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5 20:00:05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1

思维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生物学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高考作为一场选拔性考试,也在逐年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创新高三生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有助于高三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

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思维脉络,形成合理化思维过程。进一步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教师思维学科的教学成效。可见,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知识框架。将思维导图运用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加快高中学生复习生物的速度,使学生在脑海中搭建起生物知识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大量地储备生物知识,内化生物学科素养。

一、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其实质上就是把脑海中自己所想象的东西用图形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具体呈现在头脑思维里,把教学和思维导图巧妙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展现出知识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用颜色和图像把关键字建立成记忆链,能够充分开启学生的记忆链条,并打开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使用思维导图能指引、激发、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习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养成联想思维的习惯和寻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生物教学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等。学生的思考能力较弱,学习中易出现思维混乱情况,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我们经过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1.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首先,设立一个主题,将这个主题作为中心建立与其相关的知识体系。将零碎的知识组建起来,并根据主题中心逐级缩小知识面,形成多个知识块,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导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迅速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记忆。所以,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流畅性。

2.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散发出更多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随着知识不断增加及时将其总结到思维导图中,使思维导图不断扩大,同时包含了各方面的知识重点。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作为思维发展的新概念,发散性思维是思维导图最核心的表现。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构建适合自己应用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设立,根据不同的主题中心,逐层建立分支。长此以往,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比如涉及高考第32题遗传基本规律这个大问题时,如果学生只局限于运用所掌握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话,就没有弄清楚遗传基本规律这个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题目设定的具体问题要求。遗传的基本规律首先确实涉及了孟德尔的两大基本定律,但同时学生还得学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弄清楚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然后才能支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考查遗传基本定律的时候往往会结合变异和育种,学生在面对如此知识点多而复杂的一道综合题时,如果知识碎片化就会找不到头绪没有清晰的思路。

3.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能够很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思路,也能让学生很直观、清楚地看到思维的脉络,对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刻,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建立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力求创新,使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更加出众,以便获得老师的肯定。此外,在设置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方面对知识进行解剖,这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导图带来了理解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思维能力。广义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一切正确思考的方法和能力,也是抽象思维能力的体现。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中心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搜索,然后对搜索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类,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得以终身受用。

5.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构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还可以构建每个章节的,每个专题的,主要题型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高三的生物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归纳和总结,构建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我在2019级学生二轮复习教学中运用了思维导图。首先每一个专题复习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主题回顾本专题的所有相关知识点同时在黑板上呈现该专题的大概提纲课后作业即是让同学们沿着提纲思路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完善所有具体内容由于一轮复习已经进行了各个知识点的精加工。此时同学们做这个工作虽然可能有点慢但却能完成得比我想象中好第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第二学生基本能理顺知识脉络而且联想想象加发散性思维学生的思维导图还周密而有逻辑性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梳理建立体系同时还强化知识点记忆后第二课时课堂上我先用 分钟让同学们互相评价同桌的思维导图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做查漏补缺的工作通过此训练学生强化了知识网络为做综合题时进行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剩下的分钟时间我会带着同学们训练两道和本专题相关的综合题目

例:(2016年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本题的关键点是“DNA双链不能解开”,涉及的专题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遗传的分子基础三个专题,考查考生对“DNA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运用知识网络快而准地答题 做完后老师

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评并要求学生对照思维导图

对本题考点以及自己做题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总结

二轮复习在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知识结构化落

实的过程中 我们往往会配套训练很多的套题一

个阶段完成后我会把平时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

内容形成一个专门的类型题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

生去利用正确的生物科学思维解决它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自己过手构建知识体系

并在解题中运用知识体系最后反思体会的训练学

生慢慢建立起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他们更能准确把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课上笔记。课堂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记住多少,而是在于理解、吸收了多少。所以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随堂笔记,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图将知识通过线条连接起来,对不清楚的用横线标注,突出知识难点,在课后的学习中就能轻松找到学习重点。建立思维导图不一定要用制图软件,让学生手工绘制既方便又能深刻记忆。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充分节省了课上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提高了课上效率。在课下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对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正。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在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知识结构,这也是思维导图一方面的优势。因此,老师在学生复习中也应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果。首先,课前老师让学生找到一章的知识点,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制成思维导图;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先画出主要知识点,再引出与主要知识点相关联的分知识点,逐级下分。经过这种发散思维,一章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包含在内,这样就方便了学生复习。

教育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学科的学习认知,启发学生体验并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自我思考、感悟的思维习惯。另外,我们平时学习时会习惯记笔记,记笔记不仅能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促进大脑的思考。而形象的图像能引人思考,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思维,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理解方面的潜能,给我们带来理解方面的创新性思维。

通过对生物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抽象的生物知识更加形象化,也可以避免学生因基础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各种思维误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

参考文献:

[1]宿文渊.思维导图[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7).

[2]白虹.思维导图[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8).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2

摘要:介绍思维导图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作用、绘制方法、教学应用及实例,总结思维导图教学应用中的心得体会及注意事项。思维导图引入神经病学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神经病学教学;学习效率;临床思维;团队协作

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思维工具。它是一个由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和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区分各级分支。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逻辑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并将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对应关系。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类别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因此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法[1]。目前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如项目管理、会议、教学和时间管理等。思维导图使人思路清晰,并能快速整合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开发大脑的潜能,帮助使用者深入思考,高效学习[2]。神经病学临床教学是神经病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传统的神经病学教科书的章节排列均是以某一疾病为主题,用文字进行描述,按照概述、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顺序排列,各种疾病缺乏横向比较及联系,医学生阅读过之后不能深刻记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科书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关联。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利用教材中的文本信息,引导医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促进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思维导图能满足上述教学需求,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3]。

1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制作起来简单易行,可用纸和笔随手绘制。首先把中心主题画在中央,然后将与中心主题有关联的要点逐层向外扩展画出分枝,使用关键词来表达各分枝的内容。个人手绘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但手绘的思维导图修改不便,与他人共享传输比较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思维导图的绘制还可以使用多种软件,在电脑和手机上均可完成,使得制作更便捷,应用更广泛。目前常用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有XMind,MindManager,NovaMind等,还有很多在线绘制工具,如百度脑图和ProcessOn等。各类软件的用法大致相同,均由根节点、2级节点和3级节点等组成,只需输入各个层次节点的内容即可自动生成思维导图,可以保存为各种文件格式。思维导图最好先由学生来绘制,因为绘图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再加工,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另外,带教老师也可从学生绘制的导图中找出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如概念不清、逻辑关系模糊等,并及时纠正。

2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及举例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准备,分头负责查资料、绘图等任务,共同完成1份思维导图。学生首先要确定中心问题,再围绕中心问题分层展开2次级主题、3级主题等,并使用线条和图案理清思路层次,最终将完整的知识网络呈现在1张思维导图上。整个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向带教老师寻求帮助。上述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4]。课堂上带教老师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教学。首先由小组的代表成员按照思维导图展现的知识框架来讲解,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次带教老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和临床病例的分析,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提炼授课要点,使知识框架更加清晰,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由学生来讲解思维导图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被动局面,形成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课后学生整理笔记、复习及备考也可参考思维导图来进行。下面以神经科常见疾病———脑炎为例来展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病历摘要:男性,52岁,主因间断头痛和嗜睡1周来诊。无发热,无肢体抽搐,无不自主运动,无精神行为异常。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2℃,心率8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内科查体无异常。神经科查体:嗜睡,语尚利,定向力、计算力和记忆力粗测减退。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共济运动稳准。深浅感觉查体对称。四肢腱反射对称适中,病理征未引出。步态正常。脑膜刺激征可疑阳性。辅助检查:头CT:未见明显异常。带教老师以脑炎为中心主题词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哪些临床表现提示脑炎?2)为了明确诊断还需要完善哪些检查?3)脑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4)脑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以上4个问题可以作为2级主题词,问题的答案可作为3级和4级主题词。上述临床思维过程体现在思维导图上如图1所示。

3思维导图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对于带教老师而言,思维导图有助于带教老师呈现完整的神经病学知识框架,通过中心关键词、2级及3级关键词之间的连接,使知识点结构化逻辑化,突出授课重点。神经病学内容庞杂,综合了神经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内科和神经外科等兄弟学科存在交叉,适合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带教老师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和谐、互动和快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的医学生均是思维活跃的90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实际需求,思维导图的加入使原本稍显枯燥的神经病学知识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医学生而言,思维导图便于抓住核心知识点,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对图表的记忆能力要强于文字记忆能力,图表化的知识更有利于长时记忆,有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传统的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对教材中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概括归纳,通过图像、线条和颜色建立联系,既能节省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又方便学生整理笔记及备考,从而帮助医学生扎实掌握神经病学的知识点。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大师张孝骞说过,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以认识疾病的本质。它既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也适用于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临床思维对于临床医生是极其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医学生透彻理解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利于临床见习和实习。举例来说,讲授颅内感染时,利用思维导图将“脑脊液的改变”作为中心关键词,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脑脊液特点串联起来,使医学生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从而告别机械记忆,明晰临床思路。思维导图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6]。团队协作意味着遵守规则、分担职责和齐心协力,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以及每个人的优势对团队的贡献,同时学会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医学生之间交流协作过程,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就需要医学生求同存异,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有所妥协,这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也有利于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与领导、同事及患者和谐相处。

4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事项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3

“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是英国的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他是“发散性思维”和“脑力认知”的创造者,是“记忆联合会”、“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被称为“大脑先生”。

思维导图以模拟大脑链接及加工、贮存信息的方式建成,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利用人对图画、色彩、弯曲的线条等这些敏感度来启动人的超强记忆,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关键词展开无限的遐想,使所学的内容生动、深刻、迅速的印入大脑,让枯燥、泛味的课堂更加生动起来。

思维导图目前在教育教学上应用的领域多为数学、物理、化学,而语文教学应用是微乎其微。

一、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

长久以来我们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通读文本之后,将文章划分段落然后找出“段落大意”、再概括“中心思想”。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时期是有它的价值体现的,但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它将课文分割的支离破碎。而今我们要求的是文章整体美,思维导图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整体的轮廓,让学生迅速的捕捉作者的意图。

在阅读学习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速度较慢、兴趣乏味,阅读量少。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教授给学生,从而改变这部分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和印象。

如在教授《坚定的锡兵》一课时,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模式授课。首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及怎样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准备白纸,彩笔。开始快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的核心内容,关键词。

学生展开联想开始绘制图画。经调查显示,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要比没有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流畅性、兴趣性以及恒久记忆性均要高很多,运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创造性想法明显多于没有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这表明使用思维导图的语文课堂可以高效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思维更加流畅。

二、提高阅读的质量,实现高效阅读

我们在阅读时是否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劳、理解难、速度慢、看后忘前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从来就没有研究过。其实这些都与我们的阅读息息相关,我们要看清静止的词语时我们的眼球也将会是静止的,眼球必须在词语上做暂短的停顿后才将移动到下一个词上。通常在阅读时眼球是以停顿和跳跃式移动的,跳跃的速度我们是可以忽略不记得,而凝视需要1.5秒左右。所以每次只读一个词的人和跳跃式阅读的人相比每分钟少度近100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低速阅读的人不仅读不懂所看的文章也阅读不到更多的东西。

与慢速阅读者相比,快速阅读者比慢速阅读者付出的体力和时间要少很多,慢速阅读者需要紧张、聚精会神的凝视每页达到五百多次,而快速阅读每页只需100余次。

快速阅读还有个不容忽视的优点是,读者能够轻松、愉快、流畅的理解文章的内涵。而慢速阅读者要不断的停顿、开始,这样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很快就会对阅读产生烦躁心理,更不会体会文章的美。

调查发现好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随时记着笔记来减少记忆的遗失,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也有一部分作用。在快速阅读中我们该如何记录笔记呢?这里就需要我们结合思维导图达到记忆的最佳效果。在快速阅读之后,我们需要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用来加深我们的记忆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快速阅读的效率的。当我们再度回忆时只需拿出快速阅读之后所做的思维导图,由中央图看起,到每条分支、层级的关系,色彩鲜明的映入眼帘,使我们很快的回忆出所读文章的内容梗概。

而今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繁重的课业压力、各种培训班,使我们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的少,思维导图和快速阅读的出现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许久之后,我们只需拿出思维导图笔记所读内容在大脑中立刻重现。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训练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语言文字的使用,二十一世纪要求的是全能性人才,语文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学科。从写作中我们不仅能看出Z文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更能从写作中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写作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思维导图利用人的左右脑协同作用的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的思维,而且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提升写作的效率节省大量的时间。

蒙太奇原本是在建筑学上的应用,后来被引进电影的镜头组接中。蒙太奇理论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镜头一个个有逻辑地衔接起来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栩栩如生画面,这样可以使人们看到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

作文的写作要求布局谋篇,而蒙太奇理论将所写的文章的材料进行组织分类,依据电影镜头组接在人的脑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所要表达的情节栩栩如生。电影拍摄文本都是依据剧本,把剧本中的文字转换成一幅幅图画,而我们的写作也同样需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思维导图与蒙太奇理论的结合应用在写作上会使作品逻辑思维更加顺畅,在写作上得心应手。

在用思维导图写作时,首先要选取你所要写的论题的核心内容并用多色的彩笔把核心内容绘制成图片至于纸中央。然后开始选取关键词并按层级的一级一级的绘制在各支干上,在组织各级关系时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联想及想象,把所有可能得情况全部写出来,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等全部关联罗列出来后,可以让学生再拿出一张纸重新绘制主次分明的思维图进行最后的定稿。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后我们要应用蒙太奇理论,我们知道蒙太奇理论在电影中是将语言文字转换成画面,那么我们将利用思维导图的图片及关键字在大脑中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画境界。在写作教学中由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技术和蒙太奇理论进行布局谋篇,会使文章生动形象,使论述的论点和论据很好的用镜头衔接起来。在运用思维导图技术和蒙太奇理论进行行文构思时一定要无限地激发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形象思维,使所表达出来的作品更加附有意蕴、内涵。

思维导图是将你内在的复杂的思维相互关系的外在写照,使我们的大脑能够清晰、明确的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全面的提高大脑的思维技能,使你在工作学习中提升个人的内在潜力。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思维导图 艺术特色高中 英语教学

一、艺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艺术特色高中是中等教育的一道别样的风景。无锡市湖滨中学是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1979年创办美术特色班,至今已有35年的艺术特色办学历史。学校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美术高考研究中心委员单位。目前,该校高中部每年级有8个平行班,全部为美术班,无普通班,艺术特色鲜明。

虽然该校学生美术专业成绩突出,但其文化课存在一定的短板。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文化课基础,表现为厌学,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课后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只对自己的专业课感兴趣,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忽略文化课的学习。在数学、语文和外语三门功课中,英语成绩最不理想。高中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增多,课文难度也加深,很多学生语音还没有过关,再加上词汇量不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听说读写译难以正常进行,影响了外语成绩的提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基础太差,想从头学起,但一旦学起来就特别费劲,不得要领,甚至部分同学有放弃英语这门学科的想法。鉴于此,如果教师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按照艺术生成长规律来坚持专业、文化双过硬的“双轮驱动”方针,就无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文化与专业基础,这样的艺术特色教育注定是的失败的教育。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强大的学习潜能,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这种潜能,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功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思维导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

二、思维导图辅助英语教学的机制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在商业、生活、教育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既具有时间维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左脑),又具有空间维度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优势(右脑)。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它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高效的交流合作与互动是学习和教学的关键。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正是一个对话式交流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因此,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不依赖于它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而在于它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正是这种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直线性、分析性的语言,其语言逻辑具有放散性的特点,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具有框架型、结构化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大量的思维组织和逻辑表达。思维导图恰好能满足英语教学的这一特点,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图式知识笔记

在英语学习中,笔记十分重要。传统笔记是线性文本,仅调用了左脑对单词、文字、表格、数字、逻辑和次序等的记忆功能,忽略了右脑对想象、联想、夸张、颜色等的记忆功能。导图笔记可弥补以上不足,它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联想丰富,正是外语教学所需要的方法和追求的效果。

2.整体性把握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3.教师开放式备课

常规备课的教案不能让教师根据学生当时当地的需要把课堂教学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使用思维导图备课、上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用思维导图预先给出要讲内容的主体结构,如果学生互动中产生了某种特别的需要,教师可以立即将这些问题与已有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加以讲解;如果上课时间突然延长或缩短,可以重新归纳、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思维导图的刺激,更新想法。这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方法,对实现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重要意义。

4.互动合作式教学

“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高效的交流合作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对话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引导,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5.兼顾个体和整体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既能关注整体,又能关怀个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思维导图能够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外语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又关怀到个体的发展。

四、思维导图在艺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词汇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4,第1单元,Reading:Advertisements

②设计意图:本文出现三个词义相近词:cheat、fool和trick,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避免词义及用法混淆,利用思维导图对此做一进行总结,具体如图1所示。此外,文中一些重要语句如:There are laws to protect people from advertisements that cheat people / We must not fall for this kind of trick / An advertisement uses words and pictures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a product or service, or to believe in an idea等,都牵扯到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在导图的设计中加以体现,便于学生对比掌握。③教学心得:思维导图既可用于生词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对比理解词缀和词根,展开联想,发散掌握更多的关联词汇。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辨析的学习,效果显著。另外,绘制思维导图时,还可借助语义、语篇的关联,掌握一些表面看似无关的词汇,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建构词汇的各种语义和形式联系,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

2.语法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6,第3~4单元:虚拟语气。

②设计意图: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法广、变化多,特别是其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纷繁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虚拟语气成为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依据虚拟语气的形式特点、功能用法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浓缩精华、分类总结,将这一语法现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见图2),简明、准确、系统、全面,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简化了知识结构,降低了学习负担。

③教学心得:用思维导图语归纳语法现象,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线条分支在刺激学生视觉系统的同时也在积极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它就像照片一样清晰完整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主干和分支有机结合,使得语法现象系统、完整、有逻辑性,让学生难以忘记。因此,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化繁为简,促进理解与记忆,实现对语法知识的高效学习。

3.听说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4,第2单元,Reading:The Olympic Games

②设计意图:本文作者是一位IOC工作人员,应邀在中国某大学作关于奥运会的演讲。教材行文通俗,内容简易,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是练习听力的好材料。全文共分为四部分,本设计选取其第三部分内容(现代奥运会著名中外运动员及其成就)进行听力与口语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本教学方案设计如下:根据奥运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一些中外著名的奥运冠军及其成就,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员,谈谈他们的奥运精神及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开始听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关键词、句绘制思维导图,形成语篇骨架;然后根据自己绘制的导图对听力内容进行复述,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图3为本节课具有代表性的鱼骨型思维导图。③教学心得:在听说教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积极处理所捕获的语音信息,对听力材料整体观把握,有意识地辩听并记录材料的结构和关键词句,再补充细节进行复述。使学生在的听力任务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加强听说交流能力。思维导图辅助听说教学,可使单调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通过分析学生绘制的导图,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4.阅读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3,第1单元,Project:Shark attacks。

②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课文,贯通掌握相关知识点,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步骤一:在阅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讨论与鲨鱼有关的问题:世界上有多少种鲨鱼?是否所有的鲨鱼都会袭击人类?如何避免鲨鱼的袭击?(见图4分支主题“1”“2”“3”),将各种答案以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

步骤二:在讲解课文前,熟悉本课出现的新单词(见图4分支主题“new words”)。

步骤三:听录音,回答5个问题。

步骤四:精读课文,讨论并写出段落大意,引导学生修正、补充完整思维导图,并将步骤一、三中问题的答案在文中定位。

步骤五: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步骤六: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③教学心得: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思维的可视化和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相关知识点。通过绘制文章的结构图式把语言教学和语篇教学有效结合,获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逻辑结构、文体风格、写作技巧等知识要素的全面认识,提高英语阅读的深度和效率,从而促进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5.写作教学

①教学内容:书面表达(题目:中学生是否有必要带手机去学校)。

现在,很多学生带手机上学。为此,某英语报社在你校组织了一场讨论。多数同学认为,携带手机可方便与家长和同学联系,是一种时尚;而老师则多认为中学生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浪费时间,也容易引起攀比,如需打电话,可用学校里的公共电话。请你(Li Hua)根据上述信息,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生词提示:攀比vie/vi;追求时尚follow the fashion)

②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学生对本次写作的话题比较熟悉,有话可说,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写作之前先进行头脑风暴,将与本话题有关的单词、语句尽可能多地讲出来、写下来、画出来,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勾勒文章结构,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进行口头作文展示;最后对草稿进行修改加工,形成书面文章。本课思维导图(图5)和相应的习作举例如下: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the discussion we’ve had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mobile phones to school.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m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parents and classmates if they have a mobile phone. And what's more, it's the latest fashion.

However, most teachers think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not old enough to control themselves. It is a waste of time for students to play games and send messages to each other by mobile phone. And it easily causes the students to vie with each other. If necessary, they could make phone calls by using public phones on the campus.

In my opinion, following the fashion is understandable. But 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 should put our heart into our studies.

Yours truly,

Li Hua

③教学心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把新的语言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指引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写作前的思路,用导图绘制出话题的框架结构、组织写作素材、安排文章布局,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话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写。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写作方式,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语篇结构。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逻辑思维和严谨能力的培养上,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决定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教学,使艺术生在词汇、语法及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导图辅助教学法避免了传统课件呆板、单一的缺陷,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快速把握住知识框架,激发了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该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和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艺术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使他们掌握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树立了自信、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默.情感因素对艺术类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王萍.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87-89.

[5]裴光钢.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7,(2):38-40.

[6]贾f.思维导图及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12):74,82.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数学课程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因此,中职学校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当前中职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常不被关注,数学思维能力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不少学生反映数学难学,上课时学生不主动发言,不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缺乏思维的主动性;做作业时学生表现出逃避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即使会做的题,稍作变式就不会做了,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无法从试题中提取相关条件,也不知道用哪个知识点来解答,缺乏思维的系统性. 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学生没有掌握好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力低下所致.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常规中职数学教学常常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挖掘学生的思维过程,缺少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听课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没有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所以对知识一知半解,产生理解上的问题.而真正应用知识时,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改变传统中职数学教学观念,努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改变中职数学教育现状的重要路径.

我们知道,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捕捉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因此,我们试图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中职数学课堂,使思维变得可视化,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方式,也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一般是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每个与其相关的词或者图象成为一个子中心,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回归到一个共同的中心. 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呈树状结构. 以下是思维导图的一个一般例子:

本文研究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区别于以往教师在复习课时呈现给学生的知识网络图. 例如,数列的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图是罗列所有的概念,然后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而思维导图呈现的却是一个思维过程,从一个主概念开始,随着思维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图. 思维导图没有对错之分,却是独一无二的,极具个人风格. 整个绘制过程,反映了个人大脑的独特思维过程和模式,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梳理思维过程,增强思维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关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提出公式:主体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主体在活动中参与深度×主体在活动中的时间参与度.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绘制思维导图,能促使其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自主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锻炼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课堂,能很大程度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应用,而是与之相融合. 思维导图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

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思维可视化,关键在于思维导图的绘制.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是用一张白纸、一支笔,或是运用计算机软件xmind、freemind、亿图等来绘制. 图中的各分支的节点可以是彩色的,关键词也可以用图象代替. 所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中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不少学者对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尝试. 例如,刘识华提出的合作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小组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图――师生共同改图――学生用图讲解――师生共评等. 我们认为,思维导图运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其课堂教学模式也略有不同.

(一)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各知识点,并形成知识板块,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体系完整的系统性学科,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紧密相连的. 一个知识环节的缺失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因此打好基础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暴露的问题有: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清,定理、公式适用范围不明等. 各知识点相互缠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团麻.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就无法清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无法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那时的数学书就等同于有着各种奇异符号的“天书”了,此时的学习就谈不上训练数学思维能力了. 所以,数学教学需要经常复习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形成知识组块.这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整理.

案例1 “数列”复习课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班级分成6人一组,共6组,分组讨论.

整节课可分成出题――讨论――制图――评价四个环节.

环节一:呈现主题

教师给出一个复习课的中心词“数列”,要求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理清跟它有关的知识点.

环节二:讨论交流

各小组组内进行头脑风暴,组内派一人为记录者,帮助记录下组员们联想到的跟中心词有关的想法. 组员看到这个主题后可以展开发散性思维,天马行空地想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并且被记录下来. 此环节教师不作评价.

环节三:绘制思维导图

记录组员将上环节的内容加以整理,通过连线迅速找到彼此间的联系,进而绘制成思维导图,注意区分中心词带领的主支和次中心词带领的分支. 此过程,教师作为一名咨询员,一方面巡视课堂,观察了解各组表现;另一方面,在小组讨论有需要时,及时给予咨询和提示建议.

环节四: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思维导图,并作陈述,各组打分评比,教师做最后的评价.

下面是数列复习课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

显然,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点作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使头脑中的这些麻得以解开.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审题能力,并形成解题思路,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在本质上不是知识技巧的传授,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在解数学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中职学生在解数学题这一方面是非常薄弱的. 通常情况下,学生面对所给的数学问题,在已知、未知之间架不起桥梁,无法寻到解题方法,所以学生们才会出现前面所讲的逃避作业练习的情况. 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审题不清,如何让中职学生在解题中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呢?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是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工具.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这一工具将解题时的思维一一展现,能让学生清晰、深刻体会到如何思考、解决问题. 我们将解题分成几个步骤:

题目: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思考工具,可以将题中的信息通过图形的形式变得结构化,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挖掘出已知条件,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题中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再挖掘出隐藏条件. 接着希望学生思考各条件间的关系.

关键词:题中的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汇,可以作为结点,向外延伸分支.联想出隐藏条件,联想到各知识点. 隐含条件一旦暴露,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就伴随而来.

知识点:由已知条件和关键词,分析出这道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根据这些知识点,调动头脑中的知识组块,联想出跟这知识点有用的定理、公式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多种方法:尝试多种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在多种思路中进行快速比较,找到合适的一种思路.

解答:最终找到正确的公式、定理、法则等进行解答.

案例2 数列通项公式求解

设等差数列{n}的前n项和公式是Sn=5n2+3n,求它的前3项,并求它的通项公式. 可绘制如下解题思维导图:

教师将不同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被教师采用思路的学生会很兴奋、很自豪,学习的内驱力也会大大激发. 教师通过讲解,对照思维导图,将各思路进行比较,分析各优缺点,学生能清晰看到并清楚知道选用哪种解题方案更加妥当,从而积极思维,审题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化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58-02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生命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学科,成功地将二者进行融合,组成了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蛋白质、核酸、纤维素等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与体内调节过程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1]。生物化学知识面广,知识点较多且不便于理解记忆,并且需要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因此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完成生物化学的“教”与“学”是现在的高校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Busan)所创,它既是一种利用直观的图形或图示的方法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工具,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图像、色彩将生活中或工作中枯燥复杂的信息转变成容易理解和方便记忆的组织清晰的彩图。思维导图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思维更加清晰;并且能够帮助教师轻松有效地讲解课程知识,所以思维导图在教育界起到了积极作用。思维导图现在已经应用于英语、化学、生物、商贸类专业课[2-4]等众多学科的不同教学层次,对于帮助学生自学,理清知识思路,阐明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二、思维导图的价值体现

1.利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把握课程。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涉及的章节较多,且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知识单元,内容量较大。对于初学者,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简单的概括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程,如果借助于思维导图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首先标出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思考,画出各主要的分支,然后整理各个分支内容,用图形、线条和颜色等将各部分联系起来。利用简单的图形和标注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标出,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帮助理解课程内每章节的内容,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对于食品生物化学来说,静态生化在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动态生化略有删减,归纳总结如下页图1。

2.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一直包含着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师有责任将每一节内容都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作为学生应该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很多学生都会有“上课时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明白,就是不会做作业”这种感觉,如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课程学习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缺乏系统的总结,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进行总结,所以需要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的关键点,然后将知识碎片进行整理,得到合理的知识网,这样就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二是学生对内容较难的生物化学缺乏兴趣,大篇章的叙述让学生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他们期望用一种直观、简洁、快速的方法来掌握生物化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每一节课前老师会把这节课的重点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个讲解,其实这些重点就是最简单的思维导图,但是由于黑板空间的局限,一般这种导图只是每一部分的标题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所以不能很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随着发展,PPT成了教师们的最爱,因为它可以利用色彩、画面和图形形象的将主要内容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方便总结,每一张PPT都可以说是思维导图的一个片段,但是很多老师的PPT都是好几年没有大的改变,并且PPT中会包含大量的文字说明,学生想要理解必须要把文字看完,即使看完了思路也未必清晰。所以针对章节内容教师在遵从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从基本的概念出发结合实际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整理,从而让学生完成任选一章节的课程设计,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合理有效的思维导图,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记忆的方法。

3.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知识程度较高,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较深,所以教师和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感觉不同,容易出现教师自我觉得讲得很清晰而学生却不知所云的情况。所以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所做的思维导图,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思维导图中的错误。由于每个学生的笔记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活跃,创新性强,而且比较美观,所以教师也要将学生所做的优秀的思维导图引入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之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

三、结语

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一种思考工具来研究,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被应用。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利用它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思路清晰,条理明确,方便教与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色彩和图形相结合,在头脑里形成思维树,提高记忆力。在生物化学教学中,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到精心设计每一节内容,再到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每一节内容,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善课程。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并且由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每一学科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看似零碎但都与整体相联系。所以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可以将它应用到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希成.生物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2]滕术艺.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2):141-142.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75-01

思维导图是一种虽然简单但效果却非常出色的革命性思维工具。19世纪60年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进行大脑力量和潜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大量的使用了图画、符号和连线。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也许就是达芬奇能够拥有超级才能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东尼・博赞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它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大脑,或是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从整体上看思维导图的图形呈放射性结构,与我们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相一致,符合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同时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一个思维导图从外形上看就像是你所要掌握的知识组成的一张学习的地图。我们运用箭头和符号来进行表示和连接知识点和不同分主题之间联系。通过阅读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中的主要效果

1、在高中生物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地促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比如在复习某一知识点,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抓住了关键词,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会积极地有重点地去听老师讲课,努力抓住重点,不断加深认识与记忆。

2、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就不会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因而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看到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我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系统有效地的整合所学知识,加快知识的融会与贯通。因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而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不断地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符合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使我们的思考与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现出来。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总是要经过从已有知识到新的知识的过程,而思维导图能够把新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了知识的记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速度与效率。

二、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时制作思维导图的实践

我们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为例说明在复习时如何针对某一章节做一张思维导图。

第一步:浏览整节内容,画出中央图形。浏览本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内容,把握住对全节的“感觉”。然后取一张大纸,从白纸的中心开画一个中央图,把该节的主题词“神经系统调节”写上去,可以使用图象。

第二步:放射主干分支,标明关键词语。从中央图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线条,代表关于对本节内容的主体认识,包括浏览本节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在每一个分枝上,清楚地标上“基本方式”、“结构基础”等关键词。关键词会使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清晰,当你想到这个关键词时,与之对应的内容就会立刻从大脑里跳出来。

第三步:连接主次分支,联想记忆要点。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所有大脑都是通过联想来工作的。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要点。我们可以一边读书复习一边做思维导图。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我们注意到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知识、理解、解释和具体目标来组织和综合课本知识。思维导图甚至可以包括我们的评论、想法或理解。

第四步:定期复习导图,持久保持记忆。记完了思维导图笔记以后,应该定期复习所记内容,以保持理解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复习时不要简单的把原图看一遍,而是要再次快速地做一次思维导图,然后再次回过头来与原图进行对照检查,调整一下不符合的地方,并强化任何回忆不恰当或回忆模糊的地方。另外要注意定期复习。对总量大约是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最佳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为:l小时后复习5分钟,24小时后复习2分钟,1周后复习2分钟,1月后复习2分钟,6个月后复习2分钟,1年后复习2分钟。经过这样的定期复习这部分内容从此就进入长效记忆存储起来。

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生物复习的注意点

1、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对一天所复习的知识整理和梳理,这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

2、每周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将知识分类汇总,高效率强化复习。通过周末完成总体思维导图对一周的知识进行消化和沉淀之后,做进一步的汇总整理。这样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有效的进入我们的大脑,记忆会更加的深刻1

3、每个月底把四周的所有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并且把这张图贴在卧室里或者书桌前,每天看几遍。思维导图上墙,会给我们不断地带来视觉的刺激,增强我们的记忆。

4、建立个人知识小金库,收集整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难点、重点和易错点,把它们整理成多张思维导图,及时复习巩固。

我们要想赢得考试,只是一味地拼命埋头苦学有时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做好学习过程的规划,管理好时间,整体性地分析自己,让自己的优势更强,劣势得到弥补。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只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运用思维导进行高效复习的习惯,就可以产生惊人的学习效率,可以让我们在考试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快速达成我们的目标。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思维导图;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一、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特点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布于鲁教版教材《必修2》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概念多,物质种类繁多,同时有机化学知识规律性强,知识节点间关系复杂,相互交错多。庞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复杂多变的有机化学反应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使得学生做题时总是忽略某些要点知识而不能顺利完成,造成学生听听都会,做做都错的局面。

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要素

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要对知识模块的总体把握更具系统性和条理性。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主要包含以下七个专题:有机物组成结构及其研究方法(官能团种类);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根据合成路线等信息推断有机物;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综合检测。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

针对教材中介绍有机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知识点零散。大多数学生在学完有机化学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当考试过程中遇到有机化学综合题时,有些学生就会无法找到题眼去突破,从而心理感到害怕。每年的高考中的有机化学试题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有机化学的知识脉络是特别重要的。思维导图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出更多相关知识,而且在后续学习中,随时将更多的知识补充到导图中去,这样就形成复杂关联的知识网,使记忆和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并在此过程中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学习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把复杂的有机化学知识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的恐惧也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教学策略。

(一)独立复习,把握主题核心

在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之前,笔者对什么是思维导图、怎样画思维导图都给学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在熟练掌握思维导图之后,每次在复习课之前应该明确自己需要做的工作是通过复习课本及笔记找到要构建的主要知识点。这一步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要能宏观的把握知识。实在有困难,可以向教师求助。把找到的核心内容作为主题,以它为中心进行扩散,思考与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画出思维导图,体会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送些,学生必须在课前做精心的复习和准备,而不再是被动的等着教师来“喂”知识。认真细致的工作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更深刻。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越充分,上课时也就越自信。

(二)小组讨论,完善思维导图

学生在课前针对各自画的思维导图可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发现彼此的不足与长处,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每位同学所用的教材是一样的,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差异,使得画出的思维导图各有千秋。这些思维导图各具特色,既包含学生们智慧的结晶,又包含他们对知识点把握的不足和失误。学生们通过讨论,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知识网络得到不断地扩充。学生们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三)组间展示,补充思维导图

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复习课,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其他学生听完讲解后,根据自己的课前复习和绘制的思维导图给予补充。教师在这里则主要充当龄听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作出补充。通过课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完善,学生兼收并蓄各家所长,使得各自的知识网络较之课前更加的丰满。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不再会有凌乱不好记的感觉。

(四)利用导图,复习梳理关系

高三有机化学的复习涉及点多,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下需要对自己不够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不断地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再认识。根据教材和笔记找到中也主题后,对它的枝杈进行细化,形成细密的知识网络。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这种细化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之间遇辑性,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才能做得更好。从小处着手把握全局,这样就能利用思维导图把琐碎的有机化学知识变简单。零散的知识点变成几幅学生成竹在胸的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不再惧怕有机化学的综合题。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梳理,使得本来在学生也中复杂凌乱的知识变成由几个中心主题组成的知识网,学生复习起来更轻松。这样就可以使原来在学生大脑中堆硕起来的有机化学知识更直观,使知识么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实现了把教科书由厚变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逐渐构建起来,思维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茹.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 建构 分析评价

现今地理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流程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主体性和积极性,习惯依赖和等待,失去应有的朝气和活力。这种重灌输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努力⑿驴纬谈母锏哪勘暾嬲落到实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合作学习和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提出了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运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采用的加快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的重复,笔者在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如图所示)。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就像神经细胞一样由一个点散发出多条线。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挖掘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学习更高效。根据对目前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的实践,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应用方法与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三维目标,编制导学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三维目标分析,以确定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由于主题包含在三维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中,通过三维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图,即意味着获取了为实现该三维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据此我们可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在此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不仅可以迅速写出授课学案,使重点难点知识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很容易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与结构,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更得心应手。

导学案,导学价值要体现。学什么,三维目标是指南。三维目标一情牵,思维才是生命线。导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导思维。导思维就是挖潜能、促发展。在导学案中引入思维导图,它的意义在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告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因素和认知需要,选择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素材,让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强化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所选的素材,具体地说,一是内容富有吸引力,使学生爱看、好思、愿问;二是形式要新颖,让学生有新奇感;三是要生动形象,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综上所述,教师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提供问题式的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思维导图不仅带给了学生轻松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而且发展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导图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主思维能力。就思维而言,独立的思维品质和自主思维能力永远是学生的立命之本。所以,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倡学生全力以赴地自主画,穷尽所思所想,放大学生思维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出现“伙伴依赖”、“伙伴替代”、“教师依赖”、“教师替代”的现象。人生最危险的惰性就是思维的懒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主封闭,远离分享、对话、启迪、生成。相反的是,自主思维投入越大,越能点燃合作交流的激情和愿望。

三、明确问题,学生自绘制思维导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知识的整体认知之后,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熟悉教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如提供探索问题的背景材料及解决问题的线索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个人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研讨教材,做到边思边议。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提供探究问题的背景材料,使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有选择性地、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架O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联系,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选择。要善于点拨、诱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化其思想,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共绘思维导图,形成集体的结晶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体的有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应给予组织和引导,讨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三五人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思想,由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将大家的想法都汇集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小组成员再次对第一张集体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反思,修正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并重构思维导图,形成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对时间的掌握,并保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因势利导地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的思维导图会呈现多种内涵、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内涵、形式和风格的差异恰恰会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小组成员在分享、比较、欣赏、矫正、提升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评选小组最佳作品,再通过全组成员的修改完善,参与班级展示。作为小组的集体成果,板演、讲解便可以多人分工完成。这样既可以节省展示时间,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合作的乐趣。

五、展示成果,评价总结,自我反思

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展示探究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恰当地给予精讲评价,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有意义学习、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最后,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述,并变换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得到迁移、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如课堂教学内容较多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绘制个人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平.“自主―探究―合作”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思维导图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1-01

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近年来随着英语学习的地位逐步提升,教育者们逐步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等基本知识,更要形成一种英语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正是一种模拟大脑神经元结构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利用层级图把知识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图,再利用图像,颜色等加强记忆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策略。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普遍被学生们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许多同学认为记忆单词是一大难关。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利用思维导图来教授单词,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1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工具。[1]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的接个起来,让左右大脑同时运作。人类的大脑神经也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神经元。思维导图理论基础正是模拟了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因此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托尼博赞认为图像是大脑思维的语言,人对图像的加工技艺能力是文字的1000倍,应采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人的思维过程,按大脑的规律进行思考,发挥联想,运用颜色、空间。整体思维,充分发挥大脑的潜能,从而挖掘人的记忆、创造性、机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2]

思维导图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中神经元的结构,把思维的过程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当人在画图的过程中,全面的调动了左右脑的机能,众所周知,左脑是负责语言机能,右脑负责联想,图像等等。当语言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潜能被大大激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会结合在一起。左右脑的协调使用,让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阶段,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一种思考的模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像,颜色等能够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好学习英语的动机,有趣的课堂使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教师扮演中心角色,一切的课程任务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与信息。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又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思维导图转变了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兴趣。

2.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单词预习

在以往的词汇教学前,教师会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所学习的单词。学生通过课本后的单词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的单词表基本上是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种枯燥的预习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散乱无序的单词如同天上的星斗一般,无一定的组织性。教师可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预习单词。首先,可以按照单词的词性给新单词进行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分类的过程中,就是一次单词记忆的加工,并且可以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张单词网,每个单词的词性就可以了如指掌。在画图的过程中可以把难点重点的单词使用特殊颜色的笔来标记,利用颜色来加深记忆,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其次,利用单词的近义反义进行分类,同样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画图。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单词预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利用思维导图在课中进行教学

现阶段小学英语课文中出现的单词一般以实词为主,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现单词的实体图片来加强学生对实体与单词联系的记忆。比如在教授人体器官的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鼻子、眼睛、耳朵等图形,并标出器官的单词名称。学生们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结合,更能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与记忆。在教授水果名称的这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们根据颜色对水果进行分类,让学生自己动手给水果填色。在这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颜色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一步骤,同学们可把两种毫无关联的水果通过颜色连接起来,变成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类,在脑海中把相关的记忆钥匙串联到一起,知识形成了网络状结构,更加清晰直观的呈现在头脑中,有利于学生的提取与记忆。画图过程是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轻松的学习单词,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的策略,让他们终身受益。

2.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词复习

思维导图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通过知识网可以使新旧知识得到串联,再组织成另一张知识网。学生们可以在学完一单元后,把以前自己制作的单词思维导图整合起来,以新代旧,温故知新,这样单词可以记得牢固,也形成了体系。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里对知识点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图像效果,单词脱离了散乱无序的状态,而是变成一张令人记忆深刻的图,改变了

学生提取新旧知识的思维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3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3.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喜欢图像颜色等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图像的方式引导思考比枯燥的文字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把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中,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自己动手画图填色,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2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转变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通过用图来传达信息,它转变了以往学生通过记忆文字来获取信息的思维方式。一张图画可以传达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文字传达的信息量要低于图像。通过图像记忆,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记忆大量的单词,单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思维导图可以从多维度为单词进行分类与定义,这样多次的对一个单词进行记忆与加工,可以使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记忆的效果更加牢固。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受益终身。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运用到英语学科上,还可以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3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就是把自己的思维全面清晰的呈现出来,通过调动左脑与右脑控制的各种因素,如:逻辑,文字,数字,图像,颜色,想象等,全面的开发了大脑的各种潜能。这种画图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思维能力,延长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创新精神,正是小学英语课程任务中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造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思维模式与学习策略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与理解能力,开发左右脑的各项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T.Buzan&B.Buzan. 1993. 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M]. New York: 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