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十篇

时间:2023-04-06 08:27:02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篇1

关键词:诗歌;感情;欣赏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长河中,诗歌这颗瑰丽生辉的宝石一直是闪闪发光的。从几千年前的《诗经》到现代诗,优秀的诗篇无不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它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可以激荡情怀,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坚定志向,可以增长学识。一言以蔽之,欣赏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该怎样鉴赏诗歌呢?

一、要深入领会诗歌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有位诗人这样说:“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以之打动读者的心房。柯岩的《,你在哪里》就是一首撼动人心的诗。诗中哪句不是强烈感情的产物?“,你在哪里”这反复出现的呼唤,字字催人泪下;那层递式的应答,无不表现了各族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怀念、敬仰之情。反复朗读它,仿佛感到的高大形象和亲切笑容就在眼前。再看郭沫若“五四”时期写的《炉中煤》:“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这“心爱的人儿”“年轻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就是立志改造中国的志士仁人。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热爱祖国的炽热而深切的感情。反复咏颂,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读者心中腾升。

二、要着重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形象,欣赏诗歌的形象美

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寓于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中。如的《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仅用20个字,就生动逼真地勾勒出青松那傲霜斗雪、巍然挺拔的英姿。这是一个刚强不屈的胜利者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笑迎风雪,与艰难作斗争的勇士形象。而贺敬之的《回延安》则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形象。诗人即第一人称的“我”,以赤子之心,表达了对延安母亲的深情厚谊,使我们看到了诗人赤子的纯情,窥见了诗人美好的心灵,感受到诗人高尚的情怀,听到了诗人激动的心跳。

三、要反复鉴赏诗歌精练概括的语言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丰富的感情、艺术的形象,都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如,的《七律・长征》仅仅56个字,便写出了“历时一年多,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讴歌了这举世闻名的伟绩,可谓精练极了。而贺敬之的《回延安》,以口语入诗,陕北地方色彩就突出、鲜明。如,迭字的运用,像“几回回”“几辈辈”,构成一种舒缓而深沉委婉的语调,增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还有“油镆”“黄土”“宝塔”以及“气喘得紧”等,更是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语言和景物。这些都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浓烈的民歌风味,有助于抒发诗人淳朴、深沉、真挚的感情。再看唐诗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10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一是写鹳雀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雀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雀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的。因为只有身在二层楼才能有这个说法。二是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雀楼的景物描写,在愉悦中想得更深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不也如登楼一样吗?从而使思想得到升华。

四、要反复吟咏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鉴赏诗歌的韵律美和建筑美

诗歌欣赏篇2

摘要: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可谓长矣,而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诗歌的考察也渐渐重要起来。因此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除了要端正对古诗教学的认识,还应该明确古诗教学的内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诗歌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千百年来,古诗歌由于语言凝炼生动,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一直滋润着我们的民族。而选入初中教材的诗歌,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在以往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都把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对诗歌的全面感知。诗歌在语文课中所占分量虽不算少,但所用教学时间却不多,即使学习诗歌,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熟读背诵、了解大意而已。现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在近些年南京语文中考中,考查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试题也成为了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的古诗词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导致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背诵不能真正理解到诗歌所构建的精美意象。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感知诗歌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突破。

首先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立足于“文本”,也就是诗歌的本身,具体是: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以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环境的变化,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其人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就能够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文字。诗歌教学中,词汇的积累虽不是主要任务,但一些有碍于疏通理解的文字还是要作精要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碍于疏通的文字的确定,应先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交由小组或集体讨论,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学生记忆,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其次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表现去体会。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第三指导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所谓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这些句子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习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掘。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海日生残夜”之“生”、“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新”,这些字,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也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

第四从赏析的角度来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诗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一首诗的主题并非是绝对的唯一,学生的见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师也要承认他们动了脑筋。倘使学生实在谈不出自己的所悟,就应当指导他们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来探究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感情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经过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来的就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统一模式了。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提出疑点,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结论。

    第五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能力培养方法。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来这样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老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的脑海之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的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继续体味本诗,对诗歌主旨的了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最后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

美在形式。诗歌的形式美,一是表现为思路结构美,即诗歌的构思很讲究“精”“妙”“新”。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诗人以白雪作为全诗的背景和贯穿始终的线索,从雪写起,又以雪终篇,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如《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形成了重章叠句的形式美,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美在意境。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或多幅美丽的画。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韦应物《滁州西涧》则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可见诗歌的意境美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和创造,因而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从而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美。因此诗中的一朵花,一片页,一棵树,一个人,都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诗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希望我们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帮助学生重返诗歌乐园。

诗歌欣赏篇3

1. 诗歌欣赏的积累问题 文学欣赏,普遍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问题,诗歌欣赏,更是如此,概而言之,诗歌欣赏,需要进行三方面的积累。

1.1 生活上的积累

生活上的积累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活知识的积累,众所周知,艺术是生活的曲折反映,诗歌正是诗人运用想象,把生活艺术化的结果,诗歌的欣赏中一条基本要求是读者运用想象,把浓缩于诗歌意象、意境中的生活品味出来,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活知识储备,欣赏就可能流于浅层次;再一就是诗歌素材的积累,诗歌的特性决定了诗人在创作时讲究言简意丰,故而诗歌中双关象征等手法运用得比较多,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诗歌素材积累。例如:当我们明白了“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范成大《横塘》中“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句里的离愁情绪与感伤。另外,在诗歌欣赏中往往离不开比较,如果我们的知识仓库中有大量的相关素材,在比较时也就游刃有余,欣赏时也就容易深入了。

1.2 知识上的积累

这是诗歌欣赏积累中的重中之重,为便于阐述,试分条列举。

1.2.1 诗歌本身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诗歌的特点、一般规律、写作技巧、表达方式等。

1.2.2 作者方面的积累,主要包括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创作特点等。

1.2.3 欣赏方面的积累,主要包括欣赏的一般规律,基本方法、技巧、欣赏语言等。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欣赏语言的问题,现在试卷的诗歌欣赏,除了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之外,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欣赏中,如果能恰当准确地使用一些欣赏专业语言,无疑会使文字规范一些,如在评价诗人感情时,“愉悦之情”肯定比“高兴心情”更像评价,“虚实相生”、“写实”、“写意”肯定比其它语言见解。

1.3 思维上的积累

诗歌欣赏,其实质即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因而在平时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积累是很必要的,我个人认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这三方面能力的积累,对欣赏是很有帮助,即语言揣摩能力,想象联想能力,整体理解能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由此看出,仅仅掌握了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欣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多方积累,方有可能攻克这欣赏难关。

2. 诗歌欣赏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我以为,诗歌欣赏大致可以分为渐进的三步。

2.1 欣赏语言,并通过字面意思(宣示义),解决“读懂”问题。在这一步中,注意诗歌语言的两个特殊性:一是语言颠倒;二是用典。诗歌语言为了声韵的需要,往往需要颠倒正常的语序,如果我们仍按其字面的语序去理解,就会一头雾水甚至误解,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句,什么意思?不好理解!调整语序,变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之)烽火”意思一目了然。另外,诗人为了让有限的语言承载更丰富的内容,往往会化用大量的典故,如果我们不注意体会,往往就无法领悟到诗人的真意,如杜甫的《阁夜》,全诗意境极为苍凉,其颔联中却有一句清丽之语:“三峡星河影动摇”与全诗氛围极不搭调,当我们明确《汉书》中“星河”之典故后,就容易体会到诗人的真意了。

2.2 欣赏内容,体会其言外之意(启示义),解决“读透”问题。在这一步中,主要应注意诗歌的多义性问题。

2.3 欣赏情感,争取有所领悟。欣赏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再拘泥于只言片语,而应立足于整体,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风格等诸多因素,对诗歌进行整体理解。

3. 如何寻找诗歌言外之义

3.1 诗歌言外义的形式

3.1.1 从构思上讲。古典诗歌通常不是把感情脉络的连续性呈现给读者,而是从感情的发展脉络中截取有启示性的一段,把其他的略去,留给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同时句子间有较大的跳跃性,留下了较大的空白,而诗人就把自己的意思隐藏在这些空白之中,如卢绘的《塞下曲》“月里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人就只写了作者出击的场景,究竟出击没有,追上敌人没有,统统略去,可是那种艰苦的自然环境,肃穆的战斗气氛和净土们的英雄气概,都被烘托出来了。

3.1.2 从手法上讲。大典诗歌为了达到含蓄委婉的目的,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双关、比拟、借代、夸张等)和表现手法(隐喻、象征等)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意思,让我们的领悟表达效果中完成对其真实意思的理解,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不过女墙来。”浪涛拍岸,这本来是平常之景,诗人却用拟人手法来写,有何好处?就是让无目的的事物有了目的性,读“潮打空城寂寞回”句,我不自觉地有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兴”是什么?可能是到城中拜访友人,抑或就是掠取财物,结果却失望而归,这就说明了石头城的荒凉衰败程度,“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句,同样如此,月起月落,本也是自然之象,诗人却使它有了一种期待,夜夜越墙,说明期待对象未现,最终表达的还是荒凉、衰败、空空如也。

3.2 言外义的特征

3.2.1 平淡与丰富辩证统一,而且往往呈正比例关系。如《石头城》的首句“山围故国周遭在”城池四周的群山还在,这不是废话吗?平淡之极,进而思考,既然青山依旧在,这是不争的事实,诗人为何还要浓墨众彩地抒写呢?莫非是表明什么不在了?如此一想,就会明白其中包含的“物是人非”的感慨,至此,还能说此句平淡么?

3.2.2 诗人虽没诉诸言辞,但在字里行间有一种暗示,引导读者朝其一方向去想,以达到诗人意向所在。

这种暗示的形式有:

(1)明确的关键词、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就给全诗的情感作了明确的暗示。

(2)主观色彩浓的词语组合成的氛围。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前两句中的“寥落”、“寂寞”可谓为全诗定调。

(3)诗的音韵、节奏。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全诗的快节奏中,我们似感受到诗人遇赦后的喜悦之情。

3.3 寻求言外义的方式

3.3.1 联。联系写作、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前已有述,此不赘言。

3.3.2 进。自己进入诗歌意境,争取心与诗人一起跳动。如面对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不深入其中,我们可能就只看到诗人所描绘的冬天雪景图;假如自己进入其中,身处如此清冷孤寂的环境中尚能垂钓,就能感悟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悠闲安然,遗世独立的清高来。

3.3.3 品。品味诗中辞格等的修辞和表达效果,如对《石头城》中拟人手法的品味。

诗歌欣赏篇4

关键词:诗歌欣赏;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10-02

诗歌是文学的原初形式,也是文学的至高境界,诗歌以其精练、含蓄和深刻的语言,通过意象、意境的整合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文学体裁。意象、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构筑诗歌思想和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诗歌没有意象、意境和意蕴就想先天不足的孩子,或者说是没有根基的浮萍和墙头芦苇一样。所以诗歌欣赏主要宜从意象、意境切入。

一、诗歌与意象

(一)何为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意象的认知是奠定文学审美能力的基础,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即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意象和形象的区别,“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形象)都是意象”(陈涛《文字意象论》),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是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二)如何欣赏意象

众所周知,鉴赏诗歌首先接触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意象。“意象”是“表意之象”,是“意”和“象”融合为一的,带有作者的某种主观情感或寄托的“物我同一”的艺术形象,意象的产生来自诗人对生活观察思索后,进行艺术提炼的产物,而绝不是其他,更不是那些喝了劣质烧酒,丝毫不懂文学理论、不懂诗歌艺术,只会嘶叫的所谓“灵魂的呐喊”。因此鉴赏诗歌中的意象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这些意象如明月、浮云、流水、梅花等,已不是原本的客观景物,而是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景物或画面。比如李白在《灞陵行送别》中写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霸陵即汉文帝陵,唐朝时的送别都在这里分手,抬头远观,花还没有上古木枝头,但地下的草已经缭乱,李白说这叫伤心之春草。再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些年年生发、岁岁茂盛的春草,都是凄凄离别情。寄寓了诗人无穷的心事,尤其是别恨离愁。第二、意象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一个意象应用得好坏,不仅在于这个意象是否鲜明,还在于它在整体中的作用。第三、在长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有些意象蕴含的意义已经较为固定,如“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喻指坚贞品格或孤傲气质,“杨柳”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等等。

同时在欣赏诗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比如同样写春愁,李后主的愁是“离恨恰如春草”,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随向东流”。李清照的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的愁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意相近而象不同。再比如同样写雨的诗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此诗通首描写暴雨,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势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同样写雨,象相近却意不同。

二、诗歌与意境

(一)何为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意境是一种融合着诗人感情和意绪,能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在其中的艺术境界。分开来讲,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但单独的“意”构不成意境,而单独的“境”也构不成意境。譬如:有人问顾恺之会稽山川之状时,他描绘道:“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里所概括的江南自然风光,形象鲜明,脍炙人口,但不能说它有意境,因为它无“意”。

中国诗坛上有一诗画俱佳,且将两者结合妙绝的诗人王维,他在其代表作《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写的是秋天一个雨后的傍晚山中的景色: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叮咚石上,月光下泻,犹如一条素练,山林多么的静美。当然,生活在这一片静美土地上的人勤劳善良,无忧无虑,也是一大亮丽的景点。我们知道,作者写山居之景只是表层意思,不是真正意图,作者的真正目的在于要摆脱对狭隘的功名利禄的渴望,从在污浊的政治空气中逃脱出来。于是,作者在尾联中写道:“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青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至此,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已全部灌注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之中,情与境交融在一起,从而水到渠成,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情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意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深秋晚景图,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种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契合交融所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二)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只有通过意境的创造,才能表现乎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启发力,也才能刺激与诱发读者丰富的审美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意境美,首先表现在形象与情思交融所构成的完整的艺术画面上。诗人在写景时,注入了他的思想与感情;而在抒情时,又往往寄情于物,借物载情,情景交融,天然浑成。诗歌的意境美其次表现在含蓄上,即是否具有表现为含蓄、能驰骋鉴赏主体想象的虚境。诗歌的意境须以描摹景物为起点,但景物不一定都是切切实实的客观存在,虚境反而更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三、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如意境是一种融合着诗人感情和意绪,能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在其中的艺术境界。如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孤”、“直”、“落”、“圆”既是写景,又是人的感受,表现了昂扬与伤感,豪放与孤寂复杂交织的情怀。

四、结语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须品,还是一种奢侈品?我想诗歌传承着中国人的心事,或含蓄,或深沉,诉说着我悲,我喜,我愁,如果我们愿意将自己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

参考文献:

诗歌欣赏篇5

诗歌欣赏音乐美节奏运用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才统称为“诗歌”。“诗”与“歌”自古就是水融,不分彼此的,“诗”即“歌”,“歌”即“诗”。古代的《诗经》,极盛时期的唐诗、宋词、元曲,在当时就是为人们吟唱的歌曲,有的还颇为盛行,“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凡有井水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古代如此,现代亦如此,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也很重视现代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优秀的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歌里的音乐在我的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与韵律上。诗歌的节奏,就是一连串的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停顿,相当于音乐的节拍,没有节奏,就没有诗歌。格律诗的节奏形式,五言的主要是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的大多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现代诗也是有节奏的,它的音节也是有变化规律的。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虽然句子长短不一,字数多少不等,但节奏鲜明,基本上是以三字为一顿,与歌曲的3/4节拍颇为相似。

此外,诗歌的音乐美还体现为韵律和谐。诗歌讲究押韵,即每句或隔句的最末一个字用韵相同或相似。选韵的不同,可以造成不同的音乐气氛,传达不同的情感。例如舒婷的《致橡树》,诗歌中的“你、己、曲、仪、雨、起、里、意、戟、离、息、依、里、躯、地”的韵脚为“ī”或“ǖ”,读音相似,发音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柔和细腻的情感。一般来说,抒发高亢激昂感情的诗歌,常常使用响亮的阳韵(带鼻音的韵母),这种韵母洪厚响亮;抒发优美、细腻,或悲怆、凄楚的情感的诗歌,多用不太响亮的阴韵(不带鼻音的韵)。此外,诗歌常常运用章句重叠的手法,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的只换几个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章句重叠,回旋反复,犹如歌曲的旋律,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由于节奏和韵律,便形成了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朗朗上口。

因此,在诗歌的欣赏与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与旋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旧体诗有格律,讲究押韵与对偶,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格律诗的音乐美。现代诗歌没有这些要求,现代诗歌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节奏丰富,变化多端,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与规律。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呢?我们可以借用歌曲的元素与形式来体会这种音乐美。

歌曲有鲜明的节拍,诗歌也是如此。以下以《再别康桥》为例,找出这首诗歌的节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西天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歌的首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末章“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重章叠句,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这两个章节以双音词作为状语,诗句以六字句为主。其余各章节也多以双音词或三音节词作为定语或状语,如“轻轻的”“河畔的”“软泥上的”“榆荫下的”“悄悄的”,每一章节的诗句也是以六字句为主,因此可以以3字为一拍,套用歌曲的3/4节拍来吟诵,其中的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可以延长其中一个字的时长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增值线“__”表示),或两个字合为一拍(在歌曲中用减值线“XX”表示),于是,这首诗歌的节奏可以用歌曲的简谱表示出来:

再如,诗歌《祖国・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我的母语/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我的母语/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名字/我的母语/是春蚕口中吐出的丝绸古道/我的母语/是春鸟舌尖跳动的民歌中国/我的母语/是丁香凝结的雨巷/我的母语/是傲雪绽放的红梅/我的母语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我的母语/是划开天幕的雷电 /奏响黎明的号角/我的母语是一种链接/我的母语是一种文明/我的母语是一种财富/我的母语是一种骄傲……

在这首诗中,“我的母语”四字句回环往复,形成这首诗歌的主旋律,这个诗句可以2字为一拍,以2/4的节奏来演绎,或可以4字为一拍,以4/4的节奏来演绎。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对诗歌的句子成分特点的分析,借用歌曲的节拍,来确定诗歌的节奏。

在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诗歌,就能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在朗诵时还可选用与该诗歌节奏以及感情相符合的配乐,达到“歌”“诗”合一的和谐。这或许就是诗歌给人们带来的一个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审美体验。

诗歌欣赏篇6

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师知识,提高备课质量。诗词鉴赏是综合性极强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语文教师通过查阅丰富的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教学时就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轻松地教学,使寓教于乐变为一种可能,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还能为学生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人机互动,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语文教材中,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身心智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课前,由学生从网上查阅晚唐的历史资料通过比较会发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词人对社会的不满,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情感,提升人格,领略名家风采。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诗词鉴赏课上,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料,而且可以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美。文学是“美”的同义词,而诗词则是文学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因而诗词教学首先应有一个“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地融入诗情画意中。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利用多媒体声像文集合的特点选取许多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画面和音乐并配以文字解释,积极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为学习诗词奠定感情基调。

如《蜀道难》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感受蜀道的险峻,搭配录音使学生感受李白诗歌语言的壮丽之美。通过观摩专家的朗诵读音,体味感情、节奏、停顿、强弱、快慢,评点其精彩与不足,分析朗读技巧。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诗歌欣赏篇7

随便时间怎样冲刷着自己,

当我的头发斑白,回过头来拾拣记忆的羽毛时,

我就会想起过去——

那时的我,终于不用坐在窗边等待,

因为那时的我早已长大。

但是我还是庆幸自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当一切停止。

当时间开始苏醒,我还在自己的梦里沉睡...

每个人都不会完美,只是只是残缺的多或少。

一样是缺,又何必管他是缺失了多少?

有得必有失,放弃与取得并不矛盾,包袱太重,

诗歌欣赏篇8

村里扩建公路,路基都毁了

连同一直挂在天上的月亮也毁了

一场雨,把刚刚踩出的一条小经毁了

一个年老的女人拉着一个走路不稳的女人

一双沾满泥巴的脚拖着另一双陷在泥巴里的脚

一个声音说走错了,另一个声音说没有错

40岁的生日在不远的一个深夜里等着

妈妈说40岁的生日不给我过了

妈妈说我离婚了,40岁的生日过得没意思

妈妈拉着我的手回家

拉得那么紧,不允许我颤抖

妈妈说的那些话铿锵有力,不像一个病人

回家以后,妈妈房间的灯很快就熄灭了

我一夜没有熄灯

以为这样,就能早一点触碰到黎明

2、《猫》

猫在屋檐下的椅子上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而下一次,它还会在槐树下追它

它把自己旋转成一个漩涡

我们都是在假设里兀自沉迷的人

月季花。它咬下一朵

另一朵它要留到月亮升起来

月光混淆的事物,它从不试图辩清楚

比如另外一只走在屋脊上的猫

许多年,我们终于养出了一只不怕人的猫

给它挠痒的时候,下手重一点,它就咬你一口

这样的故意

让我们身上的阳光动荡

3、《春天又一次按时到来》

才孵出的喜鹊忘了前世歇过的屋檐,当然淋过它的一场雨

也得忘记自己汇集过的河流

把春天交给左右为难的诗人。抒情如鲠在喉

她想给几个人发短信,约一约去桃花岛的事情

这明目张胆偷情的嫌疑

一下子败给了身体里不停上涨的潮浪

如果我70岁,我就有70个春天

一个春天10块钱,刚好够一个中级宾馆睡一夜

想想寂寞太长,一夜不够

也就罢了

4、《可疑的身份》

无法供证呈堂。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

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

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我盗走了一个城市的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

我盗走了它的来龙去脉

但是我一贫如洗

我是我的罪人,放我潜逃

我是我的法官,判我禁于自己的灵

我穿过午夜的郢中城

没有蛛丝马迹

5、《身体里的子弹》

我的身体里有一颗子弹,对准我的绝望

被命运通缉了40年的危险份子,她不去异乡

她不隐姓埋名

只有我的拳头一次次在春天落空,撕不开夜色

我身体里的子弹,也对准我的欲望

我不敢要你的回报。我和每一个遇见的人拥抱

也拥抱每一朵花:这天生的仇敌

这掩饰了身份的流民,这想放火烧天下的女人

我对你说的话从来不完整

下一句我说给一百个人听,他们如果当真

就要承担我的罪行

6、《别离》

到处都是蝴蝶坠落的声音

它们的叫喊堆积成一个个小坟墓

在这阴暗的房间里

大雨南移。飞机在夜色里起飞

灯光映照窗外闭合的花朵。它们比沉默更衰败

我想把这墙壁抠出一个洞!

这幼稚的事情,我还是忍住了

像忍住灯光在一对瓷鹤身上投下的几个影子

我将原路返回,隔着大雾看你

如同这别离

如同我还没有来就怀抱的心意

7、《今夜》

如一个弃妇,她在喝酒

她在酒杯里加了小剂量的毒

为了死去的明天,她将活过今夜

噢,今夜!今夜有依旧到来的星河。

有星河之下在爱里放纵的人群,有毒品,有花朵

今夜有丢失的马匹重新丢失

今夜有愈合的疾病重新溃烂

今夜她孤苦伶仃

8、《月光破碎》

我不知所措

明月已经被我吞下喉头,再吐出来

也是破碎的月光

大雾围绕,摸索不到一双手

我想让人间重新发热如同让海水返回天空

断了来时路,断了去向

我在我的村庄独坐到天亮

我是掉落的露水重新回到草叶上

我不洁。

命运不会给我一颗糖

如果我真敢在人群里行窃

那个人

一定会得到我的报偿

如今我甘愿坐在一个人的影子里

她已经死去

我替她爬行

9、《被一个院子囚禁着》

有时候我想被一块小地方囚禁

而且不断囚禁下去,直到消失了求救的愿望

我对什么都没有了想法

包括性,包括新鲜的咖喱

国际战争和国家兴亡早就是遥远的事情了

时间对我来说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个院子从来不设镜子

什么东西都看不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对立面

美也取消了相对论

那时候我允许旧星宿砸下来

这如果也不能让我获得最后的意义

10、《玲儿》

玲儿是一个瘫子

20岁时喝农药自杀

玲儿爱着一个男人:她的明哥

现在是我的明哥

我们的明哥在城里

我和玲儿在乡下

玲儿死的时候喊明哥的名字

现在我和她一起喊

她在坟里,我在阳世

风吹过坐在她坟头的我

风再吹不到她

风吹着清白如玉的她

吹不动浑浊如泥的我

风把玲儿坟头的草吹青了又吹黄

风把我的眼泪吹干了又吹来

阴阳两隔的两个女人

11、《石磨》

横店的石磨上,谁栓住了我前世今生

谁蒙住了我的眼睛

磨眼里喂进三月,桃花,一页风流

磨眼里喂稗草,苍耳,水花生

假如风能养活我,谁就不小心犯了错

我转动的上磨大于横店,横店是静止的下磨

大于横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梦和绝望

掉进世俗,压住悲哀

这样的转动仅仅是转动

12、《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13、《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14、《捂不紧,内心的风声》

风声四起,一个人的模样出现得蹩脚

房子几十年不变一下,柴禾背风向阳

向阳的还有,斑驳而落的泥灰

向早年的梦要一点华丽的虚构

人生得意,或不得意

尽欢成为道德的审美

这个地带积累着长年累月的风声

忧伤因为廉价而扔得到处都是

我们不靠词语言说日子,生活是一种修饰

一直低于风声

多年后,一个埋我的人被指定

这些年,我偶尔想一想死亡的事情

把活着

当成了一种习惯

15、《离婚证》

一叠新翠,生命里难得一次绿色环保

和我的残疾证放在一起

合成一扇等待开启的门

36岁,我平安落地

至少一段时间里,我不再是走钢丝的人

比身份证显眼呢

仿佛没有根据

只是,身份证我总是用到

比如生病住院,邮局取东西

残疾证我偶尔用到

比如申请低保

但是离婚证有什么用呢

我不再结婚,从此独身

16、《一打谷场的麦子》

五月看准了地方,从天空垂直打下

做了许久的梦坠下云端

落在生存的金黄里

父亲又翻了一遍麦子

内心的潮湿必须对准阳光

这样的麦子才配得上一冬不发霉

翻完以后,他掐起一粒麦子

用心一咬

便流出了一地月光

如果在这一打谷场的麦子里游一次泳

一定会洗掉身上的细枝末节

和抒情里所有的形容词

怕只怕我并不坚硬的骨头

承受不起这样的金黄色

17、《一颗玉米籽在奔跑》

快过一场秋风,快过一列火车

快过玉米棒子的追赶

不能阻隔于河流、和鱼的汛期

不能耽误于山坡,和一场红枫的事故

不能在一阵雁鸣里徘徊

是啊,这么小

世界多么大

要赶在天黑前跑到生命的另一头

要经过秋风的墓穴,经过雪,经过春天的疼

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

经过城市,经过霓虹和海水一样的失眠

经过古堡,和玫瑰的死亡

它时刻高举内心的雷霆,最朴素的一粒金黄

18、《雪灾》

纵火犯已隐藏于陌生的语音。他的烟头七日后走火

根源来不及查询

首先要救出来的本能,然后是埋没的快感

房子,烟雾,水(需要忽略,生几层,死就几层)

不能就此罢休。不能让血迹掩埋于如此大的虚无

罪证这样无力么?

乌鸦歇在谁的脖子上,控制不住语音的颜色

看看,盲人都知道这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我的身体里没有你要的白,依旧没有

而且不冷

我挪动文字的时候试图挪动身体

原野空旷,没有兔子的蛛丝马迹

然后这个连接词小心翼翼,徒留风声

19、《你在钟祥,我在横店》

在地理上,我从属于你,如一片叶

卷曲在你的袖口上

你醉酒的时候,我就有跌坠的危险

更多的时候,两种方言以汉水为界

冷暖自知

想象你走过的路线,一定有些出入

以莫愁湖为中心,你一反一正就绕过冬天

没有水源的莫愁湖如果干枯

湖底会有横店的地图,如一只蝴蝶

而淤泥里的女子,是多么容易叫人忽略

20、《我的身体是一座矿场》

隐藏着夜色,毒蛇,盗窃犯和一个经年的案件

暴露着早晨,野花,太阳和一个个可以上版面的好消息

五脏六腑,哪一处的瓦斯超标

总会有一些小道消息

怎么处理完全凭一个绑架者给出的条件

他住在村子里,不停地吸烟

这是一座设备陈旧煤矿,黑在无限延伸

光明要经过几次改造,而且颜色不一

我会在某个塌方前发出尖锐的警告,摇晃着蛇信子

那些在我心脏上掏煤的人仓皇逃出

水就涌进来

黑就成为白

袒露着虫鸣,月光,狐狸的哀嚎和一个经年的案件

隐藏着火焰,爱情,和一土之隔的金黄

总有人半途而退

一个人往里面丢了一块石头

十年以后

诗歌欣赏篇9

Children watch architecture in a building block

Children, the Children Happy

I admire how you are

Architecture in a building block to see you alone

House at the hands of skillful you

Block 1 of the established Weiran

In praise of the elders after

You are always happy to put them came overturned

Tear down the moment you laugh

Carefree transparent clear

Children, I admire you

You can start again immediately Innovate

People often say: The world is a stage

Life but can not be the slightest bit Games

Our lives every reconstruction

Too many things to pay

Faced with the colorful building blocks of life

At the time we set up

Always do not have the courage to tear down the

Those who are already old things

We are forced to stick to conventions

Rough tough life

Has enabled us to fall short of

Architecture in a building block when you the imagination of today

Faced with a heavy heart and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Children, I sincerely admire you

Faced with this complex social

How I wish I could

Children of Freedom in a state of mind

To build their own high-rise buildings

Innovate do not go out of ordinary things

看孩子搭积木

孩子,幸福的孩子

我是多么的羡慕你

看你独自搭积木

房子在你灵巧的手下

一座座巍然的树立起

在接受了长辈夸奖后

你总乐于把它们轰然推倒

推倒的瞬间你的笑声

清澈透明 无忧无虑

孩子,我羡慕你

你能马上开始再次创新

人们常说:世界是舞台

可人生却不容半点游戏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重建

都要支付太多的东西

面对人生五光十色的积木

我们在搭建时

总是没有勇气去推倒

那些早已陈旧的事物

我们被迫墨守陈规

人生的艰辛坎坷

已使我们失却了

你今天搭积木时的想象力

面对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孩子,我衷心羡慕你

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我多么希望我能够

以一个孩子的自由心境

诗歌欣赏篇10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而语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最主要的就是把握语言的艺术,只有把握了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熟悉音乐、理解音乐,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谈音乐欣赏与文学的综合。

在音乐欣赏课中,需要创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种氛围首先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在欣赏之前,用抒情的语调、优美的语言描述乐曲的意境,为学生营造联想的空间,当乐曲结束后,又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论欣赏的感受,这时学生的表述会比较贴切、生动,也有的比较直观化。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要注意在这些表述里搜索素材,当学生表述接近尾声时,便把这些素材进行组织做一个简要的总结,这样上欣赏课才不会使课堂沉闷,把教师与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和感悟。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首先我向学生介绍这好似黄河两岸穷苦的劳动大众的血泪控诉,然后再听一下激动人心的乐曲前的朗诵词(课本中的《黄水谣》配有朗诵词):“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学生听完之后不但情绪被感染,更会仔细地去听音乐的歌词,切身感悟音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抗日影片片段,通过音、像结合,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的黄河两岸的人们所遭受的一切灾难,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会引起更强烈的共鸣。

其次,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布置学生在课前找到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学习,再找到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音响资料进行课前欣赏,并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做到:一边朗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边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课时,我制作了包含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歌的投影片,一边讲解乐曲所描写的意境,一边让学生欣赏音乐,还一边让学生观赏那些景色优美的投影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对《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艺术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闻一多先生高度评价的“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音乐欣赏相衬托,学生就做到了既较好地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意境,又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了音乐上的理解。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意境写一首诗或散文。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有不少文章、诗歌写得相当不错,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音乐的韵味。又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我把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抄写在黑板上,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楚王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两首古诗,增进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如,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小黑板写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初中时所学的那首著名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