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7 20:05:55

体系工作计划

体系工作计划篇1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在管理人员年会上提出的要求,结合外部第一次监审向我公司提出的建议,2010年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安排如下;

1、1-3月,各部门对照李总的讲话要求,认真把本部门的各项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优化(各部门的流程清单已经下发),把本部门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2、各部门明年至少有3个大的进步(改进目标或方向),根据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监审提出的问题,自己确定目标,有的目标能落实在文件或流程中,需在此次修改的文件或流程中体现

3.、4-5月份对各部门修改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评审,批准和执行4、8月份对各部门进行巡查,检查细化、优化文件的落实情况和改进目标的实

施情况,同时普查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5、10月份进行内审,此次内审覆盖ISO9000所有的条款,内审依据是公司的“质量手册”和流程﹑管理制度及作业文件,涉及所有相关部门,内审检查表由内审员自己填写,内审小组不再包揽,这也是上次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求各位内审员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前做好准备

6、11月份进行管理评审,各部门需提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等相关材料,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

7、11月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第二次监审,各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

其是上次提出的不合格的部门,这次要重点检查

8、各部门要妥善保管好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我们已经发现有的部门把受控

文件到处乱扔,需要更改换页时,找不到文件,希望各部门经理予以重视。以上是2010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的初步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可能有所变动,各位经理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管理者代表沟通,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李总和监审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xx年公司在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启动了“四个体系”的整合。xx年年公司在“四个管理”体系整体通过北京中油认证中心认证审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整合工作,加强过程控制,强化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了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四个方面的一体化管理。根据2014年公司工作重点,hse体系运行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按q/sy1002.1-xx年标准,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

xx年7月公司体系文件以来,组织了两次局部修订,但由于“四个体系”共有一套管理手册,在兼容要素的表述上还存在缺项,作业性文件还不完善且与程序文件的对应关系不清晰。因此今年公司将成立骨干班子,认真研究各标准的差异,结合公司实际,按q/sy1002.1-xx年标准要求,组织体系文件的换版工作,提高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职责,组织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编制好相关程序文件。加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整理和汇编工作,完善各项作业性文件,并处理好作业性文件与程序文件的接口。

二、进一步组织好公司各专业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

20XX年公司将组织钻井、试油、机修、钻具井控、技术服务、车辆服务6个专业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评价,分岗位按工艺流程编制风险辨识表,由一线班组员工参与识别,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风险评价的结论将作为制定hse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修订应急预案、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计划1月组织现场调研,编制各专业风险识别清单,2月组织各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3至4月开展全面辨识工作,5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分级制度控制措施。

三、进一步加大管理体系宣贯培训力度

公司成立以来举办hse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专兼职hse管理人员321人,举办内审员培训班2期,培训内审员28人,但通过两年内外审发现,管理体系宣贯、培训的效果不佳,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每年集中培训的方式有待改进。2014年公司将抓好以下三方面hse体系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内审员的送外培训,学习q/sy1002.1-xx年标准,做好换证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体系运行先进单位的积极作用,分片区组织各单位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体系知识的宣贯和培训,以点带面,推动体系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施工现场体系培训重点:岗位风险辨识与评价、“两书一表”、应急预案的编写。三是强化公司管理层hse的培训力度,提高领导干部hse体系管理意识,切实加大hse体系的执行力度,计划2014年4月组织一期公司领导、机关部室长管理体系培训班,培训重点:体系标准、体系文件结构、体系建立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的职责分配。

四、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强化体系执行力度

一是按照q/cnpc124.2-xx《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第2部分:钻井作业》编写钻井作业现场岗位、班组检查表,结合公司岗位考核的相关内容,将岗位记录、基础资料、安全设施的检查分解到岗位,明确到检查表中。二是进一步规范“四类18册”的各项记录,特别是作业许可、hse设施管理、变更管理、新增风险控制等内容,要结合实际,逐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三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qhse管理体系实施工作指南》,为基层单位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试修作业队和各二级单位要借鉴钻井队“四类十八册”的经验,规范基础资料。

五、进一步加强体系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力度,提高内审的效率

公司每年集中组织一次内审工作,规模大、时间短,现场指导力度不够,2014年公司将在集中审核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内审员进行滚动检查,每季度分别抽查6-10个钻井队,1-2个后勤单位。一是对各钻井队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编制专项检查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组织部分内审员进行现场指导,逐步提高体系管理水平;三是季度抽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年度内审的重要依据和审核重点。

六、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

继续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审员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内审员的选拔和培养,规范内审员资质,实行聘用管理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保障。公司将以捆绑审核、滚动审核的方式开展内审工作;今年审核的重点是xx年年未接受内、外审核的单位,具体的内部审核工作按审核计划进行,各单位体系内外审情况将与绩效考核和季度、年终评比挂钩。同时公司还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有针对性的细化管理评审工作。

七、做好外部审核的迎审工作

公司将按照认证中心20XX年监督审核的具体要求做好迎审工作,计划xx年11月接受认证中心监督审核,体系覆盖的各单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对内外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格予以整改,公司将加大对不符合的跟踪验证力度,对在审核中表现较好,进步较大的单位给予奖励,给不及时完成不符合项整改的单位给予处罚。

公司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对于体系整合型管理工作,是一个增值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各管理体系的简单叠加。没有管理者的全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各管理体系的整合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持续得到高、中层管理者支持,整合后公司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尤为关键,是管理体系整合先绝条件。

首先,体系推动者要求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对相关国家标准执行层面熟悉,同时也要对公司整体运作熟悉,有过质量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及体系推动经历;其次要求公司资源配置到位、管理者代表具有质量及体系管理较好的能力及角色扮演,这些对公司体系运行具有关键作用;最后公司中各项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及协调性。

管理体系整合型原则及方法:

1.管理体系整合型原理:

1.1管理体系共同规律:管理的目的使资源通过管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不同的管理体系存在差别(QMS质量管理体系在于满足顾客要求,EMS环境管理体系在于服务众多相关方和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不断发展的需求,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为维护企业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需要等。)管理对象上都涉及公司的全员管理,在管理思路都运用系统管理、过程管理、文件化管理等,在管理的运作上,都突出了PDCA的方法,在管理的根本目的上都强调了公司的持续改进。

1.2规范管理:透过管理的功能使公司内的所有资源可协调和控制,实现公司的目标,因此,公司须对所有资源(包括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科学的策划和管理,这就是将管理思路规范化的过程。

1.2.1管理方向明晰化是成就公司的前提,应由最高管理者,制定本公司的长期、中期、短期战略,制定公司的管理方针,提出管理的总体目标,并明确按照不同管理体系要求的分解管理目标,从而运用目标管理工具上对公司的活动进行控制。

1.2.2管理思路系统化

系统化的管理侧重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功能和活动加经梳理。一是确定公司的横向管理范围(即把公司中所有涉及到的部门、人员、作业场所、活动过程等都要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确定公司的纵向管理层次,把所有涉及的管理的职能和人员及其关系从系统上进行策划和管理。

1.2.3公司活动合法化

公司的管理活动合法化是一项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作,将为公司的长远活动打开一条宽畅的通道。公司的所有活动,都应当在符合有关的国际、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以保证活动不受到相关的干扰和阻碍。

1.2.4管理体系文件化(重点)

透过文件化的管理,规定明确的公司内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使所有重要的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1.2.5管理手段最优化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公司遵循的管理路线,只有针对自身资源(现存)的特点,采取适合公司发展的、符合公司文化内涵的管理思路,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促使公司的各项活动既能在限定的规则内运作,又能有效地引导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向纵向深入开展,使公司内的资源使用朝向良性方向发展,对公司的目标实现贡献有效的潜能。

1.3有效管理

一切管理纲要与纲领、规章、制度都只有落实才能产生效益,公司所有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取阅到有效的作业标准、流程及规范,才能保证政令、方法、作业要求得到贯彻;公司管理策划得到有效的实施,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3.1资源配置到位:对人员、机械、设施、材料、技术、环境、信息、资金、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可调动和协作的供方等进行合理的调配;

1.3.2资源管理到位:使资源为公司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效用,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的有:资源保值增值、资源调配可行、资源使用率最大化;

1.3.3运作方案到位:公司管理的核心过程,就是各项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统一运作的过程;

1.3.4督促检查到位;

1.3.5信息控制到位;

1.4效率管理:公司效率的改进,表现在公司产出与投入比值的增加,可体现在投入不变产出增加、产出不变投入减少及双向的有效变化。

2.认证机构能力要求

2.1认证机构审核员专业匹配性;

2.2认证机构服务特点及配合度。

3.目前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1管理体系运行方面还处于初级运行阶段;

3.2管理体系工具未能在管理人员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3.3操作层面人员未能有效运用作业标准进行作业;

3.4新产品研发量产技术转移、检验设备校正方式(如比对校正)、统计技术工具应用、工艺标准、作业标准、机器设备分级保养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等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3.5公司的三阶文件可操作性、适宜性及协调性待提高。

4.各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整合的四大好处

4.1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建立一致性管理基础;

4.2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

4.3统筹开展管理性要求一致的活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体系工作计划篇2

体育部工作具有一定周期性,同时工作量大、面广,且透明度高,工作开展难度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在组织具体活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做到准备充分、计划明确、分工细致、工作落实、统筹兼顾。因而实行“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十分必要,从而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与各班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的作用,使工作进一步落实;系运动代表队的选拔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选拔体制的科学性,尽量做到透明、公平、公正;在举办系内体育比赛中应进一步调动学生参赛热情,提高比赛组织水平,建立比赛信用机制。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工作主要围绕院级活动,选拔和组织训练工作尤为重要,具体应围绕充分挖掘大一新生潜力和做好大四运动员的参赛动员两大块。

(1)在院运动动会中争取团体总分在30分以上,与上届成绩持平,力争有所突破。

(2)运动会方阵队、广播体操比赛中做到有所突破,体现出我系的新意与良好的体育风貌。

(3)根据院足球联赛新的分组方法,力争本届联赛保组成功,稳住前八。

(4)组织系内体育比赛做到提升比赛水平,使比赛组织工作有所进步,同

时努力拉赞助,减少系活动开支,提高比赛奖励。

三、主要工作任务

(1) 迎接新生

迎接新生工作体育部主要负责行李搬送以及协助临时工作。

(2) 体育部组建

从新生中选拔一名体育部干事,并及时召开体育部内部会议,明确工作计划,商议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同时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建立团队关系,收集相关信息,扩充工作队伍。

四、创新措施

“计划—工作—总结”工作制

体系工作计划篇3

1.实行安全生产日巡检制:由专职安全员负责对全线各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纠正违章、限令整改和记录。

2.实行安全生产综合月检制:由安委会指定项目领导负责,项目安质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机电部共同对项目属各施工队、施工作业区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时间为每月28日-29日。

3.实行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季检制:由项目领导对各施工队进行安全生产综合考核,时间与季末一期安全月检同步。(安质部负责提供被检单位日常安全生产运行资料)

4.实行施工人员安全考核半年检制:由项目经理、总工对项目各部门、施工队主要负责人进行个人安全生产综合考评(安质部负责提供被检各人日常安全生产行为资料)

5.由机电部派专人对各施工队安全用电情况进行日常巡检,对各用电部位避雷及接地设施进行月检测,并记录。

6.由安质部负责固定检查计划以外的各项随机专项或综合检查,完成检查记录和各项上报工作。

7.由设备物资部负责每月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检测、记录和填报工作,时间与月检日期同步。

8.由安质部、综合办公室负责对综合队各施工队、生活区、施工区进行消防、日常巡检,完成检查记录。

9.进入汛期后,根据防汛预案安排防汛检查工作,实行日观测、记录制度(每8小时一次),遇阴雨天气或连续阴雨天气或强降水,实行每1-2小时记录一次制度。

10.针对专项整治排查工作安排,由安质部对专项整治重点项目进行随机专项检查,工程技术部负责配合进行整改和监督工作。

体系工作计划篇4

一、“**”时期回顾

“**”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增强城市“软实力”出发,积极探索实践,持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时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90年代末,**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率先开展个人和企业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党的**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道德、价值和法律三个取向,明确了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为关键、以诚信创建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推进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市征信管理办公室承担了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和信用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同时,各区县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推进机构和机制,形成社会各方协调互动的局面。

(二)社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拓展

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惩戒守信受益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三个环节,本市制定了《**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个人征信业务流程、信息采集和披露、调整的法律关系;制定了《**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及服务;制定了《**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促进了政府部门政务信息公开共享;制定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规范(试行)》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规范(试行)》,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定义、范围、分类及交换共享接口标准。此外,还制定了信用档案建设、信用普及培训等相关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指导工作推进。上述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基本满足了“**”时期有序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相关政府部门、区县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探索建立信用制度。本市国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信用档案,记录本企业和交易方的信用信息,为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开创造了基础。相关政府部门、区县及一些社会团体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记录了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并将行政处罚、监督检查、诉讼及案件执行等部分信用信息以多种形式对社会公开并纳合征信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一定范围的共享。信用产品在信用贷款、信用卡发放中得到普遍使用;在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政府扶持资金审批、优惠政策享受等政府监管和服务环节得到引导使用;在企业商务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有效使用。相关政府部门和授信主体根据相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了便利措施和实施惩戒制约,行政惩戒、市场惩戒、社会惩戒的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三)信用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较完整业态

**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人联合征信试点。到“**”期末,**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数据库理事会成员单位由建立之初的15家增至45家;归集的信用信息由单一的信贷信息扩展至社会保障、公用事业、民事经济合同判决以及保险、会计等特殊行业从业者的职业信用信息等九大类267项;入库总人数由110万增至618万,年出具信用报告由2万份增至182万份(见图);平均查得率由40%提高到87%;现场查询网点由15个增至600多个,并且增加了电话查询、专线查询、互联网查询方式;提供的信用产品由个人信用报告拓展至个人信用风险评分、客户账户后续管理以及中间变量等多种信用产品。

**-**年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年度入库总人数和信用报告出具数

**市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开通运行,为归集相关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提供了平台。到“**”期末,系统入库企业数量达60余万家,归集了信贷、纳税、质监、行业标准、行业分类、进出口记录、司法记录、国资绩效考评、环保监管等信用信息,为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并实现了网上查询。

“**”期间,本市社会信用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经备案的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已有38家,业务范围从最初的资信评级扩展至商业征信、信用保理、商账管理、信用管理咨询等,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服务业态。行业从业人员约1000人,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地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数约占全国查询总数的四分之一。**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成立,促进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发展。

(四)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期间,本市集中开展“沪港商贸和个人诚信法律论坛”、“你我共筑诚信**”、“诚信活动月”、“诚信活动周”等阶段性主题活动,形成诚信誓词、诚信LOGO、诚信歌等标志性宣传载体。出版《信用管理教程》、《企业信用管理典型案例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百问》、《**市个人信用服务指引》等信用教材和普及读本。率先在高等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首批本科毕业生进入征信行业和金融信用管理岗位;重点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全市累计信用培训1万余人次。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组织开展诚信小品创作、诚信格言征集、诚信辩论赛等近200项活动,推动行业开展诚信承诺、树立诚信典型、公开违法违规的失信信息,加强行业诚信自律。江苏、浙江、**三地政府共同签订《江苏省、浙江省、**市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制订并施行《沪苏浙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合作启动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

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时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了统筹协调、合力推动的组织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了支撑社会诚信体系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取向的个人与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初步形成了覆盖信用服务各个环节的专业行业;初步营造了全社会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环境。

二、“**”时期面临的形势和基本判断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四个率先”、加快形成“四个中心”基本框架和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关键时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将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征信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把握趋势中寻求突破。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信用需求不断增长

“**”期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四个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将逐步依赖于信用制度的完善;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程度进一步加深,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企业之间将较广泛地采用信用交易方式;随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工具将得到更多的运用;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个人信用消费将会较快发展。

(二)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管理优化需要信用制度支撑

随着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城市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政府信用意识的提高,通过信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当事主体,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间接的、动态的、全程的社会管理的迫切性将更加显著;随着企业、社会团体自律意识的加强,实施信用管理的主动性将不断提高;随着个人信用意识的不断增强,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将进一步浓厚。

(三)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为信用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强的技术保障

“**”期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信用信息记录、公开、交换,以及信用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开发、信用产品提供等信用管理和服务流程各个环节上的应用,将使信用信息的记录更加全面、信用信息归集更加便捷、信用信息交换更加灵活、信用信息公开更加广泛、信用产品使用更加方便,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放大效用更加明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法律环境和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将使地方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受到一定的制约;二是市场主体防范信用风险的意识不够,信用市场自发性需求不足,市场需求培育仍存在相当难度;三是公开共享信用信息的主动性不足,信用信息采集渠道不畅,将制约信用服务体系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寻求新的突破,持续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开创诚信体系发展的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期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按照推动“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和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奋斗目标,坚持深化信用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作用;坚持培育信用服务体系,有效实现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坚持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准确把握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应用引导、培育需求,市场运作、规范管理,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期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内率先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体现**特色、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诚信体系,把**建设成为信用制度比较完善、信用服务业比较成熟、经济社会诚信环境优良的地区。

(二)具体目标

1.信用信息记录共享机制比较健全

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等领域为重点,初步建立覆盖市场主体成立、存续、消亡全程的信用信息记录和公开机制。建成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机制。

2.信用产品使用量较快增长

政府部门引导使用信用产品的示范效应明显增强。金融领域、商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以及个人经济社会活动领域的信用产品使用量增长迅速。

3.失信惩戒、守信受益的联动机制比较完善

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个人在政务领域可获得较多的优惠和便利,在商务领域有更多的商业机会、更低的商业成本,在社会领域有更好的社会形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政务领域受监管力度明显增强,在商务领域业务空间明显减小、失信经济成本明显提高,在社会领域信誉度明显降低。

4.信用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期末,信用服务行业的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地区个人信用产品日查询量达到5万份,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达到1000万人,个人信用产品非银行使用量较快增长。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高公信力、市场认同度高、在全国有影响的信用服务机构。**成为全国信用服务机构的重要集聚中心。

5.社会诚信环境进一步优化

适应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覆盖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的诚信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务员和干部信用培训累计达到15万人次,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达到2万人次。初步形成长三角区域互动的信用发展环境。

五、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信用制度建设

着眼于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建设金融安全区,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的信用管理,大力推进金融领域信用产品使用,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促进消费信贷和信用担保发展。

1.巩固和完善信贷、信用卡发放等环节的信用产品使用制度,适应金融业务发展,创新信用产品,形成新的需求点。

2.围绕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场的发展,大力推动相关资信评级业务发展。

3.开发推广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信用产品,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

4.建立保险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扩大保险监督、保险经营、保险服务中信用产品的使用,建立和完善保险费率与投保人信用状况相结合的浮动机制。

5.推动担保机构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防范信用风险。

6.支持央行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发展,形成服务全国的征信中心。

(二)建立现代服务业相关领域的信用制度

着眼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信用为基础,重点推进物流、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

1.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立完善航运、陆运、空运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积极应用信用产品,防范物流信用风险,提升信用管理制度对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支撑作用。

2.围绕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和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建立完善会展、旅游服务信用制度,促进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记录、公开与共享。

3.围绕专业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通过信用制度规范会计、审计、法律、公证、专利、咨询、经纪、广告、担保、租赁等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服务,提高专业和中介机构的公信力。

(三)发挥浦东新区信用制度建设的创新示范作用

着眼于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信用信息记录及交换共享、信用产品使用、奖惩等信用制度建设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示范效应。

1.建设浦东新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平台,试行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探索形成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机制。

2.围绕“聚焦张江”战略,扩大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试点,加大对园区内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信用状况良好的科技企业发展。

3.在信贷、合同、质量、税务、食品药品、房地产等领域加强告知承诺制度创新,建立当事方对自身违反承诺的信息授权另一方公开的制度。

(四)推进社会管理领域信用制度建设

围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依法公开和共享,通过信用产品的倡导、引导使用,完善市区两级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分类监管机制,形成行政惩戒、市场惩戒、社会惩戒的联动,实现条块优势互补,推动社会自我管理。

1.健全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机制,拓展信用信息共享范围;通过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倡导诚信经营,防范信用风险;推动价格信用信息的记录、公开与共享。

2.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度,强化监管信息记录、共享,在招投标环节推动信用产品使用。建立廉租房申请信用制度,推进相关信用信息的记录、公开、共享。

3.推进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等科技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

4.以国家免检产品申报、名牌产品推荐、质量奖励等活动为切入口,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制度;逐步完善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信息,探索信用产品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通关优惠措施享受等环节的使用。

5.加强人事人才信用制度建设,加大公务员招聘、人才流动等环节信用产品的使用力度。

6.以医保信用信息记录为基础,建立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医保信用制度,创新医保自律及监管机制。

7.建立健全民间组织信息披露、服务承诺等信用制度,促进诚信自律。

8.逐步拓展环保信用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加强环保信用信息的管理和。

9.加强劳动保障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用人单位分类监管,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10.进一步完善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规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

11.探索国有企业、出资监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在健全完善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上,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控制与管理,推动信用产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12.加强财税信用制度建设,以财政预算、财务会计、政府采购、纳税、财税行政为重点,加大财税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力度,探索信用产品使用机制。

13.运用信用制度加强畜牧、蔬菜、道口监控、食用农副产品领域的安全监管,扩大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

14.制定和完善交通领域信用制度,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认定以及评级评优和周期性检验等工作中推动分类监管和信用产品使用。

15.在安全生产资质认定、企业安全风险准备金额度优惠等环节加强信用管理,通过采集企业信用信息、使用信用产品,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自律。

16.发挥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作用,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信用信息共享,规范市场发展。

17.建立完善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管理信用制度,指导大学生创业公司建立信用制度,树立诚信创业的良好风尚。

18.区县政府根据区域实际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创新信用制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和倡导信用产品使用,组织开展诚信创建活动,营造区域诚信优良环境。

(五)促进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建设

着眼于发挥信用在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高市场主体应用信用产品规避、防范交易风险的能力,促进规范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

1.推动市场主体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建立自身及交易方信用档案,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建立健全经营决策、财务管理、采购销售、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法务人事等方面的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2.推动和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准确地向社会提供自身信用信息,以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开共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积累的交易方的信用信息。

3.引导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向政府部门申请行政许可事项、享受优惠政策以及参加依法开展的认证认可活动时,主动反映自身信用状况,争取获得更多便利。

4.鼓励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查询交易方、受信方的信用状况,并据此制定和调整交易授信额度,防范交易风险。

(六)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着眼于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满足市场需求,在促进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与完善行业监管制度。

1.引导和鼓励信用服务机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对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努力提供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产品。

2.促进个人征信、商业征信、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咨询以及信用保险、保理等信用服务的均衡发展,探索行业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培育一批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服务机构,以及具备较高执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的从业人员。

3.完善信用服务机构备案、回访、公告、年度报告以及投诉处理等制度,完善信用服务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公布行业统计数据,加强行业执法,促进信用服务机构提高公信力,维护信用活动中各方权益。

4.引导和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和实施《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行业发展白皮书,推动会员单位加强自律,维护行业公信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七)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

以自律、宣传、教育、培训、研究为抓手,发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诚信创建,促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重要基础,提高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努力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环境。

1.积极倡导诚信自律。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开展面向社会的诚信服务承诺,制定和履行诚信公约,公开服务流程、价格情况、产品质量等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诚信自律促进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2.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活动。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集中举办“诚信活动月”、“诚信活动周”等阶段性主题活动。积极利用各类传媒和活动载体,持续做好诚信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

3.推动不同层面的诚信教育培训工作。结合青少年德育工作,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继续在大专院校拓展设立信用管理专业及课程;进一步推动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岗位资格认证机制,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信用管理高级人才,满足企业信用管理需求;开展干部信用培训,提高广大公务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管理者的信用认知水平;继续开展公民信用知识普及教育。

4.加强信用研究。重点加强对信用信息开放和保护、信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信用服务行业培育和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解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

5.加强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交流,营造趋同的法规政策环境;建成长三角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促进和规范长三角地区信用服务市场;推动信用教育培训合作;开展以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宣传、研讨活动,打造“信用长三角”品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法规标准的配套和完善

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修复、传播等有关的规章制度。探索建立信用服务产品标准,完善信用机构管理规范。颁布和实施**市地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标准。

(二)大力发挥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建立**市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若干信用信息应用系统,推动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主体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信用信息的记录、公开与服务,并且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勾联,促进社会各层面、各行业充分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体系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纪委四届六次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省、市、县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惩治腐败,进一步加强我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新的好转,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更加有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加强,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两个责任”落到实处。

1、强化党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定2020年《彰加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把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位班子成员,确保任务明确、履责有依、问责有据。

责任部门:镇纪委。

2、整改落实2020年度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反馈的意见建议。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3、强化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挂钩。

责任部门:镇纪委。

(二)、注重严抓严管,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4、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省、市、县有关规定要求,抓巩固、抓深化,切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责任部门:镇纪委。

5、深化效能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加强“节日病”、“吃喝病”、“慵懒病”、“奢靡病”和“卡拿索要病”和“酒局”、“牌局”的整治工作。突出重点、盯牢节点,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6、成立督查小组,制定镇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办法,督促镇机关履行作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单位正风肃纪情况的督查,每月不少于1次,并每月对镇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7、落实作风建设约谈、问责制度,对发现的问题严肃问责。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问责力度。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三)、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8、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廉洁从政专题学习、主要领导干部带头讲廉政党课等制度。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9、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安排,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经验成效。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10、2月份签订好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11、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党课,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到联系村(社区)及单位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方面的党课。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纪律执行情况检查。

12、严格教育和管理,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遵守组织纪律,做到“四个服从”,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执行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13、加大对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各条线、行政村及干部在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惠农资金、城局环境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履职情况的督查。严肃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真正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14、对发现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约谈,加强诫勉谈话工作,及时教育警示和挽救干部。规范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登记报告制度。

责任部门:镇纪委、党政办

体系工作计划篇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立足当前、着眼久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证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证制度全覆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注重实效、惠及百姓的原则。严格落实政策。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效果。

二是坚持明确责任、激励促进的原则。实行条块结合,客观公正地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倾斜的原则。新增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募捐活动,兴办公益事业。

三、实施方法

㈠建立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梳理细化《决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㈡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养老平安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统筹和救助机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证制度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政策及其它与民生相关政策。各地各部门、单位依照《决定》总体要求和部署,逐项逐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方法。

㈢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建设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人民银行、市编委办、市广电局、市物价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经贸委、市农办、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局、市司法局、市平安生产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十大民生工程总的组织、实施、督查和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就业、养老安全、低保、医疗安全、义务教育、经济适用住房、扶贫、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公益文化、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公共平安、财政配套资金等13个专项工作督查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工作督查小组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制订年度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后将目标分解到各县(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并组织实施。

㈣建立相应的督查机制。各专项工作督查小组要建立各自的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完成。

㈤建立工作调度和信息通报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交流各地各部门、单位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地各部门、单位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通报。

㈥在具体操作中。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确保民生工程的各项实事落实到位,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督。

四、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考核方法

㈠考核内容

1组织领导机构是否健全。

2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制订落实情况。

3各项考核目标是否及时分解。

4各项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完成情况。

5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6群众民意测评情况。

㈡考核办法

1考核方法。考核采取自查自评和组织考核相结合。

2分级考核。即一级考核一级。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县(区)考核方法由各县(区)自行制定。必需有利于确保全市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体系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民用飞机;计划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44-03

1民用飞机项目管理情况简述

项目管理在民用飞机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期限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通过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民用飞机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百个专业,上万人参与工作,数百万个零件,研制周期长达6至10 年左右。由于其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对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需要对项目研制/批生产阶段所有工作内容(所有涉及经费活动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分类、分层的树状结构方法进行分解,按照工作组织(如专业、部件/组件)和招投标工作对工作包的要求,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最小工作单元并进行工作定义描述(SOW-State Of Work)。项目工作分解结构需要在项目全局到工作包/工作单元层面,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民机项目计划体系的建立,简单地讲,就是在项目研制程序规定的项目阶段框架下,把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中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中,各个工作包/工作单元内重要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或结果,按照项目工作的科学规律和客观协调的工作次序,反映在项目研制/批生产时间坐标轴上,就构成了项目计划。依照这些事件或结果的重要程度以及计划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分别形成项目的各级计划。

2民机项目研制程序

研制程序主要内容:

民机研制程序结合民机研制要求和主制造商发展战略,确定了各研制阶段的目标、主要工作和关键输出,叙述了研制程序主要的编写目的和要求,明确了研制程序文件的顶层地位和适用范围,提出了整个研制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民机项目研制全过程主要划分为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预发展、工程发展、批生产与产业化5 个阶段,概述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工作输出;按每个阶段内研制的主要工作方面,如项目管理、适航、工程设计、试验、制造、采购、国际合作与供应商、市场销售、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研保条件建设等进行了工作梳理,并对工作内容大致按逻辑顺序或重要性进行排列。

3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管理

3.1项目研制计划概述

3.1.1项目研制计划的目的和作用

项目研制计划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目目标,对项目工作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合理及科学的安排,从而确保项目目标在确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计划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合理协调安排任务的时间进度、对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的作用是:界定范围、明确目标、确定内容、限定时间、落实责任、协调资源、加强沟通、严格控制、有序实施。在民机项目研制中,周密合理与科学的研制计划,是确保民机项目研制顺利实施、完成研制任务、实现商业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通过编制并形成项目研制计划体系,使民机项目研制组织体系范围内,在目标、内容、时间、责任、资源、控制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各级计划的链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能够使参与项目的各级工作组织有效和协同执行项目计划。

3.1.2项目研制计划体系

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图

计划体系结构:

民机项目按照不同管理层次的实际关注度和工作需要,由宏观到具体、由顶层控制计划到底层执行计划,主要分为里程碑计划、网络计划、年度计划、月份计划、专题计划、赶工计划和临时计划等,这些计划构成了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

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应是一个计划树组成的结构,虽然计划的各层次之间、主体之间责任不同,但其核心是在计划体系中,必须满足上级计划主要任务节点要覆盖下级计划,而下级计划的任务节点要符合上级计划。即项目年度计划要服从零级和Ⅰ级、Ⅱ 级网络计划的目标进度要求,月计划要服从年度计划的目标进度要求。

在民机计划体系中,计划的编制遵守下级计划服从上级计划的原则,以上一级计划为基本依据,通过对计划内容的细化分解,编制下一级相关各级网络计划,年度计划,月份计划,专题、赶工和临时计划等有关的计划。民机项目研制计划体系的组成如上图所示。

计划层次划分:

1)第一层次计划(目标层)

里程碑计划:以民机项目中各阶段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事件的完成或开始时间,作为基准所形成的计划,宏观描述项目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主要里程碑的标志性概况。

零级网络计划:按照民机研制目标,针对影响项目的主要方面的重要节点、以及各主要方面相互协调的标志性节点的进度要求,制定的项目顶层计划。民机项目零级网络计划由适航、工程设计、制造、采购、试验、试飞、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研保/技改等9 个主要业务板块组成,并通过这个业务板块所包含的重要节点,协调制定整个项目研制计划,形成民机项目的研制主线。

2)第二层次计划(指导层)

Ⅰ级网络计划:按照民机零级网络计划目标和进度要求,根据项目研制的组织和专业任务特点,对工程设计、试验试飞、总装制造、客户服务和适航管理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后,形成项目主要任务板块进度计划。

3)第三层次计划(协调层)

Ⅱ级网络计划:主要反映各分系统研制工作的网络计划。按照零级网络计划、I 级网络计划的要求,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和供应商根据本单位所承担的分工任务编制的进度计划。

Ⅲ级网络计划:主要反映各子系统或工作包任务的网络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和供应商根据需要按照Ⅱ级网络计划、I 级网络计划的要求编制的进度计划。

4)第四层次计划(执行层)

年度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按照民机项目零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网络计划节点进度要求和项目年度重点任务目标,经综合平衡后编制的年度指令性工作计划。

月份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依照本单位年度计划和实际工作要求,按月分解并进行动态调整后编制的工作计划。

专题计划、赶工计划和临时计划: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供应商根据民机项目要求,按某专项任务或突发性任务的需要而编制的工作计划。

3.2计划管理体系

民机项目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由主制造商总部加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共同构成项目主制造商,共同行使主制造商管理职责。在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总部主要进行宏观管理、总体协调和重点控制,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具体承担对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全面管理责任,包括行使对国内外各级供应商的管理责任。

主制造商总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按照其各自的业务职责范围,负责对项目顶层规划和零级网络计划的宏观管理、总体协调和重点控制,协调指导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的工作。对零级网络计划中重要的节点进行控制和跟踪检查,综合协调并确定项目年度主要任务目标,根据需要组织协调全局性重要工作,组织部级、主制造商级重大节点评审工作。

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按照主制造商所赋予的职能定位,负责工程设计、试验/试飞、制造采购、适航管理及客户服务Ⅰ级网络计划以及相关各下级计划的编制,全面承担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项目管理责任。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代表项目主制造商,全面承担面向国内外供应商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责任。

3.3 项目计划管理与控制

在民机项目研制的全过程中,加强项目各级计划的控制管理,建立项目计划进度控制管理系统,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如此复杂的民机项目系统工程管理中,能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整个项目研制工作的计划进度,是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切实做到项目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适时信息反馈,以便项目各级管理部门把握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原因,果断采取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形成至上而下的、层层负责的计划协调与管理控制网络系统。通过管理控制网络信息,规定定期或适时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信息渠道畅通、上报数据真实可信、研制进度全面受控、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责任清晰和决策准确。

按照项目研制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对重要任务进行定期重点跟踪检查,比如对重要设计报告事先建立目录,对结构、系统图纸统计确定总A4 数,对试验项目按照试验件加工数量、试验总次数,对制造工作按照“四O”(即采购订单PO-PurchaseOrder,工装制造指令TO-Tooling Order,制造指令FO-Fabrication Order,装配指令AO-Assembly Order)的总量按时间进行量化管理控制。

建立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预警机制。通过计划协调检查会、现场工作会、生产调度会、项目例会等各种方式,进行进度检查和协调,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对项目重要节点目标及关联任务的进度跟踪,视情采用看板管理和红黄绿灯警示管理,定期进行计划任务执行趋势分析研究,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确保实现对项目年度、月计划目标的有效控制。

加强对国内外供应商项目计划的管理协调和检查控制。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作为民机项目工程设计、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全面技术责任和管理责任主体,要全面行使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有效实施对国内外供应商的管理。能否对国内外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对主制造商管控能力的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供应商项目计划的编制协调和审查,抓供应商计划执行过程的检查考核,抓供应商产品交付的验收,形成全程控制的强势管理。确保供应商的工作处于主制造商可控的管理状态中。

在主制造商现有组织框架内,在充分发挥主制造商总部机关和设计、制造、客服等单位管理职能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民机项目行政指挥系统和现场指挥部,分别对项目重大问题和研制生产现场重要工作协调决策提供平台,对项目各级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协调解决的复杂问题,进行高层协调、指挥和调度,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民用飞机项目计划管理是民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计划制定与管控对项目高效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的对项目设计、制造、试验、试飞等工作进行全面监控,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高的质量完成研制任务。

参考文献

体系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计划

一、综合计划管理理念

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细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内容和深度,认真做好各专项计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健全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综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努力提高市、县公司工作标准和效率。通过对市、县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与评价,加强对市、县公司工作的全过程督导和管控,实现对市、县公司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各专业计划、各层级计划要以综合计划为主线,统一编制上报,综合平衡、下达实施和优化调整,各类、各级、各专业计划要纳入综合计划,实现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和业务指导,使综合计划在公司各层面做到“计划一条线”、“管理一个口”。

二、综合计划管理内涵

1.综合计划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综合计划管理的实质就是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每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协商、沟通。

2.综合计划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是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综合计划管理不是一年一次的填表交表工作,计划制定之后必须伴随有改进与提高绩效的措施和行动。管理者需与员工进行反馈面谈,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提高计划。综合计划管理不能等同于完成任务,而是应注重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

3.综合计划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绩效目标与标准并达成共识,员工需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在过去的绩效评价中,员工的目标设计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是强加给员工的,一般做法是年初上级领导为员工设计目标,年终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正是因为这种“强加性”和缺乏员工的全面参与,使得绩效评价的效果不佳。在计划阶段,建立契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投入与参与是进行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目标的设置须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员工,员工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目标的确定应考虑公司的战略目标、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需求。

三、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做法

全面贯彻执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计划管控,统筹综合计划编制,实现各专业相互协调,各类计划有机衔接,保证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提升市、县公司发展水平和电网运营效率。

1.理顺综合绩效计划编制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按照集团公司“大规划”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坚持自下而上逐级制定、自上而下逐级下达的原则,加强综合绩效计划平衡和优化。市公司层面综合计划编制将不再采用各专业部门分别编制上报的方式,市公司发展部作为综合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细化分解、跟踪分析、执行管控以及考核(考评)工作。集团公司综合计划采用统一下达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由各专业部门分别下达的管理模式。国网公司下达综合计划后,集团公司发展部统一组织计划的分解下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计划分解下达实施方案;根据各单位不同的业务管辖范围和性质,分解形成市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综合单位、直属单位及集团公司本部五套综合计划附表模板,集团公司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模板将本专业计划分解到各单位,形成专业计划分解表;集团公司发展部分单位汇总各专业计划分解表,形成各单位年度综合计划,统一下达至各单位,集团公司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下达专业计划。市公司全面落实集团公司计划管理相关工作部署,参照集团公司综合计划分解模式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丰富市、县公司综合计划内容,组织编制下达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和市公司管理实际,研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不断加强计划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市、县公司计划管理水平。

2.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以综合绩效计划统领公司全方位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体系,确保计划有效统领全年工作。以综合绩效计划管理为工作主线,将公司生产经营年度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公司、部门(单位)、班组、岗位四个纬度和年、季、月、周四个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健全综合绩效计划全方位管理模式,构建岗位保班组、班组保单位、单位保全局,周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逐级保障体系。将公司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到基层每位员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公司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公司年度目标的完成。

3.加强综合计划过程监控,提高工作成效。充分发挥计划的协调、平衡、控制功能。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作用,强化机关服务基层意识,加强业务指导,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推诿、不回避,积极主动查找症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责任,对本单位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要密切关注、定期调度,确保公司安排的工作务期必成,确保本单位内部工作有序开展。认真组织开展部门内部自查和部门间互查,加强计划跟踪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

4.严格综合计划考评,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月考核、季分析、年兑现”的考核机制,将市、县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全面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业绩兑现办法。严格执行计划调整审批制度,加强计划刚性管理,每月跟踪检查公司重点工作进度,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职能部门及时发出工作质询,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计划完成情况和考核评价情况每月在公司网站进行公布,实现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四、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合计划是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实施方案,对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综合计划“四统一”管理,范围逐步拓展,深度不断加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大规划”体系建设方案的全面实施和“四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计划执行的严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超计划项目、计划未下达提前建设的项目仍然存在,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计划调整幅度较大,特别是县公司计划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随意性,计划的管控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单位月度绩效计划未能与公司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密切结合,各岗位工作计划未能与本部门、单位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月度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具体,目标和措施的量、质、期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2.监督检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计划制定后,有的只是简单的布置,对工作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对工作进度不能重点把握,协调力、控制力不强,检查工作力度需要加强,问题暴露不够充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3.计划考核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已纳入考核的指标完成情况较为重视,对未纳入考核的投资指标和项目执行情况重视不够。综合计划制定后,计划评价力度不够,尤其是分解至月度绩效计划后,有的绩效计划内容标准不完善,导致绩效结果不易衡量,绩效计划完成质量不高,达不到以综合计划推动公司工作全面开展的目的。

五、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公司的战略目标深入基层,工作任务和指标得到层层传递,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全体人员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有了显著提高。

2.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结合公司总体目标,明确了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细化了各部门、岗位的职责,编制了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部门、岗位工作标准,按照SMART原则,即具体性、衡量性、达到性、现实性和时限性五个方面的要求,确定了部门、岗位、班组绩效计划,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

3.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员工和部门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推动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经营指标均超额完成集团公司时间进度。

4.通过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健全了绩效计划管理体系,强化了绩效计划在年度工作中的统筹和控制作用,提高了绩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提高了公司工作质量和效率。

体系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多级计划;核电;进度控制;P6

中图分类号:TM623

1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

进度管理工作是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核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长期性、繁杂性等特点,使得核电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建造期是核电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的重要阶段,建造周期长,参与单位众多,各专业工艺要求复杂,是项目资源投入的高峰期。

项目建造期必须通过科学、高效的进度计划管理,保证实现项目最终交付的进度目标。项目各参建单位要规范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理顺所有参建单位各层级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作关系;通过及时进度盘点、问题跟踪、检查和考核等手段,监控和督促各参建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而掌控项目总体进度;及时发现、纠正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实现对工程建造进度计划的有效管理,进而确保建造进度满足工程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

鉴于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项目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等单位统一采用Primavera(P6)项目管理软件,将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程序、编码规则等管理需求落实到软件平台上,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目标

核电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目标,是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项目总体进度目标,具体体现在:

(1)规范项目各参建单位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明确各单位在进度计划管理上的职责分工。

(2)理顺所有参建单位各层级对进度计划管理的协作关系,提高各方对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

(3)加强对项目进度计划的监控、纠偏和优化,辅助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完成项目管理工作。

3项目管理组织层级

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在总承包合同或分包合同的约束关系下,各自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各领域的程序文件,形成整个项目业主、总包、分包三个层级的管理矩阵,每一层级各自形成了偏强矩阵型的项目组织结构。

各层级内部,对于项目进度计划管理都设置了各自的归口管理部门;从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等专业角度,划分了各自的对口管理部门,负责专业领域内的项目进度计划。各层级之间,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和其他按专业领域设置的部门具有垂直的管理关系。

业主工程管理处为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设计管理处、设备管理处和计划合同处等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进度控制。

总承包商现场项目控制部为项目进度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设计管理部、施工管理部、采购部等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进度控制。

分包商一般设置工程部、物资部、技术部、质保部等专业部门,工程部为项目进度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

4核电项目进度计划分级管理

核电项目建造期进度计划管理包括对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设备和材料供应、建筑安装、调试验证、接口和专项工作等方面的进度计划管理。

核电项目进度计划分级管理是以一级进度计划为目标,二级进度计划为控制与协调平台,上级计划向下级计划逐渐细化、深入和控制的多级进度计划的管理模式。

(1)一级进度计划:由业主工程管理处组织编制和控制,作为总体工程进度计划;包括工程的主要关键日期和主要工期目标,指导业主和总承包商对项目重要里程碑进度进行管理;当项目进度出现重大调整时,更新一级进度计划。

(2)二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编制,业主工程管理处组织审查和批准,是业主对总承包商的进度进行监督和考核的依据。二级进度计划在进度管理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在时间接口上起统一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进度控制的主要平台,对二级计划的控制是总承包商的责任,但业主为了实现一级进度计划的目标,也需对二级进度进行监控和分析。二级进度计划是各承包商编制三级进度计划的依据。由总承包商负责按周期更新进度。

(3)三级进度计划:总承包商负责管理,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固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审查认可。是对二级进度计划的延伸细化,作为合同执行方对各自承建范围内各项任务的总体管理计划;土建、安装承包商负责编制各自承建范围内的三级进度计划,总承包商设计、采购、调试管理部负责编制各自三级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由总包商负责按月更新。

(4)四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备案。包括设计、采购年度计划,包括土建、安装承包商对未来一年时间内施工任务的安排,四级进度计划每六个月(每年)一次。四级进度计划还包括母版计划(如有),该计划覆盖整个工程周期内施工内容。

(5)五级进度计划:由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及各参建单位根据合同范围的工作内容编制,总承包商组织评审,报业主备案。主要内容为土建、安装承包商三个月的滚动计划,包括当前执行月的计划安排及后两个月的展望。五级计划应根据当前四级计划及当前项目进展实际情况编制。

(6)六级进度计划:由承包商施工队负责编制、执行;是对各承包商施工队一周内具体工作的安排,六级进度计划(周计划)为五级进度计划(月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包括上周累计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不硬性要求使用P6软件,但对于上周累计完成情况的描述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五级计划内容条目。

(7)其他进度计划包括专项计划和接口计划。进度计划分级管理体系应涵盖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方面,但在执行过程中,某些部位(或里程碑)涉及单位较多,工序关系也比较复杂,且又处于关键路径上,这种情况下需要编制专项计划。对设计与采购、建安、调试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工作,可通过接口计划进行管理。

以上多级进度计划中,业主控制的范围是一、二级进度计划和部分三级进度计划,并根据工程进展适时对关键路径上的专项计划进行控制。业主参与审查四级进度计划和各类专项计划。业主自主管理或采购的项目的进度计划,由业主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并跟踪控制。

总承包商对二级进度计划负总的责任。总承包商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管理部门负责各自领域的三级、四级、五级进度计划。此外,各类专项计划由总承包商编制与跟踪。

建安分包商,在总包商对三级计划的统一管理要求下,负责编制各自领域的三级进度计划,并逐级细化四级、五级、六级进度计划。

5进度控制体系

为了各级进度计划能有效执行,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进度控制体系,这套体系包括:责任体制、程序体制、监控机制、调度系统、质保措施。

(1)责任体制。明确业主内部、总承包商内部及各承包商的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工程进度中的责任,实现进度控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各级强有力的计划进度控制机构(包含业主、总承包商和各承包商),配备专职工程师,负责计划进度的管理、协调与监控。

(2)程序体系。制订各级进度管理程序体系,使进度控制有序运作,使各级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程序体系拟包括:进度控制大纲,多级进度计划管理程序,滚动计划管理程序,现场施工协调管理程序等。

(3)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工程信息反馈制度与进展延迟的报警制度,实现反应迅速的闭环控制。信息反馈和跟踪监督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偏差,及时要求总包商、分包商采取纠正措施,并分析对后续活动的影响。

(4)调度系统。总承包商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调度系统,建立进度协调会制度,组织日常的接口协调。建立专项问题协调委员会制度。

(5)质保措施。有效运行项目质保体系,执行对总包商和各分包商的定期评估制度,确保业主与承包商、分包商进度计划控制体系的统一协调,确保总包商、分包商的进度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

6多级计划软件管理

业主、总承包商、建安分包商都采用了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辅助项目多级进度计划管理。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更新、监控、纠偏、优化等各类操作与成果展现,均依靠软件系统加以实现。

业主软件平台中管理一级、二级进度计划,并且具有总包商软件平台的账号,可登录总包商软件平台查询建造三级进度计划、专项建造进度计划、建造四级进度计划的进展情况。

总承包商在项目现场与总部之间通过专线连接构建了基于统一数据中心的项目管理软件平台,并开放部分权限和数据供业主和分包商参与平台上的进度计划管理。总承包商在软件平台上以三级进度计划为管理核心,存储和管理所有层级的项目进度计划。

主要建安分包商使用软件平台编制三级、四级、五级、六级进度计划。

Primavera软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编制计划的软件,更是一个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充分且规范的使用P6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及未来项目策划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体系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计划管理;分级管理;三坐标平衡

中图分类号:TM 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就是建立项目管理的流程,为项目的每个阶段制定项目计划,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特定的时间、预算和规格要求下完成项目。建设工程项目计划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定组织的目标,确定为完成目标的工作次序,确定工作所需的资源配置。项目计划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确定完成项目目标的项目范围或工作任务;确定负责执行项目各项任务的全部人员;制定项目和各工作任务的时间表;确定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定项目总预算及每项工作的预算。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建设工程项目工程计划管理示意图

一、建设工程实施三坐标管理体系

(1)三坐标管理体系

在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中,对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和质量管理可以建立起工程实施的三坐标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建设工程三坐标管理体系

其中,进度管理是项目能否按期实现的基本保证。项目的费用管理是对实现项目所需要的经费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得项目的费用支出与进度相协调。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使所实施的项目达到设计质量及技术指标的关键,是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除了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三约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约束就是范围约束。范围约束就是三条边界框出的空间。如同图2中的项目经理,既要吃到果子,但是又不能飞出三条边界框出的笼子。

(2)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三坐标平衡

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三坐标管理也存在一个相互协调的问题,费用的支出不能脱离进度的执行情况,一定的进度必须保证完成相应的技术质量指标,进度、费用、质量之间存在相互配套、相互制约的关系。质量、时间和费用三者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变量,相互之间有个平衡问题:有时为了争取时间,质量要求可以适当变动。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同时又不降低技术要求,费用就会多支出一些。在编制项目计划时,应通过项目三坐标的反复平衡,求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对项目总的要求,项目主管和各职能部门虽早有一致的理解,但项目主管对各职能部门提出具体任务,要在明确了进度和费用限额以后,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交付。

二、项目计划滚动式循序渐进管理

综合管理的宏观视角,首先意味着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项目的渐进性的特点说明,项目计划需要经过一个由粗到细、不断完善的过程。一项计划在初定时也许比较粗糙,经过实施校正、控制反馈之后,提出变更需求,再将变更之后的计划输入实施过程,在进一步的控制反馈后,再一次提出变更完善的需求,进而不断循环式地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和质量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滚动式循序渐进管理如图3所示。

图3 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滚动式循序渐进管理

三、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分级管理

对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要编制一个详细的计划实施方案,在目前的背景环境条件下,其难度并不大。关键是编制完成一个计划方案后,如何去实现其最终计划目标,而对于一些中间计划目标发生了提前和滞后,这时候又如何去调整计划,并使其满足整体计划要求,实现项目的动态管理,让相关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可以分成六级,具体内容如下:

1.1级计划,是在工程初期阶段确定的总的工程进度计划。它规定了工程总的目标及其关键日期,合同中所有其他进度计划要求,都要以此为依据。

2.2级计划,是由业主工程管理部门编制的计划。它是用于协调设计、制造、土建、安装和调试工作的进度计划,是用于控制工程进度以及协调各承包商之间接口进度的必要手段。

3.3级计划,是由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工程合同进度计划。它是由工程主承包商根据业主所确定的2级进度计划指定的,其工作内容更加详细、更加具体,各项施工活动之间逻辑关系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密,并始终伴随着工程施工进展主线(关键线路)。为了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业主与主承包商还共同设立了许多的主控点和里程碑目标。

4.4级计划,是由主承包商根据3级计划编制的。4级计划也称6个月滚动计划(SMRS),它是以4级计划母版为基础编制而成的,是由主承包商工程部制定的,作为生产阶段进度的工作计划。此计划将根据与项目有关的各功能系统,将主要工作分解为一系列详细的活动,同时它还给出了各工作包、各分项活动的累计进度报告和预测各类型活动的文件交付进度。它将以6个月为滚动期,其中第1月反映过去施工阶段的累计工程进度,第2和第3月为执行月,第4、第5和第6月为预测月,对未来月份的安装活动和各类先决条件予以预测。而4级计划母版则是3级进度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是6个月滚动计划(SMRS)、系统完工计划(SCS)编制和的依据。

5.5级计划,是指导各部门工作的执行计划:它是依据6个月滚动计划编制而成,并结合客观实际条件,将本月应完成的工作内容作更进一步的细化、分解。月作业计划体现本月内活动的工作重点和应达到的计划指标,每月一次,并反映未来3个月工作活动内容,即3个月滚动计划。

6.6级计划,是作业计划(双周计划)。每周一次,并反映未来两周的活动内容,即双周滚动计划。

其中3级进度计划是编制4级进度计划母版、人力动员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工机具进退场、非永久性消耗材料等计划的基础。

通过建设工程项目的六级计划管理,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项目和各工作任务的时间表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要求下完成建设目标。

四、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将得到日益关注,已经成为现代建设企业运营的主流方向。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思维模式,而并不仅仅只是一系列的工具与技术。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实现项目管理技能、知识的标准化,并构建一个可靠的、有效的、灵敏的集成式产品交付过程,从而可以得到用户对工作效率的肯定,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