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分析报告十篇

时间:2023-05-04 09:17:45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1

2012年12月9日至10日,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高校分会在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召开了“CFO教育经费监管高层论坛”。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家乐,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张新民,海南医学院总会计师李伟,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江建平,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桂年,《会计之友》杂志社总编笑雪以及江苏省内会员单位理事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层论坛。

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会长、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高校分会会长乔春华教授致开幕词,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江苏省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桂年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

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江建平就“高校协同创新过程的经费投入监管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指出协同创新将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推动力,也是财政性教育经费重点投入方向之一,加强协同创新经费的监管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组成和重点。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就“经费投入与经费监管的相互性及未来发展”提出两项要求,指出十明确提出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增强教育经费监管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副主任宋家乐作了《教育经费监管理论、实践和未来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背景和意义、教育经费监管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美英日三国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并针对如何解决教育经费监管中的问题提出了要从教育经费监管制度建设和教育经费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两方面进行强化的设想和实践。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张新民作了《陕西省政府委派高校总会计师的运作和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陕西省教育厅在省属高校推进总会计师的背景、目前运行状态和成效,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和推进总会计师委派工作进行了阐述。海南医学院总会计师李伟作了《海南医学院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改革试点运作和思考》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海南医学院试点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背景和意义、试点实践准备、试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海南医学院试点过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坛围绕“落实《纲要》精神,提升江苏教育财务管理水平”主题,从教育经费监管现实需求、存在问题、体系构建;总会计师设置;权责发生制核算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高层论坛的顺利召开,为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促进了江苏省教育经费监管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升了江苏教育财务管理水平。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2

这些学校体系成为选取样本的原因,缘于这25个遍及世界各地的学校体系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是因为这些学校体系具有代表性。其中10个是世界顶级学校体系,另外的20个学校体系,他们在国家或世界的评估中,取得了重大、持续和广泛的进步。

报告研究的目的正如报告在“介绍和综述”部分所说的那样:“目前各国政府都把教育改革列入了国家议程。但是,在这几十年中,大部分学校体系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各个体系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做最好的学校体系,打开教育改革的这个黑匣子,找出它们成功的原因。”这是报告研究的目的所在。

《学校体系为什么成功?》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世界质优学校如何运作》报告深入众多表现优秀的学校体系,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特质;后一部分《教育体系这样获得改善》是为了解答前份报告所引发的问题――“一所普通的学校如何成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分析了20个世界各地取得长期持续进步的体系,找出它们进步的因素。

报告揭示的主要内容是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和学校体系由差变好的策略。

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经验表明,在塑造优秀的学校体系过程中,有三点最重要:一是让合适的人成为教师,二是将这些教师培养成为最有效的指导者,三是确保为每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教学。这些内容表明,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是:它们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来任教,并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它们能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它们能为学生制定准确的学习目的,并能有效地进行监控、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学校质量的提升中获益。

在这份卓越的报告中,麦肯锡在研究全球20个学校体系时根据每个体系的起始点和进步情况将它们分成若干阶段:由差到尚可,由尚可到良好,由良好到优秀,由优秀再到杰出,并整理出各个阶段实现教育改善的策略,然后根据不同的环境,将所使用的策略一一展开。但是,不管在哪个阶段,学校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策略是:一是建立团结协作的氛围,二是建立学校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三是建立未来的领导模式。

报告研究分析出的世界顶级学校体系的共同特质以及学校体系由差变好的共同策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就是报告分析结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研究指出,让最合适的人成为教师对于顶级学校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学校体系可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进入教师行业,以改善学生的成绩。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体系,他们的任职教师至少都是从专业排名前1/3的毕业生中选的:韩国是前5%,芬兰是前10%,新加坡是前30%。我国要尽快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准入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到教师队伍中来。

顶级学校体系认识到,提升教育成效的唯一之路,是提升教学。要提升教学,就要在师资培训上多下功夫。研究表明,教师培训最有效的实现方法是:把教师培训转移到课堂,培养强有力的学校领导,使教师能够互相学习。我国近些时期,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但目前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还是采取集中授课学习的方式。这显然跟不上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把师资培训从大学课堂转移到中小学的教室里,安排指导者进学校支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方式,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以达到最佳效果。

报告对学校领导的研究表明,学校领导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仅次于课堂教学”。强大的学校领导团队在学校改进提升方面不可或缺,挑选和培养教学指导型学校领导是顶级学校体系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如何选择及培养优秀的学校领导,还需不断探索,借鉴和学习成功经验。必须建立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3

“大数据”给报业带来挑战

“大数据”的本质来源于数据,重点在于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趋势,创造价值。互联网上大量的新数据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每两年便翻一番。面对海量、碎片、散乱的数据,如何进行采集和分析,是媒体人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迫切需要加以重视解决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正把教育带入一个“泛在学习时代”。借助“云存储”和智能终端,用户只需输入了解资讯的网址,或打开下载的学习课件,或浏览购买的电子书籍,就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等新闻功能正在被弱化,报业该如何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知识传播,扛起普及教育的大旗?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商家已能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亚马逊、淘宝等电商网站会基于用户以往购物轨迹,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作为大众媒体的传统报业,又该如何顺应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为受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报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重要的还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搭建数据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汹涌而来的“数据”大潮,收集海量数据,建立数据库,是大势所趋。报业应加快自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和完善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加快微博、微信等内容建设,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个。

加快数据收集,完成报刊数字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不仅仅是有根据的数字,还演变成指代一切存储在电脑中、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数字、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出版的报纸有1918种。其中相当部分有着五六十年甚至更久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文本、图片、数字等资料。同时,这些报纸及其相关网站,每天还在产生着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数字等新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收集,是报业建立数据库的重要一步。对以往的出版物,报业应尽快完成对其的数字化处理,生成计算机所能理解的数据;对当前出版的报纸,可以借助排版软件或者其他数字工具,完成数据同步导出与收集。如人民日报社开发的图文数据库,收集了1946年至今出版的《人民日报》全部图文信息,共计近300多万篇文章、20亿汉字和18万个版式及图片,数据容量达到80GB,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资料价值。

除了完成采编内容的数据化,报业还应重视各项经营指标的数据化生成和采集,及时将广告维护、报纸征订、活动推广等线下运作中积聚的信息,进行数据导入,进而生成集采编、经营、活动等各项指标的数据库,为后期数据整合、分析搭建基础。

借助数据分析,开展精细化服务。报业可以根据用户在新闻点击、读者调查、微博评论、热线电话等途径留下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用户真实的阅读需求,从而优化和调整采编内容,使其更符合用户的口味。在经营层面,报业可以及时对广告产品投放、活动赞助反馈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调整广告内容、活动方案,以便更好地吸引用户,提升广告的影响力,满足广告商的需求。在App Store里有着800万订阅者的 “今日头条”产品,可以根据用户在微博上的转发、评论和关系链,在5秒内分析出用户的兴趣,为每个用户量身建立兴趣模型,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新闻资讯,这种模式也可以被运用到“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发展中。

同时,通过用户在浏览网页、讨论话题、微信转发等留下的痕迹,整理出他们的关注点,向其推送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产品,并根据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关心重点的转移,及时修正和推送相关信息,做到动态、便捷、贴心服务。

完善数据加工,实现全媒体输送。针对“泛在学习时代”的传播规律,报业应打破传统的以品种划分的形态布局,构建全媒体的数据和信息采集链,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和挖掘,形成基于电脑、手机、PAD、电视等不同终端的信息产品。

目前,南方报业、杭州报业等多个报业集团都已搭建了全媒体平台。笔者所在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2012年起相继启用了全新的“全媒体服务平台”和“数字管理平台”,记者采写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稿件,通讯员的自由来稿和其他外稿,编辑待审的版面等全部进入该流程,所有数据做到一次生成,多渠道。同一条数据,不同媒体品种根据自己的定位,加工成不同的信息产品:新闻网站会及时制作成简单的图片新闻或动态播报;而手机报,则在当天处理成200字内的消息;旗下的报纸则根据各自的定位,将数据加工成各类信息产品;杂志整合多类数据,发展成深度解读;同时通过“东方校园视线”,在全市布点的学校屏幕上进行视频、图像推送。

对单独的报纸而言,这两个平台能帮助其快速生成数字版,上传至新闻网站。随着数字化三期建设启动,借助该平台,还将生成各报的APP产品。借助类似的全媒体数据平台,报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流转、、监控管理。对内形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的共享,供不同传媒品种采用;对外生成基于不同终端的信息产品,以满足用户快速、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和分享的需要。

创造新价值是报刊盈利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更多信息变成共享的的资源。在大量开放、免费的信息大餐前,报业依靠什么留住用户,并实现发展和盈利?其核心还在于对数据价值的挖据,通过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发现教育新知,创造新的价值。

数据资源的挖掘。一些公司、实验室和政府机构认为,“数据”就是21世纪新型“石油”或“黄金”。整合自身的优势,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储存、管理和维护,报业也可以将数据转变为资源,进而创利。《第一财经日报》推出的“道琼斯600第一财经中国指数”,就是对数据应用的一次尝试。它借助自身在财经方面积累的数据优势,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6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成分股,生成指数产品,并已通过一些世界重要的提供商向全球提供。除了将版面内容和相关资源进行数据开发外,报社还可以对用户资源等进行数据挖掘,寻找商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业为了培养年轻读者,纷纷推出教育专刊,开办小记者班,组织游学活动。这里面就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学生的背后站着对教育高度重视的家长,学生本身则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通过对这些用户当下阅读兴趣、爱好数据的挖掘,或可预测出未来的消费习惯,为商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多样化套餐的定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会推动学习者对不同形态教育资源的需求,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报业可以紧紧抓住这种“泛在”特征,推出纸媒、手机报、APP下载、视频等多种信息产品,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多样化的套餐定制。以高考生群体为例,报社推出的“高考手机报”,可以将当天的重要高考信息向用户进行提醒;招考类报纸,可就每周的高考热点进行深度分析和专业介绍;网站,可以进行高考动态的播报和高考信息的汇总;APP客户端,负责提供“名师讲课和复习”的视频付费下载;还可以借助“二维码”,链接到专门的“高考”频道,提供报刊以外的“应考复习”相关视频、动画等。

通过类似多品种的呈现,报纸可以实现产品“混搭”销售,为用户提供多种消费选择。用户既可以选择订阅“纸质报刊”、下载“二微码”,也可以在不同时期订阅手机报,或者下载“APP”。《南方都市报》就推出了纸质报纸、手机客户端、南都新闻邮件版等多样化套餐,供用户自由选择;《人民日报》仅一个数字报阅读套餐,就分为单月套餐(¥24)、半年套餐(¥128)、一年套餐(¥198)等多种版本。这种多样化的套餐,在满足用户不同状态下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传统纸媒创造新的盈利途径。

个性化服务的收费。个性化服务是“大数据”时代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产生附加价值和效益。教育与房产、医疗是当下百姓关注的三大热点,报纸可以抓住这些热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答疑解惑,通过针对性地指导来赢得附加值。

对普通百姓来说,买房是件大事,地段、房型、朝向、价格、周边配套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去考量,报业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数据,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杭州《都市快报》建立了专门的房产网站——快房网,以权威的房产资讯、强大的专家咨询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分析,并配合线下活动为用户推荐合适的楼盘,2012年策划了40余个楼盘、50多场个性化的团购方案,在服务读者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上千万的营收。

再如教育中的择校问题,也是许多家庭头疼的事情,从“孩子究竟该上哪所学校”,再延伸到“高考志愿填报”“什么院校、专业适合考生”等。针对这种情况,报业可以利用教育条线记者积攒的资源,收集和挖掘各校的地段位置、入学要求、培养特色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旗下的《东方教育时报》,每年都会举办 “高考讲坛”,由报社的资深记者讲解高考志愿填报,每场讲座听众都有二三百人。讲座除了门票收入外,还吸引了光明乳业、立信AIA学院等给予活动赞助。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媒体,报业在各个条线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为行业发展和用户需求提供指导和服务,并为自身带来营收。

产品广告的植入。“大数据”的挖掘技术,为广告的精准投放创造了便利。Google曾推出过“基于兴趣的广告”,根据用户的网络浏览历史,统计和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如用户有可能被归类为潜在的购车者、运动爱好者或孕妇,并依次推荐车型、运动产品、孕妇用品。报业也可以借助数据挖掘和分析,找出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关注点,进行相关商品的推广和广告的植入。

以报业广告投放大户汽车行业为例,报业可以根据用户在浏览网页、数字报时留下的轨迹,找出那些关心汽车信息的用户,分析他们的阅读轨迹,得出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推荐基本的汽车资讯,其中就可以植入汽车经销商的访谈、各种汽车性能的分析等。此外,再通过对用户信息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分析、判断出其大致的消费意向,如价位(10万以下、15万左右、20万以上)、产系(德系、日系、美系、国产)等,进而推荐符合相关要求的汽车产品。对一些集中度较高的汽车,还可以联合厂商进行团购等。

结合用户浏览和阅读轨迹,报业可以借助数据分析,找出其关注点,进而将广告巧妙植入产品,避免了用户因为信息的无关性而产生抵触、反感情绪。这种有针对性的广告植入,既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提高了广告宣传的有效性,同时给报业带来了经济收入,实现用户、广告商和报社三者的共赢。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分析报告 体系 构建

课 题:2012年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gzyky201294。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经费来源几乎全部是财政拨款。近年来,学院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财政拨款力度不断加大,教学和科研经费大量投入的情形下,资金投放主体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执行情况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合法性与预算的一致性、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等相关信息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各地方财政、教育机构也愈来愈重视和强调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而对财务分析报告包含的内容、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更具体、更直观的技术要求。笔者立足于高职院校,以北京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体系构架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以及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提供一些建议和可行做法。

二、当前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报告的构成体系不够合理

(1)构成体系不够完整。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包括学院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两个部分。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将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拼凑在一起,混淆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的内涵和作用。因此,很多学院财务分析报告的构成仅为一份含有若干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和简要文字说明的文件,从根本上误解了财务分析报告体系的构成,更忽略了财务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表。

(2)分析内容不够全面。目前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多的是注重对财务分析报表中的数据――日常教学运行资金分析和生均日常支出分析上,忽视了对学院各项资金来源使用的效果评价,纳税人、各资金投放主体以及学院各部门对财务公开的要求。对学院整体的经济事项,尤其是教育资金中涉及的各种专项经费的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的分析较少,使报告使用人无法全面了解报告单位的经费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

2.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相对单一

报告撰写的模式方法相对单一、格式不够规范。在众多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文字叙述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务分析报告的表现方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人员,习惯于用对比的方法,并搭配一些看似很有说服力的财务指标,将一堆往年同报告期的数据与本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学院财务管理上的相关结论,显得十分苍白,不够生动,也没有特色,对学院的财务管理决策没有太大帮助。此外,不少学院根本没有既定的报告撰写格式,完全视学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需求而定,自主性和灵活性过高,导致同类同规模学院间财务信息不可比,信息严重不对称。

3.财务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报告数据取数形式化。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学院的财务分析报告,是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的。报告撰写部门与学院主要经济业务发生部门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报告中有些是通过主观臆断编写而成的。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实施过程和运作领会不深,对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不够,造成财务分析报告结果的深广度不够,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流于形式。

(2)报告数据缺少针对性。现有的财务分析数据不可谓不全,分析不可谓不细,但正因为太全太细,所以没有针对性。模板基本上每年是固定不变的,分析时抓取数字进行填空。这样对数字的罗列和堆砌,领导看起来既费劲,又往往忽视问题的根本所在。

(3)报告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经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一般都是“文字”加“数字”的描述较多,数据分析的力度很小。通篇大多是比绝对值的大小,比相对值的大小,深入一点的,也只是拿某个比率的分子分母比较一下,没有继续深入追究比率大小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采购、生产或销售上的问题,没有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与单位日常管理脱节。

4.财务分析报告对未来经济事项涉及较少

由于财务分析报告引用的都是财务分析报表中的历史数据,所以依据财务报表数据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多是分析已发生的确定性经济事项,对教育资金中的教学、科研、基建工程等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涉及较少。高职院校隶属行政事业单位范畴,执行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对未来预计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无法做出会计处理,因此,在财务分析报表中对未来经济事项的核算也无法进行,失去了财务分析的导航作用。

三、改进报告撰写问题的具体措施

经过调研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三是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程度不高;四是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指标的理性分析程度不够。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的对策和措施。

1.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内涵

按照学院管理要求,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各项内涵,使财务分析报告更具有针对性。如根据财务分析报告涉及内容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典型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分列对比分析报告;按照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定期分析报告和非定期分析报告。

2.关注学院的发展,注意积累素材

财务人员一方面要注意关注单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事项,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本单位在国家、系统、同类研究机构所处的位置,单位的发展战略思路,尤其是对近期大的政策要有一个准确把握。财务人员还应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科研、其他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听取各方对经济运行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3.财务分析模式要丰富

财务分析报告的行文要尽可能流畅、通顺、简明、精练,避免口语化、冗长化。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运用文字分析的同时还应运用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4.明确报告阅读对象,厘清分析思路

提供给不同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有些分析的内容需要稍细、具体一些,而有些分析则需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5.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扩展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财务人员一方面应充实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院校应制定培训计划,创造条件让财务人员参与多方面的培训,因需施教、注重实效。

四、科学的报告框架体系构建――以北京高职院校为例

在本课题进行调研的众多高职院校中,北京地区撰写的分析报告相对规范、公开、透明、系统,并且具有推广意义。因此,课题组以北京高职院校的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例,结合多年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经验和撰写分析报告的心得,就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中的框架体系、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1.架构科学、系统的报告框架体系

北京市教委所属的各个高校、高职院校,在每个自然年度结束时,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教委决算分析项目,撰写系统化的财务分析报告。该报告框架体系从学院基本情况介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及运行绩效、学校“三公”经费的执行情况、本年度财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预决算编制或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一年度财务工作的思路设想等十一个项目进行分析,写出全面的分析报告。

(1)报告框架的架构原则。在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架构上,要求坚持遵守对资金使用的“全程反映、充分揭示”原则,架构出从资金的取得方式、使用过程、使用后效益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系统性财务分析,形成学院对资金“取之有道,用的规范,用后有效”的规范化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学院对收到的财政等各项资金,每投放一分,就要看到这一分资金的使用过程,还要知道这分资金用后带来的绩效效果,以及为今后的学院运行管理所起到的作用。真实坚守这样的报告框架体系架构原则,才能够建立起系统、全面、有效、科学的报告框架体系。

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见下图。

(2)报告框架体系使用说明。(略)

2.运用多元、有效的报告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报告为了能提供详尽、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离不开多元化的有效分析方法。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也体现在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中。通过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表现形式,给予信息需求者以直观、清晰、易懂和有效的分析结果。在报告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依据分析方法表现方式的直观性、对指标问题分析的明了透彻性、获取信息分析结果的便利性、财务人员使用上的习惯性、熟练程度,以及分析方法的普及性、通用性来选择。在报告分析的方法方面,除运用对比法之外,还要根据当前学院的日常教学教辅运行与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视情形来确定分析技术、对象、内容、步骤和形式。

3.构建精准、实用的报告分析指标

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指标均是站在报告主体――学院、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以信息使用者关注的资金变动情况和变动结果为核心,设置诸如学院部门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人员经费支出结构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专项经费效益分析等。切实将学院领导关注的关系到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展程度,维持学院正常教学和运转的常规项目,以及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的使用和效益分析的特定项目,用精炼、准确的指标名称反馈真实、有用的指标信息。

4.形成全面、专业的分析报告结果

只有坚持遵守对资金使用的“全程反映、充分揭示”原则,架构出从资金的取得方式、使用过程、使用后效益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系统性财务分析,方能对学院资金“取之有道,用的规范,用后有效”,为规范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因此,必须运用多元化、有效的报告分析方法,在科学、系统的报告框架体系中,通过各项精准、实用的分析指标分析出学院的真是财务状况,得出科学的财务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孙炳武.浅谈科研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J].财政监督,2010(4).

[2]李兴华.关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一点体会[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3]梁贵胜.浅探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1).

[4]陈丽,郭素娟,曹力.浅谈如何写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一、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

(1)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2)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的经营模式。采用加盟经营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双方共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训。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为师生旅游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导游服务和旅行社管理能力。高校旅行社职能是:一是安排游客的旅游线路,处理游览景点的关系利益分配,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搞好市场宣传促销,加强和校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横向联系。

二、高校旅行社的目标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1.大学生旅游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大学生旅游观念的变化促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学生旅游对素质教育的意义重大,符合学生特色的旅游路线倍受社会、家庭、学校的青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通知要求,2012年4月1日起,凡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将全面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减免优惠政策;再加上寒暑假等假日交通优惠政策为学生出游也提供了极大便利。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大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未来五年中国高校学生将以每年10%速率扩招。按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内旅游总人数为21亿人,学生出游人数占出游总人数的14.7%,学生人均花费为449.3元/人,如果学生每年出游1次,学生旅游的收入是:21×14.7%×449.3=1386.9亿多元,约占2010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26万亿元)的1/9。从以上一系列数据来看,大学生旅游市场已占有相当比例,初具规模。为了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我们有必要对有关大学生旅游需求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2.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分析。(1)2010年首份《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分析。这项调查由中国青年报社与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共同实施,调查范围涵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0所著名高校95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出游频率活跃,七成被调查者平均每年出游频率在5次以内;48.7%的被调查者是从网上获取旅游讯息,通过旅行社获取讯息的,每10个被调查者中只有1人;在3天以内短途旅游中,52.8%的被调查者每次花费100元~500元,在3天以上的长途旅游中,每次花费超过1000元的被调查者占到29.8%,其中15.4%的被调查者每次花费超过2000元。(2)2011年大学生旅游现状的调查报告分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需求调查》(原始数据来源: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http:///report/1036509.aspx),做以下相关调查报告分析:第一,出游态度。大学生对于外出旅游持高度认可的态度,接近80%接受调查学生认为旅游可以丰富大学生活,增长见闻;但调查的问卷里仍有被调查者认为旅游影响学习,增加经济负担,数量虽然不多,但旅游给大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第二,出游目的。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开阔视野,体验不同的文化生活;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娱乐休闲。调查结果显示:现今大学生对于多彩世界的渴求,对于新奇,刺激生活的体验,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旅游正成为了这种追求的最好载体;压力较大,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

第三,出游时间选择。大学生时间的充裕性决定了其旅游时间的自由程度。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在法定长假或寒暑假旅行。出游停留时间:对于旅途时间的长短选择,有44%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出游二三天,40.88%选择4~7天,而只有12.58%选择了一周以上两周以内。大学生习惯性选择短途旅行。

第四,出游空间选择。将空间选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目的地距离选择,一是目的地类型选择。就目的地距离选择而言,一半以上的接受调查大学生愿意在国内寻找旅游吸引物,所在城市及其周边旅游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就旅游景点类型而言,依次为自然风光、主题乐园、历史遗迹、民俗风情、都市景观等,比较少的是探险及购物类的旅游目的地。目的地距离选择:国内游所选比例最高,占66.04%;所在城市及其周边占26.42%;省内占6.29%;国外占1.26%。目的地类型选择:自然风光景区所占比例最高,占91.82%。

第五,价格敏感程度。出游费用来源最多的是家人,占73.58%。可支配费用(生活费用中扣除衣、食、交通、通讯、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必要日常生活开销):每学期有1500元左右的占比例最高为21.38%。可以看出大学生愿意支出的出游费用就不会太充裕,将近半数的学生愿意接受的旅游支出(3天)范围为1000元以下,大学生对价格十分敏感,在购买旅游产品时,主要考虑其性价比;资金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原因。

第六,出游率。出游率集中在0~3次,其次是4~6次。

第七,旅游信息来源。大学生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各种媒体方式都有涉及,如报纸或杂志(26.42%)、互联网(71.07%)、旅游宣传册和画报(22.64%),另外的信息来源是朋友熟人的介绍(61.01%)。可见对于大学生最好的宣传方式莫过于网络。

第八,旅游方式。选择自助游人数占问卷总人数的71%之多,其次是学生社团或班级组织的团队游(24%),到旅行社报团(5%)。这说明:如今大学生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团队束缚;学生消费能力不高,无法支付较高的团费和购物;当前全包价旅游服务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大家更倾向于零包价的旅游产品;传统全包价旅游产品在未来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第九,对旅行社选择。大学生在选择旅行社时,其中最关注的是出游过程中的服务态度(32.08%),关注程度较小的是旅行社品牌(5.03%)。在服务质量方面,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住宿和餐饮(47.4%),其次是购物和娱乐(24.8%)。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因此导游在安全提示方面应多做些工作,同时旅行社在安排住宿和餐饮时应考虑适合的档次。

(二)高校教师旅游需求调查报告分析

截至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员工多达147万余人(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目前,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调查报告分析:根据以下调查报告:长沙市12所高校教师旅游客源调查报告(共发放了1100份的问卷)、广州大学生城十所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实际调查、携程“2011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调查报告”(全国各地数千名网友参加调查)、旅游网络消费者需求特征问卷调查http:///report/1038525.aspx,对高校教师旅游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调查,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学历结构。有较高的文化背景。教师的高文化素质形成了教师的相对较强旅游消费需求和特殊的旅游消费倾向。

第二,旅游态度。认为旅游比较重要占30.91%、重要占18.18%和非常重要占10.91%,总共超过半数。旅游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

第三,人均月收入调查——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目前国内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就国内和其他行业比较,具有相对较高和稳定的薪金收入水平,使教师具有在较大的旅游消费潜力。4000~5000元的占36%;5000元以上占32%;3000~4000元占29%;2000~3000元以下占3%。旅游预算:计划每人支出5000~10000元的比例(29%)最高。半数消费者会增加旅游支出,尤其是计划人均消费万元以上的比例明显提高。52%的游客将增加旅游预算;44%保持稳定;4%计划减少支出。

第四,出游时间选择。高校教师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法定或学校规定的假期安排,每年寒暑假有将近70天的时间,周末有60天的时间,以及黄金周假期等。出游时段比较集中。有占53.34%的教师认为最合适出游时间是暑假,暑假是高校教师真正的旅游黄金时间。认为“五一”和“十一”是合适的出游时间的人分别为14.37%和9.66%;愿意寒假出游的人就少得多,比例仅占8.91%;说明教师在旅游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理性地避开两个黄金旅游周的高峰,将近2个月的暑假为教师出游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第五,出游障碍。没时间和价格高成为阻碍教师出游的最大障碍,认为“没时间”的有38.18%,由此知道老师的闲暇时间不多,在假期要再学习,或做科研或是到外面讲课、参加会议以及受邀参与一些项目等。认为“价格太高”的教师比例为36.08%,这说明旅游产品价格对于老师而言觉得还稍微偏高。此外还有认为安全没有保障(14.48%)、要照顾子女(10.60%)等其他原因。

第六,旅游目的地选择。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偏好性集群。有30.48%的教师希望到自然风景区旅游,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偏爱;有17.81%的教师选择去异域风情旅游地,由此可知国际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以其独特的民俗、美丽神奇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教师(13.78%)。而人文色彩较浓的景区也很吸引教师,15.94%选择去历史悠久的古都旅游;乡村旅游开始受到关注,已有8.85%选择。相比之下,现代化都市和宗教朝圣地就显得不那么受青睐,分别只有6.80%和6.26%。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旅游吸引物居首位,占40%;旅游产品价格占25.45%;安全占12.73%;时间长短占10.91%;交通住宿和距离远近均占5.45%。

第七,旅游信息获取渠道。42.23%的高校教师认为获取旅游信息最佳途径为媒体(包括:广播或电视、报纸或杂志占和网络),因为这样的信息可靠,准确。13.21%的高校教师是通过相关书籍,通过旅行社的占11.84%,经朋友推荐的占7.36%。

第八,旅游消费方式选择。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高校教师选择跟家人旅游,占67.74%;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14.21%;而只有8.36%的高校老师选择跟旅游团。

第九,旅游费用结构。餐饮和住宿占较大比例。住宿方式选择:更愿意选择特色旅馆占54.55%;旅游购物选择:喜欢购买当地特色产品,占67.27%。

三、高校旅行社的调查报告分析

为了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建设高校旅行社,对我校旅游学院159名师生做一个关于高校旅行社的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普通旅行社存在的问题。一是旅行社制定计划时没有将师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导致师生游兴不足;二是自费项目在合同中没有体现,购物次数增加未经旅游者的同意,引起游客不满;三是对高校群体消费的宣传力度不够,而且相关信息缺乏针对性。

高校旅行社和普通旅行社对比

建设高校旅行社的优势:依次是必要性、便利、贴近、实惠。对高校旅行社建立的优势调查表明:普遍认为有必要建立高校旅行社。由于高校旅行社设在校内,和学生联系密切,因此服务速度快,学生旅行更加便利。高校旅行社由学生自己来经营,更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更能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状况,量体裁衣,做出适合的服务产品,设计出了各种富有个性的贴近学生品味的旅游产品,物美价廉,旅游费用更实惠。

(2)建设高校旅行社的必要性:觉得非常有必要的所占比例最大。

(3)对高校旅行社的态度:若成立以高校为平台,提供住宿饮食,专业导游,自定线路,价格相对低廉,融入校园文化的高校旅行社,态度是选择的比例最大。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高校师生的旅游需求分析和对高校旅行社的认识,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1)大学生消费水平偏低,可承受的旅游消费大概在1000元左右以下,高价位的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不畅销,同时大学生对旅游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高校教师计划每人支出5000~10000元的比例(29%)最高。半数消费者会增加旅游支出,尤其是计划人均消费万元以上的比例明显提高。(2)大学生旅游目的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开阔视野,体验不同的文化生活;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娱乐休闲。高校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偏好性集群。有30.48%的教师希望到自然风景区旅游,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偏爱;有17.81%的教师选择去异域风情旅游地,由此可知国际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大学生选择自助游人数占71%之多,其次是学生社团或班级组织的团队游,如今大学生崇尚自由,不喜欢被团队束缚;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高校教师选择跟家人旅游,占67.74%。(4)消息来源主要来身边朋友的介绍,以及旅游门户网站的宣传;大学生信息来源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互联网(71.07%)另外的信息来源是朋友熟人的介绍(61.01%)。43.23%的高校教师认为获取旅游信息最佳途径为通过相关旅游指南的书籍和网络,因为这样信息可靠,准确。(5)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在法定长假或寒暑假旅行;有占53.34%的教师认为最合适出游时间是暑假,暑假是高校教师真正的旅游黄金时间。与暑假相比,愿意寒假出游的人就少得多,比例仅占8.91%。(6)对高校旅行社建立的优势调查表明:依次是必要性、便利、贴近、实惠;建设高校旅行社觉得非常有必要的所占比例最大;对高校旅行社的态度是选择的比例最大。

参 考 文 献

[1]彭丹,吴凯,陈薇.长沙市12所高校教师旅游客源调查报告[J].调查与分析.2005(8):51~53

[2]李军,李力.广州大学生城十所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实际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8

[3]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09旅游管理2班大学生旅游消费课题组.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2011

[4]gin桑.旅游网络消费者需求特征问卷调查.问卷星http://

——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2012

[5]雪中寒梅.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需求调查.问卷星http://——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2012

[6]陈启婷.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问卷.问卷星http://——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2011

[7]江娟,钟晶灵.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8]2011年旅游者出游意愿调查报告.携程旅行网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6

民办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筹集经费、组织财务活动、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三大部分工作。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大局。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搞好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是保证推进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认真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探索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的最佳方式,是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结合我校财务工作,特做如下分析。一、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状况

经费来源指民办高等院校取得的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1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渠道

民办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杂费收人、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国家少量教育事业费补贴和项目经费。捐赠收人是指社会、企业和公民向学校捐赠的现金和设备。其他收入即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另外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无论在群众中,在社会中,在市场中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费资源,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开发和利用。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竞争,需要提高教育的水平和档次,这就会产生教育的市场,就会有一些人投资教育;新生在入学时向学校一次纳社会赞助费或教育基金,弥补了民办高校经费的不足。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自筹资金,占全部总收入的80%以上,国家财政补助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民办高等院校的学费(学历教育)一般高于国立高校。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一般在每学年7000-20__0元左右(含艺术专业),南方沿海城市会更高一些。学费收入是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来源,收费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价格要受到市场的制约,学校必须自己进入市场,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民办高校希望国家给予更宽松的学费收费政策和标准。

2民办高校应建立经费筹措体系

经费来源是学校财务运行的前提,是维护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在民办高校中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体系。例如在美国的私立大学中,从董事会成员、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师到学生、校友都在为大学筹措经费。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集经费,校内的日常工作由执行副校长或常务副校长主持,各学院院长的职责也应包括筹集经费。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也应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民办大学应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才能走向资金的良性循环。例如美国和韩国政府制定了财税鼓励政策,像韩国中央财政每年都通过一些竞争性质项目给予私立高等学校一定的拨款补助。虽然我国政府不可能像美国、日本或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支持民办教育,但像上海把校舍拿出来把固定资产拿出来投入民办教育,像北京把土地拿出来支持民办高校建设都是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应鼓励社会上企业和居民进行高等教育的投入,以迅速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水平。

二、民办高校的经费支出分析

经费支出是指民办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民办高等学校经费支出主要有两大去向。首先是事业支出:包括基础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助学金、公务费、社会保障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及其他费用的支出。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支出。教学支出是指各学院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科研支出是指民办高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所属科研机构发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支出;业务辅助支[文秘站:]出是指民办高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后勤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的后勤部门为完成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学生事务支出是指学校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开支,包括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 、勤工俭学金、学生活动费等;福利保障支出是指民办高校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支出,其次是民办高校用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支出。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大部分没有自己的校舍,硬件上不去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也达不到国家教委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尽可能争取得到政策的用地支持,发展基本建设。民办高校在保证事业支出的需要、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基本建设经费。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报主管部门核批,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事业支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一、在民办高校中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各占50%,在人员经费中兼课教师又占了较大比重。海淀走读大学最多时兼课教师人数可达800多人(包括聘任的各专业的专家顾问)。学校要遵守国家税法,对个人所得税做好代扣代缴工作,避免国家税收流失。学校要根据有关财务制度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和大病统筹,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二、实验设备亟待建设,业务辅助支出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尚未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这样学校就有了较大的选择自,可以选择市内各大学最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即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投入,而且可以始终选择一流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但你所处的周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前提条件。而且这毕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限制了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要壮大要发展就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第三、科研经费缺口较大。在民办高校中科研费用支出几乎为零,这是很值得深思的。这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既然是大学,教学水平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就必须有教学有科研有学术交流,鼓励教师进修、、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民办大学整体的水平。所以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要舍得花钱,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有可能有大的发展,才能向一流的大学迈进。

三、结余及分配方式

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人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不能吃光喝尽,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民办大学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

民办高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学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有的民办高校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从来不作预算,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大手大脚,浪费严重,这极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预算管理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民办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分为三个部分。

1编制预算

民办高校的预算在每学期初编制,各学院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按制度规定每学期初参照上学期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学期的计划,分析各项增减因素对本单位收支的影响,提出本单位收入、支出预算数,编制本学期的预算草案。编制预算,采取一上一下的方式。“一上”是各个学院预算的收入。如学杂费的收入按学院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住宿费收入按住宿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另外非学历教育的学杂费收入不好预计,招生人数不列入国家计划,像高教自考、短期培训班等,则要根据上学期的执行情况,结合本学期的相关因素编列。预算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属于人员支出的,应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制,属于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另外,公用经费中的设备购置费要逐笔列出清单,包括用途、单价等,经校务会讨论报校长批准才能生效。因为有些设备各学院可调济使用,防止重复购置,造成浪费。所以各学院的预算草案,要汇集到校财务处,由校财务处上报校长。

“一下”是指各学院的预算和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计划,经校务会和校长审核批准以后,由校财务处下达到各学院执行。

2预算的监督执行

各学院的收入支出预算下达后,由校财务处监督实施。具体作法是首先把全部记帐凭单上写清核算单位的名称,然后,按具体核算单位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记入各学院各单位的二级帐上,各学院间的转帐往来,须经付款单位负责人签字后,由校财务处做转帐凭单,分别记入收款及付款单位的帐中。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月月底由校财务处将各学院的收支执行情况及时通报给各学院各单位,以使各学院及时掌握收支情况,调节收支。

3预算的结算

每学期结束后,由校财务处与各个学院会计核对执行情况,确定无误后,编制决算表,计算各单位的盈亏情况,根据盈余的比例,核定各学院各单位的福利基金和发展基金。

五、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反映民办高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民办高校应定期向主管部门和校领导以及其他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民办高校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支出汇总表、收入汇总表,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增减变动情况表和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民办高校收入、支出、结余及 其分配、债权、债务、事业及专用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对本期或下一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和需要说明的事项。财务分析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应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使用管理、收入和支出管理、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意见等。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事业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事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这是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2因素分析法,3差额分析法。

财务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发展和继续,也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客观地总结学校财务管理的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财务运动的规律。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具体地说明财产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研究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浪费现象、造成浪费的原因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在民办高校中做好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

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也就是人才成本的核算。民办高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提高民办高校经济业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种成本核算对考核业务成果、筹划资金来源、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校二级核算单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勤俭办学,广开财源;另一个是确定收费标准。学校要培养一名大学生,大学几年共需要花多少费用,甚至可以更具体地算出各个专业在大学几年所需的费用,例如培养一名烹饪专业的大学生,大学专科三年所花费的直接费用包括课酬、材料费、实操费用等,加上进行分摊的间接费用,就可以算出一共所花的费用,以此来确定收费标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民办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还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无法划分,计算分配方法也难以严格。但其成本项目的确定和计算分配成本的方法,必须做到在一定时期内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必须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

七、财务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

高校中财务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种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体制;另一种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在民办高校中更适合于后一种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学校内部实行二级核算管理。学校只有一个基本存款帐户,给每个学院单搞个二级帐,学院的收入、支出、结存均单独记帐。校部手中没有经费,全部经费都在各个学院,每个学院的收入都按一定的比例上交校部。例如海淀走读大学,各个学院每个学期收入的33%,非学历教育收入的20%上交校部,收入来的经费用于校部工资、校舍维修、设备购置、广告宣传和公关事务等学校的公共费用支出。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二级经济核算,主要起到三方面作用:第一、可以调动各学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第二、学校手中有了钱,可以集中财力办全校性的、有战略性的大项目;第三、增强了全校的凝集力。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城市现状;体育赛事规模;影响和发展;大众游泳

游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有I8000 km长的海岸线,有5万多条江河、8万6千多个湖泊和水库,陆地江、河、湖、库面积选20万平方千米,这些天然水域为我国广大城乡群众参与游淋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建国以后,游泳运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倡导。尤其是60年代以后,由于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游泳足同大自然作斗争的一种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河去锻炼”的号召。同时,也由于同志多次身体力行、畅游横渡长江的伟大实践给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鼓舞了全国人民参与游泳活动的激情。游泳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而且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最易于推行的健身项目。2008年,我国游泳项目已进入快速发展中,北京奥运也喜讯频频。而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队也将向所参加项目的所有金牌发起冲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游泳运动水平在全面提高,并且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阶段。

一、游泳存在的问题

(一)提供群众游泳的条件不足

我省虽有江、河、湖、海,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水上交通十分繁忙,而今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许多天然水域游泳安全、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使得天然水域游泳场所逐渐减少。近些年,我省政府尽管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片面的经费投入,修建了游泳池馆,实际上,我省现有的游泳池馆中有一部分是不对群众开放的,真正可供群众游泳的公众游泳池馆不到十分之一。因此,游泳条件不足是影响我省群众游泳人口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对群众游泳活动的宏观发展规划

我省曾举办过数次游泳发展战略的研讨会,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对竞争游泳未来发展目标和应采取措施手段进行过研讨。另外,迄今为止,尚没有专门的群众游泳馆的宏观规划。技术的主要方向为:

1、强调运动员的技术有利于减少阻力;2、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3、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竞技游泳项目还是大众游泳运动都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游泳运动现状与发展前景的研究,可以找出改进方法以促进我国游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企业家占总数的3%;个体工商户占总数的2%;产业工人占总数的4%,其他职业的消费者占总数的17%。不难看出,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是游泳消费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领如公务员、经理、外资职员、私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其经济收入和消费观念有一定联系。

二、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游泳是我省群众都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而且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刚要中最易于推行的健身项目。当前,我省游泳项目已进入快速、全面的发展中,加大游泳项目的普及力度,突破传统的单一职工大队和专业队培养模式,使得游泳技术和成绩不断提升新的高度,大众游泳作为广大群众娱乐休闲健身的方法,又具有休闲性,亲和性。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游泳队的教练员肩负着培养优秀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艰巨任务,他们对促进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战术素养,实现优秀运动队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校高水平的游泳教练员队伍,无疑是涉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游泳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解我国目前高校高水平游泳队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游泳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队教练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高校高水平游泳队教练员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多数都有多年的带队经历并具有运动员和裁判员的一级的证书等,这些条件为从事高水平竞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必须为他(她)创造更多的参加、组织、指挥高层次竞技运动比赛的机会,丰富、积累其高水平竞训的亲身经历与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游泳又具有很多作用。作为竞技游泳,奥运会游泳比赛中设有32个项目,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大户。经常游泳可以使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所以,游泳可以锻炼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增强心肌功能。经常参加冬泳的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改善,就不容易伤风感冒,是脑垂体功能增加,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游泳时身体直接浸泡在水中,水不仅阻力大,而且导热性能也非常好,散热速度快,因而消耗热量多。所以,游泳是保持身材人在游泳时,通常会利用水的浮力俯卧或仰卧于水中,使身体得到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使肌肉线条流畅、形体健美。加之游泳促使人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而且吸气时肺泡开放更多,换气顺畅,对健康极为有利,还能起到护肤的效果。

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是:1、重视训练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2、高原训练和在特殊环境下的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3、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使训练负荷更为精确;4、运动员的恢复越来越被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认识,已成为游泳训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更为细化;6、由于比赛的增多,许多运动员开始采用多周期以及3―4天形式的小周期训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7、运动成绩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水平。

每个标准化健身房都带有一个标准化的室内游泳馆,一线城市的健身房基本上已经饱和,在二三线城市投资一家健身房预计成本一百万左右,虽然健身房在二三线城市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因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受限,很多在二三线城市开连锁店的健身房相继倒闭,在二三线城市投资一家游泳馆预计三十万左右,而且针对的消费人群比较广,消费手段比较灵活,所以,游泳馆相对健身房而言更加具有投资战略理念。因为游泳针对的消费人群比较广泛,消费水平能过做到大众接受,并且游泳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在二三线城市的投资中预计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基本上收回投资成本,第二年底,正式开始盈利。真正的做到了让消费人群花钱花的舒心,花钱花的快乐。

三、总结

游泳馆将向多层次、满足多种人群需求的方向发展,体育消费具有多层次性,体育消费可以有多种档次,可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受教育水平人群的需要,高收入人群可以进行贵族化的高档消遣娱乐,中等收入人群可以进行体力投资与体育娱乐,低收入人群可以进行体育健身消费和购买必须的体育用品。而游泳场馆是向消费者提供游泳消费的一个重要场所,游泳场管的档次因设施、所在的地理位置、提供服务的标准不同而不同。因此,游泳场馆也向多层次发展,满足不同人群对游泳消费的需求。

作者简介:张东东(1991-10), 辽宁省盘锦人,就读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健康)

参考文献:

[1]群体词,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2

[2]于仙贵等.竞技发展特征及其制胜[J].中国体育.1993,(6、7)

[3] 钟秉枢等.排球运动科学的发展及展望[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2)

[4] 熊西北等.田径运动科学进程与未来[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政投入 效率 DEA

1 问题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的不断加强,近几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中国财政在教育性经费上的支出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相应地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该省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模式是以公立高校为主少量收费偏高的民办高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教育政府投入负担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然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高校上,缺乏对整体的效率水平的客观评价。因此,客观评价高校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对于高等教育怎样实现合理的财政投入规模水平和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2 建立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指标选取。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性别与教育是教育指标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出版的《世界教育报告》中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教育供给、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内部效率和教育产出五部分。本文选择了生均高等教育总经费投入以及生均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为输入指标进行比较。从师资力量、学校规模与布局、学生培养三个方面选取进一步的细化指标作为输出指标,对2003年至2010年间的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做出评价。

3 DEA模型计算

197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A.chamess和 W.wcooper和其他专家首先建立了DEA,之后出现了 ST模型,FG模型以及CCR模型和BCC模型,其中CCR 模型和BCC是经常使用的绩效评价模型。具体模式如下:

min[θ-ε(eTS-+eTS+)]

s.t.■λjxj+s-=θxj0

■λjxj-S+=yj0

λj?叟0,j=1,2,…,n

s-?叟0,s+?叟0

将得到的数据代入DEA相关计算公式中进行处理,使用matlab软件,得出CCR效率值及BCC效率值,即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而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就是每年的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表2。

通过分析技术效率CCR,可以知道高等教育总投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投入的发展的影响,因此我省财政投入依然占据着高等教育总投入的绝大部分比例,多元化筹资机制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在表1、表2 中纯技术效率均值达到0.95以上,整个评价系统内只有不到5%的投入量没有达到有效的最适合产出量,说明总体经费利用效率较高。

4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建议

辽宁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非规模有效的低效率阶段,大部分时候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政府应该并且有能力提高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例。因此,政府仍需进一提高对高等教育拨款的努力程度。

4.1 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政府规划部门要切实保证优先安排高等教育并保障高等教育投入,确保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稳定增长。公共资源和设施优先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增强对高等教育增大人力资本存量的认识,确保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稳定来源。

4.2 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政府的投资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财政制约将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寻求政府以外的经费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4.3 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合理地再分配不对称的财政收入,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水平,重点关注中、西部等落后地区,促进该省地方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蓉.我省高等教育的投入模式与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2]王莉华.我省高等教育的绩效专项经费改革及完善思路[J].辽宁高教研究.,2008,9.

[3]王亚平.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 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教育成本流程;高等院校

1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办教育就需要投资,培养人才就要有花费。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适用于教育领域,教育部门也可借鉴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高等院校教育经费基本实行统收统支的管理办法,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一直没有被真正地确认,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滞后是社会经济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方式及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成因包括: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思想上长期注重政治,不算经济帐,造成思想观念上的滞后;②过去是国家供给包办教育,在组织教育经费支出核算过程中,算不算教育成本对高等院校而言没有实际意义;③教育成本核算没有需求拉动,计划经济体制的统收统支经费管理模式,没有教育成本信息的需求。国家、社会各部门、个人和高等院校都对教育成本信息没有需求或不关心教育成本问题。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①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所带来的教育投资体制和教育费用负担方式的变革,客观上要求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以便于利用教育成本的系统资料,制定有关的政策,确定相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②教育成本核算能正确反映高等院校的财务状况,运作成果,并可以教育成本资料支持高等院校教育事业规划的制定。③正确计算教育成本可为高等院校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同时完善的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又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的必须,也是全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成本资料反映实际耗费水平。又可据此与计划进行比较,与行业一般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以检查和考核运作业绩。④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便于正确处理教育费用的合理负担,划分负担份额,拟定对学生收费的标准,有利于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培养。⑤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宏观管理的需要。可为国家建立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合理确定高等教育规模提供依据。建立科学的成本补偿机制,可以强化高等院校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有利于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内部配置更趋于合理。

2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有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的专门的劳动力所需的全部费用,即劳动力从基础到中等、高等级全部教育过程的总耗费。教育成本可分为基础教育成本 、中等教育成本和高等教育成本。

宏观上的教育成本由学校成本、社会及家庭成本两部分组成。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其实质就是学校成本。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是劳动力全部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它是劳动力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物化劳动价值是指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它包括已经消耗的劳动对象转移的价值和已经消耗的劳动资料转移的价值;活劳动价值是指为了使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结合,培养出合格人才,必须由教学、管理及服务人员,经过“三育人”的施教过程 ,这些人员在施教过程中所付出劳动的报酬,就是活劳动的价值。

3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计算公式、成本项目及内容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消耗按类别包括:①固定资产和一般设备的购置及修理费,用字母A表示;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教学、科研、业务辅助、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学生事务和其他等方面的物化劳动性支出.用字母B表示;③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补贴、津贴和基金等,用字母C表示;④学生生活费用,用字母P表示。

如果用M代表高等院校培养每名合格大学生的全部成本,I代表在校学习年限,N代表学生全年的平均人数,则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公式为:

M =[(A+B+C+P)×I]÷N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项目主要有:①教学支出;②科研支出;③业务辅助支出;④行政管理支出;⑤后勤服务支出;⑥学生事务支出;⑦教职工福利保障支出;⑧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⑨其他支出。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中的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服务支出等项目内容包括人员费用、业务费、固定资产和一般设备购置及修理费、设施日常维 持修缮费和其它费用五个方面;学生事务支出项目内容包括奖助学金、学生物价补贴、学生 医疗费、学费减免、贷学金减免、学生活动费;教职工福利保障支出和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 项目内容包括人员费用、医疗费、业务费、固定资产和一般设备购置及修理费、设施日常维 持修缮费、养老金统筹和其它福利费用;其它支出项目内容包括高等院校发生的不能归人前述各成本项目的必须由教育成本开支的各类费用,主要有材料盘亏、外藉专家费用、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

4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及其内容

建立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是进行成本按算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会计基础选择、会计科目及其按算内容、帐簿的组织和格式、记帐方法、记帐程序和记帐规则、成本计算方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与报送程序、会计资料和成本指标的 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相关的定额标准及有关制度。

4.1教育成本核算会计基础和记帐方法

高等院校会计核算过去是以收付实理制为基础,现已不适应。会计记帐基础应改为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个别经济业务的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揭示高等院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将应收应付都表现出来;会计记帐方法要改“收付记帐法”为“借贷记帐法”。

4.2教育成本会计要素

教育成本会计要素是按经济性归类的会计对象,它们既是构成整个会计核算基本框架的组成都分,又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衣要素。教育成本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基金、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负债、基金是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收入、支出、结余是收入支出表的要素。

4.3教育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

教育成本会计科目,它是为归集和记载各种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按经济内容或用途所作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设置帐户的依据,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

4.4会计等式及财务报告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会计平衡公式为直接平衡式,资产 = 负债 + 基金,收入―支出 = 结余,前者组成资产负债表,后者组成收人支出表,会计报表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的。

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院校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会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表和会计报表附注。高等院校会计报表主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是高等院校教育成本表、基本数字表;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高等院校会计报表说明是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

4.4.1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 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4.4.2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高等院校的运营状况,收入支出情况,基金增减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报出前发生的对高等院校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4.5教育成本流程与成本计算程序

教育成本是对教育过程费用的具体对象化,施教过程发生的费用具有与施教对象(教育产品为学生)之间的特定关系;在进行教育产品成本计算时,必须具体分析,在分户归集分配的基础上,形成完工产品(合格毕业学生)的成本。教育成本流程为:

教育成本计算是一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计算程序,这个程序包括: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②确定成本计算期;③确定成本项目;④设置并登记教育成本明细帐;⑤教育成本在“在教育产品”和“教育产品”之间分配。

4.6教育成本会计桉算帐务处理程序

帐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它是指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核算,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帐簿,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我国当前采用的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高等院校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帐务处理程序。

4.7教育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

教育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每类中又有各项目指标

4.7.1教育成本效益的单项指标①年成本和总成本水平指标

每生年平均成本=全年总费用/年在校学生总数

每年总平均成本=学制期内费用总和/学制期内在校生总和×学制

分项成本指标略。

②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年每生固定资产消耗额 = 固定资产消耗额/在校学生数

年每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消耗额 = 材料与低值易耗品消耗总额/在校学生数

材料低值易耗品利用效率 = 在校学生数/材料低值易耗品占用资金总额

固定资金利用效率 = 在校学生数/固定资金占用总额

实验设备利用效率 = 使用的实验设备金额/教学实验设备总值×时间系数

时间系数为实际使用天数与应使用天数之比。

③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学校人力资源利用率 = (学生总数/教职员工总数)或(在校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

教师利用效率 = 教师实际需要量/现有教师数×100%

④ 教育过程的质量指标

学生巩固率 = 年末在校生人数/年初在校生人数 ×100%

学生合格率 = 符合规定的毕业人数/应有毕业生人数 ×100%

流生率 = 全年流生人数/学年初在校生人数×100%

优等生率 = 优等生人数/全体毕业生数× 100%

差等生率 = 差等生人数/全体毕业生数× 100%

学生留级率 = 留级生人数/学年末在校生人数× 1∞%

4.7.2教育成本效率的综合性指标① 教育成果的数量考核指标

年教育成本敛益率:学年在校生总数/全年教育成本总额

② 教育成果的质量考核指标

人才成本的质量系数 = 班级或毕业生平均质量/班级或毕业生平均成本额

参考文献

1 裴志新,戴蓬军主编.会计学原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台.成本管理会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 荆新,王化成主蝙.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教育经费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西安地铁报 免费报纸 pest模型 价值空间

2007年8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免费地铁报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具有产业属性的免费新闻纸——有正式的刊号,以刊登新闻信息和时事评论为主,并通过免费赠阅的方式向大众公开发行。目前.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已经出版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免费地铁报。在了解免费地铁报的发展现状和带来的启示后,笔者拟探讨在西安地铁开通后,如果发行免费地铁报纸,价值空间如何?

一、免费地铁报发展现状

自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式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地铁报metro,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创办了相当强势的地铁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4个国家创办了免费报,数量达240多家。在欧洲有免费报纸的国家,发行数量已经占到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欧洲部分国家,免费报纸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免费日报市场份额在西班牙占到了51%、在葡萄牙占到了33%、在丹麦占到了32%、瑞士为31%、在意大利为29%。2007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在南非开普敦发表报告称,2006年的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增长2.3%;如果算上免费报纸,这一数字达4.61%,免费报纸占据总发行量的将近8%。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全球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翻了一番多,从1200万份增加到2800万份,上涨了137%。这说明免费报纸作为报纸营销的一种策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报界的重视。

我国免费地铁报发展比较成熟的当属香港,如《都市日报》、《头条日报》、《am730》等。在我国内地仅有四家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上海《i时代报》、广州《羊城地铁报》和南京《东方卫报》。虽然地铁报在中国内地还处于初级阶段,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羊城地铁报》于2006年lo月创刊,于2007年12月实现当月盈亏平衡,创造了国内报纸的营销奇迹。2008年7月3日,我国内地这四家地铁报为聚集新型业态实力、共筹合作平台,联合在北京举行“全国地铁媒体联盟高峰论坛”,宣布正式成立“全国地铁报联盟”,这标志着地铁报作为新兴力量正式登上国内报业大舞台。

二、免费地铁报带来什么

1.带来潜在的受众群体,扩大了消费市场

与传统付费报纸相比,免费报纸的最大优势在于免费获得,读者在地铁口随手即得并快速阅读,易于接触到偶尔读者,并被偶尔读者所接受,也可以把非读者改变成读者,从而开辟新的读者市场。而且地铁报变传统报纸以内容定位读者为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精准定位了目标受众群体,缩短了发行量的培植时间,快速形成广告经营的规模。英国的《地铁报》锁定的目标读者是家中不订报、每日乘地铁上班、年轻而爱时髦的25到35岁的白领上班族。这批年龄在25到35岁的城市人的“眼球”,对于广告商来讲可谓价值连城,也是传统大报想方设法都无法吸引的读者。

2.带来新型而有效的报业运营模式

媒体产品本质不同于其他消费商品在单一市场运作,而是在“双向产品市场”中操作的。第一个市场是指将媒体内容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提供时间和金钱交换该产品。而免费地铁报有其独特性:读者只付出时间,而不付出金钱。但是发行量的大小决定广告来源的多少,读者量的增加为广告市场份额的扩大增加着筹码,所以吸引读者阅读是地铁报担负的重责。第二市场指媒介向广告商出售受众的时间与注意力。免费报纸在第一市场所缺失的物质收入,需依靠第二市场来获得补偿,只能依靠广告和降低成本来赢利。所以地铁报对广告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普通收费印刷媒体,它向广告主出售的是较完整的地铁族传播通路与读者注意办。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巨大的客流会形成高度密集型的人群区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媒体需求;另外,地下空间的封闭状态和连接地面重要区域等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广告环境;而且免费报纸是定向性投放,可以创造有价值的广告客户资源。

总之,免费报纸实施“先舍后得”的免费营销战略,快速占位,受众目标佳,造势影响大,能够达到扩大发行量、改善受众结构、培植优质广告客户资源的目的,会获得更大的广告收益。

3.受多方博弈的编辑策略

免费地铁报开辟迅速阅读的机制,刊登的新闻短小精悍,源于地铁本身的时间限制;而对于年轻的受众,又必须提供符合青年人口味的编辑内容;我国地铁报是报业集团与地铁公司合作下的产物,编辑政策也会受到二者的影响;而其盈利又源于广告商的惠顾,所以内容的编辑上也会有所倾向。综述之,地铁报是一种外部依赖度较高、运营模式较为脆弱的媒介形态,所依赖的社会生态系统及媒介生态系统内部制约因素较多,地铁报编辑策略要受到多方博弈的影响和作用。

4.给传统报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传统报业要充分认识到免费地铁报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报纸发行量不断下滑,而地铁报的发行量不断上涨。近年来,传统报纸的管理者们认为,印刷型的报纸市场空间已经饱和,所以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网络版上。然而地铁报的实践证明,报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向新的读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借鉴其新的运营模式,创办向成熟社区赠阅的免费社区报、面向特定场所的直投报刊以及免费向手机用户发送的手机报,都可成为传统报业变革中的新思路。

三、通过pestl模型对西安发展免费地铁报的空间分析

1.政策环境

2002年3月,中国免费报纸的先行者——北京《地铁报》试刊发行,引起业界巨大震动,却最终渐无声息的退出。究其原因,首先是违背了我国新闻出版法规,未拿到刊号就试发行,已属违规操作;其次,就是担心免费报纸进入市场,对现有付费报纸产生冲击。

其次,政策和法律环境因素规范着免费报纸的发展路径,规避无序竞争。2005年12月1日,新《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经新闻出版总署修订后正式施行。《规定》中指出,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此规定所称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规定》设定并净化了免费报纸必须遵循的外部法规环境,必须是一份合法出版物。

所以,在当前的报刊出版管理制度下,通过依托报业集团走从属发展道路,是内地免费报纸发展的一条路径。《北京娱乐信报》原来是一张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娱乐休闲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报纸,但其广告效果不好、经营不理想。在得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京报集团的肯定和支持下,

2007年信报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向地铁报转型,以摆脱困境,进行差异化经营。而《羊城地铁报》2006年10月创刊发行,由广州日报社和广州地铁总公司联合组建的报业有限公司管理。《i时代》和《东方卫报》分别由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当地地铁公司合作办报。

2.西安的经济环境

报纸的繁荣发展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意味着当地读者有较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而且意味着当地产业经济发达,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总量,这样报纸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西安的经济状况,以求得西安有能力办免费地铁报的经济依据。

据陕西省统计局和西安市统计局统计:2008年西安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1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是西安经济1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产业看,第三产业增加值1098.89亿元,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0.2%。西安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64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从数据中可看出西安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把西安与内地已经办有免费地铁报的四个城市进行经济实力对比(见表1)。西安经济实力虽不如上海、北京、广州和南京,但就经济增长速度来说,西安市位于这几个城市的首位,可见西安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而地铁作为凝聚人类尖端科技的城市交通体系,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西安市地铁的修建,将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奠定了免费报纸广告经营规模的增量空间。

从西安的经济环境分析看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经济越来越发达,将能够产生较高的广告投放量.这为发展西安免费报纸奠定了经济基础。

3.社会环境:居民的教育水平、文化水平

据研究,在中小城市发展免费报纸具有一定风险,人口密集度不够高、交通枢纽不集中,广告市场潜力有限等因素限制了免费报纸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因此,在拥有地铁等交通枢纽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创办免费报纸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下面我们将分析西安市居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

2008年全年西安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办学机构5978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272.25万人,全市教育人口291.7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7.8%。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为50717万人,占65.67%;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0932人,位居西部重点城市乃至全国前列。

从上面数据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西安人口较多,居民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有潜在的阅读人口数量。

4、科技交通环境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报业的采编、印刷等技术在近年也得到很力提升,越来越成熟。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公里,由三条骨干线和三条辅助线组成。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东西主客流走廊,向西延伸12.5公里至咸阳市人民广场,向东延伸17.4公里至临潼秦兵马俑博物馆。一号线建成后,预计客运量为40.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68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4.2万人次/小时。二号线(铁路北客站一韦曲)是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建设二号线客运量为47.9万人次,日,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为1.83万人次/小时,远景年为3.78万人次/小时。从西安市修建地铁规划可以预见未来顾客群体的潜力不可忽视,而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的上班族和学生。来自香港《都市日报》的一项数据表明,64%的都市日报读者年龄介于15-44岁,32%的都市日报读者拥有大学学历,76%的都市日报读者为上班族。《am730》报纸的名字更是取意“清早7点半”,目标读者也是年轻人。

总之,免费地铁报在我国报业市场的出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举动,也是未来报刊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增长点。通过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价值空间分析,可以预见,若致力于维护和稳固此类型报纸的唯一性和不可或缺性,发展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了解目标读者的需求,从读者、内容、品牌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挖掘地铁报的价值,地铁报必将在西安报业这块肥沃的市场上成为一支竞争力强、占据重要地位的生力军。以下是对西安发行地铁报的几点建议:

1.目标受众相对年轻,30岁左右的中青年,有较高收入。

2.经营策略,先舍后得,落脚于争取广告主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