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滋味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12:48:17

生命的滋味作文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1

分分分,又是分。

差差差,又是差。

怨怨怨,又是怨。

二二二,又是二。

等等等,又是等。

烦烦烦,又是烦。

躁躁躁,又是躁。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

每次都达不到预期?

明明以付出汗水,

却每每收获失败?

我强忍着泪,

但却仍默默流下。

别人以笑脸相对,

我却得强忍着泪。

别人努力和我一致,

但结果却不近人意。

这就是所谓之公平?

每次都给予着希望,

但每次都临头一棒。

给予成功,

收获失败。

难道是我做人之特色吗?

只是怨恨,

只是烦躁。

他每次化险为夷,

我却把希望化失望。

我似乎要绝望,

何时见心中那缕阳光?

每次失败,

总是“不能绝望,不能绝望。”的安慰。

总是再把失望化希望。

但那收到的却只是更加失望,

重重累加,

最终成为的就是绝望!

我的精神似乎快要崩溃,

我孤独,我无助。

远方蝉声依旧,

他们响彻云霄。

仍为着他们那短暂的生命唱响,

我又为何不能?

明知生命急促,

却依高声唱响。

或许这才是生命之真谛,

明知失败,

却得奋斗。

或许有些不值,

但却获得生命之滋味。

这,岂不该做?

把以前的烟烟往事都抛之脑后,

重新准备摇帆远航。

不管成与败,

不管对于错。

只要付出努力,

就别管付诸东流,

就别管是否成功。

只是把生命过的更有滋有味!

努力吧!

不要去管太多,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2

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语言标志准确定位作文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我的一次经历》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我最亲的人》(父亲、母亲、老师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其次,要关注题目中隐含的中心提示,如《生活需要》一题,提示语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这正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抓住这个重心选材立意,作文就不会偏题。

第三,要注意选词补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提供词语,审题和作文时要注意,如果是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自选词语。同样是《生活需要》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列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从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如《我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 “同情”等词语。

三、要精心体现运思的新颖独到。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文相符,让人读后能为之一震。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之中》一题,如填“家庭”、“学校”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如填“亲人”、“友谊”,过于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阳光”、“夹缝”,则比喻形象,别具一格。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如《的滋味》一题,随便填上“咖啡”等词,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出《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题,运好思,既能体现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显你的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告别》”(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1. 易于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3

相较于第一季的纷繁美食,第二季有意让更多食物背后的人和故事也曝露在了镜头里。虽然不少“吃货”朋友对此表示并不买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饮食的江湖里,一个吃字,从来就浸润着满满的“人情”。老牌吃食、家常便饭、乡野小味,无不基于此而在深邃的历史中传承流转。

这部备受关注的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毫无意外地展示了这一场场有关食物的“文化苦旅”。伴随脚步,紧扣心灵,在我们的土地上,每一丝味道都承载过太多的故事。

故事里的味道中国

天地玄黄,五谷杂粮。地理气候的多样变化,使得中国人的味道故事,交汇间又各有体悟。

还从《舌尖2》聊起。第一集名为《脚步》,其主旨用纪录片里的原话就很明白,“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从秦岭到甘肃山丹牧场,职业养蜂人老谭和他的妻子,饱尝风雨兼程的自由与酸涩后,还是开启着一次又一次追逐“甜蜜”的旅程。宁夏固原,麦子熟了,当麦客们终于回到家里割起了自家的麦子,却不会忘记他乡那油泼辣子背后的叹息。浙江三门湾,爱吃望潮和跳跳鱼的姑娘,她爱的,是或许只有年岁渐深的父母知道的滋味。

而《心传》里的味道是感知的故事《,时节》里的味道是酝酿的故事。《家常》里有爱意的深沉,《相逢》里有想念的感动。无论脚步怎样匆忙,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惯于把满含的情感倾注在日复一日的餐食上,唯有知心知己,方可解个中真味。

晋味往事

山西太原,两千余年的建城史,累积过许多味道的盛行,也仍有味道还在发酵。

陈醋的酸浓,面条的喷香,或许是外界印象里这座城的味觉基础。然而,似乎又不止这些。

晋味坊,太原城里一家飘着肉香的小作坊,当我们决定把视线落向这里,一段尘封的滋味也随之开启。

据资料记载,酱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加工和食用历史,如苏州五香酱肉在北宋时期就有生产,至今己逾五六百年。对于太原,这份滋味也不会陌生。

晋味坊的酱肉,从昔日的晋商会馆走出来。坊主先人曾为山西会馆主厨,伴随晋商多年走南闯北,烹饪技巧上也保守其文化滋养,兼容并蓄八方风味。可尽管如此,会馆里的最受推崇的仍是晋味佳肴。尔后,会馆佳肴又被精明的主厨们以京鲁菜系之手法,采苏浙菜系之口味,成就了做法独特的酱肉故事。

不忘根本,他们把这肉命名“晋味”酱肉。从精选猪肉到到切块y扎,再到腌制蒸煮,“晋味”的炼成历经十多道工序。之后,又伴有大、中、温火煮肉熬成的稠汁和老汤勾兑成“肉汤汁”,使得酱肉似汁似肉、淳香鲜美,利口而不腻。在此工艺之上,这些烹调高手又精心制作出受山西人喜爱的其他肉制品和豆制品,一度成为各地会馆的必备佳肴。

然味觉一如缥缈的往事,传承是不易的,这百年飘香的作坊,一度因故停业多年。以致后来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顾客不时还登门“寻味”,要求为他们烹制这道晋味酱肉,“太怀念我们老太原人小时候吃的晋味坊酱肉的味道了……”

故事流转至今,庆幸的是,这方旧时的牌匾又重新挂起在太原街头。岁月几经浮沉,人事遍历沧桑,最难得,是老味道还在。

在一座城,守一份滋味

谈及“知味”,不得不提期清代文学家袁枚。这位才子所著的 《随园食单》,系统地论述了一系列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

《随园食单》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 、水族无鳞单 、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

随之,他又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从中不难看出,几百年来中国菜肴并无多少根本性的变化,袁枚所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广受追棒。

再看这片脚下的土地,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味觉好似城市的性格。晋味也好,川味也罢,内心深处所咀嚼的,都是人生百味。

让人又想起一本书,名字叫做《一生必尝的74种味道》。

作者也是十几年食遍南北,却在为读者烹制74道饕餮盛宴之余,亦把每一种滋味都深深地打上了岁月与性情的烙印。老食铺在兴衰变迁,小生活在起起落落,衍生的滋味也百转千回。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4

从司马迁《史记》所记载来看,早在商代初期,人们对食物的味道已很讲究。《史记・殷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是商初大臣,为了说服商汤用王道治理天下,他背着一口大锅(鼎)来见商汤,用烹饪时要调制出好滋味的道理,来说服商汤。可见,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已是当年掌勺者必须会的。

伊尹是一位善于烹饪的美食家,因此被奉为厨师鼻祖,至今餐饮界都将他当神供着。在伊尹生活的年代几乎没什么调味品,那么,当时做菜用什么来调味呢?

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做菜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却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尚书・商书・说命下》有这样的说法:“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商王武丁对贤臣傅所说的话,意思是,如果我做汤羹,你就是少不了的盐和梅。《尚书》所记已为现代考古发掘证实,多座商墓出土物中都发现了梅核。据杨宝成、杨锡璋执笔的《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在编号为M284商墓中出土的一只铜鼎内,便发现了当年用于调味的梅核。

在商墓考古中,还发现随葬有大量狗、羊、猪、鸡等很多动物,以及鱼形、鸟形、动物形器物,可见当时人类的食材已很丰富。但这些带有腥、膻气的肉类,烹饪时需除掉异味才好吃,这便少不了调味品。

梅子性酸,做出的菜品自然“酸味十足”。从先秦时普遍使用梅子这种调味品来看,“酸味”应该是当时的流行味道,人们喜欢喝酸味汤羹便是证明。梅子作为调味品使用时,一般用青梅,除了做汤羹调味品外,做鱼、肉时也需用梅来去除异味。《晏子春秋・重而异者》所谓“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说的就是先秦人用梅子当调味品烹饪鱼肉制品的事实。 秦汉饮食突出“咸味”

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汉代画像石《庖厨图》局部,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和用醯,兽用梅。”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起“有滋有味”了。

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

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记述了当时饮食中常用的调味品:“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Z荷冬日藏。”

酱并非秦汉时才有,而是与醋一样早就被人使用,但先秦时酱称“醢”,醋叫“醯”。醢用肉为原料,即“肉酱”,所以《说文解字》在解“酱”字时称:“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

“醢”为何后来改写成“酱”?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急就篇》中的“酱”字时认为:“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取其率领进导之也。”意思是吃饭时少不了酱这种调味品,就如军队打仗少不了指挥将领一样。古人认为酱和醋的调味功能相当重要,宋人陶谷《清异录》中称:“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酱咸醋酸,秦汉人饮食风尚因酱而发生了“重口味”的巨变,秦汉及以后“咸味”开始突出。

随着原料的丰富,酱的品种和口味也在进一步发展。如明代以后,辣椒进入中国,“辣椒酱”又成为一道流行美味。 古人认为五味中“甜味”最美

先秦时,中国传统饮食中的“五味”概念已深入人心,味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已被充分认识。《周礼・天官》中“疡医”条有这样的说法:“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

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

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大雅》里的《》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到了春秋时,比饴甜度更高更好的蜂蜜使用增多。与此同时,一切有甜味的果实均可用于烹饪。《礼记・内则》称:“枣、栗、饴、蜜以甘之。”这种烹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甜味调料还具有除臭解腥的功能,能缓和辛辣味所引起的刺激,增加咸味的鲜醇,行话称之为“提鲜”。另外,烹制时糖还可以加深菜肴的色泽,如烤肉时涂上糖,可使外表变成诱人的焦黄色。

江浙、四川等南方人做食品时最喜欢放糖,曹丕《与朝臣诏》中即有“蜀人作食,喜着饴蜜”的说法。这一饮食偏好,至今未改,如江南苏州、无锡、常州一带,菜肴以甜味为主,与齐鲁偏咸、淮扬偏淡、湖湘偏辣明显不一样。 唐宋时期“辣味”受宠

在五味中,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辛香调味品,对人的口、鼻刺激最直接,可极大地诱发食欲。这方面的材料主要有椒、桂、姜、葱、蓼、芥等,这些都是中国原产的本土调味品。其中,花椒和生姜最有特色,古人很喜欢,用得也多。

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

但引发新一波“滋味”革命的并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本土调味品,还有“胡味”。

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蒜、芫荽(香菜)等,这些“胡味”让中国人最早品尝到了外来风味。再后来的“胡椒”,则一直是古人眼里的高档调味品,尤以唐宋人最为崇尚。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5

【关键词】 琼玉膏;抗衰老;方药解读

琼玉膏由人参、生地、茯苓、白蜜四味组成,可滋阴润肺、益气健脾,主要针对肺肾阴亏,脾气亦虚之证的虚劳、干咳等病证。方虽仅四味药,但配伍严谨、精妙,相辅相成。

1 琼玉膏之配伍意义

清•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卷3中记载了李中梓对琼玉膏的立方之道的阐述:“以地黄为君,令水盛则火自息;又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以鼓生发之元;虚则补其母,故用茯苓以培万物之本;白蜜为百花之精,味甘归脾,性润悦肺,且缓燥急之火。四者皆温良和厚之品,诚堪宝重”。

琼玉膏中重用生地为君药来补益肾阴,与白蜜滋润肺燥相配合,有金水相生之妙;人参可补益脾肺,茯苓可健脾渗湿,与白蜜甘润相合,健脾功效增强,又有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巧。且方中诸药配伍阴阳相合,人参、茯苓可补气属阳,生地、白蜜滋润属阴,借助阳药的走动使阴药的滋补灌注全身,动静结合,补而不滞,共奏养阴润燥,益气和中之效。

2 琼玉膏方药组成分析

琼玉膏的抗衰延年功效离不开方中组成药物的作用,人参、生地、茯苓、白蜜皆为药食同源之品,具有保健防病,抗衰延年的作用。

2.1 生地的抗衰作用 地黄又名地髓,《神农本草经》将地黄列为上品,认为其“久服轻身不老”,明确指出干地黄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体内自由基产生等作用,有助于延缓衰老。例如,蒋梅兰[1]的实验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生地能够延长黑腹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提示生地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生地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梓醇、多糖等,现代研究证明,梓醇可以抑制细胞凋亡[2],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地黄多糖可明显拮抗衰老小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提高免疫有关指标,有兴奋免疫功能的作用[3]。

这些研究都表明了生地益寿延年的保健作用,其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其抗衰老的作用。

2.2 人参的抗衰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其可“补五脏……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现代诸多学者对人参抗衰延年的作用,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参不仅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有促进和增强作用,而且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甙,黄宗锈等[4]的研究表明,人参皂甙能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可明显降低血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人参皂甙还能升高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5]。近年来,对人参皂甙抗衰作用又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分别有研究表明,人参皂甙Re能显著对抗自然衰老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Rg1能减弱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细胞衰老的作用,激活端粒酶活性,减少端粒酶长度缩短[6-7],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人参,主要是其有效成分人参皂甙,能通过多个环节的作用来刺激机体功能低下的生理系统,使其趋于正常,以调整衰老过程,预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3 茯苓的抗衰作用 茯苓,味甘,性平,药性和缓,可养心健脾、利水渗湿。《神农本草经》同样将茯苓列入上品之列,言其久服“可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宋•苏颂的《图经本草》中更是将茯苓列为名贵的滋补品。

茯苓中含有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可以抗疲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缓衰老[8];于凌等[9]的实验研究表明,茯苓可提高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而能延缓皮肤衰老。

以上均说明茯苓具有抗衰、延年益寿的功效,适当服用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且能美容护肤。

2.4 白蜜的抗衰作用 白蜜,又称蜂蜜,甘平滋润,可补虚、润燥,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卷二上品中,可“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明•贾所学《药品化义》中记载蜂蜜乃“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

蜂蜜中含有大量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滋补、强壮身体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朱明元等[10]的研究表明,蜂蜜可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及肝脏脂褐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脂质抗氧化作用,从而能够延缓衰老。

蜂蜜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抗衰、延年益寿的营养滋补品,并因其调和诸药的作用,常被作为一种赋形剂,在人类健康长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 以膏赋型,相得益彰

琼玉膏全方四药合用,选择膏剂,盖因膏剂沃泽、滋润,可从本缓治,能方便患者守方长期使用,久久服之。

膏滋,是中药饮片经反复煎煮,去渣取汁,再蒸发浓缩,加蜜收膏等步骤制成的一种半流体状剂型,是中药制剂中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治疗作用的的一种剂型。因此,膏滋常被用来调养亚健康,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有治未病的作用;另外,膏滋还有缓和治疗作用,适于慢性疾病,尤其是虚损、消耗性疾病患者的日常调治。琼玉膏的适应证主要是阴虚劳瘵、干咳者,属于慢性虚损性疾病,选择膏滋制剂,与药物的配伍相得益彰,更能发挥其养阴润燥之功效。

总之,琼玉膏不论从配伍、方药组成,还是剂型来说,都是一剂保健抗衰、却病延年的良方;尤其体质偏于阴虚以及某些慢性病属于阴虚者,可常服用之,可起到“起吾沉瘵,珍赛琼瑶”之奇效。

参 考 文 献

[1] 蒋梅兰.生地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2):183-185.

[2] Jiang B,Liu JH,Bao YM,et al.Catalpol inhibits apoptosis in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PC12 cells by preventing cytochrome c release and inactivating of caspase cascade.Toxicon,2004,43:53-59.

[3] 苗明三.(怀)地黄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河南中医,1999,19(3):30.

[4] 黄宗锈,陈冠敏,林蔚.人参皂甙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1,8(5):385-385.

[5] 王红丽,吴铁,吴志华,等.人参皂甙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1):25-27.

[6] 赵莹,刘金平,卢丹,等.人参皂苷Re促进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1):20-22.

[7] 赵朝晖,陈晓春,朱元贵,等.人参皂苷Rg1延缓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60-66.

[8] 侯安继,陈腾云,彭施萍,等.茯苓抗衰老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3):10-11.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6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真阴真阳。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经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根。肾易虚而难实,精易泄而难秘。因此,保精护肾,是养生健体、抗衰防老的中心环节。

2、脾、脾胃。脾、脾胃为“仓廪之官”,受纳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景岳全书・脾胃》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养脾胃,重在益脾气,养胃气。

3、心。心主血脉、藏神,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活动的主宰。《内经》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血脉和调,精神内守,则年老而不衰,历代养生家均以调养心神为养生之首务。

4、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主藏血而为“血海”。肝气条达,气机调畅,血脉通利,心情易于开朗畅达。反之,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会引起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同时,还影响着肝、脾、胆、心、肺。因此,重视肝脏的保健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肺。肺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生命以气为本。如果肺气不足,则出现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以及语音低微,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的症状。气绝则身亡。

二、怎样调摄五脏

人体的生命活动以五脏六腑功能为中心,故养生应确立以脏腑为中心的整体观念,使脏腑功能协调平衡,时时处于正常状态。五脏调摄,主要根据五脏生理功能特点以及各种病理状况采用药物或食物及其他方法进行。这里以肾脏为例,略将肾脏保健常用的中药、中成药和药膳举例如下。

1、温补肾阳药:本类药物多为甘温之品,以温补肾阳为主要功效,临床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宫寒不孕,尿频遗尿等症,也可养生防病、延缓衰老。方为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杜仲、胡桃仁、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等;中成药:右归丸、肾气丸、鹿茸精、金水宝胶囊等。

2、滋补肾阴药:本类药物多为甘寒滋润之品,善能滋补肾阴,主治肾阴不足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消渴甚至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等症。药方为熟地黄、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桑椹子、黑芝麻、龟板、鳖甲等;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

3、益肾固摄药:药物主入肾经,具有补肾益气固精止遗作用。主治肾虚不固所致遗精、、遗尿、尿频等症。药方为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菟丝子、杜仲等;中成药: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等。

4、补肾壮阳药膳:

①羊肉补阳汤:淮山药50克、羊瘦肉500克、菟丝子10克、羊脊骨1具、肉苁蓉20克、粳米100克、核桃仁2克、葱白3根,生姜、花椒、料酒、胡椒粉、八角各适量。将淮山、肉苁蓉、菟丝子、桃仁用纱布袋装好并扎口。将药袋、羊肉、羊骨、粳米同时放入砂锅内,注入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捞去浮沫,放入花椒、八角、料酒、姜、葱,转文火炖至肉烂,出锅再加胡椒粉、食盐调味即可。适用于肾阳不足,肾精亏损之耳鸣眼花、腰膝无力、阳痿等症。

②虫草炖鸽(或鸭子)汤:冬虫夏草6克炖鸽子或鸭子。其功用与适应证同①。

③二子桂圆蒸鸽蛋:鸽蛋二个、桂圆肉、枸杞子各50克、五味子10克。鸽蛋去壳,加桂圆肉、枸杞、五味子放碗内加水蒸熟,加糖食用。适用于男性、障碍、阳事不举,妇女经后头晕等症。

5、滋补肾阴药膳:

①生地杞子黑枣瘦肉汤:瘦猪肉60克,生地黄30克,枸杞15克,黑枣5个,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汤1小时,加盐调味食用,有滋阴养血黑发之功效。

②炖猪腰子:猪腰1对,杜仲、核桃仁各30克。猪腰切开洗净,与杜仲、核桃仁同入锅加水煮30分钟去杜仲,加油、盐少许调味即可,有益肾补虚健脑之功。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7

轻轻冲泡开来,细细品着茶汤。第一道茶汤里带有火香与奶香,像微微的咖啡香。台湾的茶是传统而时尚的。传统的手工作坊制作。却带着白领人群喜爱的时尚的气息。小蔡的朋友多爱喝咖啡,她们觉得茶太清雅,没有咖啡带给味蕾的冲击感。唯独这奶香金萱例外,她们说这茶有苦、有涩、有焦火香、有淡淡纯奶的香,很特别。似刚似柔的香气和滋味让她们工作之余的小时光变得生机和惊艳。

第二道喝到了她们所说的苦涩感。开始有点不明白有人喜欢追寻苦涩的味道,苦味是人的味蕾最为敏感的味道,通过味蕾而刺激到大脑皮层,让人在慵懒的午后振奋精神,更惊喜的是,苦涩过后是回味无穷的香甜,这不仅是金萱茶带给人的感官体会,也是生活带给人们的深刻思考。强烈的滋味之后是绵长的回韵和甘甜,就像一部好电影,结局总能让人陷入无尽的回味与思索。

小蔡说想去台湾感受一下当地人的茶文化,想比较看看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我想她一定是从这款奶香金萱中萌生的念头。一款茶能把人的心思带到它的故乡,倒也有几分神奇之处。睹物思人其实也是普遍的人的情感,茶的美妙滋味唤起人们对它生长之地的向往也无可厚非。我喝下第三道茶,很山野的兰花香,我对小蔡说。去的时候算上我。

再往下喝,金萱茶的苦涩感褪去,只剩下清淡的甜味。丢到玻璃杯里,看着叶片舒展,小蔡仍在细碎说着茶、台湾和她的憧憬。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喜欢一个事物就牢牢挂在嘴边,我也乐意听她的絮叨。这茶本来就讨人喜欢。即使没有了金萱茶的番,水中的甜味与其它茶别无两样,但是就这么

趟一趟冲泡了十来道。只是喜欢而已,莫名的,就算只有淡淡的甜。

叶底很柔软,捏在手中轻薄无重量,水绵绵的,像雨后的树叶,湿润的气息,抚慰城市人干涸的心灵。正如小蔡的向往,即使不是台湾,也想寻到茶园。那里能得到生命的回归。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8

翻出一款老茶,赠茶的广东朋友说是珍藏了约30年的老单丛,且不去管它的年份,只需细细体会它的滋味。

好茶并不需要给它太多概念,或号称什么,或某名人珍藏,或价值若干,因为概念往往会蒙蔽了真实的茶味;好的茶也不用太在意它的年份,或以为年份长则宝,或以为年份长则草,有空静下来品读,才是幸事。

干茶的外形乌黑暗润。条索略紧结,梗颇多,还有几片粗老叶,可以从茶的叶背看出多年前焙火的痕迹。

闻干茶之香,只是一股幽细的干茶陈味,香极淡。要形容它的话,只能用老木头的味道来概括。

水已煮开,沿盖碗壁轻柔匀速冲注,不使水花飞溅,不使茶叶翻搅,约40秒出汤。第一道的茶汤就是淡淡的木头味,汤色红,并不浓,入口的温润使茶显得醇实。这是不经过洗茶的滋味,也是茶叶历经年岁磨砺而展示最初的瞬间。读一款茶,细细体阅它的艰辛与苦涩的微笑。

茶的陈香细柔,像一场尘封的故事。

每一道都要以沸水冲注,以使茶汤得到最好的状态。第二道只需要十秒出汤,滋味厚了一些,还是木头的香,似老宅晒了太阳,从天井进来的阳光,草木郁郁。那是厚道又纯纯的笑容。

单丛老茶的滋味与普洱老茶不同。普洱的老生茶会有蓬勃的厚劲,醇厚甜润;而单丛的老茶,似大风中的山野杜鹃,坚韧依然有香。

然而两者的存放都需要干净、洁燥的环境,以使茶质长存,茶之性本来极高洁。

冲注第三道,汤水变得清澈,正是最适品饮的茶汤。木头的味道浅淡了些,梗木的药香增浓,入口饱满,绵厚温润。有点想入睡――很多茶并不是让人意气风发,而是让人安定下来,远去了白昼的尘嚣日上,淡寞了红尘的欢笑,沉下来,静下来。

有人说,年轻的爱茶女孩,应该去泡酒吧,欢歌,恋爱,苦就尽情,笑就肆意,而不是在茶桌上像一位老者。

挺实在的道理。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风景,去收听那时的旋律。不过老者也不是一口枯井,安坐着,何尝不是一个女孩的美?

一道茶,在冲泡时候比较忌讳搅动叶底,因为会使下一道的茶汤变得浑浊,最终难以恢复茶的清澈。

第四道的茶,有甜,开始出现红薯的香气。四川一带称红薯,广东和福建称地瓜。我以为这是单丛常有的香气,或雅称为蜜兰之香。茶中有万千气象,哪怕茶汤淡了,也可以从中觅出那从未消失过的世界。

有点渐入佳境,不如熏一根海南沉香。北宋名臣丁渭曾形容海南沉香“味清且长”,并作为历代文人品香的要点。那时候的海南岛,是流放老年丁渭的天之涯。丁渭曾为宋真宗督制龙团凤饼,也曾豢养白鹤于宫廷,或谓权臣或称奸相,“千古奇才”的丁渭有太多传奇。丁渭喜海南沉香,流放之路也是命运的终点,丁谓于临终前半月,已不食,但焚香危坐,默诵佛书,以沉香煎汤,时时呷少许。史载“启手足之际,咐嘱后事,神识不乱,正衣冠奄然化去。”

海南沉香味道甜细,一时入鼻,香气若有若无,不似越南沉香更带一点辣的劲道。

这样一款老茶,当然要配上海南的沉香,茶与香都称不上顶级,却也正适合这样的―个夜晚。

第五道,不需要太慢出汤,依然是30秒左右。老茶的陈味变淡,汤红亮,入口甜润,此时不动,或不言语,茶汤入喉,身体能迅即热起来。

空气中有沉香的气息,微甜的一缕。

老茶自不必沉厚,也可以淡一些、薄一些。

六道以后,茶汤愈加清澈。饮之手心更热。汤水的柔不觉得有滞碍,温和如沐阳光。

与红茶相比,它没有香,没有甜,只是温润、沉实――这是飘扬的茶香未能比拟的气度。

茶水并非无物,在似有若无中间,山韵蜜味以更细腻的形式演绎。此时,看烟气缭绕,或舒卷。或直上。

喝过另一款20年的单丛陈茶滋味更浓醇,蜜香更张显,但也不必常迷恋滋味厚重的茶,有时候可以喝喝需用心体会的茶。

明朝屠隆在《续娑罗馆清言》中写到:“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清真寂寞之乡,愈久愈增意味。”

这是―位有故事的人。

古人讲的菜根香,原来要嚼得菜根,才能知香。淡薄些的老茶,也可以饱览山水。

十三道后,滋味略淡,茶汤更加红亮,丝丝回甘。茶碗盖子上的木香依然,因为早年焙火的原因,在盖子上还能捕捉到一丝的焦甜。茶,似乎变得年轻了。

回头去喝第一道余下的茶汤,却发现变化的痕迹,与此时鲜活的茶汤相比,第一道的茶汤仍然是久远的陈香,只是多了一股油油的滋味。

冲至十五道,滋味略淡,茶也饮饱。

陈茶的叶底也已经完全恢香活性,因为揉捻之故并不完全舒展,历经十五道的沸水冲泡,叶底更有生命的活力了。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9

记得伯父曾说过:“喝茶就是喝茶,硬是把它整得那样复杂干啥?我喝了那么多年的茶,从没把它往文化上扯,不也一样既解渴又过瘾吗?”伯父爱喝茶,茶是自家屋后栽的苦丁茶,他喝茶的目的恐怕也和老舍笔下蹲在街边喝大碗茶的骆驼祥子差不多――只为消渴解乏而已,但伯父却是乐此不疲。

伯父是位识字不多的农民,尽管他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未必能品出茶的门道来。相反,许多饮茶人总想说出茶的滋味,殊不知饮茶的滋味就在饮茶的过程中。倘若在饮茶的过程中刻意地寻味,那样反倒把真正的滋味给放过了。好比人生在世,最好不要太多去计较成败得失,因为无论成败,这一切都是人生的滋味。

一个人喝茶的年头久了,便会悟出许多人生的况味,其实人生就是一杯茶。一杯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时浓酽,第三泡时香醇,第四泡清雅,第五泡寡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时常让人想起人生,青涩的少年,浓烈的青年,回香的中年,雅致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淡泊无求的老年。

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说,一杯清茶,是每个人在人生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茶之美,就在于那份心安理得的冲淡。李先生喜欢茶叶那种不惧冲淡的精神,也喜欢茶叶甘于冲淡的平静,淡是茶的真味。茶是越泡越淡的,同样,一个人经历的事多了,遍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就会像茶一样,愈来愈淡,直至淡到无所欲求。

生命的滋味作文篇10

“民以食为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若要问食追求的是什么,相信答案各不相同。而我们中国人对待吃饭采取了艺术的态度,研究一个“美”字。例如,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就有特色美的风格审美原则,即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各个方面的美,充分体现了饮食中文化色彩和美感享受的总体。而“十美风格”中的核心就是“味”。“味”之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饮食追求的最高境界。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隽美之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数千年来中国饮食文明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对食物隽美之味永不满足的追求,中国上流社会宴席上的无穷变化,美食家和事厨者精益求精的探索终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味”的独到成就,形成了中国饮食历史文明的一大突出特色,以至于使“洋人”惊呼:中国人不是在吃食物,而是在吃“味”。

原料是烹调之本,根据原料的性能鉴别其特征。对症下料,切勿无的放矢,乱放乱投,以免达不到调味的效果。比如新鲜的鸡、鱼、虾等本身就有特殊的鲜味,在调味下料时应适可而止,保证原料的本身的味道,追求原汁原味,不宜加入过多的调味料,以免遮盖其天然的鲜美滋味。要是原料不太新鲜的话,调味就可重些,以解除异味。有些腥味比较重的原料,在调味时可以先加入酒、姜、葱等除腥的调味品,再加入调料,比例适当,适时投放。如四川名菜“鱼香肉丝”,首先应知道这道菜的味型咸、甜、酸、辣,且蒜香突出,勾芡适中,色泽红亮,在操作过程中应先下入豆瓣酱油煸,再入姜、蒜,下原料,加入少许酱油、盐、味精、胡椒粉、辣椒油,最后入醋,勾芡淋油成菜。烹制菜肴时了解菜肴的类型,需要哪些调料,比例如何,顺序及时间怎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口味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例如: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热量消耗大,因而喜欢饮食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身体水分挥发大,出汗多,气温高,气压低,因此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例如:老鸭就是暑天的清补佳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老鸭炖食时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补虚损、消暑滋阳,实为夏日滋补佳品。

“味”是人们评价食品的重要依据,所谓“品尝”,主要是对滋味而言。适口的味道,可以调节食欲,有利于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食物滋补身体的作用。中国菜肴的千变万化与其众多菜肴的形成都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口味。如浙菜中的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干炸响铃等;四川菜中的水煮牛柳、麻婆豆腐等;广东菜中的白斩鸡、冬瓜盅、白云猪手等;山东菜中的九转大肠、珊瑚金钩等名菜从创制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地方风味菜肴强烈反映出了各地居民饮食的不同嗜好,是“适口者珍”——适合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的众多居民之口的体现,也是中国菜肴对味的具体体现,更突出了中国菜肴中“味”是灵魂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中国菜肴风味多样,口味众多,是中国菜肴闻名世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