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启蒙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1 17:04:44

儿童启蒙教学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教学方法

一、钢琴启蒙教学第一步

(一)了解学习钢琴的好处。毋庸置疑,首先作为一名钢琴老师,自己要绝对是喜欢钢琴的。有一条广告语是这样的“学琴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变坏,一般从贪图吃喝玩乐这类物质享受开始的。但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人,比如说音乐会,他更多追求精神境界上的完美,而对于物质的欲望会看得淡些。声音是看不见的,也是摸不着的,以声音构成的艺术世界,在这个抽象王国里,整天都与音响符号打交道的人,往往显得更超脱。学习音乐,又是必须练习和控制情绪,从小练习的孩子们总会比其他同年龄孩子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习钢琴还需要表现力,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让他的将来有更好的表现能力,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钢琴还有个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提升自己的魅力,当然这是“最肤浅的好处”。其实在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自信和耐力是十分重要的品格养成,而练琴的过程中极大的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耐力。完美弹奏出一首作品的喜悦带给孩子的情绪体验是深刻的,学琴能让孩子去发现美。我们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哭会笑(当然个别动物也会),但编造故事、放声歌唱也只有人类会的事了,这就是个精神世界。孩子们想进入这个精神世界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学习弹琴。(二)家长学琴态度的重要性。孩子开始学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自己看到别人在弹琴,自身产生了兴趣,所以想学琴;另一种就比较普遍,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能从弹琴中提升自身的修养,便在众多手艺中选择了钢琴,到最后都会领着孩子去琴行或钢琴老师那找到老师,开始学琴,从而构成了由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环节组成的小团体。而这个团体是一个三角形,缺一不可。为什么?学琴不是孩子的事情吗?家长有这么重要吗?从现代心理学得知,二到七岁的儿童往往是没有什么自我意识的,所以很难从理性上明白自己学琴的好处,自己学琴的目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也很难在练习中对自己提出目标,寻找方法来提升自己。孩子天玩,就算对钢琴的兴趣很浓厚,那往往也很难抵挡住好玩事物的诱惑。所以孩子的练琴大多情况下都是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若家长不配合,孩子很容易荒废掉。我们需要跟家长做的工作就是,能让家长回家以后能配合自己,陪孩子练琴,因为每天练琴是必须的,钢琴的魅力也在此,滴水穿石,厚积薄发。我们能跟家长谈的也无非是学钢琴的好处,还有各种优秀的品质等着孩子去磨砺,家长必须与孩子一同战斗,陪伴着孩子成长。(三)钢琴老师应高度重视第一节启蒙课。写到这里,其实已经慢慢摸索到,作为钢琴老师,任重而道远。教钢琴是狭义,做的最好的是陪孩子一起看人生。假如孩子之前从未学过钢琴,那他这趟来,就是启蒙课了。启蒙课至关重要,每个人对自己第一次总会念念不忘,第一印象也是最为直观的了解,所以在这第一节课里,不提倡直接“手握鸡蛋”开始摆手型,况且这并不是很不科学的方法了。在这第一节课的短短时间内,需要开始引导孩子踏入音乐宇宙,进入音乐世界了。“仔细看看这钢琴,来,把你所有看到的都跟我讲”,跟孩子的教学里,互动很重要。内向点的孩子得慢慢引导,在这第一节课里,把孩子对钢琴的任何好奇都爆发出来,然后一一为他讲解,当讲到白键与黑键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中央C的认识了。一步一步,从浅到深,孩子会逐渐领略这音乐世界的美妙。随着教学的深入,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许会有低谷期,那些繁杂的练习曲、音阶与琶音,或许会让孩子厌倦。所以在适当的时期,我们需要给孩子避免过多机械性的练习曲,而是正确的引导,再次带动起孩子的学习的兴趣,这或许是一种激励。此刻要增加孩子上台演奏的机会,可能是一种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竞争,有了超越另一个人的想法,就会有目标和动力。练琴就会更努力,技能的提高会更容易。

二、启蒙教学第二步

(一)兴趣的培养。可以看到,孩子会在第一节开始非常感兴趣,上课的互动配合频繁,学得比较顺利。但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孩子在一定时期状态会下滑,在老师这儿可能变成了“老油条”,外向点的注意力会离开钢琴,屁股会坐不住;内向点看似在学,但或许已经神游窗外。如此一来,学习效率降低,问题很大。我们学琴的初衷是把孩子锻炼得更好,看似也无法实现,说好的坚韧,说好的耐力、信心、坚持呢?身为老师,应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许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培养孩子弹琴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先得了解下他们的心理,想使他们不间断的保持住对钢琴的兴趣,确实有点难,但我们可以找些有效的方法,比如四手联弹、给动画片配乐、开小小音乐会等,调动孩子学琴的热情。(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各自自身素质,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特征,用适合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去弥补学生的短板。先得了解学生,可与家长聊聊孩子,清楚些孩子的喜好、身体状况,并在上课互动时感受学生的性格和智力。学生有内向的,有外向的,因人而异,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上对他的评价也该有所变化。尤其是接受能力慢的且内向,一旦他突破了难点,必须称赞鼓励他,使他产生自信,从而让他得到对钢琴的热情和爱好。切记不能急躁发火,说不得那些打击学生自尊心的语句,这有可能抹灭孩子对钢琴的热情与兴趣。反之,有些学生很聪明,却又很调皮,有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那么拿出一些难点来制服他,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让他知道学海无涯。作为钢琴老师,应该适当的为学生做做示范,使自己学生对于这首曲子有一定的认识,并感性地演奏。一首熟悉的曲子和一首完全陌生的曲子,绝对是前者学起来比较快,这就是乐感帮助了练习。老师现场示范过,能让学生明确体会这首曲子弹奏的要点。示范时不能弹得太快,力度要求准确,对比鲜明,层次分明,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哪些学习重点。笔者多年教学体会就是弹奏的正确打开方法其实在教学最要紧,钢琴弹到后面诠释曲子和演奏技巧的处理,很需要正确的弹奏技巧,如果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那么就糟糕了。好的钢琴老师,不应该磨灭孩子的个性来满足自己,而是引导这种个性,变成一种音乐上的惊喜。(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第一堂课最后阶段就是总结和布置作业,家长不免会问练琴时间的事。练琴的方法决定了练琴的效率,给学生布置作业得科学化,这需要一些长辈的经验和相关的科学知识,来规划好孩子将来练琴的时间。在陈朗秋编著的钢琴教学法中,笔者效仿地整理并安排了下儿童的练琴时间,具体是坚持他的这些原则:1.孩子练琴的时间要固定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不仅保证了质量,而且能养成好的学习态度,需要跟家长沟通达成一致。2.学前的孩子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所以家长在陪同孩子练习时,应把效率放第一,每次练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学前孩子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每天安排练习2次以上,当然是效率为前提。3.每一次练琴要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练琴,做无用功,练琴需要有质有量。4.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学习钢琴,是厚积薄发,是一种量变转为质变的过程。

三、启蒙教学第三步:提高教师的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笔者觉得想要教好钢琴,自己的水平还是最重要的。我们老师自己就得以身作则,演奏技巧越高,对教学也会有很大提升。自己对钢琴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有一些想法和经验后,在教学生的时候更是如虎添翼,学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且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

总之,当好一名钢琴教师需要不懈得总结、学习!

参考文献:

[1]廖俊佳.钢琴是怎样“练成”的[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2]郑红.钢琴圣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3]林华.学琴日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美]戴维•杜巴尔.键盘上的反思[M].顾连理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5]傅敏.傅雷家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儿童;启蒙;钢琴教学;探究

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儿童音乐素质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种类就是对钢琴艺术的学习,钢琴能够对儿童的音乐素质和整体修养进行培养,对儿童未来发展意义十分重要。然而,现阶段,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寻找需要的措施促进对儿童钢琴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关键。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主要缺陷

(一)儿童对钢琴学习缺乏有效的重视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报以强烈的兴趣,而钢琴学习时一项长久的工作。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往往失去了最初学习钢琴的兴趣。一些对于钢琴仍然很感兴趣的孩子,会将钢琴演奏作为生命中的一种重要爱好,并将提高自身的钢琴水平作为人生的目标来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在钢琴练习的过程中,一旦儿童失去了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教师总是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制学生学习钢琴,儿童没有兴趣也就不能提高自身的钢琴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及时回答提出的问题,就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儿童就会失去对钢琴严重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以至于在学习中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

(二)钢琴入门断奏制约钢琴教学工作发展

在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喜欢教学生摆放基本的手型。在这个过程中,手型的摆放存在一些问题,小孩子不能及时掌握手型,孩子学习钢琴,应该提高自己的手关节的力量,儿童掌关节和手关节的灵活,就能够促进孩子肌肉的生长,使孩子的肌肉生长始终按照钢琴演奏手型的方向,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钢琴演奏手型和姿势。

(三)过度抬指训练不合理

在钢琴演奏中,过度的抬高手指训练,在钢琴演奏中对儿童的影响是具有危害性的。高抬指训练对孩子的音色判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钢琴演奏中,岗前演奏者不依靠手,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耳朵,这样就能够让孩子在聆听的过程中,针对音色对乐谱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高抬指训练会使孩子的手指肌肉产生严重的紧张,使儿童的状态始终处在一个紧张的状态下。

(四)钢琴教师盲目的追求专业化教学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些钢琴教师不能有效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过分的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化效果,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死板的,没有注重对儿童钢琴演奏兴趣的培养,使得孩子不能提高对钢琴学习工作的兴趣。

二、加强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有效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

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还应该将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变成自己的技术,学生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之后,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增加教学时间。不论是什么学习与工作,实践和理论都是不能够分割的,不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工作是不够明智的,相反,若是不能在理论的基础上配合必要的实践,理论基础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儿童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钢琴演奏训练时间,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时间,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展教学训练工作,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要求。不能将每天的训练强度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上,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儿童浓厚的钢琴学习兴趣

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兴趣也是容易转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某儿童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孩子带到田野中和公园中来聆听小鸟的声音,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钢琴演奏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增强对儿童强烈的音乐感觉

一般来说,孩子是具有强烈的演奏能力的,这对孩子的音乐感有着较强的要求,音乐感指的是孩子对节奏、力度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孩子对音乐作品也能够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应该掌握强烈的节奏感,并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展现,带动孩子节奏感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优秀作品的演奏和掌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培养儿童优秀的识谱能力

儿童的识谱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能力,一方面是对五线谱的认识能力,并将各种各样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对人体大脑有意义的信息,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能够使孩子在看到一个乐谱的同时,联想到下一个乐谱,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掌握钢琴的练习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儿童对音乐结构、和声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教师也应该将音乐内的一些内部的特点告诉儿童,并帮助儿童对乐谱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高儿童辅仁阅读五线谱的能力。

(五)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对儿童进行钢琴启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儿童综合音乐能力的而提高。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有效提高,这样就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增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钢琴教学工作,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也能够这个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在想象中进行有效的创作与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是十分分散的,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能超过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个过程中,钢琴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对于一些钢琴入门的学生而言就能有效的看懂乐谱,提高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三、结语总而言之,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工作中,钢琴教师应该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并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增加钢琴教学工作中的趣味性,提高儿童的钢琴演奏能力,有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有效提高。

作者:依健 潘静谊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琤.有关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教学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2,(24).

[2]龙姝舟.基于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屈曼.从《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编写看美国当代钢琴启蒙教育理念[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4]洪娇,何玉.探究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的快乐教学[J].艺术品鉴,2015,(09).

[5]毛冰洁.钢琴教育在儿童启蒙阶段音乐能力培养的探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6).

[6]田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85).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感教育;儿童钢琴启蒙

钢琴自诞生以来,以其动人心魄的力量、细腻丰富的音色成为培养儿童审美情感的有力手段。如何在启蒙阶段选择适合儿童情感发展的素材,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帮助下,笔者逐渐梳理出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用适当的音乐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和认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情感、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经验和音乐实践能力。在笔者看来,儿童钢琴启蒙的体验式教学能有效结合启蒙阶段儿童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儿童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并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变得更为轻松融洽。

一、钢琴音乐之情感体验

情绪与情感有本质区别,但二者却不可分割。情绪是情感体验多次积累的结果。什么是体验?《辞海》中将其定义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情感与体验二者相加,可以更直接地提取音乐中的内在情绪,全方位地进行音乐内涵的整体性体验。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示鲜明的音乐形象,促进音乐技巧和情感的融合。教师注重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尊重和培养儿童的情感品质,发展其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才可以保持儿童学琴过程中的身心平衡。由此可见,钢琴启蒙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突出的价值。音乐不受空间造型和语言概念的局限,可以充当连接所有艺术形式的桥梁,并使其互相沟通整合。如何引导儿童将钢琴音乐作品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最终转化为外显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与原则来解答上述疑问,并从两维度进行延展:一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二是引导儿童进行感性经验积累。

二、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抽象概念具体化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主要靠听觉来实现,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学生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内涵主要从教师的演奏中获得,教师的示范演奏能够为学生提供音乐作品的正确演奏范本,也能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想象和情绪理解。但构成音乐的要素,如音的高低、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对于儿童来说是极为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依年龄划分为连续的四个阶段(表1),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儿童钢琴启蒙体验式教学要结合不同阶段儿童的不同认知特点进行施教。处在钢琴音乐最佳启蒙时期的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对每一种细节的表达能力,都是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提升的。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角色、演奏示范角色,始终和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平行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儿童对情感体验做出最真实的表达,使他们内心世界的生动反映正确外显。但此阶段的儿童并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要素,以实现让儿童作为一个主体独立存在并且能独立表达感受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实践,比如,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主题。星星是具有晶莹、闪烁、明亮、遥远等特点的事物,通过结合这首作品来让儿童富有想象地体会演奏力度的强弱,将作品中主角的特点从抽象思考产生的联想,变为具象演奏时音量的实际操作(谱例1)。再如,教师可利用钢琴的不同音区和音色力度变化体现一些作品中的不同角色特点。以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家弗拉基米尔·雷比科夫的作品《熊》为例,该作品的左手低声部音域一开始就直接表现出了熊的体态特点,两小节之后右手也从低音域进入。低音音域造成的听觉效果能帮助儿童更直观、快速地理解音乐形象,体现出熊的笨重、凶猛的体态特征、情绪特性(谱例2)。

三、体验式的钢琴启蒙教学之感性经验积累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要有耐心去等待他们内化知识进而实现自我绽放。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让儿童通过对各种音乐表现要素的体验和积累不同角度的经验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各类音乐知识,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不同功能。使用这种以体验为主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有利于儿童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音乐体验过程中,教师更应鼓励儿童综合过往学习经验,创设情境,对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鼓励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放飞想象,在当今社会的学习氛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时有一定的顺序:听到音乐——情绪选择(愉快、恐惧)——画面想象——情感内化。其中,移情是儿童在学习的作品中再次进行情感体验的方式之一,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情感体验方式促进儿童多维度智能的发展。比如借助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进行曲》这首作品(谱例3)进行教学,就可以引导学生较好地进行感性体会与经验的积累。进行曲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经常会在儿童集体活动中出现,他们对这类音乐作品在听觉上应该是相对熟悉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正步走”的步伐启发儿童,先让儿童尝试一下如何走正步,并帮助他们找到“正步走”时的固定节奏。教师还可以请儿童说一下走正步时自己的感受,比如用平稳的节拍走出坚定有力的步伐,从而体现出进行曲体裁激昂的情绪等;之后,再将这种情感体会代入作品演奏中进行讲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进行曲体裁的音乐表达效果。又如,古利特的这首《雪花飘飘》(谱例4),整首作品的情境生动而活泼。作品在演奏时通过同音轮指演奏技法,勾勒出了作品的音乐旋律线条,表达了作品中主要描写景象的自然特征,从而突出了“雪花飘飘”这个音乐标题中“飘飘”二字的音乐形象特点。大部分儿童对于下雪、雪花等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抓住《雪花飘飘》这一标题中的“飘飘”二字,重点请儿童想象雪花是怎么“飘”的、在“飘”的时候他们觉得美在哪里。教师可以从力度的角度引导儿童说明“飘”这个字所代表的力度;之后,引导儿童通过情境想象,以及对标题关键词的理解,让儿童自己选择演奏这个作品时的力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儿童正确学习力度的概念,让儿童在钢琴上简单演奏出力度的对比,进而表现出作品展现出的抒情优美又轻盈灵动的情感境界。还有作品《时钟》(谱例5),这首作品的主角是生活中的必备品,大部分儿童对时钟的特点是有一定了解的。这部作品在演奏时有多处跳音演奏技法,如作品的前16小节围绕降b大三和弦展开,和声色彩明亮、欢快;后16小节围绕d小三和弦,和声色彩幽暗、神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度过一天时间后所体验到的不同时间段的心情,构筑不同的情感色彩,以此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时钟发声的原理进一步引导儿童在演奏跳音时通过短促的触键方式,弹奏出时间飞快向前永不停歇、生活欣欣向荣的愉悦情感。

结语

情感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人类的共同体验,丰富细腻的情感也是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各类音乐的要素,引导他们体会不同的情感,能够提升儿童的钢琴学习内驱力,帮助其获得正确、健康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未来能够自如运用钢琴演奏表达自我情感、调节自我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儿童钢琴学习而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的观点能够和教师保持一致,都以音乐情感论为指导,教学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钢琴演奏中积累正确的情感体验经验,帮助儿童在钢琴演奏启蒙初期养成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表达的习惯,同样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智商与情商双向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4]DenesAgay.EasyClassicstoModerns[M].NewYork:musicsalescorp,1992.

[2]陈漪莲,选编.快乐钢琴视奏:俄罗斯小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教学方法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具有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音乐兴趣等重要作用,能让儿童在钢琴学习中感受艺术魅力,有助于儿童内在发育,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在现代备受人们重视。但结合现状来看,很多儿童钢琴启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粗放,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教学经常陷入误区,因此很难发挥启蒙教学作用,许多儿童在教学过后并没有太多变化,这种成果并不能让人们满意,故儿童钢琴启蒙教学需要改革,其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改革重点,故为了能够提高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质量,发挥其应有作用,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特点与主要目标

1.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特点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几乎没有钢琴认知基础,且自控能力不足,但好奇心旺盛的儿童群体,该群体区别于青少年,行为上我行我素,难以控制,但旺盛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新奇的、符合自身兴趣取向的事物吸引,一旦被吸引就会对事物保持极高的专注度,能够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对事物进行太多,开展相关行为;第二,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的钢琴理论,也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目标比较特殊(具体见下文),区别于其他年龄段或其他形式的钢琴教学[1]。两大特点说明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不能与其他钢琴教学混淆,且要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必须结合这些特点采取对应教学方法。

2.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主要目标

儿童钢琴启蒙的主要目标有:第一,让儿童认识钢琴、了解钢琴。在正式启蒙教学之前,大多数儿童对于钢琴的了解非常浅薄,基本上只知道钢琴是一种乐器,和音乐有关,并不知道钢琴有哪些因素,能如何演奏,有何种魅力,且本身对于音乐也没有深入了解,不利于儿童接下来的钢琴学习,因此让儿童认识、了解钢琴是启蒙教学的第一目标;第二,能够培养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虽然也涉及一些钢琴弹奏方面的技巧,但教授这些技巧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并不侧重于儿童钢琴弹奏水平发展,同时当儿童对钢琴产生兴趣,就能同步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艺术兴趣进行培养,这一目标关系到后续儿童的艺术素养、审美观等方面的培养;第三,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等,即儿童钢琴启蒙虽然以钢琴为主,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儿童的艺术素养提升,并树立相关审美观,钢琴在教学中主要起媒介作用,可以将其视作培养儿童艺术素养及审美观的渠道[2]。这一基础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就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进一步保证启蒙教学的效果。

二、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1.“灌输式”教学

很多儿童钢琴启蒙教师认为儿童年纪尚幼,行为难以自控,因此教学中自身必须站在主导地位,一方面对儿童学习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向他们传授钢琴有关的知识,这使得儿童在学习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只能被动接受、记住教师提出的知识,这种方式在现代被称为“灌输式”教学。而从现实角度来看,教师对于儿童钢琴学习机制的认知存在错误,即儿童确实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能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儿童学习,这并不是应对儿童自控能力不足的好方法,相反灌输教学方式会导致儿童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促使儿童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活动,这将与儿童自身意志发生冲突[3]。比如,某些儿童在学习中可能想要展开一些非常规的学习活动,但教师要求他们认真听讲、训练,说明儿童个人意志受到了抑制,会给儿童带来被压迫感,这种感受首先使得儿童学习体验变差,其次容易让儿童对钢琴启蒙教学产生不好的印象,内心逐渐出现厌学情绪,因此“灌输式”教学不仅不能有效达成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的相关目标,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使得儿童远离钢琴、讨厌音乐艺术,故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上的认知误区,抛弃“灌输式”教学方法。

2.教学深度超出范畴

一些儿童钢琴启蒙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了解不够充分,认为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其他钢琴教学一样,应当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钢琴有关的知识,并且对儿童的钢琴弹奏、演奏水平进行培养,因此教学中会大量的输出知识信息,也会给儿童布置很多训练任务。这一基础上,首先,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内容太过深入,导致教学脱离了启蒙范畴,更倾向于下一阶段的钢琴教学,但儿童当前处于启蒙阶段,对于钢琴的认知与了解不足,因此该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故实际教学中儿童的学习表现存在效率慢、质量差的问题[4]。其次,过于深入的教学内容会给儿童钢琴学习造成较大的负担,这同样会导致儿童对于钢琴丧失兴趣,即一些儿童在接受教育之前未接触过钢琴,因此一开始对钢琴感兴趣,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在接受教育之后较大的负担会改变儿童对钢琴的认识,使其兴趣被快速消磨,短时间内将丧失兴趣。3.教学忽略儿童个体差异不可否认,音乐艺术确实存在“天赋”方面的门槛,天赋好的人总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精髓,而天赋不好的人往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了解,而每个人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天赋不同,这种现象在儿童群体中同样存在,故不同儿童在钢琴学习中会有不同的表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就应当根据儿童在天赋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教学方法,在通过教学方法实施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让每个儿童学有所成。但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钢琴启蒙教学中都陷入了误区,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统一,该教学方法下所有儿童接受的教育相同,表面上似乎并无问题,实际上却会导致部分儿童感到不适应,诸如某些儿童的天赋偏低,因此学习速度比较慢,而教师的教学进度相对快,故这些儿童就会跟不上进度,这种情况下儿童首先会有不好的学习体验,其次因为跟不上进度,所以学习中儿童会不断积累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儿童可能听不懂教师讲课,个人水平上也会与其他儿童产生较大的差距,使得儿童感到自身无法融入同学集体,不利于儿童内在发育[5]。可以看出,忽略儿童个体差异的现象必须得到整改,教师应当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兼顾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1.引导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当中建议教师采用引导教学法,该方法与以往“灌输式”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引导教学法理念中强调,教学应当以学习者为主导,教学者则处于引导者地位,这样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能动性空间,促使他们有条件按照自身意识开展学习活动,而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引导服务,通过引导来激发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并且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保持专注,顺延正确道路去思考、去联系,不会被外物干扰;第二,在引导教学法当中,学习者因为处于主导地位,能够按照自身意志行动,所以不会产生被压迫感,反而会得到很好的学习体验,故该教学法下学习者不仅不会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对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等产生一定兴趣,说明该教学法能够让教学给学习者留下好的影响,这更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也能让教学取得更好地成果[6]。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儿童特点可以看出引导教学法非常适合用于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即教学中儿童作为学习者,能自由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良好体验,而教师的引导则使得儿童专注于钢琴学习,能快速达到启蒙目标。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儿童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区别于以往灌输式教学中依靠记忆力学习钢琴知识的方式,转而将依靠自身思维对钢琴进行探索,更有利于儿童对钢琴的艺术魅力进行感知,这一点对儿童艺术素养、审美观等内在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引导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式有很多,本文仅列举其一以供参考:首先教师可以在钢琴启蒙教学当中向儿童传递一些基础的钢琴知识,其次围绕此前提出的知识内容,再提出相关的问题,类似于“我们都知道钢琴曲很好听,能从中感受到美,但美在何处呢?”,问题的提出能让儿童开始思考,思考的路线并不受限,说明儿童有充足的能动空间,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自主探索学习,如此循环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巧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施相关教学方法的关键因素,其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即假设教师采取了正确的教学方法,但提出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那么教学方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相反合理的教学内容结合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发挥“1+1>2”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引导教学法,教学内容设计应当侧重于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兴趣取向来设计教学内容,即儿童虽然缺乏自控能力,但好奇心旺盛的特点说明他们容易被兴趣所吸引,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先了解儿童兴趣。例如某个儿童对自然环境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以自然环境为主题来创设钢琴曲,使用该钢琴曲进行启蒙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当中要注意区分内容元素的主次,即教学内容包含了儿童感兴趣元素与教学元素,其中感兴趣元素应当处于次要地位,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元素为主,否则教学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第三,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切换教学内容,即一些教师在设计出相关钢琴启蒙教学内容之后,就会开始频繁使用,这种做法会让儿童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感到厌烦,逐渐有枯燥、无聊的感受,因此为了避免儿童产生这种感受,教师一定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并不复杂,但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先清楚的了解儿童兴趣取向,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掌握了解儿童兴趣取向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询问的方式从儿童口中了解其兴趣取向,而很多儿童不会正确回复,原因在于师生关系比较生硬,儿童并不信赖教师,故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先于儿童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让儿童信赖自己,愿意与自己交心,并且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情况。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考虑从家长口中获取信息。

3.实施个性化教学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儿童个体差异的存在以及个体差异下的影响,然后面对相关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法展开教学工作。所谓个性化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习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习者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类似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学习者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也能给学习者带来良好体验。由此,建议教师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个性化教学脱胎于“分层”教学理念,该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将学习者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进行教学,每个层次中教学的进度、难度以及具体方式方法都是针对层次内学习者实际情况来设计的[7]。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对每个儿童进行评估再进行分层;第二,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要对教学进度、难度等进行针对性设计,诸如某个层次的学生因为“天赋”相对低,所以学习速度缓慢,那么教师就要放缓该层次教学进度,同时对教学难度进行把控,相关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该层次儿童的认知规律,否则就会导致教学脱节的现象;第三,要对各层次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性的观察,依照观察结果采取对应方法进行教学,诸如发现某个层次的儿童很喜欢按照自身意志来学习,那么可以选择引导教学法,相反如果某层次儿童学习态度比较效率,则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教学方法,同时观察也是为了了解每个层次儿童的学习水平变化,如果某个儿童的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发生良性变化,逐渐超出同层次其他儿童,那么教师就要将其调入更高层次,相反则下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教学固然有良好的教学作用,且适用于儿童启蒙钢琴教学,但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一定要先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估体系,旨在保障评估结果准确,否则儿童层次划分结果也会失准,使得个性化教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对儿童的内在成长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消除以往误区。正确的教学方法下,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能够更好地贴近儿童学习机制,促使他们能按照个人意志来学习钢琴,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可以对儿童进行艺术素养、审美观等方面的培养,且保障培养质量,最终可达成各项钢琴启蒙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昊亮.浅析柯达伊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1(11):103-105.

[2]孙俊珺.浅析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37(4):233-234.

[3]李娜.音乐素养背景下社会儿童钢琴启蒙——以体态律动教学为例[J].艺术评鉴,2021(6):114-116.

[4]周亚曦.汤普森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开心玩”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对比分析[J].美与时代(下旬刊),2013(5):93-94.

[5]郝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4,(8).166-166.

[6]钟健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实践价值探究[J].黄河之声,2014,(21).36-37.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5

(一)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有家长都有共同的思想,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孩子报很多的培训班,一个孩子可能要同时上4到5个培训班,包括:音乐、美术、奥数、国际象棋和语文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彻底沦为学习的机器,对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产生厌倦情绪,即使孩子原来对钢琴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学好。

(二)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相对于国外,在音乐启蒙发展上比较晚,目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阶段钢琴的学习。如今,我国钢琴教学使用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个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按部就班、手把手教学的模式不感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因此,在钢琴启蒙阶段,其启蒙老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儿童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对钢琴启蒙老师需求非常多,而启蒙钢琴教师缺少,很多启蒙培训机构和家长找不到优秀的老师,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很多没有受过专业启蒙教育培训和素质较低的人成为钢琴启蒙老师。

二、详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强化措施

(一)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时,应该保持理智,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听从儿童意见,给儿童合理报培训班。钢琴是乐器之王,其优美的旋律会吸引到很多儿童的注意,促使儿童学习乐趣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钢琴的学习抱有积极的心态。

(二)丰富教学模式

我国的钢琴启蒙老师,应该摒弃陈旧教学模式,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以丰富钢琴启蒙教学模式。例如,钢琴启蒙老师可以以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理论为创新基础,铃木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在20世纪中叶,由日本著名音乐家铃木镇一创立。该教学法强调使用乐器有效的表达感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该教学法认为钢琴的学习不是单调的反复练习,而是应该为学生多创造听的机会,即以听为主,促使学生先学会模仿和听,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学习音乐。

(三)打造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科学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阐述,目标要求,要“保护并发展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科学教育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早很多,与我国相比,他们把化学小实验融入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有着很久的历史。20世纪初期,法国的居里夫人就开始将特有的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美国,有很多社团和机构以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化学小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儿童接触化学、初识化学、融入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如:“ChemistryAbounds”[1]“Chemistryforkids”和“SuperSaturday”等课外活动[2],他们还针对科学教师进行了“ScienceisFun”等培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做的努力[3]。1997年,德国也开始将化学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如巴斯夫(BASF)创建了第一个互动式“小小化学家”儿童化学实验室[4]。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并为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开展化学小实验启蒙主题的工作。如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已经联合相应的幼儿机构开始了化学小实验的实践研究[5,6],这些课题组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益智性较强的化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成效可观。幼儿科学教育与化学小实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对提升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化学小实验具有安全、卫生、环保、贴近生活、易于感知、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在其中加入了“魔术”的元素,使得化学这门学科更富有神秘色彩,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化学小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感官性、智慧性,符合儿童生长和思维特征。小实验的“魔术”要素满足了儿童对新事物强烈的认知感,让他们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要求,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观看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可乐中放入曼妥思薄荷糖,形成“小喷泉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实验结束后,再让小朋友们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有趣的实验一定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他们也会对实验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达到了幼儿的培养目标,又为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化学小实验中含有大量的趣味性元素,生动有趣且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为幼儿将来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近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

将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能帮助更多的幼儿亲近化学。化学小实验中直观的化学反应会立即引起幼儿的关注,在正常情况下,幼儿会产生多样的情感效应,化学小实验中事物和现象的变化都是比较直观的变化,很容易被幼儿感知到,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可以为儿童设计“魔法水吹气球”小魔术。首先,要将醋灌入水瓶中,迅速把苏打粉倒入瓶中,再将气球套在水瓶上,这时气球就会慢慢吹起来。这样直观、安全的小实验会激起儿童的求知欲,他们应该很想知道为什么气球会慢慢吹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告知幼儿这个“魔术”的秘密,告诉他们其实是产生的二氧化碳将气球吹起来的。这样的小实验能够激起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早早爱上化学和科学学科。我们还可以为幼儿设计“泡泡龙”魔术,事先准备好柠檬酸、色素、苏打粉、洗洁精,接着将柠檬酸溶解在透明的小瓶中,再加入各种水果、蔬菜的色素和洗洁精,最后快速地加入苏打粉,这时五颜六色的泡泡就会蜂拥而出,此时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泡泡的涌出,以此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融入实验中,亲身体会实验过程。在幼儿对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后,老师再告诉他们,这么好玩的泡泡也是化学反应在起作用,从而加深化学这门学科在幼儿心中的神秘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以及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3在生活中寻找化学,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化学小实验一旦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小实验的神奇“魔力”将会引发幼儿的一系列疑问和思考,促使孩子进行探究,同时也可以将知识进行迁移。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名为“神奇的魔力水”的实验。老师将蓝莓汁倒进透明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然后将小苏打加入其中,此时溶液立即由紫红色变为绿色,这时小朋友们肯定感到很神奇,接着,老师再向容器中加入白醋,溶液很快又会变为原来的颜色。老师可以让幼儿说出整个溶液的变化过程,提问幼儿是不是感觉很神奇以及是否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幼儿回答“很神奇且想知道变化原因”,这时老师可以进行解释,这种“魔力水”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蓝莓挤出来的汁,蓝莓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遇到碱会变成蓝色,但是由于蓝莓汁里面还含有其他色素,这样多色素的混合就会使蓝莓汁变成绿汁。当加入酸后,碱与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此时魔力水就会由绿色再变成紫红色。在幼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可以让他们回家后讲给家人听,并向家人普及这些常识。还可以让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找一找与花青素有关的水果、蔬菜,并与家长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达到知识的迁移。与此同时,也能让幼儿感知到原来身边处处有化学。

4在大自然中寻找化学,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化学小实验的融入,能启发幼儿将自己所知的科学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激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寻找和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能够鼓励幼儿用自己现已掌握的科学经验和技术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续在科学探求领域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在幼儿对花青素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老师可以带小朋友到大自然中探索花青素不为人知的一面,揭开它更神秘的面纱。秋季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幼儿到外面观赏自然风景,火红火红的枫叶肯定能吸引幼儿的眼球,这时老师可以问:枫叶为什么在秋天的时候会变得火红?可以让大家各自发言,老师最后再给出答案:原来枫叶里含有花青素这种物质,秋天的时候树叶中的细胞呈酸性,在酸性的条件下,花青素显示为红色,那么叶子就会变为红色,而且树叶颜色的深浅和花青素的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样既可帮助幼儿体会到大自然、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适时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初步的环保意识。

5结语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开发幼儿潜能和思维模式、培养幼儿创造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最直接的一个途径。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起来,化学小实验在启蒙教育领域的融入,是彰显科学技术普及的科学手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儿童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最关注的方面之一。

参考文献

[1]TRACYHJ,COLLINSC,LABGEVINP.ChemistryAbounds:AnEducationalOutreachProgramDesignedforElementarySchoolAudiences[J].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5(72):1111-1112.

[2]KOELHERBG,PARKLY,KAPLANLJ.ScienceforKidsOut-reachPrograms:CollegeStudentsTeachingSciencetoElementaryStudentsandTheirParents[J].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9(76):1505-1509.

[3]陈凯,陈博,赵钧若.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J].化学教育,2010,31(9):38-41.

[4]王炜祺,陈凯,张凤.儿童科学教育的典范:德国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实验案例介绍[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8):56-57.

[5]陈晓娟,杨燕.幼儿化学小实验的实践与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04-106.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理念幼儿舞蹈教学

随着学前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被当今的家长重视,艺术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被广泛选择,在学前教育的领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幼儿的艺术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广泛、丰富。舞蹈作为一种基本的艺术形式,它既有与其他艺术学科相通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从古至今,艺术作为一种美的传达,人们认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艺术都是以变现美为自己最崇高的目标,而舞蹈正是以人自身为手段,传达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所以舞蹈不仅会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美,也会使人拥有一种外在美感,外在的气质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是启蒙儿童艺术感的钥匙。幼儿———作为接受教育的特殊群体,首先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他们没有完全符号化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成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幼儿看来是充满着新奇的,这使得幼儿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也有巨大的可能性等待被充实。这是幼儿舞蹈教学的优势之处,可以在这个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对其进行正确的启蒙、引导,使儿童在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艺术语感,形成一种良好的美的感受能力。但是同时,幼儿的这一特点也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意识薄弱,学习、结构化的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也就使得教师必须耐心地进行教学,并且更需要一种正确有效的理念指导。由此学界发现了奥尔夫音乐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了幼儿舞蹈的实际教学中,本文旨在对此音乐理念以及实践活动作基本阐释与概述,并进一步反思其发展的潜力。

一、奥尔夫音乐理念及特点概述

奥尔夫音乐理念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传播广泛、影响力大。奥尔夫的音乐理念不单单是一种点对点的知识教学、动作教授,更在于教不可教之内容,传达出一种不可表达之氛围。在奥尔夫的音乐理念中,孩子们更容易去靠近那个最有趣、最具有启发性的艺术世界,艺术在那里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氛围,教师在其中也不再是一个古代圣人般的无所不知、无所不为的至尊形象,更像是一个指路人,不断地引导、启发,让幼儿那种尚未成型、尚未确定的想象力、认知力自己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触点,从而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发源于自身的艺术感悟,这种感悟有可能是简单的、幼稚的,但这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至关重要。这也正是奥尔夫音乐理念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即关注幼儿的创造力领域,致力于在幼儿的内心深处打造一个原初的艺术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就是对于个人心灵的探索。以往许多的艺术教育本末倒置了,比如在绘画中,孩子们往往先去学习素描,学习技法性的东西,先用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功夫去练习技法,当然这无可厚非,也不得不承认,任何伟大的艺术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法之上的。可是目前的很多艺术教育忽略了最初的审美开发,也就是对儿童最初的艺术世界的建立,在后期有需要或者遇到不足的时候才想到审美培养,这往往极大地限制了一个人的艺术生命以及他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并且同时,这样集中于技法训练的学习往往总是枯燥无味的,需要一定的耐力与坚持,可能会让很多儿童排斥学习,排斥练习。艺术的学习不仅没有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限制在画板前或形形色色的练习室中。奥尔夫音乐理念力图打破艺术教育中的这种误区以及不平衡,将启发与教授同时进行,引导儿童自己爱上艺术,爱上艺术学习,并渐渐地学会用艺术去表达自己,将其变成自身表现的手段,这样掌握的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知识,而非僵死的知识。(一)交互。性在奥尔夫音乐理念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坐于讲台上的指挥者,共处一室的同学们也不再是互不相关的孤岛,大家都是一起进入同一个音乐世界的伙伴。幼儿与老师可以进行一种集体创造、集体表演,并在这种合作的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并且学会交流,因为舞蹈很多时候是以团队形式进行表演的,这种交流方式对于相互学习也非常有益。(二)一体化。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肢体动作,一种肢体表达,一种对人体结构的探索,同时也要求舞者对于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对于整个艺术情景有一定的理解,甚至很多时候也与表演息息相关。奥尔夫音乐理念认为,音乐世界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它是原始的,始源于人们或喜或哀的内心。音乐是综合一体的,舞蹈是综合一体的,我们的身体是综合一体的,我们的每一个体验都是综合一体的,是不可分的。(三)感受力、创造力。前文已经稍有阐述,由于奥尔夫音乐理念没有一开始将儿童限制在完备的技法练习中,给儿童的创造力留下了极大发挥空间。并且它倡导体验式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使儿童进入到想象世界、艺术世界中,对于儿童是一种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启蒙与训练,会使儿童受用一生。(四)启蒙性。奥尔夫音乐理念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在学前教育中,正是由于它的启蒙性。对于三观稳固,具有知识基础的成年人来说不需要启蒙,或者在他们身上启蒙的效果微乎其微。而奥尔夫音乐理念本身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正好与儿童身上的可能性、开放性两相契合,正是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启蒙入口,是最适合于儿童的教学理念。(五)适应性奥尔夫音乐理念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范围内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最广为应用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由于其出色的内容输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自身内含着的适应性,也可以说成适用性。顾名思义,奥尔夫音乐理念重在“理念”二字,没有一个硬性规定的标准课程或上课方法,它留下很大的空间给教育者,任其根据自己具体的文化传统以及课堂需要,将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奥尔夫音乐理念便可以超出国家、民族、文化的范围走向全世界,并且不会被固定下去,而是永远在发展,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二、奥尔夫音乐理念与舞蹈教学实践的融合

(一)教学形式由单一发展成多种形式并存。以往我们熟悉的课堂形式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单方面输出,学生坐在讲台下学习———单方面接受,虽然看起来有来有往,但是学习效率往往并不高。而不断重复的动作训练也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和压迫,从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一些既有仪式感又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比如小比赛、小游戏、小团队等等,寓教于乐,及时在疲劳期活跃氛围,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在比赛中增强学习动力,在小团队合作中看到自身不足。(二)弘扬传统文化,将民族特征与舞蹈相结合。上文提到奥尔夫音乐理念的一大特点就是适应性,能与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相融合。我国民族文化多样丰富,是艺术发展的肥沃土壤。许多民歌、民谣、民乐贴近生活,通俗易懂,非常容易被儿童接受,而且能把艺术学习轻松地带入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不在练习。而弘扬本民族的艺术对于我们的艺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需要。说它是一种要求是因为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能让自己的文化无所继承,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每个艺术教育者的身上都背负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说它是一种需要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文化的土壤上,自己民族的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并且根深蒂固地种在了身体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浑然天成的语境,只有在这个语境下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按照自己的语境、自己的生长环境,一味追随外来理念会变得力不从心。(三)培养空间意识、舞台意识。上文也曾说过,艺术是一体的、综合的,舞蹈中需要有对表演意识的关注,对于舞台空间的关注。一段舞蹈是身体与空间的交流,身体需要不停地改变自身形态与在空间中的位置:独舞需要舞台路线,群体更加需要呈现舞蹈队形。应该从一开始就利用线条、图形等手段来加强学生的空间感,体会舞蹈作为空间艺术的特性。(四)表演训练表演训练有时会在舞蹈教学中被忽视。如果说舞蹈是一种身体的艺术,那么我们不要忘了,常常我们对另一个人最重要的了解、感悟最开始都始于脸孔,我们通过长相来记住一个人的特征,通过表情来理解一个人的心情。脸是表达的核心,最先被注意,也会产生最直观的效果。所以表演训练是一段完整的舞蹈表演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正处于一种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对于学习的定义往往以模仿为主,教学者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戏剧类的,特定情境之下的表演,让儿童更了解情绪的律动,对于舞蹈艺术有更具体的感悟,整个音乐、动作、表情的交融也更加自然。

三、反思

通过与奥尔夫音乐理念理论上的阐述与分析,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的建议与创新,可以看到奥尔夫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幼儿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在引用奥尔夫音乐理念付诸于本土的、基层的舞蹈教学实践中的时候,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一再强调避免:自主融合,避免照抄照搬。首先不能完全照搬奥尔夫音乐理念,不能把它以一种模式化、体系性的方式套在实践上,而是要打碎了、吃透了,融合进自己的实际需要里。教师应该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从他们的学习心理出发,避免让自己的教学变成自说自话,避免僵死、片面地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之本,在于育人。不仅在普通的文化教育中是这样,在艺术教育中更是这样。老师接触到的学生往往都是一张白纸,很容易被正面或负面的一切事物所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细心。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进程,并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艺术取向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学生尤其是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基于传统,勇于创新。我们每个人生长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上,传统文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营养,艺术的发展一定要基于天然的传统才会焕发出极大的生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实践奥尔夫音乐理念的同时,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顺应时代,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现在的时代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形成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教学模式,然后推广全国,为本土教育作出贡献。纳百家之言,成一家之彩。我们可以专注,但不应该拘泥。以奥尔夫音乐理念为主,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他优秀的音乐理念,紧跟时展,紧跟学术发展,适应这个时常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纳百家之言,将众多优秀的理念提炼融合,发展出一套最适合中国幼儿的舞蹈教学方法。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句我们并不陌生的话显示了我们需要致力于将艺术融入生活,尤其是在幼儿学前艺术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只是在初步接触、了解艺术,将艺术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会帮助他们更加了解世界与自身的关系,更加对艺术有一种本真的感悟,更具有学习的兴趣,对于以后个人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深厚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艺术教学是一个既有难度,又容易产出效果的一个领域,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知识与精力,将生活经验与艺术教学结合在一起,发展具有潜力的奥尔夫音乐理念,取其精华,并与自身需要、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并不断修正。勇于创新,丰富教学形式,开发更多有效的教学内容,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健康的身心同步发展。奥尔夫音乐理念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互相检验与促进,形成螺旋式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宏,李亚楠,王丹等.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14):216-217.

[2]张环,颜铁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国内研究现状评述[J].北方音乐,2018(09):118-119.

[3]王菊.论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可行性[J].儿童音乐,2016(07):56-60.

[4]涂远娜.奥尔夫音乐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0):51.

[5]王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的“本土化”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8

科技发展飞速,国际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多元化世界格局已经逐步呈现于我们眼前。语言作为连通各国的交流工具,越来越被人们置于显眼的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母语能力、外语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由此可知,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以及激烈的竞争中,除了母语是首要掌握的必备语言外,掌握第二种或者多种语言是具有竞争力的。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学前领域的英语教育也在各个地区遍地开花。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幼儿英语教育作为幼教改革的综合工程,是英语教育的重要改革趋势。曾有资料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从当前看来,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其中,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儿童生理、儿童思维和与语言发展的研究表明,幼儿英语教育对于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一书的编者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学多年的基础上,参考了许多同行专家的意见,并将其整理写入该书,以提供一部可用于中国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的指导书。该书指出,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必须建立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之上。在这一前提之下,教师还应创设一个“适宜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这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英语教育的方式或手段,也是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关键。语言的学习和习得与语言交际环境密不可分。从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来看,适当的环境创造尤为重要。

“启蒙性”是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根据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一书的研究以及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探索等,可以总结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对策。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或图像直观地教学。直观的思维方式使儿童必须通过直观的动作、表情、图片或特定情况来理解和表达语言。例如,每天早上老师用英语“Goodmorning”迎接小朋友的到来,通过反复观察,刚入园的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这句话与生活的联系,慢慢理解这句话。这种直观的思维方式使儿童的语言学习变得自然,他们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一门语言,但他们会主动理解和表达语言,以便与他人沟通信息和情感。在沟通过程中,他们也不会考虑什么是语言。其次,打破儿童语言学习中的沉默现象。虽然儿童通过听妈妈说“宝宝笑”来做出相关动作,但学习具有真实意义的词语需要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另外,孩子从听到一种句式到学会说出这种句式,或者是学会使用这种句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瓶颈期,但是时间不会太长。就像孩子刚刚听到“Comeheretome”的时候,不会马上说出一模一样的句式来,只有经过练习可以说出“Comeme”或“Cometome”或“Comeheretome”。

学前英语学习活动是第二语言启蒙教育,为培养儿童双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建立儿童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组织方式的过程并非完全被动。在语言交流环境中,当孩子需要交流时,他们会积极地在记忆中搜索单词和句子并尝试表达。在这种沟通需求的情况下,当孩子由于缺乏词汇或语法错误而导致沟通中的理解障碍时,孩子们会感受到学习新单词的紧迫感,并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个机会相互学习,积极地模仿。以上是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对策的探究,也是笔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作者:欧燕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教育;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式。隐性教育主要利用家庭环境熏陶等培养儿童音乐欣赏及活动技能;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音乐艺术类课程进行儿童音乐技能的训练。儿童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最明显最直观的方式是显性形式,但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的主要载体还是课堂,在形式上呈单一化倾向。儿童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也主要是歌唱律动、简易器乐演奏,儿童身心的日益成长,简单的课程已经难以吸引儿童兴趣,使学校音乐课程出现“边缘化”危机,单一教育载体让优秀音乐在儿童间的传播显得举步维艰。因此在新信息时掘更适合儿童音乐传播、发展及创新的途径,是推进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二、调查分析

作为音乐的传播媒介,音乐课程资源应该要有开放性。课程教材、师资、家长、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应当成为充分可挖掘的资源。儿童音乐教育要走进现实生活,因此音乐教育须防止落入功利化的狭隘陷阱,要杜绝出现程式化,积极主动整合多样化资源,创新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传播媒介,为学校教育增加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由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家长都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庞大的市场。实地探查后我们发现,大型机构一般由正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的培训部门等组织成立,传统机构院校只占市场的不到3%。剩余97%的机构其实都是零散发展的小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发展上有两个极端:1、普通师资、教学环境差:学生少,口碑不好,续费学生很少;2、有名师、场地好,但成本高,有“名牌老师带走”风险。因此绝大多数的机构都是由这种“小作坊”组成,而今遇到教育机构正规化的“严打行动”,难合格就是自然现象了。很多这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取悦家长,而放弃真正的音乐启蒙原则,放弃个性化教学,转而进行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一般的枯燥训练。在近350份调查问卷中,有75%的家长意识到音乐启蒙教育并非简单学习器乐演奏,但只有不到30%的音乐教师能够补充教学以外的知识,如基本乐科、音乐文化、音乐史等知识。音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硬件是很先进的,然而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人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以及对音乐教学的盲目、不理解,使得人们对音乐课的探索不及其他科目深入,从而影响音乐教育。如今新课标教育要求已将艺术类学科明确规定为必修甚至升学加分项目,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有84.2%的家长愿意投资孩子的音乐启蒙,64.6%的家庭愿意并已经接受了音乐教育。“少儿艺术教育”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少儿达到2.56亿,按照城镇家庭每月为孩子艺术教育投资50元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少儿艺术教育消费额可达700亿元。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000元以上;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上,58.95%的家长选择了500-1000元,31.58%选择了1000元以上。由消费能力一项分析也可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投入十分重视,对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依旧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作为一项新的消费热点,音乐教育行业整体是一个火热的市场,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行业里寻求新的产业突破点,如何将传统行业与新元素融合,是音乐教育行业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音乐电台作为主要载体,与知名广播媒体合作,如:“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新兴付费广播形式进行儿童音乐文化的启蒙是“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探索。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或固定网络端就可享受到优秀的音乐启蒙式教育。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契机发展,实现互联网创新与传统音乐行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加快行业间技术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形成。据调查,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线上消费已成为消费主流,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线上音乐教育具有物美价廉、与时俱进、更新及时等优势,对大多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此优异的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儿童音乐教育可以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以发展儿童音乐文化产业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商业运作平台的创新打造。

三、结语

网络电台与传统广播相比,无论是在传播手段还是途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线性播出的传统广播电台音频节目信息稍纵即逝,而网络电台可随时回顾、。除音频外,图文、视频动画等几乎所有的媒体形态都方便获取。同时,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更全面,网民的阅读更深入,网络电台强大的互动特性则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提供平台。与传统广播电台相比,网络电台具有精确的受众优势。“互联网+”模式下的儿童音乐发展需要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契机,实现传统音乐行业与网络媒体融合是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艳.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5,12.

[2]赵留会.浅析“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16.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启蒙;音乐教育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稳步提升,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启蒙、幼儿启蒙、音乐鉴赏等行业的应运发展。新的“互联网+”平台和交互技术使得这一领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互联网改善了音乐启蒙这一领域的时空局限和地区差异,使这一行业更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互联网+”的应用对音乐启蒙时间利用的推动

音乐启蒙和音乐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有70%以上的音乐技能学习和音乐启蒙都是在附近的音乐机构学习。以南京市锁金村为例,周围居民如果想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最少需要10分钟时间进行准备,最多达到2个小时。音乐机构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和高校分布的有关,在一二线城市,居民接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师教授的音乐课程,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上。“互联网+”技术无异于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仅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台与其匹配的音响,音乐启蒙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将被大大节省,而这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也完全可以利用在音乐感受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互联网+”对于时间利用的推动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贡献。

二、“互联网+”对音乐启蒙的经济成本节省的推动作用

(一)交通费用的节省。“互联网+”节省的音乐启蒙成本绝不可小觑。新技术甚至可以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音乐启蒙教育,累积的交通费用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以南京市居民为例,正常居民在参加音乐启蒙、音乐教育等相关课程次数人均为一周2次,按照南京市人均交通费用计费标准,按每人每次使用交通费用为3元,来回2次,而“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使这一部分费用降低至一半甚至更多,一些家庭甚至可以不花费交通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音乐启蒙教育。(二)学习费用的节省。“互联网+”可以节省的音乐启蒙经济成本不仅表现在交通成本方面,影响更大的则是“学习”费用。同样以南京市为标准,居民仅通过学习钢琴来进行的音乐启蒙课程费用人均超过100元/次。南京地区刚请授课人均收费标准如下:普通大学生辅导:5-15岁儿童(120元/次),成人(150元/次)音乐系本科生辅导:分别为150元/次和200元/次音乐系硕士辅导:分别为300元/次和350元/次教授/导师辅导:分别为500元/次和800元/次“互联网+”将对这一行业带来巨大改革。现代“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音乐启蒙教育的需求了。“电子化钢琴”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耦合,将音乐用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户可以戴上耳机,通过和钢琴1:1制造模拟实体的按键和踏板来发出真实钢琴的声音。现代技术的推动力更在于技能的多样和优越性,“电子化钢琴”已经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用户演奏的力度来反馈,与互联网连接更可以对自己的弹奏进行评价、保存、,现代“电子化钢琴”更可以“自动演奏”,从而更快让初学者学习技术。这样的科技早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其所消耗的经济成本也将为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节省开支。(三)音乐启蒙的普及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早已不是稀罕物,“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手机”已经成为常态,较贫困地区大多具备了上网的条件。然而音乐艺术的普及力度却远远没有达到外国同时期水平。这与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投入密切相关。尽管我国正在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相关政策,也补贴了很多项目,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艺术”仍然“很贵”。调查显示,仍有约30%的人认为“音乐启蒙教育”仅仅是“会弹钢琴”,而他们喜欢的音乐往往停留在“抖音神曲”。“不懂乐器分配、音乐欣赏、音乐礼仪”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新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家庭都有欣赏音乐、普及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从简单的赏析到乐器技术等方面,互联网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会让音乐启蒙更加壮大,相信不久的未来,人民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会更上层楼。

三、“互联网+”技术对音乐事业的推动

“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传感器技术可以测量乐手演奏每一个音符的力度、位置,并将这些数据传播到互联网上进行交流,用户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传感器的反馈装置立体化利用这些数据,使这些数据重现乐曲。这对于一些音乐技术的学习如虎添翼,用户之间的交流省去了不必要的路程和时间,相比线下教学,使用数据化处理也会更精确,这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与文学和美术都不同的是,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教育兼具教育性和公益性,互联网也将为音乐教育带去新想法和新思路。现代作曲家作曲并改编的很多作品,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给音乐启蒙教育这个行业造就了新的可能,也给了大众一个认识、了解、熟知音乐启蒙教育的机会。新的技术推动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民的艺术修养,这一点显而易见。未来,新载体会继续承载音乐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辛.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