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1 08:40:27

歌曲教案

歌曲教案篇1

【关键字】:导学案;弹唱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育模式,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需求、生源的质量、职业的需要而有所继承和创新。同样《儿童歌曲弹唱》课程的导学案的产生也不例外,它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实践行动过程,更是完成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转换。

这里所谓的“导学案”,也就是指以《儿童歌曲弹唱》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弹唱指导训练为主导,学生弹唱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儿歌弹唱综合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的“主体”和“主导”,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核心原则

如果我们单从学的方面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其角色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帮助者,责任是帮助学生比自然状态下学得更好,成长得更好。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发生作用的,同时强调教师导学作用的重要性,师生互动构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它是“一”,而不是“二”,也就是我们不能单独的去拆分“教与学”的任何方面去研究、去实践。就像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和杜威的“学生中心论”,都是夸大了“教与学”的某一方面,而有所偏激。

二、最优化分析学生能力,取长补短,协作重组,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关键。

最优化,源于拉丁语“optimus”其意思是“最佳的”归纳其实质就是追求低消耗、高效能,即“低耗高效”或“事半功倍”,也就是通过选择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

在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中显:78%以上的学生不重视儿歌弹唱的学习。85%的学生儿歌弹唱能力较差。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培养目标要求。识谱能力和琴法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良好的练琴习惯,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儿童歌曲弹唱的教学实践环节基本上与见习、实习脱节,无法胜任未来复杂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工作。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际的《儿童歌曲弹唱》学案设计中,主要对学生因素进行了分析:思想品德修养水平、文化教养程度、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学习技巧等。

对14级学前教育1班二十四名学生进行重组编号,分成A、B、C、D四大组,每组六人。同时把14级学前教育2班作为实验对比班进行实践研究。

根据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组员的现状,对《儿童歌曲弹唱》课程实施的几位教师因素进行分析: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是否具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是否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课程实践,对四位研究组员进行了分工:教师1负责钢琴基础导学案的内容研究实践;教师2负责声乐基础导学案的实习实践;教师3负责“弹唱”导学案设计”与模拟教学;教师4负责“院”、“园”、顶岗实习实践。

三、让学生从被动学学习变成自主学习,永远是任何一种学案设计的难题和突破的主线。

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追问,即“审问”,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吹毛求疵,向文本及权威挑战.在“找”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紧张、激烈、亢奋、挑战的思维活动却会给学生以探究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审问”的成功在于过程。“点评”――重在诱导“成功”。

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学生择业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的、循循善诱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习惯,是我们这一课程实践的关键。《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在学案中学习的行为变成群体效应,以导促学,以学定教,给每个学生设计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分解技能重、难点,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一体。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突出课程的项目和主要完成的任务,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单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分类设计。

《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重点、课程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它的实施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三个环节。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目标 2、单项能力目标 3、综合能力目标 4、岗位实战能力综合目标。这样的设计是综合了传统教学能力目标不足的设计,既不否定知识目标的重要性,更要加强能力目标,由浅到深最终过渡到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目标上。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由学前教育这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是师范性和职业性的双层体现。

课程重点、难点的引出必须是实际工作的某一个具体活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项目的分解,最终为学前教育实际的教学服务,这也是我们设计这种课型和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忌讳麻木的乱编乱造,形式主义上的所谓创造和创新,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很重视和注意一个原则。

我们把考评期末的成绩占25%。平常成绩占75%,是由预习情况、课堂合作探究情况、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情况、“院”、“园”、顶岗实习(一个月一次)拓展延伸情况等的每个月的月评积攒起来的。所以除了导学案,还包括四组学生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考核记录手册,在不断的重复训练中,量化训练中,使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到达横纵的质量飞跃。

(四)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院”中 “园”的理想实践环境,是具体实施《儿童歌曲弹唱》导学案的关键和培养学生成才的保障。

学院领导对学前教育的大力投入,在2015年的全国职业院校的不完全统计中排在第二位,我院从2007年开始建立校园网,2014年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拟建和实施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网络教学体系,每个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装有电视机、摄像头,并配有大量的教学VCD碟片,师生借助图、文、声、动画等多种手段,教学合一,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园”(学院实验幼儿园)交互,设备齐全,实训场地丰富,现设有钢琴室230间,电子琴室78间,手风琴室78间,舞蹈室3间,画室40间,大型展室1间,富媒体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10间,大型舞蹈排练室2间,大型电钢琴室2间。整个院中园占地3.8万平方米,上下四层,软硬件设施完善,师资丰厚,正教授2名,副教授比例占78%,这些实训场所足够满足课程实践的各种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岗. 我国学案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8)

歌曲教案篇2

关键词:歌唱活动;多种形式;主动性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一门重要的教育活动,它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多种形式,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歌唱能力,让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最适合幼儿的教育形式。如何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身心愉悦,获得快乐,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使幼儿不为歌唱而歌唱,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认清几个问题

1.歌唱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幼儿学会歌曲,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案例1]在教授歌曲《喂小鸟》时,幼儿兴趣普遍不高,在带领幼儿歌唱数遍后,部分幼儿开始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开始嘀咕、抱怨。有的幼儿说:“老师,好累哦,我们休息一下吧。”有的幼儿说:“老师,这首歌好难听,我不想唱了。”有的幼儿直接趴在桌上不唱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依然固执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我们再练几遍,等大家学会了,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以往,如果我提出可以上台表演,幼儿表现一般都会比较积极,但这次,幼儿依然提不起劲歌唱。

从案例1中可以知道,幼儿对歌曲的关注度是能否学好一首歌曲的关键,教师能否及时处理幼儿的消极情绪也是学习歌曲的重要因素。在案例中,我过于执著地让幼儿学习歌曲,忽略了他们的情感,他们根本不喜欢这首歌,就算一遍遍练下去,只会增加幼儿的反抗情绪,对幼儿学会歌曲一点帮助也没有。当我在了解了幼儿的不满情绪后,应该让幼儿适度休息,调整情绪。也该从自己身上反省为什么幼儿不喜欢这首歌,是不是歌曲形式过于枯燥,应该及时想办法调整教授歌曲的形式。

2.歌唱活动不是单纯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活动,而是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激发幼儿主动歌唱、快乐歌唱的活动,使幼儿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2]在教授新歌《夸家乡》时,有两个词语幼儿总是会搞混,“黎里城”和“黎里人”。所以,我只能带着他们一遍遍地反复唱这两句,虽然一直练,可我发现只要一唱到这两句,幼儿就会停顿接着还是唱错,于是这节课从唱歌变成了练歌。

从案例2中可以知道,幼儿对于一些拗口的歌曲确实比较难记忆,这与他们还没发育完全的思维有关系。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到底是让他们不断重复练不会的部分,还是让他们唱着错的歌词,快乐地把歌曲唱完。案例中,我过于纠结这个错的词语,以至于忽略了幼儿其实很喜欢这首歌,我其实不必太在意一两个词语的准确性,歌曲本来就具有随意性,只要在幼儿唱的过程中适当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不会再唱错了。

二、运用多种形式,唱出新意

1.游戏贯穿歌唱活动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而主动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游戏时,幼儿的记忆、思维等状态都比较好,这是因为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案例3]在教授新歌《捡豆豆》时,我不把它当成歌曲来教授,而是把它看成音乐游戏来玩,我以音乐游戏引入歌曲,我当捡豆豆的奶奶,提个篮子,把豆豆宝宝捡到我的篮子里,一边玩一边唱,我发现没玩几次,幼儿基本上都能跟上我的节奏,等请幼儿自己当捡豆豆的人,幼儿既学会了歌曲,又理解了游戏规则。

在案例3中,幼儿通过边玩边唱的游戏形式,学会了歌曲,享受了游戏,愉悦了心情。如果我一开始由歌曲引入,先教歌曲再玩游戏,也许效果不会那么好,至少幼儿玩游戏的时间会大大减少。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能更简单地认识周围世界,学习事物。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2.情境表演贯穿歌唱活动

情境表演是指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这些情境和事件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对歌曲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像观看表演一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自己表演情境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歌词的记忆。

[案例4]在教授歌曲《泼水歌》时,我考虑了很多,因为歌词内容比较生活化,贴近幼儿生活。但相对过于直白的对话反而加大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于是我排练了一出《泼水歌》的情景剧,一边表演,一边唱歌,幼儿对我的表演很感兴趣,两只小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嘴里还跟着哼着,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看着他们看得开心,哼得开心,我多表演了几遍,请他们在座位上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起唱歌,我发现大家学得非常快,虽然歌词还有点生疏,但动作很到位,每个人的小脸上都挂着笑。于是我请台下幼儿上台表演,幼儿在台上唱啊、跳啊,玩得非常开心。

通过案例4的活动,我发现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演、动作,更容易接收歌曲,吸收歌曲。虽然这堂课幼儿对歌词还有点生疏,但看到他们一张张笑脸,我觉得学得开心、唱得开心比什么都值得。

3.创编穿插歌唱活动

学习歌曲不是简单的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简单活动。需要教师提示,幼儿通过自发地发现歌曲中有意思的部分,或改变歌词、或创作动作来使歌曲变得更有意思,使他们沉浸在“自己创编的歌曲”的演唱中,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5]在教授歌曲勤劳人与懒惰人时,歌词内容都是并列的,通过图片幼儿很快学会了歌曲,这个时候就要涉及创编,于是我请幼儿把歌曲中的词句换掉,幼儿基于生活经验,想到了很多,有的说勤劳人在抹桌、扫地、洗衣服,懒惰人在不工作、不洗衣、不洗碗。幼儿想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为了使他们更投入到创编中,我请他们做一做自己想到的勤劳人与懒惰人的动作,幼儿反应很热烈。

在案例5的活动中,我将创编歌词与创编动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做歌曲的主人,唱自己的歌。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填上新的歌词配以自己发明的身体动作进行相互交流,他们会沉浸其中,一旦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会让他们有极大的自豪感,这对于建立他们的自信有极大的帮助。

4.合作式歌唱穿插歌唱活动

合作式的歌唱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享受交流合作的机会,能够发展幼儿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6]在教授歌曲小星星时,由于歌曲大部分幼儿在家里都教过,所以,两遍就学会了,于是我决定加大难度,分男女两个声部唱歌,男生唱完第一句,女生才开始跟第一句,一开始可以跟上,可是跟着跟着两个声部就混在了一起。于是我改变唱法,男生唱一闪一闪小星星,女生跟着唱小星星,每次女生都唱男生歌词的最后三个字,这个方法很好,有等待,也有合作,也适合幼儿的能力,幼儿学得开心,唱得开心,到下课时,幼儿还说:“老师,好好玩啊,我们一会儿上课再玩好吗?”从来没发现他们这么爱上歌唱课。

以往我上合作式的歌唱课,都是男女对唱、师幼对唱、小组对唱、个别与集体对唱,形式比较简单。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要探索更多的幼儿没有接触过的合作形式,新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快乐歌唱”不仅需要教师主动地探索和研究多种歌唱形式和渠道,还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及时进行调整。我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还很有限,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发现与整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歌唱活动是幼儿园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也是一项唱完还想再唱的活动。

歌曲教案篇3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歌曲教案篇4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

幼儿通过歌唱活动可以得到很多方面发展。例如: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表演时的自信心等等。但在传统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流程简单,教学方法的固守,导致幼儿学习歌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反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表现出不耐烦的抵触情绪。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怎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怎样的游戏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以至于幼儿愿意唱、喜欢唱,为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2.对目前歌唱教学活动的分析:

目前传统的歌唱教学活动流程:复习已学歌曲或练声——欣赏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创编动作——幼儿表演唱。

分析:在此流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幼儿持久性不长;有的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不够。在此过程中,幼儿流露出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比较机械,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的情绪不够积极和愉悦。综上所述,我认为原因有:

2.1 教学流程没有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2.2 教学形式没有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幼儿的认知挑战不够。

3.游戏化的歌唱教学过程:

故事——欣赏歌曲——游戏——反思

故事:精确的描述歌曲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歌曲:教师有层次的范唱,幼儿带着问题的倾听。

游戏: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唱。

反思:教师的支持与引导。

教学案例《小鳄鱼》

故事:有只爱洗澡的小鳄鱼,洗洗这,洗洗那,但只要有一个地方没洗到就会嚎啕大哭,你知道是哪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歌曲:回忆歌词(一遍),猜测洗澡的声音(一遍),验证洗澡声音(一遍),学唱洗澡后半段声音(一遍),表演唱(一遍)。

游戏:通过点兵点将游戏,找出一位幼儿帮鳄鱼洗澡,身体接触游戏。

反思:今天的歌曲你学会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你哪里还有困难?考验一人一句轮流演唱!

4.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其特点是将学习因素与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已有知识提高经验。

智力游戏的种类: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练习记忆的智力游戏;数概念的智力游戏。

多元的智力游戏:

4.1 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

听觉游戏: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在歌唱中大声唱出歌曲,请另一位幼儿将眼睛“躲”起来,根据刚才的声音猜测是谁。

教学案例:《你听》

重点分享的环节:找老鼠、毛驴的环节。

层次一:一位幼儿蒙上眼睛蹲在圈里,全体幼儿歌唱,教师指定一位幼儿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请圈中幼儿猜出是哪个小朋友唱的。层次二:指定两位幼儿分别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再来猜测。层次三:请圆圈上的小朋友边行进走边演唱,同时指定两位幼儿分别演唱“吱吱叫”、“啊呜啊”,再来猜测。

无论是层次一还是层次二还是层次三,都是通过幼儿的耳朵去听辨同伴的声音,通过耳朵感觉器官去听辨判断声音的来源,猜测发出叫声的是谁。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幼儿喜欢、乐意多次玩。

4.2 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

发展想象力游戏:猜谜、组画、联想、补缺、拼图、听音乐想动作等,这类智力游戏的构思旨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发展孩子思维力的游戏:归类、分类、比较、判断、改错、排列、发现关系等。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广泛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教学案例:《如果我是一片云》

本案例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中的改错。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分别创设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物图片,让幼儿来纠错。例如第一幅图是在小河里,上面有汽车、小鱼、小虾、小狗。幼儿通过观察,纠错出小狗和汽车是不能在小河里的。在此过程中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胜心理、闯关成功的心理。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

4.3 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

通过语言类的游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挑战幼儿的注意力。

接字游戏:大象-象棋-旗子-子弹-弹头

组词游戏:用“机”组词,飞机、机器、打印机根据数字节奏仿编短语:12345——春天多么美

教学案例:《悄悄话》

歌曲教案篇5

目前,教唱英文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外语教育界人士的关注。Singing Grammar(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特别阐明为什么要使用歌曲进行教学。人们听音乐能够获取快乐,教师使用歌曲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富于变化性。这种变化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使英语教学在轻松的歌唱活动中展开,其效果出人意料。但初中阶段由于课时紧,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英文歌曲在课堂上很少使用,即使使用了,方式也简单,实效性差。而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英文歌曲应该走进英语课堂。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 英语歌曲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利用英文歌曲提高学生听力效率

教学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由于过于紧张,因害怕、焦虑而产生了心理障碍,本来能听懂的也变得听不懂了,从而影响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因为听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过程,它稍纵即逝,无重复与回避的余地。听懂时容易使人兴奋,激发兴趣与信心;不理解时,也容易失去信心、产生焦虑,而焦虑的情绪会使学生慌乱而失去对整个语义的掌握。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和氛围,使学生情绪放松,喜闻乐见。英文歌曲优美的旋律,明快欢乐的抒情节奏,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使学生心情愉悦,有效激发听的欲望。

利用英文歌曲加强听力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英文歌曲数量繁多,并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于辅助听力教学。教师应当精心选择一些难度适当、典雅优美并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性强的乐曲材料,并且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性强的乐曲材料,具体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产为出发点。许多经典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Do Re Me》、《Say You, Say Me》《Sailing》等,以其格调优美、活泼明快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西方生活场景的生动丰富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上听力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听一听耳熟能详的经典英文歌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熏陶。

(二)利用英文歌曲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不仅语言结构、语言表达等存在很大的差异,语音、语调的差异性也很大。教学生歌曲是训练学生语音、语调的一个好方法,歌曲清楚地表现了英语节奏性的特征、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当学生在唱他们喜欢的歌时,他们不仅喜欢模仿他们喜欢的明星的动作表情,更要模仿他们的发音。一旦他们学会了歌曲,那些歌词、句型、语音、语调、连读、节奏会永远留在他们脑海里。

(三)利用英语歌曲学习外国文化和风俗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需要使学生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英语歌曲大量反映外国的风俗文化,在教唱英语歌曲前,我们先向学生分析与歌词有关的风土人情和其他知识,如在初一入门阶段,可以学习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和“Hello,hello,how are you?”来相互问候,并启发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人们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来相互问候。对于一个学英语的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更贴切自如地运用该语言。在学习Festivals时,我们可以学唱“Happy new year”、“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通过学习各种英文歌曲,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英文歌曲的主要类型,比如说爵士乐、民歌、乡村歌曲、蓝调歌曲、摇滚等各种类型,从而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西方的历史。 转贴于

三、 英文歌曲在英语课堂上的正确运用

(一)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英文歌曲

虽然英文歌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能滥用歌曲,如果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随意使用歌曲,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使课堂毫无秩序,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教牛津教材7B Unit4 Amazing things语法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进行巩固一般过去时及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语法知识而设计的一节复习课。首先发给学生一张歌单What a Crazy Day!该歌单上的所有不规则动词过去式都被代之以空格。

接下来,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听歌曲,填空将歌词补充完整。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掌握情况。为了使学生适应歌曲旋律,并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将歌曲播放了两遍。然后,组织学生在各小组内讨论,核对答案,并在全班共同拼写正确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如woke , rang , ate , caught 等的拼写错误都得到了修正。在统一核对答案之后,再次播放歌曲,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唱,巩固所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组织学生使用一般过去式来复述歌曲中主人公共场所“疯狂的一天”,考查学生运用时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者能够在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关联词,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故事的梗概。部分学生注意了复述中人称的变化,形容词的变化和位置的合理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原歌曲的音乐节奏,并模仿其写作模式,进行再创作,即用自己替代原歌曲中的主人公,合理想象,运用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改写歌词并吟唱。在此环节中,某些对唱歌这一形式持怀疑态度的学生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歌喉是否悦耳,大胆地举手,向全班奉献自己的“杰作”,课堂上气氛热烈。

在本节课中,通过运用英语歌曲进行的语法教学,大大改变了过去呆板的语法教学模式,使英语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英文歌应根据学生的爱好、年龄等因人而异

初一学生英语词汇掌握不多,年龄还小,因此可以选择儿歌。初二、初三学生开始逐渐成熟,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当选择些欧洲组合和比较流行的欧美经典歌曲。比如说westlife 的“My love ”,“Seasons in the sun”等特别流行又很经典的歌曲,比如Whitney Houston 、Michael Jackson、Celine Dion、Britney Spears、Cher、Backstreets等非常流行的歌手或组合的歌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学习英文歌,同时也在学习英语。

(三)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英文歌曲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在预备铃响后开始齐唱英文歌曲,这样使学生马上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有时也可以在课中进行,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节课专门学习英文歌曲。先播放欣赏,再讲解背景、词议等,然后跟唱,齐唱,还可以让学生马上表演。

课堂以外,可以利用下午上课前让学生播放自己喜欢的歌曲,事先发给学生歌词,这样,每天10分钟,一周之后学生就可以无意之中就学会一首英文歌曲。可以扩大词汇和英语知识。当然,很多学生即使老师不要求,也很喜欢自己学习英文歌。

可以在课外活动举行英文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学习英文歌曲。

歌曲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吉他、小提琴、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音色和演奏姿势。

2、能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并为歌曲创编歌词。

3、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乐器模仿演奏。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用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我是小音乐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感受乐曲情绪

1、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旋律起伏比较明显的歌曲,请你们听听,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课件播放乐曲)

2、揭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名字叫做《我是小音乐家》

3、第二次聆听歌曲,找出地名

师:小音乐家们都住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

(课件播放歌曲)

生:认真聆听并回答

(课件出示答案,并展示伦敦、柏林、巴黎三城市的风光图片)

师: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国家的首都吗?

生:思考并回答。(课件分别出示答案)

4、第三次聆听歌曲,找出小音乐会演奏的乐器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聆听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小音乐家们都会演奏什么乐器?

生:认真聆听并回答(课件出示乐器名称)

5、感受乐器形象,熟悉乐器音色,了解演奏姿势

(课件出示吉他图片)

师:这就是吉他。让我来听听它的音色(点击课件播放吉他音色)——老师讲解:吉他音色独特迷人,表现力极强,是世界第三大乐器。

2)师:谁知道它是怎样演奏的?(请学生模仿)课件出示吉他演奏图片

3)再次播放吉他演奏的旋律请全体学生模仿

(课件出示小提琴图片)

师:这就是小提琴。让我来听听它的音色(点击课件播放吉他音色)——老师讲解:小提琴音色优美、明亮,有“乐器皇后”的美称。

2)师:谁知道它是怎样演奏的?(请学生模仿)(课件出示小提琴演奏图片)

3)再次播放小提琴演奏的旋律请全体学生模仿

(课件出示法国号图片)

师:这就是法国号。让我来听听它的音色(点击课件播放吉他音色)——老师讲解:法国号又称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2)师:谁知道它是怎样演奏的?(请学生模仿)(课件出示法国号演奏图片)

3)再次播放法国号演奏的旋律请全体学生模仿

【教学意图:三种乐器的音色旋律都设置为乐曲的旋律,使学生在模仿乐器演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

出示图形谱,师生表现乐曲。

师:老师把歌曲的旋律及情绪变化用线条表现出来,请你们也伸出手来,跟随我一起画出来。(老师在黑板上边听歌曲边画出图形谱)

生:随老师画旋律线

[教学意图:同时更明显地感受旋律连贯、跳跃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试着唱第一段歌词

师:听了这么多遍歌曲,让我们来试唱一次第一段吧!

生:唱歌词

2、处理歌曲、解决重难点

①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我演唱这一乐句的时候我的心情和我的神情是怎样的?(老师自豪、自信地演唱:我弹起吉他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生:思考并回答

师: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情绪呢?

生:思考并找出“能”字

师:“能”字在演唱时要注意怎样唱?(引导学生把能字唱够一拍的时值)

生:思考

师:让我们一起用自信的情绪把这个乐句唱一次(师弹钢琴伴奏)

②A、师:歌曲里面是怎样表现吉他声音的?

生: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并说出来

B、听辨:听老师发出两种声响:第一种唱得沉重;第二种唱得轻快、有弹性。

师:哪种效果更能表现歌曲中的“砰砰砰”。

生:思考

C、听辨:听老师唱勃隆:第一种唱强一点;第二种唱得轻一点。

师:哪种效果更能表现吉他的声音。

生:听辨并思考

D、师指导学生演唱

E、出示节奏谱

师:请同学们找出其特点。

师:请同学们先把节奏用手拍出来,再根据节奏的特点把歌词读出来

G、出示强弱力度,请学生根据力度记号的提示唱出旋律

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力度记号?你能根据力度记号的提示把歌词的强弱长出来吗?

H、学生随钢琴演唱乐句

[教学意图:通过分析乐句节奏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拍出乐句的节奏,后面加入了力度记号,一强一弱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唱好乐句,并解决歌曲教学的难点]

③A、师:乐曲中,哪个乐句最能表现出他们在演奏时开心的心情的?

生:回答。

(课件出示乐句)

B、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乐句在演唱时要注意什么?(老师范唱)

(引导学生找出“跳”字是一字多音的特点,并回忆图形谱的特点试着唱一唱,也可以用扔纸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跳字圆滑的声音特点)

C、学生随钢琴伴奏演唱第5、6乐句。

3、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一次完整演唱第一段,注意要按照我们刚才对歌曲的处理来演唱。(老师弹钢琴为学生伴奏)

4、完整播放全曲

师:第一段我们已经学会唱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全曲,找出乐曲里面由一个地方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

生:认真聆听并找出答案

师:引导学生分析法国号下面有两条横线,应该唱成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生随老师钢琴伴奏唱唱“法国号”

5、完整演唱全曲。

6、表演歌曲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音乐家。一边演唱一边“演奏”起你们的乐器吧!

师生一起表演乐曲(课件播放音乐)

(四)、创编歌词

1、师:同学们,除了乐曲里面的三位音乐家,其实我们现场还有以为音乐家,你们知道她是谁吗?(老师把手指向自己)

生:笑起来

师: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音乐(老师便弹钢琴,边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2、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和创编动作

师: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为乐曲创编歌词,并模仿乐器配上动作吗?

生:讨论

3、小组展示

请小组展示(课件播放伴奏音乐)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学习的乐曲]

歌曲教案篇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应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从哪几方面在音乐教学渗透品德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音乐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或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都是词曲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音乐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作为音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一、展示音乐魅力,激发爱国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音乐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案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创造主题造型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舞蹈表演,激感,引景想象。

3.师生交流,共同商议造型主题。

4.分组合作学习,创作造型。

5.展示、交流、评价各组的造型。

6.师生合作表演

拓展欣赏,升华情感

欣赏《闪闪的红星》,激发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为学生凸显了“少先队员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这一主题思想;充满感情的舞蹈更是使得歌曲形象栩栩如生,也激起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进一步理解。通过拓展《闪闪的红星》深化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所蕴含的少年儿童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之情,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二、挖掘歌曲内涵,促进品德提升

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抓住那些深情优美的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歌曲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案例:《祝福妈妈》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

体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她们在干什么?

2.复听歌曲

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轻声跟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4.有表情地深情演唱。

创造――《献给妈妈的爱》活动

写一句祝福的话,唱一首祝福的歌,跳一支祝福的舞,画一幅祝福的画

【设计意图】

一句话、一首歌、一段情。正是因为教师充分挖掘了歌曲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去聆听、品味、感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此刻,不需要老师再进行灌输,学生在感受歌曲过程中情感已经被充分激发,课堂上动情的歌声就是学生内心沸腾的爱母之情。

其实,教材中很多歌曲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小蚂蚁搬米粒》教会我们勤劳;《理解多好》让我们懂得理解别人,快乐自己;《故乡恋情》培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七色光之歌》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自信的人。音乐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思想内涵,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丰富音乐实践,加强知行统一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歌曲的W唱上,应与音乐活动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音乐活动课和音乐主题活动,让德育与音乐实践联系起来。

案例:《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

“创造美”――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1.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手铃、双响筒、沙锤,通过听辨,让学生判断哪一件乐器的音响适合表现嘀嗒、沙沙、轰隆隆、哗啦啦的声音效果,并让部分学生试着配上音乐伴奏,其余同学演唱。

2.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纸、筷子、易拉罐等生活用品,用它们模拟出嘀嗒、沙沙、轰隆隆、哗啦啦的声响,并随音乐演奏。

3.告诉学生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件很好的乐器,让学生通过弹舌、捻指、拍手、跺脚等动作模拟声音,并随音乐演奏。

【设计意图】

歌曲教案篇8

关键词:幼儿园 合作性歌唱 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歌唱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儿童的情操、启迪儿童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品格。纲要中也指出了:幼儿歌唱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幼儿歌唱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而喜欢歌唱是幼儿的天性,在他们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歌声。做游戏、学本领时,传来的是快乐的歌声;遇到悲伤的事时,从他们心里传出的是伤心的歌声……可以说,歌唱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前,幼儿园歌唱活动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一般歌唱教材的演唱形式单调。虽然幼儿歌唱教材有许多,但是这些教材内的歌曲大多都已经规定了演唱方式,比较单调,幼儿唱多了就不愿唱了。其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现在的教唱活动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以“唱游”形式为主。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一边游戏一边快乐地歌唱。事实上,并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唱游”形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歌唱兴趣和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合作性歌唱融入幼儿教学的方法。

而合作性歌唱教学模式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能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其次,发展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再次,给幼儿提供了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分工合作意识,使之形成了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合作性歌唱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拓宽了幼儿歌唱表演形式。由此可见,合作性歌唱教学的重要性。经过这一年多的尝试与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得出了在幼儿园中长期地、有目地开展初浅的合作性歌唱教学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结论。

二、实践与指导策略

(一)感受合唱,喜欢合唱,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20世纪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发展听觉必须要让幼儿学会欣赏。在合唱的最初阶段,我选择了让幼儿去欣赏各种不同形式的合唱歌曲,在欣赏这一过程中感受、聆听、了解合唱,分辨合唱与其他一般集体歌唱的区别,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响、音色,以激发幼儿对合唱的浓厚兴趣,使之积极参与到合唱中,进而为下一步具体开展合作性歌唱做好铺垫。

案例1:歌曲欣赏,了解合唱

在考虑到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度上,我选择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歌曲《同一首歌》,进行了同一歌曲对照性的欣赏。第一遍让幼儿欣赏独唱的版本,第二遍让他们欣赏童声合唱的版本。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这两首歌曲的不同”。

幼儿:“第一遍时只有一个人唱,而第二遍时,前面一半是一个人唱,之后就有许多人一起唱。”

教师:“第二遍有时一个唱,有时是大家一起唱的,这叫合唱。他们前后唱的歌词内容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老师:“那你最喜欢哪一遍?”

幼儿:“第二遍,因为一个人唱时,他的声音很好听,而且声音有点响亮,到大家一起唱时,他们的声音就有点小,很温柔。”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合唱,感受到了合唱的音色美、和谐。

除了选择像案例中幼儿熟悉的一些歌曲外,教师也可选择一些经典的合唱曲目,如《黄河大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让幼儿进行欣赏,使之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这样,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他们就能对合唱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2:我的第一次合作性歌唱教学

今天我很有精神地带着小朋友走进了钢琴房,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合唱教学,所以选择了一首容易掌握且演唱形式比较简单的歌曲《哈巴狗》。像往常一样,我将整首歌曲完整地教给幼儿(在每个乐句尾加上了一个衬词“汪汪”),他们掌握得很快。接着就开始了合唱教学,我先采用了师――生合唱形式:现在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用合唱的形式来合作唱这首歌曲,老师唱歌词,小朋友唱“汪汪”。合作开始了,我快唱完一句时,将手指向幼儿,他们马上把手放在耳朵旁接唱“汪汪”。第二遍时,我和幼儿互换了角色,为了配合幼儿,我也将手放在耳朵旁接唱。之后,我又问:“刚才是老师与你们合作唱歌,还有什么方法进行合唱?”他们马上意识到男孩和女孩一起来合作,也是可以的。在我的指挥下,他们又进行了两遍,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我们还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等进行合唱。”尝试着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幼儿一边唱一边互相面对面地做着奇怪的动作,虽然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很完美,但是每个幼儿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本次活动中,我真正看到了幼儿因为歌唱而发自内心的快乐,而我自己从中也得到了同幼儿一样的快乐。歌曲《哈巴狗》教唱活动,采用了主要演唱形式――合作性歌唱。与传统的集体歌唱相比,在合作性歌唱教学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本首歌曲,还培养了合作意识,体验到了合作性歌唱带给自己的快乐。

(二)合理选材,适当加工,使歌曲适合合作性歌唱

合作性歌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国外对此的研究很多,与国外相比,国内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研究成果都相对薄弱,尤其是适合幼儿进行合作性歌唱的歌曲较少。因此,在实践中我大胆地尝试了将一些演唱形式单调的歌唱内容进行简单的改编,以增加歌曲内容的合作效果。改编的宗旨:从幼儿熟悉的演唱形式出发,合理选材,适当加工。

案例3:改编歌曲,增加歌曲内容的合作效果

歌曲《虹彩妹妹》节奏明快,唱起来朗朗爽口,幼儿非常喜欢。虽然歌曲的第一段可以接唱的形式进行合唱,但是第二段字句工整,很难进行合唱,对此,我进行了改编,尝试了多种方式,最后决定模仿《欢乐颂》的演唱形式――伴奏式,就此《虹彩妹妹》整首歌曲演唱形式改为:第一段为接唱形式,第一声部唱歌词,第二声部唱衬词“恩海呦”;第二段为两个同旋律的声部合唱形式,第一声部唱歌词,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同旋律唱“啦”。此外,我还将《平地造高楼》改编成了填充式合唱:第一、二乐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一声部唱歌词,第二声部则在句尾分别加上演唱力度较小的“手拉手”和“往上走”,其余变为齐唱,并在歌曲结尾加上演唱力度较强的“嗨”。改编后的整首歌曲变得饱满、有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幢幢高楼耸立的场面和气势。

实践证明,对合作性歌唱曲目进行适当改编,能使幼儿演唱后取得比原先曲目更丰富绚丽的艺术效果,而幼儿也更喜欢用合作性歌唱的形式进行演唱了。

(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开展合作性歌唱教学

合作性歌唱艺术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集体歌唱活动中的一种高级演唱形式,对演唱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还不具备独自完成合唱的能力,教好他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开展合作性歌唱教学。

1.合作性歌唱的形式

(1)对唱式。包括接唱式和领唱式。接唱式在合作性歌唱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分句对唱(如歌曲《小动物在哪里》一声部唱:小鸡小鸡在哪里;二声部唱:唧唧唧在这里)和断句对唱(如歌曲《虹彩妹妹》一声部唱:虹彩妹妹;二声部唱:恩海呦)两种。领唱式在合作性歌唱教学中主要运用在发声练习当中。如歌曲《谁唱歌儿》《山谷回声真好听》《小耳朵真正灵》等。通过对唱式的合作性歌唱,逐渐将初步的分声部概念、合作元素和形式巧妙地转移到了幼儿的头脑中。

(2)衬腔式。它是高于对唱的一种歌唱,衬腔一般在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结尾,要求幼儿能分辨乐句。待幼儿熟练之后,教师要针对衬腔在节奏、内容上进行一定的创编。如幼儿非常喜欢的、简单的歌曲《哈巴狗》,第一声部唱歌:一只哈巴狗,第二声部在乐句尾加上衬腔“汪汪”。先让幼儿创编衬腔节奏:汪汪 汪或汪 汪汪等;之后,让幼儿进行内容的创编:如一只小山羊,咩咩 咩。运用两声部简单的时间交叉、节奏的对比进行合作性歌唱,大大增加了幼儿对合唱的兴趣。

(3)填充式。即第一声部演唱原歌曲歌词,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休止或延长音处唱适当填充式的词曲。

(4)伴唱式。即一个声部唱歌词,一个声部唱衬词,请幼儿为熟悉的歌曲配衬词伴唱,启发幼儿根据性质和情感选择衬词。

(5)分声部式。可以是旋律的先后和歌词的不同。旋律的先后:如歌曲《拨浪鼓》中第一声部唱“天晴朗”,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唱自己的“天晴朗”。这个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仅要唱好自己的歌词,把握好自己的旋律,还要注意互相倾听对方,以保持两个声部和谐、协调。

(6)专业式。此种形式在幼儿园的合作性歌唱中很少被采用到,因为它需要对象有一定的特长,而且小组唱比较合适。如果幼儿园中要成立类似于一个合唱团,那就应该采用此种形式。

2.合作性歌唱的教学策略

一般策略:指采取一些简单的形式,如接唱式、衬腔式、填充式、伴奏式、分声部式等;创新策略:指在打破一般策略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元素。

(1)借助图谱,合理摆放,使合唱形式更丰富。图谱是在节奏乐、欣赏、歌唱中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实在合作性歌唱中也同样可以运用图谱。图谱能将歌词以及声部之间的合作一目了然地展现,并将一些复杂的合作简单化。合作性歌唱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和合唱的形式化作直观的图谱展示给幼儿。

案例4:《买菜》见附图1

附本首歌曲歌词:

今 天的 天气 真呀真正 好,我和 奶奶 去呀去买 菜。鸡蛋圆溜 溜呀,

母鸡咯咯 叫呀。青菜绿油 油呀,鱼儿蹦蹦 跳呀。萝卜黄瓜 西红 柿,

大豆毛豆 小豌 豆。 哎 呀呀, 哎 呀呀,菜儿多又 多。

首先,图谱上的一张张小图片帮助了幼儿记忆歌词;其次,在图谱的作用下,通过互相讨论和尝试动手摆放,幼儿想出了许多的合唱形式。如(附图中的图谱1)幼儿根据图谱的颜色进行了合作:①先分成男、女两组,红的由男女一起唱,绿的由女孩唱,蓝色的由男孩唱,根据颜色的次序,两组合唱;②(附图中的图谱2)红色一个人领唱,中间的绿色、蓝色分成两个声部,即在同一时间段内,幼儿同时歌唱,但所唱的歌词是完全不同的;③在(附图中的图谱3)由于多了男孩和女孩的头饰,幼儿就说:“红色领唱,中间绿色由男孩唱、蓝色由女孩唱,最后一段中的男孩、女孩也要分开唱,最后一张红色的大家一起唱。”

案例5:《拨浪鼓》

歌词:天晴朗 花儿朵朵绽放

本歌唱活动主要采用了分声部式中旋律先后的合作方式。在活动中提倡幼儿自己设计图谱,图谱中的图代表着所唱的歌词内容;绿色和黄色个代表着一、二声部;“0”代表着空拍。通过图谱不仅帮助幼儿记住了歌曲,最重要的是将分声部中旋律先后的合作性歌唱的方式直观、简单化了,使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更容易掌握这个方式。

图谱式的合作性歌唱教学策略让幼儿自主地将以前积累的合唱经验进行了消化,自由创编了许多的演唱形式,并将合作的方式直观、简单化了。可以说,在合唱中运用图谱是幼儿在教师的直接引导中学习合唱向自己探索合唱形式的一种转变过程,教师必须重视。

(2)创编游戏,情景表演,使合唱形式更丰富。多数幼儿都喜爱游戏,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精神饱满、感到愉快。因此,在合作性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游戏,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年龄特点,将一些歌曲游戏化,创编一些动作、表演来辅助合唱,以增加合唱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兴趣。

案例6:《下蛋喽》见文末

幼儿在改编后的歌唱活动中一边合唱一边根据自己合唱的内容做相应的、有趣的动作表演,从内心发出了笑声。这样的合唱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三、实践成果

(一)幼儿的发展

1.提高了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孔子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现代心里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幼儿喜欢歌唱是天性,但也要注重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教师应及时认识到部分幼儿对一般的集体演唱参与性不够时,就要马上改变普通的歌唱形式为合作性歌唱。经过这一年多的尝试,幼儿在歌唱中能主动参与,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对歌唱的兴趣。每当音乐课时间一到,孩子们就问:“老师,今天我们是不是学唱歌?”“是的。”这时传来的是他们的兴奋声:“肯定又要合唱了。”合唱已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在午餐前、中午休息时、自由游戏时,他们都会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分配好声部,进行合唱活动,甚至他们在家中时常会把家长也分成二个声部,自己来当指挥,快乐地合唱。由此可见,幼儿已经将此作为一种游戏的方式。

2.集中了幼儿注意力,促进了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

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但还不稳定、易转移,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极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而开展合作性歌唱教学,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形成有意注意。合唱中通常教师会把幼儿分成两组,即两个声部,要求幼儿按照指挥者的不同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要求合唱中的每个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如在合唱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了第一声部,第一声部马上就要根据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时的其他声部并不是无事可做,他们同样要等待教师给他们手势,这样循环、重复操作,就能使幼儿的注意力逐步发展。此外,在演唱过程中,幼儿既要倾听其他声部又要倾听自己在集体中的声音,时刻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长此以往,这就能够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3.提高了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合唱不但具有艺术功能,也具有培养人协作精神的功能。在合作性歌唱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幼儿听一听自己的声音是否太轻或者太响,歌唱速度和自己组中是否一样,让他们知道,在合作性歌唱中只要有一个人出错,那么这整一组队员发出的声音就会很不协调。对此,为了让幼儿在合作性歌唱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先几次合作中,我曾尝试用录音的方法,录下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并让幼儿进行分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渐渐地在合作性歌唱中有了较明显的合作意识。

4.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合作性歌唱给幼儿提供了思维能力发展的机会。如在图谱式歌曲《卖菜》歌唱教学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有关歌曲的图片,经过他们自己小组讨论和动手摆放,在之前对合唱形式掌握的基础上,创编出了3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显而易见,这一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的发展

1.促进了师幼之间的情感共鸣

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在合作性歌唱中,教师的指挥对于幼儿准确表现歌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对歌曲节奏、速度、呼吸和力度的表达,从中能感受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传达和意会。

案例7:我的两次指挥实践

在合作演唱《小雨沙沙》时,第二声部应该用轻柔的声音来回应,但由于过于兴奋,他们用了较强的力度来唱,这时我马上做出了“轻轻指挥并厥起嘴、瞪大眼睛的表情”――表示你们不对,幼儿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当他们第二遍唱,我 “轻轻摆手、微笑,并且下意识地低下身子”,马上幼儿就用了细雨般的声音唱了出来。另外,在歌曲《哈巴狗》中,我将指挥的手势进行“童化”处理――双臂屈于胸前并手下垂代表第一声部,手在耳朵旁扇动两下代表第二声部。在看似不正规的指挥下,孩子和我却玩得不亦乐乎,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总之,幼儿年龄较小,教师的指挥应通过灵活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多变的表情(这些都要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缩短与幼儿的距离。久而久之,师生间的情感就会更融洽。

2.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教师是幼儿合作性歌唱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模仿的直接对象。教师的音乐感知、体验和表达能力以及驾奴幼儿合唱教学过程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等直接影响着幼儿学习合唱的兴趣和效果。所以教师仅有歌唱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合唱训练的方法。因此,在开展合作性歌唱之前,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各种合唱形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掌握熟练的乐理、和声知识,并选择、鉴别适合幼儿演唱的形式和歌曲,进行示范性教唱;其次,教师要仔细分析歌曲性质以及根据合唱形式对部分歌曲进行合理地、认真地加工。再次,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摸索着设计一些适合幼儿这一年龄段的指挥方式。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无形当中就提高了教师的艺术素养。

四、思考与讨论

(一)如何在合作性歌唱中注重音色、音准、气息的运用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作性歌唱讲究和谐,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融合、柔美,即俗话说的“声音抱成团”。可见音色和音准在合唱中的重要性,可以说音色是否统一、和谐,音调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合唱的艺术效果。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幼儿有“喊唱”的习惯,无形中就铸成了音调不准的问题,自己的声音与整体声音不协调,脱离了合唱群众,却不知如何去调整气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性歌唱训练中将音色、音准、气息的运用作为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这些方面的练习,从而让幼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发声。

(二)如何在其他领域中加强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改变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而合作性歌唱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歌曲的趣味,改变幼儿对歌唱活动的态度,消除幼儿歌唱的疲劳,也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机会。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同样需要幼儿积极地学习、合作、交流,如何在这些领域中渗透合作性学习,使幼儿学习得更轻松、愉快也应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歌曲教案篇9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方式 体验 模仿 探究 合作

近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积极主动构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节奏导入环节。结果证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上,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识规律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导入部分,进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

那么究竟如何在歌曲学唱过程中优化节奏导入环节?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两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优化节奏导入环节给歌曲学唱教学带来的变化。

【案例1】《萤火虫》

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歌曲学唱课。《萤火虫》这首歌曲是台湾歌手伊能静作词演唱的通俗歌曲,音乐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表现力丰富。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平稳,“××××××|×××-―”的节奏贯穿始终,营造出一种宁静且富有诗意的夜景氛围。歌曲后半部分采用弱起格式、大跳音程,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揭示了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勇于付出,世界将更美好的真谛。

在这首歌曲的节奏导入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以谜语: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谜底:萤火虫)作为课堂导入。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之后让学生一起来朗读谜语,这样既避免了单纯节奏教学的枯燥,又有效地将歌曲主题渗透到其中,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最后笔者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有关萤火虫的知识和小故事。例如,拓展《三字经》中的“囊萤映雪”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要刻苦学习,学习古人的读书精神。

案例评析: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常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以诗歌形式集中描绘某一事物的特征,它能使人在猜测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本节课将节奏导人和谜语相结合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将歌曲的节奏无形中渗透进去,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案例2】《牧童之歌》

案例背景说明:

《牧童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新疆歌曲,《牧童之歌》表现的是新疆草原牧民特有的热情奔放,歌曲中有一个代表性的附点节奏:×.×,最能体现乐曲活泼奔放的情绪特点。同时,这一节奏也是本首歌教学的重难点。

案例实景:

创设情景、节奏导入、体验草原牧童的形象。

1.创设情境,PPT展示新疆风光图片,辅助学生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

2.掌握难点节奏。

(1)听辨节奏,教师创设天山上的马蹄声情境,学生听辨马蹄节奏。

师: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地听,草原上传来了谁的脚步声?这个脚步声是怎样变化的。(教师用十指触及击桌面,按照××××|××××|演奏,节奏均匀,由弱渐强,由强渐弱。伴随着相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生:草原上传来了小马驹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大,后来越来越小,就像小马驹一开始跑向我们,距离越来越近,后来跑远了。(PPT出示节奏之后,复习八分节奏,学生共同模仿小马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脚步声,教师指挥示意)

(2)认识附点。

生:小马驹的马蹄声不均匀,像是一跳一跳地向我们走来,小马驹很开心。

PPT出示两条节奏进行对比,认识和掌握附点。(PPT出示节奏,分小组进行模范练习,之后PPT将两个节奏进行对比,对附点知识进行迁移和深化,体现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

(3)认识连音线。

案例评析:

歌曲教案篇10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二、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三、 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一、 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二、 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三、 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一、 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说明:

在复习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重点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用断、连的方法演唱歌曲。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夜空,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教室好像还不太像夜晚的星空,怎么才能使我们的教室更像美丽的夜晚呢?

1. 学生回答。

2.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放《闪烁的小星》音乐)

(四)表演唱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说明: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营造出夜晚安静的气氛,通过师生平等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另一方面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歌曲的表演中,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创作的快乐。

二、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 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教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 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 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说明:

乐曲的原版有五次的变奏,但在五次的变奏中第三和第四的变奏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学生区分的话有一点困难,所以我截取了第一、第二、第五次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又在游戏″变变变″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区分音乐中的三次变化,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在学生熟悉理解音乐情绪后,要求即兴地进行表演。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音乐素质。

三、 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刻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 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 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教师:我们的舞姿那么的优美,我们的歌声那么的动听,让我们把这些精彩的节目送给为我们带来美妙音乐的小星星吧!

要求: 教师交代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说明:

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进行表演。同时运用回旋曲的结构方式进行综合表演,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 小结

教师: 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欣赏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感受到乐曲情绪的变化。如果在以前我们往往是先把乐曲反复地播放几遍,然后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背景及乐曲中的变化是怎样的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年龄和基础的原因而对音乐作品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想像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课上,他们往往会因为不懂音乐而分散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欣赏内容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完全脱节,破坏了教材内容的完整性。那么如何能让枯燥的欣赏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又结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尝试: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创设情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音乐知识和学习音乐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事先为学生布置好适合教学内容的场景。但这节课,我却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布置。首先,在前面复习歌曲时,启发学生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夜晚的美丽。然后,我问学生:我们的教室像小星星的家吗?孩子们顿时坐不住了,有的说“可以在教室里贴上各种小星星”;有的说“可以把灯关掉一些”。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发挥想像力,布置“小星星的家”,营造出安静的气氛。这样,通过师生平等共同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一层次的体会歌曲的情绪,另一方面会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歌曲的表演中去,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创作快乐的同时也为后面欣赏《小星星变奏曲》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欣赏”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变化的能力

《小星星变奏曲》共有五次变奏,但这五次的变奏第三、第四次的变奏不是很明显,如果让学生区分的话会有一点困难,所以我截取了第一、第二、第五次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告诉学生乐曲有几段?它每一段的情绪又如何?而是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在听完第一遍后,我只是介绍了乐曲名称和作者,而没有告诉他们乐曲共有几段。接着,我让学生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非常容易地就通过造型的变化区分出音乐中的三次变奏,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听清楚音乐的变化。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分清楚这三段音乐,我又在钢琴上弹奏了这三段旋律的开始一句,在帮助学生记住音乐变化的同时又强调了三段旋律的情绪变化,随后,我们一同观看了一段根据《小星星变奏曲》而制作的动画,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音乐更形象化了,同时根据动画中小星星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不同情绪,让他们了解到:音乐中节奏在变化,所以会使音乐的情绪也产生变化。这样即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又让学生充分熟悉和理解这段音乐。然后,我要求他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的变化来做做各种的动作。结果,这次即兴表演非常成功,学生们都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化自己的动作。

三、综合展示,以即兴表演展现个性

在学生演唱了歌曲《闪烁的小星》和感受到了乐曲《小星星变奏曲》 的几次变化后,把歌曲《闪烁的小星》的主旋律进行再次地变奏,此次的变奏加上了时尚的元素,一段音乐加上DISCO的节奏,另一段音乐加上了拍抒情的节奏。这样的音乐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果然,学生很快喜欢上了这两段音乐。更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为其起名字,然后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我最后还特地加上了一次综合表演――把我们前面复习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和这两段音乐按回旋曲的形式来一次汇总表演,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歌曲,又在汇总表演的过

专家评析

这是一堂教学目标明确、音乐特色突出的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有明确和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听赏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感受不同体裁和演奏形式的《小星星变奏》,使学生学会了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学到了欣赏同一音乐主题器乐作品的方法,更在亲身的参与中融入到音乐之中,体验到了音乐变化的魅力,获得了审美愉悦。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程,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人为地加入了很多与教学目标不相干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有达到一节音乐课应该实现的目的,干扰甚至误导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这堂课的突出优点就是抓住了本堂课明晰的教学主线,通过变换多种方法,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一步步走向教学的设计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 教学逻辑性强。这堂课安排为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歌曲演唱、第二段主题钢琴变奏欣赏、第三段其他体裁器乐曲拓展欣赏。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每一个段落又由不同的小结构串联在一起。第一段从轻声演唱歌曲开始,进而用断和连的方法对歌曲进行演唱处理,然后在由学生创设的情景中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这种歌唱教学是非常有效的。第二段欣赏部分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讲似乎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有了演唱的铺垫,同一主题在乐器演奏中的变化发展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变奏曲的“变”,还是蛮有创意的。更重要的是,这一环节强调对学生“听音乐”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而恰当的多媒体运用在此处起到了“辅助”和“提升”的作用。当学生有了相当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思考以后,第三段“拓展欣赏”自然就成了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创造性思维,将教学带向高潮的必然结果。这一部分的设计有想法,思路很好,只要继续沿着教学目标的主线发展,因势利导,将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部分做得有些“过”,特别是分组讨论略显牵强,反而使很好的课堂气氛有了松懈的感觉。这可能也是受了前面提到的为“丰富”和“丰富”思路的影响,成了一点瑕疵。

三、 教师有较强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表现出较强的钢琴演奏能力,有表情地范唱能力,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等。这些能力保证了教案设计的顺利实施,并为课堂增彩。同时,教师富于亲和力的语言表达,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都使这堂课增色不少。这些特点说明了一个问题,音乐教师要上好音乐课,必须要有坚实的实力作保证。尽管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唱、演奏和课堂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个人魅力,是任何多媒体课件都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