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00:55:05

形势教育论文

形势教育论文篇1

在铁路职工的培训过程中的主要培训任务是为铁路生产和运输一线提供合格的符合岗位要求的职工,且铁路职工的合格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岗位的适用性,所以铁路职工培训中应加强职工培训内容以及方法的创新,从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来提升铁路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具体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以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定向性以及实际需要特点为依据,设立创新教育、实作能力、专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这四大教育课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2]。

第二,在铁路的运输规章、设备变化以及技术变化的实际情况下,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知识等培训项目进行适度的超前开发或者编写和反映,以此实施有特色的教材课程培训。

第三,在铁路职工培训的方法上,应积极的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直观性、多层次以及多样形式的手段进行培训。并根据不同铁路职工的工作年限以及文化层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也可采取专业技能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以及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以此实现铁路职工培训教育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铁路职工培训的奖惩型制度

奖惩制度作为考核铁路职工培训效果的检测方法之一,可有效的促进铁路职工在进行培训教育管理中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职业培训,同时也可全面提升铁路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其具体的奖惩制度实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铁路职工奖惩制度的实施中首先形成用人与育人的一体化形式,使职工的上岗培训和下岗培训形成环流机制,以此促成职工培训的全面化。

第二,建立培训与考核的一体化奖励约束机制,改变传统的人均分配以及统一分配的方式,将铁路职工培训期间的每项培训内容和考核项目一一记录在册,培训后考核不合格职工予以一定的惩罚,如扣一定额度的奖金;培训后考核通过的职工则予以一定的奖励,如增加职工奖金、职工假期以及职工补助。

形势教育论文篇2

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特色,还要有鲜明的在具有一般高等职业院校共性基础上含有的与众不同的个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在宏观层面上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整体办学特征或文化特征;在中观层面上是指学院某一领域的个性风貌;在微观层面上是指学院某一方面的独到之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或哪一层面,都要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作为特色项目都要有丰富的内在品格和特质[1]。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最终都归结为学校独有的优质的育人环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是高质量高水平办学的重要支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华所在,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深入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对于其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历史证明,无论任何一种类型层次的教育形式都必然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发展的历史不长,教学理论以及配套硬件设施都先天不足,所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形成和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办学特色来求生存谋发展。如果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特色很不鲜明,不具有比一般高等教育院校更多的特色和优势,就会失去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索非常有必要,通过对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可以大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研究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迫切要求。目前,办学特色已被我国国家教育部纳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系统,作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办学特色是一种无形的实力,它直接影响着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我国自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生源的竞争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看各大高等院校能否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不可替代的、理论和实践能很好结合起来的全方面人才。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准确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经费的投入、管理模式、课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详述目前我国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五大办学特色

1.办学服务方向的地方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通过深入地分析地方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入研究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实时地调整办学结构,针对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才能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为地方经济的腾飞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牢牢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才能显示出高等职业教育植根于地方的优越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服务的地方性首先体现在为农村、乡镇企业、城市中小型企业积极地培养和输送全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发展乡镇企业和城市建设急需的大量的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乡镇企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2.办学性质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常规建设之一就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直接的作用,所以必须得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和市场经济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必须把为市场经济服务这个方向作为立足点,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着手分析,科学合理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时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数量以及规格,做到对人才的需求心中有数。比如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连续多年按照上述方式设置了5系2部,开设了18个专业,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等,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等五大学科门类,成长为一所以建筑、财经类专业为龙头、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3.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适应性。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决定了它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以拓宽专业口径,切实地抓好老专业的改进和新专业的创办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既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也有别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全方面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哪种人才是由市场需要哪种人才来决定的,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在专业发展上,也不能盲目地开设各种专业,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作出科学的人才预测,把握住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

形势教育论文篇3

技术支持部门已调整到位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已调整完成,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访问学习、相关培训、参加研讨交流,目前对平台应用熟悉,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认可,可以说从观念和技术上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基本要求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源在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经费不足,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再次,没有充分实现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使许多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流程环节缺失,传统课程的复制形式现象普遍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网上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网络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容量,资源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近年来,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字教材“搬家”,传统课程的复制现象普遍。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环节相对缺失,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建设往往从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条件,而不是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的课程,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教学资源缺少整合,不能体现教师导学的效果,大部分课程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这使得这些课程缺乏符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势必影响到网络课程开发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运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适应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网络教育教师大多由本校普通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网络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学,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设计出适合网上教学的网络课程,同时还要能进行教学管理,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指导和评价等,因此。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四)学习支助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交互和监控

目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这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机制也不强,网站对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能力还不够,缺少一个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会很难适应网络教育形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指学校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加上从事网络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致使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

网络教育的理念是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核心,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要科学发展网络教育,学校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共享性;应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各种方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二)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流程,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严格遵循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以及五个基本步骤,应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基本特点,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并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视网络课程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设计师生间交互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注重课程导学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课程辅导活动、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以实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学习进程,监控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意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交互。网络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目前非常缺少有经验的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并加强主讲教师的培训,促使其较好地掌握网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其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网络教育观念转变。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一支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建立起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并落实鼓励教师队伍参加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推动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和资源建设,并制定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双向交流

应尽快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信息服务;二是学习资源服务;三是学习策略服务;四是交互服务;五是学习评价服务。

(五)加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严把考核环节,开展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网络教学督导机制,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对其所编写的自学导读书、所录制的课程辅导光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检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以便于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必要对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纳入评级考核的内容,设立相关的奖励和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七)重视网络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形势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廉洁文化 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38-03

党的十以来,中纪委铁拳出击,既打老虎,又拍苍蝇,在依法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工作上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成绩单。面对党的十振聋发聩的反腐败决心,高校必须坚持以十精神为引领,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增加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促进青年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促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纵深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

廉洁,《辞源》的解释是“公正,不能贪污”,《辞海》的解释是“清廉,清白”。简单来说,廉洁就是节俭、不贪婪、不奢侈浪费,有气节情操、公正清白、诚实守信。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念,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示范,使大学生党员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教育活动。

党的十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此意义上来讲,现时代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应从爱国教育、爱岗教育、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出发,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培养大学生党员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提高是非辨别能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和陶冶,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加强抵制腐败文化的能力。

二、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修身养性、健康成长。新的时代环境下,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涌入的新兴思潮强烈地冲击着当代青年大学生,而青年大学生分辨能力差,价值意识、道德意识模糊,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要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党性修养,引导他们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形成奉公守法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促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廉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用诗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梵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他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北宋官员包拯,因其清廉公正,不攀附权贵,得“包青天”、“包公”之名。当代更有焦裕禄、孔繁森等基层干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置名利安危于不顾。自古以来,廉洁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约束力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对大学生党员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传承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昂扬斗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去跟各种现象做斗争,推进良性社会价值体系的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强化党性,保证党的队伍纯洁。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对我们党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都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为人民谋利益。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前移反腐败的关口,在刚入党阶段就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境界,在思想上维护党的纯洁性;加强纪检监察和群众监督,增加法治意识,在组织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弘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在作风上保证党的纯洁性。

(四)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发展。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主要是以在岗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教育对象没有深入到大学生党员。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过去一年中,基本上所有的廉洁教育都是针对教师党员实施,而针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几乎没有。这导致大学生党员对廉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让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廉洁品质将会决定着未来党政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和廉洁从政水平,也将会直接影响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是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纠正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助推器,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力推进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建立廉洁文化传播阵地和渠道,通过学校图书馆,设立廉政文化书籍专柜;通过校园网主页、广播、校刊开设廉洁文化内容专栏;通过张贴横幅标语、设计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廉洁文化;利用学校食堂的电视,在学生吃饭时间播放廉洁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校园操场或者宿舍楼道设立大型液晶屏,滚动播放中国目前打老虎的现状,让学生了解反腐形势和相关政策。

2.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话剧小品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广泛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对社会不正之风进行思考。

3.充分利用“”,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自身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教育、形势教育和任务教育。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专题学习和民主评议,引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邀请先进党政干部主持召开专题报告会,传递新时期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高尚情怀。

4.树典型,学先进。精选校内学生党员中的廉洁先进人物,挖掘整理典型事迹,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引领示范,让学生感悟身边的力量,营造“比、学、赶、超”的校园学习氛围。

(二)廉洁文化教育进课堂,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新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廉洁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廉洁教育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1.将廉洁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廉洁文化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廉洁道德观的内容及其发展与成熟过程,宣传党和国家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结合反腐倡廉的正反面案例、人物,引导学生党员加强自我教育和提升素质修养,培养廉洁从业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师生角色互换等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育效果。

2.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学习廉洁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积极投身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的课题研究,发掘相关教育教学资源。

3.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廉洁教育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和教育读本,使廉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廉洁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师、党员领导干部需在此工作中承担起主要责任。

(三)廉洁文化教育进社会,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廉洁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切身体验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引起学生对廉洁的思考,并化为修身的行动。

1.组织学生党员参观党风廉政展览,赴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红色革命老区等开展爱国与廉政教育实践活动,访问监狱请的落马“老虎”,开展面对面座谈,或申请出席公开的审判法庭,剖析身边的腐败典型案例。

2.组织学生党员带头开展和参加校内党员廉洁教育实践活动,如义务维修电器、“光盘”行动、组织回收废旧物品、“美丽”校园清洁活动等,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3.组织学生党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当地机关单位、基层组织和街道社区,了解地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摆摊设点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方针和政策,为单位、社区的廉政建设出谋划策,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4.要求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部队参加军事训练或服短期兵役,体验军旅生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党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廉洁文化教育进网络,依托新媒体丰富教育平台。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纷繁芜杂的价值理念、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往往不能避免错误有害信息的影响。因此,应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载体,不断创新廉洁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极有效地深化培育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文化意识,塑造良好人格、品德。

1.建立廉洁教育专题网站,在校园网主页链接中国专题反腐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教育。内容和形式都要切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不官方、不呆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引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既宣传了政策,又活泼有趣。

2.党政领导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开通实名认证的微信、微博,与学生党员建立好友关系,通过微(下转第54页)(上接第39页)信分享廉洁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励志故事、正反面案例;通过微博发起廉洁话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积极讨论。

3.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的师生党员队伍,主动占领学校贴吧、论坛等网络社交阵地,积极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积极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4.建立党员廉洁教育QQ群、微信群,及时传达政策,经常与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交流,适时开展廉洁教育,拉近与学生党员距离,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

5.开发微信APP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学生党员布置学习任务。新型的任务式、游戏式的体验,给学生带来崭新视觉的同时,使其也能接受廉洁文化教育。

总之,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大力推进大学生党员廉洁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抵制西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把廉洁理念和规范贯彻到日常行动中,增加防腐拒变的能力,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文建强,刘持金.浅谈大学生党员的说廉洁教育[J].咸宁学院报,2012(4)

[2]夏云强,邹兰香.试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和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

形势教育论文篇5

1.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筛查

学生健康教育突出重点。根据医院体检中心数据统计发现的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专门编写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随着健康反馈单一起发放到学生及家长手中,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校医进行培训。联合教育局和学校开展寓教于乐的健康主题活动,如“6.1”儿童节组织的小胖子趣味运动会、“11.20”世界儿童日组织的中小学生学急救等。

2.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幼儿、家长与幼师并重

医院针对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专门策划“春苗行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长沙市幼儿园的园长和卫生老师进行培训,协助幼儿园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专家编写了《学龄前儿童健康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家长,根据幼儿园的需求组织家长健康教育讲座;联合幼儿园组织和策划健康主题活动,幼儿的教育示范与动手相结合,如“爱牙日”的刷牙竞赛,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社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

社区覆盖人群广泛,我院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进行健康教育巡讲、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利用了网络和媒体信息量大、传播迅速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医院网站专设了健康园地,及时更新健康知识,每年更新文章600篇左右;开设了网上咨询栏目,专人负责回复,回复时限不超过24小时,全年回复咨询6000-8000条。在逐步完善医院网站的同时,积极与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合作。医院鼓励医务人员结合临床专业撰写相关科普文章,每年在各类健康科普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1000篇左右。结合典型病例、爱心关注做好媒体宣传,每年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新闻宣传1000多条。

二、工作体会

形势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育人功能 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to Achiev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Educational Function Mode

QU Guanghua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oriented features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centive function,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and defense capabilities,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teaching. To this end, 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teaching contents should be closely linked with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udent body to highlight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al funct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历史发展的实践来看,高校总是成为意识形态的敏感地带,成为各种思潮汇聚的前言阵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在高校,多种思想文化观念可以开展学术交流、思想争鸣,学术讨论无,但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92年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邓小平远见卓识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代法国学者德里达甚至认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大学生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其本质,才能在多变的形势的发展中把握其规律。

1.2 坚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必须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引领目标,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主动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强国之路。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着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富悬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力量,但由于自身年龄的局限,认知方式、心理状态尚不稳定,在政治方向和共同理想信念方面易出现模棱两可和摇摆不定的危险倾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分析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2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

2.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教育之于社会生活,正如营养和生殖之于生理的生活。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相比,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发展的形势来解读党和国家现行的政策。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唯有紧密联系丰富发展的社会现实,及时反映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结合社会转型期,各阶层的利益冲突给大学生带来的迷茫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辩证地审时度势,帮助大学生明辨大是大非,认清形势的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激励大学生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2.2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内容要强调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密切相关性。马克思斯从人本质属性的角度指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颁布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指导下,要深入调查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真正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目的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尤为关注未来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尤为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在自己专业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当前形势发展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真正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理论宣传,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和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困惑紧密联系起来。

3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要突出大学生主体

3.1 实施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大学生主体性的激发程度,直接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仅把大学生视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一味采取灌输的方式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难以实现形势与政策的育人功能。

形势与政策课堂作为实现育人功能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也决定了课堂教学更应实施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教学专题一般是大学生普遍知晓,但又没有形成深刻认识的国内外焦点事件,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设置教学讨论环节,可以是课堂即兴小演讲或者是课堂辩论等形式,通过教师和大学生之间观点的碰撞,通过大学生同辈群体观点的交流,以思想的争锋,达致认识的深刻。

3.2 实施课下体验式的教育过程

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大学生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充分实施课下体验式的教育过程,使大学生在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切实感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大学生校内实践包括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等都可以成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氛围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形势与政策也可以借助于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结合当前形势政策教育主题举办相关的学生活动,如时事知识竞赛、当前形势辩论等。

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展了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还可以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专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这些教学专题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形势与政策教育者可引导学生走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公司企业、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比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教育者可引导学生假期返乡时,深入调查家乡城镇化建设的特点,以及家乡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分析社会形势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透过表面挖掘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4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仅凭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学校相关部门的资源,齐心合力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使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发挥有着充分的组织管理保障。

(1)建立校党委直接领导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形势与政策教育,从性质上而言,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应当建立高校党委直接领导,党委宣传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工部、教务处以及各院系党总支分工协作,通力合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每学期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教师,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都可以承担一部分教育教学任务,还可以不定期地邀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的专家、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时事报告。在日常的管理中,各职能部门还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教育教学内容的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团委、学工部和各院系党总支的工作重点放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开展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紧密联系本学期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专题,教务处则负责形势与政策学时、教学地点的安排和组织学生的考试、考核。

(2)制定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师资方面,可建立长期的师资培训制度,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老师每学年应保证一定时间的进修和培训;在教学管理方面,可制订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制度,通过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保障教学质量;并可制订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专项经费制度,以保障师资培训和学生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的经费。由于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既需要组织管理的保障,也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遵循以大学生为本、理论联系实际、齐抓共管的原则,紧紧围绕实现育人功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形势与政策教育功能优化机制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项目,形势与政策育人功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myb-093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2] [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

[3] 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

形势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逐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变革下,多元价值思潮错综交织,利益结构调整分歧加大,社会矛盾问题日益激化,热点敏感事件频发,不可避免地对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产生重大影响,给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一、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思想不重视,教育难落实

部分高校对形势政策教育不重视,忙于科研教学,忽视政治学习,致使形势政策教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有的重学生教育,轻教师培养,没有针对教师群体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或者监管督促不够,对教师参加教育听之任之,使教育者自己不受教育。

(二)焦点热点多,思想难把握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及传统利益格局,涉及到国家、社会和各个群体,导致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焦点热点事件频发,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炒作下,一些日常的社会矛盾往往被人为放大,“小道消息”和“负面新闻”铺天盖地、众说纷纭,扰乱了主流思想舆论,引起青年教师思想波动,加剧了思想掌控难度。

(三)传播速度快,教育难跟上

网络时代条件下,信息传递渠道多样,特别是手机微信、网站博客等现代传媒技术,使社会思潮、敏感事件往往能随时随地迅速传播,更新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统的形势政策教育,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速度。在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态势下,许多青年教师出现了信仰选择的困惑和理想信念的失落。

(四)手段较单一,效果难理想

当前,多数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仍停留在课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满堂灌”,课下演讲、征文、讨论的“老三样”,不善于借用网络等现代手段,大道理讲不透,小道理讲不清,身边道理不会讲,使形势政策教育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调动青年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教育效果。

(五)针对性不强,问题难解决

有的对青年教师思想行为特点把握不准,对其所思所想调查不深,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时问题导向坚持不好,泛泛而谈的多、回应关心关切不够,理论灌输的多、化解思想疙瘩不够,思想教育的多、解决实际困难不够,使形势政策教育空洞漂浮、不接地气,难以让青年教师信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道德情操是否高尚、行为举止是否端正,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潮,青年教师必须要站稳脚跟、勇立潮头,才能履行好历史赋予的使命职责,而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中国梦”传播者的需要

在纪念第30个教师节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中指出,“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青年教师要当好传播者,前提是自己得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可以加深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坚定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的信心信念,使青年教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而这正是是其履行传播“中国梦”、凝聚正能量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

(二)打造学生道德修养“镜子”的需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青年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其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和矛盾问题,对青年教师干扰点增多,不良信息和价值观严重挑战着青年教师的思想,他们自身能否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始终坚守精神防线,决定着能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而形势政策教育能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党的政策理论及时给予解读,促进青年教师能够明辨是非,廓清思想迷雾,坚守道德情操,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自觉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全领域、全行业的改革,高校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革故鼎新、破除顽疾,需要一大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掌握改革政策的青年教师擎起改革的大旗,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刻学习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利于青年教师着眼大势、把握大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面理解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把握改革的大势方向,培养创新思维,坚定改革的信心,对于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政治性

1.结合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势政策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是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渠道和方法。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文件精神,深刻领悟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大局的促进作用,自觉树立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学习观念,积极参加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形势政策教育的组织实施,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教育制度,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其中,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宣讲教师队伍,提升形势政策教育的质量层次。

2.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夯实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青年教师多数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社会阅历浅,理论功底薄,对改革形势下各种负面思潮和价值观点鉴别力不够,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认知不多、警惕不深。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始终,用党和国家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情怀,用新一届中央集体治国理政的卓越成绩坚定“四信”,用讲话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处理社会问题,让青年教师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基本国情,用辨证的观点看阶段矛盾,用发展的思维看暂时差距,从源头上抵御热点敏感问题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3.核心价值观引领,廓清迷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思想,是批驳负面舆论的锐利武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青年教师思想阵地,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炒作放大带来的黑白颠倒等问题,坚持用主流价值抵御负面信息,用正道理批驳歪歪理,把政治道理、知识真理、道德伦理、人生哲理和法纪常理融入经常,提升青年教师理性辩证思维能力,使青年教师在错综复杂的媒体报道和舆论信息中,能够做到自觉擦亮眼睛,自觉正确筛选,自我揭开伪装,自我辨清良莠。

(二)把准思想脉搏,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

1.摸清对象特征。形势政策教育对象是青年教师,在改革新形势下他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活跃于网络平台,接触新鲜事物快,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身边小事都能品头论足、发表观点。只有把握青年教师这些性格行为特征,抓住其“兴趣点”,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通过问卷调查、谈心交心等活动,及时准确地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其所思所想所求;通过观察论坛交流、微信朋友圈留言,掌握青年教师关心关注的热点事件,流露的观点表情,从而使形势政策教育找准靶标,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对象。

2.提前分析预测。要善于把握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法定假日、大型体育赛事、重要纪念日等规律性特殊时期,提前判断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每逢出台重大政策、发生重大事件、出现不良社会思潮,就要预测可能对青年教师政治信念产生的影响,准确拿出教育的基调,切实提出指导意见,提前筹划应对教育。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向,深入分析研究近一段时期的时事热点,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反映,可能对青年教师思想产生的波及影响,切实把他们的思想状况摸清摸准,力求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山雨欲来”之前。

3.紧盯问题症结。要树立问题导向开展教育,奔着现实思想问题去,切实摸准青年教师现实思想底数,找准思想症结,立足开展一次教育就能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一些收获,杜绝假大空的泛泛教育。要善于见微知著,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眼前看发展,透过局部看整体,既把握共性问题集中释惑,又要找准个体问题的差异做好一人一事的疏导解疑工作;既要发现青年教师精神状态、言谈举止上的显著变化,更要查找其理想信念、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动态等深层根源,做到对症下药,既除面上灰尘,又挖里子病灶,确保形势政策教育管用实用。

(三)创新方法手段,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灵活性

1.借助信息媒体。针对重大形势、重大事件发展变换迅速、成因背景复杂的特点,充分发挥主流网站跟进及时、全程直播和深度权威解读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走向,正确认识重大事件的真情实况,准确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发挥多媒体形式丰富的特点,链接教育内容相关的新闻、影音图文资源和知识点,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广泛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信息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法、时事法评述等方式,努力构建双主体互动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用好实践课堂。只有课堂上的理性分析在实践中被证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的形势政策观才能最终形成。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改革开发成果图片展、博物馆、高新技术园区等,在感悟辉煌成就中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进对党和国家的信心信赖。广泛组织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客观看待当前形势,深化对社会建设复杂性和深化改革任务艰巨性的认识,通过撰写心得、研讨交流、等形式,分享实践课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强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知认同,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辨别力。

3.运用环境熏陶。环境的熏陶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宣传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展板、校园广播、图书馆等载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结合“七一”、“十一”、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开展签名宣誓、演讲比赛、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英模人物和名家典型做报告,切实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四)切实解决问题,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1.针对难心事系扣子。改革进程中,新体制实施、新法规出台、新常态形成,在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对既有利益获得者形成影响,比如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没有了、优惠政策取消了等。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爬坡期,经济、事业、婚恋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在正面宣讲政策法规的同时,要格外关注青年教师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把大家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切入点,不回避、不绕道,不以“正确对待”强压,不用“爱莫能助”推诿,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以热心换安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

2.围绕烦心事想法子。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稳步进行,高校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加大、工作任务加重给青年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成家立业、养老育儿、购房购车给青年教师带来的生活压力,职称评定考核带来的心理压力,使青年教师身心压力越来越大。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搞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经常性谈心交心,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为青年教师寻求情感心理支持。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工作能力,坚定事业信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舒缓身心。

3.着眼热心事铺路子。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成长进步、职业规划等问题,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解释问题、回答思想疑虑、解开思想疙瘩。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技能竞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联谊会、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完善实验室、图书馆建设,采取给课题、压担子、导师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促其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规划图,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使其奋斗有目标、努力有抓手。

参考文献:

[1]徐成芳,张艳宏.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2).

[2]杨志伟.论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王建利,范小强.新时期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3(21).

形势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

 

1.形势政策教育现状与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在于顺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最有效地对大学生政治思维和社会品质进行培育和塑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尽早定位,把握机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我们“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指出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充分说明了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目前各高校的形势政策课程实践中,尽管有成功经验,但同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照本宣科,不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要求,缺乏时代性。

(2)“热点追踪”式讲座为主,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

(3)与大学生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结合度不高,教学成效甚微。

(4)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导向。。

目前,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和情怀、提升人格品质和情操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多元思维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浙江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重视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明确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在形势政策教育实践中,针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热点,有选择、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和经济形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为毕业后的择业和创业补充知识、拓展视野。在近两年的教学中,课程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努力将形势政策课打造成为学校另一个创新创业文化传播基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思政教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声誉。但我们看到,形势政策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结合程度仍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游离在传统课程教学的边缘,成为单独的课程单元,这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持续稳定地推进和发展。

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出在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的同时,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即要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让劳动者“主动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全社会正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创业类课程和培训得以迅速普及并延伸。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在高校各部门和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努力下,创业教育在大学校园内也在迅速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紧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时政教育课程如何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先进思想的主要传播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国家政党方针政策的严肃使命。形势与政策教育更需要结合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为大学生引航指路,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勤奋坚韧、服务社会、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大处着眼,小处找手,把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行动落实到实处,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构建以“两创”教育为基础的形势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有力的拓展和补充。大学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其中对创业的正确认知和定位、以及作为创业者需要培养和塑造的品质素质可作为创业理论教育的基础经由“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普及和加强。。本文关键研究如何从实践教学中探索出能够提升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行为的积极评价和热情参与的方法;如何塑造大学生成为成功创业者的潜质和素质;如何将参与式的创业培训教学方式应用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当中,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性等。

3.1开发和探索提高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可度和参与性的方法途径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创业活动意义和价值,转变“非公不娶”、“非公不嫁”的就业观念,明确自主创业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意义,在树立自身创业价值观的同时带动周边人群的创业激情,探索出一条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创业为荣的方法和途径。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性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们充满理想抱负、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思维更加感性,充满了激情。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倾向于将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与事业创造的成功与否相互关联,更容易受到来自身边的成功典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据此,形式政策教育可适时组织、安排初创成功的创业典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成功创业的可能性,积极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3.2开发和塑造大学生成为成功创业者的潜质和品质

成功的创业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但是必定具备了普遍意义上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和思维的培育不但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开发自我,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和培养人才,为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发掘和塑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智对待就业创业选择,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形式政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情操、品质素质的塑造教育课程,完全可以担当起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品质的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价值、发掘潜质、开发新能力,为毕业创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丰富了形式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特色性和专业性。

3.3开发和探索创业教育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中的应用

依据成人学习原理,结合创业教育参与式培训方式,利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环节,改革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开发与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增强课程教学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实现教学空间最大化、教学时间无限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同时,通过广泛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社会化的有效路径。

形势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反思;对策

作者简介:马肖华(1980-),女,河南安阳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28-02

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然而,当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状况良莠不齐,归根究底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应当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1]

一、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薄弱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既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也包括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的分析;不仅包括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教育,也包括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分析。[2]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应根据国家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当前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应积极探索适合高等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数学校对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要求,并且任课教师多数是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兼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多数学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考核重视不够,对任课教师没有形成规范的考核方式,有些任课教师授课理论太多,内容枯燥,选题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效果较差。

2.教学模式单一

截至目前,很多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注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3]这种教学方式必然造成教师“满堂灌”的状况,教师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的中心,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地接受着来自教师的知识灌输,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仅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信息,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和忽略。

3.教学手段落后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教学手段及形式单一落后,教学效果较差,体现在一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缺少丰富的图片、影像、多媒体视频等材料。一些教师为应付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仅进行单一的理论教学,不重视教学实践课程及学生综合讨论环节,使得本应充满趣味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变得缺乏生机、索然无味。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手段更加难以多样化,大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实行大班课堂的教学,学生人数少则100至200人,多则在200人以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心理距离,教师也难以有效地监管课堂,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与课程无关的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4.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满意情况直接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有关。[4]目前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干部担任,专职教师数量匮乏,结构简单化。这种师资结构形式不利于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对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兼职教师,在完成繁复的本职管理工作后才能兼顾到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教学中,不利于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并且形势与政策与一般的课程有很大差异,形势政策变化快,教育教学的任务重、要求高,这就要求任课老师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具备优良的师德,要不断分析问题,理清思路,认准形势,提高讲解水平,进一步增强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效果。 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使他们很难有充裕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课程准备工作,难免会出现准备不足,照本宣科的教学困境。

5.教学研究匮乏

从课程自身特点出发,形势与政策课需要紧抓时事热点、深入分析重大问题,形成针对性强的教学提纲,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5]由于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都是兼职担任的,由于自身繁重的管理工作,使得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课程建设问题,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并且目前尚未形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的有效考核方式,仅有“专家评教分数”和“学生评教分数”两项指标,其他指标匮乏。任课教师仅限于完成课程教学工作,不重视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不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相关科研课题的申报。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缺乏明确、稳定的专业方向,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课程理论体系。在这种境况下,形势与政策学科发展非常缓慢,难以找到促使学科持续发展的增长点,难以形成稳定发展的学科体系。久而久之,会导致恶性循环,阻碍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项经费支持,导致师资培训、图书购买、软硬件配置等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对策研究

1.明确管理体制,规范课程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使大学生在德育上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应当进一步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建立明确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课程教学执行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课程学时、学分,全面组织教学活动,纳入学校学考核机制。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水平,必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式与政策教育虽然基本理论相对稳定,但其教学内容却在不断更新,因此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需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根据教师专业特长结合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其次,应当进一步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制订并实施教师业务培训计划。要全面贯彻和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定期开展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培训,也可实施教师轮训的方法,务必做到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3.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变革。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加强教学途径的拓展。目前处在一种新的大众传播的环境,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渠道更加多样化,除来自于教师课堂讲授之外,报刊、电视、网络等也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中,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不定期进行播放,结合现场评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于形势政策教育教学中往往实行“单向灌输”,学生缺乏积极性、创造性,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变教为导,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满堂灌”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6]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与所学专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研讨,由任课教师制订研讨内容与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具备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的要求,而且应当从国内外实事出发解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据教育部最近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保持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关注程度最高的仍是大学生。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教学要求的结合点,紧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以突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时效性,力求教学内容更加富有吸引力。可以适当增加知名专家学术报告及高水平学术论坛活动的比重,比如结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邀请相关专家做专题报告等等。

5.增强课程实践环节,加强课程考核环节的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性很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充分利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

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考核环节的改革,积极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该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使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或单纯以论文撰写的形式给定分数,应把学生平时参与课堂讨论与社会实践等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核。[7]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必须深刻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模式,形成教学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的兴趣,真正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平.“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2]李咏宾,谭刚.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8).

[3]刘庆国,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4]刘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

[5]陈华栋.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形势教育论文篇10

Ma Xianghua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多数人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物质世界的高速发展,也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带来了冲击,“爱国主义”思想意识淡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大学形势政策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在大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In the 21 century, the informatization,networking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 our country's economy develop so fast. 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 happily. But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world impacts the people's ideal and belief. The people's patriotism faith becomes dim.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and the hope of our county, and they all the successors and the builders of the socialist. So we take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tics to an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so active and important that promote our national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set the right world, life and values.

关键词:爱国主义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 民族精神

Key words: patriotism;situation and politic;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spiri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73-02

1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

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极大发展了我们的物质世界,形成了各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消极负面影响。由于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价值观念截然不同,他们通过强势经济下的强势文化,将各种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所谓的民主思想的等通过网络、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迷惑了很多当代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模糊,爱国主义意识淡化,奉献精神缺失,势必影响到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爱国主义是人们以热爱和忠诚祖国为内容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团结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它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感。爱国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中华亿万儿女的精神支柱,是一面最有号召力的旗帜。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甚至濒临绝境,但是始终维系不坠,保持着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究其原因就是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与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承担起对祖国的义务和责任,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在这时期,高校更应该以形势政策教育为主要方法,将以基本国情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形势政策教育各项内容中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形势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内容

形势政策是党和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高校形势政策课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大学生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教育,同时,做好形势政策教育,还要经常性的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引导学生从国际环境、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社会发展大进程看形势,它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

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当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国内,我国正由传统型社会向现当代型社会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使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学生思想观念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

在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高校学生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做到科学、正确的分析形势、判断是非绝非易事。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在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增强民族自强、自尊、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进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具体实施策略

3.1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从组织方面,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是形势政策的主体。学校党政、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要科学搭配,定期对形势政策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知识储备。其次,从理论方面,担任高校形势政策课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加强自身理论水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成果武装并指导,认真研读时事报告,同时教育主体应密切联系学生,将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点问题积极认真的思考,用科学的理论做出正确的回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以思想的引导。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面对新形势,形势与政策课不能简单地讲评国内外重大事件,而需要通过教育主体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对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的趋向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定期举办集体备课,研讨沙龙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理论水平。再次,从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教育主体要从当代学生的实际出发,继承创新适用于新一代大学生的教育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日益强化,其思想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难以被学生的接受。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僵化,因此任课教师要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各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演讲辩论、角色参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改变传统的被动灌输式,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加深学生对形势政策的掌握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3.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重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由校园中所有成员长期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大学校园文化是形势政策课的重要载体,是不断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证。其次,校园文化应突出中国历史伟大成就教育。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认真研读形势,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主体应从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民族团结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多个角度讲述。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领先世界诸多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一件件我们可以引以为傲的成就,万里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故宫博物院等每一件都使世界人民感知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教育主体应积极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强心、自信心,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再次,加强校风建设。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风气的制约和同化,因此学校要重视校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将“爱国主义”渗透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载体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娱乐活动中去,要指导和鼓励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升国旗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

3.3 积极发挥网络载体“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网络的发展为形势政策课提供了新的载体。网络的快速发展,为解放学生思想观念、拓宽视野、了解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网络快捷性、海量性、交互性、隐匿性特点,又给传统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教育主体地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教育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给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首先要提高教育主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当代教育主体必须转变观念,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形势政策课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有效的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自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

3.4 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文体活动不是依靠教育者的直接说教,而是运用无意识教育的方法,使受教育者由被动转为主动参与教育活动。教育主体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长短期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要把各项活动有始有终地开展下去。活动一旦开始,就要投人全部精力把它做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乐趣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结语

总之,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命线,在这条生命线里,教育主体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使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旗高高飘扬,使励志图强的大学生朝着美好的明天而奋进。

参考文献:

[1]苑申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1,2上.

[2]苏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0,(3).

[3]刘丽,牛玉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