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9:11:23

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范文篇1

关键词: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实践策略

当前,医疗改革的趋势已经不断深入,医院对于物资的管理情况急需革新。由于医院物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含大量的耗材、危险品等复杂应用类别,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性较高、管控能力较强的应用模式,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物资供应效果。二级库管理策略属于全新的应用方案,能够通过对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改善传统一级库策略的局限问题,实现良好的物资供应效果。因此,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应用二级库方案,增强物资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二级库的基础定义,随后阐述传统一级库与二级库对比存在的问题缺陷、二级库的优势,最后深入研究相关策略途径,以供参考。

一、二级库的基础定义

通常情况下,医院需要配备物资存储仓库,并根据相应的采购流程,对接收物资、物资入库、安排记录等环节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物资仓库的应用在整体医院经营流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相关人员需要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物资应用效率,尽可能避免浪费的问题出现。在医院的日常活动中,物资材料的消耗并不局限于直接应用,同时还存在多个科室进行合用或领取后没有应用的相关现象。因此,这一部分物资将会直接进入科室进行存储,进而产生二级库的管理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物资的应用消耗需要进行核算,并注重权责发生概念,合理安排基础应用分配。通常情况下,医院内部应用的物资便属于二级库管理性质,物资储存总管库房属于一级库,而分支库则属于二级库类别。二级库能够直接将病人所需的物资进行分配,并完成相应的消耗记账,增强整体工作效率。目前,大部分医院应用物资二次库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执行盘点策略,避免出现意外流失的问题①。在医院应用二级库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体物资消耗流程作为统一系统进行分配,并完善所有二级库的基础流程,加强管理效果。因此,医院应用二级库能够显著提升物资的管理和分配效率,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理念,实现良好的节约消耗目标。同时,二级库还能够避免物资应用中的违规现象出现,达到规范化消耗的目标,提升物资管控有效性。

二、传统一级库与二级库对比存在的缺陷问题

1.成本数据可靠性不足。传统的一级库应用通常使用较为简单的配比方式,这种方法的记录只包括物资的消耗与收入,而其他的分配过程则需要以库房的应用为主,无法达到与收入配比的目标,导致部分没有被消耗但是已经完成领用的物资被标记为支出项目,不利于库存的进一步管控。2.物资应用效率较低,分配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一级库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分析医院内部科室的储备物资需求量,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只能应用过往经验进行判断,不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实施。同时,这种经验判断分配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实际储备库存与科室的应用出现不匹配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管理效率。3.成本控制存在缺陷,可比性较差。一级库的应用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缺陷,这主要是由于科室在消耗物资的过程中,直接将其标记为支出内容,导致部分奖金分配出现问题,扩大了支出统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科室的物资消耗程度出现了显著的波动,严重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利于库存物资的管控。4.盘点制度缺失,物资管控不到位。一级库的物资管理仅仅依靠科室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没有落实相应的盘点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物资出现流失问题,严重降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安全性的提升。同时,由于科室库房数据缺失,导致相应的监控机制无法有效落实,降低了物资管控的效果。

三、医院物资管理应用二级库的主要优势

1.显著增强物资流向管控,提升管理规范性。医院物资管理应用二级库能够有效提高流向管控质量,并规范整体应用流程,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提高消耗环节的透明性。二级仓库具有良好的物资接收、消耗控制策略,能够达到院方的基础应用需求,并显著提升管理方案落实效果。传统一级库管理模式中的风险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并有利于后续医院物资的消耗管理,进一步增强整体费用支出的准确性,减少医生与患者发生冲突的概率,为正常医疗活动的进行提供保障。2.有利于科室物资动态应用。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能够提升科室对相关应用的消耗灵活性,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效率,提高应用质量。二级库的应用能够为科室消耗以及基础统计提供良好的参考数据,并有利于单位时间内的领用、库存管理。科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二级库的应用资料,对物资分配进行动态调整,显著提升整体活动效率,有利于滞销库存耗材的应用,增强物资利用率,避免浪费问题的发生②。3.提升物资信息完善性。二级库管理能够带来强大的信息记录方案,实现物资的全程跟踪效果,让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分析从入库开始到消耗结束的整体信息内容,降低违规应用的问题概率,提高物资流转安全性。同时,二次库具有整合分析、快速查找、有效期限及物资编号记录等多样化的应用功能,有利于相关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增强物资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医院物资应用二级库管理的策略途径

1.注重物资核心管理。在应用二级库进行管控的过程中,医院需要围绕整体设计核心进行操作,尽可能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例如,针对二级库的管理需要应用多样化的制度方案,将原有的目标分割为四个主要内容进行操作。首先是降低库存的占用,尽可能减少所需成本,管理人员应当为二级库设置相应的储存量警告标准,如高存储状态、低存储状态等,在确保医院内部科室能够得到基础应用的前提下,减少库存的物资存储量,达到缩减成本的目标。其次,二级库管控需要保障供应的需求,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实现一体化操作的目标,显著提升活动效率。同时,还应当使用电子化管理订单,摒弃传统纸质单据,达到良好的环保目标,并方便未来的进一步管理。第三,二级库的应用需要保证物资的基础安全,维护医院的相关利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条形码信息化管理方式,快速追查使用期限以及物资消耗单位,并通过验收的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保证物资应用安全。第四,二级库的应用需要降低不合理浪费问题出现的概率,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流程化标准管控、物资消耗定额、精细化成本操作等方式,提升物资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2.完善功能模块。在医院物资管理应用二级库策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功能模块概念,尽可能提升应用效率和质量,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级库的功能模块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科室应用需求管控、出入管控、整合业务管控、报表统计管控、数据库管控。科室的应用需求管控主要针对内部医生和护士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物资情况进行管理,这一过程需要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与统计,并进行信息上报,通过中心处理模块进行物资管控和采购,达到快速完成申领的效果,有利于整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出入管控模块主要对进入库存、领出库存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收集物资使用者的基础资料,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有效避免了数据缺失问题,有利于整体物资流向的控制③。整合业务管控主要针对二级库的物资存储情况以及过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达到良好的控制目标,有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报表统计管控能够通过对物资的单位时间段内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科室的需求与实际应用状态进行统计,达到上报支出、管控成本的目标。数据库管控主要负责对物资的基础信息、供应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相关的医保代码进行管理,并针对科室的应用进行优化,达到良好的查询效果,有利于物资管理质量的提升。3.以精细化管控为基础理念。医院物资管理在应用二级库的过程中,应当将精细化管控作为基础核心理念,并采取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革新,达到良好的效率目标,并进一步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传统的物资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科室完成消耗后才进行记录,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导致相关活动的控制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并与二级库的应用进行深度整合,能够实现良好的物资管理效果,提升了消耗安全性,避免过期物资导致的相关问题。部分特殊物资还可以应用条形码方式进行管控,其内部记录了物资本身的有效期、来源、过往使用次数等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控,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4.合理安排针对性提醒。医院物资管理在应用二级库策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预警措施,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质量。线上系统平台能够在管理物资的过程中,实时监视物资储量出现的变动,并根据事先设置的提醒条件,对工作人员进行警告。科室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管理需求,进行警告条件的设置。例如,针对物资注册过期进行提醒、处理订单进行提醒、高存储量提醒等。部分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日期提醒的功能,有利于二级库的进一步应用。5.对不良事件进行追溯。管理人员可以设置不良事件追溯机制,进一步提升二级库的实践效果。在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对工作人员队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不良事件的源头进行追溯,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二级库能够允许相关人员进行物资消耗追查,分析领用科室、领用时间、验收情况等,为相关调查提供了可靠的管理参考。

五、医院物资应用二级库管理的未来展望

在医院应用二级库进行物资管控的过程中,存在着代码种类复杂程度高、管理信息类型较多等问题。因此,未来二级库的理念发展将会进一步向信息化应用发展,使整体物资能够得到唯一标示信息,强化管控效果。在未来医疗的精细化发展形势下,物资管控也将逐渐深化信息深度,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管控效果④。例如,使用信息优化手段,能够让二级库物资管理实现记录病人过往就诊情况、物资应用推荐、耗材消耗记录、植入物的实时追踪等功能,显著提升整体信息深度,有利于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二级库管理人员应当强化精细管控理念,避免偏差统计的问题,提高医院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在医院物资应用二级库方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深入分析应用方案,进一步提高整体管控策略有效性,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同时,还应当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发展二级库应用方案,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高玉琴,赵宏,原露露.口腔专科医院实行二级库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7(5)

②纪镔珊.存货周转率对优化手术室二级库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实践研究[J].家庭保健,2019,000(021):110

③郭红梅,李丽,晋子纯."6S"管理在医用耗材二级库房管理中的实践[J].山西医药杂志,2018,047(016):1965-1967

二级医院范文篇2

中层经营管理者是医院发展中的创业与守成者。

1.1创业

就是开拓疆土,培养干将之才,发展特色业务。在医院职能部门当中,医务、护理、人力资源、宣传、科教等为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的部门就是创业部门。

1.2守成

就是巩固疆域,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与服务。在医院职能管理部门当中质控、后勤总务、审计、财务等扮演的就是此类角色。搞好基础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及医疗质量与医疗服务是一所医院得以“长治久安”的根本。守成是生存和创业的基础,创业是永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中层管理者的定责

2.1管理职责:屁股决定脑袋,准确理解,正确执行。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正是上下级管理者之间沟通、理解、执行的范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与上下级充分沟通,准确理解领导意图,然后正确执行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2.2经营职责

守成加创业,重内涵,固外延。攻守兼备,扬长避短。医院经营中,要守成和创业并重,攻守兼备,才能可持续发展。人才及技术才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内涵,重内涵就是要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的立足之本。外延就是营销宣传,巩固医院的知名度及维护医院在外形象。

2.3执行职责

效率与效果是衡量执行力的标准。执行力就是效率与效果。罗宾斯在他的《效率管理——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一文中解释说:“效率是管理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于给定的输入,如果你能获得更多的输出,你就提高了效率。”这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是我们衡量一个中层执行力的标准。

2.4沟通职责

对内,当头不当官,自己正确认识;对下正确引导,率先垂范,力倡实干,忌做负面影响源;对外,加强交流,借力、借智,为我所用。

2.4.1对内

首先是放弃“官本位”思想,在面对下属及基层人员的时候当“头”不当“官”。其次要对医院的职责、行业制度有正确的认识,在准确理解以后要正确引导员工执行。最后不做“负面的影响源”。

2.4.2对外

要善于交流,借力借智,为我所用。医疗技术人员应该多与同行业、同领域的人沟通、学习,尽量多的参与到相关学术团体中,这个对于个人和医院的声誉提升是极为有益的。

2.5医疗职责

兵强强一个,将熊熊一窝;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作为管理者,个人业务技术固然重要,但再强也是“兵”而不可以称为“将”。也就是说,做管理者要做“达人”,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兼济天下”。

2.5.1职业道德素质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既入此行,当守其道。在医疗卫生行业,强度和约束是很多行业所不能比较的。既入此行,当守其道,我们要常怀一颗仁爱之心,才能实现这个行业的劳动价值,最终医院才能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5.2责任素质

责任心是选拔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金标准。评价管理者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其在工作中表现就是经常主动加班、反复检查、努力上进,不仅管好自己的,还会督促别人。

2.5.3职业管理素质

不要让自身的高度,限制了团队的高度和发展。忌武大郎开店,要做大郎店主。一个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各种人才的不断充实。中层管理者如果“武大郎开店”嫉贤妒能,那么自己将会是这个团队的罪人。我们不能让个人的高度,限制了团队整体的高度。

2.5.4职业技能素质

二级医院范文篇3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为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毕业实习及后续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高职护生强化护理技能、逐步适应角色社会化和树立护理职业责任感的主要场所,实习带教教师和管理制度是影响高职护生临床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一)带教教师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所选带教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态度、护理教育理念和工作强度等是影响高职护生临床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与文献相一致[2]。当前主要问题在于: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教师偏重于对高职护生经验的传授,尽管操作规范,却讲不出具体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理念落后,忽视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用分离”的现象,影响了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二)实习医院管理因素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二级医院虽把临床实习教学纳入了常态化管理范畴,却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引入考评机制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实时控制,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和挖掘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实习教学与临床工作的脱节。

提高二级医院高职护生临床教学质量的途径

由于大多实习医院和高职院校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学校与教学医院结合不紧密,而护生临床实习具有“时限久”(达10个月)、“战线长”(需多科室轮转)、“分布广”(多市、多家医院)等特点[4],造成学校、医院、护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信息反馈不及时,严重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因此,创新校-院合作途径,建立协调的管理机制不可或缺。高校和医院之间应成立校-院董事会,构建“院”中有“校”模式,将部分二级医院变为高职院校实习基地或护理教学医院。通过董事会领导、组织、协调,选拔、培训医院带教教师,改善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和理念,增强校内教师、院内教师和护生三者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医院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模式,真正做到医院中有学校,实现学校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无缝链接,确保对护生的双向培养,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临床教学质量。1.精选带教教师高素质的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言行和身心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培养选拔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学校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强化带教教师的带教态度和责任意识,树立以“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模式,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5]。这就要求带教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带教过程中能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例如带教教师既要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带教中多鼓励、关心、指导护生,又要明确护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要给护生示范怎样和患者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与患者交流、收集资料等。此外,带教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一带一”带教模式,改为分层次护理模式下的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针对高职护生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并安排周讲课和周总结,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有效提高临床教学质量。2.重视护生能力培养护理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沟通与合作能力,护生可以通过与教师共同交班,参与并组织护理查房,增强护生、护患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护患关系,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通过小讲课使护生在实践中复习理论,将各科护理工作的重难点与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融合在一起;多让护生参与个案讨论、危重患者的护理查房、教学查房等,使护生既有压力又有成就感,确保大多数护生都能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全面发展的要求,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慎独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加强交流和互动校内实习管理员可通过电话、网络、传真、信函等方式随时与护生交流,或定期到实习医院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实习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到医院学习、锻炼,并认真听取医院临床教学相关人员对完善临床教学质量制度的建议,对护理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有的放矢的研究、改进、解决,既能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还能促进教师了解到临床新技术、新动态,可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医院带教教师也要融入学校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更新[6]。4.完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实习管理体系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7]。成立校内实习管理员和院中护理部、护士长、带教教师、实及护生组成的管理体系,实行学校实习管理员和实习医院对护生的双重管理及护生的自我管理,制定、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习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制定规范化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查房制度、临床带教工作管理制度、师资培训制度、临床带教考评管理办法、护生临床技能考核方案,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周密的实习计划是保证实习目标完成的前提,根据《护士条例》要求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规定》相关精神,结合学校专业要求,制定实习方案并加以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为带教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对带教过程中表现突出且实习护生评价高的带教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职称晋升及护士长岗位竞聘与教学成绩挂钩,激发带教教师临床教学积极性。床教学质量学校、医院和实习护生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医院对护生、护生对教师、学校对护生考评制度,全面评价校-院教学管理机制、护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平时采用动态考评方式,主要考评护生临床观察能力、护理操作能力、组织管理患者能力、护理病历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很好的鞭策督促作用;每科实习结束时,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考核,并由护生写出个人实习小结,教师根据护生平时表现、工作和学习态度、工作纪律等填写实习评语,医院和学校根据护生平时成绩、理论及操作技术考核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动态评价与终结评价并重的评价模式,并将持续性临床教学质量改进贯穿于护理临床教学的始终,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定期开展由校、院和护生代表共同参加的临床教学考评活动,重点对临床带教情况和高职护生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奖励临床带教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在临床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护生,以点带面,确保临床教学质量持续上升。

二级医院范文篇4

一、医院建立二级库的必要性

(一)设立二级库是医院精益化管理的要求

针对二级库存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很多医院已经开始注意并逐渐对其进行了完善。在以往的医院二级耗材领取管理工作中,领取量就等同于消耗量,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后,医院的管理部门会将二级耗材以清单的方式罗列出来进行计算,使其数量更加精准,库存量就等于医疗物资的剩余总量,各科室尚未领取的物质就是其总量。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医院管理部门将一级库存物资与二级库存物资的信息进行整合,经过统一的管理与记录以后,医院每月的消耗量及领取量都会非常具体地呈现出来,而且相关票据齐全完整,同时二级库房耗材的实际库存量也做到了有据可查。所以从医院的角度考虑,便捷和高效是医院管理层追求的理想状态,同时,医院二级库存的管理成本及费用管理是工作中的重点,能否做到有效控制、能否不因材料的搁置而产生浪费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管理效果,所以对二级库存的有效管理是精益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设立二级库管理是财务核算的需要

在医疗改革的制度下,加强医院药品、物资、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而物资库房的管理,既是医院全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全成本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医院对于二级耗材的收费管理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环节,由于医院中使用的材料品种较多,或者货源相对混乱,非常容易出现危害医院经营效益的事情,而医疗工作者又会因为卫生材料的种类及规格不同,对其认知的标准会产生歧义,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医院对此采取的管理工作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比如各科室领用的耗材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多领少用的情况等等,都是工作中较难把握的问题。如何加强医院的物资库房的建设和管理,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更多的利益、如何用更低的价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是医院始终追求的目标。而加强物资的管理特别是二级库房的管理,对于医院成本的管理与控制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二级库房的建立,可以为医院确立完整的物资管理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设立二级库是实现卫生耗材“零库存”管理的需要

“零库存”指的是卫生材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系列经营过程中,不是以静态的方式储存于仓库,而是一直处于动态的周转之中;是通过采取特定的方式对库存加以控制,从而使库存量达到最小化。在整个过程中,一级仓库只是起到了中转的作用,材料实际上并未运至一级库房,一级库房做到了“零库存”。然而,对于较大的三甲医院而言,由于还担负着急诊抢救的职能,医疗工作中的突发性、应急性的任务较多,一级库房仍需储备一些医用材料,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从这一角度来说,医院一级库房实际上无法做到绝对“零库存”,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加快一级库房耗材进出库周转速度,实现库存数量的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零库存”,要有效地降低医院资金的占用情况,积极改善医院中物资的结构并加速资金周转,致力于减少医院管理工作的成本费用,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才能增强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二、医院二级库精益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二级库设置随意性较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医院并未对二级库房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月末结算时,可能会出现一级库存量为零但二级库存量却较大的情况,这说明医院规定的医疗耗材管理制度并未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工作中仍有违规领取医疗耗材的情况出现。在二级库存管理的制度设置上,部分医院由于缺乏相应的材料审批制度,所以部分科室领取耗材并不需要经过审批,由于二级库房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医院相关部门只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存量的对账即可,而并不需要对二级库存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部分二级库存由于没有实行定期的盘点,所以在二级库存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凭借科室人员的自觉性。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往来频繁的开放场所,很多人都可能接触到科室存放的物资,如果不对科室耗材善加管理,将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二)卫生材料申领审批手续缺失,出入库流程欠规范

由于医院没有对二级库存材料进行定期盘点,也不对库房存量定期进行核定,当科室负责人或二级库存管理员认为材料剩余不多了,便向一级库房提出申请,而且申领常常不定时、不定量、不审批,科室将申领单送到一级库时,一级库不对二级库存数量以及当期科室工作量进行审核,接单即发。另外,二级库存材料缺乏规范的出入库流程,常常有人保管但无人记录;或者是记录存在但实际上没有人来保管;或者是由谁领取就由谁负责记录。对于医院内检验科使用的试剂及放射科使用的X光胶片等材料,因为使用数量较大且存放要求比较特殊,医院在通知供货商以后,通常是由供货商直接将材料交到科室并进行验收的,供货商会将材料放在二级库中而单据会发送给一级库,但二级库管理人员与一级库管理人员并未进行直接对接,那么就容易产生单据遗失等问题,导致材料入库无法得到及时办理。

(三)二级库医疗耗材未制定成

本预算指标,成本核算不真实许多医院在编制年度收支预算时,没有将二级库医疗耗材列入其中,未制定科室领用耗材成本控制指标,不进行成本考核,材料出现过期、丢失等情况未引起重视,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科室缺乏真实的耗材使用记录,一级库每月将科室领取的耗材记作科室支出,即便未消耗也全部记作科室支出,这样的成本核算结果不科学不合理、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全部的收支结余情况,最终无法提供出准确的财务信息。

(四)对二级库管理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易造成舞弊风险

由于科室申领耗材缺少计划和审批环节,为了增加销售量,科室负责人与供货商达成共识,增加材料申领数量,导致医院进货量增加,不可避免地产生库存物资积压的情况。供应商直接送耗材到科室,容易造成科室验收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可能会因为舞弊的情况出现票据多但货物少的情况。医院中各个科室属于医疗耗材的二级管理部门,又是医疗耗材的直接使用部门,在本质上是对职务分离内控制度的违背情况,非常容易出现舞弊的问题,或者出现重复收费的情况,那么就可能会给医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总之,医院要建立耗材的定期盘点制度,如果没有落实定期盘点制度,则容易在一级库存与二级库存的台账记录上出现漏洞,或者医院没有对这些关键的管理环节进行把控,将会产生很大的内控漏洞与风险。

三、医院二级库精益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二级库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二级库设立规模

医院设置科室二级管理库房需要经过财务部门及医务管理部门的审批,如果审批不通过则不可设置二级库房,而且医院设置二级科室库房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需求适时地调整,要注意成本节约,并且严格控制二级库房的数量与规模。与此同时,医院要充分考虑二级库房的卫生情况,比如部分科室对医疗耗材的需求量较大,或者部分科室所需要的医疗耗材造价较高,就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批,才能允许二级库房的设立,对于一些医疗耗材使用量较小的科室,一级库房要及时地为科室运送耗材,则不必设立二级库,需要时可提前申请,由一级库管理员及时将材料送到科室或病区。

(二)健全二级库耗材进销存全流程管理措施

制定正规的二级库耗材出入库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耗材出入库登记台账。特别是对于高值耗材,要严格履行进销存登记手续,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高值耗材的流失。此外,还要创造满足高值耗材保管需要的环境和条件,防止因储存条件不达标而出现受潮、受损等现象。对于检验试剂等特殊耗材的管理要与科室一般材料的管理相区分,医院可以依照检验收费项目实际消耗量对比的方法,经验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而实现对耗材的精确化管理。至于医院其他病区所使用的普通耗材,属于收费项目的耗材要做好登记手续,在领取物品时库房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可以安排各疗区护士站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收费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到每个月的月底由医院的指定部门对耗材进行汇总审核,再清点医院中这类耗材的库存情况。如果部分耗材不可进行收费,则应当由各疗区的护士或者负责管理库房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出库记录,在不增加各岗位额外工作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全流程的存储管理。医院方面可以对这类耗材的库存进行定额的审核,而二级库房的理想状态是只储存满足服务需求的耗材量,而不是储存量越多越好,所以各科室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核定库存的限额,尽量减少二级库存对医院资金的占用情况,对于耗材成本造价较高的类别,应当在申领时提供必要的医嘱,并提供患者相关信息,使医疗耗材始终能够保持在相对流通的储存状态下,以消除物资的过度积压或者过期、失效等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健全二级库物资盘点清查制度

对二级库物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盘点清查,原则上每月月末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特殊情况下采取不定期的方式随时进行盘点,比如在人员岗位变动、物资价格调整时进行盘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所在科室查清原因,达到改进库存物资管理方法、堵塞管理漏洞的目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假退货”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需要,为保障医院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使考核的公平性更强,医院方面可以在月末对二级库房实行“假退货”的管理方式,即按照二级库存的实际数量,在一级的库存管理体系中按照假退货的方式处理物资,虚增一级库存的物资数量,再虚减当月科室物资的申领数量,那么科室所申领的物资数量就可以对当月的物资支出情况进行如实的反馈,并且不会对一级的物资数量情况造成影响,而且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正确率,还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

设备科作为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监督和指导各科室加强对二级库进行管理,根据各科室医疗物资管理工作中具体的风险来制定适宜的内控措施,并定期对各科室的措施落实情况予以检验,医院方面应当加强设备科与财务科之间的协同工作,定期抽查盘点二级库存物资的数量,如果发现盘亏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二级库房物资的信息化管理

借助医院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级库、二级库和供货商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尤其是对使用数量大的专用特殊耗材(如检验试剂、放射材料),供货商方面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实时监控二级库存物资的储存情况,如果存储数量已经达到了最低限度值,就要及时地进行补货,以此实现医院二级库存物资的零库存管理目标,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资金的占用率。另外,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一级库与二级库之间的信息联动,由系统自动将一级库物资出库转化为二级库物资的入库,同时通过医院管理网络系统的协调过程,将系统中的材料收费实时转换成物资管理系统中的物资消耗,使科室领导能够随时掌握材料使用情况。

四、结束语

在医院物资管理中运用二级库管理模式,将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既要对医院中一级物资库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予以改进,更要使实际上的工作改革发挥真实的管理作用。现代医院通过实行二级库存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实现各类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良性周转,有助于实现零库存管理目标,并能有效解决成本占用问题,使医院能够具有更加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助力提升自身医疗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医疗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瑶.对医院物资二级库管理的实践研究[J].经济师,2021(02):247-248.

二级医院范文篇5

[关键词]新医改;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二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主力之一,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关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我国有医院3.4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包括二级公立医院9478个,占全部公立医院的79.7%。2019年1—11月,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8.9亿人次,其中二级公立医院诊疗人次12.3亿人次,占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的42.5%[1]。2019年1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20年开始,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按照新医改政策内容,在两年内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绩效考核要体现公益性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经济效益,寻求两者的平衡。本文对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在新医改政策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优化措施。

1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1不够重视对医疗质量的考核。医疗质量是新医改要求的重点内容,《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公布的28个三级指标中,医疗质量指标有13个,占46.43%。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偏重对经济效益的考核,选取以“经济核算”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不重视对医疗质量的考核[2]。第一,不重视病案首页考核。新医改明确要求二级公立医院加强临床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质控工作,保证病案首页质量。《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中有7个指标来源于病案首页,二级公立医院要及时、规范填写病案首页,保障病案首页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对临床科室病案首页的考核指标权重设置较低,不能对医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医院病案首页管理存在上交不及时,临床医师不按规范填写,信息不完整,漏填、错填等问题。第二,合理用药管理力度较弱。新医改明确要求用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取代单一的药占比指标,标志着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中有4个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药占比考核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指标较为单一,缺乏对基本药物和重点监控药品的考核。第三,缺乏医用耗材治理相关指标。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是新医改针对二级公立医院提出的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清单和相关政策要求,加大耗材使用治理力度[3]。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缺乏对高值医用耗材相关指标的考核,容易导致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问题,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1.2缺乏信息化考核指标。在大数据时代,现代医院管理的实现需要信息系统支撑,新医改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试行)》设置了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考核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4]。然而,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无论临床科室还是医技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都缺少信息化考核指标,医院信息系统也缺乏绩效考核相关模块,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达到新医改的要求。1.3缺乏考核收支结构合理性的相关指标。新医改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运营效率下设置收支结构二级指标,强调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的情况下,各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合理的收支结构,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缺乏考核收支结构合理性的相关指标。一是缺乏考核医疗收入结构的相关指标。新医改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设置了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强调二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完善医疗收入结构[5]。在取消“以药养医”和“以耗养医”,且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力度逐年减弱、收支结余率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一项指标很难全面衡量二级公立医院收支结构。二是医疗成本控制力度弱。面对逐渐上升的成本压力,医疗机构必须实现高效运营,控制运营成本不合理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相关指标过于关注各科室人均结余的考核,并未实现医院运营成本下降的目标。1.4忽视科室和员工的发展。新医改强调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要调动员工积极性,然而,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真正对职工起到激励作用。绩效考核体系中未设置持续发展一级指标,仅在医疗质量下设置科教管理三级指标来考核各科室学科建设,且指标权重很低。同时,考核指标仅包含学术科研方面,各科室人员结构、科室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等指标没有包含在内。从现有的考核指标来看,对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考核侧重于业绩方面,对科室发展和员工发展的考核流于形式,医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和动力。1.5不重视考核满意度评价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共同构成满意度评价。其中,患者满意度是二级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医疗质量、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保障。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含满意度评价指标,但指标权重一般设置较低,容易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医疗质量的提升。

2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医院发展压力大。一方面,由于财政补助力度弱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医疗收入。另一方面,相比三级公立医院,二级公立医院规模小、患者少、收益低,加之取消了药品和耗材加成,导致运行压力较大,无暇顾及满意度等社会效益指标的考核。2.2尚未建立专业化的绩效管理队伍。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负责绩效考核的领导为医学专业出身,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知识和绩效考核实践经验方面略有欠缺,缺乏对绩效考核流程的认识。而职能科室管理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包括专业转型类人员和管理专业人员。专业转型类人员从业务科室转到管理科室,虽然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在绩效考核方面不够专业。管理专业人员对管理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医疗背景,加之医院公益性导向模糊,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考核,忽略了医院的公益性。2.3缺乏对绩效考核的动态管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会随着外部环境以及医院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医疗机构要持续改进绩效考核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指标[6]。然而,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现阶段绩效考核体系滞后于现实发展,缺乏收入结构相关指标,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低、收入结构不合理。2.4不重视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单位,医疗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培养医疗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不重视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难以激发各科室优化人员结构的积极性,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同时,人才经费投入少、持续发展指标权重低、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导致医疗人才引进困难,加重了人员结构的不合理程度,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相关考核指标。第一,加强对病案首页相关指标的考核。考察各科室病案首页的填写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国家要求,保证病案首页、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集“四统一”;考察各科室病案首页信息填写是否完整无遗漏、信息是否客观真实、主要诊断选择是否准确规范以及病案上交是否及时,等等。第二,推进合理用药考核指标的落实。二级公立医院临床科室应根据新医改的要求,用合理用药指标替换药占比指标,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第三,加入医用耗材相关考核指标。医用耗材指标是考核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二级公立医院要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占比,计算方法: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同期耗材总收入×100%。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是国家针对二级公立医院提出的要求,防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后出现“以耗养医”的局面[7]。3.2加入信息化考核指标。为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二级公立医院应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入信息化考核指标。对临床科室,考核信息化服务程序的数量,包括网上预约诊疗数、远程会诊量等;考核门诊科室信息技术支付的使用情况;考核门诊与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量以及应用水平分级;考核临床医务人员能否正确操作系统,数据填写是否真实有效,数据上报是否及时。对医技科室,考核能否正确运用信息系统高质量完成数据上传;考核能否利用大数据优化服务流程;考核数据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上传、上传的数据是否真实完整。3.3加大对收支结构合理性的考核力度。首先,加入考核医疗收入结构的相关指标。医院在降低药占比、耗占比的同时,要提高医务性服务收入占比,改善医疗收入结构。其次,加强对成本控制指标的考核。为引导医院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合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8]。国家重点监测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占比,计算公式:年总能耗/年总收入×100%。其中,总能耗支出为医院发生的水、电、气、热等能耗折算为吨标煤后的总和,年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等全部收入。3.4重视持续发展考核指标。由双因素理论可知,医院管理除了要完善保健因素,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避免不满情绪的产生,还要运用激励因素,让职工可以在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价值,肯定其工作业绩和贡献。为体现医院对持续发展的重视,应将其单独作为一级指标,增加以下考核内容。第一,考核各科室人员结构,包括医护比和麻醉、儿科、重症、中医医师占比。医护比考核年度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与全院同期注册护士总数之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2020年医护比为1∶1.25。第二,提高持续发展指标权重。考核各科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指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3.5加强对满意度指标的考核。目前,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的临床科室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太低,不能很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应采用科学的方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适当提高满意度指标权重。此外,还应不断扩充满意度调查维度,调查患者和医务人员真正关心的问题,以及医院真正需要改进的服务。例如,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维度可以包括挂号体验、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环境标识等;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维度可以包括医务人员回应性、用药沟通、饭菜质量等;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维度可以包括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等。

4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的保障措施

4.1健全绩效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支持。新医改对二级公立医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加大医用耗材治理力度等,这需要医院修订完善绩效考核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信息化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此外,医疗机构要依据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制定本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加强目录内药品临床应用的全程管理。4.2加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实现双向沟通。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往往由管理者单方面制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管理者往往重视“说”,忽略了“听”,更不重视“改”,导致医务人员不理解绩效考核,参与度也不高;同时,绩效考核组织机构不了解各科室的想法与需求,各科室也不理解绩效考核的内容、要求与目的。对此,绩效考核组织机构应解释说明绩效考核细则,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反馈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行政部门与各科室之间的双向沟通,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4.3加强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新医改提出要建立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各省依据自身情况形成省级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绩效考核数据以采集为主、填报和必要现场为辅,利用“互联网+考核”开展,保障考核数据的真实完整,推动落实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9]。现阶段,大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由相关人员手工完成,会存在一些误差,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添加绩效考核相关模块,提高绩效考核信息的供给时效和质量,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同时,使用现代化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轻绩效考核人员的工作负担,推动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和完善。4.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根据监督对象的不同,绩效考核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通过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媒体等社会评价机构监督以及患者和社会公众监督。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推进医院落实绩效考核工作。第一,加强综合监管机制。二级公立医院要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协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考核。通过平台信息化监测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现场查看,实施外部控制制度,监督医院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并将监督结果与财政补助、院长晋升以及医院评优评先等挂钩。第二,加强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二级公立医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除了需要接受来自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还需接受社会公众与媒体的监督。要加强信息公开机制建设,提高医院信息数据的可及性,使社会公众能够获得医院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医疗投诉机制,加强投诉平台建设,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媒体,如果对医院有意见,都可及时在医院投诉平台上反映。第三,加大医院监管力度。二级公立医院应加强自我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在绩效考核体系上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立监督机构、明确监督内容,持续加强对医院公益性、医疗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监督。同时,启动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公正客观进行监督。要及时沟通反馈监督结果,由相关负责人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5小结

二级医院范文篇6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共45所,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按哈尔滨市各级医院总数的1/5,选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的7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护士382名;三级乙等医院2所,护士215名;二级甲等医院4所,护士175名。要求护士符合以下入选标准: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课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以上。

1.2调查工具

采用工作价值观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括3个维度:情感型价值观(5个条目)、认知型价值观(13个条目)、工具型价值观(6个条目),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点记分法,“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太重要、较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分别计1,2,3,4,5,6分,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说明员工对工作越满意,各条目得分平均值为总体价值观。内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a系数为0.92,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平均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validityindex,CVI)为0.86,条目一致性平均数为0.87%。共发放问卷814份,剔除填写不全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4%。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与标准差描述护士工作价值观现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等级医院的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2可知,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排序为:情感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认知型价值观,总体价值观均值为5.17分。

2.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见表3)

将认知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P=0.000;B组与C组比较,P=0.009;将工具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P=0.003;B组与C组比较,P=0.000。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在认知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三级乙等医院护士的价值观得分高于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

3讨论

3.1护士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况

有研究报道,目前护士的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本研究中,21一3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49.61%;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占34.72%,说明护理队伍正从年轻型向成熟型转变。25-40岁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所以,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呈梭形(即以25-40岁的中青年为主)最为理想。本调查显示,临床护士以21一30岁、护龄,5年的年轻护士居多,职称仍呈现扁平结构,9所医院中无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士)比例为9.31:43.56:100.00,与医生相比,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较小,说明护理人才队伍还未形成合理的梯队,这与以往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有关。近年来,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直占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此次调查显示,大专学历护士占主导地位,达44.43%,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虽然护士的学历有所提高,但高学历的护士仍然缺乏,尤其是硕士、博士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出现空白,提示护理硕士、博士教育有待发展。

3.2护士工作价值观状况

认知型价值观表达了对工作本身的一些特征及员工自身的发展、成就的重视,包括工作兴趣、责任、成就等反映护士高层次需要的内容;工具型价值观也称物质型价值观,是指得到所希望的物质或实际结果的价值观,它包括薪酬、工作安全等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最为关注的是情感型价值观,其次是工具型价值观,重视程度最低的是认知型价值观。体现了护士群体的情感社会需要(例如:被尊重、工作被认可、公正的监督等方面)在现有的激励体制下满足程度不高,这将降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积极性。而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高层次需要不会发展为主导需要,因而对高层次需要如成就、工作兴趣等的追求也受到了抑制,这将进一步阻碍护士向更高层次和方向发展。按照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的抑制也会降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从赫茨伯格的因素理论分析,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的内容都属于激励因素,而工具型价值观的内容属于保健因素。因此,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对护士具有激励作用,在这些价值观的满足上存在不足也会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下降。提示管理者在设计激励模式时,应对护士的情感需要和成就发展需要进行投人,改进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护士设定工作目标并适当授权,提高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以期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二级医院范文篇7

1.1“不言之教”的义趣疏证老子倡导“不言之教”,揭示了其在本体意味上对言的贬斥,却又用五千言著书《道德经》,这显然是一个悖论,但老子是以言不言,其对不言的强调所透出的关于语言底蕴的消息可谓一种独特的语言自觉,使言第一次在深层义趣上被反省[2]。黄克剑先生从哲学角度,以简洁精辟的文字论述了言与不言的辩证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正确应用“不言之教”提供了理论依据。1.2从护理管理角度诠释“不言之教”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不仅要重视“不言以言”,而且要善于“以言不言”,即在重视身教和非领导权力影响的同时,不能忽略言语的作用。身教通过示范和启迪作用,可以深层次触动护士的心灵,使她们精神上受到激励,主动改善行为举止;而不断提高对言语的把握程度和驾驭能力,可以使言语的魅力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身教与言教达到完美结合,“不言之教”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积极的指导作用,才能发挥和运用到极致。

2“不言之教”在急诊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2.1“不言之教”利于管理者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工作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行“不言之教”:在个人品德方面,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老子《道德经》第十章。简单地说,意思就是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树立大局意识,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切以护士利益为优先,廉洁自律,遇事首先反诸求己;在业务能力方面,虚心向老护士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在管理方面,由于年轻护士较多,具有思想活跃、业务能力相对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主要采取了护士分层、以老带新、弹性排班等措施,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让她们感受到老护士被尊重、年轻护士被关心爱护、骨干护士被重视、能够公正的被对待、可以充分的被理解。用人格魅力发挥非权力影响,用行为践行“不言之教”,避免了护士产生被强行命令和服从的抵触情绪。2015年~2016年,在历次护理部组织的理论知识考核、技术操作考核及急救技能竞赛活动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比前两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2“不言之教”更利于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护理领导执行力,是指护理领导者在护理领导执行活动中,有效地带头和率领引导被领导者,执行护理有关组织和领导者下达与颁布的护理指令时所生发呈现的“正向能量”作用的状态[4]。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且“不言之教”比“言教”更有效。在完成急诊室工作任务时,笔者重视每一个行为细节,实施管理全过程示教,例如在开始临床护理阶段,服从并积极对待工作任务,分析目标的可行性,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纪律,因人而异进行分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树立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过程阶段,不断修身正己、完成自我教育和管理。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用行为管理行为,顺其自然的渗透“不言之教”,避免了“言教”词不达意、空洞及沟通不畅引起争论等弊端。通过“不言之教”的逐渐渗透,急诊室护士由原来被动地遵守规章制度,转变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了解科室工作计划、任务、目标和流程,认真对待并并积极寻求有效方法。2.3“不言之教”有利于科室文化建设科室文化是科室业务技术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5]。“不言之教”采取的是一种顺其自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例如遇到急诊危重患者,笔者会积极参与组织和指挥抢救,同时观察护士表现,抢救结束后对自己和值班护士进行评价,及时弥补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以自身业务技术的不断提高带动科室;通过两年的实践和努力,科室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护士努力学习的行为、荣誉感的意识不断加强、不断简化工作流程等方面。2015~2016年,调查显示,喜欢在急诊室工作的护士达100%;护士对护士长、同事关系、工作职责和被认可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由75%提高至90%。2.4“不言之教”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护理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如当无菌技术操作被污染无人察觉时,通过果断更换的行为进行慎独教育;称呼患者使用敬语,语调温和,以示尊重;处理护患纠纷时,先充分调查了解,不偏听偏信,客观地做出评判,让护士通过切身体验,领悟沟通、理解、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遇到问题时,虚心向别人请教,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从不刻意隐瞒自己的弱点,使护士认识到每个人都优点和缺点,学习是提高职业素质的唯一手段;在物品、尤其是急救物品管理方面,坚持定制管理,并随时抽查,设定急救情景,让包括护士长在内的全体护士参与演练,通过自身迅速按医嘱要求打开设备、敏捷的提取和给予抢救药品,向护士展示遵守规则和培养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在执行核心制度方面,秉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方针,怎么要求别人自己首先做到,力求用自己的行为“教护士”,而不是“叫护士”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当思想和行为达成一致时,各项制度就会得到顺利实施。2015~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起,比前两年减少8起,发生率降低44%;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包括:职业道德、文明用语、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医护配合等方面)由72%提高至86%。2.5不言之教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质量永恒的主题,那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就成为护理管理者主要任务之一。我院急诊室80%都是90后,有爱心和进取心,但耐性和抗压能力差,很容易情绪化,这就需要护理管理者不断引导和进行行为强化,实施道德教育。“行不言之教”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将教育意图寓于友好而自然的关系中,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体现了道德教育的艺术性。在管理过程中,笔者重视个体差异性,因人施教,尤其注意以身观身,将护理管理者的身教和护士的自我教育相结合,达到相互监督和共同进步,从不只对护士提出单方面的要求、甚至处罚,避免护士将工作中的不满和对管理者的不满累加,为产生护患纠纷留下更大的隐患。此外,遇到患者不理解或出现过激言行时,总是理智对待和有效沟通,尽力使护患双方达成共识,避免因处理不当引起护士产生负面情绪,而留下再次产生护患纠纷的隐患。

3小结

孔子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不言之教”采取的是一种遵循天道的自然教育方式,强调在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内化为护士的自觉行为,以实现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最终形成良好的护理文化素养。通过护理管理实践,“不言之教”在发挥非权力性影响、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科室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二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建亮,谢凤畴.论“行不言之教”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79~84

2黄克剑.老子“不言之教”义趣疏证[J].哲学研究,2013,(9):37~45

3李克.道德经化读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

4胡向荣.论护理领导执行力的涵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4):94~96

二级医院范文篇8

关键词:药品零加成;医院;医疗保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2015年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综合改革的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2017年4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在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达到“群众得实惠、医务工作者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要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的突破口,也是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17年8月31日全面实施药品零加成,2017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首次启用,同步进行“五升两降”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即:降低了检查类、化验类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了床位费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察费、手术费、护理费和治疗费对应的医疗服务价格。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版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的改革来看,检查类项目价格降低了15%,化验类项目降低15%,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察类项目价格提高了100%,护理类项目价格提高200%,床位费提高50%,手术类项目价格提高52%。在全区各级公立医院施行药品零加成,由此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通过建立新的补偿机制予以弥补,即:各级财政投入分担20%,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70%,公立医院通过加强内部运营核算和节约成本分担10%。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由改革前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变成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二、施行药品零加成后发生的变化

通过对某二级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2016年9月1日-12月31日与2017年同期的各项运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选取医院HIS系统报表中调取、统计相应医疗工作量,分析实施药品零加成前后的成效变化。(一)门急诊业务量变化情况。2017年两家公立医院的门诊急诊医疗业务量均有所增长,某三级医院的门诊急诊医疗业务量的增长幅度比某二级医院高8.62%;某二级医院2017年的出院人数较2016年同比下降11.83%,某三级医院同比增长10.40%。(二)医疗总收人及收入结构变化情况。某二级医院2017年的医疗总收人较2016年同比下降19.93%,某三级医院同比增长7.59%。医疗收入结构中,某二级医院2017年的药品收入、检查收入和化验收入较2016年同比均有所减少,其它项目的收入均有所增长;某三级医院只有药品收入同比有所减少。(见表2)(三)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药品次均费用变化情况。两所医院2017年的住院次均费用和住院药品次均费用较2016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药品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0%以上。(见表3)(四)药占比变化情况。两所医院2017年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和住院药占比较2016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某二级医院2017年的门诊药占比较2016年同比上浮4.36%,某三级医院同比下降6.09%。

三、对策建议

(一)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药品零加成后,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激发了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就诊患者增多,公立医院改革后的医疗业务量增加,但在大城市某二级医院出院人数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省级三级医院的巨大“虹吸效应”下,二级医院在大中城市的处于“夹心层”,患者看病就医根据传统的就医习惯往往选择到大医院,二级学科发展受限。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城市二级医院的发展与转型重新定位,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生根落地,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将患者下沉到一、二级医院,逐步减轻省级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二)严厉整治“乱开单、乱检查”。某三级医院检查和化验收入医改后仍有所增长,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理想。医院医保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师处方等医疗行为监管,遏制过度检查、过度化验等过度医疗行为,严厉整治“乱开单、乱检查”等违规行为,尽量避免出现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此消彼长”现象,减轻补偿不足的矛盾。由此也说明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不合理,需要根据医改的导向,不断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方面的收入。引导医务人员把精力放在提高业务水平上,为医院发展转换动能,着力做好、做实、做细医院的各项工作。(三)积极引入控费监管工具。本文所指的控费就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或过快增长。控费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同功能定位的医疗机构,其医疗费用、收入结构差异很大,需要分类解决、综合施策。基于此,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引入单病种限额管理、日间病房、平均住院日目标考核、医保智能审核系统、DRG、临床路径管理等一系列控费监管工具,尽可能减少过度医疗和过度服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而使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提高医疗收入的“含金量”,一定程度上实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四)形成科学合理用药机制。政府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切断医院与药品、医师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接,着力降低药品价格,持续减轻患者负担。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实施药品零加成后,取样的两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逐渐优化,说明药品零差价改革有利于直接降低药品费用进而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住院费用。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药品合理使用的时时监管,建立药品处方点评管理制度,科学核定各临床科室的住院药占比。大力引导临床医师科学、合理地选择用药,共同促进药品的规范化使用,不断分析医疗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把工作中的短板补成长板。

参考文献

[1]李显文,王桢,郑燕娜,等.浙江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04-407.

[2]柳萍.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新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浙江省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0):9-10.

[3]李中凯,龚荣霞,王梓萱.等强化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医院,2014,18(8):38-39.

[4]李中凯,潘雯.某院2010-2013年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比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8-11.

[5]郜佳,陈丹镝,崔欢欢,等.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及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17,31(28):4341-4345.

[6]康洽福,周灵,胡世明,等.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对医保管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疗保险,2014:55-58.

二级医院范文篇9

关键词: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1引言

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最重要的工作,医疗信息共享水平的高低,体现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也代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水平[1]。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整合区域内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实现医疗行业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医疗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协同服务,完成区域医疗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2],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医疗信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的共享不仅为医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是国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的重要技术支撑。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向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和部分外省市医院发放调研问卷,不包含部队武警所属医院,共计北京26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1家,二级医院161家;外省15家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共收回问卷131份,回收率为47.1%,北京116份,外省15份,北京三级医院60家,回收率为59.4%(占北京地区三级医院59.4%);二级医院56家,回收率为34.6%(占北京地区二级医院的34.6%)。2.2研究内容。本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范围分为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和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其中,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包括:统计类数据完成情况,业务监管类数据完成情况,行政管理类数据完成情况,患者病历类数据完成情况,向上级报送数据的实现方式:系统对接、文件导入、手工录入以及这三类的交互方式;是否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3]。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包括: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内容为出院小结、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门诊记录;向社区提供信息共享调阅情况,内容为出院小结、住院首页、检查记录、检验记录、用药信息、门诊记录。

3结果

3.1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3.1.1统计类数据完成情况。统计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达到75.6%,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达到88.0%,北京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达到90.0%,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58.9%。3.1.2业务监管类数据完成情况业务监。管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达到56.5%,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达到72.0%,北京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达到73.3%,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35.7%。3.1.3行政管理类数据完成情况行政管理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为46.6%,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为58.7%,外省(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为60.0%,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30.4%。3.1.4患者病历类数据完成情况。患者病历类数据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完成情况达到58.8%,三级医院完成率较高,达到70.7%,北京三级医院完成率最高,为73.3%,二级医院完成率较低,为42.9%。3.1.5四类数据完成情况对比。全部单位统计四类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的数据中,完成率最高的是统计类数据,第二为患者病历数据,第三为业务监管类数据,第四为行政管理类数据。在外省统计中,患者病历数据与业务监管类数据相比,业务监管类数据完成率较高,具体见图1。3.1.6向上级报送数据实现方式。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向上级部门报送数据的机构报送的统计类数据、业务监管类数据、行政管理类数据、患者病历数据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实现系统对接的分别为50.9%、50.0%、39.3%、61.7%,通过系统对接的完成程度不高。通过文件导入和手工录入报送数据的方式仍是普遍做法。3.1.7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是否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向上级或属地管理部门报送数据的单位中,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报送统计类数据、业务监管类数据、行政管理类数据、患者病历数据的比率分别为60.2%、54.1%、58.3%、71.4%,外省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完成的比率较高,分别为78.6%、84.6%、83.3%、100.0%。患者病历数据相比其他数据通过区域平台完成的比率较高;三级医院比二级医院通过区域平台完成的比率较高。3.1.8反馈的问题。各家医院在调研问卷中反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类:数据主要来源于HIS,统计工作量大,缺少医院集成平台;各级部门重复上报;同样的内容,上级部门有多个,统计口径不一致;各部门对所需数据要求不一致;上报数据需要信息系统支撑;各上级部门需求相同,指标重复上报;对指标、数据算法不尽相同;机构间信息共享需患者授权。3.2机构间信息共享调阅。3.2.1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向其他医院提供信息共享调阅的内容,北京地区调阅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为:门诊记录、用药信息、检验记录、检查记录、住院首页、出院小结。三级医院共享调阅程度较高,二级医院共享调阅程度较低,但总体共享调阅程度较低,最好的三级医院门诊记录共享调阅仅为44.0%。外省医院几类信息调阅共享程度相同,均为46.7%。3.2.2向社区提供信息共享调阅情况。向社区提供信息共享调阅的内容,北京地区调阅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为:门诊记录、检验记录、检查记录、用药信息、住院首页、出院小结。三级医院共享调阅程度较高,二级医院共享调阅程度较低,但总体共享调阅程度较低,三级医院门诊记录共享调阅,仅为33.3%。外省医院共享调阅程度较北京地区医院高,最高的是外省医院关于检验记录和检查记录向社区提供调阅,达到60%。

4讨论

二级医院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评价指标

引言

电子病历是各级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对医院自身技术水平、医疗水平与管理水平进行综合反映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子病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书写病历方式,各级医院都纷纷利用计算机来建立局域网,以此实现电子病历的信息化记录与管理,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医疗质量中,不仅仅包括医院自身的医务人员能力,同样还包括电子病历质量,只有确保电子病历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此外,电子病历的规范性特点,还能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医院的电子病历质量管理水平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一、医院电子病历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电子病历的书写不及时

虽然各级医院都采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电子病历管理,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医院在书写电子病历时都存在普遍的时间滞后问题,这种时间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病历的录入时间与记录时间的不一致。众所周知,医师书写病历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病历的完成时限,如果医师没有及时书写病历,便可能会因时间较长而造成医师难以记忆具体的诊治情况,进而出现病历书写错误、病历信息失真等问题,从而出现一些与事实不符的疾病描述,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确诊治。

1.2电子病历的拷贝现象严重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病历模板来对电子病历进行快速录入,从而大大提高电子病历的录入效率,并且也减少了文本的重复录入。与此同时,这种病历录入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拷贝问题,当不同患者患有同样疾病时,医护人员在录入电子病历时,经常会采用上一病人的病历来进行内容拷贝,甚至部分电子病历的时间日期都是一样的,而对于患者来说,即使其患病的种类相同,但患者性别、患病程度、患病历史等内容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

1.3电子病历的操作及记录不够规范

电子病历是对患者在接受医疗时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映的凭据,医务人员会严格按照电子病历来使用药物或手术告知等,而这就需要电子病历的操作及记录必要规范。但在实际临床中,由于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诊疗规范,致使其在电子病历操作及记录时常常出现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而造成药物的使用不合理、没有制定手术替代方案等问题,从而给患者的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医院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特点及方法

2.1医院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特点

从各级医院对电子病历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来看,应具备以下特点:其一是实时性特点,应确保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能够融入到各个诊疗环节中,以此实现电子病历质量的全程化监控,这样将更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病历的管理质量;其二是全面性特点,电子病历的质量监控应无死角、全面化,各科室负责人及质量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对电子病历进行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各个环节的管理;其三是互动性特点,应借助于医院系统来建立质控部门与监床医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通过信息的双向互动来提高电子病例的准确性;其四是规范性特点,电子病历的录入、管理、调取等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确保电子病历的模板、格式、内容等规范,术语统一而专业,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理解上的差异;其五是可调整特点,电子病历的质量管理工作应能实现自定义配置,修订规则库中包含的内容及条目,以此满足实时变化的质控要求。

2.2医院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方法

医院在录入电子病历时,主要包括结构化录入与文本化录入两种方式,通常来说,如果病例为表格式,则应采用结构化录入方式,如果病例为非表格式,则应采用文本化录入格式。如果病例为描述式,则可采用文本式录入方式,通常来说,如果要对电子病例的质量进行管理,是很难对文本式病例进行质量管理的,而对于表格式病例,则更易于数据的再利用,同时质控点也更加清晰,因此在构建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确保电子病历的录入方式能够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电子病例的高效管理。

三、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明确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筛选原则

在构建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客观性原则、通用性原则、灵敏性原则、数据可得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特异性原则,只有满足以上原则,评价指标才能客观的反映出电子病历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了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本文采用系统性理论分析方式,并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经过专家讨论后,选取一些代表性强、具备一定差异而又彼此独立的指标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原则是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理论、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理论以及目标一致性理论等来保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严谨性与针对性,同时经过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反馈修正及检验来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可获得性原则需要对该指标的获取难度以及可量化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的,评价指标应具备定量性、可比性与可查性,确保评估指标的口径一致且涵义明确。重要性原则是根据指标所具备的代表性及重要程度,能够对医疗安全和医疗水平进行反映的关键性指标。通用性原则是指电子病历中的不同指标都能够从某种角度上对质量控制水平进行反映。根据上述筛选原则,即可实现对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进而构建出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完成电子病历的质量评价工作。

3.2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框架

在构建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时,应明确出三级指标,从而使电子病例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得到初步构建。根据上述流程,可以明确出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体系框架中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以及细化后所产生的5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书写时限、内涵质量、书写权限以及书写完整,在书写时限中包括的二级指标为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出院记录。在内涵质量中包括的二级指标为逻辑一致性、记录频率、记录内容。在书写权限中包括的二级指标为治疗操作与检查检验操作。在书写完整中包括的二级指标包括入院表单、三级查房表单、手术表单以及出院表单。三级指标则是根据这些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后形成的,由于数量众多且文章字数所限,在此不做赘述。

3.3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及其权重

在医院电子病历质量评价体系中,首轮专家咨询应根据专家意见来修改和整理体系框架中的各级指标,以此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随后,根据第二轮中的专家意见来明确体系中各级指标所占据的权重,然后通过相应的数学统计方法,并结合专家意见来对评价标准进行确定。其中,专家人数应控制在15人至50人。

在首轮专家咨询中,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指标的通用性与可获得性等进行调查,根据指标的通用性程度及可获得性程度,将指标按照五个等级的划分,分别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以及很不重要,并按照这五个等级分别进行5、4、3、2、1的赋值,然后回收问卷,并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统计后形成列表反馈给专家,以便于进行二次专家咨询。在二次专家咨询中,需要明确指标权重,根据专家反馈的修改意见,将专家评分作为指标权重的确立依据,以调整指标权重赋值,从而形成一个量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所得到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为5个,二级指标为17个,三级指标为57个,其中,一级指标中的书写时限、内涵质量、记录内容、书写权限及书写完整的权重分别是0.29、0.20、0.27、0.13与0.11。在书写时限中的二级指标包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及出院记录,其权重分别是0.15、0.3、0.3、0.2与0.05。在内涵质量中的二级指标包括逻辑一致性与记录频率,所占权重分别是0.4与0.6。

在记录内容中的二级指标包括病程记录、手术安全、药品使用及院感控制,所占权重分别是0.15、0.4、0.4与0.05.在书写权限中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疗操作与检查检验操作,所占权重均为0.5,在书写完整中的二级指标包括入院表单、三级查房表单、手术表单及出院表单,所占权重分别为0.1、0.3、0.5与0.1。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医院来说,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更关乎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医院必须要高度重视电子病历的质量评价工作。而本文则为各级医院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电子病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进而帮助各级医院对电子病历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提高各级医院的电子病历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铭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医疗质量评价现状与建议[J].中国医院,2014,18(02):1-3.

[2]杨莘,韩斌如,应波,董婷婷,董建.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1):10-13.

[3]张娜,崔怀信,李先池,刘学奎,李少冬.基于医疗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病历书写质量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384-389.

[4]吴国松,毛静馥,杨凤娟,赵璐,吴群红.医疗质量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02):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