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春思曲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分析

时间:2022-09-20 10:54:24

歌曲春思曲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分析

摘要:艺术歌曲一直是人们表达情感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它结合不同时期的艺术背景,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形象。演绎声乐作品时,要充分发挥演唱者的最佳演唱状态,其嗓音的美感固然重要,但情感的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歌唱与情感二者有机的相结合来演唱,才能将声乐的艺术内涵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春思曲》是一首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现代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将中国古风气质与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巧相互交融,黄自先生在原有的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架构上,又充分融入东方韵味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音乐格调特征。

关键词:黄自;情感体验;演唱要点

一、《春思曲》创作背景

(一)黄自生平概述

黄自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音乐的一代宗师”。1904年黄自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有着良好的艺术底蕴。1916年,他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学习,开始人生的音乐旅途,并且渐渐认识并了解西方音乐。1924年,在获得清华大学学位后继续赴美学习。起初,他在美国奥柏林学院学习作曲与心理学。1928年,他转学到耶鲁大学研学音乐,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他的毕业音乐会上,黄自先生在原有的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架构上,他与管弦乐队合作创作了交响乐《怀旧》。1929年,他先后任教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乐学院教务主任和作曲系的教授。1935年,黄自组织成立了第一支全部由中国人演奏的交响乐团——上海管弦乐团。在音乐教育方面黄自为中国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杰出的音乐家。黄自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声乐领域,如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合唱歌曲等,其音乐思想也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春思曲》创作背景

《春思曲》在1932年问世,是黄自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期间所编写的。这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艺术歌曲,由韦瀚章作词、黄自谱曲。作词者韦瀚章所创作的词优雅精致,韵味十足,人们看后都会回味无穷,他的创作也受到黄自的青睐。《春思曲》通过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思想感情。在这部作品中,黄自将西方所学的作曲技巧与中国的传统音乐风格相结合,使该作品成为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成功典范,经久不衰。该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音乐风格极为雅致,在音乐结构上工整严谨。《春思曲》为抒情歌曲集《春思曲》中的一首,该歌曲将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充满诗意的美学特征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春思曲》的音乐特点

(一)风格特征

黄自的艺术歌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优美、微妙、悠扬且优雅的旋律,虽然没有歌剧咏叹调中强烈的情感起伏和激烈的冲突,但是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春思曲》是西方传统大小调与中国古代诗歌结合的佳作。这部作品以悲伤为美,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坐在梳妆台前,因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无心梳妆打扮的场景,刻画出主人公内心忧伤且惆怅的心情,通过旋律与歌词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情感。这首歌曲以其情感细腻,形象生动,富有魅力,词与乐完美地结合,旋律伴奏也具有艺术原创性,成了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之一。

(二)歌词解读

歌词开始描述雨点滴滴清晰的声音落在窗前的台阶上,活泼的钢琴伴奏也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的景象,但因为心爱的人不在身边,在寒冷的夜晚独自睡不着,独孤、忧伤的感觉喷涌而出。歌曲表达了本该充满笑容和快乐的春天,却因丈夫不在身旁而没有用心去装扮的忧伤景象。黑暗中有一种活力感,一种新旧沉浮感,正是这种充满无序混乱的社会环境深深影响了黄自的创作,并在《春思曲》等作品中生动地体现出来。黄自对歌曲的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与钢琴伴奏高度融合,使音乐十分动人心弦。整首歌通过改变曲调和节奏的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女孩睡不着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细雨,思念着离开已久的丈夫和无尽的忧郁的场景①。歌词的下半部分展现了一幅在春天,候鸟归来,成双燕子衘泥筑新巢,吱吱呼引,飞过花栏前的画面。此时,主人公见双燕呢喃亲爱,而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能不羡慕吗?和丈夫已经多年未见,恨她自己不能化成杜鹃鸟,到远方丈夫的身旁,催促他“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叫他赶快收拾行李提起马鞭,并催马,快点回家。此后乐曲更加抒情、悠扬,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然后结束了整首作品。

(三)旋律分析

《春思曲》以12/8节拍为主,在最后的四小节将9/8和12/8的节拍相互交替。整首歌有着更大的跳跃,缓慢而丰富的旋律线感。这部歌曲作品中有很多四度、五度和八度的跳跃。音程中有很多的升降标记,小二音度也作曲家早作品中常用音程,具有很强的倾向性,这种音程旋律可以使音符纵横交错,整体的表现更加丰富,表现更加戏剧化。

(四)歌曲曲式及结构特征

《春思曲》是一首抒情艺术歌曲,其结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以F大调贯穿整首乐曲。第一段1-10小节的音乐调式开始后由d自然小调转为d和声小调,两者交替进行。d小调是一种较为忧郁的小调风格,有自己浪漫的格调。从第7小节到第10小节转换为f小调,f小调充满了悲情,带有沉重的悲情基调,那种让人流泪的情感,非常伤感。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回到小字一组的f音上,将主人公的情绪状态表现出来,描绘出一个孤独女孩思念丈夫、晚上无法入睡的场景。第二部分从“小楼独倚”直到第18小节,这段大小转换较为频繁。在11-12小节音乐从暗淡的f小调发展进行到F大调,乐曲的情绪是一个开朗活泼、有趣的特征,但同时也蕴含着悲伤的音乐元素。然后在第13-14小节,调式调性转变为f小调。“独栋小楼,怕见第一柳,色帘缘”的情感表达已经变得清晰起来。为了进一步推动“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双燕歧歧语过画栏前”情感发展,调式调性进行了连续的转调,即从f小调到e大调到#c小调再到F大调。这一段的大小调反复的转换,色彩变化对比鲜明,色调也时而暗淡,时而清晰,表现了主人公倚窗而立,望着窗外柳条轻弹,一对对嬉戏的燕子,想起了自己无法回到丈夫身边的时光,无限地想起了自己迷茫忧郁的心情。内心感情的不断变化与色彩变化形成鲜明对比,音调上也时而暗淡,时而明朗,表现出主人公倚靠窗边,望着窗外杨柳轻轻飘拂,成双成对的燕子相互嬉闹不禁联想自己郎君在外无法及时归来而无限思君的迷茫惆怅的心情。

(五)钢琴伴奏塑造不同的意境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钢琴伴奏不仅能够帮助歌唱者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还能增强歌唱者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从而增强艺术歌曲的演绎效果。也就是说诗、乐、声三者完美地融合才能更加充分体现艺术歌曲的迷人魅力。良好的钢琴伴奏可能带领观众提前进入优美生动的音乐世界,引人入胜以及唤起人们感受音乐的心,使艺术歌曲充满生命力②。1、柱式音型模拟春雨的形象使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式。柱状和弦的特点是左手弹奏主旋律,右手弹奏和弦为旋律伴奏,两只手一起弹奏过多的旋律引导后面的旋律。这样旋律就不会在空中停止跳动,非常流畅自然的旋律达到高潮,也能提醒歌唱者展现出更好的舞台表演。这种类型的伴奏在演绎《春思曲》音乐中使用,在这首乐曲中,柱式音型和弦连续进行了十小节,这样的处理描绘出在春天的毛毛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中,人们的心情也会随着旋律而变得快乐很多,左手旋律与右手柱式和弦的结合充分地将歌曲的主人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又对现实处境无可奈何的内心情怀。2、琶音音型渲染生机勃勃的春天五声调式在《春思曲》中的运用十分巧妙,充分展示了这首歌的民族音乐调式。第8-10小节钢琴伴奏左手不再跟随歌曲的旋律,用琶音式的进行发展,和声、调式的变化也使得歌曲的情感色彩改变。第11-12小节,右手从柱式和弦转为五声琶音式的琶音,描绘出一个活泼的春天景象,仿佛是柳树下的早春。各种音乐形式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促进了艺术歌曲的全面发展。歌曲的13-16小节,从f小调转调到E大调,再到c小调。右手弹奏的十六分的音符,而琶音则添加为音乐的第二种元素。左手的旋律,它在中低音域上下起伏,给歌曲一种复调的感觉。第17-22小节,右手、左手以和弦分解,多样色彩性的调性,使歌曲有一种挫折感和冲劲感,与前部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演唱要点分析

(一)演唱歌曲的音色与力度的处理

歌曲《春思曲》开始是以“潇潇夜雨”为主题的,很好地将听众带入到滴滴嗒嗒的春雨的夜景中。所以,在这演唱时不要做过多的强劲的音色处理,起音时一定要注意音色的圆润与柔和,演唱处理要自然、恰好、圆润,不要过于明亮。演唱这首歌曲作品时,开始要维持呼气吸气的平稳,以此确保作品在整体上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再到第二句的演唱时,演唱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到主人公忧愁且哀怨的心情,就算是遇到休止符、声音停顿,气息依然要平稳挂住。到了第三句演唱者可能需要足够的气息,但也不要过于用力,基本维持风格不变。

(二)演唱歌曲时呼吸与情感表达

演唱这首歌曲是,要平静地呼吸、稳定地呼吸。要唱好一首歌,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气息的不稳定不仅会打破原始情感的连续性,而且也会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在演唱这首艺术歌曲时需要呼吸与演唱密切配合,甚至发音、音色和音量都需要呼吸来协调。与此同时,要体现歌曲的风格和意境,也需有灵活的呼吸安排,使歌曲更加和谐。因此,呼吸尤为重要,呼吸与情绪表达有关。《春思曲》勾勒出一位因思念失散已久的丈夫而无法入睡的年轻女子的形象,所以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在演唱歌曲时,需要根据歌词与旋律的变化,对演唱的声音作出不同的处理,从而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春思曲》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整首歌的高潮,音乐力度上的加强变化使气氛更加激动人心,很好地表达与烘托出主人公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爱与思念之情;之后的声音逐渐减弱,渐渐淡去,钢琴伴奏出现了原来的主题元素,与歌曲的开始部分形成了呼应了,也预示着郎君归来的幻想已经远去,现实生活依旧孤独而凄凉,但依然强烈地希望他归来。因此,演唱者要加强在呼吸的范围与层次,通过呼吸的变化来让观众感受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

(三)歌唱的吐字、咬字

在一首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根据每个词在腔内打开的程度演唱,即“按词唱”。所谓“按词唱”,就是根据词的不同声音结构唱歌,表达歌曲意境要求演唱者大量的诵读歌词,理解歌曲。在发音时遵循字头准、字腹长、字尾清的原则。③换句话说,“说”是“唱”的基础。因此,在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发音的位置,这在唱歌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歌唱作为音乐与语言融合的一种艺术,两者的结合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宋朝,沈阔在《梦溪笔谈》中就强调:“古语的好歌唱者,即:声无字时,字有音。”中国作品演唱中咬字是不可忽视的,演唱中国作品时需要将歌词咬清楚、唱清楚,这样能使听者更能理解歌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升华作品的演唱意境。清晰地咬字吐字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歌词中押韵的部分需要放松去咬,切勿咬太紧。例如,歌曲中的“佃”“前”不能唱得太死板,即使曲子再悠扬,旋律再流畅也会给人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整首歌表达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情感,这些情感在唱的过程中绝非一泻而出,而是含蓄地流露,演唱咬字时要逐渐突出表现,灵活的咬字让歌曲感情更具有曲折,更耐人寻味。

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之所以能够长久、永恒的发展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对演唱技巧的细致要求。黄自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艺术歌曲对中国后期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春思曲》这首抒情艺术歌曲的分析和研究可见,唱歌、唱好歌,不仅要理解作品的旋律、歌词,也需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分析歌曲的钢琴伴奏,将歌词、歌唱技巧与钢琴伴奏三者相结合,才能体现出艺术歌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美.论黄自《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的教学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张敏.春天的思念——黄自歌曲《春思曲》演唱分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04).

[3]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曲百惠.《春思曲》演唱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14,(13).

[5]王宁一.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兼对某些成说的质疑[J].中国音乐学,1986,(02).

作者:刘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