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的规则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2:47

国际象棋的规则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1

【关键词】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差异

一、构造、规则上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区别

1、棋盘的构造区别

中国象棋棋盘共有90个交点,由十横九竖十九条直线组成,棋子以格线交点为基准进行摆放和移动。中国象棋的棋盘拥有两个比较特别的区域,一个是画有斜交叉线的位置,叫做九宫。另一个地方是中间没有划线的通直线位置,叫做河界。正是这个河界把棋盘分为两边,通常称之为红黑两方。局部一些棋子的走动受到九宫还有河界的限制,让中国象棋的操作难度得到加大,更需要全面细心的分析。

国际象棋棋盘中的棋子摆放和移动都在格子中,与中国象棋完全不同,其是由十六条直线组成八横八竖的64个格子。分为黑白两方的国际象棋,决定了棋盘的格子也是黑白交叉组成的,白和黑都是32个。

2、两种象棋的棋子名称用法的差别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棋子上有一个共同点,即数量总共都是32个,两边各16个。这当中,中国象棋的红黑双方均有十六个棋子,分别是帅(将)、兵(卒)、仕(士)、马、炮、相(象)和车七种兵类。而国际象棋要比中国象棋少一个兵类,不过同样是32个棋子,同样的是白黑双方各16个。分别是王、后各有一个,兵有八个,象、车、马各有两个,相比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缺少炮这个兵种,且黑白两边的棋子名字是完全一样的。

在棋子使用方面简要来说,中国象棋当中红黑双方的帅(将)还有仕(士)都只能在自己这边的九宫格子里面移动,而相(象)是以“田”来移动,还不能过河界,马按照“日”来行动,只能直行是炮与车,并且炮必须要隔一个棋子才能“打”过去。值得一提的是,两边的“老大”要是直接面对面了,那么会形成直接斩杀以定输赢。另一边国际象棋当中的王没有中国象棋中的仕、士、相、象来进行保护,可是王可以和车相互换位,这也就把王可能处在的危险位置转换到一个较为安全的位置。此外,中国象棋中,马的移动会受到“憋足马”的限制,相(象)的移动则会存在“占田心”的限制。但是在国际象棋里面,对棋子不限制,致使国际象棋中的象与马可以实现灵活应用。在车的用法上,两种象棋其实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点,国际象棋中的兵比中国象棋要多三个,而且具有两种特殊性,一种是“吃过路兵”,另一种是“兵的升变”。简而言之,国际象棋当中的兵很灵活,用法更为丰富,比中国象棋中的兵厉害得多。

3、两种象棋的规则

国际象棋的规则和中国象棋的规则,这两者区别非常大。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通常分为亚洲规则和中国规则,而这当中中国的规则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运用计算机实现,故而目前的中国象棋规则一般都选用亚洲规则。在国际象棋当中,要取得胜利,唯一的方式就是将对手的王将死,若是将不死对手的王,那么就只能求和。在国际象棋中,发生求和的情况很多,没有棋子可走或是自然限招以及重复循环不便都极有可能被判作和棋。要注意的是,“困毙”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没有棋子可以走了,一般来说“困毙”的这方就算输了,而循环不变要分为合法与非合法两种循环,判作和棋的是合法循环,造成非法循环的一方算输掉。

二、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计算机的博弈技术对比

1、博弈的复杂程度对比

一般来说,存在两种主要的复杂度测算,一种是状态空间复杂度,而另一种则是博弈树复杂度。

在有效进行过程之中,状态空间复杂度所表达的是,将要出现的所有可能的不同的局面之总量。如果这个数值难以计算,那么常常会将非法局面以及在游戏当中不会出现的局面都包含进来,获得一个所谓上限值的方式而展开估计。

博弈树复杂度讲的则是博弈树的大小,简而言之就是棋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总和。跟状态空间相比,博弈树要大许多,这是由于相同的局面有可能在大量不相同的棋局变化中产生。通常情况下,很难精确地将博弈树的大小计算出来,不过在一些游戏当中,可把博弈树相关平均分支因子所含层数次幂看作是博弈树大小中的一个合理的上限值。

2、着法生成

博弈树的展开,其一大根据来自于着法生成,其速度直接影响着搜索效率。在国际象棋当中,不仅会采用一种叫做比特棋盘进行着法生成,同时还要运用旋转比特棋盘的方式使用后、象、车。而在中国象棋当中,这些棋子除去炮以及车之外的那些全部都可以采取预置着法跟模板匹配方法展开表相结合,以实现着法生成。这里面帅(将)、相(象)、仕(士)的模板较为简单,而马和兵(卒)的模板就要复杂一些。另外炮和车的着法生成可以由预置着法同路向比特向量进行表相结合来完成。还有就是,相(象)和马的着法生成也可以通过折叠比特棋盘法来实现。

3、评估函数

棋局当中的评估函数,其作用实际就是给予棋局评价的量化计分,使得在整个搜寻过程当中根据其取值大小来对取舍进行判定。不管是国际象棋还是中国象棋,其评估函数都包含棋子的位置评估、棋子的价值评估、棋子相互配合的评估以及棋子令活动的评估等。不过,因为两种棋盘无论棋子活动的范围、摆放阵型还是一些各自特殊走法等具有相当大的区别,故而两种象棋各自特有的部分是评估函数具体实现各个部分时都需要考虑到的。类似于棋子的价值评估,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棋子价值评估值几乎完全不同,且各有大小,兵种价值评估值的对比,中国象棋:帅(将)―无限大;仕(士)―170;相(象)―160;车―1000;马―450;炮―450;兵(卒)―60。国际象棋:王―无限大;后―900;象―325;车―500;马―300;兵―100。

换言之,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所使用的评估函数只有构建的方式能够互为借鉴之外,其他没有任何地方存在必然、实质的联系。

三、结束语

中国象棋也好,国际象棋也罢,现目前而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人们对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通过本文对两种象棋差异的分析研究,无论从棋盘、棋子、规则的构造定义上,还是从计算机的博弈技术对比上,都展现出两者显著的区别。因此,作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不仅对现代化知识要了解,也要了解掌握一些象棋的知识,以便实现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鹏,王骄等.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比较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71-76.

[2] 刘适兰.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异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5.1-3.

[3] 梁东梅,刘承宜等.不同级别中国象棋运动员脑功能成像研究[J].体育科学,2010.08.69-72.

[4] 董俊林.H.西蒙与国际象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04.94-98+128.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2

所以,两者的棋子设置和规则中,多有相似之处。但真正发人深省的,是两者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差别。

中国的女子,多数时候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所以,中国象棋的棋盘上,自然就没有女性(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象棋,也是至今没有女性)。而希腊既然以美女为战神,文化传统不同,在国际象棋中,皇帝身边便有了一个皇后。而且这个皇后,还是整个棋盘中最厉害的角色,能横冲直撞斜行,杀伤力第一。

自然,国际象棋中的王后,也是在历史岁月中一步步成熟和成型的。也许是随着德意志两代皇帝(奥托一世和二世)身边两位皇后的崭露头角,“军师”、“近臣”渐渐变成了女性、变成了皇后。之后,“后”又从一次只能斜进一格,变成能在四面八方都收放自如。在美国,这段发展历史被女权主义者整理撰写成《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一书,打入畅销书排行榜。

认真论起来,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抛头露面的女人。但是,个别女子惊世骇俗之人生,改变不了女性在一种文化体系和文化观念中的整体地位。中国象棋的游戏拼盘里,没有女人的位置,比不得欧洲皇室的女孩儿家,是明明白白地有继承权的。

“皇后”不同,皇后的丈夫也不同。中国象棋中的“王”,就像西天取经途中的唐僧,桃园三结义里的刘备,那叫一个窝囊无能:九宫森严,足不出户。可怜棋盘之大,他贵为天子,却最多只有九处立足之地。

更让人沮丧的是,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还不只“王”一个。算起来,底线上的王士象马车,能过楚河汉界的只有五分之二。真正能走出国门的,除了兵,就只有炮、马、车三个。一句话,越是贵人越不能动弹、不得自由。在外面颠来跑去的,注定都是要当炮灰的那几位。一边下中国的象棋,一边也就理解了中国的长城、故宫、禁海令和郑和下西洋。

而国际象棋中,“王”能够一步一步踏遍所有的疆土,其他的每个子儿也都能走遍整个棋盘,无论是长驱行还是短跨步。而且,棋子们行动中的限制显然也少得多,马不会蹩脚,象也不会被塞象眼。谁站在开阔地,谁的自由空间和力量就大,越被边缘化,行动越受约束。而不是像中国象棋中的“王”,躲藏得越深才越安全。

棋盘上除了王侯将相,还有贩夫走卒。不同的棋局规则,体现的是对普通人的不同态度。无论在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中,士兵都是最底层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儿往前拱。碰到危险,也总是要“丢卒保车”。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士兵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进不能退,一直进到底线,还是小兵一个,而且到此被用完了,基本上就是死棋,没什么价值了。

国际象棋的士兵则不同,虽然也是冲锋陷阵、能进不能退,但一旦冒着枪林弹雨、冲破重重硝烟,挺进到最后的底线,它便能升格成任何棋子(当然,“王”除外)!再卑微的一个棋子儿,也有机会脱胎换骨,改变自己的命运和身份,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激励和嘉奖,足以成为出身寒微者的梦想。

两种象棋还有很多区别。比如,国际象棋没有楚河汉界,所以开战之前,没有疆土和地盘。两军对垒,谁先冲入中间的空白地带,谁就占先机。又比如,中国象棋的棋子都站在十字交叉点上,就像中国人更多地生存于关系网中,国际象棋的棋子站在自己的格子里,各有独立的地盘和空间……

事实上,没有一种游戏不是严肃的,真正决定游戏的,不是玩家、游戏者,而是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植根于其诞生的文化土壤,有其独立的文化和思想诉说。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3

孩子要取得成功,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积极主动、求知欲强、勤奋爱学、敢于创新、不怕困难、机智勇敢等非智力品质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把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在国际象棋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行为习惯、交往能力、坚强意志、规则意识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爱好,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年龄越小的孩子,规则意识越薄弱,需要成人的引导,借助游戏手段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重要。

国际象棋中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对弈双方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开展。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掌握国际象棋规则,我们把棋中的车、马、象、后、王、兵根据各自的形态,设计成拟人化的图形,如马:我们设计了得意的马、沉着应对的马、低头投降的马、害怕的马,在分析棋局时进行使用,孩子们被情趣盎然的形象吸引,兴趣被充分调动。其实棋局中变幻无穷的走法更是掌握规则的孩子兴趣的敏感点。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贯穿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明确只有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正常开展。在双方对弈中,孩子们逐渐明白规则是开展游戏的保证,大家只有积极遵守规则,才能有更多的朋友乐意与自己玩。这种形式唤起了幼儿对规则的正确认识,激发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二、适应合作活动,培养交往能力。

人在交往过程中从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交往,有助于幼儿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当今,幼儿园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情况比较严重。在国际象棋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处在一个平等、公平、合作、竞争的环境中,有利于纠正以上情况。在游戏中,很多幼儿之间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一些幼儿没有习惯于思考好再出子,往往手摸了棋子后发现自己考虑错了,因此出现悔棋。一开始,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往往需要老师协调才能平息争执。但是在开展活动时间比较长以后,这些矛盾一般都能很快自行化解。孩子中间会出现以下有趣的现象:能力相当的孩子在对弈过程中,一般都表现得当仁不让,按照规则解决,竞争意识非常强烈;而棋艺比较悬殊的孩子对弈时,一般都是能力强的孩子主动作出让步,嘴里还念念有词“让你一着”,表现得宽宏大量。孩子们既不乏竞争意识,又不乏照顾弱势的关爱意识,这些品德,不正是我们在这个竞争又和谐的社会生活中需要的吗?

三、磨练坚强意志、养成高尚品质。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成就大事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总是充满信心,具有不屈不挠的坚持性和毅力。当代幼儿生活在四二一式家庭结构中,成人为他们编织了温暖的“育儿袋”、安全的“保护圈”,许多独生子女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挫折与失败的磨练。

经常组织孩子进行比赛,锻炼他们稚嫩的心灵翅膀。记得有一次孩子在班级里比赛,一般一对孩子赛完出来你从他们的表情就能清晰地明白比赛的结果。胜利者面带微笑、喜形于色,失利者面色委屈“惨烈”甚至哭着走出赛场,然而在孩子经历多次比赛后,一对对手出场,从他们的脸上你已经基本猜测不出比赛的结果。孩子在接受考验的过程中,已经能平静而坦然地面对比赛结果,真的让人感受一种“大将风度”,赢不骄、败不馁。在体验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承受挫折,经历磨练,直面现状,奋起拼搏,不折不挠。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活动效率。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4

关键词:幼儿园;国际跳棋;可行性

G613.7

国际跳棋也是比较知名的智力棋,在下棋的过程中对智力要求比较高,也拥有很强的趣味性。它场面复杂,对抗比较持久,能吸引许多人来参与。它的规则比较简单,只需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入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弈时间不长,适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玩耍,能很好地训练思维能力,普及面比较广。通过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去,可以S富儿童的生活,训练思维反应能力,能增长儿童的见识,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作用[1-3]。

一、国际跳棋引入幼儿园的意义

棋类运动对脑力的要求较高,运用得好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开发大脑的作用,但由于棋的难易有很大的区别,训练智力的力度也不一样,对于正在发育的幼儿来说,国际跳棋的规则简单,容易在短时间内入门,而围棋等中国棋类要求较高,下棋者要有较高的悟性,学习时间比较长。而国际跳棋就是简单的几条规则:“有吃必吃、有多吃多、不能重复跳吃同一子”,可以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摸清套路,训练想象力。

国际跳棋国家队总教练叶荣光说:“只要我们的棋手善于从棋赛中汲取哲理和感悟,就有可能小断战胜困难,成为意志坚强、勇敢自信的人,就能真正走向世界!”在下棋的过程中体验趣味,也要正确面对残酷的厮杀,这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身心。在多次失败中稳住情绪,自觉遵守国际跳棋的规则,与共同的棋手一起享受跳棋带来的快乐。当棋手面对棋局,依旧能够保持着一份平静,坦然面对输赢时,这也是可以锻炼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世,在残酷的时刻保持冷静的心。

二、幼儿园国际跳棋特色建设可行性策略

1.营造氛围浓厚的棋景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孩子主要以玩为主,必须要营造适宜的学棋,让幼儿自觉地进入到国际跳棋中去。通过创设开放的棋廊,让幼儿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爱好,每位孩子在自由时间邀上不同的棋友,体验来自不同对手的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还可以设立特色的棋室,尽量让幼儿发展自己的个性,让不同班级的国际跳棋小精英一起集中交流,可以让教师迅速发现技术高的棋手。还可以布置趣味浓郁的园内棋景,充分融入到幼儿园文化中,师幼、亲子下棋场景等,让更多地幼儿参与进来。教师还应利用好活动室,创设有秩序的下棋情景,让更多的幼儿在自主交流中享受国际跳棋带来的喜悦。

2. 挖掘更多的资源

国际跳棋的引入必须要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通过宣传来让家长也参与其中。为此,利用家长会、网络平台、园内小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培训,明确国际跳棋引入幼儿园的益处,并给出有效的建议,并在《家长园地》实时公布定期举办的跳棋比赛,吸引更多家长的注意,利用家访、家长接送的时间及时跟家长进行互动,举办一些可以让家长参与的活动,让家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督促环境,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爱好,提高幼儿的棋艺。通过举办多层次,多角度的跳棋活动,不仅能得到广大家长和幼儿的支持,还能让幼儿自觉地形成一种爱下棋的性格。

3. 开展特色教学,培养幼儿思维

国际跳棋的引入是幼儿园重大的创新,能为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在幼儿初步学棋的情况下,班级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基础,定期为幼儿进行国际跳棋指导,让幼儿更加熟悉规则,不断深入讲解下棋的技巧,小班逐渐让幼儿熟悉规则,中大班幼儿逐步领会国际跳棋的一些技巧和技能,逐渐让国际跳棋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对于比较热爱国际跳棋的幼儿,不能只是让他们参与日常的比赛,可以他们的兴趣与能力,成立专门的兴趣小组,每天进行特殊训练,提高他们的棋艺。

4.强化专业知识的积累

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来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国际跳棋的游戏中来,并获取最新的国际跳棋信息,购买各种国际跳棋书籍,教师及时总结下棋的策略,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同时幼儿园要定期组织相关跳棋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跳棋的规则与技巧,了解国际跳棋的意义,掌握国际跳棋的基本知识;每月对教师开展国际跳棋的讲座,为教师拓展国际跳棋的教学模式;并选派骨干教师参与高级别的国际跳棋会议,逐渐提升教师的国际跳棋水平和技能。

5.节日活动增强园内下棋氛围

幼儿园还可以举办“国际跳棋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幼儿来参与,无时无刻培养幼儿的国际跳棋意识,体验到国际跳棋带来的愉悦,感受到打败对手的快乐,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求,培养幼儿的业余兴趣与爱好。期间,让每位孩子积极挑战班内其他国际跳棋选手,让幼儿自觉培养集体荣誉感,及时感受班与班之间的竞争,让大班小班之间手牵手玩棋,举办挑战残局等活动,激发全园的国际跳棋热情,并定期检查各班的国际跳棋落实情况,为后续的国际跳棋兴趣激发提供重要依据。

三、结语

国际跳棋艺术与思维完美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智力,促进幼儿的思维的成长。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在对弈的过程中充满着趣味,能在游戏中培养想象能力,锻炼幼儿的坚毅品质。因此,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积极结合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发现国际跳棋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群. 幼儿园棋类游戏指导策略研究[J]. 山东教育,2012,Z3:14-16.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5

(广西柳州 龙伟华)

回答:图1,此待判局面红方车三进七为“将”;车三退七,预计下一着走车三平四(叫将),士5进6(应将),车四平二(叫将),车3平6(应将),车二退二(吃子),车6进4(吃子)。至此,完整的交换过程结束,红方运用连续照将的手段吃去黑方一炮,同时自己也丢失一炮,子力价值虽然没有占到便宜,但也没有受到损失,属于各吃各的子,视同于“被牵子捉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依据规则相关条款:被“牵”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或得子者,为“捉”;得不偿失,为“闲”。此例红方车三退七,预计交换后子力价值相当,因此应判为“捉”。黑方进、退将均为“闲”。

棋例裁决:一将一捉对二闲,红方变着,不变作负。

图2,此待判局面红方进、退车长捉黑炮,尽管吃去黑炮后自己也要丢炮,子力价值没有占到便宜,但也没有受到损失,属于“作根子捉子”。依据规则相关条款:作“根”子捉子,交换后价值相当或得子者,为“捉”;得不偿失,为“闲”。因此,红方进、退车均判为“捉”。黑方炮1进1,伏下一着走炮1平4将死红方,判“杀”;炮1退1,既可以下一着走炮1平4,车八平六,车2退1,运用照将的手段得红方一炮;同时也可以直接走车2退1吃去红炮,形成这种实际的得子,是由于黑方走炮1退1后所造成的,因此应判为“捉”。

棋例裁决:二捉对一杀一捉,双方不变作和。

提问:主持人您好,如下页图3,红方摸了中相,打算闲一步,但立即发现相不能走,裁判当时即判红负,理由是摸相必须走相,形成将帅对面。我认为,红方触摸了相,但没有在任何交叉点落子,手也没有离开棋子,应该判犯规一次,改走其他子。这种情况在地、市以下比赛经常遇到,我在网上发过此帖,也争论不休,请给予明确答复,谢谢。

(安徽省望江县协会 陈季然)

回答:此案例属摸触了己方(按行棋规定)不能走动的棋子,这类案例在象棋比赛中,特别是在基层象棋比赛和少年儿童及老年人象棋比赛中是经常发生的,象棋裁判界同仁对此类案例的处理也是各有不同(有待于统一执法尺度),一种观点认为:摸了红相,只要红相有落点,就应该走相,等于直接判负;另一种观点认为:摸触的红相,按行棋规定不能走,判记一次犯规,可以另走它子。1987年版象棋竞赛规则处理此类案例的相关条款是:走子违反行棋规定或比赛规则及走子后(无论手是否离开棋子,以棋子落点为准),形成听任对方吃己方的帅将,或主动送吃帅将,判记一次违例。1999年版象棋竞赛规则新增加了相关条款:即走棋违反行棋规定和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以手离开棋子为准),立即判负。2007年版象棋竞赛规则(试行本)修改为:走棋后(已离手)形成帅(将)直接对面、主动送吃、或没有“应将”、听任对方吃帅(将),均属“自杀”,立即判负。其他的违反行棋规定行为(如连走两步、车、炮走斜线、马蹩马腿跳出等),全国比赛出现一次即判负,省级比赛第一次出现记犯规一次,第二次出现判负。新出版的2011年象棋竞赛规则(试行)对此未做大的改动。上述所有规则在行棋规定中均明文规定:帅将不允许“照面”,上述所有规则在处理摸子的相关条款中均明文规定:摸触己方的哪个棋子,就应该走那个棋子,除非所摸触的棋子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才可以另走它子。结合此案例,红方摸触了红相,按行棋规定根本不能走(因为帅将不允许照面),判记一次犯规,可以另走它子。在此特举一例: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6

比较起来,西人的国际象棋也是一封建社会模式,但尚有“升位”一说,士兵还有机会当将军。无“将帅”,有“王”,而“王”似乎更接近中国观念的将帅,因为“王”必须亲自进入战场去参加战斗,甚至有时还要与对方的“王”面对面的“决斗”;可敬的是,它们的战斗力也很强,“王”没有“王宫”,却有“后”,但她也必须与“王”肩并肩地参加战斗。国际象棋虽起源于印度,但传入欧洲后却有重大的改革。难道“棋”这种小游戏也想告诉我们中国与欧洲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吗?更有趣的是桥牌,虽也是等级森严,但牌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不是“国王”(K)或“皇后”(Q),而是由最下层的平民“l”暴发而成的“A”,难道桥牌成熟定型的时代恰是平民的阶级地位上升闹革命的时代?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终会内化为心理心态,并凝聚显现于文化产品之中,哪怕是小道。

比较起来,围棋的境界更阔大,更富有哲学和艺术精神,并且围棋的历史更源远流长。先秦史官所编《世本》,称“尧造围棋”,张华的《博物志》称“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造围棋以教之。”无论哪一种说法为真,似乎都可以上推到氏族部落社会。因为围棋棋理就蕴含着氏族社会民主平等的精神,等级观念和分工原则均不明显;所谓“胜”,不过是“土地”――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占有得多而已。唐朝以前的围棋有十七道十五道的。但棋理是相同的。

围棋最奇特处,在于它简到无法再简,棋盘无非纵横十九道线;原则只有一条:有“气”则活;棋子只有一种,无大小无性能的差别,但一入局,则大化流行,无为而无不为,无可而无不可,而且是“原天地之象”。班固老先生就曾分析过,“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弈旨》);还应加一句,变化无穷,宇宙无限也。它就如《易》,符号只两种,却要“弥纶天地”。它们都是一种宇宙模式,都反映了先哲们企图在混沌中整理出秩序,在大千世界中寻找统一性的意愿,企图把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事物还原为几个要素以及一套建构原则和运行规律,从而创立模式,并希望能由此模式,概括性地演绎出整个世界。实际上,现代科学精神所追求的,也不过如是。

当然,围棋精神是来源中国传统哲学的,“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一些围棋观念,如“长气”、“紧气”、“内气”等等,都是与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相应;棋子越下越多,正意味着生命的生长(象棋子越下越少,正符合“战争原理”)。所谓“弈”,应该既是心智的操作运用,又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既要能“用智不分”,而凝神于棋局;又要能“玄鉴”,乘物以游心;在缜密的运思中,体味着气、理、道的玄妙而入神通幽。仅能拼杀对抗,不算高境界的“弈”。邯郸淳所著的《棋经》,将棋品分为九等,“用智”、“斗力”,只不过是“五品”、“七品”而已。因此,电脑可以成为超一流的“象棋高手”,却难以有电脑的“围棋高手”,因为它们只会逻辑推理。高明的“弈”,是处于逻辑思维与直觉玄悟的张力状态中;高明的“弈者”,应具有一种空灵的心境,要有一点超然意味,无为无不为。有些棋手下棋时,将棋子砸得天崩地裂,输了就宣称要剖腹落发,离“弈”远矣!

西人的桥牌,异于棋有四:首先,增添了“伙伴关系”,多多少少培养一点团队意识,没有了棋者那种遗世独立的清高。其二,引入了偶然性,即“运气”。有没有机遇,如何利用机遇,是打牌的紧要处,或许这也是它魅力的紧要处。人生如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不就成了一具钟表,岂不乏味?而且这更符合世界的本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认为,偶然性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则,一切有规律可预见的活动都是在偶然性的大海中侥幸冒出来的孤岛(《从混沌到有序》)。其三,下棋是公开的决斗,打牌则是一种半黑箱活动。相对说来,为使诈用谋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什么恐吓,示弱,伪装,诱引,暗示,忍让等等,是常用的策略,如人生一样。而且,在特定情况下都是正当的。其四,不平等性。下棋是公平的,先天分定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牌,天赋(发牌)就不平等,即起点不平等,材料是公有的,凭机遇而获得。打牌,实质上是尽其所有而用,在限定的生存条件下去做出可能有的最佳成果,就为赢。这不平等性却有着更大的生活真实性。因为上帝也罢,造化也罢,其分配原则都是基于不平等性之上的,把争取平等这一件活儿留给人类自己去干。桥牌是一种生活模式,或许是在生存压力下而发明出来的,也确实是磨砺生存能力之利器。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7

现如今,围棋国内俱乐部联赛如火如荼,高额奖金的国际大赛接二连三;反观象棋似乎相对“寂寞”了许多。于是这样一种说法便在棋界流行开来:与象棋相比,围棋的变化更多、更复杂,对人的智力要求也更高,所以围棋比象棋魅力更大。

特级大师许银川:对象棋与围棋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我不善于下围棋,所以对围棋也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围棋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变化。但是我知道象棋的变化是非常繁复的,虽然我在不断的研究,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尚未开垦的地方。

特级大师金海英:这种看法不够客观,虽然象棋的棋谱稍小,棋子也比围棋少很多,但是象棋的每个子都是活的,不像围棋那样,棋子一旦落下就固定了,虽然棋盘很大,但是面积却在一点一点的缩小。而象棋则不同,子力经过拼兑后,棋盘的面积不断扩大,又因为每个棋子都是活的,有很多不同的走法,所以象棋变化并不少。

特级大师吕钦: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围棋与象棋的规则是不一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是认为围棋的棋子多、棋盘大,但是只依据这一点就认为围棋比象棋复杂,更具有悬念,显然是太片面了。其实围棋与象棋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根本谈不上谁比谁“高”。

特级大师徐天红: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个门外汉。打个比方,就像书法一样,有人喜欢小楷,有人喜欢草书,我们能说小楷就比草书好,或者草书比小楷好吗?下棋到了最高境界就成为一种艺术,所以至今没有人能把两种棋都练到最高境界,穷尽其变化。象棋的每个子都是活子,而围棋的子是死的,就变化来讲,当然是活动的变化更多了。

棋类运动是静的艺术,其魅力就在于激烈的攻杀、精妙的着法。和棋则会降低观赏性,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围棋出现和棋的机会非常少,胜负偶然性更大,使比赛会更激烈、更精彩。和棋是否阻碍了象棋的发展?

许银川:我不认为和棋阻碍了象棋的发展,一直以来也没看出和棋对象棋的发展产生什么阻碍。围棋的规则将和棋出现的机率控制在很小的范围,所以双方都要尽心机地争取胜利,一旦失误,就可能输掉比赛,使对弈双方的精神都高度紧张。而象棋比赛有三种结果,当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可以求和,还有退路,心情也不用过度紧张,我觉得这正是象棋的一个优点。其实在象棋比赛中,想下一盘和棋也不是很容易的,除非双方的水平比较接近,相互非常了解,所以和棋对观赏性也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徐天红:象棋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比较谦逊,注重仁义道德,所以文化强调“和为贵”,这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根深蒂固。本着这种思想,象棋规定了和棋。如同战争一样,当双方势均力敌,为减少伤亡就可能讲和。共产党和也曾经讲和过,现在我们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也要和平共处吗?和棋多少会降低比赛的观赏性,但不会阻碍象棋的发展。而且和棋并不代表质量不高,一盘和棋也可能精彩纷呈,现在通过加赛快棋、提高奖金、采用淘汰制等办法,已经使和棋的数量降得很低了。像今年个人赛和棋要比以往少多了,只在功力相当的一流棋手中,和棋才多一些,但也都紧张激烈。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下象棋。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总能看到一些棋摊,人们在烈日里、路灯下废寝忘食地下棋。既然有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此痴迷的拥护者,怎样运作才能使象棋像围棋一样火起来。

吕钦:象棋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围棋的比赛要比象棋多许多,主要是日本、韩国的大财团出资,奖金很高。我们的国情决定象棋做不到这点,作为一名象棋工作者,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想些办法。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一定会好转的。

徐天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像京剧、书法都是我们的国粹,现在有多少人喜爱?象棋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它没有高额的奖金和国外的参与就不去重视它。这需要国家进行倡导,需要我们象棋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当人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离象棋腾飞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也许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也许根本就是一场没有胜负的争论,就如同讨论空气与水分哪种物质对人类生存更重要一样,让人无从选择。象棋和围棋都是我们不能割舍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放纵心情、享受智慧的一方乐土。在棋迷心中,它们都是最重要的,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它们都是最棒的!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8

    2002年3月的一天,甲伙同他人在一过街天桥上摆设象棋残局意图赢取他人财物。在甲及其同伙的怂恿下,乙以现金200元和手机一部作为赌资参与到象棋残局的中来,待乙输棋后,甲等5人拿起乙的赌资和手机欲逃离。乙认为受骗即抓住甲不放,并要将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被随后赶到的甲的同伙打伤轻微伤。后“110”接到报案将甲抓获。

    分歧意见:

    对于本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是一种由诈骗转化为抢劫的案件,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第二种意见认为,甲伙同他人摆设象棋残局的意图是赢得他人财物。乙参与到象棋残局中来并以现金和手机作为赌资与对方下棋赌输赢,只是一种行为。而当被害人发觉“受骗”后欲将甲扭送公安机关,甲为摆脱乙而伙同他人将乙打伤,这种情况并不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只是一般性质的治安案件。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要准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关键在于掌握适用的前提条件:“犯盗窃、诈骗和抢夺罪”。即只要具有这三种犯罪行为之一的,并使用了暴力行为,才符合刑法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因此,甲伙同他人摆设象棋残局与乙赌输赢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犯罪行为,是其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摆设象棋残局是否属于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是否是一种“骗”,值得商榷。

    首先,下象棋在我国是一种历史悠久且非常流行的智力活动,是一种有普遍规则的大众游戏,对于棋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在对方没有使用隐秘手段破坏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游戏的另一方参加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是有可能判断出棋局的结果的,至于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判断出来,那得视参加者自身的水平来定,而对于棋局的结果,另一方当然是没有告知义务的,这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情况。因此客观上看这不是诈骗行为,虽然不排除犯罪嫌疑人在主观上有“骗”的意图,但实际上他没有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不符合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使用了别的隐秘手段改变了游戏的规则。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9

【关键词】新媒体;体育传播;棋类赛事;传播效果

2016年10月,首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在河南荥阳举行。就赛事运作而言,这不啻是国内象棋界的一次大手笔,它创造了单场胜者奖金100万元、败者30万元人民币的象棋“百万大战”,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另外,本次世界棋王赛还邀请了许多象棋界人士前往荥阳,通过他们推广象棋文化、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在赛事传播方面进行了许多努力。

不过,单就此次世界棋王赛的媒体传播而言,似乎还存在一些瑕疵,比赛刚结束,便有网友在网络上提出批评:网络直播难找,手机端棋谱直播无法显示等问题,让我的追赛感受非常不愉快……[1]与此同时,媒体对于这次世界象棋棋王赛的新闻报道也较为有限,明显与其规模和力度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事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此,笔者将此次世界象棋棋王赛与2016年上半年轰动一时的围棋“人机大战”展开对比分析,希望从中发现这次象棋棋王赛以及类似棋类赛事在媒体传播策略上存在的疏漏和瑕疵,进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棋类赛事如何有效推动传播,促进棋类赛事乃至棋类运动和文化在公众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吸引力。

一、棋赛从赛事资源到“赛事营销”的嬗变

进入大众传播媒体时代后,举办任何体育赛事都存在着推进该项赛事大众传播的问题,而这种推进又因赛事本身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公众关注度极高的赛事,诸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和美国职业棒球、篮球联赛等,它们对于媒体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因为获取这些热门赛事的转播权乃至独家转播权,必然带来高收视率、高点击率和非常可观的广告投放,因此媒体趋之若鹜主动申请报道权、转播权以及垄断性的独家转播权,往往不惜花费巨资购买转播权。这类赛事无疑是以赛事资源的形象和面目出现,不仅“皇帝女儿不愁嫁”,而且通常可以卖出高额的电视、网络转播费。另一类体育赛事则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为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它们渴望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展开“二次传播”和“放大传播”,为此赛事组织者或营销者甚至愿意向媒体支付转播、报道或宣传费用等,并将这些工作纳入赛事营销的范畴。

在传统媒体时代,许多高规格的棋类赛事的确是以赛事资源的形象面世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国内最著名的七大围棋赛事都由新闻单位主办,而且都是媒体出于争夺报道资源的考量而设置的。在20世纪前80年,日本围棋水平堪称独步天下,围棋报道自然成为各大报纸体育报道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因此各大报纸纷纷发掘围棋赛事资源,丰富、充实各自的体育报道。1940年,日本每日新闻社获得“本因坊战”的主办权,对于扩大报纸影响力产生了积极作用。1953年和1962年,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王座战”和产经新闻社主办的“十段战”相继问世。1976年,日本更是一年内同时涌现了三大棋战,分别是朝日新闻社主办的“名人战”、新闻三社联合主办的“天元战”和新闻围棋联盟主办的“圣战”(小棋圣战),其中“名人战”奖金最高,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新闻棋战。众所周知,日本读卖新闻社与朝日新闻社长期争夺“日本第一大报”的头衔,“名人战”推出之后,读卖新闻社自然不甘落后,于次年即1977年举办“棋圣战”,且冠军奖金明显高出“名人战”,一举夺走了“第一棋战”的荣誉,该格局延续至今。

这一模式后来也被中韩两国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平面媒体发展迅猛,体育报道版面和篇幅显著增加,体育新闻出现了“供给短缺”。在此背景下,新闻棋赛模式应运而生,当时较为著名、影响较大的有新体育杂志社主办的“新体育杯”围棋赛、羊城晚报社主办的“五羊杯”象棋冠军赛等。20年前,笔者在广州拜访“五羊杯”象棋赛倡导者苏少泉先生时,他介绍说,当时国内冬季体育比赛很少,报纸体育版上经常缺乏有分量的新闻,为此报社请到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先生赞助,举办了“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这一赛事持续了近30年,是内地象棋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其他媒体仍很青睐这一资源,1996年比赛时仍有中央电视台及天津、青岛、河南等地媒体专门派遣记者前往赛地采访、报道。

总之,棋类赛事成为赛事资源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在新闻传播严重“短缺”的时代,媒体难以获得充足的新闻信息,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更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此刻棋类赛事与其主办媒体构成了“双赢”关系,棋战为媒体提供了宝贵的独家新闻资源,媒体则成为赛事传播最积极的平台和载体。

但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双赢”格局建立的基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便是“信息短缺”转变为“信息过载”――对于公众传播媒体而言,社会信息的供给出现了严重过剩;对于公众和网民而言,媒体提供的信息远远超过其信息需求,他们只会有选择地阅读、观看自己喜爱的内容,其他内容则难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无法得到他们的青睐,因此也很难形成有效传播。

在这种环境下,棋类赛事的组织者、举办者、策划者等应该高度重视赛事的媒体传播事宜,树立“营销传播”理念,其终极目标是促使赛事筹备、举办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极大青睐,吸引他们自觉阅读、观看,提升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从而真正产生传播效果。要达到这一效果,棋赛组织者等不仅要努力寻找到合适的媒体机构作为合作伙伴,为赛事赢得可靠的传播平台,有时还需要与合作的媒体机构一道,拟订可行的传播策略和传播计划。

对于棋赛的“营销传播”,笔者认为一个颇为成功的先例便是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它堪称迄今在内地辐射面最广、震撼力最强的棋类赛事,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围棋界和体育界。由于聂卫平在擂台赛上一再力挽狂澜,连续为中国队赢得最后胜利,引发国内众多媒体蜂拥报道赛事,使得中日围棋擂台赛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围棋腾飞、体育发展,乃至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其意义堪比当时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起因似乎有点滑稽:有一年年底,赞助此项赛事的日本电器公司(NEC)宣传部发现当年宣传经费没有用完,部门负责人担心无法向上级交代,于是策划了这项赛事,换言之,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初衷无异于是为了“烧钱”。基于这一目的,赞助商自然希望擂台赛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够火爆一时,而且能持续不断,为此在赛事的媒体传播方面下了很大气力,特意邀请日本朝日新闻社作为后援单位,确保比赛有稳固的新闻报道阵地和平台――虽然从围棋擂台赛产生的实际影响来看,当初的这一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但赞助商当时就有主动寻找合作媒体、营销赛事的自觉,这一点却是难能可贵的。

二、棋赛营销传播的诉求及亮点营造

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有所不同,棋类运动是比较典型的智力游戏,其竞技讲究“于无声处起惊雷”,棋枰上的对抗外行很难真正看懂,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棋类赛事对普通人的吸引力。为此,棋类赛事要真正吸引公众的眼球,首先必须有较为明显的诉求,即确定赛事的主体传播对象,并针对他们的信息接受习惯和兴趣等营造出适合传播的热点或亮点,使相关信息的传播引起公众的兴趣。

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亮点营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日本围棋处于鼎盛期,睨视世界,国内高手云集;中国围棋迅速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冲击。邀请两国顶尖棋手以“打擂”的方式过招,公众关注度高、持续时间长,足以提升公司在两国尤其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知名度,让这些钱花得物有所值。事实上,中日围棋擂台赛随后引起的社会反响超出了当初赞助商的预料,聂卫平的连续胜利在国人中引发了围棋热,日本围棋的优势被撼动,让日本人同样关注其进程,由此形成的报道狂潮席卷了中日两国。

电脑AlphaGo与韩国围棋名手李世石之间进行的“人机大战”一时间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也与赛事自身营造了极大的亮点密不可分。许多年前,机器人已经战胜了顶尖的国际象棋棋手,但此前人们普遍预计在围棋领域,人工智能与人脑尚存在较大差距,机器人无法击败世界最厉害的棋手;“人机大战”开战在即,几乎所有人都预计李世石将轻松取胜。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形之下,电脑AlphaGo的研发机构仍悬赏100万美元举办比赛,强烈的反差自然引起公众对这次棋赛的浓厚兴趣,大量人群成为比赛的关注者。赛事组织者还事先设计了无论哪一方先取得最终胜利,比赛都将全部进行的规则,有效延伸了比赛的时间长度,增加了悬念,进一步吊起了公众的胃口。

相比之下,首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的亮点营造显然不够:“百万之局”自然是赛事组织者最为看重的热点,但在此前李世石与古力十番棋500万元奖金、“人机大战”100万美元奖金的反衬之下,100万元的数目已经很难引起众人的惊叹;一局定胜负的比赛方式固然让对弈者感觉很刺激,但不利于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时间短、缺少波折和悬念、高潮无法长期持续……“人机大战”是5局,而古力和李世石的比赛则是十番棋,都保持了延续性,增加了悬念。

其实,各种棋类赛事的亮点营造都来源于赛事组织者、策划者的诉求,不同的诉求直接影响到亮点和热点的设计和塑造。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初的诉求是营造热烈而持续的比赛氛围,扩大影响,让赞助商感觉“烧钱”值得,因此选择擂台赛而非对抗赛的方式“拉长战线”,每届比赛都持续数月乃至年余――比赛初期,日方担心中国队早早失败,私下甚至希望中国队尽量多赢几局,免得比赛过早结束;赛地也不断变换,几乎走遍了中日两国的主要城市,接触比赛的人多,赛事影响面自然扩大了……“人机大战”的诉求点同样非常清晰:活动组织者希望通过比赛显示电脑的人工智能,改变公众认为电脑不能下好围棋的刻板印象;赛事传播显然达到了这一效果,电脑击败李世石,雄辩地说明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在围棋领域并取得很好的成就。

从相关报道分析,这次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的赛事组织者存在诉求杂糅的情形,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实现许多想法:打造全球奖金最丰厚、水平最高的象棋赛事,传播象棋文化、合力共建“世界象棋文化之都”,以及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等。实际上,区区一盘棋根本无法承载多层面的担当,要达到多方面的传播效果自然勉为其难――事实上,除了象棋比赛奖金最丰厚的“百万之局”传播效果没有明显损耗之外,其他几个方面的传播效果都“大打折扣”,有人认为四川郑惟桐和上海谢靖的对局不能代表象棋界最高水准,提议让郑惟桐对阵王天一。文化传播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指望一次比赛达到传播象棋文化的良好效果显然不太现实。赛事传播和相关信息披露集中在棋类专业网站和体育类媒体上,并未将传播的主体对象定为旅游者,因而也难以吸引到游客,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此事……

三、棋赛吸引媒体传播的策略剖析

前面分析了几项棋类赛事的诉求及亮点设计,意在有效解决棋类赛事与大众传媒无缝对接的现实问题――由于棋赛不像球类赛事那样具有强烈的身体对抗、现场冲突、瞬间爆发等特点,难以进行形象表达,形成视觉冲击力,不免妨碍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对棋类赛事进行更多的报道和传播,在此背景下,棋类赛事要吸引媒体、获得它们的青睐和关注,寻找到可依赖的传播平台,最大的砝码便是棋赛筹备、举办过程中的信息传播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从而招来媒体机构自觉、主动介入报道。在当下,谁掌握了大众传媒,谁能够充分地利用大众传媒,谁就能够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文化形态,体育文化也不例外。[2]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都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嵌入场景因素,赛事营销传播更应当具备这种自觉意识,主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用户构造参与式、介入式场景,让他们感觉自己也能有效参与其中,在某一方面发挥能动性,从而主动关注赛事,增强赛事对他们的吸引力。以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为例,增加赛事报道的总量、加快信息传播速度,尤其是及时在网上提供直播,固然是增强公众参与感的重要因素,其实还可以考虑使用更多路径和方法强化公众的“参与感”――

(一)吸引网民参与,让公“设计”赛事

当下流行“互联网+”模式,其实该模式完全可以应用到此类赛事的设计和规则拟订上,赛事组织者在赛前提出一些参赛棋手资格、赛程安排、比赛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动员棋迷和网民参与讨论、投票等,不仅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增加他们与赛事的黏度,甚至可以采纳他们的某些合理建议或意见,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赛事与自己有关联,从而高度关注此项赛事。

棋王赛不能随意邀请棋手参赛,必须通过严密的规则设计确保参赛棋手是代表当下国内象棋界最高水准者,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参赛选手资格为:上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和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若冠军为同一人,按照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名次顺延。首届赛事就出现了资格“顺延”的情形,郑惟桐集全国个人冠军与世界锦标赛个人冠军于一身,2015年世界锦标赛亚军谢靖顺延获得参赛资格。从事后来看,许多棋迷、网民恰好对这一规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等级分是衡量棋手当下水平的核心指标,应当安排“全国个人冠军对阵等级分第一人”,这才是最高水准的象棋棋王赛。

在新媒体时代,争论、争议即意味着存在扩大传播的空间,赛事组织者完全明晰自己提出的参赛选手标准会招致质疑,这其实正是开展网络讨论、投票的最佳机遇,让广大棋迷、网民在此过程中自由发表观点和意见,不仅可以为赛事提供好的点子,还可以在赛事“开锣”前实现预热,提前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

本次棋王赛采取“百万之局”的决胜制,客观上缩短了赛事进程,不利于媒体持续进行报道。笔者统计报道该赛事颇为积极的“新浪・频道”下设象棋栏目,各种文章不过20篇左右,且集中在2016年10月16日到17日之间,与赛事本身的高规格、大规模完全不相符[3]。实际上,如果赛事组织者在赛前提出一盘定胜负、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等赛程供公众讨论,相信能得到公众的积极回应,不但可以宣传这次大手笔的象棋赛事,公众还能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使得赛程更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和格局。

(二)丰富现场活动,让观众“欣赏”比赛

这次棋王赛比赛现场缺乏新颖的设计,现场观众不能直观地观看比赛,也无法与对局者进行任何互动,只能通过棋谱直播了解比赛进程,这种活动安排显然过于陈旧,并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要求:一方面,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传统体育活动的传媒视听效果,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充分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厚的文化底蕴[4];另一方面,这种设计也不适合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实,国内10多年前就出现了颇为新鲜的棋赛现场展示方式:2003年,湖南凤凰县在南方长城举行围棋邀请赛,别出心裁地对棋赛进行了“大地为枰、武童为子”的全新演绎,随着棋局的行进,棋盘上身着黑白两色衣服的童子不断增加,场面蔚为壮观。真人代替棋子,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了棋局的进展,俨然一出“真人秀”,观众可以直观地欣赏比赛进程、感受现场气氛,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意前往现场旅游、观看。这只是棋赛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选择,但可以给国内类似棋赛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之,棋类赛事要吸引媒体,使媒体愿意传播棋赛的各种信息,单纯依靠支付宣传费、转播费是没有前途的,更重要的是将棋赛本身打造成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由此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其本身便具备了很高的传播价值,也具备了吸引媒体所必备的影响力,自然能赢得其他媒体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宝贵的媒体资源,在信息严重过载的新媒体时代获得充足的传播机会。

四、结语

归根到底,棋赛组织者应当明白一个基本规律:各种棋类赛事、乃至所有体育竞赛本身的辐射面很狭窄,最终都要依靠传播扩大影响,媒体成为大众了解体育比赛、体育项目的首要途径。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生前曾指出:将来体育运动必然会分化为两类,一类是适合电视口味的体育运动,另一类是不适合电视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加速发展,否则,要么衰落,要么踏步不前。只要将萨翁此言中提及的“电视”换成广义的“媒体”,就会发现其论断在当下依然成立并将不断被验证为有效的。

在此情形下,“我传播、我存在、我发展”的格局对于棋类赛事的筹办和延续具有近乎决定性的意义,能否获得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公众参与度高的公众传播,是衡量赛事是否成功举办的重要指标。为此,棋类赛事组织者理应高度重视赛事的媒体传播事宜,甚至将其作为赛事举办的重要先决条件,没有思考周密的公众传播策略、尤其是媒体传播策略之前,不轻易举办比赛,在传播方案敲定后再适时推出赛事,以收到最佳传播效果,推动赛事品牌的推广、美誉度的提升。

许多棋类赛事系棋界人士策划、筹办,其组织者、举办者等未必深刻理解、掌握赛事传播的规律与技巧,在此情形下他们可以与合作的媒体、专业策划机构等一道,拟订可行的传播策略和传播计划,使赛事的基本诉求、传播主体人群、亮点营造、最终传播路径及媒体选择、方式等节点问题都在赛事筹备阶段得以有效解决,在确立可行性方案后严格执行,促使赛事筹备、举办全过程中的信息对于公众、网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促使他们自觉接受相关信息传播,提升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从而真正产生传播效果。而无数次棋类赛事的传播效果叠加起来,才可能真正推动象棋、围棋文化的有效传播,将体育传播稳步上升到文化传播的层面,并纳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范畴。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目“中国梦公众自媒体表达与引导研究”(14BXW06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心眼:象棋百万赛传播方式陈旧手机端观赛无法显示,[EB/OL] http://.cn/go/2016-10-17/doc-ifxwvpaq1448118.shtml.

[2].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体育爱好者,2012(2).

[3][EB/OL]http://.cn/chess/xiangqi.

[4]黄娟.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6(4).

国际象棋的规则篇10

《现代企业文化》:感谢李总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首先请您谈谈爱国者的团队建设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什么?

李全:第一个阶段,爱国者的团队建设要从1992年冯军总裁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拿着220元起家说起,当时是只有两个人的微型团队,处于团队分工还不太明确的阶段。大家本着一个很朴素的精神,从老板到员工不分你我他,只要来活大家一起干的团队模式,这应该叫做团结协力、不分彼此的团队精神。

第二个阶段,随着爱国者团队的壮大和发展,就开始注重技术上的创新,大家最早知道爱国者是从移动存储产品开始的,大家脑子里就形成了U盘就是爱国者,爱国者就等于U盘的思维定势,所以就打响了这个品牌的第一枪;公司就开始有了一些组织架构的分工,从团队建设强调团队之间的分工与配合,成立了市场部门、储运部门、研发部门等,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团队各司其职。

第三个阶段,公司吸收和引进了国内一些顶尖的人才,进行团队的人才建设,比如说公司引进了原三星及联想的副总裁曲敬东,包括我本人在内。团队建设在这个阶段是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吸取一些他山之石来更好地塑造自己,来弥补爱国者本身在成长方面的不足,像曲敬东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他有一些独特的思路和管理模式,这些人才的引进使得爱国者的团队精神更加趋向于品牌国际化。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介绍一下爱国者的象棋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战术的指导意义。

李全:冯军总裁通过多年的积累,将中国象棋中的“炮”加入国际象棋中,根据国际象棋的游戏规则,结合中国象棋的优势,总结出一套指导企业运作的综合象棋文化体系演译为融合中西方文化精髓的爱国者象棋,并将其引申为自身的企业文化:

兵:执著追求,实现理想。兵只是攻到底就可以变成王以外的任何角色,爱国者的员工只要坚持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象:内政外交,信息互联。国际象棋中的“象”是内务和外交皆要负责的“全面人才”,爱国者提倡对内、对外的开放性,奉行“知彼解己”的思维方式。

后:重视女性,统合综效。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往往受到忽视,爱国者重视女性的性格优势,充分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提倡“统合综效”的思维方式。

王:深入实际,优化管理。在爱国者,鼓励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强调无论是总经理、总监还是部门经理、主管都要深入基层,打破管理的边界,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

车:勇往直前,纵横驰骋。

马:与时俱进,鼓励创新。爱国者鼓励员工之间共同进步,坚决反对“窝里斗”“勾心斗角”;提倡与竞争伙伴之间的共赢,反对互相“拉后腿”“挖墙角”。

炮:跨越发展,事半功倍。炮体现的是一种跳跃性思维,多动脑筋,事半功倍。爱国者鼓励员工先动脑,后动手,再动钱。

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兵”的规则都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在最前方保家卫国。但是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兵无论如何冲锋陷阵也还是兵,拱到底线就没什么用了,因此奋斗没有价值也就失去了动力。而国际象棋中的兵被称作是灵魂棋子,一旦攻到底线可以升变为王和兵以外的任何棋子。中国象棋的“象”,只负责内部事务,决不允许越过“楚河汉界”半步;而国际象棋的“象”,则可以超越界河,内务和外务皆要负责,并且与“车”形成矩阵式的合作关系。因此,现代企业完全可以提倡对内、对外的开放性,奉行“知彼解己”的思维方式,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矩阵式双责任双业绩结构,更有利于管理的横向延伸和企业资源的整合。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所谓的不足就是中国人有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俗话,就是有一些好的、创新的东西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所以我们希望摒弃掉中国象棋中的“河界”以及中国象棋中的两个“象”相互掐架的现象。

我们公司具体的制度也是这样,基层员工去年的收入比我们高管的工资还要高,甚至比冯总的工资还要高。我们鼓励:只要员工干得好,我们就给予奖励和升职,这就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践:“炮”是作为技术创新来看的,我们中国象棋中有隔山打子的“炮”,这就在很多地方能超越国际象棋。比如说王老吉,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国际象棋加“炮”的思路的产品,包装是照着可口可乐的思路,而把碳酸饮料改为中国独有的凉茶,广告词也非常中国化——怕上火,喝王老吉!所以在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上加人自己的创新,才能超越国际化的品牌。

《现代企业文化》:如何使企业团队保持高度的执行力?请您谈谈爱国者的良方。

李全: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是提倡公平、公正,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团队的管理上实行有亲有疏的做法,那么被“疏”的员工会认为自己是后娘养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而另外被“亲”的员工就会很骄横,工作也不会很积极。我们通过内部的管理制度摒弃掉“亲”与“疏”的风气,弘扬正气,让大家都有干劲,找到归宿感。

我们不断给予团队和个人一些更高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成为世界五百强。每个阶段所提出的目标和文化理念都是符合公司现实情况。很多年前,我们就提倡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六赢思维、知己解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的“七个习惯”,这种文化的连贯性保持得非常好,每一个爱国者的员工都深深牢记“七个习惯”,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文化理念。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考试,这个考试不是让员工去背,而是让员工写出来自己做过的工作和这个文化在哪些方面是相符的。

很多公司都有派系行为,而在爱国者恰恰没有,这和冯总的个人魅力很有关系。冯总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他所有的想法都会开诚布公地跟大家讲出来分享,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见得了光,这就使得一些想在公司私底下使绊、做手脚的人望而却步。比如说一次,两个部门发生了摩擦,冯总就把两个部门的人叫到一起让大家开诚布公的讲出来,而不是单个谈话偏听偏信。冯总就是要透明地在阳光下处理所有的事情。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从宏观层面上谈谈中国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