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21:37:53

中职生自我总结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1

【中职生自我总结一】

中专生活晃眼一瞬间.我的为人开朗,活泼,爱好广泛.在校间,连获2学期奖学金,担任了班上班干,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有较强的上进心.

刚入学时,我曾为做为中专生而懊悔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只要我努力了一定会成功的,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直到要面对自己的人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要自己努力的面对困难,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也曾经悲伤过,烦恼过,这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我应该更加努力弥补我的不足之处,所以我确信,中专的前途会很光明,很辉煌的.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运用我这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才能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经过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还是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未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段的提高自我。

【中职生自我总结二】

短短的中职生涯就这样结束了,从刚跨入中职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衅、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涯态度外,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中职三年的学习积聚和技巧的培育。

我自以为无愧于中职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职生而烦恼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处所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程也会有光亮、光辉的一天。自我鉴定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理解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慎重的我。使我清楚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英勇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

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点。但我检查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职生的我们应当擅长扬长避短的方式来增进自己,进步自己的综合程度才能。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生,我深知三年的中职生涯,所奠定的只是技巧和知识的基本,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的挑衅,但我会以实力和真诚的心理去战胜挑衅。从中获得经验,丰盛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三年的锤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聚,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尽力拼搏;面对将来,我等待更多的挑衅。克服艰苦,抓住每一个机会,信任自己必定会演绎出出色的一幕!

【中职生自我总结三】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在建筑行业对专业知识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夯实我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增强我们实际动手能力。我班与~~在学校建筑实训工地进行了对初级砖工和中级抹灰工的实训。去年我懵懵懂懂来到建校,对于我当初选择工业与民用建筑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是十分茫然。现在我对这专业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这次实训我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砌筑和抹灰的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具体的施工要点、施工环节、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提高了自己兴趣,为自己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实习结束了,我也收获很多,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在以后实训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让自己尽早成为建筑施工队伍里合格的一员,同时我也期待下一次的实训,相信在下一次实习中我会收获更多。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45

一、问题提出

职业认同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正性评价,它是激励该主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它也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看法,包括从事该职业能达到的目标、该职业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舆论对该职业的认可程度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感状态等。结合各学者对此概念的剖析,职业认同更应该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动态包含了主体从自身职业经历中不断发展,确定和修正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静态包含了主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可和不断对当前职业现状进行的反思,而这也是职业认同最大的优势即通过不断反思,促进主体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

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中有已经有过教学经验或其他工作经验的个体,也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或肄业生;学习形式也相对灵活。因此该群体在知识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职业情感、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比其他全日制统招学前教育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危机。而他们却是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热爱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岗前的职业认同感就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课题。研究以职业认同为切入点,探究成人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该群体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师资质量;同时可以完善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将来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该问卷在查阅和参考大量国内外关于职业认同感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构想,建立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其次,通过对5名在职幼儿教师和随机抽取的50名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学生的访谈,修改和确定了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并编制问卷。此种编制问卷的过程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共33个题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8个题目。主要涉及年级、生源类型、报考意愿、毕业后的打算等。第二部分是职业认同感调查,也是此次调查的核心,包括25个题目。主要涉及专业认同(9个题目)、职业认知(6个题目)、职业情感(4个题目)和自我职业效能感(6个题目)四大维度。

问卷计分方式分为两种。问卷第一部分采用百分数和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问卷第二部分25个题目全部为正向选择题,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相结合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经过预测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2,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符合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调查的可靠工具。受客观现实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研究的范围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专科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研究中所使用的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是指职前培养,主要指在校学习的培养方式,不包括函授、自考和在职进修的培养方式。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学前教育专业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成教学生共356人进行现场测试,实际发放问卷352份,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剔除未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多选、漏选、波浪形作答、同一性作答等无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3.4%。

三、研究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的分析结果如下。生源类型中,高中起点学生人数为235人,占总人数71.53%;中职起点学生人数为83人,占总人数25.23%,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61人,占总人数18.54%,其他专业(包含汽修、计算机、舞蹈、旅游管理、护理、电子电器和会计等专业)学生22人,占总人数6.67%;工作后来就读的学生11人,占总人数3.34%,他们的职业包括幼儿教师、前台、文员、公司业务员等。一年级学生282人,占总人数85.71%,二年级学生47人,占总人数14.29%。对自己专业和就业出路的分析中,307人占总人数93.31%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310人占总人数94.22%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186人占总人数56.53%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75人占总人数22.79%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93人占总人数89.06%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到公立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就职。

2.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较好,但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在每个维度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中,最大的分值差在专业认同维度上达到了18分,而职业认知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的分值差也分别达到了17分和16分。不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同上的情况不同,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职业认同四个维度的分数都有所提高;二是,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两个维度的分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增长相对较快。不同生源类型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同,其中较突出的是在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该维度上高中起点(平均分20.11)和工作起点(平均分21.76)的学生得分远低于中职起点(平均分28.24)的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在职业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差异不同。四个维度中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的差异较显著,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分数分别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2.14和2.02,而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

四、分析与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特点

从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是较好的。与王艳玲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相比,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更加积极和正面,在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上也更加清晰和明确。这应该是源于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的抉择有关。本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是非第一志愿录取,有的甚至是被调剂后录取的,因此部分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学前教育了解不多,专业学习很被动。甚至有学生不认可该专业的情况,他们认为本科生教幼儿园是大材小用,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范围较广,通常是结合家人、朋友和自身的特点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他们在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多主动的思考。调查结果显示93.31%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94.22%的学生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这显示出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更加明晰。

2.辨清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和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因年级、生源类型和对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对自身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不同效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体现出职业认同感的稳步增加,且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增长较快的趋势。这与王杰等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接受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同时各个专业课老师的引导和专业学习的氛围融入,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做了很大贡献。但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提高程度有限,这提示我们尽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专业更加熟悉和认可,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把控有了更多自信,但是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自己职业未来发展的期望并未提高。这对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议题,既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期望。

在不同生源类型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状况也出现其独有的特征。即是中职起点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远高于高中起点和工作后就学的学生,在其他维度上三者的差异不大。这与宋妍萍的研究结果有共通之处,她指出:不同生源类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差异。分析中职起点的学生成分发现中职起点的学生中(共83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居多(共61人),这足以可见个中缘由。中职就读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参加成人教育前就早已接触学前教育多年,也进行过多种学前教育技能的训练。因此他们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组织一日活动和琴棋书画等方面优于其他两个群体。

对将来职业的选择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出现差异。毕业后打算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在职业认同感得分上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其中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在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上的差异更大。这应该归因于毕业后不打算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对专业的理性抉择,在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这部分学生通常认为,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太喜欢小朋友,但是学这个专业比较容易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是认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是对职业的兴趣和喜爱,以及对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则较差一些。

本研究显示出年级、生源类型以及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同是将来作为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部分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匹配等从各方面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困境与消解[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王杰,薛钰川.学前教育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

[3]宋妍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3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结很重要。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五是获得的奖励。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评职工作总结)_监理工程师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自xx年10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本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业务上尽心尽力完成了各项工作,特别是经过五年的项目实践锻炼,自己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项目监理过程中,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积极参与项目的安全管理及监理资料的收集管理。从各方面不同角度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在工程监理期间参与了施工项目的所有工程的图纸会审,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安全方案的审查,进行项目监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配合领导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项目的实践锻炼,对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就以上几个工程谈谈个人的工作历程。

一、从工程刚开工,我首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进行图纸会审,并提出施工中需要与设计协商的问题,为日后施工监理奠定了基础。

六、加强项目监理资料的管理,监理质量的好坏,监理资料也至关重要,在监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力争及时、有效、可追溯,并且要求资料必须齐全,整理存放有序,为工程的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

七、加强与各有关单位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由于工程监理的工作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市质监站、市安监站等多个单位,为了搞好监理工作,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与各单位联系中认真按照职业道德,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积极与各方沟通,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同时也提高的我个人的处事能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近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如监理工程师培训,总监理工程师培训,见证取样培训和公司年底组织的各种培训,考核优良,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通过在现场的施工监理的锻炼,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奋力拼搏,努力刻苦的钻研业务知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评职工作总结)_语文教师评职个人总结

我叫***,是河北**中学语文教师。19**年*******学校毕业,19**年调入**中学工作至今。工作以来,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机关、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年,我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年来,我尽职尽责,既给年轻老师做榜样,同时又向高级教师学习,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德能勤绩四方面达到了高级教师的要求标准。现将我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书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多年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关注国家兴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就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职责。

二、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努力做到“学高为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教育理念中,我恪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原则。因此,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六认真”工作,在教学中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中职生 自卑 应对方式 早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74-02

自卑感是指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否定、不自信、沮丧、精神萎靡、软弱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自卑感、应对方式、早期成长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对中职生的自卑心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自卑感、应对方式、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中职生心理研究工作提供研究理论基础。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从江西民政学校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265份。其中女生187人,占总人数的70.57%,男生78人,占总人数的29.43%。

2.研究工具

第一,缺陷感量表。缺陷感量表是参考Fleming& Courtney在1984年修订的缺陷感量表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共37道题。

第二,应对方式问卷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是根据肖计划所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表改编而成。该问卷分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一个是指向情绪分量表,共36道题。

二 结果

1.中职生自卑心理性别变量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被试中职生的自卑感总分和五个维度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如下:

表1

性别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的标准误差 T P

自尊 男 78 26.01 3.64 0.41 4.418 0.000***

女 187 23.89 3.54 0.21

社交自信 男 78 45.08 6.89 0.78 2.683 0.008

女 187 42.56 6.99 0.51

学业能力 男 78 24.41 3.00 0.39 3.468 0.001**

女 187 22.78 3.11 0.26

外貌 男 78 18.33 2.72 0.31 4.184 0.000***

女 187 16.69 2.99 0.22

体能 男 78 19.81 3.91 0.44 4.720 0.000***

女 187 17.06 4.48 0.323

总自卑感 男 78 133.65 15.56 1.76 4.923 0.000***

女 187 122.99 16.26 1.12

注:*表示P

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男中职生和女中职生在自卑感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之间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自尊、学业能力、外貌、体能包括总自卑感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女中职生都要高于男中职生,在社交自信方面男中职生和女中职生没有显著差异。数据结果表明女中职生自卑感总体要高于男中职生,女中职生比男中职生更关注能力、外貌、体能方面。

2.中职生自卑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分析

表2

问题

解决 寻求社会支持 积极合理化解释 逃避 发泄

情绪 忍耐 幻想

否认

自尊 0.566** 0.012 0.434*** -0.167** -0.235** 0.38** 0.301**

社交

自信 -0.079 -0.108 0.28 0.255** -2.73** 0.028** -0.374**

外貌 0.210** 0.275*** 0.35** -0.239** -0.267** 0.379** 0.350**

体能 0.210** 0.275** -0.025** -0.286** -0.251** 0.275** -0.251**

学业

能力 0.05 -0.135* -0.212** -0.235** -0.212** -0.229** -0.212**

自卑感总分 0.210** 0.275** 0.255** -2.98** -0.326** 0.350** -0.404**

注:**表示在0.01双侧水平下显著相关。*表示在0.05双侧水平下显著相关。

通过分析的结果表明,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中的自卑感总分与其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呈负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越是采用了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的中职生自卑感越强,自卑越严重;而采用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的中职生自卑感较弱。

三 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卑的一面,自卑往往与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解决学生自卑的心理问题,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根据本文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心理素质

改善教育环境,其实说的是学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给予学生一个充满关爱、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在17~21岁之间,拥有自卑心理情结的不在少数,是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阶段,虽然日渐成熟,但心理素质极其不稳定。作为学校和社会,应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学校,要及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关爱、宽容和耐心,把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积极鼓励,提高心理素质

儿童成长环境对预防中职生、帮助中职生摆脱自卑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从小做起,关心爱护儿童,保护儿童。O’Donnell M、Scott D、Stanley F等人也提出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儿童,使其不受到忽视和虐待。但是,目前为止,在我国儿童虐待是一个尚未完全被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所以,学校、家长、社会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要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以全新的角度来挖掘每位中职生的潜力、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多种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不是“我不行”而是“我能行”。对于高自卑的学生特别是女中职生,要帮助他们寻找自卑的原因,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应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的成长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加强心理素质,走出自卑情绪。

3.因材施教,提高心理素质

自卑本身就是一种由于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的情绪体验。由于家庭生活背景、学生个性不同,患有自卑情感的学生类型也不同,有因为动机和对自己期望过高而产生自卑情绪的学生,有对自己过早下定义、判断自己“我不行”的学生,有因为性格胆怯自卑的学生,有因为地域差异自卑的学生等。因此,教师在引导、帮助他们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高心理素质,摆脱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黄曼娜.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J].心理发展与育,1999(4)

[2]李伦琼.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3]蒋国强.中职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分类[J].教育(成功),2012(5):48~51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 初职生 家庭环境 自我意识

1.引言

Patten[1]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由于父母在儿童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父母创造的家庭环境被认为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和谐稳定的家庭,对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意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初职校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这类被试样本的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以及前者对后者影响的研究尚未涉及。查阅文献表明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建设和心理上。国内外研究有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2,3],寄宿制重点高中生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4];其他各类儿童的家庭环境的研究等[5―9]。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共同对人产生教育作用。由于初职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家庭教育成为特殊教育有力的干预途径,因此很有必要对初职校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这类被试样本的家庭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上海市初职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探索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初职校学生,为提高初职校学生的行为和社会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初职校学生的家长创建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进程。同时,本研究也为我国初职校学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意识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被试取自上海市三所初职校,参加测验的有效数据是13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02岁,其中男生88人,女生46人。

2.2测量工具

选用苏林雁等(1974)修订的《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10]和费立鹏等(1991)修订的《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第三次修订版》[11]。

2.3研究步骤

对上海市初职校的学生、家长进行团体测验,统一指导语。回收量表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

3.1.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1。由于本研究没有做智力正常学生的自我意识测验,因此在评价初职生自我意识时,查阅文献本着相匹配的原则,我参照了洪珊珊等[6]研究中的对照组的自我意识量表分,与之相比,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对照组的差异如下[12]。

表1 初职校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自我意识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注:*p<.05,**p<.01,***p<.001以下同。

表1的结果说明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智力和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焦虑方面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1.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性别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初职校男、女学生自我意识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表2的结果说明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

3.2初职校学生家庭环境

由于该量表目前尚没有标准的全国常模,在评价初职生家庭环境时,我参照了原作者[10]的常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职校学生与常模的家庭环境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初职校学生与常模的家庭环境各因素均数差异性检验(x±S)

表3的结果说明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组织性得分与常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道德宗教、控制性得分上与常模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

3.3家庭环境与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关系

3.3.1不同自我意识下的初职生家庭环境的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自我意识下的初职生家庭环境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自我意识状态时对家庭环境的评价(x±S)

根据中国常模的评分标准,本文以PHSS总分低于等于第30百分位(总量表粗分小于等于51分)判断为低自我意识水平,得分高于(总量表粗分高于51分)判断为高自我意识水平,其中自我意识低的学生共57人,占42.5%。

表4的结果说明自我意识高的初职生其家庭环境中的道德宗教因子得分显著低于自我意识低的学生。

3.3.2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对初职生自我意识各维度得分与家庭环境得分分别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r值,n=134)

表5的结果说明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意识的智力和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有显著相关。自我意识的焦虑和合群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自我意识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与道德宗教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

3.4对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的相关家庭环境因素的回归分析

将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素分别作为因变量,而把家庭环境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表6的结果说明情感表达是影响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总分、智力与学校、焦虑、合群等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另外,分别有独立性对初职校学生的智力与学校、道德宗教对初职生的幸福与满足这两个自我意识水平存在着显著影响。

4.讨论

4.1初职生的自我意识

初职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智力和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方面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焦虑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研究显示,初职校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表现为不合群,性格内向孤僻,缺少人际交流。相比之下,幸福感与满足感较低,对自己的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均持消极评价。由于自我意识的缺陷,他们在校表现一般,较为孤僻,缺乏朋友,缺乏自信,将来难以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初职校学生应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缓解其焦虑症状,提高其自我意识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初职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没有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家长职业对初职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初职生所处的家庭经济状况多处于月收入的1、2水平(即1000元以下,1000―3000元),而家长职业以服务行业、待业为多,成长的环境没有很大差异,所以分析没有显著影响。

4.2初职生的家庭环境

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控制性得分与常模有显著性的差异。数据表明,初职生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性、道德宗教、组织性水平显著低于常模的水平,而在控制性方面要显著高于常模的水平。这主要考虑到某些初职生的家长自身亦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他们的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道德意识和组织性水平也相对较低,而鉴于初职生智力、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其自控的能力较常态弱些,家长对于他们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相对要高些,因此在初职生家庭环境的控制性得分方面要比常模高很多。

4.3初职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我意识高的初职生其家庭环境中的道德宗教因子得分显著低于自我意识低的学生。由于初职生本身的特点,有些家庭对于孩子在伦理和价值判断要求会降低,这对于初职生来说降低的标准更容易实现,有利于初职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而有些家长可能没有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没有放松在伦理和价值上的要求,因此可能会对初职生造成压力,使其很难达到标准,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初职生自我意识总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自我意识的智力和学校情况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独立性因子有显著相关。自我意识的焦虑和合群因子得分与情感表达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自我意识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与道德宗教因子有显著的负相关。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初职生的自我意识与其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这个因子关系更密切,进入回归方程中影响初职生自我意识的变量几乎都是情感表达,而独立性对初职生智力与学校有影响。我认为,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和独立性对自我意识存在正相关,这表明在家庭中受到尊重和鼓励,孩子既可以独立表达情感又可以充满自尊和自信,这些都有利于初职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初职生有良好的情感表达有利于他在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的情绪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而家庭对独立性的重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前面分析类似,道德要求程度与自我意识中的幸福与满足因子负相关,家庭对初职生的道德要求程度越高,他们就越难达到目标,因此幸福与满足感下降。

参考文献:

[1]Patten CA,Gillin JC,Farkas AJ,et a1.Depressive symptoms in california adolescents:family structure and parental support.Adoles Health,1997,(4):271-278.

[2]Rey JM,Walter G,Plapp JM.et a1.Family environment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oppositional defiant and conduct disorders.Aust N Z J Psychiatry,2000,34(3):453.

[3]施意,林英明,杜亚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我意识和家庭环境情况的初步研究.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45-247.

[4]杜亚松,童静娴,王运调等.寄宿制重点高中生家庭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8-150.

[5]Form oso D,Gonzoles NA,Aiken LS.Family conflict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predictive factors. AM J Community Psychol,2000,28(2):175.

[6]洪珊珊,金华,贾佳等.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37-238.

[7]沈鉴清,吴惠娟,陈红卫.儿童攻击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44-745.

[8]王瑜,王玉玮,王贵菊等.家庭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行为、自我意识、个性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41-444.

[9]张静,石淑华,胡美荣等.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20-321.

[10]苏林雁.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07.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6

论文摘要:本文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采用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当代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职业决策困难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

1.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决策不当、对职场及职业了解不足、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某些基本素质能力等问题更是其就业难的关键原因。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做出职业决策时出现困难,影响了顺利就业。同时,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对应聘单位、应聘方式、甚至是应聘结果,大学生都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还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从而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

主动性人格(Pr0active Pers0nality)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ateman和Crant (1993)认为〔z7: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改变环境的过程。主动性个体主动改变环境,较少受环境约束;他们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直到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相对而言,不主动的个体表现了相反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来做出改变。

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0n-making difficulties)是职业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杜睿(2006)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因素结构:职业信息探索是指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职业自我探索是指个体主动探索自我,多种渠道探索自我;职业规划探索是指个体主动寻求职业决策、职业规划的信息;职业目标确定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程度。本研究中的“职业决策困难”涉及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的职业决策困难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主动性人格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的研究更是非常困乏。鉴于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间题,针对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所有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出现的职业决策困难,研究二者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Bateman, Crant( 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PPS)”和杜睿(2006)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2个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保证样本更具代表性,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大一至研二的学生,学科覆盖管理、工科、理科和文科。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对问卷法的研究结果予以支持和补充。访谈提纲根据第一阶段问卷法量化分析的结果设计,选取北航大一至研二的3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5名学生,包含3名男生和2名女生。

对回收的有效数据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2.2量化研究工具

“主动性人格量表”是单一维度,包含17个项目,采用Likert7级量表计分,从1到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较高,则代表具有典型的主动性人格。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系数为0.90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由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4个维度构成,包含16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量表计分,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系数为0.906 , 4个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747 , 0.656 ,0.623和0.700。

3.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6.6%。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例约为7:3,管理、文科、理科和工科人数比例约为Z:i:2:2,本科、硕士人数比例为3.7:1,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人数比例约为5:5:4。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不罗列数据处理过程。

3.1主动性人格

被试总体主动性人格的均值为79.267,标准差为15.672;男生均值为79.488,标准差为15.401;女生均值为78.744,标准差为16.371。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平均水平上,男生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人格。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0l )0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p1=0.023 ,p 2=0.018 ,p 3=0.003 ),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无显著差异。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p=0.009 )。来自不同家庭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414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大中城市生源(p =0.0350 ),小城镇生源与大中城市生源无显著差异。

3.2职业决策困难

女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伽1=0.004,p2=0.012,p3=0.008,p4=0.029 ,户=0.005 )。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1=0.00l ,p2 =0.0l0,p3 =0.005 ,p4 =0.010 ,p5 =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07 ,p2=0.003 )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13,p2=0.02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工科生显著低于管理、文科生(p l =0.026,p2=0.011);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工科生(p=0.032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生(p=0.029 ),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如1=0.00l ,p2=0.002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0.00l ,p2 , 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如1 =0.00l,p2,4=0.000,p3=0.004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伽1=0.041, p 2=0.004 , p 3 =0.000 )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p1,2,4=0.000,p3=0.003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 1=0.003 ,p2=0.002,p 3 =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1, 2=0.000,p3=0.001)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 3=0.000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 2=0.0l0,p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3=0:000 )。在总分、职业信 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本科生显著低于 硕士生((p1=0.014,p2=0.00S,p3=0.040);在职业规 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本科生和硕士生 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 我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如1, 2=0.00l ,p3=0.007 ,p4=0.003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 总分、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生源(p 1=0.002,p2=0.001,p3=0.009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p1=0.007 ,p 2 =0.022 ) 。

3.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不同程度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总分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 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33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0.001,p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1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2=0.000 );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4 ,p2=0.000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7 ,p2=0.000)。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7,0.3000.252和0.259。因此,以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的预测效率较高(R 1=0.322, R2=0.327 , R3=0.300, R4=0.252, RS =0.259,p1=0.243,p2 =0.084 ,p3=0.060,p4=0.043 ,p5=0.055 ),回归方程有效(p1 =0.000,p2 =0.000,p3 -0.000,p4 =0.000,p5=0.000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为自变量,主动性人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对主动性人格的预测效率较高(R1=0.016, R2=0.274, R3 =0.537,R4 =0.648,β1=0.951,β2 =0.521, (β3 =0.305 ,p4=0.213 ),回归方程有效(p=0.000 ) 。

4.讨论

根据量化分析和访谈的结果,分别对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困难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展 开探讨。

4.1主动性人格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的性别界限日益模糊。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意识 日益增强,不甘落后于男性。高校教育对于男、女生具有同等期待,不会歧视女生,也不会对她们降低标准。因此,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管理学科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高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一方面是由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学科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广、更灵活,这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寻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而文、理和工科生,可能就算采取更多的主动行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就业去向。

硕士生的就业需求比本科生更强烈,因为不少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生的经历普遍比本科生更多,具有更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更强的目的性,可能惰性相对弱并更能发现采取主动行为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以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

农村生源的学生普遍毕业后不愿意回农村工作,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强,所以主动性人格较强。此外,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的学生,在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上依次更优越。优越可能使人享受安逸、养成惰性,从而降低主动性人格。

4.2职业决策困难

男、女生生理条件有差异且社会角色不同,使社会和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相对低,使女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因而使女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很可能降低自我效能、影响对胜任某一岗位的信心。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走向职场并获得成功。虽然女生存在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但是并没有使她们甘于落后,反而使她们更加努力。

理、工科专业性很强,专业和岗位对应性明显,一般都是技术岗,所以其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方向较明确。管理学科专业性较强,其中一些专业兼具文、理科性质,就业去向较广和灵活,虽然这是一个优势,但也是一个劣势。文科的专业性最弱,职业决策的目标最不明确。所以,职业决策困难是存在学科差异的。

大一学生刚进人学校,主要任务是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以适应大学生活,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都不甚了解、且也不急于了解。大二学生已经逐渐熟悉大学生活,专业学习也逐渐步人正规,开始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辅导。大三学生会主动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开始考虑求职或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两难选择,其职业决策意识显著增强。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职业决策意识更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更大。研一学生步人新的学习阶段,职业决策意识比大三、大四学生有所降低。研二学生再次面临毕业,普遍选择求职,少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且一般而言,研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充分,职业决策意识最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最大。在访谈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职业决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职业决策是临近毕业时的事情”,并不把职业决策看成是持续终生的人生规划。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

学历是求职的拍门砖之一。争取更理想的职业是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硕士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职业决策意识,从而导致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此外,虽然硕士生的就业面可能比本科生更广,但他们的就业需求却更迫切。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被家庭包办的更多,成长环境更优越和安逸。农村中独生子女较少,所以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就有更多的决策机会。考上大学,农村生源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是密切联系的。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主动性人格的学生,其职业决策意识出现得较早、程度上也较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更明显;具有较高职业决策困难的学生,为了解决困难,会发挥出较高的主动性人格。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更“主动”意味着比别人更早、更好、更有准备的完成一件事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主动”采取行动才能比他人抢先发现机遇、才能捕捉机遇,从而能缓解或者解决职业决策困难。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 半工半读 职业心理 职业价值观 求职自我效能感

[作者简介]周晶(1970- ),女,山东莱芜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心理学。(山东 莱芜 271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52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94-02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学生以实训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有关半工半读的实训方式对学生职业心理的影响的研究一直乏善可陈。对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习者。康廷虎(2005)对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比较显示,两种类型群体虽然在职业价值观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大学生显著倾向于个人取向价值观,企业员工则显著倾向于社会取向价值观。 本研究试图考察半工半读是否也会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发生同等趋势的变化,以便在教学和实训指导时更有针对性。

一、调查方法

采用康廷虎所编制的个人取向―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问卷,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活作必要的修订。其中社会取向价值观包括工资福利、社会需要、工作稳定和背景变量4个分量表,共24道题目;个人取向价值观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工作生活环境、个人专业兴趣和社会地位4个分量表,共24道题目。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3~0.85,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采用Betz与Taylor所修订的简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包括自我评价、职业信息、选择目标、未来规划和问题解决五部分,共25道题。经修订,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7~0.91,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两份问卷均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

随机抽取职业学院294名二年级学生,主要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参加半工半读专业实训两个月的学生144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97人;在校学生15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110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

二、调查结果

分别对不同类型学生在两种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的均数检验,其结果显示如下:

1.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首先我们对全部样本高职学生的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和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进行同体自身比较,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在两种取向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17.743,P0.001,N=294),他们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上的分数极其显著地高于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单独将半工半读学生的两种取向职业价值观进行均数比较,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分数仍然极其显著高于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t=10.414,P0.001,N=144)。

第一,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各项进行独立样本均数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半工半读对学生个人取向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影响(t=-0.937,P0.05),但是在工作环境与社会地位两项价值观上存在显著作用力。与在校学生相比,半工半读学生比较忽视工作环境的优劣(t=2.220,P0.05),但对职业所具备的社会地位比较重视(t=1.991,P0.05)。在自我实现和专业兴趣上,两类学生的重视程度没有显著差异(t1=-1.821,P0.05;t2=-0.937,P0.05)。

第二,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社会取向职业价值观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均数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没有造成显著影响(t=1.604,P0.05),但是在对工作稳定性、社会需要和背景因素的重要性的评价上两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半工半读高职学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在校学生(t=2.039,P=0.0420.05), 对背景因素维度上的评价也是极其显著的高(t=2.941,P0.01),但是对社会需要的评价则显著低于在校学生(t=-2.107,P0.05)。两类学生在对工资福利的重视程度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311,P0.05)。

2.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将不同类型高职学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上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显示,总体上两类高职学生在求职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显著差异(t=-0.261,P0.05),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和问题解决上(t1=-1.193,P0.05;t2=0.386,P0.05;t3=0.759,P0.05),但是在职业信息和未来规划上,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出现显著差别。半工半读学生在职业信息的自我效能感上极其显著低于在校生(t=-3.519,P0.01),但是在未来规划上其自我效能感又显著高于后者(t=2.029,P0.05)。

三、讨论

1.关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个人取向为主,即使在半工半读学生的评价中,个人取向的价值观仍占明显优势。这或许与学生长期的自我意识凸显有很大关系。当然随着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逐步参与和感悟,他们在职业价值观的倾向性和自我效能感还会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现实职业环境。正如金盛华等人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所言“很多大学生将选择职业的最终目的定位于金钱的获得,而原始的目的已经被‘遗忘’或‘消解’”。①

2.关于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无论是个人取向还是社会取向都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但是逐项分析,可以发现半工半读还是产生了部分影响,表现出由个人价值取向向社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

与在校学生相比,半工半读学生在个人取向职业价值观上更加重视职业的社会地位,忽略工作环境。这或许是学生初步进入职业实践活动后,感受到社会赞许的文化影响,开始重视职业在价值感和社会地位上所产生的差别。实习实训的环境具有临时性,由于高职学生角色所限,对工作环境可能不会十分在意。

在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的工作稳定性、背景因素和社会需要的感觉造成了显著影响。与在校生相比,经过半工半读的学生更加重视工作稳定性和背景因素,但是显示出轻视社会需要的倾向。经过半工半读实践后,学生并没有强调依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我们认为这与高职学生比较强烈的职业分化有关。按照自己拥有的技术专长和适当的条件来选择职业是必然的。相反,在校生往往会产生按照社会需要选择职业的考量,还处于一种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心态。以上分析表明,半工半读的实训经历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渐进的性质。

3.关于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总体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分项比较中可以发现,在校学生对搜集职业信息更有信心,而半工半读学生对未来规划更有把握感。这与康廷虎的调查结论部分一致。本研究后期访谈发现,经过半工半读实践的学生对规则更加认同,在行为上更加自制,对求职申请更有信心,表现出积极的职业规划心理。而在校生在职业目标设计上往往比较茫然,还需要更加丰富的职场体验来增加强化职业设计意识。

四、高职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建议

综上所述,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带有局部性的、渐进性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和职场规则上可能会有更加积极的变化,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实习前的职业心理指导。在学生进入实训学习之前,通过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自我效能感等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态,激励学生在半工半读学习中保持职业观念和心态的开放性,体会并记录自身的变化,将职业心理导向成熟。

2.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心理辅导。指导教师定期召开实训座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决策上的疑惑给予充分地解答和指导,培养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促进学生不断整合自身资源,提高职业适应力,为未来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3.在实习后的职业心理指导。针对研究中学生职业心理特点,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半工半读学生纠正自身过分自我关注的价值倾向,促进其职业心理主动向社会价值取向转化。同时,系统指导学生的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信息搜索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未来职业规划,制订行动计划,提升其求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职业人格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包括半工半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第二,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

第三,在个人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在社会地位与工作环境的评价构成显著影响。在社会取向的职业价值观上,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在工作稳定性、背景因素和社会需要上构成显著影响。

第四,半工半读对高职学生求职自我效能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职业信息与未来规划的效能感构成显著影响。

[注释]

①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655.

[参考文献]

[1]程飞.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2).

[2]丁蕾,王晓红.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J].教育与职业,2011(12).

[3]何阿敏,谭佳.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偏差及其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2(6).

[4]韩丽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初次就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recid=&filename=2010246547.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

14b2tBTVBXczN4b0lOblNwb2pIWQ==&v=MzI3NTdyck5WMTI2SHJHOEdOVElx

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bWZZT2RxRmlyaFU=,2010-04-01.

[5]康廷虎.大学生职业决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recid=&filename=200508002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14b2tBTVBXczN4b0lOblNwb2pIWQ==&v=MTMyOTBoMVQzcVRyV00xRnJDVVJMbW

ZZT2RxRmlyaFVMelBWMTI3RzdPd0h0SE9xSkViUElSOGVYMUx1eFlTN0Q=,2005-05-01.

[6]王祖康.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1&recid=&filename=2010044829.nh&

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

TTGJhYkhWcUFFLy9XNUV2VVlLZnU4Y042NWpYSXA2Z014b2tBTVBXczN4b

0lOblNwb2pIWQ==&v=MDMwMzVUcldNMUZyQ1VSTG1mWU9kcUZpcmhVYn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8

论文摘要:本文以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为基础,检验了高校非毕业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结果表明非毕业大学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占多数,其中有半数以上对未来充满信心,但这种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没有显著差异。“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的各个方面上都明显低于其他决策现状的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关注的目光已从单纯的就业率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涯发展辅导已成为就业工作中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水平则是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基础。

在学生职业辅导这一领域内,Crites提出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职业成熟度包含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两大方面,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其职业成熟度的衡量标准以职业选择为主。如果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专业能力和就业形势等进行科学的决策,作出职业选择,并采取客观可行的措施,最终获得职业,那么其职业成熟度就高,反之则低。

CriteS(1978)模拟智力的层次模型,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发展模型。该模型的顶端是职业发展的总体程度,类似于一般智力(generality)因素,第二个层次由四个主要的因素群构成,两个描述职业选择的内容,另两个描述职业选择的过程。过程的两个变量为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其中能力测量主要是用来测量与个人获得职业信息、进行职业规划并作出明智的受教育和职业决定的职业决策等相关的能力。具体包括五个成分:(l)自我评价能力,(2)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3)目标筛选能力,(4)职业规划能力(指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5)问题解决的能力(指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障碍的能力)。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Betz和Taylor(1981)借鉴Crites理论模型中职业选择能力部分的结构,编制了《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缺乏信心可以导致职业决策困难。因而,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结果

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辅导标淮及内容的制定,进而影响到职业辅导活动效果的科学评价。

本研究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学生职业决策方面的研究,旨在了解一至三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以及职业目标决策现状的异同,并希望调查结论能够为今后高校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1.问卷材料

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目前的职业决策状况的调查。分为四个选项:“A.已经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并感到满意”、“B.已经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但感到不满意”、“C.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但对此充满信心”、“D.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第二部分是一份《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由Betz和Taylor于1983年编制,1994年修订。彭永新和龙立荣于2001年对该量表进行了翻译和修订。问卷由五个维度组成,共50题。五个维度的内在一致性效度在0.6774一0.8098之间,重测信度在0.511一0.601之间,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此外,该量表具有良好的辨别效度。

2.被试与施测

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复旦大学31个专业(其中16个理科专业,15个文科专业)665名一至三年级本科生。被试者中一年级本科生共91人,占被访总人数的14.1%;二年级本科生233人,占被访总人数的36.2%;三年级本科生320人,占被访总人数的49.7%。所有被访者中男生为282名,女生为362人。问卷按专业进行集体施测,实测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发放问卷665份,实际回收651份,其中无效问卷7份,共得有效问卷644份。

3.数据处理

测试结果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分析

1.总体决策状况

调查发现,创4名被调查学生中A类学生占14.6%,B类占5.5%,C类占44.1%,D类占35.8%。不同年级间存在一些差异(详见表1)。

2.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结果

《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五级记分方式,l一完全没有信心、2一有一点信心、3一一般、4一比较有信心、5一完全有信心。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位于3.597~3.819之间,接近于“比较有信心”(见表2)。

3.各年级在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五个维度上得分的差异

统计检验发现,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职业生涯决策效能无年级差异。

4.职业决策现状同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的关系

统计显示,不同决策状况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性别对选择目标、制定规划有显著影响,男生优于女生(见表3)。

5.不同职业决策状况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五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研究采用Schoffe法对所有四类学生进行了所有可能的配对比较。AB列表示选A和选B的被试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五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以此类推,结果见表4。

三、讨论分析

1.职业生涯决策现状整体情况

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学生中,选择C项(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但对此充满信心)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4.1%,为各项之最。其次为D项(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占35.8%。非毕业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比率高达近80%。另有14.6%的非毕业生已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对自己所确定的方法感到满意,还有5.5%的学生对所确定的方向感到不满意。

在非毕业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占多数,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非毕业生专业课学习相对较少,而基础课较多,且实践、实习的机会也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缺乏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出决策的信息和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通病,即一些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重知识轻能力。

在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非毕业生中有半数以上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些信心是基于对社会形势的充分把握,对自身能力的深刻了解,还是进人大学所带来的无名的优越感,有待进一步讨论。

2.各年级职业生涯决策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选A项的人数比率随着年级的上升递增;选B项的人数最少;选C项的人数最多,但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选C项的人数依次递减;与此同时,选D项的人数不断上升(超过了同年级选C项的人数比率)。

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的差异不大,而三年级之后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可见,随着学生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发展方向等更为清晰,对自身能力、特点的进一步了解以及与社会接触日益增多,部分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生涯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职业决策的能力。但其中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总人数比率过低。选A项的人数比例更是不容乐观。近几年,四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就开始进入求职的实战阶段,因而求职前的诸多准备,如了解自我、了解行业以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须在低年级时开始准备。

选择C项的人数在一年级时占绝对优势,之后大幅递减。从数据可见,其中只有一部分挤人了已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队伍,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陷人入了“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泥潭中。此选项比例逐年增多,到了三年级甚至超过了选择C项的人数。

可见,其中有不少学生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不知道自己能担任何种职务,适合走怎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有部分大三同学积极地为自己的将来准备和忙碌,但他们缺乏充分的自我认识、职场了解,没有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必然会出现迷惘的心态。随着离开学校的日子渐渐逼近,现实与理想、兴趣与专业间的种种矛盾也日益凸现,而社会环境有要求个体尽快作出决定,因此除了迷惘之外,焦虑程度也会上升。

综观三个年级的数据,不难看出,大一时的信心存在一定的泡沫,盲目的信心并不能换来理想的结果。因而,尽早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好打算有助于解决就业时所要面临的种种问题。

3.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

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在3.597一3.819之间,表明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方面都有一定的信心。

方差检验揭示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学生的生涯决策自我效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学识的丰富而相应提高。这给了我们两方面的启示:第一,生涯决策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课堂的学习和传统教育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培养;第二,多数在校学生不能自主、自发的提升这一能力。因而,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提高他们的生涯决策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目前职业辅导的工作重心已开始从高年级同学扩一展到全校学生。这一研究结果更是进一步证实了对非毕业生进行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低年级开始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将使得他们在高年级时更从容地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结合整体的职业生涯决策现状来看,不同决策现状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的五个维度土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自我效能都明显低于其它决策现状的学生,仅在问题解决这一维度_L同选择“已经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但感到不满意”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数据显示他们在职业生涯决策上的迷惘和困难与缺乏相应的能力和信心有关。所以,在进行生涯辅导时.应该特别关注这批学生。

四、结论

1.非毕业大学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占多数,但其中有半数以上对未来充满信心。

2.低年级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

3.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决策五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信心。

4.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没有显著差异。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9

关键词:语言表达;归纳总结;培养提高

众所周知,如何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目前高职学院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课题,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从高职生的就业实践来看,沟通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在职场的发展水平。所以,高职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学院学生培养计划中重要的部分,其中,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职生来说是提高其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关键。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原本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高职生从中学转入高职学院学习,思想上还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如何让学生转变观念,将语文学习放在就业的前景下,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但是高职学院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职学院全体教育者面临的课题。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管理和活动中提高高职生的表达能力,也是我们的职责。在表达能力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归纳和总结能力。从逻辑上说,归纳即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简称归纳)。归纳的过程需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得到的经验材料,需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有比较,归类,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譬如归类,它是指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对象按类区分开来的方法.通过归类,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现象条理化,使大量的事实材料系统化.归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比较,找出事物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把具有相同点的事实材料归为同一类,把具有差异点的事实材料分成不同的类。因此归纳的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需要有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总结则是指在归纳的前提下得出规律性和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性的结论。

无疑,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为前提的,而现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却是越来越差,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在高职学院的五年学习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上一个台阶,从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入手,提纲挈领,抓住关键。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从一事一理开始学习归纳和总结。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从某件事当中发现某个道理,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讨论中学生也可以找到自己在认识上的偏差,学会使用自己学过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方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总结都要经过比较的环节。在实践中,譬如让五年制高职生比较一下上高职和上高中的差别,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现状和以后的前途,得出结论是上高职多了一条就业的道路,摆脱了高考的压力,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这其实就是给自己以前的生活做一个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类似的比较活动还有就是高职生毕业时讨论比较一下自己应该继续升本,还是就业的问题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归纳总结不同做法的差别,其中学生们必须要进行横向比较,比如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比较;还有纵向比较,比如自己和自己的比较等等。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从说话不着边际到能够把道理讲明白,能够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得以提高。

二、任务导向,积累经验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归纳和总结更是如此。学生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积累经验,才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贯穿于高职阶段的教育中,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完成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从语言表达交流的方面来看,以下活动都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包括归纳和总结能力的作用。

首先,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比赛活动,学生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语言材料,包括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开场白、结束语,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学生必须围绕主题来删选材料,哪些有用,哪些没用等,这都锻炼了学生的归纳的能力。在学生比赛的最后都需要一个精彩的结束语,如何画龙点睛地来结束演讲和辩论都要求学生掌握总结概括的能力,才能使得自己的发言具有一定的高度,才能被大家和评委认可。学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积累了实战的经验,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高职生能够参加各种比赛的学生多数是在高职生中表达能力较强的,而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组织活动也是可以将这样的任务镶嵌其中,如在班会活动中,请学习有进步的同学总结一下自己的进步和经验体会,既间接表扬了学生学习进步的行为,鼓励了学生;又教会了学生如何来总结。再如以班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每学期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所谓熟能生巧,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会有进步,水平也会提高。

三、案例启发,模仿出新

高职生语言表达的训练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典案例的运用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得到启发。其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学生从开始的简单模仿到灵活运用,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规律,就能有所创新。

首先,最经典的总结是借用名人名言。这样的经典案例非常多,譬如在一次关于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中,反方四辩的总结陈词运用了康德的话:世上有两样东西让我感到惊奇和震撼,那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这句话画龙点睛地总结反方的观点就是道德建设更重要,为整个辩论增色不少。

其次,在演讲中恰当使用煽情的技巧来结束全文,抓住动情点,引起共鸣,效果不俗。例如美国军事家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的退休演讲结尾使用一句歌词,歌词唱到:老兵们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慢慢地消逝。这句歌词掀起了演讲的高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煽情的方法,例如借物煽情、借景煽情、借人煽情等等。

中职生自我总结篇10

个人述职报告是个人与公司领导沟通的桥梁,一般在外企每个季度、年度是都要做的,尤其年终述职,对于营销人与企业本身都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内企多执行的不是太好,多以年度及季度工作总结代替,其实两者并不能等同;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交心”为主,即主要向公司领导汇报自己在先有的工作岗位上的任职状况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愿望,而后者以“交数”为主,即一切让数据说话,通过数据总结一段时期以来的工作得失以及下部市场工作计划。分清了上述两者的区别我们也就可以根据其侧重点的不同来组织我们的年度述职报告了。

首先是内容的组织,个人述职报告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职位以及岗位职责来组织我们的报告内容,他主要是在向领导传输一种我们任职状况以及职位胜任状况的个人信息。在这里一般应当将自己的岗位工作按照岗位、负责区域、工作内容、时间等将自己的述职报告划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按阶段分主题进行工作汇报。

其次是述职报告的结构,这部分一定要清晰而明了,它可以增加领导的注意力,具体汇报内容又可以分为前言、岗位工作回顾、岗位发展展望、后续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前言主要是对自己整体任职工作状况及发展方向的评估,更是对当前工作职位的认识,在这一部分一定要简明扼要,切要注意避免“独占风头”,把市场的成绩全部归功于自己,一定要体现出“成绩是在领导及公司的支持下取得的”;岗位工作回顾是真正向领导展示自己销售业绩的部分,内容一定要简而精,既要将自己的销售业绩罗列出,又要清晰明了而不罗嗦,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学会归类阐述,并按类寻找代表性销售业绩进行陈述;另外这一部分还应当包括“市场问题及自我检讨”,人无完人,市场也绝对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市场,我们的销售管理工作也就自然要存在一定的缺失,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述职报告显得真实,但这一部分的阐述一定要体现自己对市场及个人问题逐渐纠正、自我提升的过程;第三部分岗位工作展望,主要是针对自己在市场回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全解决方案以及自己在岗位提升方面的思路与见解,以向公司领导传达自己胜任当前职位乃至更高职位的能力;最后,后续部分是自己树立的目标,是给领导看的,这是表决心的部分,可以以具体的岗位目标来陈述也可以以几句工作口号来阐述。

再次,选择一个非常合适的名字能够使你的述职报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应当避免直接使用“述职报告”以及“个人总结”之类的字眼,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如果使用“**区域**期间个人生意回顾”效果会更好一点,而且能够显示出个人营销功底的扎实性与专业性,另外再给你的述职报告加上一个合适的副标题,那效果自然就不用提了。

最后是述职报告的形式,述职报告是给领导看的,所以普通的文字格式达不到让领导形成印象的目的,最好能够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这样领导更乐意看,另外一定要加上一定的图表进行展示说明,这样既能增加领导对述职内容的印象,又避免了述职内容的冗长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