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1 17:04:44

园林园艺技术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园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和规划,不仅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设计规划植物景观的必要性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当中,已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人带园林绿化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园林设计中融入诗词歌赋的艺术性,从而构建出具有诗情画意,独具画面感的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一步一景,步步为景,而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的淡雅风格,也是我国园林当中非常珍贵的宝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间隔,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对生态园林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当中,生态园林的概念提出以后,也决定了园林建设不单纯是一种基础建设,而且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为了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对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能够为园林创造更多的美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园林充满艺术型,在美化园林的基础上确保人们的健康。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植物可以对空气当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不过植物品种不同,其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而且植物还可以调节周边温度,净化空气的。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就要求相关涉及人员需要对每种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第一性原则,做好园林规划设计,最终实现改善环境的目的。所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非常必要,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健康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2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原则

2.1因地、因时制宜选择植物。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绿化当中的基本内容,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植物,根据因地制宜以及因时制宜的原则,按照园林景观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植物种类进行科学的配置,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不仅如此,再进行植物种植时,还需要优先选择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植物类型,例如可以选择白羊,金鱼草等植物,这些植物抗污性能好,而且可以有效的净化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而黄栌以及合欢等植物,具有良好的耐盐碱性,所以可以对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植物之间的附生关系以及共生关系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有效保障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从而使得园林植物具有更高的生态性和景观性。2.2景观生态性原则。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互动,从而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的植物具有清除毒物以及调节温度的作用,而且还有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以及场地规划特点等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确保植物设计符合景观生态性需求。2.3实用性原则。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注重园林植物景观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城市人口相对密集,所以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还应该秉持的一项原则就是实用性原则。例如,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种植大量的地表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防护林的使用可以削减风速;树根的大量生长可以防止房屋发生倒塌……上述作用我体香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功效性。

3如何做好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

3.1尽量选择本土树种。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生长力旺盛以及病虫害较少的本地植物。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苗木的后期维护费用,节约成本。而外来物种的种植,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还会造成植物之间的竞争,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甚至还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2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不同的植物,其生长习惯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生长条件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在进行植物种植前,还需要做好细致的考察,对植物的承受性进行严格的分析,了解当地的土壤种类以及地形条件,与拟种植的植物所需条件进行对比,选择出最适宜的植物。3.3科学性的种植。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做好园林园艺的植物景观设计,科学的种植各种植物。有些园林工作者认为,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当中,可以任意的选择植物,若是一味追求降低资金投入,只是种植普通的蔬菜作物,会由于植物的单一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园林当中,观赏性植物不可或缺,由于植物本身具有独有的特点,例如可以吸收有害物质,或者是净化水环境等。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增加植物多样性,对植物景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3.4做好植物的配置工作。从上述几点措施外,在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当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做好植物配置,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重视。众所周知,植物的配置效果会对园林园艺植物景观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想要做好植物配置,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全面的考虑。植物的种类必须满足园林绿化当中的艺术需求以及功能性需求。例如在选择行道树时,既要满足遮荫功能,还应该选择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生长快以及耐烟尘的树种。所以在设计当中相关人员应该尽量选择本土树种,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而且容易存活。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还应该对植物的种植形式进行考虑,站在总体布局协调的角度,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如自然式园林中,一般可以采取不对称方式进行配置,规则式园林中则采取行植或者对植的方式进行配置。

总而言之,紫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发展以来,不管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生态多样性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的重视,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量选择本土树种,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做好植物配置,从而设计出美观的园林园艺景观,给人们带来美观舒适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维东.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17(22):86.

[2]屈忠洲.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现代园艺,2017(13):133-134.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园林园艺工程建设具有着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正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在施工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困境。至此,在这一形势下,作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敢于反思,勇于面对现存的管理问题,并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好解决路径,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协调好各参与方,使工程得以持续、有序地开展下去。

1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1.1园林绿化施工监管不力。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栽植工程,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苗木适宜栽植季节集中在3~4月,9~11月。各地区工程启动时会出现本地区苗木的品种、品质、数量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还需要远途调运。调运的苗木经过长途运输,再加上人员、机械不到位,不能够及时种植,经过晾晒导致苗木严重损伤。工程中病苗、弱苗甚至土球破损严重的苗木在管理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栽植,导致后期死亡严重。苗木栽植之后没有及时浇水,导致树木萎蔫。施工现场断枝,落叶,泥土、杂物在当天结束后没有清理干净,没有保持施工现场整洁。这些都需要建设单位及时对施工现场的工作安排有序,建立相应的配合机制,同时施工中做好监理,及时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早提出整改。1.2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借用施工资质的现象突出。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高与低,将直接关乎到最终的施工效率。有些施工团队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对于一些设计图、示意图无法完全看懂,导致施工过程严重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对最终的施工效率、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部分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也有待加强,存在施工单位只求速度,施工人员在栽植过程中树穴的尺寸挖得过小,与土球大小不匹配,以致于土球刚好放进树穴,没有根系延伸空间,树穴周边土填埋不实,遇到大风大雨,易晃动且容易被刮倒;树坑太深,导致苗木埋土过深,不利于后期生长。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大树不知如何修剪,修剪之后不涂伤口愈合剂。大树种植后支撑不及时,甚至支撑不稳,起不到固定的作用。最终导致来回返工,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1.3对规章制度缺乏认识。在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对相关规范、制度的了解,没有遵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在施工中使用劣质材料、未达标的原材料等,就会产生较多的废渣,从而给环境造成污染,偏离预期的建设目标。如果在施工中有悖于相关施工要求的技术规范,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效果,甚至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2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解决对策

2.1强化单位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首先,实行制度管理。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确立管理目标,可以依据施工时的程序化、规范化,验收时的标准化,来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以对施工项目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促使工程施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保障。同时,建立施工进度表、横道图,及时把握施工进度,按照时间节点,使得工程各项工作完成得更加有序。此外,要注意及时与相关部门对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在园林绿化中,应与水电、水利、市政等部门相衔接,减少返工以及作业机械进场对已有绿化成果的破坏等。在施工时,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树木移栽、树木修剪、树木损伤修复等,最大程度保障树木的成活率。其次,强化人员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人员管理,可以将成本控制列为中心内容,在工作实践中将各个管理责任落实在每个人头上,每个管理者都明确好自身位置,实行好管理责任制度,推动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得以进一步地提升。另外,管理人员也应实时跟进好施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严格对照图纸,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对接,使合同要求得到满足,将工作台账建立好。2.2加强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在工程实施中,各个监理部门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监管作用,全方位地提升工程的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等,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部门应根据相应的施工合同要求来开展监理工作,保障施工质量。2.3创新管理方法,落实管理工作。在建设园林园艺工程的过程中,传统、陈旧的管理方法早已不再适用,很难满足该行业的发展要求,也很难达到预期管理效果。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应推动管理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实践中,企业应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效用,全方位地增强管理者的知识储备、法律意识,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思想,提升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来施工,一旦发现图纸设计与施工情况存在差距,应及时上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损失。在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大力引进信息技术,并熟练掌握应用,全面监控好施工现场,全方位保障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中的规范性、严谨性,并使得一些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落实,促使施工质量得以提升,将施工管理的内涵、价值、效用等体现出来。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园林园艺工程中,切实提升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为居民们提供更加安逸、舒适的观赏环境,也可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构建起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等,使整个园林行业得以更加快速、规范的发展下去,以缩短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郑承春.浅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23):73-74.

[2]杨永臣.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和探讨[J].吉林蔬菜,2015(11):48-49.

[3]宋瑞峰.节约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5(14):197.

[4]齐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0):71.

[5]董海江.浅析园林工程施工与绿化养护的有机结合[J].现代园艺,2018(12):192.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3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1.1园林工程施工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在整个园林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计划图,详细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实地勘察,制定具体施工组织方案,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2]。(1)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指的是根据现场的需要结合实际特点对施材料、设备资源、施工技术、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在明确是质量目标的同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包括材料质量控制、采购和内部质量检验工作。(2)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安全防护,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坚持安全与施工同步,将安全理念融入生产中。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园林景观施工设计中,建设单位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施工效果,同时也要将眼光放长远,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做出合理的建设和规划。但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绝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忽略这一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对未来的发展并不确定,不愿意做无谓的损失,同时提前规划和设计具有一定难度,耗费的成本也较大;其次是在目前的相关制度规定中,未来的功绩不能归到现任领导身上,这导致很多地区不愿进行长远建设。园林景观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停滞不前,返工现象频频出现,资源严重浪费[3]。同时,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监管力度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施工队伍资质参差不齐,违规操作现象频频出现,徇私舞弊现象极为严重,导致园林工程质量出现严重问题;(2)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部分建设单位为谋取更多的利益,使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园林工程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3)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式落后,导致现场秩序混乱,经常出现返工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缺乏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手段匮乏,导致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极低,监管出现漏洞。

3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立即停止其工作并进行培训,从根本上杜绝不良问题的出现[4]。工程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同时要结合自身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适当创新施工理念,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此外,也要充分调动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

3.2创新施工设计理念

所有园林景观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保证良好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创新。在设计时注重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充分考虑人们的精神所需,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3.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理制度,不仅可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同时也能使施工单位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5]。园林工程施工要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施工方案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能及时处理。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园林景观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为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建设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做好施工设计和质量控制,同时工作人员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经验,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

作者:邹晓文 单位:江西祥瑞集团

参考文献:

[1]涂爱萍.武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9):69-70.

[2]胡慧祖.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管理探讨[J].现代园艺,2012(18):81.

[3]宁楚彪.园林施工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63-164.

[4]吴忙忙,陈杰.探讨园林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J].现代园艺,2012(8):84.

[5]刘春媚.浅谈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336.

第二篇:园林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摘要:当今我国园林绿化十分普及,对园林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因为我国之前没有十分注重园林绿化这方面工作,现在我国园林工程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今我国园林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对我国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措施

1我国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园林施工队伍结构较单一

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施工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人们只是把园林建设工程定义为普通的工程设计,施工队伍中虽然有与土木相关的人才,但其对于其他与园林建设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另外,园林建设施工队伍不能很好地与园林设计方向协调,缺乏全局的管理意识,这样就容易导致施工出现漏洞。

1.2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施工

目前一般是由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的普通劳动力构成我国的园林施工队伍,他们对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不能充分理解和领悟,普遍认为园林建设仅仅就是简单的种花种草,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园林建设。另外,一些园林工作者只是注重园林的景观效果,一味地将各种花草种上去,没有因地制宜,缺乏考虑这些花草是否适应当地的土质、气候等,会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不高,施工质量无从谈起,还加大了后期维护的难度,再加上我国园林建设的管理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衔接施工工序,这样返修率就会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管理成本的增大。

2对于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2.1提高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

在园林建设中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施工管理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刻不容缓的。目前,在我国多数是建筑项目方面的管理人员担任园林施工管理的工作,他们在园林专业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我国将园林建设仅仅当成了一般的建设项目,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

2.2创造和谐的团队气氛

为了按时或者提前完成施工工程,提高园林施工的质量,和谐的园林施工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早地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影响团队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施工的效率。为了避免一些部门出现不必要的劳动,影响施工工程的进度,这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从而让各部门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进程。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团队氛围,不仅能使大家保持一个轻松稳定的心态,也能够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水平,并且便于施工工作的管理。

2.3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降低资金投入

园林建设需要采购的原材料主要有苗木、水电材料、土建材料等,在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关的采购工作,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不仅可以节约建设资金,同时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降低资金的投入,可以从管理、经济以及技术这三个方面入手。管理方面,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科学管理,降低管理的成本;经济方面,主要是加强核算,减少资金的浪费;技术方面,尽量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施工。在园林施工管理的工作中,成本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园林企业的经济效益。

2.4园林后期的养护工作需要加强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保证准时完成施工的工期。除此之外,在园林施工工作完成后,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后期养护工作小组,根据要求进行管理,对后期养护工作进行完善,确保园林工程的质量合格。根据施工的时间特点,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一系列的养护工作,这样不仅能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使我国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得到巨大的进步。

3结束语

园林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科学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园林工程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园林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因此,园林管理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我们可以从施工团队建设、降低园林建设成本、加强园林后期养护工作等方面去实施,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加强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园林施工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园林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黄小梅 单位:深圳山湖海房地产开发集团

参考文献:

[1]萧伯祥,宋百放.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J].江西建材,2014,(18):185-185.

[2]刘晓丹,李鹏.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2):152-152.

[3]金远东.提高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4):227-227.

第三篇: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园林能够净化空气,在城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也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和规划当中的必要因素。本文详细探讨了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管理当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细节处理;园林施工管理;应用

1.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1细节管理的含义

对于管理工作来说,细节处理是对于管理工作的一种系统化的定义和规范,它要求在整个管理范围当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重视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只有深入到细节,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园林施工单位来说,将细节管理应用于具体工作当中不能够仅仅依靠机械的规章制度或者是操作规范,而是要建立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使整个施工团队当中的人员都认同这种细节为先的管理模式,并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使园林施工工作能够在细节处理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1.2细节管理对园林管理的促进作用

1.2.1合理控制成本

通过对施工的整个工期进行细节划分和处理,施工团队就能够明确各个阶段当中应当完成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完成之后,整个园林施工工程也就落下帷幕。另外,运用细节处理的方法能够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可续的预估,进而选购质量和数量都满足施工需求的原材料,避免浪费。

1.2.2人力安排合理化

园林施工是一项工作量庞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工程项目种类繁多,而且施工过程中的复杂程度也较高。采取细节处理的方法,从细的方面着手,为不同的施工项目确定好工作量,并给定而定的工作期限,这样就能确保施工人员在岗位上各司其职,不必担心工作任务的交叉,且能使工作进度得到保证。

1.2.3提高行业竞争力

细节管理的优势在于,在庞大复杂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对工作从细节着手,并进行量化,使施工任务的可控性提高。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细节管理明确具体的管理范围,提高工作高效。因此,细节处理能够使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从而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使团队在行业当中更有竞争力。

2.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园林工程的项目包括前期的工程设计、工程规划、施工过程以及工程验收等。在整个过程当中,主要的技术部分都集中在开始的设计以及最终的工程验收上,对于中间的施工过程来说,技术内容反而较少,这种现象使得园林施工过程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使园林施工项目存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风险。

2.2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我国的园林建设传统较早,在古代就有出色的园林建设工艺和园林设计作品。其中包含了独属于我国文化的人文情趣和建筑内涵。但是,现代园林建设与古代的园林建设有很大不同,从施工手段及施工理念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

3.对园林施工的细节管理建议

3.1加强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景观合理布 置

在园林的景观布置当中,必须按照细节管理的原则,对景观的整体布局进行细致的规划,严格遵循园林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对于景观设计当中的采光问题也要加以注意。植物的种植规划决定了其能够享受到的光照时间和范围,同时合理搭配植物,构造独特的采光模式,能够使园林景观别具一格。

3.2重视施工土壤

在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细节管理同样体现在对土壤的关注和选择上。在园林植物的培育过程中,除了苗木的先天条件以及后天培育情况外,决定植物生长情况的就是植物的土壤环境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秉持细节管理的精神,严格按照要求对土壤进行翻挖,确保土壤的质量。同时还注意将不符合要求的土壤进行分离。遇到遭受污染的土壤,首先将水泥面进行破碎,并在其上铺设石子,最后再以无纺布进行覆盖,避免污染源反渗所形成的二次污染。施工过程中遇到受污染的土壤时应当设法将土壤将地势进行抬高,避免植物根系与深度污染土壤的过多接触,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3.3严格检查植物苗木生长发育情况

在植物栽培之前一定要有细节管理意识,认真挑选植物苗木。对植物苗木的种类、形态、以及根须的生长态势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认真挑选,确保植物苗木的质量。尤其是存在机械损伤或者已存在病虫害的植物苗木,要认真挑选出来,避免其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当植物植入土壤半小时之内,栽培人员应当对植物的根进行浇水,这样就能确保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得到固定。一些位于土壤较贫瘠地区的支柱或灌木丛,应当随时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细节,避免土地退化使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例如在进行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我们的园林施工团队就非常重视植株苗木的先天条件。因为按照团队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如果在苗木挑选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从细节管理的角度考虑,将已经受到机械损伤或存在病害的苗木挑拣出来,那么在之后的大面积种植培育过程中必定将会使园林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由于苗木遭受损伤,其长势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这也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造成不利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细节处理成功运用到园林的施工管理当中,可以使得施工过程更注重细节,从而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其次,细节处理的观念也渗透到成本控制的层面,在材料的选择和购买上更加务实和科学,这样就能够使施工方节约大量的成本

作者:李国华 单位:桂林市花木公司

参考文献:

[1]幸林生.细节处理在市政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3

[2]关博勋.周可新.浅析细节处理在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

第四篇: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研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指的是一种可以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方式推动了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节约管理所占有的资源,不仅如此,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还大大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当前,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在努力的争取环境的立体化,在这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本文对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理念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工程质量为最终目的。

一、关于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中常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大大的降低资源的消耗和企业成本。不过,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全面的掌握园林绿化的整个施工情况,因为只有把握绿化施工的全局,才能够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所以,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地分析施工状况,然后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因此,想要园林绿化的施工流程更加有序,以及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这就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另外,在绿化工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施工的效率,达到施工的目标,全面掌握施工人员的情况,耐心的指导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园林绿化的施工效率。管理是一种过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最重要内容是就是以人为本,目标性和整体性是精细化管理方式的特点,贯彻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突出工作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负责人要学会不断的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加强城市的绿化。

二、关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分析

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最终要实现企业施工过程中资源节约,大大的降低企业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变成了很多人的追求之一。而园林施工中管理人员也开始注重管理方式的改变,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得到了更多的应用,也带来明显的效果。而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园林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中,负责人应当细化工作目标,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实现最终绿化目标。现场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园林绿化和经济效益都受到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关。在园林企业中已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负责人管理能力较差,责任心弱,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导致了施工中资源的浪费。企业施工缺乏详细的规划,员工没有完全按着计划来施工,在某些施工中偷工减料,不符合相关标准,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施工陈本的增加,还导致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合格,阻碍了城市绿化的发展。精细化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现场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和精细化理念在施工中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这三个方面。什么是工程造价陈本的降低呢?它指的是控制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成本,合理的限制企业资源,然后进行指导和限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和费用,实现绿环目标。精细化理念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费用标准。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成本管理功能,提升了项目施工管理的效率,使得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目标性。那么,精细化质量管理方式在施工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企业不断的完善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施工中出现的损害,极大的降低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建设人员需要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定额标准,将损耗控制在定额水平之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的绿化。精细化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材料验收制度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学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合理的利用考核制度,提高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降低成本,通过这个员工考核制度,提高积极性,争取降低项目成本和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施工中,管理者应当依据精细化理念对施工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计算和审批。在施工现场中,会有不同的任务和施工特点,各个环节的施工性质不同。所以,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来施工,在施工的同时要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施工质量。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很多管理这很容易就忘记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这就影响到了项目的整体速度。

三、总结

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园林绿化蓬勃发展,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在园林施工中,相关负责人和管理者要全面掌握施工的的具体情况,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员工的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王海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吕铭.业主在园林绿化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12(24):152-155

[2]周红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居民(下月刊),2013,10:118-119.

[3]李小良,金惠明,黄力琼.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2012,12:98.

[4]刘素芹,郑丽霞.刍议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理念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13:231-232.

[5]陈晓晔,王洪成.山水靓津城,打造和谐环保型城市园林景观的新实践--浅议天津市南翠屏公园改造[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

[6]马道明,张鸿雁,左玉辉.城市空间结构生态调控研究--以常州生态城市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03).

第五篇: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上的满足,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促使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也更加苛刻。我们追求住房的舒适度,绿化情况是一个关注热点。如今城市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园林园艺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的定义

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统筹管理项目部门、施工单位、监督部门等组织,严格监督参与的各个部门,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园林园艺建设应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带给人们舒适感最为重要。同时,还要讲究生态环境的平衡,合理地使用盆栽,恰当地栽种花草,保证园林园艺景观的多层性与丰富性,完美地诠释园林园艺的内涵。但若是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施工管理的认识,园林园艺的景观必定会缺乏自然美,构造也不会合理,不仅不会缓解人们的压力,反而会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因此,施工管理在园林园艺的建设中十分重要,一定要做好相关工作,为工程建设做好铺垫。

2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素质高的施工队伍

施工人员大多以农民工为主,他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没有专业的园林园艺种植经验,不能够充分地理解设计意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会降低植被的成活率,导致完工后的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与标准。管理人员知识储备也不够丰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导致施工效率不高,并且缺乏责任感。园林园艺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如果过多地掺杂经济利益,整个工程建设就会缺乏它应有的专业性。

2.2施工图纸设计不合理

根据以往园林园艺工程施工项目经验,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图纸设计的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图纸体现的设计理念不够详细且过于片面,设计的目标也不够明显,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造成施工过程较为随意。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在观点上达不到一致,或者说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多为“纸上谈兵”,设计图纸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的艰难程度,导致双方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

2.3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规范

任何一项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规章制度来维持,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就现在的园林园艺施工现状来看,国家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会直接导致施工的偷工减料,施工的质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园林园艺对于自然形态作用较大,但若是在施工中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地操作,很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有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严惩不规范的行为,真正发挥施工管理的作用。

3加强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3.1重视施工图纸的审查

图纸的审查主要审2点:构造是否完善和理念是否合理。构造的完善就要求拒绝不符合科学逻辑性的设计,避免一些繁琐又毫无用处的设计,并且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园林园艺设计一定要服务于广大居民的生活娱乐要求,不能滥竽充数。理念的合理在于要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功能性,重视园林园艺设计与生态的平衡一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3.2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目前,大部分园林园艺类专业公司都是空有虚名,并没有实质性的装备和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公司里的证件大多采用靠挂方式,严重扰乱了园林园艺市场秩序,要补齐必要的软硬设施,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实施考核管理,既能筛去不懂专业技术、滥竽充数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避免越位管理的现象。

3.3规范园林园艺的标准

想要获得明确的规章制度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通过相关专业标准制定园林园艺有关制度,保证在工程施工、验收、养护等方面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依据。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实行责任制,有效提高园林园艺质量。

4小结

面对快速发展的园林园艺工程建设,应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园林园艺建设既符合市场的需求,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施工过程中,既要做到图纸设计的完美,也要合理运用人力物力资源。遇到问题要有专业性的人员灵活地解决,还要有相关的制度来维持园林园艺工程健康良好地运行。

作者:潘鑫 单位: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青双.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7)

2贾绍峰.园林园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4)

3刘震.园林园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 

第六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特点与优化措施

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现代社会,园林绿化工程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花草树木的设计,而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需求,这就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建设无论是在景观的设置、小品的设计还是植物的配置方面既要具有艺术性,又要突出生态性,能够让人感受到园林美感的同时,也能够符合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这就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要具有一定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发乎其作用。第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连续性。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当中,植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为植物是有生命的,必须要在施工的整个环节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要在园林投入使用之后对其进行后期的养护,并且植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生长变化,因此这赋予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连续性特点。第二,管理的复杂性。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其质量,发挥其美学效果,而项目的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施工人员水平、施工现场环境特征、施工材料以及方式方法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在其中,管理者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够保证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第三,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建设,是通过对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并加以小品等的衬托和点缀,融入建筑设计的要素,将艺术设计和自然相结合,展现出园林景观的美学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园林绿化施工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管理工作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管理者需要对设计者的意图有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在管理中能够真正的做到将美深入其中。

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尤其自己的特点,在具体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弥补管理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不断优化管理措施。当前,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管理机制不善,管理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作陷入到一定的困境当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本文就提出几点优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容易使管理工作陷入到混乱的局面当中,面对这一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总结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机制,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量,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针对管理责任不明确这一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制定管理责任机制,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找到责任人,查明原因,采取最恰当的措施解决,将问题的影响度降到最低。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大到施工定点放线的处理、苗木的栽植工作,小到每一株苗木质量的控制,管理人员都需要参与其中,不能够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管理质量。第二,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的好坏,因此要提升管理者的综合水平,为此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要聘请专业知识充足且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对管理者进行培训,通过这种形式提升其综合水平。因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建设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景观,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和观赏用的,因此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美学知识结构,才能够满足管理工作需求,因此也需要对管理者的这方面进行培训。第三,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建设中材料质量的管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管理者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规格等进行分析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施工中,土建部分会投入一定的原料以及半成品,绿化部分也会投入大量的土方和苗木等材料,同时建设中各个管线、铺装材料以及亮点设施的材料也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为此,管理者一定要确保各材料的质量。需要对材料的订货、采购和验收取样等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控制,要做到层层把关,不允许出现任何的疏漏之处。同时,管理者要做好对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成品出现污染或者是损坏的现象,在必要的情况之下可以对成品进行局部的封闭,待其满足要求或者是达到强度等级之后再进行开放。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管理。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周边的园林绿化工程成为行业的新增点,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借助技术的力量加强管理工作,这样能够使管理效果更为明显。例如可以借助技术使得绿色施工材料更加丰富,并培育更多新品种苗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管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朝着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这一变化,实现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建设是城市化进程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美学效果,以此必须要对这一施工建设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就以此为中心,在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了管理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建设出更为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

作者:任艾英 单位:太原市晋阳湖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绍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特点与优化措施研究[J].工业B,2016(4):00287.

[2]詹伟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素分析及优化措施[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4):498.

[3]周小龙.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与优化措施探究[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6(2):00289.

[4]李永峰.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与优化措施[J].现代园艺,2012(4):68.

[5]杨俊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与优化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4):00272.

第七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探讨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能够净化城市空气,祥云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水平会提升县城景观,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改善投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重视程度,提高施工管理和养护水平,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和养护现状

(一)园林人员不专业,管理水平较低

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养护工作水平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园林工作人员水平较低,管理效率较差。大多数的园林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其施工技术完全是根据经验而来,这样的施工水平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部分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从周边农村招来的临时工,他们只能承担简单的操作,一些具有难度的施工环节则不能胜任,当工作人员对植物的生长习性不了解,不熟悉专业的施工技术时,其工作的质量就会降低,园林绿化施工效率会降低。所以,从目前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和养护工作方面来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其中人员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二)园林绿化种植不科学,景观设计千篇一律

在一个城市中,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效果大体一致,种植环节存在很多的问题,当一个城市中的园林绿化设计大体一致时,会使得城市失去活力,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且,种植环节一些不科学的操作会降低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使得其美观度、持久度下降,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要想获得真正的提升,应当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为园林绿化施工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三)没有考虑植物生长要求,随意性较为普遍

就祥云县城目前来说,现有公共绿地在分布和搭配上存在着主城区多,城区周边和新区绿地少。集中绿地多,均匀分布少的问题。大多路段使用单一树种作为行道树,极少部分道路采用了2种或2种以上不同树种混栽或道路两侧采用不同的行道树树种的形式,城市绿地中植物品种单调,景观变化不够,文化特色打造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种植能力,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植物生长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1]。

二、提高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及养护技术

(一)加强施工管理,聘用专业人员

园林绿化单位在选择员工时,应当制定较高的标准,只有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各园林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选聘方案,对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一些基础性的岗位可以选择一些临时工,但也要预先经过培训。各项工作在实施之前,都应当制定好规划,然后在进行施工,不能随意进行施工,具体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要懂得一些专业的施工技术知识和植物知识,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园林绿化工作效率[2]。

(二)做好细节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是非常讲究细节的一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多注意其中的细节问题,将每个环节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效果,为将来的园林绿化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细节问题:一是要重视地面施工环节,所有地面砖的拼接以及摆放需要按照设计好的样式,保证美观,挖坑所产生的土壤要及时进行覆盖,避免产生扬尘,并设置好警示标志,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二是街道绿地施工要采取半封闭的模式,要避免施工人员受到来往车辆和行人的影响,同时,施工的进度要尽可能加快,减少对人们出行带来的影响;三是做好噪音处理工作,一般园林绿化施工带来的噪音比较有限,但也需要进行重视,重点是降低大型机械带来的噪音;四是苗木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制度进行,不能随意进行操作。

(三)选好苗木,做好前期培护

选择质量较好、品种较好的苗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和养护的效果,但需要明确,并不是价格高的植物更好,而是要结合当地的条件进行选择,为此,相关部门在选择苗木品种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结合当地城市的土质、气候等方面的特点,选择适合该城市的苗木品种,同时,要注重苗木的前期培护工作,使其能够健康成长,在培护过程中要保证具有较为合理的间距,注重营养的补充,按不同的植物品种做好不同的维护措施。(四)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结束之后,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具体的要求是:定期为植物补充营养,使其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要做好防虫害工作,这是危害园林绿化工程最严重的一个因素,相关部门要尽早制定应对策略;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除草,为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要做好补水和排涝工作,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植物健康生长。植物在种植之后可以先进行打药,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早期的预防工作对于植物的顺利成长非常有帮助。对于公园绿地、交通结点、河道、山体绿地建设,政府必须重视,同时借此机会,进行彻底整治非法占地,做好园林建设的招投标,建设合格的园林绿地[3]。总之,在现如今的城市建设工作中,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项工程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同时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和养护意识,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施工管理能力和养护能力,建设更加科学的园林绿化工程。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人们将享受到园林绿化工程带来的更多好处。

作者:杨传清 单位:祥云县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高海英.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技术探讨[J].北京农业,2014(36):22.

[2]范元强.浅谈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吉林农业,2010(8):24.

[3]李敏,李爱林.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1,23(05):110-117.

第八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探讨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概念及特点

1.1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概念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指的是园林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工艺、工序等实施有效管控,其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一项工艺都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只有落实科学的园林管控措施才能为施工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施工中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这是施工单位必须加以深入考虑的问题。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方首先应该树立大局意识,按施工期限如期竣工验收,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牢牢地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当然最重要的是牢牢地把好施工质量大关,因此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须认真对待。

1.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分类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自身的特点,施工管理不仅要对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管控,同时还会涉及到后期的养护管理控制工作,相关的不同阶段的管理控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来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例如,如果处于施工准备阶段,那么管理控制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施工条件、园林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以及场地的前期准备平整工作等方面上来;施工阶段的管理控制侧重点主要涉及到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相关成本的管控、交叉作业协调等方面;工程竣工阶段管理控制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质量检查,相关验收资料的统计整理;后期养护阶段需要做的是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落实到位的养护措施等。

2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1)牵涉施工单位较多,协调管理难度大。园林工程规模庞大,仅靠一家施工单位无法按期竣工完成。等到一些施工主体完成竣工后,施工总包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将会召集更多的分包单位或者部分参与施工,因此各方面的因素变得复杂起来,各个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难度越来越大,信息共享不及时,这是园林工程的难度之所在。(2)树种采购监管不到位,施工质量有待提高。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苗木一般都是由外包负责栽种,但是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死亡现象。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苗木质量难以满足使用要求。(3)专业的绿化监理公司少,绿化效果“差强人意”。当前的园林绿化监理方并不具备专业的绿化素养,一般均来自方,绿化工程仅仅是作为项目建设的附属品,因此当前的园林工程更看重的是景观效果,并不重视绿化效果。

3完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建议

简单来说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的本质就在于落实工序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首先,做好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所涉及到的相关工序必须实施监督检查,牢牢地把控相关的施工环节;其次,做好工序活动结果质量把控工作,直接点说就是做好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来实施工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要想做好质量管理控制首先应该明确相关的质量要求标准,同时应该对各项施工工序加以明确,制定并落实相关的施工工序的操作规范,落实作业规范指导规程,对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同时质量部门也应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加以规范指导。

3.1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的竣工验收主要涉及到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质量评定检验和考核。等到对各项质量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甲方使用,否则的话就意味着监理和施工方的失职,这样无论对公司的声誉还是使用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害,甚至会引起后期的分歧。只有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做好竣工验收工作,施工单位才能够拿到属于自己的酬劳,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召集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否则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损失。

3.2加强内外部关系的沟通协调,提高施工质量

(1)做好相关方的协调处理工作。在施工前或者施工过程中应该及时同甲方或者监理方做好相关施工环节的协调工作。(2)及时同内部人员沟通互动。施工方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同现场操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做好沟通交流,提升场地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施工质量。

3.3提高采购质量

苗木的采购工作应该做到公开透明,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不得为了私人利益扰乱采购工作,保障所采购的苗木的优良性,一旦发现不合格的苗木不得进场。

3.4加强工作人员园林知识培训和学习

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施工,建立健全完善责任管理体系,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化,落实到实地当中,项目经理应该牢牢把控好层层考核机制,明晰相关责任。另外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交流活动,企业在岗人员必须参加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园林专业人员,增强理论及实践经验,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城市文明化成功的重要标志,人们的幸福指数及生活质量同日后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不仅仅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决定着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所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首先论述了其概念和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作者:施少东 单位:苏州御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水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3(11):247.

[2]肖平.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3(14):192-193.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4

摘要:本文分析了都市农业经营形式和多效能特征,说明了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都市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1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合理性

所谓都市农业是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

2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

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

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

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像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

3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3.1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

3.2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

3.3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弟子规;品德教育;实验研究

将《弟子规》引入高职思想品德教育,探索、确立适合高职道德习惯教育的目标体系,研究道德习惯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道德教育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我校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选择本校下属二级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基本情况

实验时间:2016.03-2017.07。实验范围:园林园艺学院11个专业/班级,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各选择2个专业/班,共计15个专业/班581人:14级园林工程技术(五年制)、财务管理、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工程造价、市场开发与营销、园林技术6个专业/班240人,15级园林工程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4个专业/班163人,16级环境工程技术、林业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水利工程、园艺技术5个专业/班173人,进行《弟子规》学习践行活动。实验准备:实验开始前,向涉及班级学生和教师发放读本,做到人手一册。广泛宣传、动员,向教师和学生宣讲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意义和实验的目的,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调动师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学习活动方式

背诵:2016年3月在园林园艺2014级和2015级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专业开始,要求学生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在每学期结束前能背诵《弟子规》。到2016年6月1日,就有90%的同学背诵了全篇的40~70%,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弟子规》全篇。由此,我们迅速总结经验,在工程、经管学院推开。讨论会:一是结合年级、班级情况,安排在班会时间,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背诵《弟子规》,从新生入学开始,配合《大学生手册》贯彻,每月1次组织《弟子规》讨论、解析;二是通过每周2个学时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就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充分挖掘和利用祖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讲故事:结合学习《弟子规》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一开展就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且讲的故事绝大多数是自己大学生活学习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在学生之间也形成了强烈共鸣,每次开展《弟子规》讲故事活动都受到学生的追捧,学生反映这样的活动印象深刻,容易记住,特别能启发人。

三、学习活动成效

学生上课纪律明显好转。根据统计,开学12周后,参加《弟子规》学习活动的两个年级,零违纪,上课出勤率大幅度提高,玩手机、打瞌睡现象减少,相比《弟子规》引入思想品德教育之前,收效显著,在请假方面。活动开展前,暗访宿舍或与班上学生交谈中了解到,经常有个别学生不请假私自离校的现象发生,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着漏洞。在背诵活动开展后,即便因事半天上不了课的都会主动请假,经批准允假几天的学生,往往回来后还会以电话或QQ的形式告知班主任。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更遵守纪律了。打架现象明显下降。学生之间和谐友善,打架现象比同期减少,在背诵活动开展后,校园秩序明显好转,《弟子规》所弘扬的“泛爱众”“亲仁”实际包含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慢慢地渗入学生思想,对学生行为起到了规范进作用。学生学会了以“礼”待人。通过《弟子规》学习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加友善和谐。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言谈举止得体,在公共环境主动礼让老师、同学的学生多了,大声喧哗、出口说脏话、行为轻浮的少了。这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弟子规》“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在《弟子规》学习活动中,广大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按照治学养身等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校风、学风、教风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投身于学校“优质院校建设”。

四、实验情况评价

问卷调查情况:我们就活动开展情况设计了10个问题,通过《问卷星》调查软件,对参加本次《弟子规》学习活动实验的学生,包括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共计330人进行了问卷访问。占参加《弟子规》学习活动实验学生的56.80%。历时18天。学生分布云南、贵州、江苏、宁夏、新疆、福建6个省区。问卷回答情况:您认为我们学校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有必要吗?很有必要31.21%,有必要51.52%,没必要9.09%,无所谓6.06%,未回答2.12%;您认为我们学校应该在什么范围开展这项活动?全校开展76.36%,个别院系开展6.06%,个别班级开展6.36%,其他8.48%,未回答2.73%;你认为应在什么时间读背《弟子规》?早、晚自习时间37.58%,课前、课后时间9.70%,思政课时间28.18%,其他22.42%,未回答2.12%;你认为学习《弟子规》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程度如何?较大32.12%,大32.42%,一般28.48%,没有4.85%,未回答2.12%;你会将《弟子规》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吗?用一些35.15%,会45.45%,不好说14.24%,不会2.73%,未回答2.42%;你觉得践行《弟子规》学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80.30%,促进学院管理3.33%,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8.18%,其他5.76%,未回答2.42%;你认为《弟子规》对日常行为规范有帮助吗?有较大帮助26.67%,有帮助54.55%,不明显13.94%,无2.42%,未回答2.42%;你参加践行《弟子规》学习活动后父母觉得你最大的变化?较“懂事、和蔼、礼貌”18.79%,更“懂事、和蔼、礼貌”42.73%,有一定变化29.39%,没有变化6.36%,未回答2.73%;你参加践行《弟子规》学习活动后觉得你最大的变化?较遵守纪律20.91%,遵守纪律41.21%,有所好转26.06%,没有变化9.09%,未回答2.73%;你在活动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弟子规》吗?可能会22.73%,会41.21%,看情况27.27%,不会6.36%,未回答2.42%。

五、结论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部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10]。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11]。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12]。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13]。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14]。(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15]。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16]。(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2]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5-87

[3]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5][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4):207-210

[7]张强.都市农业发展到社会学意义[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64-68

[8]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9]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10]黄卫东等.中国都市农业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

[11]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

[12][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15]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16]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部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10]。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11]。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12]。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13]。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14]。(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15]。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16]。(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2]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5-87

[3]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5][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4):207-210

[7]张强.都市农业发展到社会学意义[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64-68

[8]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9]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10]黄卫东等.中国都市农业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

[11]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

[12][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15]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16]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部级自然生态保护区[9]。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10]。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11]。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决食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11]。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12]。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13]。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14]。(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15]。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16]。(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2]张禄祥、郑业鲁、万忠.我国都市农业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05(3):85-87

[3]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5][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蔡建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6]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4):207-210

[7]张强.都市农业发展到社会学意义[J].中国农村经济.1999(11):64-68

[8]宋金平.北京都市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3):199-203

[9]张成林.都市型农业讲座[Z].北京市顺义区三农研究会网.2005,10,17

[10]黄卫东等.中国都市农业探索与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

[11]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

[12][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4][德]尼科·巴克等.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15]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

[16]文化、王爱玲、陈俊红.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现状及探索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空间艺术构造对植物材料进行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自六朝时期的佛前供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插花艺术课程开设于2007年园艺专业成立之初,学院依据“立足大都市,服务大都市,走都市园林园艺发展道路”的专业定位,将插花艺术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以专业必修、选修形式覆盖至全院学生。但与国内大部分高校类似[2-4],由于长期的教学思维惯性、课程开设条件不足以及社会认知偏差等,该课程发展较慢,课时不断被压缩,一度沦为边缘课程。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对插花艺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和研究。张海军等[5]提出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从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王芳[6]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就业率;林秀莲等[7]提出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用案例分析了项目式教学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改革成果为国内插花艺术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我院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成员通过前期梳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院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基础上,结合校院两级管理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

1.1课程开设课时不够、经费不足。插花艺术实践课程原有实验课16学时,期末课程实习32学时。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主干课程数目及课时数有所增加,势必要压缩一部分非主干课程的课时。除园艺专业外,其他专业取消了插花艺术课程或改为专业选修。课程原有实验课时被降为12学时,期末课程实习被完全取消。另外,插花艺术课程在日常插花技法练习中要消耗大量的鲜切花材、花泥及其他耗材,且无法重复使用,节假日期间材料价格更高。经费不足导致开展实践教学困难重重,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佳。1.2师资力量薄弱。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法娴熟。插花艺术授课教师往往缺乏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插花技法不熟练,导致授课质量不高。而实践经验丰富、插花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又因为学历及职称不够,无法加入实践教学队伍,导致实践教学人员的总体水平难以得到提高[4]。1.3学生兴趣低,练习意愿不强。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练习操作。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验材料及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且实践教学通常采取3~4人分组操作的形式,常有学生因兴趣不足而不动手或敷衍了事。此外,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授课质量不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对课程认知观念的改变。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上看,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插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选修课,对今后的考研、就业并没有多大作用。其实不然,插花艺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技能、团队协作等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是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必需的能力[8]。2.2改善实践课程条件,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改善实践课程开课条件,学院实验中心投入资金,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扩大了艺术插花实训室,增购了插花工具、作品展示柜、切花保鲜柜等设施。为解决实验耗材大量使用导致的经费不足问题,除购买一批人造花代替一次性鲜切花以便重复使用外,还在实验基地温室及露天适时种植鲜切花品种用于材料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能力,学院从大二学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以导师制、申请课题等形式,每年资助园艺、园林专业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科研、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启动以来,每年都有学生申请以插花、盆景及组合盆栽为主题的科创项目。通过项目制训练,学生自主参与系统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9]。近几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提升本科教学应用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以此为契机,我院申报了插花艺术校企合作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工、上海市插花协会会员专家来学校授课、做报告,让广大师生更加了解插花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插花艺术的热情和技艺水平。校企结合办学增加了“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加快造就一支“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参加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参加各类竞赛,为今后就业打开新的方向。2.3引入VR新技术,打造虚拟插花实验平台。为深入推动融入VR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院申请并获批了2019年上海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实验平台。该项目开发了丰富的、具有关联属性的植物库数据包,整合了植物种植设计、分析与评价三大功能。如果能在插花艺术课程中引入该平台,将大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新鲜事物,对于追求技术和创新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吸引力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模拟的预习实验,能够熟悉各种花材分类、花期、花语,各种花型插作的高度、宽度、角度,各种实验辅助材料、实验工具的使用以及造型手法等。同时,虚拟实验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登入平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插花技法。2.4借力校园文化节,培养校园插花艺术气息。插花艺术作为园艺园林专业课程,早期曾作为理论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设。但从选课情况来看,除相关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该门课程较少。归根结底,插花艺术课程知名度低,大多数学生对其缺乏了解,兴趣也不高,因此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知名度极为重要。2019年,我院新生陆亦炜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花艺项目金牌,在插花艺术领域为国争光的事迹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每年校园主题活动节,可以在校园活动中心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插花作品,让广大师生近距离了解插花艺术,感受花艺之美。从2017年起,学院每年在6月份举办以孝为主题的校园萱草文化节活动,其中包括插花作品展示环节。随着此项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活动规格也越来越高,已成为上海市高校文化节的重头戏。今后应以文化节活动为契机,举办校园插花花艺大赛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和提高文化节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竞技意志和技能水平。

3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现代园林园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园林园艺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改革措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备应用型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李秋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9-80.

[3]胡军,张淑梅,张咏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6.

[4]尚爱芹,向地英,王丽霞.“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4):106-110.

[5]张海军,王长宝,张淑兰,等.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69-370,374.

[6]王芳.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6):200-202.

[7]林秀莲,马骁勇,杨自轩,等.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惠农业学校教学实践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4(11):50-54.

[8]杜灵娟,胡晓辉.插花艺术在农林类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09-210.

园林园艺技术范文篇10

在市大开放发展时期,随着房地产业及城市道路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耕地被征用,银海区作为一个农业县区,其下辖的近郊乡镇,部分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怎样引导他们转产转业,发展高效农业,从有限的土地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时各级领导班子最关心的研究课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镇、村干部及经济能人出外考察参观,拓宽经济发展思路,找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方向。怡林园林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该公司的建立,预示着银海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我区的花卉业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银海区发展花卉的一些经验及做法:

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树立示范典型

(一)组建怡林园林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花卉业发展

通过到广东顺德陈村考察,认为我们银海区发展花卉业在区域及资源方面很有优势,决定选择高德镇平阳村作为发展花卉生产的基地。平阳村地处桂海高速公路入口,北(海)铁(山港)一级公路横穿其中,离市区6公里,离机场10公里,到机场、港口、火车站,交通都十分便利。该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透水性强,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年气温均适合花卉苗木生长的需要,是生产花卉苗水的理想园区。陈村有名的花卉业巨子卢荣先生到平阳村考察后,对该村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在该处投资建基地,区、镇有关领导抓住机遇给予大力支持,使怡林园林公司于1994年在短期内迅速组建起来了。

组建成立怡林园林公司分别由高德镇农工贸总公司、高德镇平阳村委会、高德镇平阳村石桥塘生产队、广东顺德顺峰园艺有限公司四家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总投资228万元,占地面积80亩,主要从事各种花卉、绿化苗木的生产、销售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技术咨询服务,怡林园林公司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银海区在发展花卉业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各方大力支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使之起示范辐射效应

公司组建后,接下来是如何使之迅速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纷纷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仅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扶持,能减免的尽量减免,还到公司基地实地给予指导。从组建到现在,计有自治区、市、县区、乡镇等领导多次到公司调研和指导工作,给企业吃定心丸,一心一意搞好企业经营。

怡林园林公司经过9年的发展,到目前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已扩大到600多亩,资产总值3200多万元,员工60多人,花卉苗木品种300多个,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施工队伍,配备了洒水车、运输车、大型剪草机、绿篱机、喷药机、喷灌节水设施等一批相关设备,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先后承接了火车站、石化厂、迎宾大道等站、厂、路的绿化工程,均以优良的施工质量赢得各方的好评。于2000年顺利通过广西区建设厅批准,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三级资质企业,2002年再次通过区建设厅年检合格提升为城市园林绿化资质“二级企业”。该公司还在2001年、2002年参与市花展中获得过“布展奖”、“栽培奖”等奖项。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市、县区、镇各级双文明“先进建设单位”,真正实现了中国花卉报所称的“第一家”。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企业内部积极进取分不开的。同时,公司的迅速发展壮大,让周边农民群众看到花卉产业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公司的建设真正起到了示范辐射的效应。

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带动群众走产业化道路

怡林园林公司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成为市有名的花卉龙头企业,这得益于该公司奉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群众走上了发展花卉业,走产业化的道路。具体做法是:

(一)依靠科技,抓好信息

企业要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技队伍。公司建立之初,我们就注意充分发挥股东方顺峰园艺公司的作用,他们不仅派来了有丰富经验的花卉种植专家进行“传、邦、带”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还提供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在品种选购及产品销售上均给予优先帮助。另外,通过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促使该公司与广西林校、钦州农校等有关院校联姻,作为他们的定点实习基地。公司以这些科研院校为依托,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有关信息,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许多参考依据。由于该公司在带领农民群众进行科技种植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自治区科委、市科委授予“科普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二)大量培养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

要引导扶持当地农民群众发展花卉业,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为此,怡林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优先吸收当地群众进场就业,让他们边干边学,学业有成要求自己建场经营的,公司还继续在技术、种苗上给予扶持。

(三)给予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公司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做好带动、扶持农户发展花卉种植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向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实行产品回收,走以销定产,产销结合,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既帮助当地农户改革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又促进了花卉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以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龙身,带动农户发展为龙尾的发展模式已扩大到周边县区,生产规模也由原来的10多户40多亩庭园式发展到现在100多户800多亩的成片种植、规模化经营的花卉生产基地,银海区高德镇平阳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卉村。

(四)抓重点,树典型

为了更好地带动广大群众发展花卉业,该公司还注意抓好以点带面的工作,力争做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影响一大片。因此,近年来我们还十分注重选择发展较好的花卉种植专业户进行重点宣传,树立典型,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户来发展花卉业。

三、银海区花卉业的发展规划及前景

我区以高德镇平阳村为重点的花卉业,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生活环境要求的变化,以及城市园林改造的需求,所需的花卉、苗木品种的数量将逐年增加、品位相对提高,所以必须扩大生产繁育基地,引进培育更多更好的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我区拟在高德平阳花卉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建设十里花卉长廊,此项目已经市政府办公会议审议批准。

(一)建设规模及内容

十里花卉长廊布局以市迎宾大道两侧为主,逐步扩大到大道东延线,面积共3000多亩。采用“前店后场”的建设模式,即公路两侧前22米用于铺面建设,铺面后为种植基地。

十里花卉长廊的建设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经营模式,通过区内外招商和社会资本运作,分期实施。稳步推进。长廊所需土地实行统一承租和反租倒包,统一规划,分户经营,分户管理。

为了做好十里花卉长廊的规划筹备,尽早动工建设,早出效益,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汇合各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为各位投资者解决投资建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最佳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