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安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7-03 17:48:53

二级安全教育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育•防结合;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1安全教育简介

1.1理论基础。詹姆斯•华特士(美)提出的生命教育理论是支撑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研究的基础,该理论从生命存在意义、情感等方面系统诠释生命价值,引导当代学生可正确认识生命、重视生命、珍惜生命。1.2必要性。当代高职学生入校后学习意识较薄弱,但课余时间丰富且学生在课余时间投入时间较长,在学校生活期间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诱惑,导致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结合近年相关报道发现高职学生安全事件呈多发行特征,其不仅安全意识较薄弱,且无较高安全素质,对生命、安全重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安全事件发生概率不高,出现在自己身上概率不大[1]。1.3可行性。高职学校需制定明确规范的请假系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班会、学前安全教育大会等,学校各部门需进行明确责任划分,明确为安全就寝事件、安全管理事件、心理安全问题、突发安全问题等,以便后期通过综合分析制定有效整改措施。

2安全教育管理模式的目标及原则

2.1目标。确保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达到全面渗透的目的,在提高高职学生风险意识同时,将安全管理全面覆盖到各方面,达到零安全事故目的。2.2原则。首先,将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常态化管理,突出开学、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重大事件前后等时间节点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发放安全管理资料等方法全面渗透到高职学生各个生活环节中。其次,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需全面覆盖到各个学院、班级、年级、寝室、白天、夜晚、假期,在不同时间段实施不同管理方案。再次,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需由学工处、心理中心、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综合协调,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院领导等人员等共同联合[2]。

3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实施途径

3.1教育途径。定期召开生命安全教育为课题班会、心理课程,使高职学生可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体系,所谓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物、生理、心理、精神、伦理、社会等各个层面,需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固定时间内召开以“生命安全”为主题班会,由学工部集中提供班会模板,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定期组织高职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演习、法制安全讲座、安全案例分析等,此外,可构建线上安全教育平台,通过微信平台、贴吧、快手、抖音等呈现给高职学生丰富的安全素材,提高其对安全重视程度[3]。3.2预防机制。1)技网管理。由各二级学院、学工处联合启动学生请假、销假网上数据管理,构建网上请假系统;由学工处利用丰富案例、图片、视频、文件构建普法及安全教育网站,通过展开线上安全教育写作、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安全重视程度;定时在网站上公布安全管理数据,使学生可及时了解到社会各界潜在安全问题,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素质。2)人网管理。由学工处联合各二级学院设置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将每栋宿舍楼、每层楼划分为若干网格,将学生干部设置为二级网格管理人员,每日熄灯前30分钟将晚归数据汇报给一级网格管理人员(辅导员),针对晚归人员班主任需对其进行晚归谈话。心理中心于每学年9~10月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跟踪式管理[4]。3)制定学校教师住校值班制度。每天由学校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处领导等配合保卫处工作人员指导,且在原则上每个班次要包括一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两位保卫处人员,以方便处理突发安全事件,老师在值班过程中巡楼、巡学校路线需固定,巡视完毕填写巡视时间、工作记录及签名,由带班老师负责签到或交接。4)法定节假日或寒暑假离校前需填写离校备案表,开校后签署安全承诺书。

4结束语

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与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并列,笔者从“育•防”两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融入到心理课程教学中,形成系统化学习计划,构建合理预防机制、管理制度,为安全教育常态化管理提供保障,优化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使其更适合当代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海松,陈宁.关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事故预防机制的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291-292.

[2]凌明,施义康.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81-183.

[3]单昕艳.微课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9(31):167.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2

安全需求是人类发展最基本需求之一,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是其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当下,大学生安全各类问题涌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4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据相关法规政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理依据。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上海市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要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各高校势在必行并要行之有效的工作重点。

(二)现实诉求。

1.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也纷繁复杂。据对百度新闻案例的整理分析,目前大学生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高发期,其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总量历年增长。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几乎呈现直线式增长。从2010年的11起事故增至2015年的157起,增速极快。大学生安全事故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严峻,大学生安全教育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普遍存在。从案例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安全问题分布范围广泛,各省普遍存在。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布于我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比例较大。三是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对400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自杀、跳楼、溺水、车祸、被骗、失联、中毒、伤人、旅游被困等事故层出不穷。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亟待维护和保障。四是受害者群体分布广泛,事故后果严重。对事故受害者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受害者年级跨度从专科至本科至硕士、博士均有,学生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毕业生,院校也覆盖了专科、本科院校。此外,在400起案例中,受害大学生人数高达1,953人。

2.“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空气式”大学生安全教育现象。所谓“空气式”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即各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又似“空气”透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多数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且安全教育仅为辅助教育,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二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如空气成分,有用氧气占比不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目前,承担安全教育的主要是保卫和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缺乏专业训练、系统知识和教学经验,形式多为理论说教,教育效果较差。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内容均有待拓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属性。安全学科是新兴的综合科学学科,其应用涉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其下设“基础灾害”、“类别灾害”、“理论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五大二级学科。其中安全管理学是各行业所共用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二级学科。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学科,属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范畴,即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于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学的分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弹性原理、故致因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安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均可服务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大学生安全管理是要规避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等需要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范畴。三是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个系统教育,安全系统管理学离不开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还需要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支撑.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识别大学生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是高效、全面、合理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的类型。

1.大学生安全隐患。根据大学生安全事故产生原理,结合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主要受到两方面风险的影响:一是内部隐患,即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如个体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外部环境隐患。如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隐患,具体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大学生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这决定了大学生安全事故属于多源并发性安全事故,类型多样,事故涉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车祸、自杀、被杀、受伤、猝死、失联、性侵、禁锢、触电、踩踏事故等。其中车祸、自杀占比较高,分别为29.75%和27.5%。近年来,大学生失联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被盗、被抢、诈骗等,其中诈骗事故占比高达13.5%。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主要变现为抑郁、自闭、感情纠纷等现象。此外,涉及大学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四、结语

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授课方式等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新变化和新的大学生主体,本文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并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项目等,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倩倩 殷杰 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82~84

[2]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15~116

[3]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7~58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1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5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共造成6.6182万人死亡。国内每产出一亿元生产总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矿商贸企业中,每10万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产事故而死亡。根据国家安全总局统计,2015年全国安全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业发生7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严峻。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将冶金行业等纳入了其范围,这意味着高危行业由以前的6个增加到了如今的8个。2014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规定提高到了法律层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履行和披露其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构建了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近年来也出现了几家较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环境绩效一级指标不同,安全生产属于社会绩效指标中的一个二级指标,缺乏更为详细的评价,而对于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来说,安全生产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安全生产信息地位,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业更加可靠、实际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现状

CASS-CSR2.0分行业对冶金行业等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说明,其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该指南只对少数行业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将其作为市场绩效一级指标下的一个二级指标,并对该二级指标共七个方面的内容仅作了泛泛的描述,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培训绩效、安全生产投入、员工伤亡人数、安全生产负面信息。该体系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还缺乏更为详细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业作为安全敏感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态严峻,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规避风险将更多关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此,目前的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还略显粗糙,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并结合国家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而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及具体到冶金行业标准化的《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从冶金企业实际出发,力求冶金企业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七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并对每一项建立了更为详细的披露规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该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单独作为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级指标进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信息,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地位,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更为强烈和严格的需求。此外,该体系构建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7个二级指标,和其下属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20个三级指标。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和合法性情况。第二,对于安全生产制度,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个方面披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况,以及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第三,对于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从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三个方面披露冶金企业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配备情况,和应急预案制定和宣贯情况,以及定期组织应急救灾演习情况。第四,对于安全教育与培训,从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档案、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情况,其是否按规定贯彻落实并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建立企业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以及披露企业为端正全员安全态度和行为、建立安全价值观而举办的各类安全文化活动情况,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自主性的提高。第五,对于安全生产投入,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方向四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体使用情况。第六,对于安全生产奖励,从安全生产补助和安全生产奖励及荣誉两个方面披露企业因为积极投入安全生产建设项目而获得的行政补助,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表现而获得的奖励及荣誉称号。第七,对于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从安全隐患与风险的提示和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两个方面披露企业有关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尽管整治了安全隐患,但安全生产风险依然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提示,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伤亡损失等情况。

作者:吴园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汤道路.安全生产的市场推进机制及其法律保障[J].学海,2015(6):38-43.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4

1、传达文件精神、明确岗位职责。按照《省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行动方案》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科学部署排查,确保行业风险隐患排查调研全覆盖。

2、在天然气管道运输领域认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行动。一是要求辖区内省天然气公司(输气站)立即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建立台账、按时整改,并做好企业安全教育、油气安全防护设施维护、巡线巡查、应急演练等日常管理制度落实。输气站按照省公司和此次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行动的要求,切实做到每月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每日油气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按时巡线巡查。二是区发改委组织对输气站自查、自改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组织专项监督检查“回头看”,彻底整改查出的安全隐患,确保做到事故防范工作。三是认真梳理企业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督促企业彻底消除隐患,建立天然气管道运输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加快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扎实开展天然气管道运输行业领域安全监管。2020年1月15日区发改委主任科员郭宇带队到输气站检查,对输气站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工作资料进行检查,并询问了油气安全防护设施维护、巡线巡查工作,查看企业自查整改情况。站按时整改自查隐患,督查中未发现其他较大安全隐患。

二.疫情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复工带来的病毒肺炎传播威胁,做好复工复岗期间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确保输气站疫情复工期间的防护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输气站制定了《病毒疫情期间复工防控及应急处置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1.疫情期间站内所辖线路(利淮支线93km至126.5km,其中103km至126.5km管线经过市区)5名二级巡线员纳入站病毒疫情期间复工防控成员小组,按照应急预案开展线路巡护工作。要求二级巡线员巡线途中佩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积极配合我区防疫部门进行疫情检测,巡线途中严禁与周围居民近距离接触或交谈;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5

甲米河二级水电站自2011年4月主体工程开工至2013年11月7日首台机组发电以来,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管理和控制,未发生一起重伤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管理到位。

2安全生产管理

2.1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审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

2.1.1安全设施规划

安全设施规划包括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在项目立项前,建设单位应当对项目的选址、工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条件进行论证,并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本身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2)建设项目对可能范围内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公众活动、农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安全影响;(3)可能范围内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公众活动、农民生产生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安全影响;(4)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5)建设项目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

2.1.2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立项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评价机构应按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与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以及对从业人员安全、公共安全影响的定性、定量评价;(2)预防和控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可能性评价;(3)安全设施设计原则、安全对策措施、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效果评价;(4)预评价明确的结论;(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3安全审查

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具有审批权的上级单位或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提起申请时,应提交下列材料:(1)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申报(备案)表;(2)建设项目选址确认书;(3)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4)安全预评价报告书;(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资料。设立安全审查通过的项目,应取得设立安全审查合格意见书。

2.1.4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由设计单位出具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专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建设单位向具有审批权的上级单位或部门提出审查申请或备案。

2.1.5安全设施施工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设施设计文件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同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依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经审查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或者其他安全防范措施计划。

2.1.6安全设施验收

安全设施建成后需要试运行的,建设单位应组织试运行,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处理。施工单位应在安全设施试运行结束后编制试运行自查报告,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设施施工总结验收报告。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按照DL/T5123-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竣工后,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应向具有审批权的单位或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通过竣工验收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竣工验收意见和要求,修改完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形成安全设施验收评价报告备案稿,报原审批单位或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收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在工程建设前,应结合工程位于林区易发森林火灾,隧洞开挖存在瓦斯等有害气体,引水隧洞围岩差、山洪泥石流威胁等特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安全生产实际,以公司的名义颁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制度》、《森林防火管理办法》、《民爆物品储存库安全管理办法》、《瓦斯防治措施》、《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工作例会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应急管理办法》、《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管理办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安全投入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性文件。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以防止生产经营单位管理的随意性,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公司总经理是公司第一安全责任人,是安全管理体系的负责人;总工程师是安全及其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责任人;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同时管安全,是安全生产实施体系的主要负责人;安全总监,是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主要责任人。建设单位还应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作为公司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人员配置应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和《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还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司总经理任安委会主任,副总经理任安委会副主任,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和设计单位为安委会成员。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应持有《安全资格证书》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各施工单位也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其第一负责人为本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在建设公司安委会的领导下工作。

2.4安全生产投入管理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明确规定:“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要性,建设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的主体。建设单位应当让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牵头,工会、工程建设部门参与,共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或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经财务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主要负责人或安委会审定。安全生产投入应使用在安全工程,临时安全防护设施,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危险因素的评估、整改、监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安全活动,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日常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及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建设项目提取的安全费用应当专户核算,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安全生产费用应设管理台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使用。

2.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甲米河二级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对员工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入场人员、重新上岗及换岗人员、班组长及其他人员,接受安全培训的学时不得少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公司的安全生产教育主要包括:入厂三级安全教育,换岗安全教育,外来参观、实习人员安全教育,职工复工安全教育,外借人员、临时聘用员工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监督人员的资质培训和安全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技术等知识;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等。其它安全教育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对作业风险的辨识、控制、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等。

2.6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检查目的在于辨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合现场规程。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建设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检查工作坚持“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甲米河二级电站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定期安全检查(月、年),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等六个方面展开。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作业环境、作业行为、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各类规章制度的执行、安全设施等;季节性检查主要包括:冬季防滑、防寒、防冻、防火,夏季防暑,雨季防汛、防泥石流、防风等检查。专项检查主要包括:爆破、开挖、高边坡开挖、深基坑开挖、水上(下)施工、用电安全、高空作业、大型设备吊装等危险作业而进行的特殊检查;专业检查主要包括:设备、用电、危险物品、尘毒作业、防汛、防火、交通和起重作业、压力容器等而进行的检查。安全检查中发现违章行为应立即纠正,对一般问题和隐患应立即整改。发现重大隐患或评价为不合格需要停工整顿的,应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具体明确下达整改部位和内容、整改措施建议、整改日期、经费来源、整改责任人和验收人员。隐患整改实行闭环管理,整改责任单位要按照《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按期完成整改;隐患整改后,经验收人员验收、签署验收意见后报送检查负责人。

2.7对承包商的管理

对承包商的管理一直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多电站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甲米河二级电站建设单位对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管理概况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明确双方的责任;(2)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对承包商现场管理,甲米河二级电站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1)工程开工前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有完整的记录;(2)在有危险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溺水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要求施工单位作业前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并制定安全措施,经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3)在承包方进入作业现场前,检查其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有资格证,并上报施工组织措施,办理开工手续后方可施工;(4)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对违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并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罚款和教育。

3结语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6

1.交通运输行业职工的安全教育。

交通运输行业的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占有相当大比例,且一些事故是车(船)毁人亡,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在全体职工中普及安全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企业与工矿企业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在进行职工安全知识教育时,一方面,可以采用企业职工安全教育的做法,如在类型上同样可分为对干部的和对服务人员及驾驶人员的教育;对服务及驾驶人员教育时,同样可分为三级教育,如第一级可以是入队(车队、船队等)教育,第二级可以是小组教育,第三级则是岗位教育;在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同教育企业职工的方式方法大同小异。但交通运输行业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职工进行教育:

(1)安全意识及安全责任。交通运输行业的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并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因为数以百计千计乘客的生命与安全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失职不只是其个人的安全受影响而且同样威胁旅客的生命与安全;

(2)上岗前的安全检查工作。每次出发前均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工具及服务设施完好、安全;

(3)防火防爆工作。交通运输行业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应引起职工注意,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火源和爆炸危险品进行管理,并确保消防报警设施的齐备和完好无损;

(4)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现象发生;

(5)应急及疏散措施。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事故时常常在运行途中,难以及时得到救援,此时乘务人员应知道如何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并及时疏散旅客。

2.民用航空业职工安全教育

民用航空业一旦发生事故几乎是毁灭性的。因此,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特别重要。教育对象从各级领导干部到职工,从驾驶员、乘务员到遥控指挥人员,以及飞机检修人员乃至气象观测和预报人员等。教育方式同样可以采取三级教育,教的手段也与教育企业职工的手段大同小异。教育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如下几方面:(1)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2)安全检查制度;(3)安全专业技术;(4)应急与疏散措施等。

3.商场、宾馆、饭店职工安全教育

商场、宾馆和饭店人员比较集中和财产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对这些行业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也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在这些行业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未引起重视,以致造成了近几年几次大的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这些行业的职工安全教育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与企业职工安全教育有所侧重。这些行业的事故主要是火灾事故,因此,安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如何确保各种消防设施的齐备和完好无损,如何确保各种疏散通道和安全门的畅通,以及发生事故后如何报警,如何采取措施补救,如何疏散顾客等。

4.游乐场所职工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游乐场所相继出现。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缺少相应的安全法规,因此游乐场所的安全及职工的安全教育未引起大家的重视。由于在游乐设施维修期和更换期、以及一些游乐设施在修建时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周.许多安全问题已暴露出来.如某滑道速度过快,造成游客碰撞死亡。因此,对游乐场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应当引起重视。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可借鉴企业职工安全教育的做法,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游乐设施的安全操作,安全检修和维护等方面。

5.对顾客的安全教育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7

有效的危机预警活动必须通过合适的组织予以实施,为保障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预警与监控有效实施,要成立专门的安全危机预警组织机构,作为安全危机预测与监控的运行指挥中心,即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能够会同各方专家,对各类安全危机信息进行预测和总结研究,在国家安全、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上制定有效的预控方案;同时,因地制宜,在地方政府设立管理分会,在危机预测和预控过程中发挥中央危机预警机构的权威作用,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力量全权负责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甚至可以成立安全危机监控的虚拟组织,即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联盟会,重视地区之间以及地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安全评价,构建统一的安全交流平台.从企业内部看,目前大多煤矿企业的安全危机监控组织机构往往只涉及安全管理部门这一单一系统,实际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安全管理部门这一单一部门能够有效完成的.安全危机的预防与控制,不仅涉及安全管理部门,也涉及到采购管理部门对设备的质量把关,生产管理部门对工作规程的监管,信息管理部门对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支持等等.因此,煤矿企业内部安全危机预警组织机构,必须是由安全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总经理主管,依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理念,对企业的安全危机源、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概率等进行严格的预测、监控和管理.

2煤矿安全危机预警信息反馈机制

强化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的信息反馈体系,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煤矿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要想有效运作,必须建立员工、专家、企业、政府、社会等多个层面相互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6]:一是员工信息反馈.定期深入一线员工当中了解安全信息,及时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专家信息反馈.安全管理专家对企业生产中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指导和调研,向企业决策层提供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检查评估报告;三是管理信息反馈.由企业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通过安全检查与巡查、监管与调研等活动,有效地掌握安全动态,实现对各安全生产环节信息的收集和控制[7];四是政府信息反馈.政府安全危机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以及煤矿企业和企业高管的信息监管.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和各方专家收集有关煤矿企业的各种安全信息,形成最终安全危机预警与评估报告,对处于警报范畴的企业予以警示,并责令改进;五是社会信息反馈.完善监督信息通道,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对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的监督作用,减少政府与煤矿企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使约束机制由政府外部约束向企业内部约束转变.

3煤矿安全危机预警评价考核机制

现有评价考核机制以GDP增长为导向,往往导致地方政府具有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因此与煤矿企业形成某种联盟,隐瞒煤矿企业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事实,甚至阻碍中央政府对煤矿企业的监管行为,进一步加大了中央政府对安全事故预警与管理的成本.同时,煤矿企业过于追求利润增长这一目标,尤其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更是大胆,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监管缺失,因而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见,改革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政绩以及企业业绩的评价体系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改革对地方政府及煤矿企业的考核机制,改变现有的政绩导向、经济导向等不良观念,树立“绿色GDP”理念,加快“绿色GDP”改革进程,把安全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对地方政府、官员以及煤矿企业高管的考核中来,建立安全保障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并对安全监管不到位的政府、官员和煤矿企业高管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采取360度评价模式,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危机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评价.

4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仅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而且作用于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特殊性,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在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中片面强调激励或者约束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两者配合运用,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才能达到危机管理目标.首先,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对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地方政府、官员及企业高管给予较具吸引力的奖励,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一是改革财税制度,对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良好的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加大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力度;二是创新产权制度,明晰煤矿企业产权,加大煤矿企业高管的产权激励;三是将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年度考核结果与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员工等危机管理主体的薪酬、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并设立风险奖励基金,根据危机管理主体在危机预警与管理中的贡献进行奖励.其次,合理构建约束机制.根据负激励原理,单单依赖激励机制,难以体现安全危机管理效率,因此,在激励的同时,也要合理应用惩罚手段,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塑煤矿企业安全监管机制,杜绝政企利益勾结.审视现有安全监管机制的不足,不断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责任追究制、反腐机制、特派员制度、声誉机制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制,确保安全规制机构及监管人员的高度独立,杜绝地方政府、相关监管官员与煤矿企业之间的利益勾结,不计成本,坚决治理政府和官员的腐败行为,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监管效果.在对积极监管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地方政府给予补贴和奖励的同时,中央政府更应对那些选择不合作,为煤矿企业提供“保护伞”的地方政府给予最严厉的惩处;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惩罚力度.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明确安全责任划分,建立清晰有效的安全事故责任链条体系,一旦事故发生,避免漏网之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惩罚力度,主要采取集体受罚与个人受罚相结合.一旦出现问题,在追究一切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管理层的集体责任,以便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

5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教育培训机制

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煤矿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管理效率提升必不可少.具体而言,煤矿安全危机预警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大投入实施全面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根本保障在于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针对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等推行全面安全教育与培训,分类进行重点教育与培训,对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主要是进行有关安全理念、意识及管理知识的培训,对企业员工主要是强化有关安全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等;二是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与激励.仅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来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远远不够,除此以外,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此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此提升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效率,对教育培训实施较好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企业内部而言,针对负责安全技术的岗位和员工建立激励性薪酬制度,促使员工主动自觉钻研安全技术与业务,以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三是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鉴于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及相关高校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安全培训师.具体可以采取层级式培养模式,由一级培训师团队、二级培训师团队和三级培训师团队组成,其中一级培训师团队为安全管理水平高和效果好的企业家及知名专业人士,二级培训师团队为一级培训师培养成才的各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专家,三级培训师团队为本企业二级培训师培养成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专门人才.四是构建安全教育与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综合平台,即构建一个互联网、局域网、电视网、手机网四网合一的安全教育培与训综合平台,保证煤矿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便快捷和高效运行.

6煤矿安全危机预警文化培育机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危机预警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2005年,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提出了推进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方略,安全文化居于“五要素”之首.具体来说,煤矿安全危机预警中的文化培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大块:第一,安全物质文化培育.加大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打牢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依靠技术改造和创新,全面推动物质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解决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等关键技术问题;二是要加强安全设备与技术设计以及设备安装、保养及其管理;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煤矿企业生产活动中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加大对技术、设备等物质的经费投入,完全依赖于企业自身解决,这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而言,目前显然不太现实.因此需要政府建立煤矿企业物质尤其是技术投入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补偿企业因技术等投入而增加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二,安全行为文化培育.煤矿安全生产的“人-机-环”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此,加强人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规范决策者的安全行为和员工的操作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一是从政府及官员(包括企业高管)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国家安全管理政策,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大对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监管力度,端正官员和企业高管行为,这是煤矿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二是塑造一种适宜的安全文化环境———行为能力文化.安全意识、责任心、良好心态、自控能力等行为能力都是企业安全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建立基于行为能力的安全文化,更加精确有效.行为能力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无声的命令,迫使企业员工改变自己对待安全的态度,促使其改变自身行为,并努力培育自己的行为能力,从而使企业所有员工逐步形成一种以“安全为中心”的良好风气.

7结论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消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

驻校内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学校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五条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第六条学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应当依法履行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等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

第八条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批准实施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批准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召开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三)提供消防安全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督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六)与学校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七)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八)促进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九条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组织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和协调校内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核消防安全工作年度经费预算;

(四)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督促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维修及检测,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

(七)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协助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好其他消防安全工作。

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消防工作负有领导、监督、检查、教育和管理职责。

第十条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学校消防机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拟订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拟订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实施;

(二)监督检查校内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三)监督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管理、以及消防基础设施的运转,定期组织检验、检测和维修;

(四)确定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并监督指导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五)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做好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储存、使用和管理工作,审批校内各单位动用明火作业;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消防演练,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技能;

(七)定期对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八)推进消防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做好技术防范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九)受理驻校内其他单位在校内和学校、校内各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

手续的校内备案审查工作,督促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申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十)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工作档案及消防安全隐患台账;

(十一)按照工作要求上报有关信息数据;

(十二)协助公安机关

消防机构调查处理火灾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二级单位和其他驻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建立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

(四)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六)按规定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七)消防控制室配备消防值班人员,制定值班岗位职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八)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九)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措施处置火灾事故;

(十)学校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二条校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驻校内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除本规定第十一条外,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由学生参加的志愿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二)加强学生宿舍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与检查;

(三)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学生。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将下列单位(部位)列为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

(一)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教学楼、校医院、体育场(馆)、会堂(会议中心)、超市(市场)、宾馆(招待所)、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其他文体活动、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媒部门和驻校内邮政、通信、金融等单位;

(三)车库、油库、加油站等部位;

(四)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文物古建筑;

(五)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系统;

(六)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使用部门;

(七)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化教学中心和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配备有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的部位,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八)学校保密要害部门及部位;

(九)高层建筑及地下室、半地下室;

(十)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有人员居住的临时性建筑;

(十一)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部位)。

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在学校内举办文艺、体育、集会、招生和就业咨询等大型活动和展览,主办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明确并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并经学校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依法应当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每年组织检测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学校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十七条学校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装修、装饰等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并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各项工程及驻校内各单位在校内的各项工程消防设施的招标和验收,应当有学校消防机构参加。

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学校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竣工后,建筑工程的有关图纸、资料、文件等应当报学校档案机构和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地下室、半地下室和用于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场所的建筑不得用作学生宿舍。

生产、经营、储存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学生宿舍等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学生宿舍、教室和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在门窗、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十九条利用地下空间开设公共活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学校消防控制室应当配备专职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消防控制室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学校购买、储存、使用和销毁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防范措施。

学校对管理和操作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单位和人员应当向学校消防机构申办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管人,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三条学校内出租房屋的,当事人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出租方负责对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学校授权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校内用人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发生火灾时,学校应当及时报警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人员。

学校应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两个小时内向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较大以上火灾同时报教育部。

火灾扑灭后,事故单位应当保护现场并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二十五条学校及其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全面反映消防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第四章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

第二十六条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二)消防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四)单位防火检查及每日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五)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六)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消防演练情况;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学校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填发《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第二十八条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及其完好、有效情况;

(六)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管理情况;

(九)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防火安全情况;

(十)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情况;

(十一)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九条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校医院、学生宿舍、公共教室、实验室、文物古建筑等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消防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通知人员疏散、及时扑救。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第三十条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检查、巡查人员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八)违章进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等场所的;

(九)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十)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十一)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十二)其他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学校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指出的各类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核查、消除。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第三十二条对不能及时消除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学校及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火灾隐患尚未消除的,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于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或停业整改。

第三十三条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等学校无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四条火灾隐患整改完毕,整改单位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相应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火灾预防知识和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方法。

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防火、灭火知识,掌握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方法。

(一)开展学生自救、逃生等防火安全常识的模拟演练,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消防演练;

(二)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

(三)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

(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并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

第三十七条学校二级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对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十八条下列人员应当依法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一)学校及各二级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第三十九条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机构:指挥协调组、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六)其他需要明确的内容。

第四十条学校实验室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涉及到的生物、化学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性质、数量、危险性和应对措施及处置药品的名称、产地和储备等内容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四十一条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消防演练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第七章消防经费

第四十二条学校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学校日常消防经费用于校内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保证学校消防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十四条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第四十五条消防经费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消防经费。

第八章奖惩

第四十六条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七条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

前款涉及民事损失、损害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学校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的,除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当年评优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学校应当依据本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9

学校历来重视校园文明、校园安全建设,校长王志刚亲自担任学校安全保卫责任人。他经常教育干部们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不得有丝毫怠慢,他常强调我们的背后有几千个学生和几千个家庭。要求每个干部要以坐在火山口上的感觉来落实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经常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形成了党政班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长期来,我校建立了一整套安全保卫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安全校园的建设。

1、建立了由校长王志刚任组长的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和由副校长谢劳夫任常务组长的工作小组,建立了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员同志为主体的夜间通宵值班队伍;建立了由后勤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消防安全队伍;聘请保安公司组建学校专职保安队伍,为学校的安全校园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2、学校在争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制定了学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规划,并积极贯彻落实。

3、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

(1)学校根据二级管理的体系,实行了二级签约制度,即:第一,学校治安责任人与年级部主任、处室主任、保卫干部签约,明确工作职责;第二,年级部主任、处室主任和本年级的教师安全员、学生安全员(每班一名)签约,分别明确职责。

(2)学校日常管理制度齐全,如门卫会客登记制度、车辆进出制度、值班巡视制度、要害部门管理制度、例会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档案资料归档制度等等,使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

(3)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理预警预案制度,如:发生火警、火灾应急自救预案;防范非法侵入、暴力应急预案;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工作预案;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紧急预案等等,使学校安全工作防范于未然,确保学校稳定发展。学校信息输送渠道畅通,坚持做到常规工作每月一报,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和公安分局有关部门。

二、运用先进技防,加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1、1997年起我校率先安装了110报警系统,直接与公安局联网,七年来使用正常,保证了学校重点、要害部门的安全。

2、学校在办公楼、教学楼、电脑房、食堂等处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装置,保证了学校的安全。

3、为建设安全文明宿舍,学校投入8万元,安装了一套电脑自动监控系统,24小时运作,既改变了过去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又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对宿舍安全管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为建设现代化文明校园,目前学校又在整个校园,安装了电脑跟踪系统,进一步确保校园文明、安全,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为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结合我校“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遵循以加强学生法制意识为渠道,最终达到“为每位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的目标。我们广泛开展了以公民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活动。

1、开展品行高雅的安全教育课程。如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宣传《宪法》,通过军训开展国家交通安全教育,与普陀区交巡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与普陀区青少年法院结对共建,加强对未成年人“两法一例”的宣传,促使学生认真遵守,为学生的成长形成良好的环境;邀请消防三支队成员对学生进行消防法、用电、燃起安全教育,与地震局联系开展抗震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公务员之家:

2、结合普陀区法制宣传活动,设定法制宣传周、法制宣传日,如开展禁毒、禁烟活动。

3、组织师生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xx人”大型交通文明宣传活动,向路人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倡导文明交通意识,从而强化师生自我的安全文明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在校园网内建立法制网,进行普法宣传。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消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

驻校内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学校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学校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五条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第六条学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应当依法履行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等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

第八条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批准实施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批准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召开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三)提供消防安全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督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六)与学校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七)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八)促进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九条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组织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和协调校内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核消防安全工作年度经费预算;

(四)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督促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维修及检测,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

(七)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协助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好其他消防安全工作。

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消防工作负有领导、监督、检查、教育和管理职责。

第十条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学校消防机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拟订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拟订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实施;

(二)监督检查校内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三)监督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管理、以及消防基础设施的运转,定期组织检验、检测和维修;

(四)确定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并监督指导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五)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做好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储存、使用和管理工作,审批校内各单位动用明火作业;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消防演练,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技能;

(七)定期对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八)推进消防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做好技术防范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九)受理驻校内其他单位在校内和学校、校内各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

手续的校内备案审查工作,督促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申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十)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工作档案及消防安全隐患台账;

(十一)按照工作要求上报有关信息数据;

(十二)协助公安机关

消防机构调查处理火灾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二级单位和其他驻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建立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

(四)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六)按规定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七)消防控制室配备消防值班人员,制定值班岗位职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八)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九)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措施处置火灾事故;

(十)学校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二条校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驻校内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除本规定第十一条外,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由学生参加的志愿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二)加强学生宿舍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与检查;

(三)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学生。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将下列单位(部位)列为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

(一)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教学楼、校医院、体育场(馆)、会堂(会议中心)、超市(市场)、宾馆(招待所)、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其他文体活动、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媒部门和驻校内邮政、通信、金融等单位;

(三)车库、油库、加油站等部位;

(四)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文物古建筑;

(五)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系统;

(六)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使用部门;

(七)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化教学中心和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配备有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的部位,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八)学校保密要害部门及部位;

(九)高层建筑及地下室、半地下室;

(十)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有人员居住的临时性建筑;

(十一)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部位)。

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在学校内举办文艺、体育、集会、招生和就业咨询等大型活动和展览,主办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明确并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并经学校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依法应当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每年组织检测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学校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十七条学校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装修、装饰等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并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各项工程及驻校内各单位在校内的各项工程消防设施的招标和验收,应当有学校消防机构参加。

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学校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竣工后,建筑工程的有关图纸、资料、文件等应当报学校档案机构和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地下室、半地下室和用于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场所的建筑不得用作学生宿舍。

生产、经营、储存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学生宿舍等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学生宿舍、教室和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在门窗、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十九条利用地下空间开设公共活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学校消防控制室应当配备专职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消防控制室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学校购买、储存、使用和销毁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防范措施。

学校对管理和操作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单位和人员应当向学校消防机构申办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管人,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三条学校内出租房屋的,当事人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出租方负责对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学校授权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校内用人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发生火灾时,学校应当及时报警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人员。

学校应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两个小时内向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较大以上火灾同时报教育部。

火灾扑灭后,事故单位应当保护现场并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二十五条学校及其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全面反映消防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第四章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

第二十六条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二)消防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四)单位防火检查及每日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五)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六)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消防演练情况;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学校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填发《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第二十八条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及其完好、有效情况;

(六)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管理情况;

(九)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防火安全情况;

(十)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情况;

(十一)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九条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校医院、学生宿舍、公共教室、实验室、文物古建筑等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消防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通知人员疏散、及时扑救。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第三十条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检查、巡查人员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八)违章进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等场所的;

(九)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十)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十一)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十二)其他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学校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指出的各类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核查、消除。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第三十二条对不能及时消除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学校及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火灾隐患尚未消除的,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于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或停业整改。

第三十三条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等学校无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四条火灾隐患整改完毕,整改单位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相应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第五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火灾预防知识和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方法。

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防火、灭火知识,掌握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方法。

(一)开展学生自救、逃生等防火安全常识的模拟演练,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消防演练;

(二)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

(三)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

(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并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

第三十七条学校二级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对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十八条下列人员应当依法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一)学校及各二级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第三十九条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机构:指挥协调组、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六)其他需要明确的内容。

第四十条学校实验室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涉及到的生物、化学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性质、数量、危险性和应对措施及处置药品的名称、产地和储备等内容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四十一条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消防演练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第七章消防经费

第四十二条学校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学校日常消防经费用于校内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保证学校消防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十四条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第四十五条消防经费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消防经费。

第八章奖惩

第四十六条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七条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

前款涉及民事损失、损害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学校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的,除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当年评优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学校应当依据本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