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十篇

时间:2023-03-18 11:10:28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

[关键词]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特点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TU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40-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矿的面貌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使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个历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出现。如何为煤矿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服务周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对于实现煤矿现代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煤矿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其基本内容既涉及到硬环境建设,也涉及到软环境建设。在这些环境建设之中,要包含煤矿社区文化建设、教育建设、服务建设和道德建设等诸多方面。

1、煤矿社区教育建设。煤矿依靠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对煤矿社区居民需要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这也是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的今天,煤矿社区教育也日益成为社区居民最迫切、最基本、最广泛的需求。

2、煤矿社区文化建设。煤矿社区文化则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它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地位、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包含了街道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等内容。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社区文化建设也要更高层次的跟进。

3、煤矿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是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广泛开展社区福利和公益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以优化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调解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社区上下形成祥和便利、文明健康和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4、煤矿社区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社区卫生道德建设等方面。

三、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包括人格的培养、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潜能的发挥、人生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文精神的传承等。它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和谐社会所形成的。

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力的发挥。所以,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人。为人全面发展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机制和环境等。2)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发展方向。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细胞工程,是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为煤矿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最终不断提高构建煤矿和谐的能力。3)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基础。煤矿社区作为一个共生系统,共同的生活天地、共同的消费场所、共同的社会秩序和共同的社区服务项目,决定了社区居民需要趋同的增加。所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生活共同体的建设,并以此来推动煤矿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4)以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为内在动力。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直接影响煤矿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社区居民的积极、自觉和共同参与,就不可能形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热潮,煤矿发展、地区社会发展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煤矿社区居民成份复杂,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在开展工作时,一要充分注意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一致性,二要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各种不同人群特点的形式和方法。

2、综合性。煤矿社区作为地区社会的缩影,其工作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从内容上看,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了理想、信念、道德、民主等;文化教育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

3、多样性。煤矿社区文明涉及诸多方面。从创建形式上看,既包括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居民等,又包括军民共建、警民共建、辖区共建等。多种多样的创建形式,为营造文明社区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4、群众性。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要有辖区的居民群众,还要有驻辖区其他单位的群众。只有依靠群众的共同、广泛参与,煤矿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五、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社区党建能凝聚人,通过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在组织上得到保证。针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创建党建工作机制,实现由单纯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向抓驻区单位所有党员教育管理延伸,由重点抓党务工作向解决社区建设的实际问题延伸,拓展党建内容,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向心力。把加强党员教育,把广大社区居民紧紧地凝聚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导向作用、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

1、以社区服务温暖人心。随着煤矿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逐步消退,居民生活需求市场化;随着离退休、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及流动人口组成的社会群体的不断涌现,大批“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社会管理社区化;随着煤矿改革不断深入,职工下岗、待岗、离岗的问题从隐性变为显性,失业待岗显性化。这些变化,都需要社区管理和提供服务,保证这些人的基本生活、加强教育管理、帮助就业成为社区的一项现实任务。通过建立健全分门别类、功能齐全的家政服务、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等,大力实施民心工程。

2、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煤矿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四有”公民,应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先进文化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知识等的传播为主要内容,积极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时空的育人格局。大力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充分整合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社区教育力量社会化,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推进煤矿社区教育的经常化和“全天候”,做到“学校学生放假、社区教育开学”、“单位职工下班、社区教育上课”,通过社区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丰富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居民群众,正确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把社区内各类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文明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社区居民的感情驿站;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结合煤矿社区的特点和实际,大力推进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楼栋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和趣味;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载体、创新内容,营造良好的煤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使煤矿社区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其精神境界与文明素质。

参考文献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2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着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发展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了着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电网基层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同时电力企业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为此,本文针对当前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关措施以便促进电力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电网基层企业 现状分析

一、电网基层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

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是对电网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基层电网企业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高,对相关建设内容理解不到位,无法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电网基层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层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一些管理层认为电网公司没有必要搞精神文明建设,只是追求企业利润和价值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建设的意义,没有准确把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导致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低下。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脱离实际

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基层电网公司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同,导致了不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很好贴合企业发展实际,并且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一定差异,许多电网企业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缺乏适当的经验总结,有些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因而无法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善

虽然当前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系统。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不完整,对具体建设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电网企业缺乏全面系统的机制,一方面基层电网企业管理层不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带领全体员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没有给精神文明建设以足够的资金,并且缺乏激励机制,使员工不能直接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好处。当前一些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沟通阶段,具体工作做的不够深入。

二、电网基层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电网基层企业应该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首先是深入理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更好的使员工重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消除个人主义思想障碍,要正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深入规划精神文明建设,以创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状态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加强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创新,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基层电网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法,总结出最合适企业发展实际的方法,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创新,才能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满足电网企业的需求,也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推动电网企业更好适应建设新局面。

(三)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具体来说,进一步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机制首先要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健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实现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协调,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的投入,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资金纳入企业全年预算,形成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并根据每年的不同需要合理进行调整进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另外,要确保基层电网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能顺利进行,还需要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机制,实现基层电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全面覆盖。

三、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电网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电网企业要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基层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基层电网企业要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电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基层电网企业自身的特色优势和企业文化,充分认识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道德素质,采取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基层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福平,沈敏.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电网基层企业发展[J].企业研究,2014(10).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4

关键词: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二、和谐社会离不开精神文明

人类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但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区别,在于人不仅能够像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及其恩赐,还能主动地接受自然环境,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发展。人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形态的价值,本质上都是其精神形态价值转化的结果。

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意识中的积极成果,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的关系是精神文明依赖于物质文明,其发展取决于物质文明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相反的,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条件。没有精神文明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条件,物质文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和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5

[关键词]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030 ― 02

党的十报告中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水平。十后,党中央按照会议要求,开展了全面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并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务实、清廉为主要目标,在全党上下深入展开。

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的是高度的精神文明与发达的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是群众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强大动力,所以,在推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各级领导组织及相应党组织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驱除、享乐主义及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脱离群众、不负责任等;奢靡享乐、腐化堕落等;贪图名利、不切合实际等问题,影响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亟需解决。

一、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普及,还包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在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是某一个主管部门的任务,而是全国各行业、各级领导干部需要长期执行并坚定不移执行下去的长期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一直被重视,但是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主要内容抓的不到位。

(一)态度、观念方面。现在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某些观念上的错误认知:认为只有物质文明才是硬性指标,只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即可;或许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基础是一致的,只要是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自然会随之提高。这些错误观念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停滞不前,如果继续片面的只是提高物质文明建设,可能还会导致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倒退。

(二)目标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民族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方针与基本政策是基本方法,使得公民科学教育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法制道德观念等得到全方位提高。提供健康积极、为人民服务为主要要求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城乡文明建设程度,最终在全国形成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发展的局面。

(三)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每一个个体的精神文明面貌,整体水平会随之提高。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下应自强自律,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廉政教育工作,参加群众教育活动,全名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四)重视实践活动。组织群众实践活动,要突出重点,并且要有亮点。积极参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包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逐步改变完善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提高民族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通过教育活动的进行,提高公民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认识到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危害,使得社会风气好转,实现教育目的。

(五)从领导抓起。精神文明建设要从领导做起,起到带头作用。对于领导干部,要时刻把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国家利益至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把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为根本判断标准。群众效仿领导,上行下效,是基本准则。无论是国家机构改革还是群众路线学习活动,领导做到了,群众的工作就容易开展。

二、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十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位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完成的基础和保证。若没有健全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成功。

(1)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基础的。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越活跃,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参与越全面,反之,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就越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参加,会使活动效果大大提高,越有效越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2)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建设,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逐步规范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争取达到做好的效果。例如: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与统一性;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优秀的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协调发展等。由于过去对这些认识与理解不够,使得文化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本原因是对这些问题还未完全实行民主与法制,导致工作随意性加大。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民主制度加强。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民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民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要做到如下要求: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谅解、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在互助互利的原则下,更好更快地建设精神文明。民主,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具体实质内容,民主是公民固有的权力,而不是领导干部给予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依然存在于党内外,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主的力量,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监督,逐步消除。

(4)长期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处于战略地位,只有建设好精神文明,才能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原则,引导好单位、家庭和个人之见的行为,使全社会成员都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三、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思路

(1)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的方针政策就是注重建设。意思即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建设,所以得工作都围绕建设展开。以立为本,持之以恒,重在落实,追求实效。要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不仅物质文明建设需要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人民。要充分团结人民、发挥人民社会主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是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集中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极大,精神文明远不及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声很高,要求也很高。只要是他们关心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焦点、热点问题,他们都积极参加。目前,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保护并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若要充分发挥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造力,必须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人民的关心越强烈,其参与的积极性就越大,就越富有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旦解决了这些普遍关心的问题,群众就会踊跃参加,并能在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群众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直接教育,且效果比被动接受要好的多。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始终不渝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中形成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建设;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吸取各国文化精髓,全面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2)精神文明的重点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立足于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全面精神文明建设。要将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保留优秀历史文化,更不能脱离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以立为本”,从“立”着眼。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建设的方针与政策,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面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力宣传正能量,正面引导,用先进的事例去影响其他人,用积极的思想教育其他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对待出现的思想领域的问题,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搞批判、不搞争论。处理问题时,要以大局为重,时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3)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必须坚决抵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毒害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各种丑恶现象。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集中体现。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等经法定程序,逐步转变为普遍适用的、具有权威性、稳定性、的法律法规或相应规范;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成为真正的系统工程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不但要靠教育,又要靠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人民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育,逐步增强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一项伟大的任务。不仅需要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与领导,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政府与人民形成合力。因此,要取得精神文明建设胜利,全体人民都应象对待经济建设那样来对待精神文明建设,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精心组织,责任到人,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从某种程度而言,精神文明建设远比物质文明建设复杂、艰难得多,精神文明建设弹性大、范围广、易反复、不易掌握、不进则退。

四、结语

在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贯彻十精神,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的光荣传统的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共创美好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但是近代由于封建腐朽制度与帝国主义的入侵而落后。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精神文明迅猛发展,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本国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1〕王良云.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与途径〔J〕.池州师专学报,1999,(02):95-97.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6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是指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内容,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蕴涵于各种活动之中,人们在这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精神文明素质,最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目的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不言而喻,活动载体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载体科学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行动,即把虚的变成实的,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强大的精神作用转化为雄厚的物质力量。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者,现就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做以下论述。

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作用

1.有利于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浓郁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看起来是一个软性的东西,却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衡量一个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情况,往往把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围绕“精神文明”这个中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即选择好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一个企业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当然也会发生与时俱进的崭新变化。大连培训中心之所以能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殊荣,就是因为不断地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载体,使培训中心洋溢着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同样,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2.有利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热情

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职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精神文明建设一般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不能硬性规定职工的参与,只能尊重职工的主观愿望,让职工主动地或自主地选择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选好载体,满足职工的需求,引起职工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当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中,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下,使职工自觉感悟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从而树立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大连培训中心利用“文化超市”这种喜闻乐见的载体,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汇演、读书演讲、摄影作品展、家庭才艺展、服装表演赛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职工文明健康习惯的养成,提高了职工的文明素质,从而为培训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能否真正活跃起来,主要取决于观念更新。以往,可以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很多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单纯是靠强化教育、被动接受,正如一首顺口溜所说的那样:“书记台上做报告,累得口干舌发燥,台下职工一大片,迷迷糊糊睡大觉”。可见这种枯燥乏味的方式,其效果极不理想,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却能弥补上述这种硬性灌输带来的缺陷。当前,职工的文化观念、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时尚以及思想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而完全倚赖于行政性手段,只能把精神文明建设停留在一般号召的层面上,达不到让职工自觉行动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

1.继承传统设计活动载体

供电企业在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大连培训中心就是充分利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传统载体,比如专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活动、培训活动、形势报告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这些活动载体无不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老瓶新酒,锦上添花”的作用。特别是开展的读书活动,成为了全体职工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构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读书活动具有包含量大、覆盖面广、简便易行的特点,当然不能单纯的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培养学习型职工,启迪心灵,增强才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精神文明素质。同时,还在读书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征文和演讲比赛,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带头参加,每人定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另外职工们也要踊跃参加,可以说一个以“读书、奋进、建文明企业、做文明职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大连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2.立足现实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活动载体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出发,从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使活动载体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导向性、富有前瞻性。大连培训中心开辟的网站就独有新意,使职工不仅能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能启迪职工的思路,为企业的双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另外,我们对不同的职工层开发的是不同的载体,对于青年职工,开展的是“学习十佳青年”主题活动;对于女职工,开展的是“争创巾帼岗位标兵”主题活动;对于复转退伍军人,开展的是“弘扬报国精神”主题活动;对于共产党员,开展的主题活动更是层出不穷,仅在2011年就进行了七项主题教育活动,即展示党员风采、党员岗位工作标准、缅怀革命先烈新时期再立新功、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缅怀革命英名激励报国热情等,这都对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无私奉献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合供电企业实际突出活动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体现出活动载体的鲜明个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把活动载体拼凑成“百纳衣”。作为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命脉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广泛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为千家万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供电企业形象的基本体现。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以内质外形建设为载体,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忠诚企业”教育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感恩之心,并凝聚成了忠贞赤诚的爱企业之力。我们制定了“忠诚企业”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表,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积极进取教育,二是开创发展教育,三是敬业爱岗教育。在这些教育活动中,职工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文明素质得以提高,企业形象得以改变,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大连培训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这种活动载体设计得精妙绝伦、鲜明生动,充分显示出供电企业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而又要迈出新的更加有力的步伐。

三、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原则

1.活动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创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随随便便,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要在其“形散”的背后,做到“神”不散,即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在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诸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精心选择、合理运用载体,把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目标、任务融会、贯穿、渗透、结合于各种有形的载体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功为实做,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活动载体时,首先要深入到广大职工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有什么愿望,从他们的愿望出发,以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另外,要关注运行过程,载体的创建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健康有效,就要付诸实施,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对活动的进展状态做到全过程控制。大连培训中心在2012年初开展了“情系困难职工”的献爱心活动,初春开展了“踏青”活动和“徒步行走”活动,在“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主题活动,当然还有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主题活动,尽管活动载体名目繁多,但是我们总是用“精神文明”这一根主线把这些活动有机地连结在一起,突出了它的科学性原则,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追求表面活动的轰动效应,让职工每经历一次活动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净化,文明水准都能得到一次提高。

2.活动载体要强调实效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必须明确定位、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确定最有效的载体,不能简单地搞生搬硬套,不能搞一阵风、赶时髦,不能光喊一些抽象和空洞的口号,要在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工夫,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的设计上,应以追求“转变作风、增产增效,弘扬正气、促进文明”等实际效果为目的,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真正打造成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使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

3.活动载体要实行简便性原则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7

论文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我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阐述,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这些矛盾已经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不和谐的因素已大量存在。”[1]农村思想道德、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WwW.133229.coM”[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一、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必须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6万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专门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战略部署。

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包含着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党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门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决议中特别强调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1995年10月20日,中办、国办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种共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三大群众性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

中央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座谈会,分别推广了五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一是1994年7月和国务院办公厅在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研究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重点介绍了林州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经验。二是1996年11月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北省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经验。三是1998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山东省文登市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文登市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的经验。四是2000年8月、中央文明办在辽宁省开原市召开了会议,推广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五是2004年11月、中央文明办在海南省召开会议,推广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经验。

所以这些表明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统筹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概念和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展示了一幅幅现代“桃花源”的愿景。

20个字要求都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直接涉及的内容有8个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群众性创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质上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它又通过其他方方面面来展示并衡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三、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的快速崛起与广大农村的发展无力是两幅不和谐却相互叠交的画面,加上渐渐拉大的地区差距,让人们看到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危险。一组资料表明,2004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5∶1—6∶1,而改革之初的1978年,这个比例是2.5∶1。有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3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8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连老外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中国,小市场”。中国人口13亿,只有4—5亿的城市人有现金支付的购买能力,是一个现代消费群体,而8亿左右的农村人现在仍属于现金支付购买能力很低的庞大的半自给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且表现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大。资料分析: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39.1%,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70%以上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人数是城市的4倍,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中,农村仅占38%。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多少呢?只有7%。义务教育成了谁的义务呢?本应是政府的义务成了农民的义务。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农民的需求也不相适应,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几乎没有改变。2004年,农村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城市文化事业费47个百分点。全国720个县级图书馆没有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7%。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没有建立文化站,有的即使建了也是名存实亡。所以必须用统筹的观念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共享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软任务,不是可抓可不抓的事,而是非抓不可、非狠抓不可的事。乡风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短暂的实践措施,而是一个多元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我省有行政村24847个。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既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抓硬件建设见效快,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面貌很快就会变化,而软件建设却不是靠资金和人力物力就能轻易实现的,难度更大的正是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而相对于硬件建设而言,软件建设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现在我们面临的一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集体观念淡薄,集中教育活动难以开展。虽然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改善,即使富起来的一些农村也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二是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不良意识有所滋生,落后文化有所抬头;三是现在农村的人群大体分三个方面:一部分在本地的企业上班,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未成年人。特别是前两部分人群,他们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可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环境到内容,从对象到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更现实,任务更艰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2005-2-19.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8

【关键词】文化礼堂;农村文化;精神家园

在我国农村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日见衰弱,来自西方的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日益盛行起来,而导致人们普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自十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活动不管是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所有创新,但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水评一直是当下谈论的课题。在去年的我省两会上,将1000家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全年任务,据现在数据显示,我省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1300多家文化礼堂,任务已超额完成,且从农村文化的提升效果和农村居民的反映来看,文化礼堂建设为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一、建设新型文化礼堂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村居民精神富有,为他们构建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做重要支撑。农村文化礼堂的形式是在村大会堂、活动中心和祠堂等农村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翻修或者整改,从而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空间,然后在利用这些活动空间来开展精神文化活动,通过设置文化礼堂和文化讲堂的基本形式,不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和农村精神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设施、文脉和文化传播,真正的让文化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构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新时期,在十和两会对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上,文化礼堂作为一种基层组织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设以文化、娱乐、教育、礼仪等多方面为目标的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从繁荣基层文化的层次来看,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农村文化向着更优质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对基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遏制农村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对于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构建和谐、良好的基层农村精神文化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对策

在我省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优秀成果的同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村民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特色,资金投入较少,无法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从而来对文化礼堂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

1.文化礼堂的场所建设

农村文化礼堂要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来进行区分,比如建筑面积在200平米以上的,要配建舞台、音响等基础设施,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召开村民大会、举办节庆典礼、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面积在50-200平方米间的,可以建在礼堂内,可与党员远程教育、业余学校等共建共享,配备一些基础设施。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要广泛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选址上选择交通方便、人气旺盛、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要在“精神家园”理念的指导下,对闲置的古祠堂、老会堂、旧校舍进行改造和修缮。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礼堂场所,都必须保证文化礼堂的安全。这是因为这些老祠堂、老建筑经过长时间的无人管理和修缮,一般都有着屋架霉烂、横梁虫蛀、电线老化等现象,在二次使用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从而可以排除一切安全隐患。2014年2月,磐安县万苍乡雅庄村就因为房屋老化,在改建时没有进行严格检查,从而造成婚礼场上10死亡多人受伤的重大事故,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2.文化礼堂的内容设计

农村文化礼堂要实现“精神家园”的目标,关键是要在农村聚集人气,将农村居民吸引到文化礼堂中来,只要村民愿意参加,文化礼堂就有生命力。针对于此,文化礼堂的内容设计要从群众口味出发,激发群众参与,让农民群众可以在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享受,还可以受到教育感化,最终成为农民群众茶余饭后就想去的地方,同时,在内容上还要求新颖、独特,符合当地文化背景,这就要抓住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心理,从而获得更多农民群众的欢迎。

针对农民群众对本地的村史村情等文化内容,普遍共有认同感,或者是记载实际情况整合资料档案,结合宗族训言、道德规范等以文字、图片及实物建成展览墙或者多媒体展示,加强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可以针对农耕文化逐渐退出农村舞台的背景,来开设农耕文化馆,通过向村民征集“老物件”精心摆设陈列展示,来唤起农民对农耕文化的记忆,也可以为乡村旅游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在村民建开展“选、找、评”好人好事活动,比如对“好媳妇”“好婆媳”等评选,让他们成为文化礼堂的优秀形象,从而优化村风民风。

结合当地风俗实际来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将重阳敬老礼仪活动,祝寿、丧事等活动文化礼堂的内容中来,让村民群众更加亲近文化礼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农村地区有着大量的老年人,特别是一些孤寡、留守老人,我们要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探索“精神养老”服务,通过开展戏曲表演、演出等文化活动形式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使文化礼堂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针对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可以利用文体设施平台,组织开展图书阅览、体育比赛等形式来挖掘当地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比如在礼堂广场上表演了秧歌、腰鼓、排舞等大范围参与活动。

3.文化礼堂的管理机制建设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需要完善规范管理,以健全的机制做保障,真正的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回顾我国长期以来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进行保障。目前,我们又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所以,我们必须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文化礼堂建设的领导。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农村礼堂建设保障机制,尤其是要明确从管理人员到员工工资报酬的来源渠道。针对我省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文化礼堂的全体员工工资报酬和基本活动经费,要加强财政投入的渠道建设,通过财政补贴机制的保障,来实现“建一家、成一家、用一家”的目标。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长久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注重本地特色,拓展创建领域。同时,在农村精神乐园的构建中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文化礼堂建设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另外,还要结合当下最流行的文化演出形式来开展文化礼堂的内容涉及,比如广场舞。通过以上的措施,真正保障文化礼堂建设的顺利开展,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胡昔昔.“文化礼堂、幸福八有”气象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2).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目前,正处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时期,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眼现实,立足长远,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上加以重视,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供的有利社会环境和机遇,清除旧观念、清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农村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提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是相对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来讲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任务和要求。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爱国主义、纪律的教育。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端正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同时,结合改革开放、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摆脱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大力普及农村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目前,在广大农村中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如:制订乡规民约,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种好形式,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加强了农村集镇文化中心的建设,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争做五好家庭、模范个人的活动在我国广大农村展开,把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建设文明的行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此项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任务。比较低下的农民文化程度;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都严重地影响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还要积极努力,继续付出长时间的和极大的努力。

1.强化领导,推进创建工作。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与督促检查工作。加强协调沟通。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县文明办做为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动加强同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搞好共建活动。开展共建文明示范村活动,是深化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各级文明单位要把共建活动纳入本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做到机制到位,活动到位,所需经费到位,切实支持文明村镇建设。要帮助共建村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做好自然村的规划和整治,抓好文化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为共建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确保共建活动卓有成效。抓好督促检查。每年将结合文明村镇创建考评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比、通报。

2.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水平,逐步构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家庭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明确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规范教育,结合村镇实际,在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不良风气。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抓好党的基本政策、路线、方针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要结合实际,进行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守法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0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根据上级和委办公会精神,建立了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我委建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经常抓、经常议,切实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做到有计划、制度和职责,党政及工、青、团、妇等组织都积极投身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我们不仅在职工会上经常宣传和教育,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强了,依法行政的意识强了,文明执法加强了。在先教活动中开展了行风、学英模等活动的开展,通过民主测评*99.8%。

2、加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搞好思想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抓学习教育,组织大家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及爱祖国、爱家乡宣传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人们思想素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法宝。今年除“先教”活动外,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曾庆红、贺国强同志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章,把干部职工的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习中我们做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满意,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次学习均有专人负责、专人主持、专人考勤、专人记录,做到资料、时间、地点、人员、效果五落实。上半年集中学习时间已超过5天,职工参学率*98%以上,班子成员的参学率*到100%,每项重大的政治学习,单位主要领导同志都作专题辅导工作。半年来,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单位职工无任何纠纷,对查改出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系统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共发出宣传资料2000余份,专门组织人员参加了县宣传部举办的“诚信*县”演讲比赛活动。在抗洪救灾中。半年来,全系统积极认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股室)等评选活动,各直属单位广泛开展岗位学英模和行业树新风活动,文明礼貌待人,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的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考评,对个别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组织全系统开展“连心日”,“送温暖”为民办实事的群众性活动,开展了用身边典型讲党课的教育活动,到重庆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

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我委建立了“卫生制度”、“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服务制度”、“监督制约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链条,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制定并完善了以下制度:

(一)、一把手负责制。全系统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部署、指导、督促、检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廉政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二)、联系会议制。全系统及时传*学习上一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精神,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大部署,指导、协调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问题,通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事项,活动的进展,总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

(三)、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分析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例会,研究分析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及群众普遍关心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形成分析、对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