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诊断报告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0:22

体系诊断报告

体系诊断报告篇1

一、XBRL技术框架

XBRL技术框架就是指导XBRL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依据XBRL国际组织的XBRL规范和我国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XBRL技术框架主要包括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表组成。整个技术框架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

(一)XBRL规范(Specifications) XBRL规范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和基本数据类型等语法要素,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与实例文档等。我国XBRL系列国家标准与XBRL国际组织技术规范相适应,引入了维度、公式和版本规范,其中维度用于描述业务数据中常见的多维信息,便于进行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分析利用,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提供了可能。

(二)XBRL分类标准(Taxonomy) XBRL分类标准是XBRL为企业报告中的每个项目建立不同的标签,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等, 相当于一个行业商业信息交换的“词典”。分类标准是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国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每个分类标准都包含一个分类模式文件(XSD文件)和若干链接库文件(XML文件)。分类模式文件定义了分类标准所包含的元素及其类型方面的信息;链接库用来描述和组织各概念即元素间的关系。在最新版本的XBRL2.1规范中,所有关系被划分为五种类型:标签、参考、定义、计算和展示,并被组织成五个链接库,其中前两种链接库是资源型链接库,为元素提供附加信息,而后三种链接库则是关系型链接库,表达元素间的关系。

(三)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 XBRL实例文档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制作的企业实际财务报告数据文件,主要包含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XBRL 根据财务报告中标签与会计业务数据的对应,利用一些工具自动从会计业务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实例文档,实例文档中不含显示格式的信息。

(四)样式表(Style Sheets) 样式表用于定义财务报告时的显示项目和格式。由于实例文档不便于直接阅读,可以利用样式表对实例文档进行“格式化”处理,即可生成使用者想要的文件类型和格式。

二、XBRL技术与企业财务分析及诊断系统

(一)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概述 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为实现财务分析与财务诊断目标所使用的工具(硬件、软件)和方法、技术与步骤的综合体。它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诊断两个子系统,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财务诊断建立在财务分析基础之上,财务分析是财务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两者在实现的功能、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等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常用比率、趋势、结构、因素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报表、图文报告等直观、人性化的格式将分析结果展现给用户。财务诊断主要利用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来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诊断是通过自己构建财务诊断体系或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管理咨询机构来进行,主要经过数据收集、分析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三个阶段,诊断方式主要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务分析比较机械、呆板,缺乏个性。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报表数据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等方面对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公式化分析,比较机械。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或者针对企业特殊项目的个性化分析由于缺乏灵活的分析模型和工具而无法进行。二是财务分析缺乏广度与深度。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报告的分析,而传统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企业不会考虑需求者的要求,而且往往由于害怕广泛的信息披露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采取比较保守或片面的信息披露策略,使得财务分析缺乏数据基础,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三是财务诊断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不完整、不规范。包括财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资料是财务诊断的依据,只有完整、准确、规范的数据资料,才能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但目前企业提交的数据资料可能来源于多个系统,出自多个部门,不仅数据格式多样,而且不完整、不规范,再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地域的延伸,财务分析与诊断面临的财务及业务数据越来越复杂,给整理、分析、诊断带来不便,有效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四是财务诊断方法与技术手段落后。目前企业财务诊断主要由财务人员、中介机构的会计师等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免会出现人为差错。同时由于技术落后,一些比较复杂的诊断模型无法建立和验证,无法做到对问题的深层次诊断和分析。

(三)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的优势分析 作为一种以XML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XBRL 继承了XML 所拥有的所有语言优势,如:XBRL具有良好属性的开放式技术构架;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XBRL文件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对同一份XBRL 实例文档,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以生成多种企业报告;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如PDF、WORD、HTML格式文件等。因此将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XBRL的技术优势,获取数据更加容易,数据来源更加丰富,数据规范且无须转换,使得财务分析与诊断能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与诊断、决策中,同时XBRL规范数据便于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更容易从深层次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设计出较佳的解决方案。

三、 基于XBRL技术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

(一)系统架构 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结合XBRL的技术特性和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传统财务报告转换为XBRL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与诊断是从具有统一XBRL描述形式的数据中利用专门的工具或模型来完成财务分析与诊断。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说明 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主要包括XBRL财务报告转换、智能财务分析、个性化财务诊断等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数据交换都是基于XBRL进行的。(1)XBRL财务报告转换。XBRL财务报告转换就是对企业传统财务报告经过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创建扩展分类标准、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生成XBRL财务报告等过程,最终根据不同的报告模板生成不同利益主体所需的XBRL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就是企业分析传统财务报告结构,从财务报告中提取报告信息,并梳理提炼成财务报告元素,然后与通用分类标准元素相匹配。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就是对于不能匹配映射的报告项目及关系或者企业需要进行更为全面详细的其他财务信息披露,需要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以及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规则来创建扩展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创建扩展链接角色、创建元素、定义元素间关系等工作。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是企业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结合通用分类标准指南和创建的扩展分类标准,将财务数据与分类标准映射来编制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并对实例文档进行测试验证,以确保财务报告中的所有事实值已被正确地标记并包含在实例文档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生成XBRL财务报告就是根据财务报告模板和XSLT(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把实例文档中的数据转换为各具特色的财务报告或业务报告,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2)智能化财务分析。智能化财务分析就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方位财务分析以及最佳分析评估模型的量化分析工具,XBRL应用主体可以根据其对信息的需求,从 XBRL实例文档中快速搜集和提取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分析,实现灵活、高效、多维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来满足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等对企业智能财务分析与价值评估的需求,包括能提供更细致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财务趋势分析、财务成果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资金、资本、资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考虑,为企业股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提供对企业长期持续经营影响较大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满足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需求;能给企业内部管理层及时提供经营状况的数据和分析预测,为股东及其他投资主体提供风险分析和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等,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决策过程科学化、最优化、智能化。(3)个性化财务诊断。个性化财务诊断就是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点和具体财务风险点建立个性化诊断模型,利用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工具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环节、关键因素进行揭示,并结合诊断人员职业判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企业选择、实施。由于XBRL财务报告已经对财务数据进行了特定的标签识别和分类,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实现了共享,能够方便地获取企业财务、非财务数据,及时和大量的数据调取更有利于财务诊断中对底层数据的挖掘,因此基于XBRL技术的财务诊断,能有效提高财务诊断的可靠性和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诊断的控制职能。

企业建立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与传统的财务分析与诊断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准确、高效、动态地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同时也为财务分析与诊断智能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随着XBRL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XBRL 环境下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是财务分析与诊断发展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这种模式还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即时财务分析与诊断,引入多维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财务分析与诊断的智能化等。

体系诊断报告篇2

【关键词】 XBRL; 动态信息指标; 杜邦分析法; 新型财务诊断系统

引 言

传统的财务诊断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诊断报告形成,整个过程基本由施诊者手工完成。这种诊断方式不利于施诊人员与受诊企业之间的沟通,信息反馈也不够及时;财务报告格式不一,使数据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频繁转换格式,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效率和效果;财务诊断的数据来源被局限于财务报表,影响了财务诊断的准确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合理有效的财务诊断系统,以高效地利用财务数据,产生相应的财务管理效率,并帮助决策者分析和预测企业的战略和发展问题。XBRL的应用将对财务诊断方法、手段和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使新的财务诊断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

一、XBRL的技术框架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在业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业务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新兴技术。XBRL的技术框架包括: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单。这4个部分以XBRL规范为底座,互为依托,层层递进,最终由XBRL样式单形成塔尖,构成了XBRL技术框架的金字塔模型(如图1所示)。

XBRL规范是XBRL的底层基础,是一系列规范的集合。它定义了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定了XBRL文档的结构,说明了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以及实例文档,并对XBRL标签作出统一的规定,要求文件开发者共同使用,以利于实现标准资料的互换。

XBRL分类标准既是技术规范的延伸,也是生成实例文档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将XBRL应用于某特定行业,使得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以相同的名称或方式来呈现。不同行业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组织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各种类型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元素存在不同,需要制订相应类型的分类标准来描述它们。

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根据XBRL规范和XBRL分类标准制作的财务报表,实例要同时满足基本规范和分类标准,是XBRL规范和分类标准在企业层面的具体应用,是财务数据的汇总与集合。这里的每一个数据元素都与XBRL分类标准中所定义的名称和方式相联系,这些标记内嵌于数据,形成了带有意义的数据块。

XBRL样式单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是为XBRL的实例文档提供了供用户使用的、满足用户对数据分析要求的展现样式。不同用户对于数据展现的要求不同,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样式单配置XBRL实例文档中的表示元素,最终以实例文档为基础生成HTML或其他格式的输出文档。

二、XBRL在财务诊断中的作用

XBRL技术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及财务信息管理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将其引入财务诊断的各个环节,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一)XBRL技术为财务诊断提供了迅速搜集整理数据的方式

在财务诊断步骤中,首要的是搜集诊断过程中需要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受诊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财务诊断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快速准确地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日趋复杂,以往的诊断过程中这些信息由财务人员手工提供,大多是孤立的报表或文档,时效性和交互性都大打折扣。而财务诊断人员也只能依赖财务人员而无法直接接触到财务会计信息,增加了沟通的成本,不容易达到施诊者对信息精度和准度的要求。

XBRL作为基于XML技术标准的网络财务报告语言,其核心技术特点体现在标准化的生成、传输、展现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建立在XBRL规范的基础之上,控制在XBRL技术框架之中,这将大大改善财务诊断中原有的信息搜集和传递模式。在图2所示的模式下,企业与财务诊断人员由以前的低效率被动联系转变为高效率主动交互。其高效性体现在诊断人员可以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得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诊断人员与财务会计系统之间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交流,可以随时根据诊断人员的要求提取数据,大大改善了搜集数据的时效性,而无须等待财务部门提交相关报告,避免出现由于双方理解差异或目的不同导致的数据失真或失效。统一而规范的信息同时促进了财务诊断人员与财务部门双向的沟通和交流。XBRL技术为财务诊断工作的第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XBRL技术为财务诊断提供了全面的动态信息指标

在完成了财务数据的搜集整理之后,诊断人员要将数据指标化,以便可以输入财务诊断分析系统,由财务诊断分析模块得出诊断结果。XBRL技术的信息描述机制为企业诊断系统指标的全面性和动态性提供了保障。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财务指标应该囊括诊断分析所需要的反映企业活动的全部真实信息。影响企业经营水平的众多因素总体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片面地关注财务指标而忽略非财务指标,无法准确反映现实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XBRL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传统ERP和数据库系统无法比拟的,存储和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是其优势所在。它保证不丢失相关非结构非财务的信息指标,同时确保财务指标的安全可靠,加强了财务诊断指标的全面性。

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企业所在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要根据变化及时对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财务数据中的某一指标总是存在着多个维度,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普遍存在时间维、部门维和金额维,而对于财务指标的分析,需要在多种维度进行不同的拆分与组合,来分析各种不同因素对于企业的影响(如图3所示)。XBRL提供了一个精准描述信息的方式,将财务数据添加了各种格式,扩展了数据结构,形成了数据与其代表信息之间的链接,便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流和传输。这种优势使得数据不论处于何种系统何种阶段,都携带其相关的信息标签,涵盖了数据所属的行业规范、企业特征、最终具体到单个数据的各个维度。该标签便于其被其他系统和软件识别,进而从各种维度进行数据的拆分重组,提高了数据与施诊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三)XBRL技术为财务诊断提供了相匹配的关系模型

财务诊断过程中常用的杜邦分析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起点,根据每一层相关指标的演算关系,利用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企业的财务能力。XBRL技术支持在财务指标分类标准中的“calculation.xml”文件定义演算关系。基于XBRL技术的杜邦分析模型中(如图4所示),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类标准中的“calculation.xml”文件中定义:净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总资产净利率。同时在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净利率的分类标准中的“calculation.xml”文件中分别对各自的子指标进行演算定义。XBRL技术可以很好地与财务诊断中的常用分析工具匹配,表明该分析过程将可以由支持XBRL的财务诊断信息系统独立完成,无须人工干预,大大节省了诊断的时间。

(四)XBRL技术为财务诊断提供了灵活的报告生成工具

财务诊断通过对一系列数据信息和因素的分析,最终找出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财务诊断人员根据管理理论、知识和经验,将诊断报告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指导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因此,生成的诊断报告需要提交给各个部门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XBRL技术可以根据样式单的设置,对财务诊断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抽取各类报表需要的信息,重新组合成多张符合各用户要求的报表,给企业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用户在报表生成后仍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增加相关数据,删减无关信息,构成了财务诊断报告阶段的双向数据交流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诊断结果的传达和落实,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水平。

三、XBRL在财务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XBRL技术引入财务诊断全过程后,对财务诊断的信息传递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将极大地促进财务诊断的革新和发展。其进步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促进财务诊断模块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和交互

当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基于XBRL技术规范并按照XBRL框架进行定义时,数据的输入、分析、输出都可以实现自动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财务诊断信息搜集模块将实现与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如图5所示)。该模块的数据搜集功能可以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诸如CRM、ERP、OA等相连通,自动提取后续模块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诊断人员可以随时调整数据搜集方式和内容,确立了其在数据搜集阶段的主导地位。因此,XBRL将极大地加强财务诊断信息搜集模块的功能,确保将涉及企业困境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施诊人员。

(二)推动人机结合双管齐下的财务诊断分析模块的发展

XBRL对于数据演算的良好支持,使得数据运算、重组、分析可以交由财务诊断分析模块自动完成。该模块(如图5所示)基于XBRL数据标准,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本实现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处理数据快速准确的优势,建立人工智能的财务诊断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以诊断人员常年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存储大量财物指标与解决方案之间的判断逻辑,整个分析和提出方案的过程都由计算机完成,代替了以往由诊断人员对海量复杂数据的分析工作,大大提升了财务诊断的效率和客观性。同时预留诊断人员分析接口,为专家系统中没有涉及的情况提供人工分析的处理方式。

(三)丰富诊断报告展现形式并提高解决方案的执行效率

XBRL可以将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展示、钻取和旋转等多维数据分析,可以针对各个阅读者所关注的指标将诊断结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多个对象。在财务诊断结果展现模块中(如图5所示),存储在结果信息库中的由分析模块得出的中间数据和诊断结论,通过面向对象的诊断报告展现功能生成各类方案和报表。此模式便于决策者迅速制定战略和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便于执行者快速接受工作具体内容,大大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反馈速度。当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基于XBRL技术后,诊断结果亦可直接与ERP、CRM、OA系统对接,在经过决策者批准之后将解决方案直接下发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个部门节点,具体操作下发给相关执行人员,基本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

基于XBRL的新型财务诊断系统的核心是由诊断专家系统和诊断人员人工分析结合形成的财务诊断分析模块,负责接收诊断前资料,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输出诊断结果至信息库。数据在前后环节交互流通,大大简化原有模式下的信息交流过程,将财务诊断人员的重心从调查沟通协调转变为分析与建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传统的遇到问题才进行“救火”模式的财务诊断就能够转变为实时进行的“防治结合”的新型财务诊断,对企业经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XBRL国际组织[EB/OL].省略.

[2] 苏秀花.XBRL基本框架的理论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9):25-27.

[3] 张星文.企业财务诊断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2):17-19.

体系诊断报告篇3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医院病理科的核心工作内容,它是应用现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结合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门应用诊断科学,是目前公认的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诊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因此加强病理质量控制, 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是病理科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确保优质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病理科的规范化的建设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我省病理质控中心依据国家《规范》、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河北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编制了《河北省等级医院临床病理科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细则》。该《细则》从病理科科学化管理所需要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到各工作环节、流程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全省各级医院和主管部门管理、检查评价病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范和省细则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是病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病理专业人员要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狠抓业务学习, 刻苦钻研,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引进和学习新技术,工作精益求精。病理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思想方法、清晰的思维逻辑、良好的业务基本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病理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病理及临床科技发展需要。

三、引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现代病理学日新月异,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基因诊断等技术不断发展,单纯原始的知识和设备已完全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先进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配备先进、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和提高病理诊断的前提。

四、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总则、技术手册等。各个环节标准化,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所以,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职责制度规章和常规操作规范化,诊断科学化。要坚持病理工作查对制度,落实三级病理检诊报告审签制度,提高对终末质量的监控和反馈。

1.标本和资料档案的管理规范化

(1)标本和送检单的接收和处理!

检查标本和送检单的名字是否相符,有否标本,有没有病史。标本有无固定液,送检单编号登记。

(2)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

诊断报告发出后,附有诊断报告记录的送检单、切片和组织蜡块存档并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资料借出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不被丢失。

2. 技术操作规范化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因此,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是每个病理技术员的责任。为了保证制片质量,减少差错,防范责任事故,避免医疗纠纷,有必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制片的控制。

切片的制作包括组织的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染色、封片等一系列工序。每一工序都有各自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需多加留意。

一张高质量的切片要做到:

(1)组织完整、无固缩、龟裂、污染、贴片恰当

(2)切片较薄而均匀、无皱折和刀痕

(3)染色清晰、核浆分明、透明度好

(4)封胶适当、玻片清洁

(5)字体端正、号码清楚

3.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

病理诊断的发出,应该是在保证诊断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越及时,同时要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对因故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书”,并说明迟发原因。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慎重对待。并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说明。

病理诊断报告正副本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其保存期限按照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病理诊断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病历号或住院病历号。

(2)诊断结果:大体描述、镜下描述(选择性)和病理诊断。

(3)其他需要报告或建议的内容。

(4)报告医师和复核医师签名、报告时间。

五、要协调好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促进临床、病理共同发展

要建立临床科主任与病理科主任联席会制度,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研讨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临床病理读片会。对重点、疑难、危重病人坚持随访制度,了解诊断符合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尸体剖检,并对尸检病例常规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促进临床及病理诊疗技术的共同提高。

六、加强兄弟医院病理科的交流、相互促进

与兄弟医院病理科建立横向联系,建立区域集体阅片、读片制度,有重点、有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全省、全国的病理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多学习借鉴兄弟医院病理科在病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与提高。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远程会诊,以提高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孙青.全国病理质量控制经验交流大会简报[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04).

[2] 慕立峰,慕本军. 加强病理科建设 提高病理质量管理[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7, (01) .

[3] 朱雄增,侯文忠.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和运作[j]. 中国肿瘤, 2007, (06) .

[4] 刘卫平,李甘地,郭立新,周桥. 华西医院病理科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尝试[j]. 中国肿瘤, 2007, (06) .

[5] 张乃鑫. 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 2007,(06).

[6] 王瑞琳, 张乃鑫, 秦进喜.天津市推动落实病理科工作规范[j]. 中国肿瘤, 2007, (06).

[7] 王琼书,陈大军. 病理误诊引发医患争议的防范[j]医院管理杂志, 2008,(02).

[8] 石新兰.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05).

[9] 何春年,吕建波,江建明,赵焕芬,翟金萍,徐明堂. 河北省医院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及其体会[j]中国肿瘤, 2008,(11) .

[10] 何青莲,李楚天,罗碧怡.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量控制的体会及技术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20) .

体系诊断报告篇4

1、检查流程提速:通过对检查各环节的协调,使检查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已经完成的患者检查资料送至诊断室;诊断室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报告签发的速度和诊断报告向登记室的传送。通过本次提速,使得患者均能最快获得影像诊断报告,便于患者的就诊。ect检查主要以肿瘤患者为主,且部分为外院病人,为了保证检查后能够尽快返回,减少辐射,ect工作人员(邢成颜、翟锋、崔慧玲)在完成检查后第一时间内对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报告,有时要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2、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作为窗口科室,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短,次数多,因此,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检查是有重要意义的。ct室是我科患者检查集中的地方,检查后患者经常询问相关事项,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往往容易造成矛盾。张兰老师作为一名护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有问必答,细心解释,保证患者满意而回,曾有一次一名患者检查完成后,反复询问取报告时间、地点、其他检查就诊去向等,因为患者耳背,需要反复大声才能听见,张兰老师耐心的解释了好长时间才将患者送出放射科。

3、认真执行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根据现今中夜班患者多,外伤多的特殊检查情况,我科始终检查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中夜班医师检查后留下患者信息和联系电话,接班后由中高年资医师及时对检查资料进行再次阅片,对误诊或漏诊的患者立即进行联系,修改报告。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值班医师的诊断水平。

二、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登记室是放射科的第一道窗口,患者就诊均需要在此处进行登记,此处也是医患沟通的第一关。登记室工作人员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指引患者的检查;对取报告的患者要仔细、认真,避免错发;对待处理的患者,要结合待处理意见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处理;有时还要指引患者的下一步就诊。李敏敏是我科的一名护士,其在登记室的工作质量是最好的,登记资料齐全,字迹清楚,对患者态度和蔼、解释清楚。 2、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者病史提供不全,或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的情况,此类患者归于待处理中。诊断室在待处理患者处理中,注重患者情况、尤其是体质较弱或者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前提下,完成诊断相关资料的采集,和报告书写。李宗山老师在患者处理中仔细认真,对患者态度和蔼,很多患者因为对待处理意见不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李宗山老师总是能够认真解释,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与诊断相关的信息,保证患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满意而回。

三、进一步深化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

该项制度主要是针对待处理患者制定的,通过此项制度保证所有待处理患者的影像诊断由同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完成,避免多名医师接诊,反复熟悉病史,进而缩短患者诊断时间。通过该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过程的连续性。

四、进一步为病人减负。

五、完善便民服务。

1、在检查区各候诊大厅内设置候诊椅,保证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待诊过程中能够进行休息。

2、设置独立的问诊处,对待处理患者进行检查、问诊。

3、ect检查室内部设置专门的病员候诊室,内部配备检查床和连椅,保证身体虚弱患者在等待检查中能够进行休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配备暖水瓶和一次性口杯,保证患者候诊过程的舒适性。

4、对有危害的检查区域,均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患者自觉进行回避。

5、检查时间弹性延长: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临近下班还有患者没有检查、部分患儿没有完成镇静,不能立即检查的情况,中夜班医师接班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检查,磁共振室每周都要在中午加班2-3天。 6、检查资料免费复制:随着影像资源的数字化,很多疑难病例患者需要到高一级医院进行会诊,根据患者要求,我们免费为患者提供检查图像的刻录复制,便于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六、积极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和项目。

根据当今影像学发展、我院患者情况及我科现有检查设备情况,放射科不断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目前开展的全身血管cta、冠状动脉ct成像、mr水成像等。

七.强化科室人员质量教育和培训。

1、集体阅片制度:放射科每天交班后均进行集体阅片,主要是阅前一天检查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或者典型病例。通过阅片,集体学习检查部位可能出现疾病及各自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并且有利于大家对病变征象的学习、发现检查技术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改进。技术组每天对前一天检查患者的影像图像进行集体观察,结合三级甲等医院线片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找出低质量图像的原因,并且进行记录,指导今后更好的进行影像检查,选择合理的条件和参数。

2、业务学习制度:每周放射科均要举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本方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结合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各系统疾病诊断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学习使诊断组全体医师对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先进检查技术有更具体的了解。

3、网络课堂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主要是观看名家对疾病诊断及检查技术的讲座。

八、加强科室协作,提高业务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1、在影像检查后,对可能存在的超早期脑梗塞及时与脑卒中单元联系,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诊断和治疗。

2、对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在影像诊断后,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联系,对手术后患者的病历诊断结果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集体阅片),更好的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3、对于影像检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科室内及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诊断与技术的结合,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使检查方法更好的为诊断服务。

体系诊断报告篇5

关键词:动车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子系统诊断;中央诊断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046-03

机车车辆诊断系统是机车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对早期故障做出预报,提出对策或建议,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机车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维修经济性和运行效果等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故障诊断技术在铁道机车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动车上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1 动车组车辆诊断系统

现代设备诊断技术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能够实现设备在带负载、不停机情况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状态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异常或故障、故障部位和原因以及劣化趋势,确定合理的检修时间和方案。故障诊断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改革设备维修制度,变传统的定期检修为状态维修。状态维修可以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增加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回报。随着铁路向高速重载发展,列车运行控制、行车安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列车故障检修的快速性等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列车故障诊断是识别列车运行状态的科学手段,它研究的是列车运行状态在诊断信息中的反映,通常包括运行现状的识别诊断、运行过程中的监测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

动车组诊断系统大都是有多个分散控制单元的复杂系统。在所有的操作模式中可能发生的多数错误,包括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诊断系统都可以进行确认、评估、报告和记录,并且提供操作指南。诊断系统集成在司机和乘务员人机接口MMI中,称为“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其子系统接口的设计简单易懂;用补救措施和可调用的声明,告知司机列车各个车厢的功能限制;带相应评估软件的控制单元与PC服务用接口连接。

2 动车组车辆诊断系统介绍

2.1 诊断原理

动车组诊断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分析动车组三种操作模式下的子系统的可能状态:第一是开车前任务。子系统的功能监控和动车组开车前必要的功能检查(制动、紧急制动环、乘客紧急制动、指示器)。这些测试可手动也可自动开启。测试结果不断地传给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并存储(失电安全)。第二是行驶中任务。子系统和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实时监测与动车组有关的运行参数和数据,并报告可能发生的偏差和错误。当检测到监控数据达到临界值时,诊断系统会告知列车员并提供相关的补救措施。第三是系统检查和维修的任务。诊断系统对维修人员的纠错提供支持,子系统和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提供的诊断信息可被维修人员读取参考,为此应提供必要的程序,同时诊断系统为纠错提供方法支持。

在运输系统,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任务中,有必要根据系统和子系统的职责设置诊断。为此,采用基于诊断规则的传统方法。该方法在可获取状态变量的基础上检测预期行为的偏差。在故障和故障现象相关知识的帮助下,诊断出故障的位置。为得到这些知识,需要了解系统和它的组件,这称为故障分析(FMEA)。采用布尔代数分析后,可得到功能限制的规律。

2.2 诊断结构

2.2.1 动车组诊断系统的结构。动车组的诊断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分为子系统诊断和动车组中央诊断。子系统诊断监控所有子系统相关的元件和功能,识别故障和故障原因,自身进行存储并报告给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参考相对应的动车组的状态,制止可能出现的连续故障。动车组中央诊断可控制输出必要的信息,出示给相关人员,存储子系统报告的功能限制。

诊断系统监视的电气系统包括:制动(制动控制,制动监视系统,防滑保护);牵引(牵引控制,牵引监视系统);门(门控制,门监视设备);HVAC(HVAC控制,加热通风和空调设备的监视);旅客信息系统;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可向诊断系统提供诊断信息;辅助变流单元(ACU);充电机(BC);中央控制单元(CCU);人机接口MMI;高压系统(主断路器,变压器);车载电源:断路器的监视,车载电气系统管理;空压机(压缩机监视,空气压力监视);火警系统;卫生间系统(WC);安全环(紧急制动环,门安全环,乘客紧急制动环);转向架;内外照明。

与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没有直接接口的元件和系统可通过I/O模块(SIBAS-KLIP)与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中的中央控制单元进行连接。图1显示了动车组诊断系统的结构。

2.2.2 子系统诊断和中央诊断。子系统分为两类:有掉电安全诊断存储的子系统和没有诊断存储的子系统。有数据存储和智能控制的子系统,可根据外部基础条件来尽可能地防止连续的故障。故障原因保存在自身的诊断存储器中,相应的功能限制报告给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这些子系统有满足UIC557的RS232接口,允许维修人员用子系统上的诊断工具单独地读取和评估存储内部的信息。没有数据存储的子系统或元件(如接触器、保险、照明等),故障信号是二进制的,这些经过中央控制器CCU报告给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可收集、处理、存储由子系统报告的故障。这些数据显示给目标组(列车人员、维修人员),并可显示个别操作条件下的补救办法。给列车人员的指示可传到司机和列车员的MMI上。维修指示(维护和维修人员)可经远程数据传输。车载诊断存储的诊断数据可经子系统的服务接口读取和评估。诊断信息的确认可在司机和列车员的人机交互MMI上显示(到达的诊断信息)。

体系诊断报告篇6

【关键词】 监测;性病;疫情

Analysis on 2006~2010 epidemics of national key monitoring STDs in Beitang District, Wuxi

ZHU Kai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Beitang District, Jiangsu Wuxi 214043,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epidemics of national key monitoring STDs between 2006 and 2010 in Beitang district, Wux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STD occurrences tended to de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with a significant drop since 2008. However, there wasn’t much improvement in syphilis occurrence, and syphili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STDs.

【Key words】 Monitoring; STD; Epidemics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是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梅毒和淋病的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卫生部2010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统计,梅毒与淋病发病率列甲乙类传染病的第3、6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也是我国常见的性病。为加强监测工作,控制性病疫情,中国疾控中心2008年下发了《全国性病监测方案》,对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5种性传播疾病重点监测。为全面了解北塘区性传播疾病流行态势,拟定完善防治方案与对策,现对北塘区2006~2010年的国家重点监测性传播疾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北塘区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性病报告卡,从中国疾病预防监测控制管理系统下载相关数据库,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时间与病种分布

2006~2010年,北塘区共报告重点监测性传播疾病19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60 /10万。以梅毒与淋病为主,分别占51.05 %,31.11%。 2006~2010年我区性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总发病率由2006的12.1/10万降至2010年的7.27/10万,淋病与尖锐湿疣降幅较大,但梅毒的发病维持较高水平。各疾病例数、构成比见表1。

2.2 人群特征分布

2.2.1 性别分布 1900例性病患者中,男性958例,占50.42 %,男女性别比为1.02∶1。 淋病与生殖器疱疹病例以男性为主,而尖锐湿疣与梅毒以女性为主。见表2。

2.2.2 年龄分布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中青年为主,20~39岁年龄组占57.22%,20岁以下占9.47%,60岁以上占8.11%。详见表3。

2.2.3 职业分布 工人、商业服务、家务分别位列职业分布的前三位,共1292例,占68.00%。1900例性病病例职业分布详见图1。

2.3 报告医疗机构与病例来源分布

2006~2010年报告的性病病例中,市、区医院报告1394例,占73.37%,社会办医疗机构报告76例,仅占4.00%,详见表4。病例来源主要来自其他就诊和术前检查,详见表5。

3 讨 论

2006~2010年北塘区国家监测性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总发病率由2006年的12.1/10万降至2010年7.27/10万,2008年起降幅明显,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北塘区开展了广泛的娱乐场所高危干预、推广安全套、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加强了各类高危人群的宣传与干预,这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种监测性病中,淋病与尖锐湿疣降幅较大,但梅毒的发病维持较高水平,构成比也逐年增加,成为北塘区性病主要病种。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2008年后仅报告2例,原因为新的性病监测系统中无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有实验室诊断依据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才能上报,忽略了非实验室诊断病例[1]。在2008年报告病例中,有临床诊断病例梅毒34例、淋病13例。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梅毒与淋病只有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必须实验室诊断,不应有临床诊断病例,应加强医疗机构性病诊断与报告规范。

从人群特征分布来看男女比例基本均等,患病群体以青壮年的工人、商业服务人群为主,这一人群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年龄期,由于文化层次低,缺乏性病防治知识,以外地务工人员居多,流动性大等原因,发生非婚异的可能性其他人群高,无保护较普遍,因而感染的概率较高[2]。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的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开展行为干预。

1900例病例中73.37%由市区医院报告,民营医疗机构报告仅占4%。另有10.68%的病例由市区疾控中心报告,除了市疾控中心门诊部报告外,部分病例属为妇教所等羁押场所医疗机构进行代报告。北塘区性病报告来源主要来自非性病门诊的其它就诊,民营医疗机构也是重要的就诊单位,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较为薄弱[3],在报卡准确性与完整性上也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建议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应不定期检查监督,提高报卡质量。

依据疫情分析,虽然我区近年来性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梅毒的发病情况不容乐观,逐浙成为性病主要病种。我区将继续严格按照《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扎实开展区域性病监测与防治工作,为了解性病流行状况趋势、危险因素等,制订防治对策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臧道爱.射阳县2008年国家重点性病监测分析报告[J].中国性科学,2009,18(11):18-19.

2 朱强,邹亚琴.云南楚云州2007~2009年性病疫情分析[J].性病与皮肤病,2010,32(1):49-50.

体系诊断报告篇7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规则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男女之比2.4:1,致死率第2位,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以东亚及南非洲地区高发,预后极差,有症状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5%,伴有肝硬化的直径小于2cm的HCC在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达80%。早期诊断对于行肿瘤根治手术(包括肿瘤切除和肝移植)和改善预后极其重要[1]。HCC的无创诊断常常依赖影像学检查,CT和MRI在HCC的检测、诊断、分期和治疗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标准化的阐述和报告的影像诊断方式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本文对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ver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LI-RADS)的基本观点进行回顾分析,包括相关病理表现、分类、诊断规则图、诊断HCC的主要征象及次要表现等,并对目前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和肝脏影像诊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LI-RADS分类的意义

1.影像检查的价值对比增强CT和MRI在HCC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常用于筛查和监测HCC高风险患者,评价超声的阳性发现及探查超声遗漏的病变,指导HCC的治疗、预后评估,及决定肝移植的合格条件及优先权[2]。鉴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作用,众多科研机构和学会提出了基于影像检查的HCC诊断系统,尽管这些系统表现出了很多优点,但他们的适用范围较窄,且有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地方。为了改善这些局限性,2008年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2011年了LI-RADS。2.LI-RADS分类的目的但直到最近几乎没有标准化的的放射检查阐述和报告系统。在影像学检查中缺乏标准化诊断将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技术标准化会导致技术不能完全优化和诊断方法不完善,缺乏标准术语和诊断报告将导致在临床实践、研究及文献中术语使用的不一致性,缺乏报告结构和内容的标准化将导致遗漏相关的报告信息,缺乏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会导致数据的录入、采集、监测结果能力受限。因此,通过标准化的内容和结构可减少对疾病描述的多样性,有助于不同专业医师间的交流,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减少CT和MRI报告中对病变信息的遗漏、有利于监测预后、控制质量、进行审核及开展研究。3.HCC诊断系统的发展为了提高影像学检查在HCC诊断中的价值,许多科研机构和学会提出了基于HCC诊断的影像检查阐述和报告系统。在亚洲、欧洲、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多种报告系统发展并存,目前已HCC影像报告系统的主要有亚太肝病学会(AsianPacic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APASL)、日本肝病协会(JapanSocietyofHepatology)、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EORTC)、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联合器官捐赠与移植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andOrganProcurementandTransplantationNetwork,UNOS-OPTN)及ACR。过去13年中,这些系统大部分被修订和更新以反映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影像知识的进展。LI-RADS的基本构成1.LI-RADS机构及演化2008年,ACR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发展了一种为HCC风险患者CT和MRI检查标准化的阐述、报告、数据采集系统,最终被命名为LI-RADS。ACR指导委员会下设12个工作组,共150人,包括放射学家、介入放射学家、肝病学家、外科医师、生物统计学家、信息和词典专家、ACR代表和肝脏病理学家。LI-RADS的发展根据专家意见、用户反馈和科学证据等定期更新,LI-RADS也接受AASLD和UNOS-OPTN的反馈以便与这些系统保持一致性。2011年,ACR发表了1.0版LI-RADS,包含基本的术语和定义;2013年进行了更新,增加了词典、影像图谱、新的内容、技术要求及报告标准[3];最新的2014版LI-RADS增加了简单的诊断规则、扩展的背景材料,并进行了关键的修订以使LR-5与AASLD和UNOS-OPTN5相适应。

2.LI-RADS内容LI-RADS系统包括为HCC高风险患者进行的CT和MRI检查标准化的术语、阐述、报告系统。LIRADS包括图表及词典,通过控制术语的标准化而达到报告结构和内容的标准化。这个系统基于HCC的相对可能性的影像特性围绕诊断规则流程图和表格进行分类。该系统包括了肝硬化患者可能遇到的所有病变及假性病变。它还包含了HCC大血管侵犯和非HCC恶性肿瘤,亦包含最小可接受技术参数的资料、报告指南、不同种类表现的诊断选项。LI-RADS在ACR网址上有完整的索引及最新版本的超链接。

3.LI-RADS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LI-RADS分类与肝硬化相关结节的分级和组织学进展无一一对应关系,同一类型的肝硬化结节可能对应于LI-RADS分类中的几个类别。LR-1不能判定为任何肝硬化相关结节,LR-5分类被指定为HCC,一些小HCC可能被分为LR-4或更低类型。加之,LI-RADS并不试图鉴别再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这是由于部分因为影像重叠、部分因为先前的放射学相关文献中缺乏相关的标准化影像术语。随着LI-RADS提供的放射学术语标准化的发展,将来有可能提出更加精确的放射学分类系统,而不仅仅依靠良恶可能性大小来判断。

4.诊断规则LI-RADS诊断规则流程图被设计成能够反映放射学家对HCC风险患者影像表现进行评价的思维过程。建立一个结合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结构有利于提高放射学家对病变分类的可重复性。观察指的是影像特征区域不同于邻近的肝实质,LI-RADS提出使用“观察(Observation)”而不是“病灶(Lesion)”是因为很多影像异常表现并不是真正的病变,而可能是假性病变或影像伪影。高风险患者指的是根据AASLD指南筛查和监测HCC的发生率很高,按照目前的AASLD指南:高风险患者指的是任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或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I-RADS并不适用于阐述非高风险HCC的CT和MRI表现。

5.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LR-RADS中所定义的HCC的主要征象包括:动脉期高强化、最大径线、廓清表现、假包膜、阈值增长。动脉期高强化定义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高于邻近肝实质,该强化方式被认为是能够反映进展期HCC从门静脉供血到动脉供血的连续变化,随HCC的进展,不断伴随有毛细血管化和新生动脉血管形成。与进展期肝癌相反,早期HCC在动脉期与肝实质对比呈等或低强化。动脉期高强化表现主要在CT和MRI上进行评估。该征象并非HCC的特异表现,一些良性病变如肝血管瘤、动静脉分流、灌注异常也可能观察到。仅有动脉期强化肿块能分类到LR-5,缺乏动脉期高强化不能分类到LR-5,如一些早期HCC。“径线”的定义为病灶的最大径,在最清楚的序列、时相、平面上测量病变一侧外缘到另一侧外缘的距离。径线<10mm不能分类到LR-5,其原因在于影像对于小于10mm的结节的探测及鉴别仍有限度,影像与病理间很难做到一一对应。“廓清”表现定义为相对于肝实质增强的早期到晚期病变强化程度随时间减低,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强化或延迟期低强化,该强化方式反映多种伴发现象,如快速的静脉引流、进展期HCC门静脉血供减少、背景肝实质增强后期强化。对比剂流出表现也需在CT和MRI上评估,该征象对于HCC同样为非特异性,一些肝硬化再生结节和不典型增生结节也可出现,其他一些假性病灶如扭曲的肝实质、强化的纤维组织也可出现。“包膜”表现定义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周边光滑的高强化环,与背景结节相比环较厚或较明显,强化环并不总是肿瘤真正的包膜,也可能是结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和扩大的窦状隙形成的假包膜。阈值增长定义为半年以上直径增加100%及以上或半年内直径增加50%及以上,新出现的直径≥10mm肿块。有利于HCC诊断的次要征象:T2WI上呈轻中度高信号、扩散受限、日冕样强化、马赛克样结构、结中结结构、灶内脂肪沉积、铁沉积、脂肪肝、出血改变、直径增加不超过阈值、明确的环、肝胆期低信号和肝胆期低信号环。有利于良性病变诊断的次要征象:均匀的T2显著高信号、均匀的T2或T2*显著低信号、无血管扭曲、双血池对比增强、直径减少、直径稳定≥2年和肝胆期等信号。

LI-RADS局限性与未来的方向

体系诊断报告篇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20**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粤卫函〔20**〕155号)要求,我厅决定20**年下半年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20**年12月前取得省卫生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各级技术服务机构。

二、检查内容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按照认定范围开展工作;监测报告、评价报告及体检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情况;相关档案建立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及20**年度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人员、设备、场所是否适应检查项目开展的需要;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对发现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人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情况;有无超范围开展职业性体检,有无存在项目转包;职业健康体检表、体检项目、体检报告、总体评价报告是否符合卫生部的规范要求;20**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及其结果。

(三)职业病诊断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取得资质认定;机构、人员、制度是否健全;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满足工作开展的要求;职业病诊断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规定;20**年职业病人诊断的情况;是否按要求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是否超范围(资质)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职业病诊断上报情况。

三、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年8月,为自查阶段。

取得甲、乙级资质的单位对照监督检查内容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查,于8月30日前将自查表和工作总结报告连同电子版报省卫生监督所。工作报告须包含本机构的技术人员、设备配置、质量管理体系和20**年、2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在自查阶段应加强对辖区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于9月15日前将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情况以附件3形式报省卫生监督所。

第二阶段:20**年9月,为监督抽查阶段。

我厅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地进行抽查。检查方式:

(一)听取汇报:听取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查阶段的情况汇报;现场决定抽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名单。

(二)查阅资料及现场检查:到抽查单位抽查评价报告、质量体系文件、相关档案等,检查仪器设备,填写监督检查表(每个市抽查2~3家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性健康检查评价资料)。

(三)交流座谈:召开座谈会或征求意见,听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20**年10月,为总结上报阶段。我厅对督查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部,并进行全省通报。

四、分组情况

我厅将派出三个检查组对各地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第一组负责:第二组负责:第三组负责:五、工作要求

(一)省各检查组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检查内容从严检查,找出存在问题;要认真听取被检查单位的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并形成报告。

体系诊断报告篇9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评价

Evalua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 Yao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hospital's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system. [Methods]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each extract 500 report cards before and after using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Theirs completeness and timelines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etwork,the completeness rate of the reporting cards is 96.4% and the timely rate is 100%。The completeness rate is 23.99% higher than before the use of the system (χ2=70.37,P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evaluation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进行报告。我院在2010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前采用手工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因填写的项目较多,又比较繁琐,部分填写的字迹难以辨认,这就造成了漏项、错项等多种问题,进而降低了传染病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基于此,我院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将传染病网络报告纳入到其中,该系统于2010年1月1日开始使用,本文着重说明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使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网络报告系统使用前2008年4-9月、2009年4-9月,以及系统使用后2010年4-9月、2011年4-9月四个时间范围内我院临床科室上报至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各类传染病报告卡,共6141份,其中包括纸质报卡2478份和电子报卡3663份。以上四个时间范围内所有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每月抽取3天报卡(如4月抽取4日、14日和24日的报卡,依次类推),共收集纸质报卡272份、电子报卡335份。

1.2 方法由我院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疫情专管人员根据《浙江省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细则》对传染病报卡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估。

1.3 报告卡评估

1.3.1 报卡内容的完整性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地址、职业、疾病名称、病例

作者简介:余佳薇(1983—),女,汉族,医师,学士。(手机号码:15888089246)

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时间、填卡日期和填卡医师; 现住地址要求详细; 患者年龄若为< 14

岁则必须填写家长姓名,患者若为学生或托幼儿童, 患者单位必须填写患者就读的学校或托

幼机构名称,以上各项必须完整,缺一项即为不完整、字迹不清无法辨认的也视为不完整。

1.3.2 报告及时性依据医生诊断时间与网络录入时间差,查看抽取的607张报告卡。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在疾病诊断后2小时之内报告,其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超出时间者即为报告不及时。

1.4统计方法使用Excel2003录入整理数据, PASW Statistics Data Editor分析数据。对报卡完整性和及时性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完整性:272张纸质报告卡中填写完整为197张,完整率72.43%;使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后的335张报告卡中,填写完整为323张,完整率96.42%。电子报卡较纸质报卡平均完整率上升了23.9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7,P

表1传染病报告卡项目填写不完整原因构成

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原因

手工报卡

网络报卡

项次构成比(%)

项次构成比(%)

漏发病时间4426.9900.00

漏病例分类3823.3100.00

漏患者职业2414.7200.00

漏工作单位137.98 00.00

字迹潦草 127.36 00.00

现住址不详8 4.91 00.00

漏性别6 3.68 00.00

漏报告疾病4 2.45 00.00

漏现住址 4 2.45 4 33.33

漏诊断日期3 1.84 00.00

漏诊断时间2 1.23 00.00

漏家长姓名2 1.23 6 50.00

漏年龄2 1.23 2 16.67

漏报告时日期 1 0.61 00.00

合计163 100.00 12 100.00

2.2及时性:使用手工纸质传染病报卡的272张中201张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及时率为73.90%;使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335张报卡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及时率100%。系统应用后传染病报卡及时率较应用前上升了26.1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3,P

3讨论

3.1信息共享基于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卡系统是在HI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是HIS系统一个子系统,是门诊部、住院部医生工作站的一个组成部分,患者的所有信息可以通过原有的门诊、住院系统截取,做到信息共享[1],省去了医生手工报卡时的基本信息填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可延长医患沟通交流时间。

3.2诊断名称标准化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9种传染病,诊断名称以ICD-10为标准,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使诊断名称标准。

3.3报卡自动、及时性医生在工作站刷卡后一旦录入诊断,系统自动对比,为所需报卡的疾病,系统自动跳出报卡框,强制报卡,报卡不完成,医嘱不能开具[2]。在整个报卡过程中,医生只需填写患者的发病日期,病例分型,密切接触者有无相同症状三项,大大节约了报卡时间,优化了报卡流程。传统的手工报告模式建立在医师自觉的基础上,往往容易造成漏报、错报、缓报等问题[3]。使用该系统,从技术上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医师做出的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系统会自动弹出报卡框,立即完成传染病报告工作。同时考虑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问题),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对于各类传染病的报卡设置了两个关卡,第一次报告提示可以忽略,但是第二次医嘱开具时再次跳出报卡框,直至报卡完成,方可开具医嘱。

3.4完整性通过系统设置提高传染病报告卡完整性

一张报告卡的内容包括21项,其中11项为必填项目,内容较多,一张纸质的手工报卡填写的平均时间需要四到五分钟。在门诊的高流量时段填写报卡一是浪费的医生的工作时间,二是患者看到医生填写非医疗相关内容会容易引起医疗争议,三是在工作量较大及就诊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填写难免字迹潦草出现漏项。必填项目是整张报卡的中心内容,手工纸张报卡的填写完全由填报人员个人的掌握情况来定的,部分信息有时效性,待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监管人员需要确认信息时,患者已离院,致使信息不全。而我院开发投入使用的传染病网络报卡系统针对必填项目设置了加锁功能,如果漏填该项目,此卡即为未完成卡,无法提交,并由系统自动提示漏填项目,光标自动跳至该项目栏,强制填写。该措施的采取使卡片的完整率由72.43%上升至96.4%。

使用网络系统报卡,尚有的3.6%的不完整卡,源于门诊挂号系统尚未完全配套,部分患者认为家庭住址是其个人隐私拒绝提供,个别患儿的父母在就诊之初急于看病,在患者信息提交表上未填写家长姓名,而门急诊挂号系统设计之初未实行强制完整性锁定,造成了一定信息的丢失,经不断修正,近阶段实行较好,无漏项。

从本组信息中得出,就诊前患者原始信息的完整性是保证医院内网络报告传染病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3.5监管、上报的及时性、动态性

以往的手工纸质报告流程繁琐,医生填写后,要放入到公共卫生科专用的报卡箱内,由传染病专管人员每日两次收取,工作环节较多,容易造成报告延迟;部分医生报告后未及时投放到报卡箱内,也是造成报告延迟的原因之一。电子报卡系统具有明显的数据传递优势, 临床医生在完成传染病报告后, 报告卡信息立即通过局域网直接传送到公共卫生科终端, 专管人员审核后能在第一时间输入到大疫情网,有效避免了送卡环节因报告卡滞留、丢失等所造成的迟报[4]。我院报告及时率由原来的73.90%上升到了100%。

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的应用,简化了传染病的报告流程,使报告时间大大缩短,及时率大幅度提高。通过患者在院信息共享,程序自动设置实现了强制报告,达到了传染病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要求。由于我院诊断使用的是ICD-10编码系统,对于各类传染病的疑似症状无法明确输入疑似诊断,部分疑似诊断未能进入到报告系统内,是今后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凌莉,彭丹心,等. 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疫情报告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 [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4): 3330-3332.

[2] 谢新鹏.医院传染病报告如何实现信息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59.

体系诊断报告篇10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

(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CT、胃肠室及特殊造影室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

(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患者的接诊登记是窗口科室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做好了,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对医生的满意度因此也提高很多。一方面,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临床医生的检查要求,弄清楚所检查项目、部位、方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快安排危急重患者检查,再补办手续,赢取救治时间,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理解患者的心情,体谅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掌握沟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及做出影像诊断。平诊病人不超过1h、急诊30min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最迟不超过24h,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