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7 05:37:47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1

论文关键词: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与高校院系分工会相比,有其显著的特殊性。这些显著的特殊性就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组成部门多、发展历程短;还有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对象是职能处室/领导决策机关(囊括了高校党务、行政、教科研、研究机构等部门,不同类型的处室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多、职工队伍素质高、民主意识强;此外,机关职能处室工作场所不集中,分散度高,分布领域广,没有相对集中的工会活动场所,组织协调的难度比较大,开展活动落实得慢。

正因如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为了做好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更好地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作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做好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成效,让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反映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特点,进而扩大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是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面对这一新课题,需要各职能部门对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进行有实质的意义探索。

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为将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为了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充分反映新时期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工作特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是高校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工会四项职能之一。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探索中求发展,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更加理解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学校如何进行改革,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学校党委的中心工作上来,充分认识和牢记把握当前高校工会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思想问题的继承和发展,高校工会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高校高水平大学的中心工作服务,为高校工会工作全局服务,为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服务,为高校职工群众利益服务。

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的宣传工作。

二、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只有明确了宣传的方向,才能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平台,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多样性的工作特点,积极地服务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已有50多年的建校历史,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下,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促进我校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智能电网、新能源研究已成为业界共识,这就为我校这样一所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校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即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6~2010年为夯实基础阶段;2011~2015年为加速冲刺阶段;2016~202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

“六项战略任务”指的是:第一,完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力争1~2个学科进入国家同类学科的前列;第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产生若干名站在国际前沿的学术领军人才;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在创建部级创新平台、产生部级重大研究成果方面取得突破;第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第五,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办学氛围;第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使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我校高校机关职能部门作为学校党政工团、教科研等重要的管理部门,面对这些新的发展形势,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水平、工作态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差距仍然很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找准定位,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如何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如何通过高校机关分工会组织的宣传阵地,充分展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是每个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与高校机关职能部门行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职能,积极地为高校机关职能部门服务,实现学校中心工作的一系列跨越。为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应从转变思路、改变方法、提升精神、端正态度等方面入手,通过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整合宣传工作队伍,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求真的精神,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要明确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健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机制,抓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1.队伍建设

面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做好工会宣传工作,必须要注重工会宣传队伍的自身建设。工会宣传工作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工作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高校机关分工会转移了工作重心,因此必须从组织上建设一支宣传工作队伍,健全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高校机关分工会部门多、领导多、会员多、分散办公是高校机关分工会的组成特点。

宣传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其特点,将高校机关分工会按部门分成工会小组,由各分会小组部门领导指定一名会员,负责本部门的宣传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和部门工作定位,负责本部门的宣传报道工作。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有政治敏锐力,熟悉本部门业务知识,精于电脑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宣传责任意识强,勤勉工作,扎实苦干,真诚办事。

2.制度建设

将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制度化,需要高校职能部门领导重视、层层落实、不流于形式。

首先,要结合每年机关分工会宣传报道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员的培训制度。培训分工会小组宣传员,让各分工会小组的宣传员熟悉本职能部门需要宣传的内容。力争使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台、校新闻中心、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期期都有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报道。

其次,要建立一套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做到宣传工作有目标、有标准、有考核、有激励。高校机关分工会每年都召开机关分工会教代会,应在教代会的体系中建立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评估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高校机关分工会教代会议题中,应有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议题,用数字汇报高校机关分工会职能部门每年度发表的宣传报道,分析宣传报道的内容与部门工作定位的结合情况。并将宣传报道的考核情况汇报给职能部门领导,让部门领导奖励做得好的分工会小组宣传员。

四、以创新的方法,整合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要抓住“新闻宣传”和“创争活动”两个创新,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结合机关分工会的文体娱乐活动,整合机关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

1.新闻宣传的创新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从宣传内容上贴近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定位和机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追求客观的宣传效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取得的成绩。从宣传方法上注重策划,事关全校重要工作的重大事项要重点策划、重点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及院系有关部门了解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支持和配合机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

2.“创争”活动的创新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我校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发展战略。在我校“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中,校机关职能部门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任务。

如何使这些“创争”工作顺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探索“创争”活动规律,把“创争”活动的创新,与我校的“三步走”、“六项战略任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调动校机关职能部门工作职工的积极性,立足本职,多作贡献,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五、以务实的态度,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工会的文体活动的报道上,而是要结合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深入职能部门,深入职工生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

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虽然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这个特点和规律只能反映到职能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离开具体的职能部门工作,就难以做好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也难以推动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高校机关分工会工作只有以务实的态度,结合高校机关分工会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探索和创新高校机关分工会宣传工作,把高校机关分工会文体活动、维权工作、教育活动、帮困解难、关爱工作和职能管理部门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职能部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部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为建设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六、总结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宣传职能;重要性;媒体;格局;机制;

       高校院系办公室是为保障学校各项中心工作正常运转而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基层的综合办事机构,在管理体系中起着上传下达、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枢纽作用,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2]。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教育市场化、新闻宣传全球化等新形势,高校应重视发挥院系办公室宣传职能,不断向社会展示自身办学特色和亮点、塑造形象、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3]。

   一、正确认识院系办公室的宣传职能

院系办公室宣传工作主要是将学校工作的重点、办学特色和亮点等情况,通过媒体平台向社会推荐、宣传的过程。它既是高校主动向社会打开的窗口,也是社会了解高校信息的绿色通道[4]。

(一)宣传也是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层次发展,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学校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不仅需要强大的竞争实力作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舆论力量作保证。因此,院系办公室宣传工作应该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抓住机遇,借助媒介大力宣传本校的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本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二)宣传也是凝聚力。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不可能置于世外,远离社会关起门来办学。相反,只能拆墙透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的潜移默化作用,以校园媒介为载体,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题材,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不断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不断宣扬师生员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发展的勃勃生机,把全体师生员工团结起来,统一思想,形成凝聚力,齐心协力为学院发展而奋斗。

   (三)宣传也是发展力。生源是学校的生存之源,声誉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借助现代化媒体将高校的办学特色、就业前景、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及时报道出去,一方面为学校能争取丰富优质的生源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为许多寻求合作开发的企业牵线搭桥,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高校科研经费紧张的瓶颈问题。事实证明,许多高校正是利用校外的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不仅扩大了在国内的声誉度,而且引来国际上关注的目光,为吸收社会资金、改善办学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院系办公室的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对院系办公室宣传职能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在财力、人力、物力上投入不足。院系办公室宣传工作受人员、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将宣传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宣传工作整体滞后,宣传力度不强。其表现为:

1、经费投入不足,硬件配置不到位,尚未进入应有的正常运转轨道,一些高校虽然把校园现代化的媒体硬件都武装好了,但是应用这些硬件的“软件”如宣传队伍建设,管理等并未同步跟进。完全交由学生操作,基本上成了学生自娱自乐的一个场所。

2、宣传队伍业务水平不高,不少高校虽然设有专职宣传人员,但由于高校宣传工作队伍存在着流动快、人员不稳、缺少专业训练的不足。专业宣传人才缺乏,懂新闻专业、能撰写重大新闻稿件人员较少,其质量和社会媒体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校园受众和社会媒体的需要。

(二)宣传工作目标不够明确

宣传工作重在落到实处。一些高校对院系办公室宣传工作缺乏研究,宣传目的不明,效果不佳。其表现为:一是对宣传工作缺乏整体策划,没有计划,想到那儿做到那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二是对新闻资源发掘不够深入,对切入点把握不准,宣传内容枯燥,报道千人一面,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三是缺乏正确的媒介意识,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媒介关系;不了解各类媒体的特点和需求,稿件质量不对媒体 “口味”,稿件录用率低,新闻时效性差,对外宣传工作处于一种被动态势。

(三)宣传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宣传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表现为:

1、宣传工作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宣传工作主体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宣传部门是高校宣传工作的唯一主体,没有发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各部门之间宣传各自为阵,宣传部门没有掌握整体情况,缺少沟通,对外公布信息口径不一,给宣传工作造成被动和混乱。

2、应急机制不完善。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高校突发危机中,面对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高校院系办公室缺少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与应急反应能力,对于突发事件往往被动性保持沉默。

三、院系办公室宣传职能发挥的媒体、格局与机制

(一)以创新宣传媒体为切入点

1、宣传媒体的选择。面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宣传,传统媒体对高校宣传工作尽管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法满足新兴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因此,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即工作重心必须从重视传统媒体向传统和新兴媒体并重转移。在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园网、校报、广播台、电视、报刊栏等校内媒体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并利用好多种形态新兴媒体,如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论坛或BBS、博客、手机报等。寻找宣传突破口,创新载体,提高宣传效果。

2、宣传内容的选择。市场化经济条件下,最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就是办学特色。而目前校园媒体新闻大都是会议交流、领导讲话、工作动态等报道,存在内容单调、时效性差、可读性不强等不足,使校园媒体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宣传资源的内涵,要按照多样化、分层次的要求,尽量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增强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3、加强与社会媒体沟 通协作,提高宣传实效

学校对外宣传工作能否取得实效,除了稿件本身的质量因素外,还取决于高校与新闻媒体之间能否主动沟通协作。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新闻业务方面的交流。有目的、有计划邀请媒体联合采访报道,做到与媒体记者的新闻业务、选题方向等方面的对接,避免宣传活动、宣传形式、宣传力量等形式单一而不成规模;此外要充分挖潜校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力量,有效利用媒体把我们想宣传的内容传播出去,提高外宣工作的有效性。

(二)以构建宣传工作新格局为着重点[5]

1、解放思想,更新思路,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新理念

高校宣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因此,高校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理念,改变依靠少数部门和少数人做宣传工作的思维模式,高度重视和充分挖掘全校每一师生员工、校友、合作企业等主体的宣传价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实施,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宣传运行机制,形成“人人为宣传”的工作格局。

2、切实加强宣传工作队伍素质的建设

宣传队伍建设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6]。要通过调整、培养等有效措施,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的宣传队伍。新闻宣传者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水平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新闻宣传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全面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坚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要强化学习意识,养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过硬业务能力。

(三)以完善宣传工作的机制为落脚点

1、建立校园网管理机制

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渠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特点,为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因此,院系办公室掌握学校涉外新闻宣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校门户网站在网络宣传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及时、准确地宣传院系办学特色、科研成果等情况。通过这些媒介,既可以随时随地让社会了解高校的动态,也可以及时掌握社会对学校的舆论动态,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网络上的一些有害信息,应采取必要的疏通、 引导措施,不断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减少负面影响。

2、建立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制度

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负起政治责任,严格把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因此,院系办公室要建立新闻宣传工作归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新闻稿件把关制度,宣传报道应立场坚定,客观真实,反映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新闻稿件未经宣传部批准,不得抢发、误发。

3、建立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新闻宣传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确保宣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学校要全盘规划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的宣传工作,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定期对各部门开展宣传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对在学校对外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令峰. 高等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探析[J]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 129-132.

[2] 高礼霞.肖文宁.高校院系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 .秘书.2009(04): 28-29

    [3] 王子彤、谢清志等新形势下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探讨[J]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4]  戴世勇.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J] .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7(06) : 49-51.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3

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职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博客、彩信、微信等新媒体强势登录校园,对高校传统的宣传观念、宣传形式产生冲击,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如何构建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是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宣传思想工提出的新挑战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全局工作的构成要件,是高校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提供共同思想基础,营造正确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起到激励作用。

新媒体时代是由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体以其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方便快捷海量的存储信息方式以及低成本运作,给传统传播带来强烈冲击。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同时身兼主体、信源等多重身份特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开放性问题,凸显出传统宣传思想观念的弊端,同时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

新媒体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想多元化、信息接收方式和意见表达渠道多样化,高校师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统一性被打破。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尤其是其“交互性”特征所带来的全新传播体验,带来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剧烈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仰。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多重挑战,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现代高新技术的挑战,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挑战。李德学(2009)等认为,社会转型时期师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甚至在极少数人中存在着宣传思想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频繁出现的突发危机中,面对多元信息传播渠道,考验着高校宣传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在给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博客、彩信、微信等新媒体强势登陆高校校园,在对高校传统的宣传观念、宣传实效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丰富拓宽了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形式,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和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载体。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除了校报、校园广播、报栏等传统载体之外,可以运用的新载体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善用新媒体能够大大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新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

如何把握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正确对待和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规避其中的消极和不良影响,已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郑运旺,2009),必须增强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何霭(2009),必须创新理念,积极探求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方式和手段。刘九万(2011)必须与时俱进,着眼新的实践,进行新的探索,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孔德生(2011)服从服务于大局中心,准确定位,与时俱进才能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张碧红(2011),在网络互动关系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实效。贾小桂(2007)高校传统宣传工作路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阵地、载体、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鲜活性和时效性。张雅清(2010),金也非(2007)要观念创新,改变宣传思想工作思维定式;要内容创新,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方法创新,探索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规律;要体制创新,健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保障体系。要抓好队伍建设,力促宣传思想工作上新台阶。

在工作模式和体制创新方面,铁铮(2009),黄浣尘(2008)认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队伍单一的困境,突破内容单一的误区,突破媒体单一的格局。吕剑红(2011),在扩大学校影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应对突发事件中,高校宣传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多协调、多沟通,提高思想宣传工作的渗透力和参与力。张开祝(2010)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面广、零乱繁杂,不仅要突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其他部门的积极作用。孔令华(2009),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内容聚合、媒体融合、人力整合。宁秋娅(2011)建立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善用新媒体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的评判点是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构筑全面参与、全面覆盖、全面建设的大宣传工作格局,是提高当前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第一,要明确高校大宣传格局的内涵与本质。在新媒体开放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突破职能部门单一、队伍单一、宣传内容单一、阵地媒体单一的传统范式,与时俱进,构筑全面参与、全面覆盖、全面建设的大宣传格局,实现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与模式创新,这是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高校大宣传格局的内涵与本质是什么?有否统一可行的模式?如何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如何实现高校大宣传格局构建与模式创新?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范式。当前,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有模式,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已是学界共识,并有研究者提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初步设想,高校大宣传格局的构建理念呼之欲出,但具体的构建模式、内容体系和机制、体制等,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从事高校宣传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践。

第二,要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为切入点,在阐释高校大宣传格局内涵本质的基础上,明晰高校大宣传格局的原则理念、制度规范、组织管理,建章立制,构建新型的高校大宣传格局的有效模式。尤其要加大对高校大宣传格局的内涵及其本质的深入探讨,对高校大宣传格局理念与构建原则、高校大宣传格局体系的领导方式与组织管理、高校大宣传格局的体系内容与工作方法、高校大宣传格局体系的制度保障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 群众路线;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系;相辅相成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高校事业全面有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扩大影响,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只有坚持依靠群众,才能有效巩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文学家孔子是致力于思想文化宣传的杰出代表。他在山乡集市中广开庠序,从布衣村野中遍收门徒,在群众中广泛宣扬自己的仁爱思想、儒家文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宣传要立足基层,深入群众。 抗日战争中,等领导人能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思想宣传和深入的政治动员,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古到今的历史经验看,只要选择了符合历史规律和现实需求的宣传方针,深入人民群众,开展细致有效的思想工作,就会取得成功。

在思想认识方面,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以“党建促校建”,加强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障;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求真务实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宣传、大学文化建设等主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邓小平曾经说:“思想宣传阵地,先进思想不去占领,落后思想就必然去占领。”高校要充分发挥理论学习的学风引领作用,摒弃不重视理论学习的错误倾向及不重视实际、遇到问题生搬硬套的错误倾向。思想上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行动上紧跟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内容上围绕社会热点、国际形势、学校重点工作、高水平的报告等引领广大师生思想,利用“顶层设计宣传、高端引领思想、丰富内涵文化”的思路,有效巩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

二、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

有效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大众舆论,发动群众深刻剖析,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侵害,才能达到用思想武装群众的作用。从工作性质来看,高校文化建设是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与办学特色的表现。首先,坚定地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向师生宣传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使师生认识到关注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从群众利益即师生的利益出发,把学校发展的利益与师生的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发动师生群众自觉参与到高校建设中来。

宣传工作要紧紧依托师生,发动师生,用坦诚的态度、先进的思想、榜样的力量鼓舞师生,使师生自愿参与到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校貌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心,以自身特色大学文化构建为模式,完善具有高校特点并富有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

三、只有热忱服务群众,才能切实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服务宗旨

曾说过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高校应以服务为中心,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聊城东昌府区提出群众路线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抓手,并指出服务群众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灵魂。所以,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为了师生、服务师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在深入实际、贴近师生的实践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问题,在了解师生、引导师生的过程中服务师生、教育师生;多关注师生身边之事,多聆听师生心声,多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师生的心坎里和生活中,达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目的。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围绕学校师生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围绕坚持育人为本的重点,深入宣传学校领导的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宣传报道部级和省市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实训中心,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进步方面。重视校内外宣传与社会媒体新闻宣传报道的同步化、系统化,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学术化,切实推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服务宗旨。

四、只有积极动员群众,才能着力开拓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创造创新

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所有工作一样,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增加创新因子,从而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

首先,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观念。不做形式创新,不做表面文章,注重观念创新和实际工作创新。重视师生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成果,打造创建自身特色的文化亮点和品牌,创新工作观念。其次,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载体创新。具体包括:阵地建设创新、队伍建设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打造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载体新高地。最后,关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承创新。要营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群体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出的带有普遍特点的社会心理反映,它体现的是广大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和社会情绪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凸显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作用、教育功能、服务宗旨及创新创造,就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按照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理念来指导工作,使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平汉,王涛.“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学习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3-12-13.

[2] 张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有的坚守与创新.教育与职业,2013.6.

[3] 纪青海.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神州,2012.2.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 平行志愿 高校招生宣传 调查分析 招生宣传策略

招生宣传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生源的质量高低,而生源质量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乃至高校能否可持续发展。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各省陆续推进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由过去“志愿优先”调整为“分数优先”,对减少高分考生落榜、避免高校生源大小年、提高院校投档满足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促进考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对等、教育公平、稳定高校生源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平行志愿的实施对地方高校来说,带来的挑战却明显大于机遇:高分一志愿考生大量减少、优质生源大批流失等都直接影响了这类学校的生源质量,并继续强化了这些学校在高等教育竞争中的弱势格局。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分析平行志愿背景下影响考生志愿填报的因素、信息获取的途径、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招生宣传策略,为进一步提高招生宣传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1.调查分析方法

对浙江师范大学2010级新生作网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11%。问卷调查考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考生基本情况构成比

2.结果与分析

2.1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分析。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考生志愿填高校的因素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①办学实力(76.31%)>②毕业生就业率(69.31%)>③专业设置(63.32%)>④学校声誉(54.47%)>⑤教学设施(50.11%)>⑥校园环境(41.00%)>⑦学校类型(40.11%)>⑧转专业政策(33.38%)>⑨奖助学金(29.85%)>⑩地理位置(26.24%)。这说明考生在选择高校时重点考虑的是学校的办学实力、专业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大看重转专业政策、奖助学金等。通常我们认为对高校招生影响很大的“地理位置”在本次调查中排名却相对靠后,我们认为这与调查样本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均为被我校录取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认可了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地理位置在考生志愿填报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以浙江省为例,从近几年投档情况看,从省会城市杭州的高校各批次投档分数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与非省会城市高校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中不难看出地理位置优势对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表2 考生高考志愿填报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非常重要”选项的比例)

2.2对考生影响最大、宣传最有效的招生宣传媒介(途径)。见表3,调查结果显示,对考生影响最大的、宣传最有效招生宣传媒介(途径)依次是:①网络(28.39%)>②电话咨询、班主任及亲友咨询(16.92%)>③刊物杂志(16.53%)>④电视(13.65%)>⑤报纸(12.78%)>⑥现场咨询会(11.73%)。可见,网络在招生宣传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表3 对考生影响最大、宣传最有效的招生宣传媒介(途径)

在分项调查中,网络方面考生最关注的是学校招生网(75.61%),其次是浙江教育考试网(43.06%),这说明考生通过院校招生网获取信息的意识越来越强,招生网已经逐渐成为考生获取招生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而浙江教育考试网作为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主办的全省官方招生信息网站,其权威性受到了考生的充分认可,而且它也是考生查询高考成绩与录取结果的唯一网络平台,对考生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广泛的。此外,电话咨询、班主任及亲友咨询方面,考生通过拨打学校招生咨询热线的比例最高;刊物杂志方面考生接触最多的是省教育考试院编的《招生计划》;电视方面以省台覆盖面最广;现场咨询会方面考生则比较倾向于学校派到各个中学的现场咨询点。

从分项分析结果来看,在招生宣传中要突出针对性,充分发挥主要途径(媒介)和同类途径(媒介)中的重点途径(媒介)的作用;尤其是要重视网络在招生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大对招生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服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招生宣传,发挥考生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重视电话咨询、在线答疑等点对点的招生咨询工作。

2.3考生最想从招生宣传资料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见表4,结果显示,考生最想了解的信息依次为学科专业情况(73.54%)、就业情况(73.18%)、师资力量(68.25%)、招生计划(56.72%)、学校概况(55.35%)、历年录取情况(48.61%)、校园文化(29.11%)和硕士点情况(15.54%),可见考生对专业和就业信息的需求明显高于对其它信息的需求。

表4 考生最想从招生宣传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2.4考生对高校派到中学的招生宣传咨询人员的作用的评价。在5点量表中,调查考生的作答均值为3.2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考生对派到各中学的招生宣传咨询队伍开展现场咨询还是比较认可的,对考生的志愿填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咨询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要精心选拔、培训一批素质高、相对较稳定的优秀咨询人员队伍。

2.5第一志愿填报率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平行志愿的深入实施,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考生比例在逐年下降,从被访者基本信息中发现2010年我校新生第一志愿率仅为47.8%(2009年为52.4%,2008年为60%)。不难看出,平行志愿的实施,对在办学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地方高校来说,生源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如分数高的考生往往会以较靠前的志愿冲击一些名牌大学,而将地方高校列为“稳一稳”、甚至“保一保”的院校,从而使地方高校高分考生流失、进档考生分数呈现扁平化趋势。这种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地方高校办学过程中业已树立起的品牌形象,从而影响下一年的招生。更为严峻的是,一旦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变,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就会因“马太效应”继续强化这些学校的弱势格局。

3.平行志愿背景下高校招生宣传策略探讨

平行志愿投档办法的实施对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招生及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全新的挑战,因此,及时调整招生宣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招生宣传策略,增强招生宣传效果。

3.1整体包装策略。招生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整个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直接关系到学校生源质量、教育质量、人才质量和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全局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树立全校参与招生宣传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形象设计与宣传,通过对学校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学科专业特色、名师名家、知名校友等宣传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精心策划和整体包装,正确把握考生和家长的心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号召力。

3.2宣传内容策略。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考生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学科专业、就业信息、招生计划等,而我们的招生宣传材料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选择招生宣传内容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凸显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和就业前景分析,增强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要从考生及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困惑出发来安排设计招生宣传内容,既为家长和考生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政策与专业信息,又能恰当地引导考生正确评判高校和专业,以减少填报志愿的盲从性。

3.3宣传对象策略。招生宣传的主要对象首先是广大考生,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他们志愿填报有着重要影响的父母、亲友、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等。实践表明,中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学生填报志愿时往往起着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在各中学聘请部分校长或教师担任学校招生宣传联络员,通过他们把学校招生信息传播给考生。平时要加强与中学的联系,建立生源基地,通过“送优秀学子报告会进中学”、向中学寄发喜报等形式,让中学领导和师生更多地了解高校,从而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

3.4宣传媒介策略。要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按照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选择媒体进行招生宣传,深入分析各种媒介的优势、特点和覆盖面,深入分析招生宣传的目的和目标受众的需求,合理选择媒介,从而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通过调查发现,网络以其随时访问、双向交互、多媒体展示等优点在招生宣传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招生宣传的理想工具,要重点加强以招生网为主要平台、QQ、飞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为有效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化招生宣传平台。另外,省教育考试院下发的招生计划书籍(考生人手一册)也是考生认识和了解高校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以各省市发行的招生杂志为媒体进行宣传的力度。

3.5宣传时机策略。目前招生宣传工作最大的弊端,就是绝大部分高校都集中在高考前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向考生传递大量的招生信息。事实上,面临决定一生重大转折的高考,考生本来压力就很大,密集的招生宣传材料不仅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而且很容易使考生、家长陷入“数据过剩、信息危机”的矛盾当中,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要把招生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在时机策略选择上,要坚持常规宣传、重点时机宣传与节假日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平时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积极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度、知名度;临近高考前一两个月是招生宣传的“黄金时期”,应集中人力做好宣传。高考后,填报志愿前,是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的最后冲刺时期,通过组织“教师+优秀学生骨干”百人咨询团赴各中学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学校开通招生咨询电话等全力做好招生宣传咨询工作;此外,通过五一、暑假、国庆、寒假等假期组织生源回母校开展招生宣传活动,让考生、考生家长及考生所在中学真切感受到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与魅力所在。

3.6宣传队伍策略。招生宣传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舆论性工作,招生宣传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招生宣传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覆盖面广、专兼职结合的招生宣传队伍。要把那些人脉广、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教工吸收到招生宣传队伍中来,固定区域,长期地与相关中学进行联系;要充分发挥校友(尤其是知名校友)的辐射影响效应,通过他们在社会、行业中的影响来开展招生宣传;还要充分利用优秀在校生资源,让他们回到母校“现身说法”开展招生宣传。此外,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指导,使他们准确掌握招生信息和学校各专业的相关情况,熟悉招生政策和志愿填报技巧,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桑东平,姚丰华.生源竞争与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原则及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2]周宗诚,周宏弟,雷静.关于进一步改进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调查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袁晖,程石,许旷宇,雷军.川北医学院招生宣传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

[4]朱毅峰.平行志愿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宣传策略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陈天云.高校招生宣传实施策略初探[J].管理观察,2008,(6).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6

一、分析高职宣传工作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统一师生思想和办学方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职宣传工作定位不明确

由于思想观念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转变,大多数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概念不明晰,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实际上,后者只是宣传工作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宣传工作还担负着舆论宣传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方向标,高职宣传工作对外为学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对内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环境。

(二)宣传工作机制不健全

宣传工作覆盖了高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校园环境的布置建设和校园网站的建设都属于宣传工作包含的范畴,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的宣传工作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管理制度,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机制,这已成为高职宣传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阻碍。

(三)宣传工作人员配置不到位

由于对高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有些高职院校精简了宣传部门工作人员,甚至把宣传部校内其他部门进行合并,出现了宣传干部一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有些宣传干部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院校内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新兴媒体的出现对高职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

科技发展到今天,以电子媒体为特征的新兴网络媒体正在对传统媒体构成重大冲击。宣传部门作为高职院校信息传播主体的优势正在日益缩小,高职学生的年龄恰好在二十岁左右,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而对传统媒体逐渐失去兴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对高职宣传工走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对之加以合理利用,也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将战略管理原理引入高职宣传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战略”原本是一个军事上的术语,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后被借鉴到企业管理中,目前战略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已被企业普遍采用。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控制三个组成部分,其基本思路是:管理者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分析内部外部环境以确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战略计划。将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引入到高职宣传工作中来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必将为高职宣传工作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将大大提高宣传工作的办事效率。

(一)用战略管理思想可以为高职宣传工作树立明确的目标

有别于普通高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大多从事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职宣传工作当前的目标和首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培养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教学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宣传部门对外宣传工作的目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为学校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内宣传的目标是对师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确立目标是战略管理思想原理的第一个环节,详细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发展宏图,并且将战略展望转化成为具体的业绩标准。根据战略管理的理论,高职宣传工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树立明确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以三到十年为限,短期以一个季度到一年为限,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使宣传工作摆脱漫无目标的状况,有的放矢的做好宣传工作并将战略目标清晰的表达出来。

(二)高职宣传工作的计划制定离不开战略管理科学思想的支持

在战略管理思想中,计划的职能在于让每一个成员能理解他们正在完成的是什么,这项职能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工作是一种对知识需要的过程,所有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在宣传工作的整个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牵涉到整个组织努力去完成的必要的目标。计划可以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

在高职宣传工作战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运用战略管理思想的原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成为宣传工作计划的实施有力保障。宣传工作的计划制定可以配合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成立专门的宣传工作计划小组,确立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宣传工作重点,拿出计划实施的方案。

(三)战略管理思想及其原理为高职宣传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战略管理将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管理,战略理论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战略管理者创造了大量的方法和技术用于战略制定以及战略选择,如SWOT分析法,将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将这一具体操作方法运用到高职宣传工作中可以发现,高职宣传工作的优势在于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但社会公众对高职的普遍认可度不高,认为高职教育不如本科,而实际上高职教育是独立于本科教育之外的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给高职对外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加大投入和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将会得到普遍承认,办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意义的高职宣传工作带来了威胁和冲击,但同时宣传工作也可以与时俱进的运的利用新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全面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三、高职宣传工作中战略管理思想渗透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战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绩效的过程,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一)建立具有科学发展观的德才兼备的宣传干部团队

首先要设立校党总支直属独立的党委宣传职能部门,并且在该部门中配备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专职宣传干部。对宣传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思想素质好,又要理论水平高。社会的进步和时代要求宣传工作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广,因为宣传干部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对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知识都应该有所了解,并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以上是宣传干部个体的要求,对于宣传部门整体而言,宣传工作不是靠单个的宣传干部单枪匹马的去完成,而是要建立一个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的工作团体,发挥集体的力量,集中团队的智慧,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具备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宣传干部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光靠宣传部门专职人员去承担是不切实际的,还必须在学校的各个系科和行政部门选择合适的人员兼职担负宣传工作的重担,甚至可以选拔优秀学生来担任学生记者或通讯员,进行宣传工作。让宣传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便于管理。

(二)建立有效的宣传工作战略目标确定和实施的管理体系

要提升高职宣传工作的层次,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就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将先进的管理科学知识引入到宣传工作中来。必须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宣传工作机制,形成比较流畅的工作流程、比较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会因某个人员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高职宣传工作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即要建立和完善一支专业从事宣传工作的工作体系,还必须建立强有力地宣传工作网络体系。另外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宣传工作规章制度,使得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还要建立宣传工作量化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宣传目标量化管理制度。评选宣传工作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并予以物质精神精力,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空间,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鼓励

另外,在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下,还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拓宽宣传载体的内容。网上聊天系统,移动飞信、QQ群,微博等新兴传媒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是高职院校增强宣传效果、传播学校形象的重要工具,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健全校园网、校园手机交流平台等方法,积极抢占这些新的宣传制高点,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

(三)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已经被管理学所公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职业精神为特色。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信誉等方面,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任何岗位都有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培养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一线技术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道德,如吃苦耐劳、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等,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其次,高职校园文化应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能立刻适应企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因而校企文化必须进行有机的融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呈现出鲜明的企业文化色彩。如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实景模式,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实训实验室, 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气氛和环境。

四、结语

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引入到高职宣传工作,在我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科学管理”的理念不断地深入到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中去,更多先进的战略管理理念和方法会在我国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中更加深入的加以渗透。

参考文献

[1] 汪涛.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3):8-12.

[2] 希儿,琼斯.战略管理.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 郭小川.战略管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运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孔茨.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5] 范玮.在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考[J].现代交际,2009(09).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7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部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会或信息会,及时向新闻媒体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24-02

一、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应该树立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服务的理念,同样农林类院校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为广大考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和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使广大考生及家长更加充分地了解农林类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科学的招生宣传,帮助考生理性评定学校;同时也应该将考生自身特点、特长与我国农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引导考生正确选择,消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从众心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实有效地进行招生宣传也是农林类院校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宣传过程中应结合农林类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学校的亮点,发挥学校的特色,扭转部分考生对农林类院校的认识误区。

二、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一)招生宣传工作是农林类院校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林类院校面临严峻的生源竞争形势,积极有效地开展招生宣传,为学校吸引优质生源已经成为农林类院校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有效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也是提高农林类院校生源质量的关键。

(二)招生宣传是家长及学生了解农林类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渠道

农林类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招生中存在着更大的难度,这给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生宣传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招生宣传考生可了解到更多关于农林类院校办学特色、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校。

(三)招生宣传是提高农林类院校社会声誉的重要途径

农林类院校通过组织实施招生宣传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吸引到优秀的生源,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利用各种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对学校的关注,让更多的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支业务精干、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工作既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为辛苦的工作,因此在组织开展招生宣传过程中,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知专业、有责任心、肯吃苦的招生宣传人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招生宣传形式简单

招生宣传工作形式简单也是制约宣传效果的问题之一。多数农林类院校在组织实施招生宣传过程中形式就过于简单,主要是通过学校招生宣传人员深入全国各个省份与当地中学面对面交流,并通过宣传册、海报、学校宣传片及科普知识报告等形式开展招生宣传,这种形式虽然会给生源地区中学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与考生及家长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缺少灵活性),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前形势下丰富的传媒手段,制约着招生宣传工作效果。

(三)招生宣传经费有限

招生宣传工作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当前形式下物价上涨较快,很多农林类院校用于招生宣传的经费已不能满足招生宣传工作的要求。国内多数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做一期广告的费用就将近1万元,各省招办提供的有偿宣传途径也需要几千元,生源省份较多的农林类院校,所制定的差旅经费标准也无法保证招生宣传工作扎实地开展,此外招生宣传材料的印制和寄送也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因此在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过程中增加经费投入已经迫在眉睫。

(五)对招生宣传认识不足

多数人会将招生宣传工作定义为招生办公室的工作范畴,其实从广义上讲,招生宣传工作是整个学校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林类院校中,需要更多的农林类专业一线的科研人员为招生宣传工作服务,因为这些人员在农林类专业方面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专业发展、专业的前景都非常熟悉。在学校整体层面上提高对招生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招生宣传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地简单化了。

四、全方位、高效率推进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

(一)建立一支稳定的招生宣传队伍

结合农林类院校实际情况,充分依托和发挥在校教职工的人脉资源优势,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积极负责的招生宣传队伍,加强对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学校整体情况和招生政策的熟知程度,确保整个招生宣传队伍的组织性、纪律性,充分发挥农林类专业特色,最大限度地推进招生宣传工作,加强农林类院校对优质生源吸引的力度和效果。

(二)充分发挥农林类院校优势,依照农林类院校办学特色开展招生宣传

做好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改变学生、教师、家长的传统观念和认知,就应该立足农林类院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农林类院校的优势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明确招生宣传的对象

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除了要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应该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的宣传。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招生情况,对生源较为集中的地区重点进行宣传,还应该根据学校历年录取分数,确定招生宣传对象的主体,最后应该参照各地高中具体情况划分重点学校深入开展招生宣传。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活动

1.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示范作用

积极开展优秀学子回访母校活动,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回访母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农林类院校的办学特色、招生政策、学校环境等内容利用多媒体影像和文字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加大力度寄送在校优秀学生喜报,树立良好典型,进行宣传。

2.积极开展校园开放日和夏令营活动

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和夏令营活动是高校争取优质生源提高招生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农林类院校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为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平台。积极开展校园开放日和夏令营活动,邀请考生和考生家长实地参观校园,选拔优秀的在校大学生担任志愿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考生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招生政策、学校环境以及在校生活感悟,使广大考生及家长更加充分地了解农林类院校,消除报考顾虑,增强填报志愿的信心。

3.合理利用新媒介

充分了解当下考生群体使用频率较高的媒介方式,合理利用,增强招生宣传的技巧性。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2012年新生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到学校:选择“自己通过网络搜索”的占65.5%;选择“媒体报道”的占7.4%;选择“高考咨询会”的占14.3%;选择“老师介绍”的占25.0%;选择“亲戚朋友介绍”的占33.8%。(以上项目都是多选)因此,农林类院校的招生宣传更应该多样化并确保宣传效应,要在考生经常了解的主流媒体和网络工具上加强宣传,扩大宣传效应。

4.建立优秀生源基地

农林类院校在招生宣传工作进程中应多方面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与录取和填报志愿学生较多的中学签订协议,建立优秀生源基地,明确双方义务,加强合作。每年定期举办中学校长联谊会,搭建农林类院校与中学之间相互了解的平台,形成多赢的局面,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五、加强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研究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生源竞争将更加激烈,招生宣传在农林类院校招生工作中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围绕招生宣传开展的调查研究必将成为农林院校制定招生宣传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农林类院校的生源情况,制定合理的招生宣传计划,为农林类院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招生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林类院校的招生宣传机制,才能看到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晔.“三位一体”操作构想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的功能探讨[J].文教资料,2012,(7).

[2]郑超美.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张向军.生源竞争与高校招生宣传的原则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党建工作

1 新闻宣传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成为了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是学校一些改革政策的权威传播者和解释者,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也代表着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因此,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需要新闻宣传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是学校党委的"喉舌",利用新闻宣传做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是其重要职责。新闻宣传的导向正确、传达及时、信息准确,已是学校党委指导和组织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师生员工领会精神、学习政策的重要渠道。

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师生员工对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们千方百计地想了解时政、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娱乐身心,关注新闻热点已成为广大师生员工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广大师生员工对信息的渴望和追求也推动了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断发展,各类高职院校纷纷成立新闻部门,这些部门,逐步成为了传播党的思想和学校办学理念的主阵地。因此,新闻宣传成为党建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2 新闻宣传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现状分析——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 优势分析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11月成立新闻中心,专门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中心成立至今,新闻宣传工作始终立足于学院发展建设需要,将党的理论思想和学院办学理念、吴健雄精神紧密结合,针对社会时事和学院的阶段性活动进行专题策划和重点报道,并通过院报、校园网、电视台、网络等多种载体,利用各院 (系) 的宣传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宣传活动,对全院师生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指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有利于学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对推进学院党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院一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新闻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途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更多地让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使校园新闻报道更有亲和力。十召开期间,校园网开设《向党说句心里话》专栏,这是校园网第一次尝试网络互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来稿以平民的视角向党表达心声,寄予了对党无限的深情。

2.2 存在问题

2.2.1学院新闻宣传工作边缘化

育人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在以教学为重心工作的高职院校里,新闻宣传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尤其在党建工作中,仍旧被认为新闻宣传只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无需多加重视;从教师角度来讲,学院广大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对专业学科方面的研究,而把学校分配给的其他责任,如党建宣传工作等,视为额外负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参与党建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党建工作中的新闻宣传就被边缘化了。

2.2.2学院党建宣传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党建宣传工作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严肃、沉闷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接触信息的方式和心理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学院传统的党建宣传模式已难以满足广大师生要求。新闻报道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必定会影响学院党建工作的开展。

3 多渠道加强新闻宣传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

3.1 更新高职院校党建宣传工作理念

党建宣传工作需要活力,需要突破传统的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框架,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的工作体系。一方面继续坚持已有党建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弘扬党的主旋律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党建工作的原则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要结合高职院校新闻宣传的特点,不断改进党建宣传工作的思路,改革工作方法。

3.2 改进党建新闻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党建新闻报道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要体现时代性和贴近性,要克服严肃、沉闷的特点,紧密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实际,用大量鲜活、贴近师生、富有生命力的宣传报道吸引读者,力求让党建新闻宣传报道动起来、活起来。党建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内容上要根植于群众生活实际,题材上要善于创新,力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符合时代气息的文字,对师生进行党建理论的教育。

3.3 逐步完善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

宣传队伍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党建宣传工作的主要驱动力。这支队伍不仅需要较为深厚的党建理论水平,还应具有较强的新闻洞察力;不仅需要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还应具有一定的新闻写作水平;不仅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原则,还应具有新闻工作者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此,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新闻涵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通讯员队伍的党建理论教育,提高通讯员的党建理论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内培外引,补充具有较高党建理论水平和新闻撰写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新闻宣传队伍建设。

4 总结

综上所述,新闻宣传在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合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效传播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实现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宣传工作要点篇10

【关键词】 智能手机 高校宣传 应用模式 探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占手机总用户数的80%以上,学生用户占其中的四分之一左右,是智能手机用户的主力军。高校的宣传工作在此形势下应该紧跟时展步伐,转变传统宣传观念和模式,利用智能手机的传播广泛性,对手机链条加以科学规划和调整,积极开发面向高校学生的手机报或通讯信息,高校的宣传工作应从传统媒介中脱离出来,利用新媒体推进宣传工作的发展。

一、利用智能手机推进高校宣传的优势

高校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的通讯阅读功能,积极开发高校宣传手机报,以彩信手机报的形式发送至学生手机上。这种宣传方式使信息传播更为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高校宣传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对手机资源的占用少,信息传播更为稳定和安全等。高校宣传工作需要智能手机作为支撑,利用手机报等形式推进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智能手机在高校宣传的宣传应用

(1)积极开发面向高校学生的手机报

当前,分众传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智能手机的使用和推广即为分众化在目前信息爆炸时代的具体体现。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利用分众传播的具体特点,研究高校学生群体的信息接收特点,开发和推行面向高校学生的行业手机报。针对当前许多手机报内容开发的错位、失位现象,高校要找准手机报的定位和开发目标,不断利用新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的手机报客户端,宣传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发展的管理等,避免因手机报的服务意识有限和支撑力度缺乏,造成宣传不到位或宣传效果不高的现象。

(2)融合新旧两种宣传模式,实现宣传本位转变

由于手机报的宣传会受到网络各种新闻的传播冲击,造成校内宣传效果低下的情况,对手机报的发展运用前景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高校应找准宣传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方向,宣传内容要切合实际、服务学生发展,在传统的宣传模式之上,积极开发校内3G网站手机报,促进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同时,高校手机报的宣传本位要不断向受众本位进行转变,不能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要充分兼顾到手机报面对的受众群体,从学生的方位去看待问题,针对学生关心的校园文化或信息加以整理,进行手机报宣传工作。

(3)做好手机报内容环节

要做好高校手机报宣传工作,必须要从手机报的内容抓起,科学有效地对高校各项资源进行整理,是当前高校宣传工作在手机报上的直观体现。高校信息较多且内容繁杂,需要在手机报宣传中做好信息的筛选工作,手机报在内容的编辑过程中,可对相关信息加以实地采访,增强信息的原创性,并将信息的原创与整合有机结合起来,对手机报的定位要准确,符合高校师生的教学学习实际,选取本校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信息和问题,满足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及求知欲望。

(4)强化手机报信息互动

信息互动是促进信息更好传播、推动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宣传模式中,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信息互动严重缺乏,信息的传播只是单方面的,没有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影响了宣传的质量。通过手机报的宣传应用模式,利用手机报信息的互动性延至电话、短信及网站跟帖等互动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互动,学生通过互动也可参与到信息的环节中,受众可以提供宣传信息,促进高效信息宣传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高校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应用更为广泛,高校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提升高校宣传工作的质量。

当前基于智能手机的高效宣传应用模式还未真正形成,面临着多方面的阻力和挑战,需要高校与相关运营商加以合作,积极开发智能手机的手机报及其他相关途径的宣传应用模式,促进高校宣传应用模式的先进性,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飞. 3G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