、质量、信誉和专利技术等优势来占领市场。

1.2市场竞争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采取降价策略,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价格战,如今年以来彩电、冰箱竞相降价,全国商品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削价、大甩卖、打折等。导致企业平均利润不断下滑,甚至有的企业严重亏损,面临倒闭。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营销创新机制

2.1营销观念创新

营销观念就是企业在开展营销过程中及适应新的营销环境而形成的思想和认识,它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灵魂。而观念的创新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正确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强化合作意识。

2.2营销组织创新

现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呈现出联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的企业“孤军作战”不可能取胜。从现实看,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在和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其营销组织亦大多仍停留在销售部门而不是营销的层面上。

2.3营销技术创新

营销技术是指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含目标市场的确定、产品定位定价、配销和促销及广告策略,等等。由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大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技术,因此,必须在企业中建立专业的营销企划部门,挑选资深绩优的人员负责,同时聘请专业营销顾问协助,制定并实施企业的营销企划。营销企划的流程与步骤:市场情况分析、决定营销目标、拟订各种相关策略、选择最佳策略、获取管理认可、拟订战术计划、整合企业计划。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企业营销策略涉及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对策和合理的竞争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1营销体系策略

营销的理论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策划、管理和推销,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顾客、是服务的对象,营销的目的是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互利关系,而我们的企业往往只在推销上下工夫,对整体策划、市场调研重视不够。营销体系就是以公司为单位把供应、销售统一起来搞营销,形成供应、销售、服务一条龙,全面负责企业的市场信息调研、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网络建设、促销和转账等,形成集市场开发、产品销售、货款回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营销网络。生产单位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抓科研、抓质量、抓管理、抓成本、抓效率、抓技术攻关,不再因营销工作而牵扯领导的精力,形成生产专业化、营销集约化。建立营销体系既便于购销连锁经营,又便于购销转账。

3.2营销机制策略

古语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明人是逐利的;而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亦告诉我们,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会逐步追求更高层次需求。联系到实际,作为奋战在营销战线上的员工,他们最看重的必然是利益,现实的利益。要想做到有效激励营销战线上的员工,企业必须遵循利益优先原则。

3.3营销决策策略

市场营销作为一种由企业多部门、多环节组成的复杂的市场活动,它包括多种决策,因此市场营销决策机制成为营销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中心环节。市场营销决策机制有民主参与机制,即使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的机制,包括员工以不同形式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及相关制度。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之分。直接参与方式主要有投票表决、、参加听证会等;间接参与方式主要有接受决策前调研、通过媒体和人民代表表达意见等。这些不同的参与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决策背景、条件和问题。专家参与机制,即让企业外部有关专家参与企业决策过程的机制。专家参与企业决策有个人参与和组织参与之分,也有正式参与和非正式参与之分。

3.4营销队伍策略

没有一支素质高、本领过硬的销售队伍,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一是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二是聘请法律顾问,定期对营销人员进行经济合同法有关知识的培训,避免因合同问题出现业务纠纷;三是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使营销人员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四是采取请进来集中办班、送出去深造培训的办法,对营销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其尽快提高营销业务素质;五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选派精兵强将,不断充实强化销售队伍,营销人员素质要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要过硬,能打硬杖,能吃苦善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六是严格选拔营销人才,对营销人员招聘要采取内部选拔培训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同时高薪从社会上招聘部分高级营销人才,不断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七是对营销人员实行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纯洁营销队伍,增强营销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3.5营销信息策略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信息情报人员,信息情报人员应具备“精、灵、敏、勤”四大素质。一是业务精通、办事精练,工作效率高;二是办事灵活、消息灵通,三是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四是工作勤快,不怕吃苦。其次,要有准确、及时、经济、完备、适用的市场信息。最后,要有完备的市场信息体系,要有市场信息机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建立信息档案和台账,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建档和信息反馈等工作;要有健全的信息网点;要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专业会,展销会,交流会;要有专题市场调查信息反馈;要有聘请的专家、行家、知情人按时提供营销信息;要有委托的咨询部门、情报机构、大专院校及时提供可靠信息;要有收集新政策、法令、规定等资料的渠道;要有健全的市场营销队伍。

3.6售后服务策略

要有一个好的售后服务。一是建立用户档案,对使用产品时间、数量、价格、规格等建立台账;二是随货发放用户信息反馈卡,及时征求用户意见,对反馈信息的个人公司赠送精致纪念品给予鼓励;三是定期对用户走访,现场检查了解产品使用及运行情况;四是对产品出现故障处理不过夜;五是对质量不合格产品实行无条件退货;六是对用户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并组织技术人员搞科研攻关;七是为用户免费培训和免费咨询;八是送货上门服务到现场。

3.7广告宣传策略教育

广告宣传的基本功能是及时向用户传递销售信息,通过信息的沟通诱发需求,引导用户采取购买行动。广告的特点是宣传声势大、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广告宣传的作用是能够及时沟通信息,促进生产发展。及时宣传商品信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渠道,不仅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且也为企业生产产品打开销路。“酒香也怕巷子深”,消费者只有闻到酒的香味才能前去购买,闻不到酒的香味也就不知道此处有好酒,所谓“闻”即听、看的意识,这就是广告效应。比如某公司对矿用阻燃输送带产品宣传,当时在煤炭系统内部“两报三刊”作宣传后,虽然花钱不多,但是效果很好,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煤炭系统,看到广告后都带着广告来公司看样订货。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豹帝”牌阻燃输送带远销二十多个省市的煤炭系统,企业知名度也逐步提高。

企业市场经济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应当要与时俱进,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够使得自身更好的适应我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国有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积极的践行创新管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确保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有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改善国有企业发展现状的必然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我国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技术性含量较低等[1]。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那么这就需求国有企业必须要是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2.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的落后了,这也是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并且在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管理层的积极管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发现更多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确保国有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而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那么都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国有企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改革和创新,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则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可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同时还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途径

1.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全体员工必须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并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的管理理念,进而实现社会、企业、客户、员工共赢的局面[2]。其次,国有企业还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创新,即在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发展的方向放置与全球竞争当中,同时还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外部环境,不断的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这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的增强,进而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传统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普遍存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样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经济管理机制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对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经济管理模式,采取分级管理和分工监督的经济管理模式。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经济管理机制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中,政府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约束,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样的管理机制会导致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经营自主权。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对经济管理自我约束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即要保持经营自主权,同时还需要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自我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自负盈亏,这样才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即能够放开手脚的依法经营,从而使得自身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3.对核心竞争力管理进行创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而在这样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取主动权。国有企业可以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针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素质高的国情,国有企业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不断的提升自身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家电、纺织、轻工业等国有企业,就可以以此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得自身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抢夺更多的份额,从而确保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3]。另外,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市场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对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对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尽早的投入资源,不断的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发展的先机,让自身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谋得更好的发展。

企业市场经济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弹性管理;作用;措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由此所产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企业如何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不仅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且要有效地管理和规避风险。同时,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弹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理解弹性管理的内容,本文作了详细的探讨和论述,希望能够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1市场经济和弹性管理的内涵分析

1.1市场经济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该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在理论基础之上,市场将会通过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产生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效果。

1.2弹性管理

弹性管理,顾名思义是进行弹性化的管理工作,即是对固定管理模式的升级和创新,弹性管理对管理工作没有较多的限制,而是以某种意识形态为基础进行的发展,弹性管理不但能够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而且也适用于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弹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完整,体现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将弹性管理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多方面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性发展。另外,弹性管理可以说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一种颠覆,是经济管理体制的升级,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一种管理模式。

2实行企业经济弹性管理的重要作用

2.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因此更为激烈,如何在众多的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企业不能盲目效仿,而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来革新管理工作,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管理更为优化。在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经济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内容,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而将弹性管理融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高效交流沟通,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起着推动性的作用。

2.2有利于促进企业成本的节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可以从降本上下功夫,在科学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比较保守,在企业开展不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管理手段较为固化,管理工作始终没有创新的内容,长此以往,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与时展保持同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企业的最大化效益,实现企业的最大化价值,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课题。将弹性管理融入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管理的弹性,能够使企业在不同的经营活动中做出不同的管理决策,从而与市场经济下的管理工作相吻合,这是对传统保守化管理模式的一种规避和革新,不仅有利于企业成本的节约,而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3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弹性管理融入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以此来带动其他弹性工作,从而发挥弹性管理在整个企业的有效性作用。其中,人事管理工作的弹性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也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管理的条件,从根本上体现了企业人才发展的科学性,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得到提高,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4提高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发展,更需要弹性管理的加入,弹性管理能够使生产发展更为高质高效。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发展上的变化要通过经济管理来实现,弹性管理对于企业整体反应灵敏度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中通过运用弹性管理,可以将多层次繁杂的组织结构转变为少层次简单的网络组织结构,而网络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使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和高效,彻底消除了沟通的障碍,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企业的整体反应灵敏度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2.5对员工形成物质激励之上更高的激励作用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最大化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在以往激励机制的制定中,激励方式往往是物质激励,这种片面化的激励方式其有效性还远远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弹性管理融入到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中,根据员工工作性质以及各自情况的不同,来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使激励机制更加多样化,以体现弹性化的激励机制。单一化、片面化的激励机制,不能满足每一位员工的需求,而通过弹性化的激励机制,不仅使激励机制更加有效,而且更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3优化企业经济弹性管理的措施

3.1增强弹性管理的意识

弹性管理融入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并不代表着企业进行了弹性管理就一切万事大吉,而这其中增强弹性管理的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企业要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弹性管理的意识,用意识来指导实践行动,将弹性管理理念与弹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弹性管理的真正价值,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2改变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竞争的先决条件,而企业要不断革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加入,同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将弹性化管理融入其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可为企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通过弹性化管理人力资源工作,对薪酬和绩效体制等的完善起着推动性作用,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

3.3强化经济弹性管理的协调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弹性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舞台。弹性管理模式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体现在管理工作的多个方面,如人事管理、政策管理、行政管理等,而经济的弹性管理能够将这些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所服务。

3.4建立多元化的经济管理机制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而这种特点完全限制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鉴于此,企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管理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将弹性经济管理融入到多元化的体制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弹性管理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形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向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过渡,以此来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另外,伴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构建多元化竞争方式,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屹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独立发展,所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同时要建立良性的竞争关系,开展弹性经济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使经济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从而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

企业市场经济篇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为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阐述其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市场经济;高校;企业经济学;影响

高校企业经济学是相对独立于整体微观经济学的学科,是通过综合分析考量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而设置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在遵守基础性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过程。目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的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基于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背景下,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改进或完善策略,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为我国的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浅析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育的价值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均设置了企业经济学这一专业,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高校并没有设置统一系统的教学大纲,甚至连企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都不明确,缺乏统一、科学认识,而且各大高校的企业经济学研究认识自始至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认知不深刻,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和相应的教学结构,忽视实际的企业经济学教学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研究,依然停留在照本宣科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举个例子,在企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分析、粗浅的理解,依然采用板书的形式,将深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查考证,考证相应的理论知识能否有效的契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与鲜明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者相应的案例进行有机融合,学生不懂得其教育价值,而且灌输式的教学课堂,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2.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均比较落后实际上,我国正式引入企业经济学的时间较晚,而且大量的教学内容均来自于国外,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相脱节,其中大量的教学案例均为国外比较典型、成功的案例,与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思考判断能力等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以企业经济学理论教学为例:企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的创设,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完全信息假设作为设立的前提,如在博弈论的引入中,国外的理论知识为,不完全信息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均衡解,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制度、法律体系与国外的差别,国外的消费者以及产品生产者之间掌握的信息,所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几率比较小,因此,该理论对国外企业的经济发展行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但是,我国消费者与产品生产者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所以,该理论对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行为的解释力不强。因此,不符合我国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的教学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除了教学内容的落后,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落伍,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企业经济学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老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表现为:学生从一个大学校门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而是重新走入另一所校门,即社会课堂,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企业经济运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认识,更谈不上了解企业,而且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已经严重脱节于现代企业经济的实际运行,无用武之地,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阐述几点建设性问题的改进或完善策略

1.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关注,甚至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及规律,制定详细的、科学的企业经济学教学体系,重视教学结构的与时俱进,集中精力研究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明确的掌握我国企业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其中,重点考量我国的法制环境以及相应的产权制度,将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经济学教学理念区分开来,构建企业诚信体系。另外,在立足于企业文化、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三者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在尊重国外企业经济学理论的就前提下,将其作为我国现阶段企业经济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与方向,与此同时,提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国情的企业经济学理论,并加强其研究力度。

2.编订适应我国学生学习、掌握的教材内容,并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目前,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材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和调整,应该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转台,全国范围内所有设立了企业经济学专业的高校,集思广益,确定与我国企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企业经济学内容,促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加高效、优质的解释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行为或现象,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中国特色,从而在提升教材内容编订质量的基础上,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另外,还需要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经济学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教师、学生均可以跨时空界限的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技术交流活动,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形成持久而强大的良性循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为了全面的提升我国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水平,需要在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积极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案例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渠道的拓展教学手段并加以优化等。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的高校企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李国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我企业失信问题[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9(6):9.

[2]王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17(9):156-158.

[3]赵嘉馨.上海市属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25(11):215-216.

[4]龚丽敏,江诗松.多理论视角的新兴经济企业战略与行为研究最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7):72-80.

企业市场经济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经济管理

一、引言

自从我国正式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转型速度开始变得越来越快,国内的经济体制也从之前的计划型经济转变为当前的市场型经济。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如果想要在崭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中得以更好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影响因素即为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经济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所采用的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仅无法较好地适应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诸多挑战,而且还十分不利于经济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为此,针对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展开进一步的深化与创新,是所有现代企业管理者均需要去重点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简单一些解释,企业经济管理所指的为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与行业市场的经济环境来制定出系统化且科学化的经济管理方案,以此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模式时需要参考历年来的经济管理经验,从中找到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脉络,同时确定出符合企业现阶段经营方向的经济管理制度。通过对我国历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可知,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主要经历了如下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国初期,当时的国家政府正式确立了计划型经济体制,由于在此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企业所采用的经济管理理念与经济管理方法也十分传统;第二个阶段为改革开放时期,在崭新的经济环境中,国家政府专门为企业制定出了创新式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定位与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出了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创新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各项投资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

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后可知,能够对经济管理水平带来直接性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具体表现为以下的三个方面:首先,现代企业并没有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人员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以及道德水平低下等问题;其次,由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对经济管理工作创新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较低,也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与其他同事的充分重视,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人才归属感缺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管理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企业内部的员工激励制度尚未形成,十分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二)管理制度

一直以来,很多现代企业管理者虽然都开始积极地着手创新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但由于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在设计经济管理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制度内容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因此大大降低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十分单一,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经济体系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就盲目设计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同市场经济条件出现严重的分离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过于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对出现在经济管理模式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拖缓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建议

(一)构建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如果想要更加顺利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是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将创新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原有的经济管理体系当中,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例如,建筑行业中的施工企业在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在保证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对运行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当中,结合当前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一步加大对节约型项目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力度,从而尽快形成一套制度化、标准化以及多元化的经济管理体系,具体的做法包括如下的四个方面:首先,要将最新的环保材料与管理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模式当中,坚决贯彻低消耗、低成本以及高收益的管理原则;其次,要针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工作展开动态化管理,根据三标体系中的内容来灵活调整质量控制方案;再次,应当针对所有的施工参与人员展开系统培训,让他们可以明确了解到精细化施工所能够带来的诸多现实利益,从而积极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当中;最后,应当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先进的科技创新活动,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引进到各个施工环节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与整体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济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组织结构,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不仅能够将企业现阶段的经营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巧妙规避存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诸多经营风险。基于此种情况,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现状来制定出灵活的经济管理应对策略,着重凸显出企业的经营特色与经营优势,根据企业现阶段的经营发展目标来构建出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

(三)加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力度

经过大量的企业管理经验可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环境都开始变得愈发激烈,企业在面临更大经营压力的同时对内部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现代企业管理者需要适当提高各部门员工的就职门槛,根据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经营方向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方案,同时将员工培训与员工考核巧妙结合到一起。2.现代企业管理者还要尽可能多地引进和培养高质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一方面要着手构建完善的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处理优秀人才的流动问题,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到经济管理工作当中来全方位地了解员工所遇到的难处,让他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当中。3.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他们对工作岗位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毛春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

[2]周慧云.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企业市场经济篇7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资源价值的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从而来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总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固有方式,根据企业的特征及其发展、运营的理念来确定。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合理的计划、组织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为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迅速,因此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又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国际背景,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很容易受西方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切实、科学、符合我国经济特色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2.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的企业未来适应市场需要,开始转变管理思想,应用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其制定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管理者的不注重,导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实效性,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效果降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2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存在偏颇,重技术人才,轻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管理人才的缺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领导班子领导、管理的模式。同时又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和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缺失,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流动频繁。

2.2.1人力资源部门的部分员工专业技能缺失,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2.2.2大量的人员流动,阻碍了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拖延了工作进程。

2.2.3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打击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企业员工工作态度上的怠慢情绪。

2.3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结构形式,过于单一化,缺乏灵活性,不适应于当前的市场需要。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其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的重视,致使企业的组织机构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且其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的滞后性。

3提升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改革是客观必要的,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需要的。

3.1转变管理理念。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就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吸收、借鉴西方和国内优秀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将法治观念和企业发展的策略、措施充分的融合到管理中,树立全局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考虑、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危机,从而确保制定的管理制度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2健全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关键。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依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来制定,确保对企业的员工、生产、运营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而确保企业长期、有效的运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程监管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的细化管理。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竞争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充足、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因此,企业要提升竞争力,首先就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

3.3.1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企业的业务需要,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加强岗位建设,为员工的创造性发展提供有力平台,让员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3.3.2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企业在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时,也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的输入新型管理理念,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为其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拟定解决措施,确保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企业市场经济篇8

1.人力资源管理有漏洞。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没有鼓励与约束的环境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赖感大大降低,积极性普遍流失。长此以往,企业人员出现大幅度的调动和变换,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任务受到影响。员工工作热情、工作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对企业的外在形象和文化品牌的建设带来不好的影响。

2.企业组织机构缺乏弹性空间。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组织机构的建立抛之脑后。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勉勉强强建立了自身的组织机构,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弹性空间狭小、灵活性不足,导致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弊端丛生,制约了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3.企业绩效考核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出身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也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的理论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很多管理者只得采用传统人事管理方式,把绩效考核误认为是素质考核,在实际考核中以员工的“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同时在业绩考核时也不能有效客观地排除管理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允。第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原来的绩效考核指标已经不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且新建立的指标复杂繁琐,不分主次、缺少层次性。第二、绩效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笼统,大多是流于表面的形式,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实际操作性,考核结果受主考官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缺乏公正性。第三、绩效反馈不及时,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被人资管理部门存档收纳,没有就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面谈和通知。

二、探讨如何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1.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要想实现长久、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对员工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营有序、管理受控、行为规范。

2.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核心人才和人力资源的竞争,谁掌握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宝库谁就能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发展先机。第一、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自觉接受人资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掌握符合时代需要的人资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资管理观念。第二、要充分了解各个工作职位的性质、流程和该职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制定各个职位的说明书和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第三、根据企业人才需要,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

3.健全绩效考核管理、规范绩效考核过程。绩效考核与人资管理相联系,与员工的薪酬、任职、升迁、发展、教育等激励性内容相挂钩。必须要保证员工的收入、报酬的分配由绩效考核结果决定。第一、要增加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绩效工资在全部薪酬中的所占比例。第二、要完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员工升迁、流转、任免制度,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第三、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加强对员工不足之处的岗位培训,通过降级、流转等方式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

三、结束语

企业市场经济篇9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 规避措施

社会主义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面临着各种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作为一种微观经济层面风险,指的是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失误或偏差,使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违背或偏离了预期目标,从而可能危及企业扩大再生产,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由国家财政无偿提供,原材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企业人员也由国家计划调控,因此可以说企业旱涝保收,经营活动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上述情形就不复存在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国家改革财政及财务制度,把企业推向了激烈竞争的市场。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增加了企业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必须格外重视生产技术,格外重视商品的质量、品种、款式、价格等各个方面,否则产品就会面临滞销的困境。同时,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失败的困境。

企业经营客观需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种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要素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出现时间上的间断和形式上的停滞。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运行机制和营销环境中,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这也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执行国家下达的计划,财务实行统收统付全国一本账,企业吃大锅饭,不承担经营风险。现在,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承受原来由国家承担的各种经营风险,并且要在风险中寻求机遇,避免损失,求得生存和发展。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必然客观存在。

第二,经营风险与机遇共存,并且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企业要敢于和善于在风险中抓住机遇,求得额外的收获。

第三,经营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但可避免或减小。企业对于经营风险要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周密调查和科学分析来评估、预测、识别和判断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回避或减小风险,将经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企业经营风险的类型

导致经营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资金、市场、技术、人才、信息、销售等各个方面。根据这些因素限,可以将经营风险分为以下类型。

1.物资采购风险。尽管在市场条件下,采购物资比计划体制下方便得多,但仍不可否认的是,物资采购依然存在风险:一是无法购置到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和技术标准的设备;二是无法及时采购原材料。此外,企业采购到了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的设备和原材料,能否及时将它们运达企业,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生产工艺流程或产品设计不科学,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水平;二是由于生产工人的技能水平低下或操作事故,造成生产中断;三是与物资供应风险相联系,由于材料质量和设备性能方面的原因,使得生产规模或产品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四是新技术的出现使企业正在使用的工艺变得过时,导致企业的产品成本过高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销售风险。销售风险包括销售时间上和数量上的不确定两个方面。比如由于产品质量、品种花色、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使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让产品在质和量两方面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企业出现销售困难;由于运输方面的原因,使客户订购的产品无法及时、安全地到达客户,影响履行合同和实现销售;由于工艺方面的原因,生产进度缓慢,使企业无法紧扣市场需求等等,都属于销售风险。

4.信息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商品供求关系变动、竞争对手策略调整等综合地反映为商情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必须敏锐、准确、及时地掌握商情信息。任何信息失误都会使企业陷入被动,处于竞争劣势。

5.产品风险。企业决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时,如果对产品的品种、质量、包装、技术水平、营销区域和数量等市场需求变化考虑把握不准,会使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6.价格风险。企业的价格决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一方面包括国家政策性价格调整、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引起涨跌、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相关产品或替代产品的价格波动、季节性变动和消费潮流的变化等,另一方面,还受企业内部定价策略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形成价格风险。

7.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融资和投资决策过程中伴随着财务风险。受资金市场变化、利率调整变动、债券发行费用、股票市场波动、投资单位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财务费用和投资成果出现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难以控制的资金风险,这正是财务风险。它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

8.资产风险。自然灾难造成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地震、水灾等意外事故,会给企业造成资产损失。同样,造成的交通、火灾等人为事故,也会造成企业不应有的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资产风险。

9.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叫外汇暴露,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外汇汇率波动导致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净资产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外资企业对此应尤为注意。

10.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资的主要目的一般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企业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资金使用效益不确定,可能产生资金偿付风险和筹资财务风险。

11.人才风险。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人事制度设计不合理,激励措施不到位,人才容易流失。企业骨干人才流失,若带走企业业务和经营机密,更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创伤,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四、规避企业风险的措施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大前研一说过一句管理名言:“避免竞争是最聪明的竞争”,即回避是一种聪明的策略。面对企业经营风险,我们不能消极待毙,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规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策略来规避风险。

1.建立整体性风险管理制度。整体性风险管理要求企业把制造、营销等经营业务中的市场风险和资金运作中的市场风险结合起来管理,它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控制企业内的总体风险,为企业带来较为确定的财务环境,使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

2.抢先战术。抢先战术是要在风险发生前,抢先一步,采取对策,避开风险。如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采取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优,人优我转”经营策略,抢先进入市场而避免卷入对阵式的竞争,避免出现相互降价而两败俱伤的风险损失,就是典型的抢先战术。

3.法律保护。对企业产品和专利,要通过申请注册来寻求法律保护;对非专利技术要加强防范保密工作。对于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要诉之法律,依据法律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挽回不应有的损失。

4.套期保值。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现货交易市场价格发生变动,可以通过期货交易来转嫁价格风险,实现套期保值。

5.投保转嫁。投保是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在企业遭受损失后由保险公司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其实质是把投保作为一种转嫁手段,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降低企业风险损失。

6.风险基金。为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预先作好对付风险的财务准备,减缓风险损失所造成的冲击,企业可建立风险准备基金,当风险发生后,可用事先提取的风险基金来补偿损失。如会计中提取的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实为风险基金。

7.避险经营。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企业可采取以下避险经营策略:一是多元化经营策略。通过改变品种单一的行业经营模式,实行多元化经营以分散市场风险。二是联合经营策略。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产地企业与销售企业联合经营,实行农工商、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改变独家承担风险损失的困境。三是市场多域化经营。扩大产品辐射面,以避免某一区域市场变化出现危机而对企业造成过多风险损失。四是多渠道经营策略,防止单一渠道受阻后产生购进或销售困难。五是研制新产品,开发新市场。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避免出现因原产品被淘汰而使销售断档的现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用新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

8.防范制止。尽可能采取事先防范措施,制止或减小经营风险。如对灾害性财产损失,可事先采取防震、防水、排涝、防盗措施;增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定期检查落实预防措施,建立严密规章制度。又如应对人才风险,为稳定人心,有些企业采取配送股权奖励优秀人才等措施,以减少人才流失发生的频率,减少风险损失。

中国已加入WTO,竞争更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只有沉着应战,分析、把握、化解自身的经营风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图谋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粤.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大前研一著.裴立杰译.思考型管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

[3]易溪亭.企业经营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企业市场经济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电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对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把握,更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推进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我国电力企业的现状来看,各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将从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现状入手简要分析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

1 市场经济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电力企业在市场全球化的冲击下也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直接导致电力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新变革和新内容的产生。

第一,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状态,设置风险投资和预估部门。电力企业虽然在我国国内的竞争者不多,且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规模都较大,但在市场全球化的现状下,电力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能够根据市场状态及时的调整相应的经营策略,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资金或运营困难。设置风险投资和预估部门不仅是电力企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表现,更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力措施。

第二,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要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状态进行管理模式或理念的创新。电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需要能够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电力企业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企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因此,电力企业在开展某些经济活动时,需要能够根据市场动向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企业在经济大潮下稳步前进。

2 我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更有一套比较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但结合具体的工作实施情况来看,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某些问题。

首先,从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优点来看,电力企业由于其经营的活动多涉及到电力技术,因此在开展相关经济管理时,应用的科学技术大多较为先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从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缺点来看,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电力企业内部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时,高层管理者并未形成一定的认识,导致财务部门相关活动的开展没有做到位,另外,管理层的管理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较为滞后。

第二,电力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并没有做到全面和科学。电力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财务部门的内部人员进行安排,更加需要能够将各项事务进行详细的划分。但是从目前电力企业的情况来看,经济管理活动并没有结合企业内部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将管理工作进行落实。

第三,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受到的市场影响较大。电力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时,往往由于对市场的预估不全面或者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不到位导致企业经济活动难以开展。市场对电力企业的冲击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开展上,更加体现在电力企业应对市场冲击的表现上。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对待市场竞争时,并不能够积极的应对,大多是在经济环境对企业产生压力之后才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整。

3 推进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

电力企业加强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管理不仅需要企业对市场有全面的认识,更加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固有的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期让其顺应经济的发展潮流。

3.1 电力企业需要对市场经济有全面的认识

电力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全面认识。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各企业在发展中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市场的扩大使企业有扩展业务的可能,但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原有的经济活动形成冲击。面对这种现象,电力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及时的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并根据整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预估和风险评估,在进行新的经济活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出现。

3.2 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经济管理时,需要企业进行监管。一方面,监管工作能够促使财务部门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减少工作失误的出现;另一方面,监管工作的开展能够使财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样化,而财务部门在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时,也需要对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分析等,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合理与科学,进而推动企业整体发展的深入。

3.3 电力企业需要对财务部门进行人员管理

财务部门是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建立合格的团队十分必要。财务部门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部门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员工工作的规范性,同时在进行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管理时,需要有专门的责任人的督促,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时,财务部门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4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需要开展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经营活动,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对市场动态的监测,更加需要企业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适当的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活动。

3.5 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工作的实施力度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财务部门加强管理力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明确一些经济项目的不足,为后期的项目开展提供经验借鉴。财务部门加强工作力度一方面需要部门上下贯彻企业的发展宗旨,在这一前提下开展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将自己的手头工作做好。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项需要财务部门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市场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工作方针的工作。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更加需要加强对该工作的监管力度,通过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来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梅,李相奎,李宏伟.简述经济管理在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