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学方法十篇

时间:2023-06-25 17:06:38

歌曲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92-0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幼儿园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歌曲演唱教学模式主要三大模式:集体课教学模式、小组课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歌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歌曲演唱的教学方法是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质量,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方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准确把握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演唱之间的关系

艺术歌曲的演唱是通过动人的歌声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要想准确表达作品的内涵,就需要较高演唱技巧,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做出平衡化的处理,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色。幼儿歌曲具有浅显易懂、内容简单、结构单一的特点,通常节奏是明快、活泼的,在幼儿歌曲演唱过程中,强调演唱状态的自然流畅,声音位置尽量靠前,要让喉咙处于一个自然的状态,以口腔共鸣为主,使演唱声音变得亲切、自然。在高职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演唱之间的关系,尽量训练学生在演唱两种类型歌曲时做到音色接轨。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的演唱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歌曲演唱能力上的,如识谱能力、节奏感以及音准等,但艺术歌曲主要是由成人来演唱,所以难度会相对较大,会更加强调发声技巧;而幼儿歌曲旋律简单,是适合幼儿演唱的,所以会更加强调演唱的流畅性和趣味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训练学生识谱能力、了解基本的调式、掌握基本的发音技巧并训练学生的音准,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歌曲演唱基础,让学生既能够演唱好艺术歌曲,又能够逐步地去适应幼儿歌曲的唱法。在进一步的训练中,指导学生区分成人演唱发声与幼儿歌曲发声之间的区别,并请学生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逐步去适应幼儿的演唱方式,多进行扩大音域的练习,采用相对靠前的发声方式来演唱儿歌,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演唱歌曲时的气息问题

气息是歌曲演唱过程中的一种艺术手段,其自身具有一套特定的规律,通常需要经过后期的训练才能够获得。在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就强调了“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所以在高职歌曲演唱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演唱歌曲时的气息问题。[1]歌曲演唱中的呼吸方式主要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三种,其中胸腹式呼吸是运用胸腔、小腹以及横膈膜相互协调配合而进行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吸气深、速度快和容量大的优势,能够更好的控制声音的长短、强弱以及高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胸腹式呼吸。[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真假声交替混合的方式来建立基本的呼吸基础,在进入呼吸状态、演唱状态后来发声,尽量让气息做到具有弹性、并持久可变,实现自如的状态。

三、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师除了掌握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技巧之外,还需要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歌曲弹唱等活动。所以,教师在高职学前教育歌曲演唱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歌曲表演能力、歌曲弹奏能力的融合训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就要课堂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幼儿园歌曲教学中的内容放在日常课堂之中,如《萤火虫》、《水果总动员》等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的练习,将表演与演唱相融合,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幼儿园歌曲演唱教学情况。在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能力之外,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进行歌曲伴奏的训练,请学生学会视唱,掌握基本的幼儿歌曲钢琴伴奏,从而满足未来教学中的幼儿歌曲伴奏需求。在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应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如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微课的展示,让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监督训练,共同配合设计教学,在模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歌曲演唱能力,增强自己的演唱表现力和感染能力,进一步发展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适应幼儿园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卓雅.歌唱活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歌曲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部队歌曲教学;凝聚力;功能;方法

引言

部队歌曲是部队内部核心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部队歌曲是部队文化培育与传承的有效方式,是鼓士气、壮军威的重要载体,是一支部队的文化名片。部队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将生动直观地表现一支部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对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的过程中彰显出独特魅力。所以部队歌曲不仅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歌曲的教学对于学员思想指引,增强内部团结有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在培养的作用和方法上做详细探讨。

一、教学例子――《一二三四歌》

《一二三四歌》由石顺义填词,臧云飞作曲。这是一首描写军人的精神、军人的气质、军人的风格的军旅歌曲。歌词由军营中不可少的操练口令一二三四开始,开门见山的将严格威武的军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紧接着由一、二、三、四分别引出了对军人内在情感的刻画。从“一把钢枪交给我”到“二话没说为祖国”,到“三军将士苦为乐”,再到“四海为家”,巧妙、风趣的道出了军人的价值观和乐观精神。形象的刻画了军人的情感,军人的美好和军人的品德。

通过学唱《一二三四歌》,培养学员热爱人民军队,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光荣使命,使学员对部队歌曲风格有所体验,感受军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和乐观积极的态度。培养学员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启发学员从头到尾,整体的设计出歌曲的力度和速度变化的分析,正确的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从歌曲教学和学员的学唱中体会部队歌曲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通过音乐的感染力带动人的情绪,达到了增强内部凝聚力的效果。

二、部队歌曲教学对培养部队凝聚力的作用

(一)形象塑造作用

部队歌曲激昂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感染力,能够塑造一支部队的外在形象、弘扬一支部队的优良传统、提振部队士兵士气。如短短155字的《八路军军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朝气蓬勃、威武前进的英武形象,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部队歌曲以鲜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节奏,鼓舞激励军人们的斗志,使广大官兵忘记了艰难困苦,更加勇敢顽强、精力旺盛。

(二)传播扩散作用

部队歌曲一经创作形成,就会在各部队官兵中传唱开来。当部队歌曲符合广大官兵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要求,歌词通俗、容易记忆,符合官兵生活实际,曲调旋律上口、节奏感强,容易激起官兵共鸣,且音域适中,易于学习和传唱。

(三)身份认同作用

部队歌曲的传唱有利于升华官兵的精神境界、加深对该部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部队凝聚力。官兵每唱一次部队歌曲,随激昂的旋律,唱响振奋的歌词,也就是品读部队历史的荣誉、感悟部队价值观的内涵,官兵心中会产生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到个人命运、荣誉与部队建设和发展休戚相关,由此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三、通过部队歌曲教学培养部队凝聚力的方法

(一)重视部队歌曲的创作和选择

第一,部队歌曲的创作过程应注意专家主创与学员参与相结合。如战争年代造就的歌曲创作者,有的本身就是部队基层的指战员,有的是与战士们并肩战斗的军队文艺工作者。第二,部队歌曲的选唱应注意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相结合。部队歌曲的教学选择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看到,部队歌曲是传播部队文化的载体,如果没有合理的艺术形式作支撑,即使内涵再丰富,即使大嗓门喊破了天,歌曲也无法鼓舞士气、凝心聚力。

(二)创新传播形式和提升传播强度

歌曲传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播活动,其本质是依托音乐艺术符号和共同的艺术经验,引起心灵共鸣的一种精神交流行为。第一,在传播形式方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如对学员进行教唱、适时组织合唱比赛,在特殊仪式和重要场合播放,为部队歌曲录制MTV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下发声像资料等,在多种形式的传播影响下,学员不需刻意地学唱,就受到潜移默化地感召,即使完全不懂乐理的学员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部队歌曲。第二,在传播强度方面,要有计划地定期在合适的课时进行重复循环播放,既不会让学员感觉到音乐审美疲劳,也不会因长期不进行演唱或播放而感觉生疏。要广泛发掘可以使用部队歌曲的场合,制定相对比较长期的计划,将部队歌曲的传播工作当作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三)注重将部队歌曲内化为学员的价值观

第一,要自觉运用内化规律。要加大部队歌曲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部队歌曲为广大学员所感知、认同并接受,使得部队歌曲融入学员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理性内化和情感内化等不同手段,在长期的“无意识教育”中,对部队士兵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得部队歌曲所表现出的部队文化能够渗透到每位学员内心之中。第二,要巩固内化成果。部队歌曲经过创作、传播和内化等环节,广大学员已表现出部队文化所要求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受到原有思想、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已经发生的改变有可能发生反复。因此,要善于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学员思想状态,通过演唱部队歌曲对学员进行提醒和强化,引导学员深入讨论部队歌曲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与部队歌曲的差距,从而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修正。

结语

好的歌曲可以给人的内心带来力量,音乐可以以内在的情感感染人,传递思想,安慰心灵。通过部队歌曲的教学和演唱过程,笔者体会到,部队歌曲的教学可以让学员感受到歌曲带来的精神力量,让大家在或悠扬或激昂的旋律中体会到歌曲传承的部队文化,在体会音乐内在思想的过程里,拉近距离,增强个人的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这对于增强部队内部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焱.“战斗精神队列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歌曲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高校声乐;课堂教学

古诗词歌曲主要是指用古代诗词歌赋填词的音乐作品,如《乡村四月》、《夜书所见》、《月满西楼》、《蒹葭》等,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是古代流传下来且较具知名度的乐曲,多数为诗人所创,新时代古诗词歌曲融入流行元素,成为音乐类型之一。然而,当前有些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未能充分运用古诗词歌曲,一方面无法引领学生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学习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未能多渠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基于此,为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探析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关键、原则、难点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充实声乐教学内容高校声乐教材中有关传统古乐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充实教材内容,还可以古诗词歌曲为载体讲解声乐知识及专业技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为提高新时代教改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仅围绕知识及技能进行智育,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为此提出立德树人理念,在关注智育同时渗透美育、德育,助力学生在学习中锻造优秀品格,树立正确观念。古诗词歌曲在诗词歌赋基础上创作而来,可以体现出先辈的思想品格,教师指引学生秉持“见贤思齐”理念学习体悟,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三)积攒教改经验古诗词歌曲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教师需解决教学实践难题之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育人路径,确保学生古诗词歌曲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积攒教改经验,增强育人实力,明晰本校声乐教学所需教法,找到教改方向,继而突出本校声乐教学优势,达到推动高校声乐教育活动科学发展目的。

二、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一)将声乐知识及技能与古诗词歌曲关联在一起为保障高校声乐教学科学有效,教师应结合教育需求做好古诗词歌曲筛选工作,确保有关歌曲蕴含的演唱技巧在高校声乐教学范畴,声乐知识能够以古诗词歌曲为依托面向学生高效输出,使古诗词歌曲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避免出现古诗词歌曲滥用,消耗师生“教”与“学”的精力等消极现象,继而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

(二)将学生学习自主性与古诗词歌曲关联在一起新时代教改要求教师关注学情,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筛选古诗词歌曲,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应用有关歌曲,使古诗词歌曲成为学生开启声乐课堂大门的钥匙,在自学中有所收获,满足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将古诗词歌曲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联在一起教师为科学应用古诗词歌曲展开声乐教学活动需率先加深研究,找到应用古诗词歌曲的立足点,提升自身古诗词歌曲赏析能力,同时改进教法,为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况,将古诗词歌曲与之全面发展关联在一起,如提升学生音乐文化修养、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声音表现力等,使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更具深意。

三、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保留古韵我国有许多知名度较高的古曲,如《离骚》、《海青拿鹤》、《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等,这些古曲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特征,歌曲意境各不相同,教师为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需保留其原汁原味,用古诗词歌曲的古韵感染学生,调动其学习探究自主性,充实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教学歌曲不同风格,为学生传承优秀音乐传统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人为本为保障教师古诗词歌曲的应用与学生声乐学习需求相契合,教师需从学生声乐基础、文化内涵、兴趣喜好、审美能力、学习情况等角度出发应用古诗词歌曲,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学生乐学、好学,在学习探究古诗词歌曲进程中萌发声乐学习兴趣,掌握相关技能及基础知识,继而降低声乐育人难度,使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三)适度创新古诗词歌曲创作历史背景、人文环境与新时代存在差异是客观事实,为赋予古诗词歌曲亲切感,引领学生通过认知迁移、实践经验深入体悟古诗词歌曲,学习掌握声乐知识及技能,教师需做好古诗词歌曲育人创新工作,旨在增强乐理共鸣,通过创新拉近学生与古诗词歌曲的距离,为教师开展声乐教学活动铺平道路,同时创新需掌握分寸,避免教师将古诗词歌曲改的面目全非,失去其本身的华彩与意义,继而有效应用古诗词歌曲进行声乐教学。

四、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难点

(一)研究滞后当前与高校声乐教学相关古诗词歌曲应用研究成果较少,教师通常情况下乐于应用国外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讲解专业技能,主要源于国外声乐教育经验丰富、历史悠久,出现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研究滞后消极现象,影响古诗词歌曲应用成效。

(二)理念陈旧部分声乐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将自己视为课堂“主导者”,“教师为主”育人理念大行其道,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够关注,对学生学习心理知之甚少,不了解学生兴趣喜好及其全面发展教育要点,使学生无法接纳古诗词歌曲,与古诗词歌曲缺乏共鸣,降低学生声乐技能及基础知识学习效率。

(三)方法陈旧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科学可行的育人方法,然而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习惯应用灌输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出现学习方向模糊不清,无法在古诗词歌曲与声乐知识之间建立关联等学习问题,无法利用古诗词歌曲提高其声乐学习效率。

五、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做好古诗词歌曲教学应用研究工作首先,高校声乐教师需以传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文化,优化配置声乐教育资源,有效完成教改任务为导向,树立古诗词歌曲教育研究意识,从古诗词歌曲韵律、内涵、演唱方式、配乐等角度出发展开声乐教学活动,使古诗词歌曲得以分解为若干元素,为教师声乐教学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声乐教师需根据本校教育特色有针对性的选择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应用研究,旨在突出本校育人优势,如选择高校所在地相关古诗词歌曲开展育人活动,创编地域性“校本化”声乐教材,整合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古诗词歌曲,使高校声乐教学研究更具有效性,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得以遍地开花;最后,结合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如从选学、必学角度出发研究应用古诗词歌曲的方法,以此为由整合教育素材,使古诗词歌曲的应用体系更为健全,疏通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管路,达到提高我国古诗词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有效性的目的。

(二)转变育人理念科学应用古诗词歌曲高校声乐教师需积极转变育人理念,摆正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位置,用“引导者”的角色规划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声乐学习“主导者”。例如,教师在应用《秦王破阵乐》讲解声乐知识及技能时,可先给学生5min自主赏析该古乐,而后引导学生围绕该古乐进行讨论,感受古乐魅力,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声乐作品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播放若干演唱版本,引导学生探讨其中声乐演唱技巧应用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跟随伴奏尝试运用声乐技巧进行演唱,教师期间予以点评,确保师生互动具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讲解声乐演唱技巧。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探究《秦王破阵乐》创作的历史背景,感受先辈为保卫祖国河山的英勇之情,与学生爱国意识产生共鸣,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继而使教师能够应用古诗词歌曲完成新时代声乐教改任务。

(三)创新教学模式多渠道应用古诗词歌曲首先,教师需充分了解古诗词歌曲内涵,找到古诗词歌曲应用立足点,避免在应用有关音乐作品同时扰乱高校声乐教学节奏;其次,教师需提升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及研究能力,使教学模式创新目标与古诗词歌曲的应用需求更为契合;最后,教师需将教研与教法创新关联在一起,时刻反观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优势与劣势,根据学情践行教研成果,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使古诗词歌曲应用更加科学高效,达到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目的。例如,教师可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讲解声乐知识及技能前运用多媒体设备以网络为载体播放古诗词歌曲,如《阳春》、《渔歌》等,而后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探究,围绕歌曲思想感情、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期间碰撞出声乐思维火花,通过对比分析古诗词歌曲异同掌握知识及技能,加之教师耐心解答各组提问落实声乐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可创设“双师型”课堂,借助网络与古诗词研究学者在线互动,弥补声乐教师育人缺陷,帮助学生深入诠释古诗词歌曲创作历史背景,从事件、人物、历史影响等角度出发感受歌曲思想情感,为学生灵活运用专业技能及声乐知识演绎相关情感奠定基础。以《离骚》为例,晚唐陈康士以屈原的经历为依托创作该歌曲,乐曲深沉含蓄、古朴苍劲,抒发屈原遭遇奸谗陷害后苦闷、忧郁的情绪以及思乡爱国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开展“双师型”教学活动,使声乐教学思路更为多元,古诗词歌曲应用效率得以提高。声乐教师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还可应用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歌曲同时运用声乐知识及专业技能创编歌曲,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举办校内音乐会,分享古诗词歌曲创编成果,期间选出优秀作品,树立声乐学习榜样,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功与喜悦,树立自信心,通过实践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身声乐素养。

歌曲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歌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0-02

无论是中文歌曲还是外语歌曲,都融汇了它们本身文化流动性的语言。因此通过歌曲的学习,可以对相应的语言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就理论依据和实例相结合,论述歌曲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 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第一,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他们喜欢形象地记忆词汇。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歌曲,就可以创造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获得了快乐,又激活了大脑。

第二,学生的认知是从感知向理解渐进的过程,将歌曲引入英语教学也符合这一规律。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语言内容的理解。

2.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学规律

第一,人大脑的右半球主管的是形象思维,而歌曲的形式属于其中的一种。因此学习歌曲有利于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语言学习与音乐。人对语言和音乐的处理同时发生在右脑的同一区域,两者的处理过程是平行的。因此,将音乐和学习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的作用。

二 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词汇量方面

学习歌曲对学生词汇量的扩大有所帮助。因为歌曲的主题丰富,涉及面广,大量地道的词汇、词组和句子在歌曲中反复重现。而且每一首歌曲都被作者和歌手赋予了一定的情感,从而让歌曲充满了生命力。因此,学习这种歌曲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2.口语方面

歌曲在学生的口语训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古典歌曲和乡村歌曲,它们有着较慢的旋律和清晰的歌词,从中可以体现英语的节奏和发音的变化。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唱歌曲来提高英语口语的准确度,掌握好连读、不完全爆破、省略等语音现象,从而增强音乐的节奏感。

3.听力方面

语言教学中,听说是紧密相连的,而利用歌曲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准确的发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选择发音清晰、节奏适中的歌曲用在听力课上,让学生做听力练习,让他们写出歌词中重要的单词、连读、爆破等,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听力能力,可谓两全其美。

4.文化了解方面

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往往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而且不同风格的歌曲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有着时代的印迹。因此,语言教学中运用歌曲可以促进目标语的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习地域文化。如在圣诞节教给学生一些圣诞歌曲,这样既增添了情趣,又增强了文化了解。

5.翻译能力方面

歌曲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提高。在选择翻译材料时,可选取难度适中的歌词来做练习。翻译歌词时除了要求通顺,还要注意雅致。如在学习歌曲“Seasons In The Sun”中的“Goodbye Papa,please pray for me. 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时,很多学生会把“black sheep”(害群之马)误译为“黑羊”。这时就应向学生介绍英语俚语的翻译方法,此句准确的翻译应是:再见爸爸,请为我祈祷,我曾是家里的捣蛋鬼。

6.语法方面

某些歌曲中的歌词会重复同一种句子结构,体现一些语法现象。熟练地演唱这种歌曲,无形中也就练习了这种语法,让学习英语语法知识不再枯燥。

三 巧用歌曲资源

1.填空法

它指的是让学生在边听歌曲的同时边填出所缺的内容。此时,教师要有技巧性地播放歌曲的次数。开始时,教师可以完整地播放曲子,让学生感知歌曲;然后再成段地播放, 让学生初步理解每段的意思。接下来再逐步播放,让学生跟唱,反复模仿歌曲中的语言和微妙的语音变化,直至能熟练地演唱。

2.组合法

教师首先把一首歌曲的完整歌词写在纸上,然后再按照意群把它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再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把分割好的歌词组合还原成完整歌词的方法。而教师在播放歌曲时,可按照成段——成句——成段的顺序播放。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按正确的顺序把歌词组合好为止。之后教师可就歌曲内容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达到同时提高口语的目的。

3.听写法

它指的是学生边听歌曲边记歌词。教师播放歌曲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先完整播放曲子,然后反复地逐句播放,让学生边听边记,直至记下所有歌词。最后教师再完整地播放几遍歌曲,学生跟唱。

4.模仿法

模仿在语言和语音教学中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歌曲的学习中,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才有如此多的“模仿秀”,并获得成功。让学生仔细听歌,模仿歌曲中的发音和语调,仔细感受英语的语速及语音,培养语感。有些学生未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发出的音是中式英语。实践证明,单纯地练习音标,由教师口授或听磁带纠正发音,效果并不太理想。因为学生在长期非“地道”的英语环境之中所形成的不良语音很难改变。而有效的方法是将他们置身于歌曲所营造的地道的英语氛围之中,让他们去模仿,去找“感觉”。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辨自己的发音与地道的英语发音之间的区别,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四 总结

总之,通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对歌曲进行自动练习和模仿,快速地掌握英语发音,提高听力水平和口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可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这些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歌曲在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薛小芳.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胡蓉.音乐在英语中的作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曹理何.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M].乌鲁木齐:新教出版社,2006

歌曲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歌唱教学 策略 幼儿 全面发展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歌曲教学方法篇6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歌曲歌谣时,录音机一开直接让学生听,然后跟唱,旋律唱得不对时继续跟唱,而对于歌谣歌曲中的一些生词,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学生们也唱得含含糊糊,唱到最后也只能跟着录音哼哼。

教学歌曲与歌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工具,最终要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有一些令学生困扰的概念、句型、语音,单凭讲又难以理解,歌谣就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唱、玩的过程中得以掌握。如语法方面谈及“am,are,is”区分,教师讲了很多,但还会有一部分学生搞不清楚,这时教师可通过“Be Song”进行教学:“‘Am,are,is’ are not the same.I’m Mike and you are Nancy.He is David and she is Helen.‘Am,are,is’are not the same.This is an egg and that is a cake.These are apples and those are pears.”对“am,are,is”加以区分。这首歌谣,通过不同人称I、you、he、she,不同的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与“am,are,is”的搭配,产生“am,are,is”在用法上的对比,反复吟唱,孩子们就比较明白“am,are,is”的不同,在区分它们的时候就相对简单。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单词的发音与语调,要重视学生的语音练习,其次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吟唱加以区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歌曲和歌谣不仅能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和愉快,而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学习。因此,在歌曲歌谣的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是语音练习,不要过分追求旋律、节奏的精确度,重点要放在发音和语调上。教师要把课堂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歌曲歌谣教学最多也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切不可单纯地为歌曲歌谣而进行教学。

二、运用时机不当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教师这样说:“如果你们这节课表现好,我就教你们一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在不少英语课堂中,歌曲和歌谣往往被当成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奖赏,或被用作课前准备活动,或被用于课堂冷场,或是课堂结束前填补多余时间,而没有被当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手段。

英语歌曲歌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歌曲歌谣合理地运用在适当的位置有助于教学,并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歌曲歌谣用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必须正确恰当运用英语歌曲歌谣。

1.课内的运用

(1)课前:此时歌曲歌谣的运用,主要是营造氛围,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整堂课从一开始就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便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2)课中:此时歌曲歌谣的运用,往往起到一个过渡、衔接作用。通常是为了让学生轻松一下,以便以更充沛的精力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用歌曲歌谣自动调节课堂秩序,使之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有时,学生往往一个游戏下来,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此时,唱一首短歌,有助于拉回他们的注意力,更好地将课堂进行下去。

(3)课后:此时歌曲歌谣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上的内容。将学生新学的内容再用歌曲歌谣的形式唱唱跳跳,就会避免枯燥的反复操练,使其在课结束时仍然兴致勃勃,对句型和结构的掌握也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2.课外的运用

(1)课间: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英文儿童歌曲歌谣,不必强迫他们去学,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无形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这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对于不是母语学习者的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2)校外:除了在学校里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儿童英语节目,或是将学校里学过的英文歌,唱给父母听。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之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教唱方式单一

在上英语课时,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教师拎着录音机进来,然后“Play”键一按,学生便跟着录音机摇头晃脑地唱起来。一眼望去,有的学生是认认真真地在学唱,有的学生是眉头紧锁,有的则是埋着头自己干自己的事。

虽然歌曲和歌谣是儿童感兴趣的,但如果教学方法呆板,就会使“神奇”化为“平淡”。对于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教唱方式是最不可取的,教师应不断尝试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1.肢体动作表演法

在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示范,边读边展示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和歌谣的内容。操练时采用多种形式:全班起立,边朗读边做动作;个别同学到教室前展示;小组合作――一人朗读另一人展示肢体语言。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一问一答竞赛法

用问答的方式唱歌谣,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答比赛的形式可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然地掌握所学语言。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可以采用问答法。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

Group A:What,what,what are you doing?

Group B:Swimming,swimming,we are swimming.

问的一方站起来,有节奏地拍手提问;答的一方站起来,边做动作边回答。回答时根据教师即时举起的卡片内容回答,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新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比赛的组织方式也可以是男女比赛或个人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替换歌词创编法

明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语言能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在教学歌曲和歌谣后,让孩子们改编所学的歌曲和歌谣,孩子们在“旧药换新汤”的活动中,丰富了想象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用英语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当学生会唱了课本上的“We can sing and dance”这首歌时,我就鼓励他们根据这首歌进行自由改编,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他们编出了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以下这首:

You can swim and we can ski.

They can make a model plane.

Are you ready?Let’s begin.

Let’s swim.Let’s ski and make a model plane.

歌曲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英文歌曲 教法研究

英文歌曲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好方法,我们英语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加以充分的利用,让自己的英语课"活"起来。工作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用英文歌曲来辅助自己的英语教学,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如何选择英文歌曲

英文歌曲虽然蕴含了大量的英语语言学习材料,但我们英语老师要想利用好英文歌曲来进行英语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我们同样要付出大量的努力。首先,在英文歌曲的选择上就非常的重要,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我觉得选择英文歌曲时要注意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英文歌曲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1 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文歌曲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多彩的音乐世界当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为他们的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2.2 可以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英语课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教学的情感目标。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于教学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通过英文歌曲辅助自己的英语教学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3 可以优化英语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我们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在课堂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本来的口语交流时间就比较少,再加上如果缺乏学英语兴趣的话,学生想要提高口语水平是非常难的。有些英文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易学易唱,把这些歌曲运用到教学中来能够让学生在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这种不断地模仿歌词发音的过程其实本生就是一个英语学习的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往往比单纯的进行口语训练的效果要更好。

三、如何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

3.1 翻译英文歌曲,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在平时的英语翻译训练中,学生往往会由于翻译枯燥无味而不愿意进行翻译练习。英文歌曲则正好相反,学生本生就对英文歌曲的歌词充满着好奇性,这无疑会激发他们进行翻译练习的兴趣。

3.2 利用英文歌曲,巩固学生语法知识

语法学习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一件事情,单纯的语法讲解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在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在教学生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我们英语老师可以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音的训练,比如长元音、双元音的发音;再比如弱读、连读、重读等语法现象,因为这些现象在英文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因此,我们英语老师一定要抓住这样好的机会,挑选一些好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反复听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唱英文歌曲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语音发音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3.4 欣赏英文歌曲,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在传统的听力训练中,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的疲惫,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产生厌烦心理,丧失学英语的兴趣。通过听英文歌曲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当然,我们并不是简单的把英文歌曲反复放给学生听,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比如在歌词中事先留出一些空格,通过听歌让学生填写所缺的单词或短语,这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会更好。

五、结束语

英语歌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听英文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英语老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手段来辅助自己的英语教学。我们应该把英语歌曲和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歌曲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歌曲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一、歌曲在课堂不同阶段的运用

1.课堂起始阶段运用歌曲。①缓解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初始阶段插入歌曲,可安定学生情绪,让他们慢慢进入学习氛围。如在2008年的园区骨干教师示范课上,徐建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安排学生齐唱“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学生跟着音乐唱歌,并配上简单的动作,如:拍拍手,跺跺脚。紧张的课堂气氛被愉快的歌声舒缓下来,在课堂起始阶段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一课堂在后来的评课中一致获得其他老师的好评。②承上启下辅助导入新课许多教师在课堂的开始,通常采用表演课文或交谈过渡到新课,有时这种做法会令学生精神紧张而造成学生课堂尾段疲劳。如果在课堂的起始阶段选择合适的歌谣可放松学生精神,并可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作用。

2.课堂发展阶段运用歌曲。①巩固和操练新课内容。课堂发展阶段运用歌谣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完成关于形状的新授课后,可以运用歌曲“Shapes”:歌唱中配合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同时使他们轻松地练习四个形状的单词,并启迪学生用 shape 来区分事物的不同。②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利于消除学生疲劳。经过紧张的新课学习,学生最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这时首要考虑的是舒缓教学节奏,消除学生疲劳的方法。如学习现在进行时这一课时,我自己编了一首What are you doing?的歌曲:

**, 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 the guitar.**, what is he doing? He’s playing the violin.**, what is she doing? She’s playing the piano.**,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dancing.

(**,这个表示班级里学生的名字,可以随意替换。)

让学生唱一唱,做一做动作,他们精神上的疲劳也会一扫而空。课堂教学节奏因歌曲的插入而得到调整,由紧张的授课转入轻松的活动中。

3.课堂结束阶段运用歌曲。课堂进入结束阶段,必须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用以反馈教学效果。反馈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如何令学生主动参与,不易做到。根据小学生爱唱、爱动的心理特点,在玩玩唱唱中反馈学习情况是最适合的。如学习了介词“in, on, under, beside,behind”等后,我又创编了一首My bedroom的歌曲:

Oh, where? Oh, where?

Where’s my rubber? It’s in the pencil box.

Where’s my pencil box? It’s under the book.

Where’s my book? It’s behind the clock.

Where’s my clock?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esk? It’s beside the bed.

Where’s my bed? It’s in my bedroom.

以这首歌曲作为标准有其合理性,学生对歌曲掌握情况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歌曲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比读、问、做习题都轻松,更为学生所接受。

二、不同种类歌曲的运用

1.运用对唱式歌曲来组织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环节中通常采用师生问好的形式。但如果我们改成对唱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2.运用归纳式歌曲来发现规律。在小学阶段,一般不宜单纯地讲授过多的语法知识。但是,学生对某个语法有了一定量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适当地总结规律。歌曲在这方面可以帮上大忙。如在《To the zoo》中可以训练“be going to”将来时态的用法;在《Bingo》中可以接触到“There was…”过去时态的使用。这样的歌曲,适用于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觉观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使学生很快掌握语法规则,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3.运用审美式歌曲来陶冶情操。音乐是进行美感教育、塑造灵魂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长期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有关英语的语言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乐感,感受到了美的熏陶。此外,有些歌曲本身蕴含着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

4.运用填词式歌曲来启迪思维。在歌曲教学中,可以选学生熟悉的歌曲,借用这些老歌的曲调,谱上新词,重新创作,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可以将牛津小学英语1B《I love you》中的歌词换成:

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Father, mother, I love you.

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规律,也会模仿老师“创作”一些歌曲。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压韵式歌曲来培养语感;运用说理式歌曲来寓教于乐等。实践证明,以歌曲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歌唱技巧 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无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公开的教学研讨课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已逐渐趋向音乐活动的参与。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音乐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更加开放。但我们发现,形式化的音乐课越来越多,而同学们在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却明显薄弱。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仍是主要内容,新的教学大纲也把歌唱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表情地演唱、演唱技能、对演唱的评价、背唱歌曲、嗓音保护、合作意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在唱歌课中都能积极参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同学愿意参与到唱歌课中,齐唱时声音响亮、整齐,但缺乏技巧与表现力。进入八年级以后大部分同学处于变声期,就不愿开口演唱了,演唱歌曲时音量较弱,表现力不够丰富。到了九年级,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同学已经不参与演唱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不高,演唱的技能技巧方面进步甚微。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有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例如,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等等,但又不适宜使用专业院校训练学生的方法。新课标中大力提倡将技能技巧融入歌唱教学中。因此针对初中生的演唱现状及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因素,我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系列提高学生歌唱技巧的策略,在此与各位同行分享交流。

一、打好音准基础,与手指一起歌唱

(一)音准是唱好歌曲的基础。

音准是唱好歌曲的基础,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唱歌曲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音准教学。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音准较差的同学,但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世界上不存在“五音不全”的人,音准是可以经过训练来纠正和提高的。训练音准有许多种方式,常见的有随琴模唱法、视唱法、借助钢琴或电子琴对学生进行音准的训练。而这些机械的训练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在唱谱时多半是随波逐流,大家唱什么音高便随着唱什么音高,对音符及各个音之间的关系没有概念,教师在上课时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讲解。而没有音准的基础,就无法表现出音乐的美感。

(二)运用柯尔文手势歌唱。

在视唱中加入柯尔文手势音阶,与手指一起唱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音准记忆效果。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他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恰当的手势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s l s m,l d’l m,m d’s l,让学生边看边记但是不唱出声音,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然后让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如果学生音准较好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唱。长期这样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柯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是“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是“音乐的体操、不花钱的乐器”,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融入手势音阶与手指一起歌唱,其乐无穷。

二、领略歌曲魅力与教师一起歌唱

(一)教师具有魅力的范唱。

教师在教唱歌曲时要进行有表现力的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如何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感情。教师在范唱时应有饱满的热情,面部表情要生动,身体动作也要根据歌曲的需要与演唱进行配合。范唱时教师应运用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理解作品。

例如《游击队歌》一课教学时,先教师范唱。教师头围白毛巾,形象上模仿游击队员,音乐响起,教师半蹲走步,模仿游击队员夜行步伐。“我们都是神,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教师先用轻巧带有弹跳性的声音演唱,面部带着神奇自豪又不失警惕的表情。“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敌人送上前”。这一句力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唱出了自豪骄傲的成就感。教师时而东张西望查看敌情,时而回身招呼后面的游击队员,表演得惟妙惟肖。同学们见到如此生动的表演,首先对本首歌曲充满了浓烈的兴趣,其次轻易地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变化、表现特点。这时让学生自己说出歌曲的力度变化、情绪变化、表现的情感思想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便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二)师生合作演唱。

新课标指出:我们不提倡使用专业院校训练学生的方法,对学生作专门的、频繁的、重复性机械训练;而大力提倡将技能技巧融于歌唱教学之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歌唱技巧方面,有些内容可以不过高地提出要求。

如《爱我中华》一课,这首歌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把它唱好却没那么容易。这首歌曲的音域跨越较大,无论在音色、演唱技能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音区的演唱,“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学采用了低八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用轻声、或假声演唱,关注音准,切忌大声喊唱。为了增强学生的演唱信心,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可以降低难度,由教师演唱高音部分“爱我中华”,学生齐唱“健儿奋起步伐”或采取教师领唱、学生齐唱的方式。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演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们的演唱兴趣。

三、分析歌曲特色与录音一起歌唱

分析歌曲的特色,着重模仿具有特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放大歌曲的特点,唱出歌曲的独特韵味。

(一)从歌词中找特色。

如《阿西里西》是一首西南少数民族的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同学们在聆听范唱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歌词:“丘都者那的丘都者”。这一句究竟是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这首歌曲的学习。这句彝族音译的句子便成为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在了解了歌词含义“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意思之后再认真听范唱,模仿范唱中这句话的语气、发音、咬字吐字。欲将这句话唱得更有彝族味道,声音要有弹跳性,且要突出民族团结互敬互爱的心情。这样分析出最具特色的语句,便可唱出歌曲的味道。又如《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曲风为京味儿,旋律较复杂,出现了许多前倚音,不适合以视唱法教学,而歌词中存在大量的儿话音,这是学唱这首歌曲的关键。请同学多次模仿“蛐蛐儿”等儿话音,着重练习北京的口音、腔调,将歌词读出京韵来,再随录音中的范唱一起唱,用这种方法练习唱出这首歌曲的特色。

(二)从旋律中找特色。

掌握旋律的起伏走向、音高变化、唱出歌曲的特色。《牧马之歌》、《在音色月光下》等少数民族歌曲的旋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聆听范唱时请学生画出歌曲的旋律线条,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旋律有哪些特点?随录音模唱时要关注旋律线的走向,重点练习变化音出现时的音准,如升fa降si,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特色。

(三)从节奏中找特色。

《念故乡》中的附点节奏是这首歌曲的最大特色,请学生模仿教师拍打附点节奏,通过体验说出附点节奏的特点(长——短)和力度变化(强——弱),并区分小附点和大附点。掌握了节奏后,再学唱这首歌曲:“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仔细聆听录音范唱,标记出歌曲的力度变化,用夸张的方法模仿渐强渐弱,将附点节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四、声情并茂与灵魂一起歌唱

歌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声,才能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情感来演绎。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寻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依据,唤起类似于一度创作者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再认识激发出主体心中“情感的火焰”。

(一)了解歌曲背景,把握歌曲意境。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创作背景,深入了解歌曲的年代和词曲家的创作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对演唱好歌曲是至关重要的。启发想象力,体会歌曲的意境,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歌曲抒感。例如《七子之歌——澳门》。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即使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篇。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在了解了背景资料之后,在力度上进行细致的处理,齐唱部分唱得激情澎湃,而且能够用面带企盼的表情唱出渴望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加强情感渲染,营造演唱气氛。

歌唱是发自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在歌唱时,教师应注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以景育情。例如《雪绒花》一课。歌曲在不同情境演唱时体现了不同的情绪,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影片中的两个不同场景,在上校家里一家团聚温情的演出;在晚会上逃难前的演出,使学生身临其境。将演唱与灵魂相结合,唱出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东西都拿出来提供给人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会到审美的愉悦。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增强创造性,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应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音乐教学概述.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

歌曲教学方法篇10

一、选材

作为教师,在每节课上首先应注意歌曲的选择。第一,要选择优秀的声乐作品,让学生聆听与欣赏;第二,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一些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适合学生演唱练习的歌曲。这些歌曲应该简单短小,音域不应过宽,而且歌曲的旋律也应比较平稳,例如《摇篮曲》《长城谣》,等等。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能力

教师要在歌唱课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演唱的技能技巧。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老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用正确的姿势和科学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用真挚的情感去唱歌。同时,结合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对学生的肯定,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学习的挫败感,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欲望。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的最好阶段。教学的过程包含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当前,改进中学音乐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的呼声,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情感启发、兴趣引导,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朗读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歌词,升华学生的情感;聆听歌曲,感受学生的情感;演唱歌曲,尽显学生的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对学生的情感有直接的触动。朗读歌词是寻找歌曲意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歌词朗诵,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通过歌词来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朗读,学生对歌词所表现的内涵有了理解和认识,也解决了唱歌时的咬字吐字状态。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同时,多次聆听歌曲,在聆听过程中主动思考,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通过聆听来进一步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此基础上设计演唱的气息、力度和情绪,等等,进而使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整地学唱了歌曲,熟悉了整个音乐背景和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唱学习中去。第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课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使音乐课气氛活跃,有声有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第四,利用指挥服务歌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还有一种可利用的方式,即以正确的指挥来服务于歌唱教学。老师在音乐课上指导学生歌唱时,常用喊口令的方法,无法使学生了解指挥手势的作用。因此,可以将指挥引入歌唱课,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指挥图式及理论等,达到看着老师的指挥来表达歌曲强弱的能力,对嗓子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后,基本训练的趣味化。基本训练给教师和学生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不妨把枯燥的灌输式的讲解换换形式,敢尝试就会有改变。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重要活动形式。中学生一周就有一节音乐课,而且歌唱课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课程。教师应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实现玩和学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快乐地度过歌唱课。比如,可以把这节课要学的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划出来,通过接龙、表演等游戏形式让学生熟悉并放松下来。歌曲演唱在于创造意境,适合的教学能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课的乐趣,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