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接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3:05:10

二级接种范文篇1

1.1材料

在做二级接种实验时所用的材料: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sacc)一级种是由2005年5月从西藏采来的冬虫夏草子实体经无菌分离培养所得。根据多次试验培养基成分结论如下:葡萄糖10g、磷酸氢二钾1g、蛋白胨7g、维生素B2两片、七水硫酸镁0.3g、水1000ml、650ml大米。

1.2方法

药品的称量:对于一克以下的用精确的天平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先调节天平所在的平面平衡以及天平平衡,并在左盘中放张滤纸后也要平衡。然后,制定规格,用药匙向左盘中放入所要称取得药品直到平衡。但要注意先把天平放下来,再取盘中的药品。

大于等于一克的物品用托盘天平量取即可。首先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先把游码调到零点,调平后按左物右码的规则。移动游码直到所需的规格,然后,用药匙向左盘中放药品直到平衡,则左盘中的药品即为所称量的。

用量筒量取1000ml的水和650ml的大米。

在进行二级种培养基制作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一个方案

将量好的葡萄糖、磷酸氢二钾、蛋白胨,维生素B2、七水硫酸镁,同时溶解在1000ml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设总体积为v,称取0.65v大米约650ml的大米,并用自来水冲洗一遍。把冲洗干净的大米和所配制的溶液放入蒸压锅内,蒸成熟米饭,然后冷直室温,再平均装到十个接种瓶(本试验用的是白色耐高温高压的罐头瓶)内。在装的过程中必须使米饭疏松平齐,然后用细绳和单层塑料袋扎上瓶口。完成后再灭菌。

灭菌过程如下:把接种瓶放到灭菌筐中,在灭菌筐放进高压灭菌锅前先检查高压灭菌锅内是否有足够的水,检查标准是看锅底部中央有一个圆孔,当水面高于或等于圆孔面时就可以。再打开电源,然后按设置按钮,通过上下键来调节温度、时间,即125摄氏度、30分钟。最后按液相按钮。此时也可以设定一个保温温度。灭菌后切断电源,通过红外感应打开盖[开盖时身体侧向一旁,因为开盖会有大量热气冒出以免烫伤]小心地把接种瓶摆放在桌面上冷直二十四小时。

二级接种是指将试管[一级]内的冬虫夏草菌丝接到空间相对较大的接种瓶内,从而有利于冬虫夏草子实体的长出。

接种步骤:

接种前,需将净化工作台提前打开二十分钟,一便工作台内的空气是纯净的,同时也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净化工作台上做实验时,需将净化工作台的每一个面都要有用酒精棉彻底擦干净,台上的任何物品也要彻底擦干净。接种时,手也要用酒精棉擦干净,还要带口罩。接种所用的任何仪器如接种铲也要擦干净。接种时,把接种瓶打开试管口不能碰到接种瓶口,而且不能在接种瓶口的上方,用接种铲把试管内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菌丝快速地放到接种瓶内,并且要使菌丝与大米接触(生长菌丝的面与大米接触]提高菌丝扩展速度。接种时要快速低污染地工作,接种过程中接种铲不要碰到任何面。接种完毕后,在净化工作台上把接种瓶封闭好,然后关掉净化工作台,在写标签[内容:实验名冬虫夏草二级种、作者、日期)。整理净化工作台,打扫地面,刷洗试管,把洗净的试管口向下放在斜面上凉干。把接种瓶放在黑暗室温下培养。培养两个月时,把接种瓶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a、b、c。在实验台上向a组加细沙子,向b组加大沙子,向c组不加任何东西。

a、b、c组的接种瓶放在黑暗室温下培养。

2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取得实验结果如下:

培养三天时,接种瓶内有少量的白色菌丝长出,但有些接种瓶内出现青色被青霉菌污染,还有的变黑、红等,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此接种瓶已经被污染,需要及时清洗干净,一防止其他接种瓶的污染。(清洗污染接种瓶,带上口罩用小铲把里面的大米全部挖出来放到垃圾袋内,把接种瓶放到水盆里加些洗调剂,用刷子刷,然后再冲洗一遍,倒立在桌面凉干。)

几天后有大量白色菌丝长出,同时也有的变红色、黑色、青色等被青霉菌等所污染,同样也要把污染的接种瓶清洗干净,被污染的接种瓶清洗方法如上。

十五天,有大量白色菌丝往下延伸,逐渐长满整个接种瓶。此时也有少量接种瓶被污染,也同样的把污染的接种瓶清洗掉。

一个月,白色菌丝长满接种瓶,有时也会发现接种瓶内有水珠,则为菌丝呼吸作用的结果。菌丝也延伸到接种瓶的底部。菌落成各种形态,高低不平,出现高峰和低谷。这时有污染的接种瓶则不用清洗掉,因为此时接种瓶内的冬虫夏草菌丝占优势对其他菌的抵抗力增强。

两个月,白色菌丝长满接种瓶,发现接种瓶内有水珠。

3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主观造成的。由于自身的操作能力不够或者是在操作中忽视了会造成二级种污染的外来物质。因此在以后要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同时也要避免外来物质的侵入。通过查找文献,我们了解到了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对冬虫夏草子实体长出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造成冬虫夏草菌丝的死亡;培养基的营养物质不要太干燥否则不利于子实体的长出;培养冬虫夏草时应避光置于黑暗下培养;在培养后期应该向接种瓶内充氧气,这样有利于冬虫夏草子实体的长出。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成功后,要扩大培养,供给人们的需求。同时降低了冬虫夏草的价格,使贫困的人也能买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出冬虫夏草避免了冬虫夏草的灭绝,有利于资源的多样性。人工培养出冬虫夏草会推动医学的发展,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药品和保健品,给社会带来了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健康。

参考文献

[1]白波.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研究概况.江西中医药,1984,(2):46-47.

[2]包天桐.冬虫夏草与发酵虫草菌的药理作用比较.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352-354.

[3]暴增海.我国的虫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自然资源,1994,(5):49-53.

[4]车永水,林丽珠.金水宝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血流变学的疗效观察.中草药,1996(27):552-553.

[5]陈敏,戴如琴,邵爱娟,兰江丽,林淑芳,吴志刚.几种虫草发酵菌丝酯酶同工酶及游离全蛋白的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85-586.

二级接种范文篇2

1.1材料

在做二级接种实验时所用的材料: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sacc)一级种是由2005年5月从西藏采来的冬虫夏草子实体经无菌分离培养所得。根据多次试验培养基成分结论如下:葡萄糖10g、磷酸氢二钾1g、蛋白胨7g、维生素B2两片、七水硫酸镁0.3g、水1000ml、650ml大米。

1.2方法

药品的称量:对于一克以下的用精确的天平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先调节天平所在的平面平衡以及天平平衡,并在左盘中放张滤纸后也要平衡。然后,制定规格,用药匙向左盘中放入所要称取得药品直到平衡。但要注意先把天平放下来,再取盘中的药品。

大于等于一克的物品用托盘天平量取即可。首先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先把游码调到零点,调平后按左物右码的规则。移动游码直到所需的规格,然后,用药匙向左盘中放药品直到平衡,则左盘中的药品即为所称量的。

用量筒量取1000ml的水和650ml的大米。

在进行二级种培养基制作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一个方案

将量好的葡萄糖、磷酸氢二钾、蛋白胨,维生素B2、七水硫酸镁,同时溶解在1000ml水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设总体积为v,称取0.65v大米约650ml的大米,并用自来水冲洗一遍。把冲洗干净的大米和所配制的溶液放入蒸压锅内,蒸成熟米饭,然后冷直室温,再平均装到十个接种瓶(本试验用的是白色耐高温高压的罐头瓶)内。在装的过程中必须使米饭疏松平齐,然后用细绳和单层塑料袋扎上瓶口。完成后再灭菌。

灭菌过程如下:把接种瓶放到灭菌筐中,在灭菌筐放进高压灭菌锅前先检查高压灭菌锅内是否有足够的水,检查标准是看锅底部中央有一个圆孔,当水面高于或等于圆孔面时就可以。再打开电源,然后按设置按钮,通过上下键来调节温度、时间,即125摄氏度、30分钟。最后按液相按钮。此时也可以设定一个保温温度。灭菌后切断电源,通过红外感应打开盖[开盖时身体侧向一旁,因为开盖会有大量热气冒出以免烫伤]小心地把接种瓶摆放在桌面上冷直二十四小时。

二级接种是指将试管[一级]内的冬虫夏草菌丝接到空间相对较大的接种瓶内,从而有利于冬虫夏草子实体的长出。

接种步骤:

接种前,需将净化工作台提前打开二十分钟,一便工作台内的空气是纯净的,同时也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净化工作台上做实验时,需将净化工作台的每一个面都要有用酒精棉彻底擦干净,台上的任何物品也要彻底擦干净。接种时,手也要用酒精棉擦干净,还要带口罩。接种所用的任何仪器如接种铲也要擦干净。接种时,把接种瓶打开试管口不能碰到接种瓶口,而且不能在接种瓶口的上方,用接种铲把试管内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菌丝快速地放到接种瓶内,并且要使菌丝与大米接触(生长菌丝的面与大米接触]提高菌丝扩展速度。接种时要快速低污染地工作,接种过程中接种铲不要碰到任何面。接种完毕后,在净化工作台上把接种瓶封闭好,然后关掉净化工作台,在写标签[内容:实验名冬虫夏草二级种、作者、日期)。整理净化工作台,打扫地面,刷洗试管,把洗净的试管口向下放在斜面上凉干。把接种瓶放在黑暗室温下培养。培养两个月时,把接种瓶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a、b、c。在实验台上向a组加细沙子,向b组加大沙子,向c组不加任何东西。

a、b、c组的接种瓶放在黑暗室温下培养。

2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取得实验结果如下:

培养三天时,接种瓶内有少量的白色菌丝长出,但有些接种瓶内出现青色被青霉菌污染,还有的变黑、红等,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此接种瓶已经被污染,需要及时清洗干净,一防止其他接种瓶的污染。(清洗污染接种瓶,带上口罩用小铲把里面的大米全部挖出来放到垃圾袋内,把接种瓶放到水盆里加些洗调剂,用刷子刷,然后再冲洗一遍,倒立在桌面凉干。)

几天后有大量白色菌丝长出,同时也有的变红色、黑色、青色等被青霉菌等所污染,同样也要把污染的接种瓶清洗干净,被污染的接种瓶清洗方法如上。

十五天,有大量白色菌丝往下延伸,逐渐长满整个接种瓶。此时也有少量接种瓶被污染,也同样的把污染的接种瓶清洗掉。

一个月,白色菌丝长满接种瓶,有时也会发现接种瓶内有水珠,则为菌丝呼吸作用的结果。菌丝也延伸到接种瓶的底部。菌落成各种形态,高低不平,出现高峰和低谷。这时有污染的接种瓶则不用清洗掉,因为此时接种瓶内的冬虫夏草菌丝占优势对其他菌的抵抗力增强。

两个月,白色菌丝长满接种瓶,发现接种瓶内有水珠。

3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主观造成的。由于自身的操作能力不够或者是在操作中忽视了会造成二级种污染的外来物质。因此在以后要多动手,提高操作能力。同时也要避免外来物质的侵入。通过查找文献,我们了解到了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对冬虫夏草子实体长出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造成冬虫夏草菌丝的死亡;培养基的营养物质不要太干燥否则不利于子实体的长出;培养冬虫夏草时应避光置于黑暗下培养;在培养后期应该向接种瓶内充氧气,这样有利于冬虫夏草子实体的长出。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成功后,要扩大培养,供给人们的需求。同时降低了冬虫夏草的价格,使贫困的人也能买冬虫夏草。人工培养出冬虫夏草避免了冬虫夏草的灭绝,有利于资源的多样性。人工培养出冬虫夏草会推动医学的发展,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药品和保健品,给社会带来了财富,给人们带来了健康。

参考文献

[1]白波.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研究概况.江西中医药,1984,(2):46-47.

[2]包天桐.冬虫夏草与发酵虫草菌的药理作用比较.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352-354.

[3]暴增海.我国的虫草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自然资源,1994,(5):49-53.

[4]车永水,林丽珠.金水宝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血流变学的疗效观察.中草药,1996(27):552-553.

[5]陈敏,戴如琴,邵爱娟,兰江丽,林淑芳,吴志刚.几种虫草发酵菌丝酯酶同工酶及游离全蛋白的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85-586.

[6]陈庆涛,王琪,刘波.蝙蝠蛾被孢霉[新种]的形态学研究.山西大学学报,1986,(4):70-74.

[7]陈庆涛,肖生荣,施至用.中国拟青霉新种及其与虫草的关系.真菌学报.1984,(3):24-28.

二级接种范文篇3

1.1资料来源。评价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统一表格,由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对执法人员统一培训后,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三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监督时填写、评分、汇总、评价。1.2方法。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周口市全面参与并实施全国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实行分类监督,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等三类机构分别进行监督;对每一类机构就综合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七大项目分别进行监督;最终按医疗卫生机构类别(3类)对监督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按每一类别的监督项目(7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名单,周口市参加全国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的医疗卫生机构共64家,其中医疗机构54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4家,一级医院4家,其他医疗机构3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家、采供血机构1家。分别从上述7大项和53个小项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以100分计算,大于85分的为合格单位;60~85分为待改进单位;小于60分为重点监督单位。

2结果

2.1综合监督评价结果。2.1.1总体评价结果。64家试点单位总体监督评价结果为合格单位25家,占39.1%;待改进单位36家,占56.2%;重点监督单位3家,占4.7%,见表1。2.1.2医疗机构评价结果:(1)二级以上医院:共监督评价二级以上医院16家,合格单位11家,待改进单位5家;(2)一级医院:共监督评价一级医院4家,其中待改进单位3家,重点监督单位1家。(3)其他医疗机构:包括乡级卫生院、门诊部、诊所等,共监督评价34家,其中合格单位7家,待改进单位25家,重点监督单位2家。2.1.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评价结果。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家,评价合格单位6家,待改进单位3家。2.1.4采供血机构评价结果:评价中心血站1家,评价为合格单位。2.2分项监督评价结果。对64家试点机构的综合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进行分项监督评价,其得分大于85分的机构比例分别为53.1%、59.4%、67.2%、32.8%、35.9%;对55家承担预防接种的机构进行监督评价,其预防接种项得分大于85分的机构为52.7%;对30家具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机构进行监督评价,其生物安全管理项得分大于85分的机构为70.0%。总体情况为:三类机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总体得分较低;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预防接种工作做得较好,而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疫情控制、预防接种得分普遍较低。疾控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见表2。2.3试点工作成效。预防接种监督得到加强,通过试点工作逐步将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纳入监督范围,推进了预防接种工作的依法开展和依法监督。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医疗机确定了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相关制度齐全,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得到推进,解决了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散处置的状况。消毒隔离工作得到加强,医疗机构加强了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和有关设施设备的更新配置,市卫生监督局建立了消毒供应中心模拟执法室,卫生监督机构查处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相关案件力度加大。

3讨论

二级接种范文篇4

1.1资料来源

2011—2013年新生儿数据来源于鞍山市统计年鉴;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AFP监测数据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资料为鞍山市免疫规划历年工作痕迹资料;麻疹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评估指标

按照《2014年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方案》,根据得分情况综合判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总分由3项一级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后相加得到,根据总分分值获得情况判定风险高、中、低的分级。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每项一级评估指标由相对独立的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给出评分,各二级指标分数相加,得到一级评分,见表1。对15岁以下人口数少于10万人的地区,应累计年度计算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南部,不与其他国家相接壤,鞍山市统计年鉴显示,所辖3个县(市)4个区,分别为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和岫岩县,总人口3503584人,2011年鞍山市新生儿数为22676人,2012年鞍山市新生儿数为22800人。

2.2人群免疫接种情况

2.2.1脊灰疫苗(OPV)常规接种情况:自从脊灰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鞍山市历年来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均高于国家要求的水平。2011—2013年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66%、99.75%和99.76%。2011—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鞍山市脊灰疫苗调查接种率分别为100.00%、99.74%和100.00%。参照2012年统计年鉴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2011—2013年鞍山市脊灰疫苗第3针平均估算接种率为118.03%,所有县(市)、区的平均估算接种率均达到100.00%。

2.2.2脊灰疫苗强化免疫(DTP1)、查漏补种情况:从2000年开始,鞍山市每年都强化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达到国家要求的95.00%以上标准。2010—2011年度,脊灰疫苗强化、查漏补种应补种725人,共补种705人,补种率为97.24%。2012年开展2轮次DTP1,共接种241775剂次,平均接种率为98.78%,2013—2014年度,应补种640人,实种629人,补种率为98.28%。

2.2.3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鞍山市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为3.51%,各地区2013年DTP1实种人数与2011年的变化趋势介于0.94%~16.68%之间,变化趋势较高的分别是千山区(16.68%)、立山区(14.34%)和铁东区(13.67%),最低的为铁西区(0.94%),由于千山区有个别村因行政区划调整到其他区,并且千山区每年新出生儿童数比较少,所以导致其DTP1实种变化趋势较大,立山区和铁东区2013年比2011年新出生儿童数有所增多,同时DTP1实种增多,导致DTP1实种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2.3AFP病例监测情况

2.3.1报告情况:2011—2013年鞍山市共报告AFP病例47例,没有高危病例发生。2011年15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为3.02/10万,2012年为1.65/10万,2013年为2.60/10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1/10万的指标。其中海城市每年人口数达10万人以上,2012年没有病例报告,其他县(市)、区每年人口数未达10万人,按照2年或3年累加的人口数计算均达到国家要求的15岁以下AFP报告发病率1/10万的指标[3]。

2.3.2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47例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14天内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双份便标本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和75天内随访表及时送达率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80.00%以上的标准。所有哨点医院每旬进行主动监测工作,旬报率为100.00%。各县(市)、区疾控机构按要求每月进行主动监测上报率为100.00%。

2.4麻疹疫情情况

2011年和2012年全市分别报告1例麻疹确诊病例,没有1~14岁组麻疹病例报告。2013年鞍山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例,麻疹发病率为0.82/100万。报告1~14岁组麻疹病例1例,鞍山市1~14岁组麻疹发病率为0.8/100万,患者住址在海城市。2011—2013年全市实现了麻疹发病率1/100万以下的指标。

2.5评分

鞍山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2014年鞍山市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综合评分为0分。8个县(市)、区中,除海城市9分外,其他县、区评分均在0~5分范围内。同时依据≤5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5~10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中风险地区、≥10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高风险地区的标准,划定鞍山地区高、中、低风险范围分别是:鞍山地区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鞍山市的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台安县和岫岩县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低风险地区,海城市为脊灰野病毒输入传播中风险地区。

3讨论

二级接种范文篇5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狂犬病病例信息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顺义区CDC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狂犬病暴露监测资料来源于顺义区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2002-2016年就诊登记数据。1.2方法。1.2.1狂犬病暴露分级。2008年及以前数据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执行,2009年后狂犬病暴露分级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执行。1.2.2狂犬病诊断标准2007年10月15日前根据《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4-1997),之后根据《狂犬病诊断标准》(WS281-2008)。1.3统计学处理。将登记资料核对无误后录入EpiData数据库,利用SPSS13.0和Excel201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狂犬病历史发病情况。1960-2016年顺义区共报告狂犬病26例,其发病情况与全国狂犬病流行基本一致[4],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出现第1个高峰,1992-2009无病例报告,2010年出现病例,发病数及发病率见图1。2010-2016年顺义区共报告狂犬病病例6例,男女性各3例,年龄为43~56岁。病例分布后沙峪镇3例,赵全营、李遂和北石槽镇各1例。其中4例被犬致伤后未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进行正规处置,1例无明确咬伤史,1例先在非狂犬病门诊进行伤口缝合后再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未进行正规伤口处置。从发病到死亡一般≤7d。伤人犬中2只为自养犬,4只为流浪犬;3例患者家中出现犬只异常死亡现象,表现为异常吼叫、吃煤、脑脊髓膜炎等疑似犬间狂犬病疫情。2.2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设置。顺义区2005年前仅有区卫生防疫站1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2002年顺义区卫生防疫站根据上级要求分为顺义区CDC和卫生监督所2个单位,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设在顺义区CDC),于2005年底增设杨镇卫生院门诊,2007年6月增设空港医院门诊,2009年7月增设牛山卫生院门诊,2010年3月顺义区CDC门诊停诊,增设顺义区结核病防治中心和马坡卫生院门诊,2014年3月增设木林卫生院门诊,目前,顺义区有6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2.3狂犬病暴露情况。2.3.1狂犬病暴露致伤概况2002-2016年顺义区共接诊狂犬病暴露致伤患者124019例,自2002年开始暴露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2014年再次升高,见图2。致伤男女性别比为1.26∶1,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50,P<0.05)。2.3.2暴露时间分布2002-2016年各月均有狂犬病暴露发生,2005年前季节分布不明显。2005年后夏季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5-8月致伤人数达54665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44.10%,见图3。2.3.3暴露部位患者下肢和手为易受伤害部位,共100955例,占病例总数的81.40%;其次为上肢,占2.3.4暴露人群职业和年龄分布暴露人群中最多的为工人及农民,占暴露总数的32.68%;其次为职员,占30.91%;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分别占15.00%和9.30%;离退休、待业、无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占12.11%。自2002年开始,暴露人群中职员比例逐渐增多,工人及农民比例逐渐减少,离退休、待业、无业人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暴露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0~49岁年龄组占51.13%,各年龄组暴露人群年度变化基本稳定,变化趋势不明显。2.3.5暴露者致伤动物顺义区2002-2016年致伤动物主要是犬,犬伤人数占所有致伤后就诊人数的75%以上(图2),其余为猫及其他动物。2007-2016年致伤犬为92527只,其中32918只在1年内有狂犬病疫苗免疫史,占总数的35.58%,各年度免疫史在29.00%~40.00%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2.4狂犬病暴露后处理情况顺义区参照规范对狂犬病暴露者进行伤口处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及疫苗接种等。自2008年开始统计暴露前免疫人群,2010年出现狂犬病病例后开始统计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包括344人,占所有暴露人数的0.35%。疫苗接种一直采用第0、3、7、14、28天接种程序,2014年启用第2-1-1接种程序(即第0天2剂、第7和21天各1剂)。2002-2008年动物致伤后24h内就诊并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比例为89.87%[5],2009-2016年为75.41%~80.32%。2009年前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为抗狂犬病血清,2009年增加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08-2016年Ⅲ级伤口病例49356例,占所有就诊致伤人数的50.08%;使用被动免疫制剂者8432人,使用率为17.08%,见表2。2.5一犬致伤2010年报告一犬致伤8人事件中的其中1名致伤者后,北京市自2011年开始要求一犬致伤>2人事件要进行报告处理。目前,顺义区共报告20起一犬致伤多人事件,共涉及87人,其中男性48人、女性39人,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80岁,中位数43岁。被致伤者Ⅰ级伤口1人,Ⅱ级伤口7人,Ⅲ级伤口79人。对其中8起一犬致伤多人事件中的44人进行追踪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情况,40人完成全程接种,占追踪总人数的90.91%。对其中5只伤人犬进行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检测,狂犬病病毒阳性2只。

3讨论

二级接种范文篇6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基本资料来源于《青白江区统计年鉴》;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来源于“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麻疹监测报告管理系统”。1.2方法。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开展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的通知》,用两级指标进行风险评估。一级评估指标包括人群免疫情况、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每项一级评估指标由相对独立的二级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给出评分,各二级指标分数相加,得到一级评分。一级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其中人群免疫情况权重为5,AFP病例监测情况权重为3,输入风险权重为1)后相加得到总分。1.3风险级别评价标准。3项指标评分乘以不同权重系数后相加得到,总分分值<10分判定为低风险地区,分值在10~20分判定为中风险地区,分值﹥20分判定为高风险地区。

2结果

2.1基本情况。青白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北,东连金堂县,南邻龙泉驿区,西接新都区,北靠四川省广汉市,距中心城区17公里,幅员面积面积378.9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街道)、121个行政村(社区),2016户籍总人口41.96万,出生率为10.01‰;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新生儿人数分别为3325人、4457人、4202人。青白江区是成都重要的商用车制造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境内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成南、成绵高速公路和国道108线3条主干线及省道唐巴路穿境而过,成青快速通道、货运—北新干线等多条入城通道15分钟可直达中心城区;3条出川国家干线铁路成渝、宝成、达成经过青白江,亚洲最大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国际铁路物流枢纽、西南地区重要现代物流基地和成都地区铁运唯一口岸平台。同时我区也有劳务人员前往新疆和西藏地区从事经商、采棉、建筑等工作。2.2人群免疫状况。2.2.1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情况2014-2016年全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脊灰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的报告接种率都达到了90%以上;2014-2016年开展的接种率抽样调查,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52%、100%和98.10%,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5.24%、93.81%和95.71%。以全区户籍新生儿数为分母,脊灰疫苗第3剂次(OPV3)实种数为分子,2014-2016年OPV3常规免疫估算接种率分别为95.19%(3165/3325)、66.30%(2955/4457)、84.67%(3558/4202),3年平均估算接种率为80.76%。该项评分为2分(表1)。2.2.2百白破疫苗接种率情况2014-2016年全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都达到了99%以上;2014年全区百白破疫苗第一剂次(DTP1)实种3702人,2015年DTP1实种3383人,2016年DTP1实种3947人,以2016年DTP1实种人数减去2014年DTP1实种人数,得到的差值除以2014年DTP1实种人数,得到全区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变化趋势为6.62%,该项评分为0分(表1)。2.2.3AFP病例的脊灰疫苗免疫情况2012-2016年全区共报告完成调查了12例本地AFP病例,其中无“0”剂次免疫史病例,无未全程免疫(少于3剂次)病例,该项评分为0分(表1)。2.2.4麻疹发病情况2014-2016年,全区麻疹1~14岁人群发病率为依次为0,0.56/10万,0。3年平均发病率为0.18/10万。无麻疹暴发疫情发生,该项评分为0分(表1)。2.3AFP病例监测情况2.3.1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014-2016年全区报告本地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1.35/10万、4.37/10万、4.29/10万,全区整个监测系统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该项评分为0分(表2)。2.3.2样品采集和及时送达情况2014-2016年全区完成调查的本地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便采集率3年均为100%;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送达率3年均为100%,该项评分为0分(表2)。2.3.3高危病例全区2014-2016年无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高危病例发生,该项评分为0分(表2)。2.4输入风险。我区存在劳务人员前往新疆、西藏、青海高风险地区从事经商、采棉、建筑等工作,该项评分为1分(表2)。2.5评估结果青白江区总分为11分,被判定为中级风险地区。

3讨论

二级接种范文篇7

一、完善区域平台便民惠民应用

(一)完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推广“12320热线服务平台”,完善“健康”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基于电子健康卡的预约挂号、在线报告、健康档案查询、移动支付等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到2022年,公众通过平台可实现各类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

(二)建设“多码融合”应用平台。建设县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平台,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贯穿就医诊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逐步减少院内临时就诊卡发放,推动“e点通”应用,保证实名制就诊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落地。到2022年,实现“多码融合”应用在县乡医疗机构覆盖使用。二级医院临时就诊卡就诊率应低于20%。

(三)建设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建设县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联体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实施数字影像“云胶片”服务,实现个人医学影像查询调阅。到2022年,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共享互认,患者随时随地查看个人影像资料和诊断报告。

(四)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县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支撑。县医院要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五)建立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建设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构建医疗机构医师电子开方、药师电子审方、药品零售企业配药、物流送药上门或患者就近便捷取药的药事服务新模式。到2022年,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二、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服务能力

(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并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到2022年,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完成。

(七)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到2020年,所有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八)推进院内信息互通共享。开展二级以上医院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工作。2020年,县医院要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3级水平。

(九)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承接市区域影像系统建设,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2020年,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检验、心电、影像、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等基础应用基本健全。

(十)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查房、远程教育、远程视频会议、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区域检验等服务,参与全市各医疗联合体间信息共享交互及业务协同建设,支撑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2020年,远程医疗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乡镇医疗机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家服务。

(十一)对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辅助诊断开方、中医远程教育等服务,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到2022年,实现至少3家基层中医馆接入平台应用。

(十二)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探索建立护士和护理员“1+1”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

三、推动“互联网+公共卫生”融合发展

(十三)提高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水平。依托省免疫规划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实现疫苗流向追溯、温度追溯,受种人群追溯。加快数字化门诊建设,实现“无纸化、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运作模式。2020年,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联网使用全省统一的免疫规划系统。2022年,全县80%的预防接种单位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建设。

(十四)实现血液信息联网管理。综合运用全省统一的血液实时联网管理系统,为采供血机构、医院、行政部门提供动态更新的采供血信息,便于全县医疗血液的管理和监控。到2020年,实现异地用血直免,电子献血证普及,方便群众查阅血信息。

(十五)拓展妇幼健康系统功能。拓展完善产前筛查,两癌筛查、妊娠风险、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功能,推动全县妇幼保健业务的不断深化。到2022年,实现智能化、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妇幼健康服务管理。

(十六)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综合运用全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加强职业病防控治理和综合监管,为构建多部门联合防控职业病提供平台支撑。2020年,全县职业病防治机构全部纳入省系统监管范围。

(十七)加强集中消毒餐具饮具溯源管理。综合运用省集中消毒餐具饮具追溯管理系统,为公众提供“一品一码”的消毒餐具饮具追溯信息查询服务。2020年,全县所有餐具饮具集中消毒企业纳入信息溯源管理范围。

四、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

(十八)提升区域平台网络接入。增强医疗健康数据传输能力。2020年,全县二级医院卫生健康专网接入带宽不低于500M,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0M。

(十九)提升区域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质控和标准化建设,参加国家区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2020年底前,所有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区域平台,医院数据上传平台质控月平均得分达到95分以上;到2022年,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达到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水平。

(二十)提高数据中心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医疗云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县域平台重要信息系统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需按照规定达到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五、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化

(二十一)实现临床诊疗数据“四统一”。2020年,各医疗机构要实现病案首页书写规范、疾病分类与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医学名词等临床诊疗数据规范化管理“四统一”。

(二十二)加强标准规范化管理。执行省互联网医院监管、电子健康卡“多码融合”应用、医共体运营信息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按照省基层卫生信息化统一、共享的接口规范,规范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

六、提高全民健康综合监管水平

二级接种范文篇8

一、基本原则

坚持区分轻重缓急。从4月1日起对符合接种人群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和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按照重点地区优先、重点行业优先、重点单位优先的原则。对不同岗位、年龄、人群等排出先后顺序,初期要考虑必要性、需求性,先慢后快,不断总结经验,扎实稳妥推进。现阶段疫苗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疫苗接种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

二、工作目标和阶段任务

按照“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应接尽接”的原则,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可能实现全民接种,目前疫苗接种人群年龄范围18-59周岁,确保在6月底之前完成常住人口的40%即18456人的接种任务。

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3月10日至3月25日准备工作阶段。按常住人口40%的接种任务制定接种工作方案。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动员、摸底、登记工作。

第二阶段,2021年3月26日至3月31日试运行阶段。各村(居)继续做好接种对象摸底、动员、登记。

第三阶段,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开展接种阶段。各村(居)动员组织本辖区内的接种对象有序到接种点接种。4月30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20%接种任务(4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981人、社区1951人、社区1749人、社区1063人、社区664人、社区1066人、村429人、村746人、村579人)。5月31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20%接种任务(5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981人、社区1951人、社区1749人、社区1063人、社区664人、社区1066人、村429人、村746人、村579人)和4月份的第二针剂接种。6月30日之前完成常住人口40%约18456人的接种任务(6月份各村居需完成任务:社区1962人、社区3902人、社区3498人、社区2126人、社区1328人、社区2132人、村858人、村1492人、村1158人。

2021年7月之后,继续做好应种未种对象的摸底、接种工作,做到12月底之前,全街实现符合接种人群全民接种目标。

三、建立街道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街道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

四、工作要求

二级接种范文篇9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原则

(一)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坚持以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和免疫、消毒、监测、检疫为主。

(二)疫情的分级

1、一级疫情:县境内2个以上镇(乡)、街道办事处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或在30日内发生5个以上疫点;或在30日内发病畜200头(规模500头)以上,禽400只(规模场1000只)以上;特殊情况需要划分为一级疫情的。

2、二级疫情:县境内在1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域内发生口蹄疫、禽流感病例;或在30日内发生猪瘟30头(规模场100头)或新城疫50只(规模场200只)以上。

二、紧急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

(一)指挥机构

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的防治工作,决定有关重大事项并监督本预案实施;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启动或停止本预案的建议。

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应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的防治工作。

(二)部门职责

1、畜牧部门:负责组织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机构有关人员开展疫情防治工作;作好疫情的监测、预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对疫情作出全面评估;诊断疫病,划定疫点、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对疫点内易感染动物的扑杀及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监督、指导对疫点、疫区内污染物和场所等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染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染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活动进行检疫和监督管理;建立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储备疫苗、药品、诊断试剂、器械、防护用品等;提出处理疫情时用于(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扑杀补贴等)所需费用的资金使用计划;培训防疫人员,组织成立疫情处理预备队;及时通报疫情、上报疫情,争取国家的补偿资金。

2、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安排紧急防疫专项资金,紧急防疫物资储备所需资金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负责有关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

3、交通、铁路部门:负责优先运送控制、扑灭疫情的人员、物资、药品和器械,配合畜牧部门作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和疫区封锁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公安部门: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易感染动物的扑杀,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6、工商部门:根据对疫区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查封有关产品,协助销毁。

7、卫生部门:负责疫区内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

三、应急措施

(一)一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一级疫情报告后,应当迅速派员赶赴现场,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启动一级疫情防治应急措施的建议,报县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召集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情况,决定启动预案,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调集人员、物资、资金,督促落实各项措施。

(二)二级疫情的应急措施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须加强对辖区内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发现可疑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之一或接到可疑疫情报告时,必须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动物实施临时隔离措施,限制同场(户)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并监督消毒措施的实施。同时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可疑疫情报告后,必须派人到现场,调查诊断,根据疫情可采集病料,送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诊断或送市指定中心实验室进行诊断;必要时请市农业局指定的专家到现场协助诊断。

疫病确诊后,疫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集动物疫情处理预备队;提出启动二级疫情控制应急措施,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时将疫情按规定逐级上报。疫区人民政府要针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分别做出封锁、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等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关决策;根据决策,由疫区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封锁令,组织有关部门,调集预备队,启用储备物资和储备金,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扑灭疫情。有关部门要做好疫区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县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疫区人民政府的请求,决定是否启动一级应急措施。

四、保障系统

(一)物资保障

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要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防治物资储备库。储备库应建在交通方便,具备运输条件且安全保险的地方。

(二)资金保障

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财政要储备一定的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防治物资、扑杀动物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等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

1、县动物疫病诊断机构负责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接受市动物疫病诊断机构的指导。

2、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应建立相应的诊断室,接受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的指导。

(四)人员保障

1、由县畜牧服务中心负责成立**县重大动物疫病紧急疫情现场诊断专家组,负责提出防治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技术决策、建议和现场诊断,其诊断结果作为现场处理的依据。

2、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须组建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疫情的现场诊断专家小组和预备队。

五、其它事项

(一)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的应急预案。

(二)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本预案的规定,并执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为落实本预案所做出的规定。

二级接种范文篇10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民生实事项目

(一)加快构建济莱卫生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联合办医,充分利用省级综合医院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带动全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用、共同发展。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急救、传染病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二)全力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全市统一管理和属地组织管理相结合、资质准入和划片包干服务的原则,为6-8岁适龄儿童免费实施窝沟封闭,使目标儿童口腔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5%以上,口腔疾病筛查率、口腔健康档案建档率均达90%以上,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完好率达85%以上。继续加快推进市医院扩建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主要安装工程。

(三)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处方行为,引导合理用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中标企业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强化基本药物货款统一支付监管。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政策,完善绩效考核和人事分配制度,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乡村医生执业管理,落实多种形式的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养老保障政策措施。配合做好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工作。

(四)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认真学习试点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积极落实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医保支付等改革政策,同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和科学薪酬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办法,实行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建立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药品优先配备使用制度。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规范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技术劳务价格,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底前全市至少建立2个紧密型医联体。

(五)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继续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如期完成好国家免疫规划、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六)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推动医师多点执业。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做好重大疾病防控

(七)启动实施新一轮健康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实施“健康家庭”、“健康校园”、“健康社区”等工程,发展培育基层健康指导员和“健康”志愿者队伍。继续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评审和日常监管体系。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做好农村改厕。

(八)做好重大疾病预防工作。开展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年活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健全重点传染病疫情会商通报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传染病控制。实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计划,完善医疗救治网络。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建设耐多药结核病监测诊疗网络。实施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为主体、以中心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点为补充的新型预防接种服务网络。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巩固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做好减盐防控高血压、脑卒中筛查、癌症早诊早治等项目,完善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措施。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试点。加强重点职业病和医用辐射防护监测,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扩大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面。加强皮防工作,增创发展优势。

(九)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推进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和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平战结合”,提升卫生应急能力。重点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按照《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试行)》,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

(十)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和“助产保健机构产科安全管理规范年”活动,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产科质量管理,促进自然分娩。规范妇幼保健服务,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十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推动建立从源头到餐桌、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科学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和技术方法,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卫生综合监督

(十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原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省乡镇卫生院基本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医疗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启动乡镇卫生院和诊所标准化建设,中心卫生院达标率达到80%以上,规范化诊所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临床科室标准化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标率达到85%以上。加强采供血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推动无偿献血,保证用血安全。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项督查,完善急诊急救体系。严格执行《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切实按标准配备车辆、人员和车载设备;强化协同运作,不断提高区域内、医院间、医院内联动急救能力,提升整体医疗救援服务水平。

(十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行社区首诊制,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完善卫生强基工程和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机制,深入开展“千名专家援基层、万名主治进乡村(社区)”活动,用三年时间从二级以上城市医院选派180名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大力开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建立全科医学科,探索全科医生区管镇用、先入门后培养等措施,尽快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全科医生队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实现社区及乡村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开展星级(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

(十四)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医师和护士资格考试、医师定期考核以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综合管理,采取日间手术、单病种质控等措施,力争年底前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5天以内。继续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大型义诊周”活动,抓好惠民医疗服务项目落实。制定并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十五)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年内所有三级医院、5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按照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市级质量控制中心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快市、区两级质控体系建设,市级质控中心不少于20个、区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扩大临检结果“一单通”项目和范围,探索开展影像检查结果“一片通”。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加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医院感染管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十六)深入推动平安医院建设。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力争年底前二级以上医院普遍设立警务室或治安室,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覆盖县级行政区域,医疗责任保险基本覆盖二级以上医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卫人员,确保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资质专项检查,排查清理消防安全隐患,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健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

(十七)加强卫生综合监督。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整合执法资源,加大重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执法稽查,规范执法行为。改进现场监督方式,健全卫生监督工作责任制,探索生活饮用水、游泳场所在线监测和公共场所、医疗废弃物远程监控模式。按照“责任明确、综合执法、以惩促改、监管有力”的原则,扎实开展扎实开展“全市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执法年行动”,实现促进医疗市场净化、执业行为规范、法治观念强化、服务质量提升“四促进”目标。深入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继续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行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和放射卫生监管专项行动,开展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制度,提升综合监督能力。

四、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十八)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及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做好一技之长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深入实施中医药名医工程,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普及,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推广中医保健知识及方法。启动实施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促进中药科技成果转化。

五、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提高事业发展能力

(十九)加强卫生宣传文化工作。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和相关媒体的沟通协调,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卫生宣传格局。全面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关于卫生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深化医改等重点工作宣传,加强卫生先进典型宣传。完善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优化舆论环境。

(二十)加强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机制创新。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一批领军人才、一批拔尖人才、一批骨干人才、一批基础人才),采取切实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新进临床岗位医师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推进实施“11251”工程,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十一)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推进公务卡制度实施。抓好卫生资金和预算执行监管,加强内部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