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7-04 17:17:40

高校英语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微课;高校;英语

高校英语教学具有知识点散、知识领域广泛等特点,加大了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难度。高校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微课具有短小、主题集中、场景化强等优势,它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将高校英语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微课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优势

微课以微视频为载体,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它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1.1主题集中。微课教学内容少,往往是围绕课堂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在规模上也具有短小的特点,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凸显主题集中的优势,有助于突出英语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有效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1.2方法灵活。微课作为一种课程教学资源,由于内容短小,在使用上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微课既可以运用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辅助教学、拓展延伸的一种有效方式,也可以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1.3适应性强。微课见微知著的特点使得其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它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体现出适应性强的优势,教师可以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等多个领域使用,并且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全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率。

2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灌输痕迹,教学内容较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2.1教学理念滞后高校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滞后,教师单向输出,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种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2.2教学内容单薄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单薄,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视野与知识面拓展,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拓展意识,学生课后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高校英语教学低效现状。2.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与潜能挖掘,目前不少高校英语教师缺乏教改意识,教学方法单一化,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教学效率提升。

3运用微课优化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

微课自身的优势使得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包括词汇教学、口语教学、语法教学等,并且收到较好的效果。3.1微课让词汇教学厚重起来。在高校词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常规教学思维的束缚,运用微课让词汇教学厚重起来。例如在进行以“A”为首字母词汇展开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微课录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习平台,包括微信、微博、QQ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课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节省了课堂词汇教学时间,也可以强化学生对“A”开头这一类词汇的记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针对教材词汇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词汇专项微课资源,以英文歌曲、音视频等形式,让高校词汇教学变得厚重起来。3.2微课让口语教学互动起来。口语教学是提升高校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路径,然而课堂留给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课堂教学由于缺乏特定的交际场景,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为了让口语教学进行广泛的互动,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微课。微课应用于高校口语教学,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口语学习提供素材,如我们可以应用英语电影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剪辑,形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模仿,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微课也可以为学生口语表达创造情境,通过不同应用场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场景进行差异化口语表达,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3.3微课让语法教学“活”起来。语法教学对于规范学生英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制约着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发展。但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就会有效提高语法教学效率。以情态动词“can”为例,我们援引《老友记》这部电影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运用英文经典歌曲等,制作成微课,学生在电影、歌曲等辅助下,不仅语法学习的兴趣浓厚,而且也容易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语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此外,我们还以运用微课开展阅读教学,聚焦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结语

总之,微课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要根据微课的特点,针对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高校英语与微课结合的有效路径,让微课为高校英语教学助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释放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蔡丰临.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67-68.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尚无法满足岗位需求,这不仅严重限制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职业能力视角下,加快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势在必行。

1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1.1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从就业方面来看,旅游或商务领域的岗位是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了使学生未来可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旅游英语专业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良好的应急能力以及旅游从业人员接待游客的技巧、服务礼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2加强学生的跨语言交流能力

对于旅游英语专业来说,其就业方向主要是旅游行业,基于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不仅要具备中文交流能力,还要掌握良好的英语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跨语言交流能力,以便于使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化旅游市场的职业能力要求。

1.3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认识

以英文导游这一职业为例,其是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典型性对口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讲解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介绍景点地区的人文背景、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等[1]。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熟练运用双语进行讲解,尤其是进行英文讲解时,必须要熟知文化内涵,并可以准确表达蕴含的实际意义,需要长期的培养与教育,才能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认识,才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讲解。

2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2.1教材缺乏针对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还存在着教材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课程安排方案上也不够合理,一些实习实践安排甚至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进度存在冲突,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往往才开始开设旅游英语课,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应用旅游英语。与此同时,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材缺乏针对性,实际作用不强,现阶段所有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仅仅是将旅游专业、英语专业的部分课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大,也很难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旅游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聘任是由学校负责,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其他工作经验,仅有1/5的教师有酒店或者是旅行社的从业经历,教师的能力尚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高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工作,多从专业、学历以及授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师聘任制度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数缺乏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经历,甚至对旅游知识不甚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仅能根据教材照本宣科,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这就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沿袭传统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主动性、积极性均不高,从而给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多媒体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为推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相对比较生硬,从而导致多媒体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3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3.1有机结合专业知识与语言沟通

英语是一门沟通性、实用性均比较强的学科,旅游英语的专业性相对较强,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英语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有机结合语言沟通与英语专业知识。从教学模式方面来看,可以采取双语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为确保双语教学效果,高校也要加强团建工作,积极引进高素质、有旅游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熟悉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2加强教师的能力水平

为了推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专业教师应积极加强与职业英语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旅游专业知识、专业英语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渗透英语的短语、句式、语法等知识,并将其与旅游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最终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应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

3.3应用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指的是,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者是某种特定职业有关,可以满足特殊用途或者是不同学习需要的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由此可以看出,专门用途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专门用途英语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专门用途英语是基于原有教学模式而开展的专业化、深层次拓展,而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高度融合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英语的实际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现阶段的就业情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专业性较为不足,在进入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还需重新学习更具专业性的内容,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一些学生选择了其他职业。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有机结合旅游职业英语术语、英语基本听说读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3.4加强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实训,也就是实践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实践训练过程中,应重视实际教学成果。可以在原有实训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平台,让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6]。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如果学生可以将专业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5考核方式的创新

以往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考核,多数以笔试为主,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死记硬背”成风,虽然笔试成绩非常好,但英语口语能力却非常差。究其原因在于,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倾向于书面知识,没有注重英语口语能力,长此以往,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哑巴英语”,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挫伤。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应注重考核方式的创新,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适当将口试、笔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口试分值在考核成绩中的比重;也可以不定期开展小型英语口语竞赛,并将竞赛成绩纳入到平时成绩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的国际友人来华旅游或者是参加商务活动,因此,旅游行业越来越看重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就给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应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从教材选择、师资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李玲雪,承静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河南省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7(18):314.

[2]余意梦婷,全娜.“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1):62-65.

[3]韩斐.ESP理论在高校旅游英语课中的教学应用初探[J].现代交际,2017(1):158-159.

[4]刘虹.中国文化在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107-108,141.

[5]贾莉萍.高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4):118-119.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英语;英语教学;“三农”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三农”问题始终为重点问题,尤其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英语技能,但当前城乡教育仍存一定差距,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农村产业建设需复合型人才支持,因此需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三农”教育,提高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并依托于英语课程加强“三农”教学,以此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效果。

1高校英语教学服务“三农”的必要性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居住人口为5097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41178万人)的36.11%,相较于201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在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发展迅速,需继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作为承载着人类起源的首发产业,其在设备及科技作用下逐渐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食物来源稳定,但对于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继续关注,以此推动小康建设。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势逐渐明朗,英语在国际贸易及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英语技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目前,各大高校对英语教育愈发重视,且在教育部监管及改革指导下,英语教学成为人才培养重点,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校对学生英语应用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口语能力.英语教学焕发出新活力,但在“三农”问题上,高校英语教学并未做出改革,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与“三农”相关英语知识较少,如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等相关的农业知识,导致学生对“三农”问题认知不全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逐渐频繁,在农业贸易发展中,英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经济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关键方向,农业也不例外,为更好地发展线上农业,拓展农业销售渠道,需学习各类网路运营相关知识,此时要求具备一定英语能力,学习国外先进农业建设理念,结合农业经济与网络经济,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从英语教育角度解决“三农”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2“三农”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2.1教材合理开发

高校英语教学与“三农”问题的融合离不开配套教材的开发,“三农”英语教材应具备专业性、特色性、实用性、交际性特征,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可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当前英语教学已注意到实用能力的重要性,对口语交际及知识应用更为关注,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仍占据较大课程比例,导致英语教材不再适应于社会发展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无法将“三农”问题巧妙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因此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三农”问题合理开发配套教材是必要的。首先,“三农”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材应区别于公共英语教材,并在教材内容中强调“三农”问题,突出农业服务技能,将该教材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为提升英语应用技能,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教材的编写应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展开,理清教材思路,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强调英语实用性,并运用课后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认知,全方位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体现技能特色,把握教材时效性及新颖性,传递英语基础技能的同时,做到理论结合案例,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教育价值[1]。其次,教材编写时应注意将“三农”问题与基础性英语知识相结合,并促进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编写期间应重视英语语言表达难易强度,突出教材专业性及实用性,需由英语教材与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将“三农”英语教材打造成循序渐进、实用为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农业经济的发展需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如德国生态农业、荷兰设施农业、美国科技农业、日本休闲农业,为更好地将国外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展开农业发展,要求教材内容具备一定语言交际培养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处理业务能力及跨文化意识,以此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三农”英语教材同样需从该四大板块入手,在听、说部分中,教材应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场景对话,如农业营销广告、农业产品介绍等,构建“三农”场景,加强“三农”英语教学;在教材阅读部分,选用“三农”相关资讯报告,并增加跨文化意识相关内容,依据阅读部分设计综合性思考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在写作板块中,结合教材各单元主题设置英语表达任务,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三农”问题展开思考与写作,合理开发“三农”英语教材,使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问题。

2.2支教帮扶

“三农”为农业、农村、农民,而农村教育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一项,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可引导高校学生借助实训或假期的机会到山区支教,带领学生到山区,在英语支教活动中深入理解“三农”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三农”思想,并借助学生的力量发展乡村教育,使学生将自身英语知识技能应用到农村教育中,深入体会“三农”内涵。高校学生思路灵活,运用实训或假期的时间到山区支教可带给山区学生丰富英语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兴趣,为确保顶岗支教帮扶效果,应由高校选取合理山区学校,当前农村教育已完善,因此需高校带领学生到山区、西部等教育欠缺地区,并由高校教师全程带队监管,确保学生在支教帮扶期间切实发挥作用,在实际支教活动中实现英语教学对“三农”的服务,不仅带给学生良好体验实践机会,更可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山区、西部等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深化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知,实现英语教学与“三农”的衔接融合[2]。山区、西部等贫困地区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部分,而该部分区域家庭教育不足,留守儿童情况相对严重,英语知识作为现代化人才培养重要内容,留守儿童的英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为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与“三农”问题的衔接,教师可鼓励学生与留守儿童加强联系,采用“结对子”方式引导学生与留守儿童书信往来,引导学生将自身英语知识及技能传递给留守儿童,弥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深化英语教学与“三农”间的关系,并于英语课堂中传递“三农”思想,使学生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提升英语教育实效,以英语为纽带连接高校教育与农村教育。

2.3引入慕课教学

慕课教学方式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信息化时代下,应引入慕课教学法,加工“三农”相关问题与知识巧妙融入到英语教学中。2.3.1课前引导为确保高校英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需注重课前引导,要求学生结合“三农”教学问题展开预习,为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可结合慕课方式设置“三农”英语教学视频,并根据“三农”教学视频设计课前问题,提高学生英语预习效果。例如在农业自然资源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从现有教育资源中选取知识点难度适中,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慕课视频,为满足“三农”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还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自主录制教学视频,提升学生英语自学效果,设计开放性“三农”问题,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特定农业问题展开思考,以此实现“三农”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三农”。2.3.2课程教学过程中互动英语课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而课堂阶段为加强“三农”英语教育的主要环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应突破传统教学思想,提高教学互动,采用新颖教学方式展开革新式英语教育,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将“三农”相关英语知识巧妙融合到课堂互动中[3]。例如:英语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拿出5~10min检查学生慕课预习效果,并结合慕课视频内容组织互动讨论活动,与共同讨论“三农”英语相关视频内容,引入情景模拟、小组竞赛等活动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当代大学生对“三农”相关内容了解较少,讲述与“三农”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升其对知识点的印象。2.3.3课后巩固完成课堂教学后,需设计一系列课后活动进行知识巩固,例如:结合英语教学内容设计“农产品特色销售”、“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等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应用到“三农”主题任务中,加深学生对“三农”的理解,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拓展延伸“三农”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慕课资源搜集资料,并根据自身理解形成PPT与课题文件,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对“三农”的理解。为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教师需革新现有课堂评价,从慕课学习、课题作业、课堂互动等角度展开多元化评价,以此引起学生对“三农”课题、“三农”慕课视频、“三农”互动活动的重视,依托于慕课教学法将“三农”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高校英语课程服务于“三农”,培养学生“三农”意识。

2.4三农主题活动

学生在长期教育学习中已具备英语基础,为加强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锻炼口语技能,教师除必要知识点讲解外,还可组织各类“三农”主题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展示、课题项目等活动,带领学生到特定“三农”场景中,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应用到“三农”建设中,创建“英语知识输出”过程,巩固英语教学效果,且在“三农”情景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理解[4]。例如:教师组织“农产品营销模拟”活动,学生自主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别代表农产品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秘书、公关主任等角色,由学生自主分配,于模拟活动开始时分发初始运营资金,各小组需将公司内农产品售出,可采用不同销售办法获取利润,由教师主导活动,并根据各销售办法效果及农产品销售时间差异给予不同价格,将农产品售出最高价格的小组获胜。在“农产品营销模拟”活动中,学生在与教师交易期间必须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学生需同时考虑农产品销售方式及英语表达形式,在活动情景中增强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并围绕农产品销售展开思考,以此深化学生对“三农”建设的认知,同时可提升学生团队分工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巩固英语教学效果。除上述情景模拟活动外,还可组织“三农”主题阅读活动,各英语小组自主选择与“三农”相关的课题,阅读相关英语文献,积累“三农”英语词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活动中,完成“三农”课题后,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各小组选派代表将课题研究内容及所积累的“三农”词汇展示给同学,在相互交流中补充学生知识框架,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拟定“三农”主题英语辩论赛,激发学生英语表达热情,将“三农”主题英语辩论赛转化为和巩固吸收英语知识的载体,兼顾英语教学效果及“三农”理念传递,在特色活动下引起学生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投身于“三农”建设的几率。“三农”主题英语活动可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例如:组建班级微信、QQ群等,引导学生搜集“三农”相关英语单词或词组,以学号为顺序,每日分享10个英语单词或词组,学生需记忆学习并组织默写活动,每日默写时需将前两天单词共同检查,起到巩固效果,使学生养成关注“三农”英语知识的习惯,借助“三农”主题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英语知识对“三农”问题的帮助,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2.5特色英语实训

2.5.1产学合作为使学生将自身英语技能应用到“三农”建设中,可采用产学合作形式引导学生挖掘行业特点,以社会需求为指导,教师根据当前“三农”建设情况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引导教师前往农村或农资企业调研,了解“三农”实际建设情况,以此有针对性展开人才培养。采用产学合作的方式展开英语教育需得到高校的支持,与当地农业部门、农资企业等签署合作协议,给予学生英语实训的机会,使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应用英语技能,并了解当前“三农”建设情况,使学生在实训体验中感受农业发展,熟悉农业建设环境,强化学生英语管理,深化对“三农”英语知识的理解,并可在实训期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职业道德素养[5]。产学合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使英语教学活动服务于“三农”,与农资企业、农业部门、农业展会等取得合作展开校外实训是必要的,使学生在特定的“三农”情景中提升自身英语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展馆、农业博览馆建设不断完善,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农业外语供销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为满足展览功能,提供优异服务,需大量农业外语人才,高校可与博览馆、展览会达成合作,为其提供英语志愿者,使英语教育服务于“三农”事业。2.5.2校内实训加强校外英语实训的同时,应加快校内农业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政府资助、企合资、学校自建、行业资助等形式建立实训基地。现阶段各大高校英语实训基地通常为语言实验室,将语言实验室作为练习英语听力及口语能力的场所,为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在可现有语言实验室内安装农业企业相关软件及“三农”资料,并可结合“三农”建设情况摆放模拟物品,在现有语言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场地改造,将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融入到现有场地中,补充校内农业实训基地功能,例如:建立产地市场场景,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农产品生产情况;建立批发市场场景,使学生明确农产品批发环境;增设农业线上销售软件,使学生意识到“互联网+农业”带来产业转型,在真实实训场景在应用英语知识,借助英语教育推动“三农”建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三农”问题是极有必要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业人才培养效果,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英语教育与“三农”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复合型“三农”英语教材,采用定岗支教帮扶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三农”问题,引入慕课教学法,积极组织三农主题活动,聚焦“三农”,开展特色英语实训,加强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端阳.三农文化视野下高校英语学习模式改革与教学管理方法探究:评《英语教学与课堂实践》[J].热带作物学报,2021(1):391-392.

[2]刘佳,农桦.地方高校帮扶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情况研究: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20(22):249-250.

[3]徐永军,肖岚.慕课视角下高校农业英语教学设计研究:评《农业英语》[J].中国食用菌,2020(3):52.

[4]黄琳.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转型: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J].林区教学,2020(8):60-63.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必要性

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国策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了打开国门走出去的发展策略,时至今日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相应的话语权。然而与其他国家交往势必要运用到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学好英语因此逐渐成为我国走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高校生承担着社会各方面的殷切期望,将来会代表国家走出去,所以让高校生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迫在眉睫,而改革高校英语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本身的国际实际,也要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先进做法,这是大势所趋。英语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语言之一,除了我国,其他非英语国家如果想要在世界上顺利地与其他国家交流,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广泛查阅的其他成功国家的一些英语改革做法,发现教学改革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它既是他国在英语教学上得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者不断探索得出的良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语言实践,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切实掌握把英语作为交际中介语言的本领。2.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着悠久历史,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我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教学上也比较重视死记硬背,这一点也影响到英语教学。我国高校学生重视英语单词和语法的背诵记忆,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应试试题;但是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显然无法满足社会期望,也难以走出国门发挥所学。1因此,界内尝试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大家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个理念,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人对此理解往往侧重在学生上,但实际上教师也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本身应该对知识要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所以我们自己首先充分掌握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进行实践探索,多与同行进行教法交流,及时了解自己的教法在实践中发挥的效果怎样,做好记录和分析,教学必要的调整。只有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把该理论正确运用到教学改革中;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效样教师,也做到理论结合实践。3.学生成长的需要。我国学生长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即重视对知识点的背记及考试测验,结果他们能够在英语开始中取得到高分。但是实践中,需要他们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的时候,就整体水平偏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势必要引导他们调整以往的学习方式。就目前我国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看,高校学生在理论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效果,证明传统学习方式有积极作用,所以调整时应该适当保存传统学习的方法,调整方向侧重放在增加实践成分,并与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充分应用起来,成为一项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前帮助他们感受运用另一门外语与其他人交流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语言使用方面的自信心,为将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的教改,基本上都是要求师生逐渐增加对实践的重视,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容易过分重视实践反而轻视了理论的作用。无论何时,理论知识永远是学科的基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是一样,词汇语法知识是不变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记单词背语法规则,做好知识的基础累积,这样才能够服务于未来的写作和口语交际需求。首先教师要明确理论是基础,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重视理论的基础性地位,日常教学中除重视学生词汇和语法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英语学习理论知识的传授。词汇方面,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听写以检查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情况;语法方面,我们要注重基础语法的学习,英语语法是相对固定的,再复杂的句式也是由基础语法规律变化而成的,学生想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说出地道的英语,就势必要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基础语法理论知识的学习。2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会让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学习和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2.注重实践方法的选择。教改必须重视实践,旨在能够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比如口语和写作能力。但是如何增加实践教学量,实践课程又如何开展,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对英语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目前经过教育者们各方面的探索,已经发现了许多实践教学的方法,比如课堂上分英语学习小组,由教师来选定主题,学生围绕主题用英语进行交流,专家他们在熟悉环境中使用陌生语言的机会,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和熟练性。再比如举办英语演讲或写作竞赛,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不断磨练自己的口语和应用写作能力,这样的英语学科竞赛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所有的英语实践教学方法可能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来选择应该采用哪种实践教法,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应该包括教室的硬件设施、班级学生的人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教学时间和授课任务安排等等,这都会对实施的实践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应当注重选择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果发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作用,应该及时停止;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则更换实践方式,若时间紧迫则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搭配。理论具有强大的奠基作用,给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则是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锻炼,使他们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相互促进,有效提高高校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需要有策略,盲目混杂在一起有可能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反而相互克制,产生障碍,让学生难以适应。3因此,我们在使用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提前根据教学进程表对课程分配做好安排,将理论课安排在前面,实践课排在后面,考虑到高校英语课堂基本上是大班授课,而且学分不多,课程任务比较紧张,所以最好是两节理论课后安排一节实践课,既能够调节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稍微放松下情绪,调整状态,又可以走到理论与实践的现时结合。另一方面实践课也是理论课程的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掌握好理论知识还是必要的,实践课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由此可见,理论课和实践课应该穿插进行的,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存在,而应该相互依存,彼此交融。如果单独地先学理论知识,而后再实践锻炼,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內对大量的理论知识做到全面掌握,此时进入实践课程,等于再次对学生灌输了大量新知识,让他们对整个知识体系产生混乱,导致负面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学生英语学习反感。

三、结语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英语;线上教学;可行性;ESP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衍生出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借助互联网资源、途径、理念等优势,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其中,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的方法改进,不仅涉及到“英语学科”本身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符合艺术类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而“线上教学”(Teachingonline)具有很强的融合性、自主性、灵活性,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学习主体的需求,也为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有助于打造符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特点的“特色学习”模式。

一、高等教育英语线上教学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一)英语线上教学优势分析。宏观上,英语线上学习的优势可理解为互联网技术所衍生的学习优势,对于英语这一“语言类”学科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身临其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根本价值在于交流、沟通使用,对于英语实践环境具有迫切性需求。但在我国教育空间中,英语是“第二语言”,仅在课堂、校园及有限的师生互动空间中,很难实现高质量的语言实践环境打造。“线上教学”突破了英语教学的物理空间限制,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英语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建立英语“学习群”,随时随地展开对学生的指导、问题解答,又例如基于“云课堂”或“慕课”形式,充分利用国内外院校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弥补自身在物理空间中教学水平的不足。第二,节约成本。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获取的资金支持也不断增加,但整体上仍然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这导致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结合现状,大部分高校都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上,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完善等,而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为学生构建英语学习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尤其对于艺术类高校教育而言,其核心教育价值体现在“艺术课程”方面,英语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远不及艺术专业的硬件投资、软件配置。“线上教学”模式下,师生都可以便捷地获取教学和学习资源,且绝大部分资源都是免费供应的,能够满足综合艺术类高校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要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第三,以学定教。“在线教学”是游离于艺术类高校学生正常英语课程之外的形式,在实施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完全可以满足“以学定教”的要求。例如,根据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征(舞蹈、声乐、绘画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作为教材教学的辅助部分,这样可以进一步发挥ESP优势,并借助专业知识来提高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二)英语线上教学可行性分析。第一,线上教学操作能力的可行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等人才的艺术类本科师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方面的运用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额外地培训辅导,即可轻松地驾驭“线上教学”的工具使用。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广泛渗透,教育研究部门、市场机构、第三方平台等提供了大量可供用于教学使用的平台和资源,例如“微信”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终端应用,可提供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支持,教师可以非常便捷地构建“微信课堂”。第二,线上教学资源满足的可行性。互联网具有开源、共享的特征,容纳了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专门针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通过收集、归纳、整合等处理,能够快速地形成支撑艺术类高校学生线上教学需要的系统性课程。以“慕课”形式为例,在“中国大学MOOC”为代表的慕课平台带动下,国内知名大学纷纷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其中“英语”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板块,这位英语线上教学提供了资源可行性支持。第三,线上教学意愿需求的可行性。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已经普遍进入“00后”时代,这一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经历中,广泛地接触到互联网,因此对线上教学具有很高的认可度,自身也具备很强的“线上学习”(Learningonline)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英语线上教学对于他们而言可以成为“常态”。

二、艺术类高校学生英语线上教学展开模式

(一)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线上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是一种教师、学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有较高的契合性,基于资源的优势形成的线上教学方法,其雏形为数字化课程资源从传统课堂向网络平台的延伸,即通过将课堂教学过程转化成视频、音频等形式,提交到互联网上,以满足一些无法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学生的复习、强化需求。2011年,“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将翻转课堂的概念具体化,主张先让学生通过观看课程视频,了解教学内容大概、明确知识重点、标注学习难点等,以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全面、更深度的学习效果。由于这种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模式,由此“翻转课堂”的模式也正式确立。事实上,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后喻文化”的实践表现。从学生角度说,“翻转”的不仅仅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学”的常规流程,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完全跨越了教师“主体性”,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知识学生事先已经掌握,仅将尚不明确、清晰的内容进一步加深探讨,这样一来可以提高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艺术类本科英语线上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构建,可以采用“三步走”的形式:首先,教师给出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处理(分解、归纳、整理),让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在线上平台搜索相关资源,对于词汇、语法、语篇等有基本的了解,并圈定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解之处。其次,教师基于“微课视频”增强知识针对性。利用线上平台交流,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比较集中的部分制作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由于微课视频具有知识的“高浓缩”特征,可以迅速达到解答释疑的作用。再次,教师结合艺术类本科专业展开知识扩展。在学习结束之后,根据艺术类本科专业特色,为学生推荐相关的线上教学资源,例如艺术纪录片、艺术家生平介绍等。(二)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线上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模拟学习过程规律的方式,以建筑范畴内的“脚手架”类比,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逐层搭建支架,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层次。很显然,“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架材料,艺术类高校英语课程通过在线学习渠道进行的方法、资源扩展,能够更符合当代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类本科学生英语在线学习的“支架搭建”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为学生搭建“接收支架”。基于互联网上广泛存在的教育资源,例如新闻报道、影视资料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必要条件”有所了解。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而不是直接地给出结果或解释,因此在线上教学所需要的资源方面,必须充足、精确、完整。第二,为学生搭建“转换支架”。该部分内容涉及到现实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学习引导、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将已经掌握学习素材进行加工转化,达到“支架”的新高度,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感。第三,为学生搭建“输出支架”。结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点,输出支架的搭建应偏向于“艺术表达”,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语词汇、语篇联系。例如,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编排成舞台剧,或通过歌曲、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增强理解和记忆,学会正确的运用。(三)基于“混合思维”的线上教学模式。结合现状来看,艺术类高校学生英语线上教学模式要满足“可行性”,尚不能完全脱离线下的指导和辅助,这源于“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虽然在功能、价值上存在差异,但就知识技能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在词汇、语法、语音、语篇等方面的掌握能力,学生如果单纯地通过线上资源进行“模仿”,容易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困境———由此,正常课堂模式下教师专业指导仍然是不可缺失的———由此,应充分发挥混合模式的教学优势,等同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的融合,在不同学科具有很高的“通用性”。整体上,艺术类高校英语“混合思维”下教学模式实践包括两种具体表现。第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框架、以教师为客体。将教材所涉及的学习内容作为“框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线上资源中自由展开学习,例如利用“慕课”形式,在自学过程中形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进而将自己所不理解、感到困惑的知识点以“问题汇总”的形式提交给教师,再由教师在正常课堂教学工作中予以解答。第二,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媒介、以学生为客体。教师根据英语教学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即线下教学内容),将所涉及的知识点从教材中提取出来,让学生通过线上英语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归纳成与教材资源相关的完整系统,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所提交的研究报告、作业等不做硬性要求,以充分释放学习的积极性。但相对于“翻转课堂”和“支架教学”而言,“线上+线下”的模式更加灵活,主要用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大学英语中关于西方社会“礼仪”的部分,教师可以脱离课本教材的限制,将其转化为一个“专题”,通过线上收集来的资源分析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线下”教学主要用于实践,例如艺术类高校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将“礼仪”作为一个主题来表达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校学生英语线上教学是顺应“互联网+”时展规律的表现,从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优化出发,进而带动学生学习思维及行动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实现艺术类高校学生在“文化课”与“艺术课”方面的成就均衡。本文在论证英语在线教学的可行性基础上,提供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维护于“艺术专业”与“英语知识”之间的教育平衡,通过提高艺术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构建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国际性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而不仅仅将“英语”作为艺术类高校学生视域下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看待。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结出独特、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刘伟.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3):237-238.

[2]安媛媛.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高教学刊,2018(07):86-88.

[3]李晓旭.CBI理论下艺术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53-58.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6

当前高等院校在学生英语教学方面,虽然开始重视实际应用能力,但大多数高校老师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法教学为主,忽略了口语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带来了很多的弊端,首先是语法教学比较枯燥,且学生较少有机会在学校里使用英语口语,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其次,学生在英语读写能力上占优势,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英语口语会话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有了更多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外国人,口语交流的重要性越发体现出来。许多高校学生能过四六级甚至专八,但面对外国人时几乎都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在进行雅思托福等考试时,普遍能在阅读和写作上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口语部分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目前的高等英语教育在口语方面有很大缺失。因此,不论是从高校还是教师,再到学生,都必须提高对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视程度,利用各种条件和教学设施增加口语训练在课堂上的比重,使我国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提高课堂英语口语训练比重

2.1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传统被动英语教学,转向主动开口进行英语口语表达,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氛围。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再设计相应的口语情景练习,以分组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老师充当的是辅助角色,主要观察和评判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最后的考核中也应该加入口语的成绩评定,鼓励学生自己提升口语水平的意愿。因此在课堂中,老师除了讲授语法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入一些英语俗语、习语、俚语等的介绍,课下多推荐一些利于口语练习的英语电影或电视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一些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也不应给予打击,而是以鼓励为主,以免学生因害怕发音不标准或是表达不正确而羞于开口。2.2听力练习强化训练。听力训练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口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只有听得多了,才能在老师进行英语提问的时候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并且利用听到的一些表达方式,半模仿加创造性地对问题进行英语回答。现在的高校英语考试中,听力分数已经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听力部分往往也是最难的一部分,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失分的项目,所以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仍然十分重要。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老师可以在播放完一段听力音频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刚才听到的内容,回答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依照学生自己的应用能力而定,再加一些其它的听写练习。老师课后提供一些合适的英语听力平台,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主练习听力。2.3增加英语课堂中口语比例。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课堂上老师一般采用全英文教学方式,而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往往采用中文,所以要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英语口语的时间,就要让学生也参与到全英文课中来,不管是讨论还是回答问题都尽量使用英语,这样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他们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认识和思维转换能力。课堂上开展的一些角色扮演和对话训练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语教学的比重。总之提高口语训练的比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英语口语实践机会,英语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灵活应用,自由表达思想。2.4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按照课本内容来进行提问和知识讲解,避免超纲太多让学生产生听不懂的挫败心理。老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及时记录学生的表达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以鼓励为主,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时也要依情况而定,对于一些影响较小的错误可以不打断学生的回答,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路和自信心。尤其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更要鼓励他们开口进行对话,也可以让口语能力较好、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去帮助不愿意开口的学生,减轻口语能力较差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焦虑,让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愉快的心情,维持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更多的学生都能融入到口语训练中去。2.5设置英语口语竞赛。当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学校可以根据老师反馈的教学信息来安排一些高级的英语口语比赛,比如英语辩论赛或是英语论坛等。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论是拟写提纲或者选择题目,或者口语的表达,都可以在比赛中得到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设置好英语比赛的题目或是辩论赛的议题,帮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比赛中担任评委来评判各小组学生的表现,最后给出名次。在比赛中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演讲,对于一些语法问题可以留到上课时再来讲解,这样的大型比赛往往能激起学生进取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提升的作用。2.6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口语能力。不同地区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或是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比如提供一些国外交换项目、模拟联合国项目、英语演讲竞赛等。难以开展此类项目或活动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编外的口语外教,定期开展口语对话交流活动,来达到锻炼学生口语水平的目的。同时有能力开展大型英语课外活动的高校可以带头联合其他高校联合举办一些比赛,号召更多学校的学生加入到英语口语的练习中来。在高校中,学生社团和留学生也可联系组成口语互助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促进双方口语发展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争取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实践。

3结语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帮助,英语在当今世界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和使用需求。我国要不断跟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就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所以在提升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方面,我国不仅要鼓励各大高校开设更多的英语口语课程,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要提高高校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口语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找到最合适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培养更多更全面的高综合素质的学生,让我国青年学子们在课堂上和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都能获得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何瑛.高校英语教学课堂提高口语训练比重的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9-82.

[2]姜瑞红.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问题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6(5):133-135.

[3]孙宏扬.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6(3):50-51.

[4]王慧颖.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科技信息,2010(23):261,309.

[5]谢雅丽.高校英语教学提高口语训练比重的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6(12):83-84.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自信;河南高校;英语教学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文化进一步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开展,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掌握传统意义上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思想、文化及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繁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南应强化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因此在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讲好河南故事、弘扬中原文化的能力。

一、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积极回应时代主题,把握好德育与教学两个环节,以文化自信为指导进行教学与研究。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自身文化顽强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下,要求我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精英、语言的输出者与中国文化传承的行动者,更应该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其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之情,提升文化自信,从而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河南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中原文明源远流长。新时代以来,河南省在对外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文化资源开发仍存在一定空间。因此,应更加充分发挥中原文明的优势,深入挖掘老子文化、佛教文化、汉字文化、寻根文化、少林文化、瓷器文化等文化符号,叫响“老家河南”品牌,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老子文化是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创立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河南鹿邑是老子的故乡。河南佛教文化传统同样极其深厚,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坐落于洛阳,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河南具有独特的汉字文化资源,如大众所熟知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以及漯河籍汉代目录学家许慎所编写的《说文解字》等文献。河南文化具有寻根文化属性,河南祭祖大典,长盛不衰。全国共有171个姓氏出自河南。少林寺和少林功夫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对加强国际文化交往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陶瓷文化也是中国的象征,同样是河南丝绸之路传播的重要文化之一。

三、河南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融入路径

(一)充实教师的地方文化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了解河南文化,河南高校教师自身应具有地方文化知识素养,能将一些河南重要的文化要素如功夫文化、儒家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河洛文化等阐释出来。为丰富教师的地方文化知识,各高校可定期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河南地方文化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及河南各高校可定期组织开展省级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比赛等,提高教师地方文化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教学技能,从而真正有效地将河南地方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二)鼓励大学生参与本土传统文化活动。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地方文化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将河南地方文化教育纳入到河南省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通过举办本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讲好河南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之情。同时开展文化知识竞赛,竞赛题目可涵盖老子文化、汉字艺术、茶文化、武术武学文化、黄河文化等。通过本土传统文化比赛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起到“以赛促教”的作用,增进学生们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三)支持大学生“走出去”。对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要领悟与体会其重要意义及所赋予时代内涵,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南省教育和文化等部门应定期举办中外交流文化节,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用英语讲述河南故事,传播河南文化精神。同时,可利用各类中外交流等项目计划,支持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等进行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性会议等活动,架起河南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四)培养翻译人才。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对于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译外人才严重匮乏,在文化翻译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文化滥译误译等。高端翻译人才不仅需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河南文化知识素养背景,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具有丰富的翻译经历。因此河南高校应引进能力强、专业精的翻译教师,在有能力开展翻译课的高校大力开展翻译课程,培养翻译人才,突破河南文化资源“走出去”的主要瓶颈。

四、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首先应该唤起高校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使其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强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河南应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大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力度与广度,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进而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景云.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8(06):9-10.

[2]叶小文.中国文化“走出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3]王秋莲.高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44-47.

[4]许智银.河南文化资源整合与对外传播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02):30-34.

[5]陈争峰,郑沛,刘楠.“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构建与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4):125-133.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格局已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杨雪飞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的《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一书,从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入手,分析了中西方在饮食文化、社会文化、交际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文化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多元文化视域下,开展英语的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所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并同时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探究了多元文化本质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表示,如果高校英语教学要充分迎合和利用多元文化,就应该对多元文化的本质,以及人们为什么要利用多元文化的目的加以确认。

作者认为,多元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服务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培养英语人才的目标也是为社会输送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语言类人才。因此,将多元文化作为高校英语教育的发展前提,属于一个1+1>2的过程,为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是高校英语教育改良优化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作者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分为饮食文化、社会文化、交际文化三个类别进行研究,并且从外语语言应用作用的角度,确认了高校英语教学应该改良的具体方向。作者表示以这三个层次为基础,促进英语教学朝多元化方向过渡,可以迅速有效地令学生正视中西方文化差异,令学生熟悉真正的英语语境,避免学生在应用外语过程中出现语义上的歧义。

重新审视并规划了教师的责任范围书中作者还提到了教师职责转变的必要性,指出以往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无论具体要求是什么,学校大多都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出改动,却很少对教师的责任范围进行重新规划。而多元文化视域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教育改良目标,“多元文化”是社会文化形态的缩影,教师们应该带着长远的目光去审视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基于此,作者以多元文化为视域,重新审视并规划了教师的责任范围。一方面,教师需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让学生们明确多元文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对应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们熟悉多元文化下的英语语境;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成为积极的文化传递者,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专业语言学习经验的人,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属性,而学生却会因为专业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无法快速了解到全新的英语文化背景等内容。因此,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学习惯——教师只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者,负责为学生讲解语法、阅读、写作等实用类知识——成为文化的传递者,积极的为学生们提供新的文化素材,让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建构极富实践性的价值在该书策略部分,作者并未采用比较常见的理论分析方法,而是使用了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交叉结合的方法,从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这几个常见的课程类别入手进行研究。这种研究视角的分类,使得该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的理论参考读物,也可以单独作为实践教学的参考。单独提出哪一章,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迅速理解技术重点,并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此外,作者在多个章节中都反复强调,将多元文化与语言应用技巧相结合的关键,就是教师需要摒除文化本位意识,教会学生在应用语言时要站在对方文化语境的角度去建构语言逻辑,尊重多元文化的独特性,而非在汉语语境上进行英语转码。

作者:钱庆斌 单位: 汉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9

一、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概述

1.就业导向解析。所谓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模式等在内的高校英语教育,必须能够很好的适应快速发展且千变万化的岗位职业需求。能够根据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而有增、有减的对英语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面对那些新兴的社会英语岗位亦或是社会需求量逐渐锐减的岗位,高校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以及招生数量制定时,也必须将市场因素充分考虑在内。为此,从此种意义上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就是高校在学生就业发展这一核心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能够通对社会、市场需求的充分分析,来进行英语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就业导向教学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树立,极大的促进了英语各项岗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提升英语教学内容实用性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提前感受到实际就业感,从而起到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培育的目的。2.就业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基本需求。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在高校英语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以此来在职业导向下对高校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训练,将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英语基本技巧,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促进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扎实、稳定,为其英语各项能力的发挥提供基础支持。(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多角度的开展英语学习。而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课程设计,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英语教学。(3)基于岗位需求,有效整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针对岗位需求素养、能力、知识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高英语人才的实用性,使学生拥有能够通过自身的语言知识来对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解决的综合素质。(4)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全方位来对学生进行培育。在关注学生硬性英语知识培育的同时,关注英语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培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在在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辅助下,来正确处理各项国际交际事务。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共同构成了当前的英语教学,各项英语教学成果、问题也都集中表现在师生身上,以特有的行为、特征显现出来。为此对于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也应当从师生两方面来进行。1.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存在局限性。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就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前进,虽然其中也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绩,但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问题不断衍生出来,对改革中的英语教学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对英语学习需求的扩大化也导致了当时英语教学人才稀缺化的现象。而为了保障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开展,高校开始降低对英语教学人才的要求,许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开始进入道英语教学岗位工作中去。这不仅从根源上降低了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和水平,同时也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后续的英语教学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问题是当今高校英语教学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造成了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教师只会死板的依照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思维和教学完全局限在教材上,在教学创新、教研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教学思想、模式陈旧,无法掌握好英语理论、实践以及素质教学之间的平衡点等等都是当今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存在局限性的主要表现。2.大学生英语学习欠缺灵活性。我们通过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探究,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欠缺一定的灵活性,其学习思路较为呆板。具体表现为,学习思想传统,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固有思想模式。在老师、家长的期许下,为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无论在日常课堂学习还是课下的预习中都会有选择的选取一些考试真题、考试复习要点、考试答题技巧等来进行学习,英文课外阅读等书籍基本不存在与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之中;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运用的合理、灵活与否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不仅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对于学习技巧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反复对所学知识点、段落、代表性的英文语句、词组等进行背诵,而不知道对于记忆策略而言,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信心和兴趣,制定周详的英语学习计划等学习策略同等重要。

三、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大学生接受高校教育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的择业就业。因此,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优化是实现学校与学生价值的重要基石。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种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1.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为就业导向下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高校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且直接手段,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教育人员才能更好更多的培养出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所以优化师资力量提高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校管理者可以聘用转型的企业英语工作者担任英语教学工作。企业英语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进行教学,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竞争力。另外,高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培训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具体可以要求公共英语教师经过系统化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并安排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定期培训,鼓励教育工作者参加其领域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或专业竞赛等。高校管理者还可以将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及教学水平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教师的竞争机制。如对高素质的教育者提高课时补助、进行优秀教师评选并给予适当奖励,提供进修机会学习机会等,吸引更多教师自发的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自身教学质量。另外,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参加实际操作获取实战经验,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便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而通过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相关措施来有效改善当前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局限的现状,在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自身教学综合水平的同时,促进职业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实现就业导向下实用型综合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2.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善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在就业导向下,针对学生自身对其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就业能力的培育的强度,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完善。具体而言:1.督促学生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根据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对自身未来的就业生涯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过程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实际效用,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方向,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2.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英语教学内容,选取一些较为实用的英语文体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如英文合同、商务函电、应用文、广告等的编写等,来拉近学生英语学习与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3.完善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机制,突破以考试结果、考级证书为准的单一化的评价机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如,将企业出具的学生岗位实践报告、学生社会英语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全部纳入考评范围,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考评;4.针对学习方法,要加强对学生的传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结合学习计划法、兴趣培养法、背诵法等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不是只有背诵法,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良好学习心态的辅助下来共同开展。

四、小结

总体而言,就业导向下的教学在当今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不仅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极具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必然之举。只有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真正符合社会岗位的切实需求,才能够通过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对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来不断探究就业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我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对就业导向教育关注、支持程度的加深,我国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也必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作者:王柯 单位: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子艳,庄会彬.就业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剑桥商务英语(BEC)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04):28-31.

[2]党瑞红,王秀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旅游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6-78.

高校英语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你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与人交流。由于国籍、地理位置、种族或宗教、职业、社会阶层、性别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造成误解,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AlvinoFantini对这种能力的定义是:与来自不同语言及文化环境的人有效恰当地交流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冲突,从而进行有效交流。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高校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英语课程,比如国贸英语、会计英语等,这些课程是对大一、大二基础课程的补充,通常会在大三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将来可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做贸易。因此,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增强工作环境的和谐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交流习惯,所以只知道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2004年就已经纳入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减少交流障碍,适应国内外工作环境的多样性。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的时候,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团队更和谐,可以形成健康的双向沟通模式。

(三)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冲突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减少文化冲突[2]。现代社会中,与别人得体地交流的能力是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高校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多样化的国际社会文化环境,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四)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知识,能够增长见识,扩展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探索,完善自我认知,也会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找到构建自我交际能力的正确途径[3]。同时,在语言学习中,通过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信息的导入及差别分析,可以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语言的特点,从而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校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1.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过硬,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要兼顾课程教学和科研,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或培训,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个人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共享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譬如华裔英语教育者自媒体公众号为教师了解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渠道;短视频也为教师构建了非常好的了解外面世界的平台;抖音可以使人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生活习惯、饮食特色、节日氛围等。2.教与学相结合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从中学习适合本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可以利用假期进修学习来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目前有多种模式供教师假期学习:各出版社开设的研修班、针对教师开设的在职研究生课程、短期的出国培训等。高校英语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理解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结合课本内容灵活开展教学。教师在自我学习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发现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与学的良性结合可以使学生迅速提高个人技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1.大学英语课堂上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英语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高校中都有多媒体教室和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4]。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图片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产生兴趣,加深对文化问题的理解,从而在具备基本的文化意识之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样,多种与文化相关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另外一种文化的状态,比如餐桌礼仪文化、禁忌语相关的文化和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2.课下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在课下同样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泛读教程第一册第九单元“Festivalsandholidays”为例[5],本单元主要介绍西方的节假日。教师备课时可以设计选取学生熟悉的圣诞节进行导入,在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或讨论题,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节日习俗;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节日的差异,要求学生编排话剧展现这种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差异,并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学习平台上;利用网络为学生在线答疑,解答各种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和表演之后,教师再补充学生没有提及的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常识,然后以视频形式展现西方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的相关准备,并告知学生观看过程中要关注视频中家人和友人之间的礼物交换、互相道贺以及收到礼物后双方答谢的话语等,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在线操练式、表演式和答疑式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在课下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长时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单词、语法和课文教学只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进行的,而针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却知之甚少[6]。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的学习[7]。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穿插讨论法和发现法来使学生发现问题,再运用练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做一些专题性的报告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线上教学补足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交互教学法开展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在线教学模式和线上辅助教学手段和软件得以应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提高线上教学的能力,来辅助和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8]。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智慧树等平台上补充与课本相关的内容,采取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线上教学内容之后完成相关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中设置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9],例如电话英语、住宿英语、旅游英语和销售英语等,视频内容可以选取权威机构制作的英语教学视频和软件,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可以通过模仿、背诵和表演等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张嘴说英语,从而学习和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线上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上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跨文化交际中所需知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应对自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扩大知识储备。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的初期,坚持很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短小、有趣的材料为主,循序渐进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再阅读较长的、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材料。大量的阅读其实是语言无意识的输入过程,阅读材料包含了跨文化交际中涉及的语言和文化特点。2.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0]。阅读的同时,英语口语的练习时间也要相应增加,以改变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不知道说什么的困境。目前很多高校配备了外教教授学生的英语口语,学生应该积极与外教交流以练习口语和了解西方文化,但与外教交流中要保持自省和中立态度。也可以通过英语沙龙、英语角和英语戏剧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11]。学生也可以通过课下自我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