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项目建设流程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3:06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1

一、第一季度工作成效和特点

从督查情况看,第一季度,各乡镇(办)认真贯彻落实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区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乡镇(办)2011年度经济工作会议,做到了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动员,并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年工作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1、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开局良好。

第一季度,各乡镇(办)围绕发展工业经济,在提升现有企业发展,促强育大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咬定工作目标,加快项目跟进,集中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战。一是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深入推进。按照全区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统一部署,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已跟随区领导带队的招商小组外出招商,其他乡镇也都在作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新一轮的“招商会战”热潮正在积极酝酿形成。城关镇组建招商小分队,建立健全科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远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进行招商。目前,投资×.×亿元的医疗器械项目正在进行后续施工,计划×月份投产;投资×万元的新欧高蛋白饲料已具备开工条件。**镇制定工作台帐,量化分解任务,明确落实责任,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源泉纯净水厂、鱼骨粉厂、李国平物流公司等项目己达成投资意向。**街道办事处、**镇、**镇主动跟进,狠抓落实,先后促成了总投资×.×亿元的沙北商城项目、投资×万元的世纪隆医药材料包装项目、投资×万元的新疆伊人黑玫瑰繁育及精油深加工项目落户郾城。**镇等乡镇及时行动,依据把握的招商意向,积极开展项目洽谈。二是企业战略重组持续升温。**镇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全力支持,帮助企业实施靠大联大,实现意向项目谈成早,签约项目落地早,在建项目投产早。目前已达成总投资×.×亿元的**金肥王公司与龙城壁画厂重组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星云集团与恒达食品合作项目、总投资×.×亿元的**药业与**集团医疗器械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深圳新社化工有限公司与惠普化工重组项目、总投资×.×亿元的军工×与漯颖鞋业战略重组项目。

2、第三产业发展潜力逐步激活。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全区工作会议部署和《第三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乡镇(办)立足优势,从完善市场、搭建基础平台等方面入手,致力推动三产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活跃乡镇经济的新亮点。**街道办事处围绕打造活力沙北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科学定位,着力发展餐饮服务、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生态宜居产业。截止目前,投资×.×亿元的辽河路休闲一条街项目,部分商户已入住;投资×万元的锦绣商务酒店项目装修已基本完工;投资×.×亿元前周城中村二期改造项目、投资×.×亿元的山水杭城项目、投资×.×亿元的时代公馆项目、投资×.×亿元的奔驰汽车销售及汽配仓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由广州广宏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亿元的白庙城中村改造项目和青山路大型食品批发交易市场筹建项目正在洽谈中。城关镇按照打造现代物流园区的要求,积极推进泰丰农资配送中心、利思达配送中心建设,配合区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土地征用、附属物补偿等工作;投资×万元的天泰商业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太行商业写字楼地基建设正在加紧施工。**镇加快推进金海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进度,打造大型钢材市场,目前项目航吊轨道已经安装完成。**镇积极配合凤凰旅游渡假村建设,组织×多名镇村干部进驻常湾葫芦岛现场办公。目前,农民租地款已发放×%,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镇倾力改造靳庄粮食交易市场、新店农贸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目前,靳庄粮食交易市场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就绪,准备近期开工建设。新店镇依托镇区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市场覆盖面,拟建一个建材农资批发市场;另外,针对新店镇运输散户较多的实际,整合资源,吸纳新店×多台运输车辆,组建了物流运输公司。

3、城乡一体化建设高点启动。

各乡镇(办)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更新举措、加大力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进展有力,效果明显。一是积极促进城区无逢对接。城关镇定期组织镇、居委会干部及居民代表对背街小巷的垃圾死角进行重点清理,对“日月同辉”、“隐水风帆”等城乡结合部、郾襄路西侧进行了治脏治乱;对淞江西路(西入市口)两公里路段进行了杂物清理和路肩绿化。**镇重点对×国道沿线、太行山路沿线、五里庙村的脏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大为改观。文明广场绿化、美化工程已全面启动。**街道办事处在淞江路南侧董庄村路段、沿河开发安置小区等重点部位新植绿化树木×余株,对×个垃圾池和垃圾中转站重新进行合理规划。**镇紧抓纳入城区管理机遇,积极实施镇容环境整治,加大沿街综合治理力度,拆除广告牌、杂物、沙堆等违章建筑,对七里头到龙城×公里的道路进行了集中整治,小王庄段道路两侧绿化池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二是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台阶。各乡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普遍提高”的思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乡为塑造**全市新农村典范,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的力度。**镇在规范、完善**等示范村硬件、软件的同时,积极培育**等×个新的试点村。**镇不断提高**示范村建设标准,积极培育**等一批新农村典型。**乡在提升**村建设档次上下功夫,全村×多户沼气式改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镇聘请市规划院对**村进行整体规划,全村主干道已修建完工,近×亩的荒地杂物已完成清除。三是积极推动地方道路建设。各乡镇按照确定的地方道路建设任务,积极配合区交通部门,着手规划、开工一批建设项目。城关镇积极配合井冈山路北伸改造工程,初步规划方案已经完成;淞江路西段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附属物的清理、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镇王店—蒋堂—沈赵路段正在放线,取土工作正在进行;闫陶—镇政府路段规划已经完成。**镇前丁村道路已经开工建设。**乡对李漯路李集段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宓桥村的村村通建设已基本结束。**镇田店—城高环乡道路建设工程测绘工作已经结束。**桥建设图纸已经完成。

4、特色农业亮点逐步显现。

各乡镇按照“土地向大户集中、养殖向小区集中”的要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强力推进高效种植,大力发展绿色养殖。**镇积极发展烟叶生产,大力推广草莓、黑玫瑰种植,“裕尧”大葱品牌进一步叫响,烟叶面积已落实×亩。**镇完成了×.×万亩农业标准化良田项目建设,新打机井×眼,新建生产桥×座。落实烟叶种植面积×亩。**镇新建烟叶漂浮育苗大棚×座,落实烟叶面积×亩,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乡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亩,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万亩,新建烟叶漂浮育苗大棚×座,落实烟叶面积×亩。**乡大力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分别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个。**镇集中人力、物力对五虎庙灌区七支渠项目段进行清障,已清淤×米,培土×方。同时各乡镇(办)积极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按要求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

5、税收征管工作难中求进。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相互交织,全区财力增长受限,发展形势严峻。各乡镇(办)在抓好优化支出的基础上,强化依法治税,加强税源分析和监控,积极壮大培植税源,进一步提高财税工作质量。尤其是**街道办事处把辖区所有企业、商户分成五大片区,实行片长包片,班子成员包路段,一般干部包企业、商户的三包责任制,积极开展税源普查,深入开展发票集中整治,尽力协调在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于每周一定期召开财税工作协调会,把目标分解到月,夯死征收任务。前三个月,地税收入每月按×万元、国税收入每月按×万元增加,前×个月收入进度在×个乡镇(办)中排名第一。城关镇、**镇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积极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树信心,与企业共渡难关,在税源涵养上做出了努力。

6、市定重点工程配合有力。

城关镇、**镇、**镇等乡镇配备精干力量,全方位搞好配合,全过程抓好服务,全力以赴创造宽松的建设环境,保证了沙河开发一期建设工程、石武高速铁路、郑漯高速拓宽、沙北污水处理厂、沙河节制闸等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督导检查总体情况看,全区各乡镇(办)一季度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地理条件差异,乡镇主导产业不同,农业型乡镇招引工业项目相比其他乡镇较为落后,启动、在建项目较少,部分项目仍处于跟踪、洽谈阶段。二是招引项目进驻园区存在问题。由于全区对项目进驻园区税收分成政策不够明确,各乡镇对引进项目进驻园区持等待观望思想。同时,项目建设用地相对困难,部分乡镇可利用土地紧缺,园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在远郊乡镇引进项目进驻方面政策不够明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进度。三是五虎庙灌区项目推进力度不大。五虎庙灌区建设涉及乡镇除孟庙镇外,其它乡镇等待与水利局进一步协调资金,工作推进较为缓慢,部分支渠、毛渠尚未动工整修。四是新农村建设培植新村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在新村培植上缺乏融资渠道,建设资金短缺,工作推进不够理想,部分村尚处于制定规划阶段。五是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亟待规范。随着全区土地流转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不够规范、农户与承包户之间易产生经济纠纷等问题逐渐显现。

三、下步工作意见

督查组根据督导检查情况,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1、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积极营造“百日会战”浓厚氛围。各乡镇(办)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强力实施,争取意向项目早签约、在建项目早建成。乡镇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上来,统筹运作面上工作,避免与其它中心工作产生冲突,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2、研究制定园区项目税收分成政策,激发乡镇招商热情。区商务、财政、发改、淞江经济园区等相关单位,尽快制定明确、详细的乡镇招引项目进驻园区税收分成政策,报区委、区政府进行研究;淞江经济园区要切实发挥载体功能,在项目用地、基础建设、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激发各乡镇招引项目入驻园区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推进漯西工业集聚区建设,消除各方面的阻力,尽快实现“三通一平”。

3、科学调度项目用地指标,逐步缓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各乡镇(办)要结合土地违法集中整治,抓好存量挖潜和节约集约利用,重点盘活“空心村”、废弃砖瓦窑场、机关单位废弃地和闲置土地,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同时,要尽快解决已建成项目占地与土地违法集中整治之间产生的遗留问题,能完善用地手续的尽快完善,避免在集中整治中被。

4、明确任务,夯死责任,进一步加快五虎庙灌区建设进度。五虎庙灌区作为今年全区的重点项目工程,涉及乡镇要努力克服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等客观因素,抢抓时间,迎难而上,快速推进。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乡镇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2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水利网络化建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今年水利网络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按期完成,现就2012年水利网络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2012年,我县水利网络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水利工作全局,以改善人民群众用水条件,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继续加强农村供水市场管理,完成全县乡村自来水龙头入户工程,提高饮水安全标准,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目标任务是:完成23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3723户的农村自来水龙头入户工程,改善提高37个自然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完成龙头入园14500亩,治理水土流失42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县城第二水源沙西沟水库,完成中指塬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县城区东门口30米堤防建设工程、牛武川流域治理项目和牛武镇集中供水工程。

二、主要工作

(一)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坚持国家补助、地方投入、社会参与、群众筹集相结合,大力推进水利网络化建设,解决我县剩余的23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3723户16103口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善提高37个自然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年底使我县所有村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解决率达到100%。县水利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主体,按照省市的要求和下达计划,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向各乡镇制定、划分实施任务,组织验收,工程质量等事项,工程竣工验收后,审核和拨付计划项目资金。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各村、组所实施工程和群众筹资投工投劳、外部环境协调等事项。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工程按期完工,参与工程的招标与验收工作。经济发展局负责项目的计划申报、批复,参与工程招投标及验收工作,确保项目计划按期下达、如期实施。审计局负责对所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进行审计,准确评价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等事项,参与工程招投标和竣工验收。卫生局负责人饮工程水源水质检测、化验,使人饮水质达标合格,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切实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

1、制定完善预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修定完善防汛预案、防洪方案,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级责任,积极筹备防洪抢险物资,组织培训抢险队伍。

2、排查除险。由县防汛办和国土局牵头,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单位配合,对重要水库、城镇堤防、河道防洪工程、淤地坝、重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险段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必须在汛期到来之前排除。

3、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各乡镇和水利部门要组织制定农村抗旱和城镇抗旱应急预案,加强对旱情的测报,建立抗旱用水统一调配机制,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用水,做到首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努力满足生产用水。要按水利设施管辖区域和管理权,组织专业队伍和群众对各类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养护,积极筹措抗旱应急机具,加强群众抗旱队伍培训,确保在出现较大旱情时,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损失,保障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目标顺利实现。

(三)切实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今年重点做好县城第二水源建设的争取实施工作,完成中指塬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县城区东门口堤防工程、牛武川流域治理项目、牛武镇集中供水工程。

1、县城第二水源工程,完成项目的立项、报批、勘测等前期工作,力争8月底开工建设。

2、中指塬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9月底完成。解决羊泉、吉子现两乡镇部分村组沿路2750亩果园的灌溉问题,解决羊泉镇、吉子现乡两乡镇二村一组(清涧村、旧村、李家塬组)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3、东门口堤防工程,在10月底前,完成东门口30米堤防建设。

4、完成牛武川流域治理项目和牛武镇集中供水工程。

(四)狠抓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制工作。

1、加快水利设施产权改制步伐。各乡镇要按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制实施办法》,对今年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按先易后难的办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完成改制,落实管护责任,7月初考核。

2、加强监督管理。各乡镇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循规办事,合法合理受益,及时纠正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管护好水利设施,保障其正常发挥效益,造福于民。水利行政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破坏水利设施、扰乱水事秩序的违法行为,保障经营者和用水户的权益。

(五)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小、见效快、运转灵活、群众参与广泛等优点,是农村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扶持“三农”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按照大、中、小、微并举的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田间灌排、抗旱水源、小型供水、小型淤地坝等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县水利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各乡镇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提高使用效益,要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促进群众性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罚

今年,县乡各级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把水利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

1、落实各级责任。各乡镇乡镇长是本乡镇水利网络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本乡镇的水利网络化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及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夯实工作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县水利局要做好对各乡镇的技术指导和检查,促进水利工作顺利开展。

2、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今后,无论项目来源及建设主管部门单位,凡涉及水利建设的工程,建设单位和项目实施人都要在工程建设前与县水利局协商核准,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由县水利局统一实施监管。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除国家项目和县定重点工程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负责实施外,面上的各项工作均由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完成。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3

根据省发改委下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2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及《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要求,我县镇、牛头崖镇、驻操营镇、大新寨镇、留守营镇、台营镇、榆关镇、杜庄镇、茶棚乡、深河乡等十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了2012年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投资计划,并要求在2012年底完成建设任务。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各级公共财政投资的、以公益文化服务群众的文化惠农项目,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此项目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必须按要求、按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建设标准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乡镇综合文化站性质、功能、工作任务并综合考虑我县实际,文化站项目建设规模一般为300平方米,并以此为各级财政补助依据。各乡镇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但增加部分各级不再给与资金补助。建设样式可参照省确定的数套反映燕赵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的设计样图。

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分区为(以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标准):多功能活动厅150平方米,书报刊阅览室60平方米,文化科技培训室30平方米,办公用房30平方米,文化器材储藏、卫生间等30平方米,建成后统一悬挂“××乡镇综合文化站”牌子,室外活动场地1500-2000平方米。

补助标准

按上级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资金补助标准为:中央补助12万元,市、县各配套7万元,总计每站补助26万元。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土建,不足部分由乡镇自筹解决。项目完工并经省验收达标后,省再奖补5万元,其中2.5万元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项目,2.5万元用于文化站设备购置。

项目完成时限及要求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从现在开始,力争2012年年底竣工。此项目为预算内投资项目,必须要按项目规范程序进行,产权必须为乡镇政府所有,严禁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项目领导和协调机制

为确保项目协调和调度,县政府决定成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同志兼任,成员为发改局、财政局、文化局及涉及到的十个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文化局副局长同志兼任,发改、财政各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任副主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调度与协调。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进程中的具体事宜的调度协调,并对市“项目办”负责。各乡镇每月14号、30号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进度情况及有关需备案的材料。

其他要求

1.此项目法人为乡镇政府,乡镇政府需明确专人主管,并明确责任。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4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5

1、提出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及实施措施主要建议意见

为加快xx“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化卫星城”建设,结合xx区分片区发展思路,就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及规划思路等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规划意见建议书1份,参与乡镇政府涉及规划建设研究决策及事务会议7次,为乡镇的发展出谋划策。

2、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并初审的乡镇规划项目

负责代表乡镇政府继续完善xx镇总体规划修编,与设计院对接提出规划编制修改要求,并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查把关,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走法定化程序。

同时参与编制重点区域,即xx永盛通航产业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xx产业园的发展积极融入到全镇规划中,以便更好的指导片区的项目引进和发展。

3、对乡镇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初审把关情况

代表xx镇政府对xx社区活动中心新建、xx场镇活动社区改建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全程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以保证规划和建设的一致性。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围绕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服务功能,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三农”服务机制,努力塑造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乡镇政府形象。

二、工作目标

把“找得到人、办得成事”作为乡镇政务中心建设的立足点,把“整合职能、方便群众、改进作风、多办实事”作为乡镇政务中心工作的目标,确保今年内确定的楠市、毛俊、祠堂圩、浆洞、犁头五个试点乡镇于9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挂牌对外提供服务;没有确定为试点的乡镇场,可参照此方案抓好政务中心建设。

三、建设标准

乡镇政务中心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

1、有条件的乡镇,要求建成标准的服务大厅(办公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实行“窗口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2、对具备建立服务大厅条件,且站所办公又比较集中的乡镇,可将有关站所办公室调整到一起集中对外办公,组建联合咨询、协调、监管办公室,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内部协调,做到服务事项能限时办结。

3、对于暂不具备建立服务大厅条件,且站所办公又较分散的乡镇,可集中2—3间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设置委托代办窗口,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对站所服务事项实行委托代办,做到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4、办公时间要相对集中,集中办公的时间由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一般为圩日,平时要有专人值班。

5、人员要落实到位。要从相关部门现有人员中选拔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进驻政务中心工作,各窗口单位要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6、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各乡镇要制定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程序和办法,建立首问责任制、全程服务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和考勤等制度。

四、进驻事项

各乡镇及所属部门、站所,凡涉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均应在中心设立服务窗口,主要包括:计生、民政、国土、建设、财税、劳动保障、公安、司法、农经、合作医疗等部门和单位的审批服务事项。

五、运行模式

乡镇政务中心是各乡镇集中行政审批、咨询、监督及公开管理的综合性办事机构,中心除挂“XXX乡镇政务中心”牌子外,要加挂“XXX乡镇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履行指导本行政区域政务公开工作的职责。乡镇政务中心采取“窗口受理、专人承办、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方式运作,各村设立全程点,明确一名代办员。凡程序简便,可以当场或当时审批的项目,即来即办,当场办理;对不能当场办理,需要调查、审核的申请项目,由窗口工作人员在承诺日内办结;对需要2个及2个以上部门联合审批的项目,由主办窗口牵头协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对需要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主办部门负责上报,在规定时限内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全程帮助办结;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项目,受理窗口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理由,明确给予答复。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乡镇政务中心建设是提升乡镇政务公开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密切干群关系、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狠抓措施落实。县里成立乡镇政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此项工作。各乡镇政务中心主任由乡镇一名副职担任,并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任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负责中心筹建、人员调配、岗位设置、内部建设及管理等工作。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7

为加快我县新农村暨设施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产村相融,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房拆旧建新区用地管理,完善国家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拆迁安置农房用地以及新农村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根据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整改要求,现就我县新农村暨设施农业用地手续办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暨设施农业建设用地手续办理工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全程负责用地手续办理的资料收集、申报、批复等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范围,限时办理

(一)办理范围。

本次新农村暨设施农业建设用地手续办理范围包括:3个乡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建新区农房建设用地,4个乡镇渠江流域美好家园建新区农房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的农房建设用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拆迁安置的农房建设用地,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指圈舍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新农村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内晒坝、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

(二)办理程序。

1.农房建设用地。新农村农房、重点项目安置房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内的农房按以下程序办理。

(1)村民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见附件2),并填写《县农村村民宅基用地呈报表》(见附件3)。《县农民建房申请书》与《县农村村民宅基用地呈报表》一式2份,并在当地派出所打印户籍证明1份。

(2)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签注意见(村民小组已撤销的可不填),乡镇规划部门、所在片区国土资源所、乡镇人民政府审签后报县国土资源局。

(3)县国土资源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农地转用后,核发《集体建设用地许可证》。

2.新农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公共设施用地。新农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内的晒坝、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按照规模化种植业的附属设施用地办理,其用地面积不得超过20亩,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其办理程序如下。

(1)村委会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见附件4),并填写《县设施农业用地审批表》(见附件5)。1个新农村或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填报1份。

(2)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出具城乡规划许可。

(3)土地勘测部门出具土地勘测定界报告。

(4)乡镇及农业部门(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由县农业局、新农村由县委农工办)出具审查意见。

(5)县国土资源局草拟设施农业用地审查报告,报县政府审批后,发放用地批准通知书。

3.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农业用地。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工厂化作物栽培中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温室用地、规模化养殖中畜禽圈舍、简易的生产看护用地、食用菌(药材)生产场地等。

附属设施用地是指农业项目同一区域内,直接辅助农产品生产的临时性设施用地,包括管理和生活用房用地、仓库用地、硬化晾晒场、硬化装卸场以及符合农村道路规划的道路用地等。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标准为: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总规模的5%以内,且最多不超过10亩;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总规模的3%以内,且最多不超过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总规模的7%以内,且最多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总规模的7%以内,且最多不超过10亩。其办理程序如下:

(1)拟订建设方案。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拟建设施类型、数量、标准和用地规模等。

(2)签订用地协议。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签订,包括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补充耕地、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处置、土地复垦、交还和违约责任等有关条件。协商一致后,双方签订用地协议。

(3)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营者应依法先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4)经营者申请。经营者持设施建设方案、用地协议或流转合同、勘测定界图及平面布置图(须详细标明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的范围、面积)、复耕保证书(生产设施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提供向集体经济组织承诺的复耕保证书,须有乡镇、村、组签署意见)、复耕保证金收据(村或组收取的复耕保证金收据复印件,须有收款单位盖有“复印属实”鲜章)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填写《县设施农业用地审批表》。附属设施占用耕地的,由经营者按照“占一补一”的要求补充占用的耕地,无法补充的缴纳耕地开垦费,标准为统一年产值(1450元/亩)的16倍,即每亩2.32万元。

(5)乡镇及相关部门出具审查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审查设施建设方案、用地协议等。县农业和畜牧部门审查项目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规模、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承包土地用途调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经营者农业经营能力和流转合同等,涉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还应审查养殖规模等。县国土资源局审查设施用地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用地协议,占用、补充耕地情况等。乡镇及部门审查后均在《县设施农业用地审批表》相应栏内签注意见并盖章。

(6)县政府审批。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县政府批准。批复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下达用地批准通知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

(三)办理时限。

1.农房建设用地手续办理。

前各乡镇规划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完成;前各国土资源所将农房用地呈报表报至县国土资源局;前县国土资源局报县政府;前县政府转报市政府审批。

2.新农村、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和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用地手续办理。

前完成用地测绘;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出具城乡规划许可;前各乡镇报送至县国土资源局;前县国土资源局审查后报县政府;前县政府审核批准。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8

一、组织机构

成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县水利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监察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及项目区内乡(镇)长组成。县领导小组制定工程建设的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统筹安排好试点工程相关的项目,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项目部,项目部设在县水利局。各项目所在乡(镇)应成立相应的机构。

二、工程实施

本项目工程施工由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部,有关乡(镇)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全县的坡耕地治理工程。按有关规定选择施工队伍,同时积极鼓励当地群众投劳,采取一事一议与项目区群众签订投工投劳承诺书,群众能自己承担的工程建设任务,都尽可能组织当地群众实施,使其从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县项目部和有关乡(镇)作为本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及单位把好技术关、质量关、数量关和资金关,真正把国家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群众办成好事实事。

三、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项目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有关规定,县项目部设立专帐专户,工程建设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户、专款专用、独立核算,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部报帐除有关规定外,还需项目部所在乡(镇)分管领导和乡(镇)长签字该工程款方可报支。项目部资金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资金安全。

四、工程验收

每个项目工程完成后,各施工单位应及时向县项目部和所在乡(镇)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按县项目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有关资料后,县项目部和所在乡(镇)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县级初验。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结论及工程结算表。工程所有资料全部整理存档。通过县级初验后,县项目部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材料,申请验收。

本次试点项目由省级发改委和省水利厅负责总体组织协调,负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及相关流域机构将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域化、组团式发展理念,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服务业和商品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海岛现代流通服务业和商品市场体系的档次和功能。

二、工作目标

计划建设2个较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5个以上标准化农贸市场、12个以上社区便民菜店(200平方米左右)、1个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2个以上现代商业服务项目(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5000平方米左右)以及5个以上适当规模超市(1000平方米左右)。

三、规划布局

1.在镇、广鹿乡分别建设1个较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

2.在镇、乡、广鹿乡、镇、乡分别建设至少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3.在镇建设至少4个社区便民菜店,在乡、广鹿乡、镇、乡分别建设至少2个社区便民菜店。

4.在镇建设1个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

5.在镇、镇分别建设1个现代商业服务项目。

6.在镇村、乡村、村、镇村、乡村分别建设至少1个适当规模超市。

四、奖励政策

到2013年以前,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城乡市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符合要求且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奖励资金: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项目每个奖励500万元;现代商业服务项目每个奖励200万元;适当规模超市项目每个奖励30万元;标准化农贸市场项目每个奖励30万元;社区菜店项目每个奖励20万元;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项目每个奖励100万元。县政府将在市政府市场建设引导扶持资金的基础上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五、工作要求

乡镇项目建设流程篇10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城乡一体化 现状分析 主要成就 存在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85-03

一、山西省孝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特色做法

1.瞄准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构建“1420”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孝义市始终把自身发展置身于全省的大坐标中,围绕山西“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布局,确定了“背靠吕梁山,融入太原圈,面向环渤海”的战略定位,主动对接环太原都市圈城际快速交通,着力打造沿孝河、汾河的生态、经济、旅游走廊,建设具有中国气魄、苏州风格、孝义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他们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孝义市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启动实施了“1420”特色城镇化工程。具体来说,是将全市94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集镇、中心村”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原则,沿着“以主城区为龙头、4个特色中心镇为支点、20个社区化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辐射”的思路,统筹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空间布局,使260个村、47万余人通过“1420”工程向城区、中心镇、中心村聚集,实现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56%,城镇人口达到28.7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1.7万人,初步实现由县级小城向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转变。

2.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孝义市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加快新型煤化工园区、现代制造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高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集中示范区“五大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效地发挥了生产要素聚集、带动、辐射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同时,依托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园区,规划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梧桐新区建设,为山区和边远村村民下山出沟入镇进城创造条件,推动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由此腾出的土地用于规模经营,使全域发展格局由分散布局、松散集聚向基地化、园区化转型。

3.依托特色基地建设,创建“城乡等值发展”新模式。孝义市企业家马力农提出了“整合土地资源,实行移民并村,实施以东盘粮为中心的周边7个村整体开发建设胜溪新村”构想。这一构想得到孝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为孝义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工程。新村建设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开展移民并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功能配套等一系列综合工程,吸引人口集聚,推动供水、供电、交通、通信、有线电视和信息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促进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的均等提供,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新村建设涉及7个村1.5万人,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通过资源整合、土地流转置换、宅基地置换,共节余土地1500余亩,用于机械化耕作和发展特色大棚。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一村一品”蔬菜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投资1500万元的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已通过部级标准化园区认证,投资9000多万元的教育园区将投入使用,投资3500万元的社区化农民新居即将入住。

4.依托城中村改造,打造现代“城市化农民居住”新社区。孝义市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行动,由政府主导、村委组织、市场运作,将城中村打造为现代城市化农民居住新社区。全市相继有18个村启动改造,建成封家峪、留义、贾家庄等9个城市化农民居住社区。这些新社区的居住形态以多层、高层公寓为主,在景观上已经与城市融为一体;新社区中的农民所分得的房屋仍是集体产权,而退出来的宅基地和农业用地全部或逐渐地被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并整合到城市地方的统筹规划建设中去;除集体产权和农民身份外(也可转为居民),新社区的管理已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最终完成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制经济,城中村转为现代文明社区的转变。

(二)主要成就

1.特色县域城乡一体化布局初步形成。孝义市启动实施了“打造一流主城区、提升4个中心镇、建设好20个宜居社区中心村”的“1420”工程,加快推进以特色城镇化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环城沿线村的城市社区型示范圈,总投资30亿元的梧桐新区与城市融为一体,拓展了城市空间。针对农村布局分散、居住条件差、公用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孝义市按照“撤小并大、联村整治、连片建设”的思路,对农村的土地、住宅、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了39个村5.7万人的整体搬迁集聚,建成一批高起点、高标准、人口高度集中的特色城镇化新区。通过“1420”工程建设,孝义市具有特色的县域城乡一体化布局初步形成。

2.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孝义市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村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构建起农民递进增收机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901元增加到2010年的7686元,年均递增9.42%。期间,政府部门采取政策引导、强化服务等措施,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收入户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带领低收入户就业、创业,引导更多的农户以充分就业促增收,以兴办项目促致富,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截至2011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8元,同比增长22.1%,收入水平居全省首位。

3.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农村面貌获得了极大改善。2011年,“五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深入推进,共有259个村实现街巷硬化,农村文化场所和体育场所实现全覆盖,新增便民连锁商店47个、农家书屋109个,27个村1.73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5%。同时,启动村庄绿化、通道绿化、荒山绿化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开展“花园式村庄”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程,实施“百村百校百企”社会绿化,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系统。2011年,全市造林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30.7%,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优化。

二、山西省孝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孝义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62.5%,台塬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9.3%,平原区所占比重不到20%。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区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均落后于平原地区,镇区间的城乡一体化起点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地区包括城区、梧桐镇、高阳镇、大孝堡乡等,是孝义市人口和产业重点集聚、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虽然区域内地形平坦,农业生产和非农产业发展条件有利,城乡建设条件优越,但东部平川区与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域重叠,土地资源要素的限制性相对较大。中部资源型地区包括兑镇镇、阳泉曲镇、柱濮镇、下堡镇、西辛庄镇、高阳镇等,是该市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和开发区域。这一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形成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体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同时也是人口、产业、城镇、乡村居民点相对集中的区域。但是,受到资源衰竭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影响,发展后劲相对不足,社会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西部丘陵山区,包括南阳乡、驿马乡、下栅乡等,具有林牧资源优势,是该市生态建设区和林牧发展区。这一区域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农业生产条件不佳,工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和城乡发展水平落后。

2.城乡经济产业结构亟需优化。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通常是从“一、二、三”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化,但孝义市产业结构仍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征,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偏小。2006~2010年,孝义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2%提高至36.2%,三产比重虽有提高,但发展速度未见大的突破。同期第二产业比重虽由74.1%下降到60.4%,但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仍居主导地位。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同时还存在着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比重过小的问题。2006年,孝义市轻重工业之比为0.48:99.52,到2010年为1.84:98.16,轻重工业比重严重失衡的状况未见明显改善。相对于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而言,重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高,资本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如果重工业的比重过大,将会阻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结构由二产向三产的顺利转化,使失业者的再就业相对困难,继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2006年至2010年,孝义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都有提高,但两者间的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5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0132元提高到16642元,年均增速10.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01元提高到7686元,年均增速9.42%。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城镇居民,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由2006年的2.07:1扩大至2010年的2.17:1。不仅如此,在农村居民内部,各乡镇间的农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在2010年,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和东许街道办事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9259元和5411元,两者相差3848元。收入之间的差距引发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差异,进而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影响。

4.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近些年来,虽然孝义市投向农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资金均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增幅远远低于城市地区的增幅。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尚有很大的改观空间,尤其是一些大型居住区、新建住宅区以及相当一部分集镇小交通的配套仍然跟不上。实践研究表明,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者抑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因此,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差在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中必须解决。

5.城乡公共服务存在差距。在就业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获取的用工信息要比城镇居民少很多,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通常是从事农业、外出打工、在乡镇企业就业、本地经商等,并且,在这有限的就业范围内,又存在不少限制性因素。比如,目前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和发展潜力还不足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容量有限;外出打工及在乡镇企业就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以及专业技能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等等。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较突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较多的集中在城市地区,导致城区优质学校大班额的问题难以消除,而与之并存的是农村学校生源不足,规模过小。

三、推进孝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十二五”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和主线{1}。

(一)壮大经济实力,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原动力

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的根本动力。要壮大市域经济实力,把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增强城市发展的功能和动力。支持中心城镇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园区和基地,逐步形成“一区五园、四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实现“投产一批大项目,提升一个小城镇,隆起一条经济带”的目标。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市域城镇化,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还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都离不开项目建设。所以必须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域生态化,推进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推动10户以上大型企业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各自实现“双五十亿工程”,即投资50亿以上,新增销售收入50亿以上;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投资和销售收入达10亿和1亿的“双十亿工程”、“双亿工程”;选择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投资拉动效应强的项目作为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强力推进。同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实施一批“中项目、小项目”,增强经济活力,创造需求,吸纳就业。

2.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上下游产业、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的相对集中,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经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市场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围绕四大循环产业链:煤焦化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铁钢一体化、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使园区成为项目上规模、上档次,大集聚的载体,成为新技术、新产业的高地,成为产业做大做强和做优的平台。政府部门应在工商、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予以大力支持,制定土地管理、城镇规划、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养等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扶持政策,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机制。

3.坚持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一是开展煤焦产业深加工。以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目标,提高煤炭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在煤炭开采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优化焦油加工产业链,拓展甲醇烯烃化产业链,延伸粗苯精制产业链,加快化肥产业链等煤化工产业链;稳步推进煤炭气化产业链;积极筹划煤炭液化产业链。二是发展非煤替代产业。积极开发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重点引进煤炭、冶金、电力、焦化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生物智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农业,建设循环经济园区。三是发展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减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从而相对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

(二)完善公共服务,关注民生幸福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机会,让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共享社会进步的发展成果。

1.统筹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均衡优质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集中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以吕梁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孝义市委党校建设项目、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项目等为重点,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

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城乡就业状况。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被征地农民和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纳入统一的备案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完善基层劳动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构建市、镇(街道)、村(社区)就业用工单位三级信息网络,做到镇(街道)有窗口,村(社区)有专栏,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的共享。出台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建立用地企业按比例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转移搬迁的失地农民的企业,给予其税收优惠等就业扶持政策。引导政府投资工程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协调煤矿企业、驻市大矿优先解决本地劳动用工。根据不同行业的人才需要开展定向培训,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筑农民工”、“服务外包行业”、“家政服务”、“就业转失业人员”等专项从业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要素流动畅通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城乡间资源、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畅通流动的必要前提,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3}。为加快城乡融合,应加强孝义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衔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1.立足扩容提质,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加快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按照“一河两岸、沿河沿湖”的城市发展思路,做好区域统一规划。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载体,构建以主干道路为框架,交通系统、排水系统、供气系统、供热系统、供电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等全面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三个安置新区建设,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支持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古城保护,启动城乡清洁工程、宜居创建工程和数字城管等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城市特色,塑造亮点,彰显城市魅力。

2.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城乡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要以道路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一环四纵三横”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现代交通格局。从带动城镇化发展角度来看,内部交通建设主要强调加强中心城区与中心镇以及各城镇之间的联系,畅通经济要素的区域流动,发挥交通对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外部交通建设则应注重改善自身的区位条件,促使周边地区的信息流、资金流等流向孝义市,以及当地煤炭、焦炭、化肥等工业产品流向周边地区,形成更广阔的市场环境,实现经济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以中心镇和社区化中心村为抓手,加大对中心镇和重点社区化中心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道路、水利、能源、信息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延伸、配套到农村。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把村落在城乡体系中的位置、价值和改造成本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因地制宜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中村、园中村和重点工程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实行“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建成一批都市型、城镇型农村新社区;对规划的中心村及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实行“撤并自然村,改造旧村落”,建成一批宜居型、和谐型新农村;对交通特别闭塞、条件特别差、改造成本高的村落可以采取整体搬迁和产业吸收等措施,使其向城镇或者中心村聚集。

注释:

{1}包宗顺.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要点[J].江苏农村经济,2011(3)

{2}李文荣,陈建伟.城乡等值化的理论剖析及实践启示[J].城市问题,2012(1)

{3}柳杰,李治国.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30):103

参考文献:

[1] 康永超.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城乡一体化[J].理论探索,2012(1)

[2] 张金富.我国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探索与实践[J].改革论坛,2012(5)

[3] 佟光霁,李存贵.产业合作的机制构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2(2)

[4] 赵玲玲,谢舒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转移研究[J].广东经济,2012(1)

[5] 段禄峰,李永红.制度创新与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问题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

[6] 李文荣,陈建伟.城乡等值化的理论剖析及实践启示[J].城市问题,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