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7 21:00:55

纺织业调查报告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1

生产平稳 58.6%的企业收入增长

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上看,有超过一半(58.6%)的企业收入比2010年增加,其中大型企业中有77.7%的企业收入增长,小型企业只有39.3%的企业增长,表明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注册资本类型上看,外商控股企业收入增加、持平和减少的相当,增加的比重明显低于其他资本类型的企业。从细分行业上看,化纤和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最高,家纺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相对较低。

对于下半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增长的比重达到60.7%,说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的经营有一定的信心。近7成的大型企业预期下半年增长。分行业看,只有37.5%的棉纺织行业企业预期下半年收入增长,表明多数棉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下半年经营状况没有把握,近几个月棉花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对该行业的影响仍然很大。纺织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也只有40%。今年以来行业投资增速下滑,新开工项目负增长,对纺机产品的需求减退。

需求不旺 52.1%的棉纺企业订货量下降

调查显示,近半数企业(49.9%)订货量较2010年有所增长,其中大型企业订货量情况更好,较2010年订货有所增长的比例达56.4%。丝绢纺织、麻纺织行业企业订货量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80%和60%。棉纺织行业企业订货增长的只占22.9%,订货量下降的占52.1%。这表明棉纺织市场景气度较低,企业销售出现了问题。

从上半年国外订单方面看,样本企业中,需求增长的只占36.3%,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不景气,竞争环境更加激烈。50%的外商控股企业、62.2%的棉纺织行业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与此相反,样本企业中,60%的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和58%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企业上半年国外订货量增长。从海关统计数据上看,这些行业的出口也呈较快增长趋势。

对于下半年订货需求情况的预期,54.9%的企业认为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77.8%的外商控股企业和62.1%的港澳台控股企业预期下半年订货量增长。69.7%的麻纺企业和69%的印染企业预期下半年订单量增长。但企业经营者对国际市场需求预期更加谨慎,仅有42.3%的企业认为国外订货需求会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只有外商控股企业较为乐观,有75%的认为国际市场下半年订单增长。

分行业看,印染企业、丝绸企业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预期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64%、60%和58.1%。销价上涨59%的企业产品价格提高受原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综合要素成本价格上涨的影响,多数企业都采用提升产品价格来缓解成本压力。59%的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较2010年有所提高,大、中型企业采取提价方式的更多,分别为67%和60.5%。

大多数行业企业的销售价格上涨,只有棉纺织企业例外,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比重占53.3%。但受到市场需求及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影响,企业库存略有增加。38.2%的企业库存较2010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小型企业库存增加更为明显,比重达51.2%。62.5%的受调查棉纺织企业库存增长。库存增长,销售价格下降,表明上半年棉纺织企业的营销问题突出。丝绸行业企业库存减少的比重较高。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欧盟 纺织品服装贸易 特保措施

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纺织品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欧洲服装纺织品协会秘书长拉肯曾公开指出,欧盟有多种限制手段,“具体使用什么贸易保护手段,需要看具体的情况”。[1]欧盟对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可以采取的贸易保障措施,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般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一般保障条款和特保条款都是WTO保障机制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通过限制进口以保障WTO成员国的产业安全。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欧美正在频繁援引的对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特别保障条款。

一、特保条款的来源及比较

总体而言,特保条款是指WTO体制内除GATT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定》规定外的一般保障条款外的所有特殊保障条款的总称。特保条款是一种过渡性保障措施,特保条款分为适用于所有成员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和适用于特定成员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措施”与“纺织品过渡保障措施”条款。[2]

现在,欧盟可以援引用来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条款有两种途径:(1)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下简称为《工作组报告书》)第241-242段的规定实施过渡性保障措施;(2)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下简称为《入世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这两种条款都适用于原产地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其主要对比如下:

1.可以援引特保条款的截止期限

《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措施应截止于中国入世后12年即2013年12月10日。《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中关于实施纺织品服装特保措施的截止期限是2008年12月31日。

2.采取特保措施的前提条件

《入世议定书》第16条规定了可以对中国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的两种情形——“市场扰乱”或“重大贸易转移”。《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只规定了“市场扰乱”作为实施限制措施的前提条件。这两种条款中所说的市场扰乱是指进口的快速增长,从而构成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一个重要原因。①这里说的增长包括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从中可以看出,市场扰乱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何为‘实质损害’, 何为‘一个重要原因’, 很可能被有关主管机关以过去曾经采取的予以确定。从而为其他WTO 成员实施特保措施大开了方面之门。[3]这两种条款的援引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而言也更加困难。

3.采取限制措施的严厉程度

《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第(c)款规定: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同意将所涉及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的装运货物,“控制在不超过高于提出磋商请求的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 如果磋商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根据(c)款对磋商涉及的纺织品或纺织制成品实行限制。根据这项规定“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年,且不得重新实施,除非有关成员与中国之间另有议定”,而且,“不得根据本规定和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同一产品同时适用措施。”也就是说,两种特保措施不能同时使用。[4]

《入世议定书》第16条第3款和第8款规定:受的WTO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市场扰乱”和“重大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显然,这是一项原则性的规定,有相当大的空间,似乎可以理解为如果WTO成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在特保措施条款使用期限内自行决定应当采取何种限制措施。[5]

4.中国采取报复的权利

《工作组报告书》没有规定被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的成员方是否以及如何采取报复措施;《入世议定书》规定了相关的报复措施:如果市场扰乱是进口的相对增长造成的,且针对该相对增长采取的措施超过两年,则中国有权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如果市场扰乱是进口的绝对增长造成的,且实施的措施超过三年的,则中国有权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②二、欧盟采取特保措施的程序及其与美国的比较

1、欧盟特保措施的实施程序

2003年1月21日,欧盟根据的《工作组报告书》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增加和“第十条a款,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 完成了把WTO协议转变成为可以实施的内部法的过程。2005年4月6日欧盟委员会又根据相关的和协议,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的指导方针(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afeguards on Chinese textiles exports to the EU)”,作为对中国采取特保条款的实施细则。指导方针中详细地说明了欧盟对华的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特保措施的程序和依据。

(1) 特保调查的申请人

指导方针中规定的启动特保调查的申请人主要有三类:欧盟委员会,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③(“parties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market disruption”)。 决定是否进行特保调查的是欧盟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建立了一个监控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是否造成欧盟市场扰乱的预警系统(见表一)。如果某一类产品一旦超过警戒线,欧盟委员会就可以自行发起市场扰乱调查,成员国也可以请求欧委会发起市场扰乱调查。欧盟委员会也可基于请求特保调查的产业所提供的情况和可接受的证据发起市场扰乱调查。

表一 欧盟决定磋商的规则

2004年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占欧盟进口总量的份额(数量上) 2005年2005年比2004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④ 2006年2006年比2005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2007年2007年比2006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2008年2008年比2007年增长量占2004年进口总量的百分比

≤7.5% 100% 100% 100% 100%

大于7.5%≤20% 50% 50% 50% 50%

大于20%≤35% 30% 30% 30% 30%

大于35% 10% 10% 10% 10%

资料来源:“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afeguards on Chinese textiles exports to the EU”,europa.eu.int/comm/trade/issues/sectoral/industry/textile/memo060405_en.htm

(2)适用的前提条件

欧盟特保条款的适用条件和第一部分中讨论的使用范围基本一致。欧盟在这次的特保调查公告中对《工作组报告书》的相关部分进行了解释⑤。在这个解释中欧盟认为,特保措施针对的产品必须是中国生产的而且必须是ATC覆盖范围之内的,确认中国生产采用的相关的原产地证明,而且不论这些产品的进口是否直接从中国进口,都作为中国的产品计入特保范围。另一方面,欧盟还强调了特保条款适用的条件的是对贸易有序的威胁,认为“阻止贸易有序发展”和“市场扰乱”都是采取特保措施的标准。这样做不仅使得特保条款的援引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争取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程序

a 特保调查的申请

如果是成员国政府或利益相关者根据初步的数据(prima facie)要求对一种、多种或者个别(inpidual products)进行特保调查,欧盟委员会会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拒绝还是接受的决定,如果拒绝将给出相应的理由。

b 特保调查的开始及非正式磋商

欧盟委员会在展开特保调查时,将首先在欧盟的官方杂志(Official Journal,OJ)和贸易代表团(Directorate-General)的网站首页⑥上进行特保调查的公告(notice)。一般来说,该公告包括三个方面的:发起特保调查的基本原因的简要介绍;邀请相关方在21个工作日内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相关的真实信息;详细确定相关方参加整个过程的程序和时间表。

公告之后欧盟委员会将在60天内展开调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调查还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在这个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将要求与中国进行非正式的磋商,并寻找所有其认为有用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欧盟委员会也会把其发现通知相关的团体,并且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特保调查中所依据的数据是成员国海关提交给欧盟委员会的实际进口数据。评估将基于一年期的平均单价和进口模式(import patterns),或者基于根据原则上不少于三个月的数据所确定的比例。

c 做出决定

根据最终获得的调查信息,欧盟委员会将会做出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决定。假如欧盟委员会做出运用特保条款的决定,其将立即与纺织品委员会(Textiles Committee)召开会议,就是否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征求纺织品委员会的意见,并把相关资料提供给纺织品委员会。这些资料包括:详细的原因和理由陈述,数据显示的市场扰乱及其与进口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之间的关系。假如欧盟委员会做出不运用特保条款的决定,其将告知原告并给出作出这样决定的原因,这些同样要在官方杂志上公布。

d 正式磋商

根据特保条款规定,中国应该在接到正式的磋商请求之后,开始限制出口,以便将出口量控制在不超过高于发起调查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的出口总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假如在接到请求之后的15个工作日内,中国仍然不能采取出口限制措施,那么欧盟委员会将立即通知纺织品委员会,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将进口量限制在上述水平之内。

如果在90天磋商期内,未能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此时,欧盟委员会可以对其认定的满足了实施特保前提条件的产品强制设限。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应立即与纺织品委员会进行协商,征求纺织品委员会关于对磋商涉及产品进行强制设限的看法。

相关产品的数量限制是“控制在不超过高于提出磋商请求的当月前的最近14个月中前12个月进入该成员数量的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 这个限制⑦将执行期自提出正式磋商请求之日起至提出磋商请求当年12月31日,或如果提出请求时该年只余3个月或更少的时间,则在提出磋商请求后第12个月的月底。根据欧盟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的程序,所设的限制也会在欧盟的“官方杂志”上公布。特保措施到期之后,这些程序仍然适用于相同产品。⑧

e 紧急情况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在经过初步认定进口会妨碍贸易的有序发展之后,欧盟委员会有权在向纺织品委员会咨询过之后,不经过调查或者在调查结束之前,直接要求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例如,进口商品的数量非常大,可以明显地判断出贸易的有序发展受到了威胁,而且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措施将对欧盟的产业形成严重的实质损害。

2、欧美特保措施的比较

欧盟继美国之后对中国展开特保调查,虽然欧美依据的协议都是相同的。但是又有各自不同的实施细则,表二对他们之间不同点进行一个比较。 两者的共同点基本上都是基于与中国签署的特保条款,而不同点则考虑了其运用特保条款的方便和平衡各自的内部势力。

由于欧盟是具有特殊性一体化组织,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既要维护集体的利益,又不能伤害到成员国的利益。为了维护这种平衡,欧盟在相应的领域都设置了相互之间的制衡。在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申请时,既可以是代表集体利益欧盟委员会,又可以是自身利益代表的成员国,就是这种制衡的一种反映。而美国则不会考虑让各个州提起特保调查的申请。

欧盟在实施特保措施之前先公布了决定磋商的规则,而美国则没有。可以说这是欧盟在美国实施特保措施之后的一个改进,为欧盟对中国进行纺织品服装贸易实施特保提供了明确的数量依据。

表二 欧美纺织品服装特保实施细则比较

欧盟 美国

特保调查的申请人 成员国政府;欧盟内的相关产业;欧盟委员会 美国任何实体,包括行业协会,个别厂商,工会,类似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相关零部件的生产者;纺织品执行委员会

调查、裁定和磋商机构 欧盟委员会 纺织品执行委员会

公众评论期 21个工作日 30天

用来评估的数据的来源 成员国海关 美国海关

的相关公告 欧盟委员会接受特保调查,则在欧盟的官方杂志和贸易代表团的网站首页上公告无论欧盟委员会是否援引特保条款,相关的原因或措施都会在官方杂志上公布如果中欧达成协议,则相关措施的实施也会在官方杂志公布 CITA接受特保调查的申请,则在联邦公报公布该申请;无论CITA决定是否与中国进行磋商,都要在联邦公报公告该决定、理由或者措施;如果中美双方达成协议,CITA也将在联邦公告上通知

是否公布决定磋商的规则 有 无

资料来源:根据欧美的特保措施条款整理三、相关事件评析及结论

1、相关事件

欧盟于2005年4月6日就出口欧盟纺织品服装数量激增出台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14日就与意大利纺织行业代表和欧洲纺织服装组织(Euratex)讨论运用针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措施,4月22日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就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激增展开调查,4月29日启动正式的调查,5月27日就要求与中国进行正式的磋商,6月1日中国取消了共81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税,6月7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对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发表演讲,6月10日到11日中欧双方在上海进行磋商,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签署备忘录。欧盟承诺停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十类纺织品的调查。中国则承诺进行自我出口限制,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内,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在2008年底之前,克制援引《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在2008年之后,完全对中国开放内部市场。至此中欧之间的这段纺织品贸易摩擦基本完结,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详见表三)

2、事件评析

中国早在2001年10月1日就签署了《工作组报告书》,欧盟也早于2003年1月21日根据《工作组报告书》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但是,在欧盟内部就是否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使用特保措施产生过很激烈的争论,因为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得利益的相关方认为这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原则,所以欧盟迟迟没有使用特保措施。在美国使用过特保措施之后,欧盟内部另一部分在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利益受损的相关方提出欧盟只是一个追随者,道义上的风险很低。同时又因为《欧盟宪法条约》相继在法国和荷兰受挫,为了向公众讨好,欧盟委员会最终决定使用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

表三 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相关特保措施的事件

时间 事件

2003年1月21日 欧盟根据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修改了第3030/93号条例,增加了“第十条a款,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

2005年1月1日 中国对148项纺织品开始征收出口关税

2005年4月6日 欧委会《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澄清在何种情况下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行动

2005年4月14日 欧委会调查(examined)欧洲纺织服装协会(Euratex)提请的采取特保措施的要求,并表示将在4月25日表明立场

2005年4月22日 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就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激增展开调查

2005年4月24日 曼德尔森建议欧委会授权他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9种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

2005年4月29日 欧盟委员会启动针对九种中国出口纺织品的特保调查

2005年5月12日 曼德尔森在欧洲议会的一个讨论上,表示欢迎中国将进一步采取行动控制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的水平的迹象

2005年5月17日 欧盟建议WTO与中国就T恤衫和亚麻纱进行磋商,磋商将紧急讨论如何更好地限制中国这两种产品的出口。

2005年5月23日 纺织品委员会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与中国正式磋商。

2005年5月24日 曼德尔森会见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寻求达到限制这两种纺织品出口的一致协议(agreement)

2005年5月27日 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中国的T恤衫和亚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

2005年6月1日 中国对征收出口税的81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

2005年6月6日 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发表演讲说,希望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

2005年6月9日 欧盟了一个关于与中国进行正式磋商的原因和理由的声明

2005年6月10日-11日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上海就中欧纺织品贸易举行磋商并签署了备忘录

2005年6月14日 中国商务部公布了2005-2007年输欧10类纺织品出口数量安排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mofcom.gov.cn/,欧盟对外贸易部门主页europa.eu.int/comm/trade

针对可能被提起的特保调查,中国也做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在2005年1月1日《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到期之后,中国就开始实施出口税,但是欧盟并不认同这些措施,欧盟认为出口税对控制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的作用不大。

在开始特保调查之后,欧盟迅速进行了相关程序,在这之中不可否认有行业协会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欧盟委员会的作用。欧盟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迎合成员国的人民,有助于《欧盟宪章条约》的通过,也有助于欧盟内的纺织产业应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进口,而且,欧盟认为中国必然会采取妥协的政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欧盟就T恤衫和亚麻纱向中国提出正式磋商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强硬措施——取消了81项产品的出口税,以表明维护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的立场。欧盟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立即表明态度。在经过一周的考虑之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意大利对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发表了主题为“中欧纺织品:寻求改变和调整,而不是阻止贸易” ⑨的演讲,曼德尔森认为十年之内中国将会有两亿五千万欧盟高档纺织品服装的消费者,希望欧盟的生产者不仅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预示着欧盟将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促进双方的贸易。最后备忘录的签署则是上述一系列调整和妥协的产物。

就这次谈判的结果而言,欧盟取得了实质性的数量限制,而且延长了限制的时间,节省了再次调查和谈判的费用,可以说是达到了其本来的目的。对中国而言,这次并没有按照《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要求的那样增长率控制在7.5%(羊毛产品类别为6%)的水平,虽然8-12.5%的增长率改善有限,但是表明纺织品服装贸易正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避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不确定性。

3、结论

纵观此次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可以发现,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提起特保调查是相当随意的,这次提起特保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虽然欧盟已经承诺会克制援引特保条款,但这是一种没有一点效力的空头支票。今后,欧盟肯定还会以种种理由限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根据这次的经验可以发现,欧盟也明白中欧之间自由贸易是主流是趋势,也不希望同中国展开贸易战,因为在贸易战中欧盟的损失同样巨大。而且,欧盟内部同样有从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获得大量利益的集团,例如零售商,高档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者,这些团体也是特保调查中的相关方,只要合理运用他们的力量,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是可以实现的。

在今后应对欧盟的贸易冲突中,中国不仅要仔细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款,增加国内关于特保条款的立法,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以应付特保条款;而且,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在相关事件中,政府机构要明确国际贸易规则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本着公平、透明、互利的原则积极维护本国的利益。,针对美国对我纺织品服装采取的特保措施,我国政府正在制定应对措施,并明确表示,中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综合性安排意见。

中欧双方在纺织品贸易上的互补性大,互利性强,只要中国据理力争,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不能因为欧盟认为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对欧盟的市场形成了扰乱,中方就一定要为此负责。欧盟没有严格按照ATC协议,分阶段开放内部市场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此外特保条款的援引是有时效性的,不能无限期援引,如果欧盟希望尽量维护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合理发展,那么与中国的合作对话就不可避免。只要我们把握形势,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争取自己的利益,积极对话,中欧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就会持续健康发展。

[1][ 5]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2]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3

一、纺织行业的美丽与梦想

“美丽纺织,责任发展”,美丽是目标,责任是手段。在过去十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美丽中国也在去年的十以后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词汇。那么,这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纽带呢?

谈到美,可以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曾说,“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他的这句话放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美丽中国”正是赶上了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让所处的环境山清水秀,让消费者和老百姓享受健康而富有质量的生活。虽然“中国梦”已经承载着很多内容,同时大家仍然在为“中国梦”填充新的内容,但是“美丽中国”理应是“中国梦”的必然内涵。现在需要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因为国家和人民到了追求并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时候。

应该说,从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宏观战略。继而,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小康社会,十则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写入了报告。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与这一战略发展过程高度契合,实际上,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就开端于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到今天,将近十年过去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使业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行业的高度重要性,正在向着“美丽纺织”的梦想与目标,全面践行社会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愿景下的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出口市场

201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这是一个可喜的情况。2013年1—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但中国在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主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一方面有出口市场不振、需求不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提醒行业,出口市场份额降低不仅仅是一个成本要素增长的问题,它还有责任竞争力的问题。这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出了在产品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影响等领域实施更高标准的要求。

(二)国内市场

首先,国内市场与前几年相比形式并不乐观,2013年限额以上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一直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其次,网购已经成为纺织服装产品销售最具成长性的渠道,2012年中国服装网络销售额达到3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的24.45%,仅“双11”促销,天猫商城就有三个销售额过亿元的服饰品牌。估计到2016年,服装网购市场规模将达9200亿元。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网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网购一族不仅非常关注买家的商业信誉,而且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第三,虽然网购规模成长迅速,但中国国内市场仍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的差距从1980年的3.05倍上升到2012年的4.60倍,这说明我国超过一半的人口仍处于相对下降的需求曲线中。

(三)经济效益

虽然总体来看,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继续扩大(2013年1—5月,我国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89.49亿元,同比增加18.05%),但是一项对企业家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对下期行业运行预期总体较为谨慎。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涨,估计2013年纺织行业人均工资涨幅为10%—15%。而国内外棉花价差依然存在,这对棉纺企业竞争力及效益的影响依然十分突出。

(四)劳动生产率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看,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虽然今年以来,纺织工业实现生产力素质、产业规模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但是,中国劳动力规模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同时,新生代工人就业理念和趋向导致纺织业的人力资源短缺。再有,中国的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按照目前趋势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挑战以及工人的就业趋向的挑战,让纺织行业只能通过提升劳动生产力来保持行业的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约为0.43%,明显低于同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71%)。可见,科技与产品、品牌价值与商业模式、人才素质、企业制度、科学管理等仍是行业创造人力资源新优势的主要矛盾。

(五)产业安全

近年来,纺织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行业安全问题。所谓行业安全,指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资源安全,也就是原料、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的有效供给和获得性问题;二是质量安全,也就是供应链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与消费者安全问题;第三是贸易安全,也就是公平的贸易环境与市场需求增长的问题。例如,产业原材料PX的供应问题。2012年,我国涤纶产量3057万吨,已占我国化纤产量的80.6%,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7.3%;2012年行业的PX需求量已达到1400万吨,PX产量775万吨,进口63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预计到2015年,我国涤纶产量约为3900万吨,PTA产量约为3350万吨,需要PX约2200万吨。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群众抗议PX项目的事件,其中对行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充分与民众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提高其对有关产品和项目的科学认识。

(六)节能减排

2012年开始,纺织行业开始同时面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三重压力:一是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例如,环境保护部、质监总局联合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某些排放标准已经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2013年完成的重点减排项目名单,398个工业废水治理项目中有105项目事关纺织服装企业;工信部则公告第一批符合《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的企业名单。二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已经对行业的节能减排形成了非常严格的外部监督。三是不断趋严行业准入,包括融资限制越来越严格。此外,ISO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即将,极有可能将碳税征收纳入到WTO多边TBT体系框架内。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产品检验、企业资质的验证外,未来碳足迹检验认证很可能会成为新的一项增加中国企业附加成本的工作。

(七)产业转移

纺织行业近年来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趋势,就是行业的区域转移,即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转移。通过对《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发现,产业转移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但目前产业转移的形势并不乐观。规划预期到2015年中西部产值将占到全行业规模产值的28%,而到去年为止,中西部占全国产值的比例还不到20%,因此完成28%的目标压力非常大。究其原因,首先是产业转移并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其次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的程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在缺乏产业配套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现有转移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树立正常健康的产业转移的诉求,也就是说产业转移应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不仅仅是谋求单纯的成本的降低,甚至是社会责任标准的降低,这是产业转移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最近开展的一项调研也表明,产业转移不仅不能明显降低劳动力成本,也无助于劳动时间、员工流动率等核心问题的解决,而且转出地和转入地在环境、劳动力等领域的标准差距几近消失。调研表明,2011年,转入中西部的企业中有超过2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将近60%的转移企业利润率不足9%。

(八)挑战带来的新思考

通过分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触发新的思考:一是中国纺织行业正处于忍痛蜕变的历史节点,所有要素的变化都正在产生“正向择优”效应;二是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机遇和核心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力;三是如何以创新行动履行对员工、客户、环境和消费者等相关方的责任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准入、品牌内涵和商业绩效;四是产业转移(国内转移和国际转移)的机会在于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空间,而绝非在于更低的社会责任标准或更小的利益相关方期望。

三、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工作经过八年时间,从一开始普及和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到现在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和创新责任机制的新阶段。这期间,中国纺织行业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工作包括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三个层面。在行业层面上,早在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了中国首份行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创了风气之先。到今年是连续第七年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ISO26000所倡导的企业以外组织的社会责任在中国最早、最长期的制度化实践。

2006—2008年的三年间,中国每年只有一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即纺织行业的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直到2009年,中国才有了5份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中的两份是来自纺织行业,一份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行业社会责任年报,另一份则是中国第一份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12年,中国已经有181份非企业或者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但这些报告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在政府部门推动之下的行为。2012年,我国非企业组织报告95%以上的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要求,例如,上海市政府要求某些非企业组织必须社会责任报告。然而,政府推动固然重要,但是自觉自愿围绕自己的诉求报告更加重要。

从产业集群层面来看,应该说2009年平湖市经贸局和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的《2008浙江省平湖市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在中国开创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和地区行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先河。今年,石狮、虎门、西樵、盛泽、海宁、萧山和王江泾七家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集体社会责任报告。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集思集益,能够集中、宏观地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使各方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条件,理解行业发展路径,协助化解行业发展挑战;二是群策群力,超越企业,反映出政府、企业、当地社区和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努力,展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另外,产业集群社会责任报告,对区域品牌建设非常有利,很多产业集群由于生产而闻名,下一步产业集群如何在整个社会层面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如何获得各级政府支持,在消费者层面获得理解和信任,集群社会责任报告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在企业层面,为了便于企业科学、规范地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工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研究制定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责任报告指导体系和中国第一个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即《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CSR-VRAI)等。这些体系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在“写出报告”的同时“写好报告”,另一方面也能使企业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管理出报告”、“报告促管理”。

2009—2013年间,7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了近180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约半数报告通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平台,50余份报告通过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或协会鉴证。经过六年的努力,纺织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份数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同时也是报告验证比例最高的行业,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高。

同样,六年的努力也证明,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系统是必要而有效的,科学、系统的编制依据对于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行业的所有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质量在各个维度上都比较均衡,但是按照《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GATEs)编写的报告在各个维度上质量都更高。而且,按照CSR-GAGEs编制的报告在指标覆盖率和内容实质性上都全面高于非CSR-GATEs报告。因此,一方面建议更多的企业应该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和深入地使用简便易行的行业性社会责任报告解决方案。

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必须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为此,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推出了“负责任的生产”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旨在向全球供应链推介优秀纺织服装企业,引导供应链各利益相关方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认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表现。入选“负责任的生产”机制的企业均是近年来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与信息披露方面已有建树的纺织服装企业,其参与商业推介的产品须从“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的产品(面料)中核选。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3年推出的“责任资产”计划,将通过建立更广阔的平台,对接品牌和采购商以责任信息进行商业推广。

(二)能力提升

社会责任能力建设是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根本手段和长效措施。多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致力于将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和资源引入行业,携手为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例如,2012年,通过引入国际劳工组织的SCORE项目,利用培训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浙江省平湖市12家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对5家企业开展了两轮现场指导,使其环境表现和劳动生产率都明显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BSCI一起培训了200余家企业的700余名管理者,自2007年以来,联合会与BSCI的培训项目已经培训了超过10000名管理者和员工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与江西省新余市商务局、陕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等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合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社会责任培训。

(三)专题研究

基础研究是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石,也是所有其他工作的源泉,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持续密切关注纺织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2012年,开展了两项专题调研活动:企业内部的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和产业的区域转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申诉和沟通机制研究了不同申诉机制建立和运作的成本、效果,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总结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与行业特色的内部员工意见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

此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1年底启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调研项目。2012年,项目组探访了东中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 50家企业,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转入、转出地的当地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入调研。2012年底,项目组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2013年4月9日和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在北京和上海联合举办了两场调研报告会,4月23日,合作双方还与香港瑞典商会在香港举行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专题座谈会。

(四)跨界行动

纺织行业在社会责任领域内的跨界行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跨体系合作和跨行业共建。

就跨体系合作而言,不同体系间的集体行动,可以加强体系间的融合与合作,并整体提升全球社会责任体系和标准的运作效率、可信性及透明度。早在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与欧洲BSCI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两个体系的合作。2010年,与BSCI和美国的SA8000就体系间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多论洽谈。2011年,与SA8000签订了类似的协议,并且与WRAP和Solidaridad达成一致,最终5个体系协议同意在中国设立“社会责任体系合作中国顾问委员会”(MAC)。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促进各社会责任标准和体系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对话和共识,加强体系间的融合与合作。具体而言,5个体系希望通过上述委员会研究制定在劳动者保护领域指导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实践的具体要求的通用指南,这些指南也将极大地便利工厂实施各有关标准,以最大程度减少实施不同标准体系时的重复性或冲突性工作。2012年,MAC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就社会保险、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各个体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2013年7月,第三次MAC会议召开,在这个会议上,SEDEX(供货商商业道德信息交流组织)加入了MAC,使得开展体系协同的标准和体系达到了六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继续努力推进跨行业协作,并以电子信息行业为重点,致力于将纺织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经验移植到其他行业。在2010年之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就协助中国工经联、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行业和企业组织完成了它们的社会责任指南体系的编制。从2011年初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程参与了中电标协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和筹备,积极开展经验分享与跨行业合作。2011年下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专家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组成起草组,并作为起草组的主要协调人组织完成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讨论稿)的起草。2011年12月,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签订了社会责任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了社会责任工作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作为起草组的主要成员,在广泛征询各个利益相关方意见的基础上,继续修改和完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先后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和定稿。作为推进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性指导文件,《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以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为主要参照依据,将为电子信息企业和相关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系统性的指引。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4

2013年,是党的十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已经开始部署实施。

2013年,也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中国的纺织工业也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朝着纺织强国目标衔枚疾进。前三季度,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生产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出口、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平稳回升。

在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结论:“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期目标完成良好,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和突破,实施成效明显,进展顺利。”“十二五”以来,纺织行业在规模、产品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等指标上稳步推进,完成进度较快。同时,新型纺织纤维材料技术和纺织织造技术不断突破,高端设备取得显著进步,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和新兴际华集团在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一年后,2013年,这两家主营纺织业务的中国企业的排名大幅上升。山东魏桥从去年的440位上升至388位,新兴际华从484位升至404位。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纺织企业的实力,也是对中国纺织行业的一种肯定。

2013年,更是本刊贴近行业、贴近读者、奋发向上的一年。在任何一个行业重大活动的现场,都会看到我们周刊记者的身影。他们从新闻的视角,观察和辨析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们用新闻的笔触,记录和传递行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就拿我刊年初推出的“迈向纺织强国”系列述评来说,为了配合纺织全行业学习贯彻落实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中纺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刊记者编辑深入采访专家学者,从科技进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纺织强国梦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读。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纺织类期刊;信息推送;网站;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20-04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一项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微信服务插件,是移动运营商与网络技术融合的新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拥有即时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的全方位沟通互动。[1]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许多科技期刊开设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平台,为进一步扩大期刊影响力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有的利用微信进行稿件的远程校对,[2]有的将微信平台应用于科技期刊的审稿、组稿、定稿以及人性化读者服务等,[3]有的对医学期刊微信运营模式进行探讨,[4]有的对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5]而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纺织工业类期刊在微信运营中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对已开通的纺织类期刊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分析,并以《棉纺织技术》期刊为例进行针对性的解析,旨在为纺织类期刊打造个性化及专业化的新传媒平台提供参考。

一、纺织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统计及功能分类

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6]755介绍,在347种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类专业期刊中,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约为55种,其中学报4种,文摘类2种。截止到2015年10月底,55种专业期刊中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及平台架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信息情况统计周期为2015年10月26日到31日一周时间。

(2)只有《纺织学报》申请的是微信服务号,其他期刊均是微信订阅号。

由表1可以看出:

(1)在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的10种核心期刊中(以下简称“核心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6种,占到该类核心期刊的60%。在6种期刊中,微信号名称与期刊名称一致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有账号主体单位且认证过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既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又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4种,占到66.7%。

(2)55种专业期刊中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只有20种,占到该类期刊的36.3%;而4种学报和2种文摘期刊均没有申请微信公众平台。

(3)在20种有微信公众平台的专业期刊中,只有1种期刊申请的是微信服务号,19种期刊申请的是微信订阅号;有账号主体单位的期刊有15种,占到75%;微信号名称与期刊名称一致的期刊有17种,占到85%;经过微信认证的期刊有14种,占到70%;既定期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又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9种,占到45%;只定期提供信息推送服务没有栏目设置的期刊有11种,占到55%。

(4)在有栏目设置的9种期刊中,其中有某个栏目链接到期刊官网的期刊有8种;3个固定栏目中的内容均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1种,占到11.1%;只有2个栏目的内容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2种,占到22.2%;只有1个栏目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相关的期刊为5种,占到55.6%;3个栏目内容均与期刊的编辑、广告、出版发行业务无关的期刊为1种,占到11.1%;有兴趣部落或互动栏目或论坛的期刊为3种,占到33.3%。

二、分析与思考

通过以上对表1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347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截止到2015年1月1日,只有0.11%的核心期刊有微信平台,且有实质内容并有信息更新。[7]而在2014版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核心期刊中有66.7%的期刊有微信平台,且有实质内容并大部分有信息更新。虽然统计数据相隔10个月,但差距是明显的。这说明此类专业核心期刊已经走在了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的前列,已经充分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对期刊出版及传播所带来的好处,已对公众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了足够的重视。

(2)36.3%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进行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尝试。据有的学者调查,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学报”的方式查找到120多个公众号,[8]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介入微信,但也足以说明学术期刊界对微信新媒体的出现不够敏感、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微信传播的新特性。而超过三分之一的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超过三分之二的该类专业核心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说明该类专业期刊整体接受新媒体的程度较高。但也不乏有该类专业期刊中技术类期刊居多,对市场的追踪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较高的原因。其中核心期刊中接受新媒体的程度更高,也足以说明核心期刊不但在内容方面有优势,而且在尝试新事物、挑战新领域方面有胆识。

(3)在有微信公众平台的20种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只有1种期刊选择了微信服务号,95%的期刊选择微信订阅号,这也与有的学者统计的接近9成的期刊选择订阅号作为公众号的结果相一致。[1]说明,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在对待新媒体的态度上是积极的,与科技期刊界的发展趋势一致。

(4)微信认证是微信公众平台为了确保公众账号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而开通的验证方法,通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真实、可信,不但保证了信息的来源有据可查,而且杜绝了虚假信息的泛滥,避免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有70%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已通过认证,相比2014年10月10日统计的34.4%的科技期刊与人文社科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9]也要高很多。说明该类专业期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媒体应有的责任,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公众行为。作为有公信力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还是应该重视认证工作,把期刊的品牌意识贯穿到微信平台的维护和建设当中,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

(5)有学者研究,截止到2015年8 月21 日中午11:00,通过新媒体指数平台(http://)搜索到的47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周信息频率最高为2.5条,次数最多为6次,数量最多为20条。[10]而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周信息频率最高为4.43条,周次数最多为6次,数量最多为31条。虽然统计数据时隔近70天,但也可以说明,该类专业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视、利用和开发程度处于学术期刊中的较好水平。相信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继续开发和完善,该类专业期刊必将继续跟进功能应用,实现科技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更好传播。

(6)在9种有栏目设置的微信公众平台中有8种提供的信息与期刊有关,加上在推送的信息中与期刊相关的6种期刊,共有14种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内容相关,占比为70%。说明大部分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都是以期刊目次、文章内容、稿件查询、订阅、广告服务为主体进行行业资讯拓展,充分体现了科技期刊紧紧抓住微信新媒体的优势,将期刊品牌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借“期刊+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弥补纸本期刊发行周期长、信息滞后的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方式。

三、对纺织类期刊微信运营的建议

总的来说,在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中,大部分期刊都在积极尝试微信运营,虽然有的期刊信息不规律,但都能积极更新;大部分的期刊在推送行业信息的同时,不改初衷,坚持报道与期刊相关的内容;有6家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广告,开始了广告嫁接平台的转移。为了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即时沟通、定向传送的特点,进一步推进纺织类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渗透,更好地满足读者对移动传媒关注度提高后的阅读体验,吸引读者的关注度,扩大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以在纺织类期刊中有影响力的代表――《棉纺织技术》期刊为例,对期刊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出以下建议,为该类专业期刊更好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

《棉纺织技术》期刊由成立于2000年的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因此,更加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对期刊的传播作用,于2014年年初推出“棉纺织技术新传媒(mfzjsxcm)”微信公众平台。截至2015年10月底,关注该微信账号的手机用户已经超万人。《棉纺织技术》期刊周信息频率为3.14条,周次数为5次,数量为22条,数量处于同类期刊第三,其中阅读人数最多的文章也已超过万人。这些数据与心灵鸡汤类、养生类文章相比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一个专业期刊来说,某条信息的阅读人数超过万人,足以说明该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2015年,《棉纺织技术》期刊结合多年举办专业研讨会的经验,创办了两个专业技术研讨微信群,目前微信群人数均已超过百人,形成了1+2的微信运营模式。作为对专业研讨会的补充,微信群不仅实现了会前的宣传推广、会中的实时互动、会后的信息分享,更体现了期刊新媒体服务用户的新理念。结合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专业期刊微信运营的分析,认为“棉纺织技术新传媒”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大期刊内容的宣传。为了进一步突出《棉纺织技术》期刊的品牌优势,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应继续加大对期刊中优秀文章的宣传,逐渐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形成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不同服务方式。比如增加“目次速递”“精品推荐”等。但对优秀文章的宣传与推广不能与纸刊内容完全相同,而应该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编辑,改变字型、字号、颜色,增加图片,对文章进行缩写等。

(2)建立微信与网站的链接。为了实现期刊、网站、微信三位一体的宣传效应,借助自建网站内容原创、及时、丰富的优势,建立网站与微信之间的联动。比如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稿件查询功能可以与《棉纺织技术》在线投稿系统相链接,实时查看稿件的处理进程。

(3)开展广告定制服务。虽然在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尚没有期刊在微信平台中开展广告业务,但已有其他6家媒体进行了静态广告的尝试。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渗入移动视频广告、原生广告和程序化广告,[11]尤其是与大数据相结合的程序化广告实现了广告的精准投放,更是未来广告投放的主要形式。所以,《棉纺织技术》期刊可以在纸刊广告和网站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尝试,建立多媒体的服务体系,为广告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贴心的服务。

(4)加大与用户的互动。为了更好地体现微信实时交流沟通的特点,加大对用户的互动服务,除了在两个微信群中继续服务外,还可对“兴趣部落”栏目设专人进行管理操作,包括疑难解答、订阅服务等。

(5)提高信息推送效果。要加强微信后台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推送效果。比如对阅读人数较多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而筛选文章选题;对阅读人数进行地域分析,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域技术服务等。

(6)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提高微信编辑制作水平。由于期刊编辑部人员大部分是由纺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微信新媒体的运营模式、管理手段、编辑技巧等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必要进行微信等新媒体运营的业务培训,快速提升编辑制作水平,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为用户提供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四、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发展完善,科技期刊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不进则退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棉纺织技术》期刊将会不断关注新媒体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其在期刊上的拓展与应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关注焦点,以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内容展示,以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服务受众,进一步拉近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距离,实现科技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

[2]史春薇,陈平,王亚新等.3G时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3]吴彬,丁敏娇,贾建敏等.利用微信平台打造科技期刊编辑新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

[4]廖梓言,石芸,罗瑞等.医学期刊微信运营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

[5]王海燕.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1).

[6]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马爱芳,赵建梅,王宝英等.我国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5(5).

[8]余朝晖.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6).

[9]程琴娟,闫琼.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

[10]赵文青,崔金贵,陈燕.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著作权侵权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6

这项《备忘录》规定,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年底期间内,对上述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的出口数量,这个增长率高于遭受特保情况下的增长率(7.5%)。因此,可以认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停止特保调查,中国不仅赢得了“面子”,而且赢得了“里子”。

8%~12.5%的年度增长率看起来并不算很高。按照欧盟有关官员提出的期望数字,他们希望进口中国纺织品增幅上限设定在17.5%。今年1~4月,我国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增长率为18.9%,大大超过该《备忘录》设定的8%~12.5%年度增长率。但必须看到,今年年初纺织品出口高速增长是纺织企业和美、欧进口商担心美欧政府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因而开足马力生产、加快出口造成的,这种高增长必定不可持续。

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成功是欧盟承诺在2005年~2007年间对上述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一致同意,对今后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将通过磋商予以解决。这几项条款可以保证中国企业在今后几年无需过分担心来自欧盟特保措施的无妄之灾,在安排生产经营时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摘自2005年6月12日《新京报》社论)

相关链接

纺织品出口数量激增有合理原因

当前,国外部分人认为一体化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出现了数量激增,价格下降,视中国纺织品为威胁。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 2005年一体化的产品出口仅占中国纺织品出口的11%,对欧美出口的部分类别出现了数量增长、价格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方达成的协定为发达成员设立了长达10年的过渡期,明确要求分阶段将其纺织品配额体制纳入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以1990年进口量为参照系,分四步按比例完成:1995年1月1日减少16%,1998年1月1日再减少17%,2002年1月1日再减少18%,2005年1月1日取消其余的49%。但美欧等发达成员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拖延,对自身纺织业实行过度保护,美国、欧盟分别将90%和70%的配额保留到最后时刻才取消。这不仅剥夺了广大发展中成员在过渡期内理应享受的正当权益,而且直接导致一体化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短期内的波动。因此,对部分纺织品贸易数量激增的问题,发达成员政府自身应负全部的责任。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7

中国纺织服装创新研究院将充分利用行业媒体所拥有的智力优势、广泛联系纺织服装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对企业创新动向的搜集、整合、推广优势,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研究课题与企业之需直接对接;研究过程高度还原企业运行真相;研究成果高度体现可操作性。

研究院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广纳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整合有效资源,打造一流的纺织科研创新“智库”,推动纺织行业尖端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纺织服装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创新科技人才的基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纺织服装行业对接发展。

首届院长徐波认为,研究院将以行业内成功企业一线操盘手这一驱动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为骨干力量,全力打造这一群体成功经验和创新智慧的总结推广平台。

2015服装行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12月27日,2015中国(广州)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作为交易会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服装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新渠道 新模式 新商机 服装行业高峰论坛”于当天启动。论坛高度聚焦“新渠道”的商业价值,广泛邀请行业协会领导、电子商务专业人士、渠道专家、服装企业等代表200余人到会,就未来服装产品渠道创新、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为服装产品直采服务,以及新商业、新模式、新技术如何利用等话题,通过汇聚智慧之声、经验之谈,助力服装企业加快渠道模式创新。

论坛期间,多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对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商机进行了梳理。四川服装商会会长崔毅首先结合自身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西南地区服装市场情况,分享了《新渠道的探索与实践》。洽洽创始人罗文军对当前市场消费升级这一新变革进行了剖析,其“未来零售商业是实体店+移动互联网+基于大数据下的人性化服务”的观点更是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认同。

此外,创创营销创始人晏许勇、广州海舶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等嘉宾,从如何重构企业的未来、有效挖掘库存服装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

首届“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成功举办

12月27日上午,2015中国(广州)服装产品直采交易会(以下简称“直采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为期两天的首届直采会由中国服装协会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广州海舶服装有限公司承办。来自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大连市等全国服装消费重点省市的行业组织代表及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等专业市场负责人到会。中国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服装企业亟需拓展和创新商业渠道,并以多层次、全渠道的商业模式开拓市场;而广东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商贸集聚地,拥有丰富的服装服饰资源,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岳屏在致辞中提到,直采会重点聚焦创新渠道模式和交易模式,帮助服装企业与销售终端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让消费者受益。

2015年前11月纺织行业利润增长超6.8%

工信部1月13日公布,2015年纺织行业利润增长超过6.8%,高于6%的工业增速目标,顺利开始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未来将加速调整消费结构,助力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

2015年前11个月,轻工业实现利润收入20.83万亿元,在全国工业领域居首,其中,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利润总额增长6.8%,高于整体工业6%左右的增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介绍,纺织业是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产业,全世界的整个纺织生产总量目前为9000多万吨,中国就超过了5000万吨,整个产量超过世界一半,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世界的1/3。“十二五”期间,纺织产品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

2015年纺织行业不仅率先完成转型得到国内市场认可,增长还高于整体工业增速。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这实属不易,但纺织消费还存在结构升级等问题,下一步将在这些领域努力。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在京

1月18日,《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1001―2015)在北京正式。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历时近两年时间制定完成,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介绍,目前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PM2.5防护口罩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工业防尘口罩被大量误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民用PM2.5防护口罩的相关标准,只有工业用防尘口罩(GB2626―2006)和医用口罩的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防尘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后容易造成头晕等身体不适状况。因此,亟需制定普通民众适用的PM2.5防护口罩标准。新的《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不仅兼顾了以上要求,还将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纳入考核指标,可以有效保障佩戴符合该标准口罩的普通群众的身体健康。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等获年度十大产业园区

1月8日,2015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绿色互联纺织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活动主题为“转移升级,绿色互联”。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四川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杨峻、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等重要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等产业园区代表、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上,还举办了 “2015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产业园区”颁奖仪式。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部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安平经济开发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等十家园区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产业园区。

“志军杯”2015年度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揭晓

2016年1月18日,“志军杯”2015年度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北京隆重揭晓。本届活动由《中国纺织报》社、《中国纺织》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济日报(集团)等机构支持,广州市唯佳安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牛仔之选纺织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志军赞助,由全球纺织网作为特别支持媒体。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是由行业权威专家参与评审的纺织媒体年度盛事,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十二五’纺织调整转型成果突出”,“新常态下纺织行业增速居全国工业前列”,“纺织项目时隔五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实现重大突破”等十条行业新闻上榜,勾勒出2015纺织业发展的主旋律。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加速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榜新闻集中体现了行业和企业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努力克服困难、加大创新取得的成果,以及积极调整思路、加快转型的大胆实践。

卢旺达将提高服装进口税

卢旺达媒体《东非》近日发表题为《卢旺达将对进口服装征收重税以保护本土纺织业》的文章指出,为促进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卢旺达政府决定自2016年1月起对自东非共同体以外国家进口的服装的税率从目前的35%提升到70%,到7月时,这一税率将提高至100%。早在2015年11月25日,卢旺达贸易与工业部就对外表示,卢旺达将提高二手皮革制品的进口税,如鞋包和皮带,以减少进口并促进本地皮革产品产业的发展。此次提高服装的进口税与二手皮革制品进口税的时间和增加幅度相同。这一政策旨在通过增加税率提高进口服装的价格,并且鼓励本地人购买卢旺达唯一的纺织厂Utexrwa的产品。Utexrwa拥有30年历史,在进口服装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工厂的产量持续下跌,为此,其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政策的实施。由于从邻国、欧洲和亚洲进口的货物不断涌入,该工厂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两年前的40%,降低到目前的20%。

越南检查全国152家纺织成衣厂商违反劳动法规定

越南劳动部清查部门已于2015年10月16日举办公布去年检查纺织成衣业厂商结果,该项检查厂商活动系在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技术协助下,由越南劳动部与总工会及越南商工总会配合组成工作小组推动。

越南纺织成衣业为越南出口主要产业,分别占越南全国出口总金额的13.6%及GDP的10.5%,越南全国共有6000家规模大小的纺织成衣厂,提供250万个劳工就业机会,占越南全国工业l用劳工人数的25%。

上述越南政府所组成的工作小组对越南大都市及省区进行152家纺织成衣业厂商检查后发现,超过1700件商品违反越南劳动法规定,并对19家厂商处以5.94亿越盾的罚款处分。

2015年韩国纺织品出口下降10.3%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报告了“2015年进出口动向(12月份及全年)及2016年进出口展望”,韩国2015年出口总额为5272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7.9%,进口额为4368亿美元,亦较上年大幅减少16.9%,贸易顺差为904亿美元,继2014年后,再创历史新高纪录。

韩国去年(2015)出口虽受全球市场低迷、油价下跌及全球交易量减少等景气因素,与中国大陆进口结构改变、韩国企业在海外生产增加等结构因素影响而衰退,但因出口物量仍维持增加,出口规模在全球排名较2014年前进一位,居全球第6位。此外,进口方面虽然资本额及消费额的进口增加,油价大幅下跌造成原料进口大幅减少,整体进口仍呈现衰退。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2015年出口衰退的最主要原因为油价下跌,与油价跌涨息息相关的项目出口减少占总体出口减少量的64%,但虽因出口单价下跌,出口额减少,出口物量与其他主要国家比较,仍维持稳定增加。此外,随着全球景气指数逐渐复苏, 2016年进出口情况可望出现微幅改善。

欧盟拟取缔存在于服装及纺织品中近300种有害化学物

2015年10月22日,欧洲委员会(欧委会)展开公众咨询,为日后可能取缔291种存在于服装及其他纺织品的有害化学物征求意见。

欧盟根据REACH法规及其附件XVII,严格限制存在于多种常用消费品的有害化学物含量。这些消费品包括玩具、服装、鞋履、皮革产品以及塑料制品。到现时为止,受REACH法规限制含量水平的化学物甚多,其中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偶氮染料、镉、镍、汞及铅。限制措施可能涉及的具体制品包括内衣、睡衣、泳衣、服装、颈巾、领带、手帕、帽子、手套、袜子、若干鞋履、室内挂饰和窗帘、地毯和其他铺地制品、餐桌垫、桌布、毛巾、床单以及枕头套。不受限制措施监管的制品包括以真皮制成的鞋履、服装或其部件以及配饰等。

耐克申请智能专利

近日,美国专利局披露了两份在不久前耐克提交的专利申请,这可能可以说明耐克如何在“2020年达到年收入500亿美元”的目标。

其中一份是关于将智能元件植入运动鞋内的,和智能手环的功能相似,能够提供测速、测距离,计算卡路里的消耗数量等功能,不同的可能是,这个元件还能记录行走路径,以及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从技术上来说,可能与智能手环差异不大,只是元件在体积,受压力,鞋内部设计和材料上需要再设计,逻辑主要还是延续着将“智能”放进服饰中,而不是多买一件戴在手腕上或者脖子上。另外一个文件是关于客制化,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织造机的运作模式,展示界面则给用户一个感性的认识,即这双鞋子到底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软件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筛选材料和颜色,并且做个性化的设计,比如Flyknit系列。当然,耐克早就已经开始了客制项目,比如3D打印的NIKEiD,但那不能实现纱线材料层面上的客制,而上面这项技术则能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况且看起来也更有趣一些。

Nike状告SKECHERS专利侵权

数月前,adidas状告美国鞋业集团SKECHERS专利侵权,不久之后,体育用品巨擘Nike也指控SKECHERS侵权,并提出了专利诉讼。这讼在2016年初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法院被提出,Nike声明SKECHERS的Sketchers’ Burst、Women’s Flex Appeal、Men’s Flex Advantage、Girl’s Skech Appeal及Boy’s Flex Advantage系列产品的设计风格,侵犯到Nike近二年已发行的8项专利设计。该诉讼称,尤其是它们与Nike Flyknit的设计类似。Nike呼吁SKECHERS必须停止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并正在寻求额外的补偿措施,包括从销售产品的利润。这将是Nike在过去一年多内第二次向SKECHERS提出专利侵权诉讼。在前年(2014)10月,Converse品牌拥有者Nike控告了该公司的Twinkle Toes 及BOBS鞋,称他们侵犯了Nike的 Chuck Taylor商标。最新的官司也按照类似的控告过程,就是由德国体育集团adidas在2015年9月状告SKECHERS涉嫌侵犯其Stan Smith鞋的专利权。

海澜之家入围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25强

标准普尔近日报告――“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25强”,海澜之家以600多亿人民币(94.98亿美元)的市值排在第14位,已超过 Coach、Prada、Burberry、Michael Kors这些著名品牌。

《胡润百富》创刊人胡润在看到报告后表示,快速消费的服装品牌所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从个人资产上来看,老大是Zara的创始人,个人在Zara品牌的股份占比较高,达到2000亿以上;老二是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财富值1200亿;而海澜之家在2015胡润百富榜上是排名第24位的,掌舵人周建平54岁,财富值460亿,已名列前茅。胡润称,就品牌价值而言,胡润百富每年的“服装家纺品牌价值榜”,海澜之家无疑是第一的。110亿,它的品牌价值占总市值的17%,品牌价值要高出安踏、森马、雅戈尔、贵人鸟、七匹狼、李宁等品牌。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8

好新闻,很抢眼

2012年是纺织行业调整产业升级关键性的一年;“2012年中国十大纺织新闻”也就格外引人瞩目。

当日上午9点半,会正式开始。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主持。随后,经济日报报社(集团)副总编辑林跃然先生和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先生分别作为支持单位和协办领导致辞。“2012年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活动评选情况由中国纺织报社、服装时报社社长童之琦女士介绍并。它们分别是:“制造业资本东南飞”、“纺织品新国标实施:三岁内童装不达A类禁售”、“服装行业外贸转内销”、“国产体育品牌面临关闭”、“奢侈品造假 涉毒”、“服企高库存‘压力山大’”、“纺织人‘两会观点’”、“服企纷纷忙触电”、“中国服装万里行—北方”、“运动装、快时尚品牌 被爆涉毒”。

作为本次活动的新增项目,“2012年度网上轻纺城十大风云电商”奖项在历时一个多月,经过企业自主报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三个阶段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先生及经济日报报社(集团)副总编辑林跃然先生共同为10家获奖电商企业代表授奖。他们是:湖北黄冈非凡纺织有限公司、义乌市逸轩花边有限公司、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县布布高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县富莱雅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县科旺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庄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锦尔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县俪森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县晟联贸易有限公司。

童之琦在讲话中说,2012年是行业面临巨大困难的一年,也是行业调整转型亮点频现的一年,主办单位希望以十大新闻评选的方式体现对行业攻坚克难伟大实践的见证与思考,体现对行业转型提升科学发展的传播与推动。

主旋律,很响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十大新闻不仅记载了2012年行业不平凡的经历,更记载了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十大新闻的内容涵盖了过去一年纺织行业调整升级的主旋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战略方面:如《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纲要》的,对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虽然两者的时间有前后,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是同时对其进行调研和制定的,无论是“十二五”的九大任务,还是《纲要》的四大核心任务,从纺织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目标和方向都是一致的。《纺织强国纲要》从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四个方面做了更长期的部署,把“十二五”和“十三五”有机衔接起来。

二是核心成果方面:十大新闻中有五条新闻都体现了行业在科技、品牌、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在《纲要》四大核心任务中要努力的方向。王天凯指出,2012年,有170多项科技成果取得行业肯定,大家普遍反映这是行业科技成果取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品牌工作方面,去年行业做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和调查研究,在622家家纺和服装企业调查的基础上,与工信部共同了第一本《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确定了111家企业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并建立了网站和数据库,为行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是转型升级方面: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企业做实做强、小企业做专做精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2012年是纺织产业集群工作开展十周年,有18家企业在十周年活动上分享了发展经验。去年开展的“经编万里行”活动,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宣传活动,经编产业集群通过沟通交流,提升了自身水平。2012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纺织企业进入这个梯队,只有更多的企业变强,整个纺织行业也才会真正由大变强。

四是现实问题方面:部分现行体制机制有碍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呼吁市场公平。王天凯说,面对国内外巨大的棉花价差及涉棉企业遇到的困难,去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成立棉花小组并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还深入新疆实地考察。他指出,棉花问题不仅是价差问题,其内在机制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对纺织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企业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棉花上去,那么企业对于自主创新、自身管理、科学发展的关注度必将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2012年“南通成立首家家纺银行”入选十大新闻,王天凯表示,目前行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现象,民生银行重视纺织行业、重视中小企业,这都是去年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亮点。

影响力,很广泛

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活动评选及颁奖仪式是纺织媒体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由业界权威媒体主办、行业专家评审,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本届评选活动自2012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及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9

这种状况,在中欧双方签订有关纺织品贸易的协议后,并没有多大改变。相比各路媒体追踪报道的高涨热情,企业主们的反应有些冷淡和不知所措。

一位企业主说:“说实话,对于明天我也很懵懂。我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力量非常弱小,没有发言权,只能寄希望于政府。”

的确,2005年以来,国家纺织品出口政策几经浮沉,在中欧握手言和之后,国家将以发放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证的形式管理出口。能获得多少“配额”?这个数字能满足现有生产线的需要吗?企业和工人何去何从?对于很多温州小企业来说,本身缺乏战略思考,在气候变幻莫测的市场下,更难说出个子丑寅卯。

服装是温州“十大出口产品”之一,依靠侨贸起家,40万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华侨,是背负重任的销售大军。

上个世纪90年代,意大利、法国等温州籍华侨开始回乡尝试订购小批量服装出国销售。由于工艺好、款式新潮、价格便宜,温州服装在国外销售越来越红火。大量订单涌入温州,引发了外贸服装企业激增。从瓯海腾桥、丽岙到瑞安仙岩、永嘉瓯北,温州外贸企业从原先的10多家迅速发展到了600多家。出口的品种也从衬衫、休闲装扩展到针织衫、牛仔裤等多个系列。

腾旭服饰是最早一批从事侨贸的服装企业,董事长徐云旭说,在温州外贸服装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依赖华侨的生意。企业主和采购商均为亲属或老乡关系,相互信任度高,从订货到发货只需订立口头协议,订单形式非常简便灵活,

正是有这种天然的优势,温州服装企业向来对订单“坐等其成”。只要摆开生产架势,华侨订单就会自寻上门。至于发货后,服装的销售渠道、品牌形象、营销管理,企业都不会操心。

2000年以后,温州外贸服装进入发展高潮期,几乎所有企业生产旺盛,出口创汇也连创新高。2003年,温州外贸服装出口额达到67亿元人民币,2004年,出口额更是做到了90亿元人民币。

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温州服装出口地相当一致,90%以上输往欧盟。对2005年1月1日开始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温州外贸服装企业曾抱有太多的期望。

“在没有配额限制的市场上,欧美服装企业跟中国服装企业很难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从生产成本来看,欧洲中低档收入的服装工人月薪6000元人民币都不止,这还不包括各种福利、保险等费用。在我国,却只需要600、700元。” 温州服装商会外贸分会副会长、浙江菲斯特成衣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欢天说。

谁知刚想放手大干一场时,却很快回到了对欧盟出口的配额时代。

低廉的成本优势,是温州侨贸服装的本钱。但是利润比例究竟几何,企业主们都讳莫如深。因为他们担心,过于详细的数据,很可能授人以柄,成为日后对方调查的证据。而只管生产不顾销售的习惯,也使得企业目前如陷泥沼。

“往年六月份,外贸服装已是旺季了。可现在,有些小企业连加工的单子都接不起来,生产处于停滞状态。”温州服装商会外贸分会秘书长吴一亨说。

“低价出售服装加工流水生产线”、“出兑小型服装加工厂”……这样的广告开始出现于温州报端。

小企业主有意“甩卖”工厂,离开是非之地,而这种资本转移无疑会对该地区的就业产生影响。据温州商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温州市服装企业就业人数已达到60余万人。这一轮风波,可能会影响到数万人的生计。

按照蔡欢天的表述,欧盟此次咄咄逼人,最可怕的后果是心理影响:“因为谁也不想往枪口上撞。对某类产品实施了限制,我们可以做其他产品;关税提了,可以转嫁给销售商和消费者;人民币升值,也可以做相应调整。但关键是今后这些因素都不确定,谁都不知道明天哪一类产品又被调查了,不知道刚好卡在关口上出不去的产品是不是自己的,不知道企业接下的外贸单子又会遇上哪些政策上的变动,这一切的问号才是最可怕的。”

温州只是中国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大军中一个小小的连队。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出口加工型纺织企业俯拾皆是。据近日媒体报道,浙江绍兴、宁波、瑞安等小企业集聚地,情况与温州也是大同小异。

中小企业今日的窘况,与最近几年全国“热火朝天干纺织”现象不无关系。

据2003年《中国纺织品行业发展报告》公布的调查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最近几年,出口更成为拉动纺织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出口市场的庞大和芜杂,刺激了纺织业投入的激增。根据该报告的统计,进入21世纪,中国纺织工业投资步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外资以及社会资本投资纺织业的热情不断升温:2001年全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9.96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32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4.96亿元,增长了29.4%,增长率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约13个百分点。这一年中国进口纺机近40亿美元,增长29%;2003年1-11月,全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7.45亿元,增速比2002年同期高出42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出4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的大幅增长对纺织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某些行业、某类产品存在着投资过于集中的问题。就纺织品服装而言,一个重要特征是全国规模以下服装企业数量激增,发展势头强劲。

纺织业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后配额时代 反倾销 对策

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业界的竞争愈演愈烈

我国纺织业面队的竞争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国内和国际在国内.我国的纺织企业正在”洗牌”。老式的传统作坊被迅速地淘汰出局.拥有雄厚实力、先进技术的企业不断扩大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些优秀企业享有进出13经营权.更深一步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实力。但竞争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过程中.不良竞争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从一定意义上削减了纺织品的利润空间.也连带地对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国际上.东南亚各国的纺织企业也不甘落后.近几年来.印度等国成为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拥有与我国相似的生产条件,而美国等主要进31国因为政治等原因,将贸易的便利给了以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施以高税等手段.打压我国纺织品出口

2.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壁垒带来的阻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纺织业反倾销呈现燎原之势。2O世纪时,针对我国纺织业的反倾销诉讼还不太常见,但进入21世纪之后,不但数量上不断增长,对涉案的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多.主要集中在各种原坯布及各种织物。纺织行业作为竞争性高且劳力密集的产品,当该进31产品在当地或该国的售价已迫使当地或该国的厂商削价求售相类似的产品.并造成当地或该国厂商制造该项产品的产业利润、产量和销售量的下降.且连带影响该产业失业率的攀升时.就很有可能会诱发该进31国对进31商品进行倾销的调查。另一方面反倾销不再是少数发达国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程序.加重了我国纺织业的受阻程度。若将1990~2002年概划为三个阶段: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2年.比较反倾销案件原告及被告国家在这三阶段的排名变化.不难看出.我国在被课征最终反倾销税的被告国家中的排名.一直居首位.虽然案件数目在逐阶段的减少.但比较1990-1994年问与1995~1999年间两个时期各国被课征案件比率的下降幅度.发现除了印度和我国被课征案件比率下降幅度不大.分别仅减少28.57%和22.41%外.其他国家的比率下降的幅度都高达45∞%以上。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

1,纺织品出口国态度

解除纺织品配额后.作为除中国以外的几大世界纺织品主要出31国.越南、墨西哥等国家政府都已经正式、明确地表示.将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适应后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各纺织品主要出31国都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越南和墨西哥为例。越南贸易部提出了3点应对策略.即积极拓展出31市场.提高原材料的生产能力和提高出31产品国产化比例:墨西哥政府在全面衡量了国内外形式后.决定启动纺织原料、面料.服装产业竞争力项目”.建立全面的服装生产体系.加大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度。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以提请不同产品之类似调查案、完成国内相关立法等方式.随时可对中国纺织产品提起防卫措施。

2.纺织品进口国态度

为保护本国纺织业.美国与欧盟都纷纷制定相关办法。其中以美国的反倾销审查最为显著。美国商务部已于2005年3月21日宣布.将于2005年4月开始对进31服装和其他纺织品实施特别监测措施。这项措施使得美国海关对进31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了2周.以便能更迅速出台保护措施。来自中国纺织品进出31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对美国的服装出31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02%.达到9.89亿美元。纺织品对美国出31增长了434%.达到540亿美元。同样受到取消配额冲击的欧洲纺织品生产商也在游说各国政府.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保护性限制措施。有关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1月份对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出31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6.8%.达到约15亿美元。而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国纺织行业亦提出了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要求。欧洲服装和纺织业联合会于2005年3月10日宣布.已经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对来自中国的12类纺织服装产品启动特别机制.以保护欧盟国家服装纺织品厂商的利益。2005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官方公报》中公布了对聚酯短纤反倾销案的终裁公告.裁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征收最终反倾销税。

由此看来.摆在我国纺织行业面前的巨大难题已经呈现。发展中国家猛烈竞争发达国家反倾销大棒高悬.双管齐下.这已经无疑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前进的重大阻碍。在这之中,反倾销带来的危害尤为巨大,如果处理的不好.很有可能为我国纺织行业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属于防中之重。

三、我国纺织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分析

1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我国目前纺织品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接近三分之二的出31地都是美国.这也使得我国纺织品行业对美国市场十分依赖.如果一旦失去这个市场.我国纺织业遭受的损失将难以计量。与此相对的.因为大量的中国纺织品进13.美国本国的纺织行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失业率年年增加.迫使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本国企业.打压中国纺织企业。2005年配额的解除,引起了美国的巨大反弹.大幅度的反倾销措施即将启动.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对我国的纺织品出31带来重大影响。试设想.如果将现在对美国的出口量的一半转移到一个新的市场去.即使美国运用了各种手段使我国完全失去了美国的市场.我们仍然保留了原来那三分之一的出口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出口:而如果继续把美国当成大量出口的唯一目标.那么当我们失去美国市场的时候.损失就是三分之二。与前者相比多了一倍的出口损失。因此.拓宽市场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当务之急。

2.采取国际化经营策略

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沿用老式的方法自产.自制、外销,基本与外国资本不相干.这必然会引起不满。在未来的经营中,我们可以广泛地利用别国的原材料、人力资源等外国资本.在当地投资设厂.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减少被排斥的因素同时.不妨“拿来主义”.将我们的产品本土化.建立分销渠道,在国际商场、超市设立专卖店等.这也是减少反感.避免反倾销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