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设计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3:35

校园文化设计

校园文化设计篇1

本设计主要将东山实验小学景观大致分为3个区域。中心广场区、庭院区、绿地区。具体设计如下:

1.1中心广场区

此区域分为接送广场、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接送广场作为学校的门面,结合入口颇具特色建筑设计,为提升景观档次,在门口设计了2个古典式灯柱,并在入口两侧分别种植胸径30cm的常绿大香樟,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加以(遒劲枝条的)红檵木桩景及地被的配合,使校区入口显得郁郁葱葱,烘托百年老校的历史氛围。入口广场区是本设计的一亮点,主要在老校区中提取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景观文化遗产资源“五老”,包括仰云亭、文昌井、惜字碑、紫藤、银杏。在入口广场处将“五老”元素图案化,再通过地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间隔着铺设在入口广场处,通过这种图示化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同时在入口广场区域放置借鉴香山中学的平面指示牌以及古式的宣传栏,增强场地文化氛围。中心广场区的铺装是本次设计重点。大面积采用方形和三角形元素来进行铺设,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典园林的花窗纹样,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一方面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另一方面体系苏州市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与校区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映彰。这一区域内命名了一条励志大道,运用现代地刻的方式将名言警句间隔着铺设在景观大道的两侧地面上,为校区师生增加学习氛围。在励志大道的尽端是校训景石,本设计采用6块不规则的毛石组成(直径1.5m),分别刻着“人为本,德在先”6个字。这种利用石刻的校训形式,既现代大气,又不失传统特色。

1.2庭院区

这一区域本设计首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由于2个庭院均由教学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多,这就要求铺装的面积要大一些,所以,这2个庭院采用“回形”的消防通道。另外一个庭院由教学楼和办公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少,可以多做一些景观方面的内容,采用的是“尽端式”的消防通道(道路4m,半径6m),这样很好解决了场地的消防问题,同时因地制宜使庭院空间围合性加强。其中功德庭院的南边是消防通道的铺装用地,北面是陈列室,展示品中包括一些可以说明学校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包括五老之一的“惜字碑”。在陈列室的入口位置本设计将这一区域设计为能够与陈列室相承接和过渡的空间。中间放置功德碑景石(约8m×2.2m),双面刻字,使读者站在功德碑的两侧道路上都能够看到刻在上面的文字,起到共鸣的效果。在景石周围利用点石、白砂、草地和一些精致的灌木、桩景营造一种灵动的古典园林景观氛围。

2小结

校园文化设计篇2

(一)应将顶层设计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国民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应切实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思想。”因此思想引领应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课堂是高校完成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渗透的主要阵地,因此应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的基层团委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始终坚定为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信念,明确活动目的,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首先应准确把握好思想内涵,强调活动的思想性,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应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实际思想,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组织、筹划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比如在外语学院中,可组织策划外语文化节,积极开展“英文原著阅读沙龙”、“学科类竞赛”、“英文经典电影原声模仿大赛”以及极具特色的“外文歌曲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广,也可将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发拓展到“第二课堂”,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大大提高。再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应注重长远性、系统性、持续性,在活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自觉长期坚持的思想。比如在“学雷锋活动”中,应立足长远目标,将该项活动切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实际活动中,不能仅仅把每年的“三月五日”作为活动日,应设计“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应景式活动,在学生身边不断探索可以作为“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并建立多样化的学雷锋奉献基地,真正让学生们体会到奉献的乐趣,找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组织策划中心———共青团团中央以及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团组织应坚持育人的服务宗旨,强化其教育职能,积极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学生的诚实守信观念以及法律意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意识,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同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筹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多开展“红色之旅”、“志愿服务”、“四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以“校园文化节”为重要载体,以“挑战杯”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团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策划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把握校园文化活动中顶层设计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教育职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路径

(一)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加强对顶层设计的认识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准确把握顶层设计要素,是确保校园文化活动有序、有效、规范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团干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应加强高校团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的实际业务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思想政策水平,可以组织团干部向一些权威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或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等,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织专题知识讲座等,还可以加强内部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让高校团干部树立顶层设计的全新工作理念,明确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的目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

(二)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应提高对高校团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团建设的领导。”根据党建带团建的具体要求,党委应统一领导高校团组织,实现高校团组织和高校其他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和联动,充分调研学生的特点、长处和具体优势,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领导,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以及思想文化内涵。

(三)高校团组织应掌握顶层设计的话语权高校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工作载体以及工作实际,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多与学生们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的优势,掌握顶层设计的话语权。

三、结语

校园文化设计篇3

关键词:高校校园;园林绿化设计;生态化;人文化

1 对校园绿化的认识

校园绿化是成功地进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以教育为本,环境育人的社会新潮下新校园的热潮也不断涌出,因此规划校园绿化设计应加以重视并重新来认识它。校园绿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面貌和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校内各功能区的必要手段,对发挥校园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环境品质、塑造人文环境、划分空间与营造景观等起着重要作用。

2 校园绿化规划主导思想

绿化设计应遵循校园景观总体规划,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讲究五重:重心、重轴、重环、重园、重带的规划格局。校园绿化设计要营造出心、轴、环、园、带环境空间,在营造同时得以生态绿化和人文绿化为主导思想。使绿化简洁、大方、便民;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从生态出发“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人文型的设计思想。如江西师范大学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为护校河,校内一条长达5千米的健康小道环绕校园,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勾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画面,学校生态化建设可圈可点,绿脉以生态林带、湿地系统、疏林草地为骨架,在生态林带设小品、雕塑等人工景点,别有一番韵味。

3 大学校园绿化的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的生态性原则。因地创造植物生长条件,使校园环境充满生机。“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是学校景观 “适地造树”、“适景造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绿化生态配置,崇尚自然原则。绿化配植应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配置时应突出树木的生态优势,应以树木为主,草本为辅,这样能很好的增加绿化覆盖率。于此同时绿化设计又必须要避免影响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对一些有毒有害树种要尽量少用或则不用。应“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3)树种的选择“以绿为主”的原则。选择树种时应注重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相结合“以绿为主”,使绿化不仅成为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学生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扩大学习层面的重要点。如湖南科技学院全园以香樟、桂花为骨干提高人的绿视率,可以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以香樟、白玉兰、桂花、红叶石楠为基调,形成基调和谐、特色分明、景观生动多变的景观效果。(4)“以人为本” 的教育性原则。“人”是景观的使用者。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是关键,做好总体布局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5)主题校园的特色原则。塑造大学的绿化特色应把握校园主题,挖掘校园历史、文化、生活等素材,注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去。同时还要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和学科特点来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湖、河、水体等)和校园内有特色的以及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来塑造有特色的校容风貌。学校绿化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在自然中见人工。如江西师大瑶湖新校区环境景观通过“校在绿中、林在校中、景在湖中、学在境中”的园林造景手法,以记忆的片段和主题文化园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从国立中正大学到江西师大的发展历程和名人轶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一大亮点特色是“全国生态校园示范基地”,在校园内养有梅花鹿、老山羊、黑天鹅、斑嘴鸭、绿头鸭等野生动物,被授予“野生动植物保护示范校区”,称号,被众多国内外朋友称为“中国最美校园”。

4 校园绿化的植物配置法

(1)“点”配置法。主要指一些地点的处理,比方如大门的入口处、办公楼的入口处等等得显得庄严又不遮挡视线,这通常称谓“门面” 是第一印象。所以植物的配置设计必须要求简洁别致。比如种植槽或花坛的植物配置,可用七彩扶桑、洒金榕、红花继木、黄素梅等植物;门前有空地的,可采用灌、乔、地被搭配造景,也可成行成排种植观叶观花灌木;还可以配置时令花卉摆设,色彩图样常换常新,变化多姿。(2)“线”配置法。校园周边防护带绿化、校园道路两侧的绿化、运动场周边的绿化等,它们像蜘蛛网络一样连接着一片片的绿地,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校园道路两侧行道树的选择,主要以荫庇为主,可用法国梧桐、黄槐、羊蹄甲、相思树等阔叶树木。如果道路离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的距离小于5m时,则不应该选择阔叶树作为行道树,可用花灌木、绿篱作路旁绿化植物,也可以选择鱼尾葵、龙柏、落羽杉等树身耸立、遮蔽性小的植物为佳。(3)“面”配置法。指面广、量大的绿地,如校园内游憩绿地,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前后面积较大的地块。其目的是为了在建筑周围形成一个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其布置形式首先要服从建筑功能的需要。如在教学楼、图书馆的南面,实验室南北面的绿化,应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需要,在建筑东西侧,可选择一些快生阔叶大乔木,以防日晒。在离教学建筑一定距离,且面积较大的地块,可规划为校内游憩绿地,成为全校师生课余交谈休息的场所。(4)“空间”配置法。绿化空间指垂直绿化,包括屋顶绿化、花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主要是利用小土地获大面积绿化,丰富绿化层次和形式。如屋顶狭小、土层薄、易积水等缺点,在植物种植时应慎重,要以灌木、草本花卉为主,也可结合水池、小型假山、园林小品等布置,尽量打造出安静、幽雅、空气清晰的环境;如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通过了植物进行缓和最为有效,宜选择观叶、观花植物成群配植,也可略作调整,栽草,再植花灌木组景。

5 强化校园绿化管理,配置合理的给水系统

园林绿化讲究“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绿化的维护目标应当是保证花草树木的健康生长、表现设计意图,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的艺术创造。在维护经费较紧的情况下,校园绿化养护应当按主次轻重分级管理,并制订相应的要求标准监督实施。绿地给水系统主要有景观水源补充用水与绿地浇灌用水。绿地以利用地形坡度自然排除雨水为主。主要的道路与铺装广场宜设雨水井和管道排水。

6 结论

从各优秀的大学校园规划中不难看出生态化和人文化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校园的绿化都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出发,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系列空间要素的需求出发。通过园内的绿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空间,营造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美学价值的绿化。绿化是校园建设的亮点,是体现生态、人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庚阳.大学新校园景观的人文性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7(4).

[2] 吴为廉.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校园文化设计篇4

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办公楼、教学楼、餐厅、体育场、小花园等校园特有的建筑、景观,也可以挖掘同学们集体活动的场景。例如,运动会、校园舞会、校园晚会等,学校的校风、校训、学风、规章制度,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挖掘的对象。要对校园文化进行挖掘,就要深入了解校园,了解学生对校园的各种印象,通过照片或者速写的形式搜集最原始的资料。

2、校园文化元素的提炼加工

校园文化挖掘完成之后,要对挖掘内容进行设计,设计成符合印制T恤的图形风格。T恤图案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技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可以结合点线面的运用,运用点绘法、线描法、平涂法、写实法等基本技法,再加上晕染法、撇丝法、喷染法、拓印法、退晕法、拼贴法等特殊技法对T恤图案进行设计,一副好的T恤图案设计往往是几种技法综合的运用效果。写实性的T恤图案设计可以通过传统的水粉、水彩、油画等表现形式,还可以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图形设计软件写实性地表现出校园的建筑、风景等。图案化的T恤图案设计可以通过图形设计的原理进行图案的设计。例如,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调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等图案设计的原理进行设计。同时要把握好图案设计的时尚性、流行性、创意性等特点。图案化的设计要注意元素的变形,图案的变形是把写生的自然物象通过变化加工成为适合装饰的图案纹样,这是图案设计的基本功,图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图案来源于生活,图案变化是通过艺术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图案的变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动的部分,给以加强与减弱,使之成为符合装饰要求的图案。T恤图案的变化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夸张的方法。夸张的方法是用加强的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利用变形、变色使其特点明显,形象鲜明,装饰性更强。(2)提炼的手法。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形象简洁、一目了然,达到高度概括的地步,这样容易突出主题,表现对象美的特征。例如,教学楼、餐厅等建筑的设计可以概括其外形特征,去除内在的复杂元素,使外形更加突出。(3)丰富的手法。根据图案的需要,适当加进一些理想的东西,可以达到丰富效果的目的。例如,有了图书馆的建筑外形之后,图案内部可以加入些和图书馆有关的图形。(4)结合的方法。把多种形象的典型特征,有机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理想化的图案形象。这种图案装饰性强,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T恤图案设计时可以合理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综合性的设计。除了图案本身的设计之外,T恤图案的设计还要注意图案的大小尺寸、位置等问题。受T恤本身的限制,T恤图案的大小不能超过40里面,文字大小不能小于2毫米。图案摆放的位置根据设计需要可以随意摆放。例如,前胸、下摆、袖子、后领、后背等。T恤图案的排列形式上可以运用单独排列、二方连续排列、四方连续排列等形式,单独图案的排列在T恤图案设计上运用较多,是在T恤的前胸或者后背出现一个单独的图案,二方连续图案可以出现在T恤的下摆、袖口等处,四方连续可以涵盖整个T恤。T恤图案的造型设计好了之后要注意图案的色彩设计,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讲的就是色彩的重要性。T恤图案要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就必须特别重视色彩的运用。产生色彩美的本质是色彩的统一于对比关系合理的运用,基本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类色的对比、邻近色的对比、对比色的对比和补色的对比。这几种对比关系从强到弱分别是补色对比、对比的对比、同类色对比和邻近色对比。补色的对比最为抢眼,所以在主要图形的色彩搭配上可以运用补色的对比关系。例如,黄色和紫色的对比,这种对比虽鲜艳明快,但有时容易过于刺激,缺乏协调关系,可以结合运用调和色或中性色,如黑色、白色、金、银、灰色,或者改变色彩明度、纯度、面积等,可以缓和色彩对比度,产生和谐的效果。好的色彩搭配要考虑色彩的对比及面积的关系,补色运用面积要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比色的运用其次,同类色和邻近色的运用较多,画面就产生对比与统一的关系。

3、T恤图案的印制

校园文化设计篇5

【关键词】校园 网络文化 平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在校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且对于高校的师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和社交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背景下网络文化的构建和引导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形成网络时代下的校园网络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形态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和构建就成了高效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及网络文化平台建设

网络文化和高校传统的校园文化的融合就成了校园网络文化,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必然的产物。这种文化的活动主体同样是高校的师生,而校园文化则是这种文化的核心要素,互联网平台则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和传统的校园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创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平台来促进该文化的建设和引导。该平台是以创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理论核心,并以.Net作为该平台的开发环境,是通过运用动态网站设计以及数据库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等构建具有多功能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

2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支持平台设计分析

2.1 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该平台需要结合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分类进行建设,目前该平台的主要模块包括了文化建设、心理辅导以及论坛和网站后台管理等。具体如图1所示。

2.2详细功能设计

依据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其具体的模块功能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系统登录权限设计、文化建设诸多子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心理辅导四个子系统模块的设计,另外还有论坛子系统以及后台管理四个子系统的设计。

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支持平台实现分析

3.1 系统架构

这个平台架构采用的是B/S架构,也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端的架构,总共有三层,其中第一层是浏览器,第二层为逻辑处理模块,通常是由各种应用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承担。第三层则是由数据库承担。比如各个模块对应的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完成信息的存储和。

3.2 后台数据库设计

该平台建设后台核心就是处理校园网络文化涉及到各种数据和资源,是该平台得以运行的核心基础。浏览器端显示的各种信息都取自于该数据库空间。这也是该平台架构中的第三层。也就是后台数据库层。该层次能够将各种前台子模块中的数据统一管理,比如用户信息以及心理辅导信息等,这些不同的子模块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这能够有助于提升数据库的安全性,防范用户隐私信息泄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数据库数据流的平衡性,对于该平台的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更方便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有关用户信息的数据库主要存放的信息为用户注册时的提交的信息。该平台的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而网络文明则是该文化的重要构成,为了规避不文明问题的出现,这个平台需要注册用户提供个人电话、身份信息以及所属班级、所学专业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所以对于安全和保密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文化建设数据库中主要保存的该模块诸多子系统的数据信息。其中有红色文化信息、学习文化以及就业文化和额生活文化等诸多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是由平台管理人员通过上传提供。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申请,然后由管理员进行审批,并到评天上。该数据库之所以独立是因为这七个子模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组合在一起相对容易管理。心理辅导数据库所存放的信息数据则是该模块诸多子系统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往往和用户的心理咨询有关,具有一定的隐私性,所以将其单独存放至一个数据库。另外文化建设论坛则主要存放的用户在论坛上的交流和讨论的数据内容,由于论坛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很多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将其单独存放至一个数据库进行管理,这样有助于降低数据库的工作压力。

3.3 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本支持平台能够运行的平台为视窗平台,因此运用了微软开发的Visual 2010作为该软件平台的开发工具,应用服务器则选择了微软开发的IIS6.0,由于后台数据库的功能要求较高,所以选用了微软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5,而中间的逻辑语言及和前台和后台数据库的交互则运用了、C#和Jscript等技术。

本系统的低层环境为Windows操作系统,而前台的显示层则使用了.Net Framework框架。另外在这个框架层,又使用了通用语言环境CLR,以及.NET Framework类库,其中CLR负责程序的执行,并能够提供内存管理、线程管理以及异常处理、通用类系统以及生命周期的监控等。在CLR之上为.NET Framework类库,能够为平台提供丰富的接口,如、XML、输入输出以及调试和多线程等。

参考文献

[1]李停于游.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2(03).

[2]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3]夏祖新.论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

校园文化设计篇6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在市场化运作,高校品牌的塑造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竞争力成为重中之重。一个良好的形象和校园文化是高校实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是赢得社会的肯定和信任,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围绕着百色学院的校园文化和校园视觉形象设计上的定义、内容、特点等方面阐述笔者的一些看法,以求和读者一起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形象建设的思路和过程。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象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研究

一、高校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高校是一个有形和无形的要素综合体,有些学校的建筑外观设计和风格、教学理念、学生质量等能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有的学校注重办学精神、校风学风等无形要素的挖掘和提炼,然后进行整合设计,塑造出能够打动人,让人能记住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百色学院形象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运行机制对高等学校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同时为了实现“十三五”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时期,深化教学改革、加快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百色学院正处于转型阶段,那么打造百色学院形象也是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而高校的办学定位、内涵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百色学院坚持“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办学,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上,应打造出百色学院自身的新形象,以赢取更多的优势机会。学校的形象设计直接的把第一印象展示在公众的眼前,让社会大众了解学校,提高学校的名气,创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重视高校形象设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目前,百色学院正处在转型和发展阶段,区域竞争和国内竞争一直存在,面对竞争,学校要不断加强形象设计。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百色学院校园中开始重视形象宣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如在校园内已经增加了一些富有色彩的引导牌,完善了各部门、各科室、各教室等地方的引导牌。但这些视觉元素的设计上并没有结合百色学院的办学定位及特色进行设计,且每个部门或者其他地方的公共视觉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这样给受众的印象不会深刻。值得高兴和一提的是,在2017年,由宣传部和招生就业处及美术与设计学院共同承办了学校的招生录取通知书、招生简章等设计,要求从百色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着手,体现学院的精神,从这一举动,就说明比起以往更加重视学院的形象设计。

(二)百色学院文化建设现状

一个浓郁、优美的育人文化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引导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富有正能量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高校校园文化包括了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学校的办学精神、学术文化、校风和学风建设等。同时,还包括了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如校园环境、学科科研仪器、建筑风格等物质要素。另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了学术水平、师资水平、学术活动等行为层面的内容。因此,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园绿化和人文景观的建设都需要走特色化道路。

二、百色学院形象设计分析

打造百色学院形象设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的问题,是学校留给社会大众的第一印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更是一张蕴含了学校文化的名片。为了更好地诠释百色学院整体宣传形象、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内涵,提升师生的自豪感,让学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应导入CIS系统(COrporateIdentistySystem),通过对大学的办学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借鉴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将办学理念、办学精神等文化思想融入到设计中去,用视觉元素进行体现,突出学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一)形象设计的由来

形象识别系统的提出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德国的AEG公司,在系列电器上使用统一商标作为CIS的发端,于是CIS战略从60年代在欧美盛行之后,传入日本,而我国的CIS是在80年代企业开始导入,先从台湾开始,后引入大陆,最早由太阳神、健力宝等企业导入,受到大众的认可,企业形象提升迅速。百色学院处在边疆民族地区,有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在百色学院的院徽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如壮锦、绣球、铜鼓等文化元素作为造型元素,设计一套辅助纹样,辅助纹样将运用在百色学院所有的应用系统中,如文件袋、信封、邀请函、大会汇报PPT模版、名片、教职工服饰、学校导向牌、证件、档案袋、网站宣传、宣传标语、校车等等。形成一套完整的VI(ViSualidentity),是把反映企业内在理念标志转换成企业员工和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符号系统,如企业的标志、图案、广告语等,形成视觉形象的视觉化、符号化。目前,百色学院的标志相信大家都眼熟了,但是学校的形象图案没有形成一个固有的,具有传播力度大的元素,这是进一步要设计的成果。

(二)百色学院实施形象设计要因地制宜

CIS对企业理念与形象的总体策划与设计,是企业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CIS能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能最大限度的让受众认可并记住该企业。企业CIS的策划与设计,越是民族的越能在民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民族特色走向世界。百色学院如果能在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信息统一化、标准化,能体现学校的个性,形成高校独特的风格,通过学校的活动进行传播,最终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从而百色学院的文化建设也随之树立起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设计要素与百色学院的精神融入在一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设计简洁明了、能清晰的识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二是导向体统要完整,现在只有标志,这以上阐述的设计元素间设计出整套的符号,但是各二级学院又有整体又有自己专业的特色,把各二级学院和整个学校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小到教室的功能牌都要有统一性;其三是要有层次结构,任何系统都会有层次感,把学校、二级学院、部门、教室等以及楼与楼之间的功能牌,有序、有层次的展现出来;其四是设计的趣味性,有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娱乐区等区域,这些区域的校园导向系统可以加一点趣味性,让整个校园充满青春、活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每所高校都在建设、都在提出这个概念,且都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专家和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观点,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文文化四个方面。学校都在思考如何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文化互动来凝聚大学精神去构建和谐的校园。百色学院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活跃、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红城讲坛”学术活动,百色学院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用社会和时展的需求,精心和组织开展了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红歌比赛”“千人书法”活动,再如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2017年组织的坡画艺术节等等,通过特色的活动,以弘扬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促进专业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四、百色学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UIS战略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校中迅速发展,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大,视觉形象设计成为高校塑造自身形象的武器,不同的大学有自身的视觉形象设计的特点和个性。独特和富有个性的视觉形象,能唤起人们对学校的记忆和关注。而高校的视觉形象设计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应该在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管理、专业等特点的体现。

(一)提升学校的文化价值

纵观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发展历程,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把学校推广出去。百色学院经过79年的成长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石墨精神”,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也是我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审美价值的提升

一个好的视觉形象符号,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审美需求基于马斯洛的人性需求论也是人必须的要求。如我校的有精心设计的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绿化,能让师生员工在其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审美教育。如百色学院融入红色、民族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是国内唯一的一个设计角度。楼牌的设计同样可以借鉴壮族民间的艺术手法,让视觉符号特色化,提升审美功能。

(三)加强教育功能

高校本身的环境就是一门教育的隐性课程。审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全面,学校的建筑、人文景观应该是教育的载体,反映学校的历史,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如雕塑、文化墙等等,这些自热与人文融合的景观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教育内容,是独特的课程资源。就好比现在百色学院的校史馆,成为课程资源,当然这只是学校的一个局部,应从整体上把人文景观塑造出来,让教育功能实现的更加好。

(四)赋予学校独特的神韵

学校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百色的革命精神随之也感染着百色学院的每个人,学校的视觉符号结合这些元素融入其中进行展现,百色学院的精神神韵能有效的体现出来。

五、结语

从企业管理中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转化到高校形象提升基础理论建设中,为高校形象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高校形象建设研究可以增强教育管理机构的导向力,使高校的形象建设有理可依,有律可循,从而增强学院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此次的阐述使百色学院视觉形象研究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详细设计思路。同时,为学术界探讨特色文化如何通过UIS理论来传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和领域。一来有助于推动地方传统文化和革命性的传承保护;二来研究百色学院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帮助学院理清形象塑造思路,找准形象建设的方法,增强竞争能力,突出个性,彰显特色;三来使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福阳.校园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意蕴[J].福建教育,2013,(Z8):29-32.

[2]何俊强.校园视觉系统设计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3,(22):98-99.

[3]王福阳.安德烈亚斯于贝勒导向系统设计[M].出版信息不详.

[4]陈晓环.大学校园品牌形象设计的整合策略研究[J].设计,2015,(04):138-140.

校园文化设计篇7

[论文摘要] 计算机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挑战与机遇,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冲击和改变着大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21世纪,信息化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正以愈来愈凸现的文化属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属性的局限,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精神理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范畴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渗透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迈向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网络文化阶段。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知识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时代,加强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文化校园网络建设,不仅的高等教育大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革命的需要。在“计算机文化”理念这一前提下,本文叙述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三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说明只有抓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网络不只是一个技术概念,他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概念。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新趋势。校园网络文化在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有重内涵的同时,还被赋予了教育本身含义。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

高校信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大学的传统办学理念。在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与发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标上,在创新信息开发者、知识传播者和学习者共同团结平等互助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创建多项选择的、无时空限制的、以个性化为主的协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折射出了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维。

2. 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校园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手段

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和广泛应用,始创痛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空前变化。根于教育需求,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与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开放空间教学组合,从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师与学生活动自由的传统教学格局。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育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教育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给学生创造的网络阅读、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等条件,打破了社会、学校、班级及学科的界限,实现学习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满足学科和教学的需求。

3. 学校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有产生虚假;其交互特征即传播信息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即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去范。诸如,“信息霸权”的威胁、“文化殖民”的威胁、“信息垃圾”的威胁、“信息欺诈”的威胁等。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向着网络化的威胁与挑战,如果不慎重的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势必会影响大学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质量和进程。

二、网络文化时代必须选择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科学技术带给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概念、一个设想、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伴随网络、多媒体等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的生成,使文化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网络的交互性让人们掌握了传达信息的主动权。

1. 建设校园网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但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就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世纪。现代教育技术如何研究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驾驭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2. 建设校园网络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商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建设教育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因为21世纪既有来自高科技的挑战,又有来自生态系统、道德危机、情感危机等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来培养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点,更是提高国民素质水平的基础步骤。

3. 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得重要标志之一

在跨世纪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再创造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效益和现代化程度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还停留在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工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要想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变革速度加快,实现教育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变,就要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形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初具规模,有的良性来运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校园网络文化步入积极健康的轨道,依然是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 加强“两个管理”。“两个管理”,即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2. 引导“两个自律”、“两个自律”,是指在校园网络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上网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网络经营与社会网络经营尽管在技术、手段、程式运行等技术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的功利目标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标是营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网站变成社会的网吧,高校网站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务必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优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强“五个建设”。“五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网站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学科建设。一是硬件设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有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软件建设。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有利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中文软件,是刻不容缓的事。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四是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积极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技术人员队伍。五是网络学科建设。大学应把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网络文化心理、行为、现象,以引导和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4. 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事实上,在校园网建设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理念的建设。要真正班这种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带动软件建设,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总之,通过多渠道建设与科学管理,使以网络化、数字化卫基础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基点的大学教育培养具有获取、加工、处理、利用各种知识信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唯此,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才能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平台,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咏今. 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与实践探索..2002.11.19.

[2]衡均 .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

[3]万新恒. 信息化校园. 大学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校园文化设计篇8

公共信息符号是一种承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视觉符号系统,提示和引导人们行为的标志物,图文并茂的标识,超越了语言障碍,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水平。

在当今的校园中,公共信息符号作为校园的配套设施,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更为普遍的关注。它不仅仅是起到引导和方便广大师生,还起到传达高校人文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而且是学校形象的有力宣传者,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外界在认知校园的过程当中,从宏观到微观,慢慢建立起校园的心理地图,形成对校园的整体印象。

2公共信息符号在校园中的分类

在大学校园中,根据师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公共信息符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我们每天学习的教学区,教学区当中又分为了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厅、报告厅、教室等等,这是我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规划未来的地方,是一个基础平台,如果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上没有很重视,不关注其内在实用性,对我们的学习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因为大学校园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学习区域,流动性很大,由上一教室到下一实验室的途中没有很好的人性化的指示性符号很可能导致同学上课的迟到、错过重要知识点、厌学等等!实用性、人性化是导视系统至关重要的要素,对待导视系统就要像选择电灯开关或者门把手一样细心,它是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所以导视系统在当中占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它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部分为我们师生生活和交流的生活区,在生活区当中又具体分为,宿舍、食堂、运动场、超市等等。其中也处处可见我们的公共信息符号,运动场指示牌、公共卫生间指引牌、宿舍楼层指示牌等等。密切联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信息符号不仅仅是给建筑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设计师的精心打造下,更是校园环境的另一份美色,还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彰显校园文明。

3国内外大学校园公共信息符号设计现状分析

欧美国家的大学大多数都很注重校园公共信息符号的设计,其设计也十分完善、非常人性化,无论是设计感还是功能性都是处于世界的前列,并且在国内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相应板块的教材中,都有相当多的案例取自国外的知名大学,从中也能看出我们国内的大学校园公共信息符号设计与其相比尚存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自身的缺点以及不足!现目前国内大学在这一块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校园公共信息符号系统不够完善。由于校园环境是公共的场所,环境优美秀丽、书香意气,经常会有市民到其中散步、游玩,以及外校学生到来学习观摩等等,所以在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问路的情况,这直接的原因就是公共信息符号系统设计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思考,我到贵校不想感受到因为公共信息符号的缺失给我错误传达校园的“雄伟壮阔”感,更多的只会身心疲惫,虽然环境优美,但是会因为找不到或者走不出而对校园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

(2)校园公共信息符号英文标识缺乏或不够规范。大学是一个国际性、包容性很强的地方,因为学校在教育综合实力上的突出表现,在国际地位的提升,会有很多的国际友人到其中学习深造或教书育人,所以语言的桥梁作用被充分展现,英语作为国际性通用语言来说,在公共信息符号的设计中英文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男女宿舍楼指示牌、公共卫生间指示牌等等。这些公共信息符号是人每天所必须使用的地点,如果没有具体、贴切的英文标识就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造成尴尬局面。在英文的选取和使用中更不能犯一些低级的语法错误,导致释义的错误或者颠倒,不仅影响指示更加影响学校的庄严性。

(3)普遍缺乏人群的适用性和环境的适应性。每年大学的开学报到大一新生的到来,迎接新生都是学长、学姐极其兴奋和乐意所做的一件事情,整装待发这是充分展现自身风度和涵养的时候。这已经成为当代国内大学的一种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校园公共信息符号系统设计的不完善所致。新生,大学的新入人群,在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就有很多的问题迎面而来,例如报到处、宿舍、教学楼、超市的具体方位,当然当中有热心的学长、学姐发挥了具体的指示牌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溺爱恒生的国度处处都有所谓的前辈在指引你的前进,还乐此不疲、引以为傲地进行着,大学是大多数人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一直都在讲独立,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应该让其独立的向前,这也算是成年的一种标志。所以在当中公共信息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让你更快适应大学很好的助手,让你很快地建立起校园的整体心理地图,把所谓展现校园文化的迎新取缔掉,让新生独立的感受这将面对四年的校园,让其主动的感受其中的魅力,也是自我独立的开始。所以,在当中为了更好地传达学校的人文精神,公共信息符号的设计就要非常的具有人群的适用性和环境的适应性。

(4)缺乏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各地的大学都应带有各地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充分展现出中国这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多民族渊源文化。但是在现代的大学大多数都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缺乏地域性、文化性的大学普遍存在,公共信息符号设计缺乏地域性、文化性的大学更加普遍。我们的大学不应该因现代化高速发展而丢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建校和校园文化定性的时候就应具有在地域性和文化性,同时校园公共信息符号系统设计也应跟上其脚步,这样才能延续我们的自身文化。

4大学校园公共信息符号设计的对策分析

校园文化设计篇9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场所,学生的学习不仅在课堂内,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空间环境中。校园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载体,承载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特别是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突出思想审美、重视德育潜化,所以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教材之一。

一、校园雕塑设计需要文化定位

雕塑属于人文景观,而文化性又是人文景观的本质,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体现。对于校园雕塑设计来说,应在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之外,同时着重考虑其文化内涵。

1.地域性文化定位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小型雕塑作品则是景观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之局部,它既可独立存在与被赏析,又可完全融入整体设计并与之遥相呼应,所以在进行校园雕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城市中地域性文化的影响,以期形成独具风貌的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而特定的校园雕塑总是位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在此区域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地域性文化,这是一个大文化。以甘肃兰州高校校园雕塑为例,在它的地域文化层次上,包括兰州的地域文化、甘肃省地处的汉文化、以及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为该地域的人们所共有。

2.校园文化定位

一所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精神、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整体环境等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在本质上这些都是一种学校文化的个性化设计。个性化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学校形象要区别于企业、机关以及其他组织,要充分体现培养人的目的性。二是形成每个学校自身所独有的风格、特色,使之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显示出学校形象所特有的个性特征。所以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学校自身的文化背景、教学模式以及校风、校训等,另一方面又是依托于其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渊源等。

高校是创造和传递文化知识的地方,其最迷人之处是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文化氛围一般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需要通过雕塑等文化形式传达出来。如兰州理工大学校训“奋进求是”的校园精神就是通过雕塑设计体现出来的,此组雕塑位于学校行政楼和办公楼之间的一处草坪上,通过形体之间有机的结合和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一环境里马上充满了文化的味道,充分体现兰州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备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雕塑还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对课堂教育的很好的补充。

3.校园特定环境文化定位

校园雕塑的隐性教育体现在多方面,首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其中含有传统的伦理道德等内容的雕塑作品表现得十分突出。校园雕塑作为一种精神裁体,充分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雕塑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的认同。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校园雕塑必然有一个放置的地点,或为道路旁、或为草坪中、或为广场上等等。因此从景观营造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必须和周边小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另外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雕塑设计又必须继承以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应有所创新,故此雕塑制作完成后要放入特定环境中。如何让雕塑融入现有的地域环境中是雕塑创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校园特定环境文化与校园雕塑设计是直接相关的。如在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后侧设置了一处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小环境——学思园,本着“环境育人、空间育人”的设计理念,采取现代、简约、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此环境中以一雕塑为主体,充分体现了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地域胜文化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影响

甘肃虽地处祖国西北腹地,经济不是很发达,自然灾害也频繁,但是它仍然作为华夏文明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甘肃独特文化遗产辉煌灿烂的一面。丰富而又独具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目前如何对它们的现状加以有效地勘察和保护,如何使它们中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如何使它们的艺术鉴赏、科学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等得到最大化开发和利用,是眼下迫切而又艰巨的课题。此课题已进入我国大学的讲坛。

1.地域性文化历史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影响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雕塑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如果校园雕塑设计丧失了地域性文化与历史,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所以一个优秀的雕塑设计应是本地域历史和文化的深层体现。在中国,一个地域的特定文化往往被称为“味了”,那么位于带有“味了”文化的城市里的学校在建设校园雕塑时也受到极大地影响。

因此,成功的甘肃兰州高校环境雕塑设计应该与甘肃兰州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应该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感,正是对这种“文脉”的传承才能使甘肃兰州高校校园环境雕塑的设计独具深厚的地域性的民族、历史、文化等特色。

校园文化设计篇1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 is important for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flexible, content-rich, low-cost, wide participation range and other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nt design, logo desig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design, blackboard design and other types.

关键词: 校园环境文化;平面设计;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culture;graphic design;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220-02

0 引言

《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什么?一般认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它是在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及其表现方式上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类型。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集体意识和精神氛围。笔者认为,从研究角度,可将高校校园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其核心是精神文化,其余三个方面是精神文化在不同角度的外显和依托,也称载体。校园环境文化由于其直观、具体的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笔者目前在一所成人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自2008年起打破了只招收利用下班、双休日等业余时间上课的学生的惯例,开始招收全天上课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夜大”偏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向普通教育高职院的模式转变,大幅度增加了职业技能实训、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力度。然而,和普通高职院学生相比,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思想品德水平不高,自律意识不强,因为各种原因从工作岗位返回校园的学生多,同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正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校园环境,通过校园环境渗透的文化信息容易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优质的校园环境文化能使学生树立正确认识,纠正错误认识,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1 平面设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在平面设计是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师的设想和计划的一门艺术形式。

相对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其他形式,平面设计具有众多特点。①其所含信息依靠视觉接收,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因此信息传播效率高,有助于正确认知的形成,合理使用可清晰传达校园精神文化内涵;②成本低廉,制作周期短,制作工序简单,便于形成统一的识别系统,上手容易,可广泛吸引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可参与设计,动手制作,以征集作品的形式集思广益,发挥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活动育人;③使用形式灵活、多样,根据用途,面积可大可小,且可同工具、容器、服装、展示装置、室内装潢、建筑、经管等校园文化载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④安装、修复、回收过程简单,便于移动搬运、储存,更新换代相对较易,能满足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⑤设计资源丰富,可通过互联网交流传播;⑥在不影响本身功能发挥的同时,可与商业广告适度结合,吸引企业投资,进一步节省学校的使用成本。

立足以上特点,平面设计在高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它有效传达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等精神文化,宣扬公民基本道德和职业道德,营造符合时代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育人氛围。其原理来自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平面设计可归类为视觉刺激的一种。

2 平面设计的分类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常见平面设计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

2.1 字体设计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将字体设计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别:①字体优美清新,线条流畅,脱胎于手写体,具有书法艺术的美感,如行楷、隶书等字体,此种类型的字体,适用于锦旗、奖状或校园公益广告等。②庄重沉稳、造型规整,横平竖直,色彩以纯色为主,如黑体、宋体,这类字体视觉冲击力强,用途也最广泛,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加深印象,产生肃穆感和适度的紧张感,适用于标语、使用说明、警示标识、制度规定公告、重要通知等,或用于大型集体性纪念活动等场合。③活泼有趣。字体造型生动活泼,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色彩丰富明快,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一般性的通知、“温馨提示”、班级板报等,或用于节庆场合。

2.2 标识设计 标识可以是纯粹的图形,也可以是图文结合,通常情况下,比单纯的文字更形象、更有视觉冲击力,优秀的标识设计能清晰传达设计意图,简化观者的理解过程。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还应具有科学性、预见性,以适应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不断提高的需要,应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合格的校园标识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明确设计定位以及校园精神文化理念的表达要求;②遵循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原则,要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不能一味求新求特;③深入分析校园内外部环境,建筑、景观结构以及交通流线分析,符合校园标识导向分级原则;④与校园整体形象设计原则相符。

2.3 公益广告设计 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隐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好的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一般有如下特点:①启发性。内容避免直接说教,而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道德信息、道德教化的认同、内化,培育出正常的道德情感。②公益性。公益顾名思义是公众的利益,社会公益广告应涉及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崇尚科学、感恩家人、帮助他人、扶危济困等主题,对课堂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有力补充。③艺术性。采用图文并茂、轻松幽默的表现形式,整体色调和谐,色彩丰富而不冲突,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适度,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

2.4 板报设计 板报是传统的宣传手段,在我国,板报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普及之前,一直是各级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今天,板报在校园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原因有有以下几点:①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内容更新便捷,能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各界重要新闻,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氛围。学生可参与板报制作。能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是学生自我教育实践平台之一;②普及程度较高。在各类院校,黑板随处可见,移动比较方便,根据需要,可放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间隙即可获取信息,不必刻意寻觅。

参考文献:

[1]洪缨.校园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分析,艺术生活,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