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档案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7 15:11:54

传统档案管理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1

纸质档案管理

长久以来,纸质档案一直是各单位存储相关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通过检索手段就可查询相应信息资料,无需使用科技设备,而且只要纸张防腐措施得当就能够实现长久保存,这点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地质单位的资料同样如此,通过建档相应地质资料,形成可供查询的地质资料信息库,能够为单位部门提供区域内各类地质资源信息。纸质档案具有可查询、可长久保存的特点,其管理特点也比较突出。纸质档案管理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纸质档案存储所需空间巨大,工作量大,管理难度高。纸质档案依托纸张的存储形式,决定了其需要投入相应数量的人力资源用以维持档案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档案这类涉及信息门类复杂的档案来说,更加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保证各类资源档案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保证相关地质资料信息能够被及时地获取。第二,纸质档案整理编修难度高,工作强度大。对于纸质档案管理者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整理和编修档案。从地质资料档案具体情况来看,当单位对某个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调研时,或者是勘探出新的资源储量、类型等信息之后,就需要对原有的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更新,这时就需要对档案进行重新整理乃至编修。由于纸质档案完全依托档案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在更新这些资料的时候也需要使用同样的手段,这时就必须根据新加入的地质资源信息资料的情况,对原存档的档案进行编修。第三,纸质档案管理涉及的预防性内容较多。例如,纸质档案涉及场所内防火、防腐、防盗等,在管理上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些也只是预防性基本措施,当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发生时,对纸质档案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是不可逆的,诸如地震、洪灾等都是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的,只能在管理中设置相应预防性措施,这些都为纸质档案管理增添了难度。

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特点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电子档案,其本身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方面体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存储空间的小型化。从内容上看,由于引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电子档案的内容存储不再局限于文字信息和纸质的图片信息,视频影像、音频成为电子档案存储信息的全新形式。全新的信息载体形式丰富了档案内容,让更多信息形式存入档案成为可能。以地质资料为例,过去纸质档案中收纳资源地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资源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只能通过文字和照片形式进行初步认识,要对地质信息进行深度了解,只能借助专家分析。而电子档案能够通过视频和音频形式存储当时专业的评价,这对获取地质信息之后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具有重要帮助,增强了信息使用效率。而从存储空间上看,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数字化,将占据大量空间的纸质资料信息转入磁盘中,极大地降低了存储空间,更降低了档案管理的难度。电子档案管理特点从电子档案的特点来看,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含量高,对管理人员素质有着一定要求。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除了要求具备档案管理基本职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例如,地质资源电子档案在涉及相关地质资料更新时,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对其中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的操作能力,以保障信息更新的准确性。第二,电子档案整理编修难度虽然降低,但工作量依然不小。由于电子档案涉及更多内容的承载形式,例如对文字图片与音视频信息的编修,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涉及更多视频及音频的上传、下载、说明等编辑工作,这些在海量信息之下的工作依然是比较艰巨的。第三,电子档案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数据库的安全。尽管存储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多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但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关注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对存储档案数据库情况进行了解,检查是否存在漏洞乃至被入侵等问题。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比较

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差异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目前正处于纸质档案信息化阶段的各单位的风险意识,降低其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储形式决定的管理环境的异同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差异置于同一视角进行比较,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从风险视角来看,纸质档案的存储是以实物空间实现的,这种存储形式受到纸张保存要求的限制,对其所在场所湿度、温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否则信息保存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电子档案尽管存储形式不同,不受限于物理空间,但同样面临这种风险,其内部的存储元器件对所处环境的尘埃、磁场等因素都有着要求,一旦存储元器件受到伤害,其保存的信息同样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是两者在面临风险时的相似之处。而两者所面临风险的不同则较为直观,相对来说,纸质档案对物理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能够达到长久保存效果的物理场地进行持续的人为干预,即便采用某些设备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也依然需要人为的干预。而电子档案的存储元器件对防尘、防磁场等方面也有着一定要求,目前大部分场所基本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也就是说,除了极端尘埃和磁场的场所外,电子档案存储元器件因受物理环境影响而消失的风险概率是很低的。从两者比较的结果来看,纸质档案对管理环境的要求更为严苛,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则相对更为宽松。但同时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环境对纸张造成的影响是长时间的,不会瞬间导致信息湮灭,其发现问题是可以修复的,只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电子档案如果受到极端环境影响,将会出现所有信息瞬间湮灭的可能,且难以修复。信息查询方式的异同从查询方式来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查询逻辑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查询方式来定位信息所在存储位置,从而获取信息。区别在于纸质档案完全依靠人工的检索方式,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先定位信息位置,再获取信息。而电子档案依靠算力极高的计算机进行,其检索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关键词、时间等定位信息的存储位置,进而获得所查询的信息。相较于纸质档案信息查询,电子档案信息查询能够短时间内定位到所需的信息,无疑是更为高效、精确的。当然,电子档案的这种高效、精准查询信息的优势也并非完全优于传统纸质档案的信息查询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查询依靠人工实现,而人类具有机器所欠缺的“智慧”。以地质资源信息为例,若要查询“内蒙古地区”相关信息,计算机所定位的只是单纯的字段、指令,但是通过人工检索就能够甄别出信息中哪些更贴近查询者所想要了解的“内蒙古地区”的资料。

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

通过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可以看到,对于当前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而言,要进行高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而是需要在明确两者异同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当前档案管理在制度、管理人才方面的不足。对此,提出几条纸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有限,纸质档案管理在转向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而各事业单位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对比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得知应当在梳理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现状的同时,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以便能有效、有步骤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当前纸质档案管理中,使其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助力,这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于这种观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不仅是对单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追求传统与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对接。一方面,事业单位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能被抛弃,在向电子档案转型的过程中要考虑两者并行。以地质资源档案管理为例,要选择性地对部分类型地质资源档案进行电子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查询比较费时费力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质资源档案,还是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纸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使档案管理全方位覆盖到整个管理周期,要求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对接,即不仅要涉及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储和使用这两个主要过程,还要在建档、存储、销毁等所有环节实现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传统纸质档案在所有环节欠缺的部分得以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纸质档案管理不能简单地被电子档案管理模完全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两者必然是共存的,且存在一定的影响。要规避这种影响带来的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就必须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以地质资源档案为例,地质资源纸质档案在信息化过程中,对极为重要的地质资料档案采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对部分档案进行电子化,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不相关,而是可以将重要的纸质档案电子化当作新增备份,同时电子化的部分地质资料也并不是从纸质档案中完全剔除,而是管理重点有所侧重。未被电子化的地质资料档案侧重于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化的则侧重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检索过程同样如此,检索复杂的地质资源信息档案依托电子档案优势,实现检索流程优化,同时纸质档案也能够发挥出电子档案目前难以实现的作用,即前文提到的人工检索所具备的“智慧”,弥补计算机检索信息匮乏的不足。强化两者的依存性,让档案管理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新的电子信息模式过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养通过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发现,管理人员的素养在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极为重要。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拥有除掌握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技术之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对此,研究认为目前各事业单位在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中挑选出业务精通、学习能力强、善于钻研的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养。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提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下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充分考虑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各自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直观对比,能够相对客观地认识到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并最大程度地规避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基于这一观点,当前事业单位在实际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中,应兼顾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郑磊.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化管理[J].商业文化,2022(05):74-75.

[2]刘瑞.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分析——提升地质档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J].办公室业务,2022(02):135-136.

[3]戚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管理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1(06):146-147.

[4]武韶佳.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J].城建档案,2021(12):161-162.

[5]吴英.事业单位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规范化统一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9):4-6.

[6]郭亚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两轨并存之思考[J].山西档案,2019(02):132-133.

[7]关英霞.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整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2(04):108.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档案管理;背景

随着网络应用人群的逐步增加及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便捷,人们渴望通过快捷的方式获得所需要档案资料的意愿也逐步增强,如何更有效、更便捷、更安全的为人们提供与之生活相密切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使档案信息更有效、更广泛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更为便利的、系统的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抛弃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发展传统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系统档案资料的整合,通过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主,各类内部档案管理机构为辅,使档案资料覆盖文化、教育、历史、科技等不同系统、不同行业。本文主要围绕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内涵,探明社会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革的根源,明确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的路线及策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及档案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为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及服务质量。

一、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改革的含义

1、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第一步就需要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是档案归属于当地所在档案馆或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内,各档案馆之间信息流通较少,造成了档案信息的蔽塞,不利于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作用,另外也很难为群众服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县级以上的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只接收所属一级机构的档案和有代表性的二、三级机构的档案,这就造成很多的二级、三级档案无法进馆,从而这些档案很难被群众所检索到,更难被利用到。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化的传播手段,结合档案馆、系统内、企业、社会等多方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档案馆为信息平台,使该平台成为档案信息的汇集,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2、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储器等软硬件设备构成的数理化档案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管理与利用,而忽视传统的实物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等管理职能,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改革,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在履行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丰富网络档案信息的查询手段,建立不同类别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拓宽服务渠道,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注意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原因

(一)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建设网络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网络普及率达到50.3%,过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移动网络的速度也在提高,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民中通过手机无线上网的比例高达90%。因此公众通过网络所获得信息的方式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扩大档案信息利用范围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信息查询只能是查询者到档案所在的档案馆或相关资料管理部门查询,在实际的应用中档案的需求者可能与档案所在馆距离非常远,因此不能给档案需求者提供便利的查询、利用条件,档案利用范围非常有限。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实现档案信息的便利化、数字化,同时档案资料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守档案资料保存的保密制度,在数字信息平台所公布的档案信息一定是在保证档案信息资料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将分散在各个档案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档案信息汇集到专门的档案信息查询平台上,便于公众查询、使用。

(三)便于档案资料信息的整合

如何将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档案信息整合到一起,各档案部门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规范档案资料的分类、效益等。在进行档案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应在保证资料信息的真实性的前提下逐步将档案资料信息化、数字化。传统的档案信息在档案室保管阶段档案的信息是按照问题集中,移交档案馆后按照全卷宗整理,不同部门、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从而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的不流通性。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各档案管理部门在符合保密和开放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及公众的需要采用以数字化、网络化等形式对各级、各部门的内部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做到对档案信息的相对集中管理、查询,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档案信息查询工作。

三、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档案管理改革的原则

(一)信息技术应用与档案资料资源整合相协调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各个档案馆的档案资料进行信息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各类信息的分类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加强各档案馆及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查询平台,便于公众查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间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传递时间越来越短,在此背景下国家档案馆、省档案馆或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应首先对目前各自的档案保管情况的相关信息进行相互交流,并对如何构建合理的资源平台进行探讨,对各自的档案信息化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并使各系统平台之间能够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流,最终达到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个档案馆群,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公众服务机构。

(二)择优分类与循序渐进并重

在对档案信息信息化、数字化的分类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分类应按照保密程度、公众需求程度、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对于公众与社会需求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料,应优先对这部分资料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分类,便于公众查询利用。另外,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分类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对所有档案资料进行预测,对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需求量较大的档案信息进行优先分类。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明确纸质档案的信息类型,由于档案都是原始数据或信息的最真实凭证,在提供利用时要保障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区分缓急与先易后难兼顾

档案数字化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查询电子版的档案资料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原版档案资料,通过查阅电子档案减少对原版资料的查阅次数,从而减少人为的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的初期,就应该先对珍贵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对于原来就是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在经过前期的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等步骤后,符合保密制度便于向公众开放的数字化信息资料可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查询平台供用户查询、使用。而对于纸质、胶片、声像等档案就需要先进性数字化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就需要各级根据档案信息转换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上传,对于较为容易上传的资料,应优先上传。对于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要根据其类别逐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四、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改革策略

(一)正确运用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促进各档案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发展

就目前来看,各级部门、各系统内的档案管理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部门,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及特点,在工作中正确、灵活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协调各部门、系统间的档案交流工作,并可以及时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健全与完善法律、法规是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的的重要保障。

(二)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及执行标准

在档案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初期,难免会出现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大家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档案网站中竟然有将近30%的网站无链接。因此,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是目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就档案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标准,但制定的各类制度与标准都是其系统内自己的标准,就执行标准来看,各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果这种情况还继续存在,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统一管理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标准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料的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单位间档案资料的有效共享利用,从而最终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逐步构建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包含高速的网络传输功能、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先进的软硬件设施等,利用各网络站点的信息互联技术将各个站点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汇总,以国家档案馆和地方综合为整合主体将各部门、单位内的档案资料进行汇总,用户即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浏览、信息下载等。

(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相关信息化知识。如在对电子文件进行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掌握数据库及网络知识等,在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技术技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门,必然要融入到数字化新媒体当中,档案目前也以多种载体形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无线传输技术、快速扫描技术对档案网络管理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突破自己,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改革势必会经历一个漫长发展的完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帮助,也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在改革与发展中充分认识信息化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许长春 单位:山东省体育训练结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模式,作用绩效与措施对策[J].山西档案2007.

[2]刘洪洲.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管理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渗透着信息技术的影子,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档案管理作为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部门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安全性不高、查找档案效率低下和搜索时间过长等,因此亟需加大引进信息技术的步伐,改革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吸收引进新的技术方法,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缩短查找时间和提升安全性等,进而使各种资源和资料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2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的意义

信息化大背景下进行档案管理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2.1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进行单一的管理,具体的档案信息资料由当地的档案馆或者是具体相应的档案馆进行管理,各个档案馆之间的联系比较少,从而使得档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塞,难以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由此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为了查找一个档案需要进行几个地方奔波的现象。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通过进行数字化传播,结合各个档案管内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搭建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进而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2.2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是一个需要细致认真、进行大量繁杂程序的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下,是由人工进行录入相关数据、进行存放和整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一些误差,并且效率十分低下。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简化相关程序,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档案管理以数字化的形式更好地呈现,能够使人们在查找档案的时候更加方便和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程序的简化,可以节约相应的管理成本。2.3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档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档案必须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进行保存和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料主要是纸质材料,由于纸质物品存放长时间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影响,导致一定的破损,不利于更好地进行保存。甚至在档案进行传输和搬运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破坏,使得档案处于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引进各方面的技术,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的存储时间问题和运输安全问题,从而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2.4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已经渗透着信息技术的影子,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大力加快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使用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人口半数,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档案管理中,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让社会上的人们可以更好地接触互联网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积极运用相关的技术,从而更好地为自身发展而服务。

3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路径分析

信息技术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档案管理改革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显得更为迫切,积极探索适宜的档案管理改革路径是当前档案管理者和相关学者比较重视的问题。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努力,相应的在档案管理中,时时刻刻需要具体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和协调。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进行档案管理改革首先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高新的技术,需要各个工作人员进行相应信息技术的学习,包括录入数据,进行资料的查找和分析,从而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其次,还要加强工作责任感,有的档案资料需要进行相应的保密,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最后,要正确对待档案管理这个工作,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3.2制定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标准。信息技术在初期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会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在当前档案管理中,各个单位应该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了解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制定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明确相应的责任。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积极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管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节约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最后,要根据各个职能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细化,明确具体职责更好保障管理效果。3.3转变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档案管理是各个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处理相应的档案过程中应该加快转变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部门应该转变档案管理的态度,高层领导应该重视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3.4结合传统档案管理的优势,提升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巧。在档案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但是由于有些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能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合理借鉴传统的档案管理的优势,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技巧。比如有些涉及机密的重要会议资料,文件资料不能通过数字化进行保存,以防被黑客攻击,利用传统的纸质资料可以更好地保障其安全性。因此,在档案管理上,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的优势,积极吸收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技巧。

4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进行档案管理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配合,从而更好地开展下去。通过本文对于信息化大背景下档案管理的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对于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系数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应该通过制定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标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转变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和结合传统档案管理的优势,提升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技巧等方法来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改革的建设。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许长春.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4

1.1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大部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对计算机及科学技术利用不足,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下。第二,部分员工没有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数字化,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1.2档案管理不能为公司服务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分为档案的搜集和整理鉴定,只要保证企业档案的历史记录完整即可。但是,这种档案管理模式不能为提供良好企业服务。好的企业档案管理能在企业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档案中找到企业发展的兴衰点,找到发展的不足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作用于企业发展,为企业服务。

2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建议

2.1科技存档

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向数字化靠拢,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科技化管理。科技化管理档案主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以基本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各个部门信息行进数字化处理。在进行电子存档时,首先,要建立相关档案的网页,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检索模式,以便于档案的查找与利用。其次,要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网站制作网页,使档案管理服务于系统互联网,并形成科技化的电子档案数据库管理中心。在电子档案建立中,要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且快速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应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法制化,真正做到档案信息交流和利用。

2.2信息化管理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是以图片、手写信息、影像等为载体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主要以手工操作的形式完成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最后完成存档。随着信息化程度加深,特别是国外先进档案管理技术的引进,奠定了档案管理科技化基础,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从人工手写变为计算机存档,这是办公手段的历史性改变,为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档案工作者加强学习档案管理技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变更,更加快捷、准确地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2.3工作重心向信息偏移

在传统档案整理实践中,主要工作是档案实体数据整理。在实际档案管理中,档案实体管理是对档案的流程化控制。而计算机存档技术给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传统档案管理无法应对电子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处理要求,因此,档案实体化管理越来越弱化。档案管理事业的关注焦点从文件实体化向文件形成化发展,使文件整理和保管与科技有机联系起来。

2.4培养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

在档案管理中,应着重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积极改善档案管理设备,提高档案管理手段。为此,首先,要努力培养档案管理的数据库开发人才,只有优秀的人才储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其次,企业要积极地为档案管理人才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最后,要引进了解信息化的技术人才,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切实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

3结语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

1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在含义

1.1档案信息化内涵。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档案信息的处理效率与传输速度,极大的缩短了档案信息的处理时间,降低了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疏漏之处[1]。同时,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分类归档,为后期档案信息的收集与提取工作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档案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对传统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并将档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中;第二、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整合互联网平台中的档案信息,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储存;第三、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档案信息需求,合理的划分不同岗位人员的级别,为各级别岗位人员提供与其相对应的档案信息获取通道,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1.2档案数字化内涵。档案数字化是指将录入计算机中的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代码,不仅可以增加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极大的提升档案信息的储存质量。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档案信息数字化输入。在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展之初,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代码转换,并对不同档案信息的种类进行区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整合全部档案信息,制定档案信息检索目录,为档案信息的查找工作提供便利;第二、档案数字化转换。为提升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输入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摄像头、相机等设备将纸质档案转换为图片、录音等可悲计算机识别的格式;第三、数字化档案接收。在档案接受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数字化档案质量进行检测,并统一所有档案信息的格式。1.3档案网络化内涵。档案网络化是指利用广阔的互联网平台,将不同区域内的档案信息有效的整合起来,实现档案信息的跨区域共享,为不同地区的民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档案信息支持[2]。档案网络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局域网。相较而言,局域网的覆盖范围有限,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因此,局域网一般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档案信息;第二、城域网。相对局域网而言,城域网的覆盖范围获得了一定的扩大,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需要双方处于同一城市内,方可以实现双方档案信息的共享。因此,城域网一般适用于城市内部的档案信息内容共享;第三、广域网。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是整个互联网平台,人人都可以获取广域网中存在的档案信息。因此,广域网一般适用于一些不需要保密的普通档案信息之中。

2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之间的联系

2.1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逐渐加强,面对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内容,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依然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之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用来实现档案的储存。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对档案信息质量进行检测、开展档案信息的维护工作等。而互联网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深化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人力资源的过度依赖。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传统纸质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处理,极大的提升了档案信息的获取、审查、传输、储存效率,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2.2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而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传统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再次加工,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全面性[3]。档案信息的原始档案大多是一纸质、照片、录音等形式进行储存的,在信息获取、传输、储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为保证传统档案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各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全面推动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为保证对传统档案信息内容的全面获取,档案管理人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其配套设备,对传统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首要任务。2.3档案网络化可以为档案数字化提供网络平台。在传统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中,档案信息的跨区域传输较为复杂,需要用户通过传统、邮寄等方式才可以获取,甚至部分保密性较高的档案信息,需要用户亲自前去档案信息储存位置进行获取,极大的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建设,可以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之中,从而借助互联网覆盖领域广的特点,为用户提供跨区域档案信息的调阅。哪怕是对保密性较高的档案信息,只需要用户提出申请,同样可以进行跨区域的档案信息获取,极大的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传播效率,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档案信息获取途径。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自身档案信息内容中缺失的部门,从而实现自身档案信息内容的进一步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管理手段,有效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互联网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作者简介:牛莉侠,1969年生,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焱鑫.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0):76.

[2]席爱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4):189-190.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国逐渐进入到网络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成为时代的关键词。档案属于一种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档案资源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才是现阶段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中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

(一)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是网络时展的趋势。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用户的使用需求,再加上档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单一化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已经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用户的时间,优化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网络时展的一种趋势。(二)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当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结合时展的需求,不断创新自身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发展下去。面对网络时展的需求,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构建出符合时展需求和用户需求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侧重对档案资料的保存和管理,档案管理服务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不能满足现阶段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借助网络技术建立起虚拟的网络电子档案,对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阶段档案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高低不一。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还停留在档案的收集和分类上,档案管理服务理念比较守旧,忽视了档案管理的服务宗旨,不能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也不能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体验,使得现阶段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举步维艰。(二)没有统一化标准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现阶段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相关工作人员在档案整理、档案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比较随意,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和保证,使得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效率不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成本比较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三)相关的档案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不单单只是做好档案资源的管理、保存,更应该从档案资源本身具备的价值出发,不断提高档案资源的提供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部门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源的重视度不够,使得档案资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四)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网络时代强调的是信息化和现代化,而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依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部分,使得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成本不断增加,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服务系统比较少,信息化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三、网络时代对档案管理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此外,档案管理服务相关部门需要对档案管理服务理念进行宣传,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深入用户市场进行调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二)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体系。优质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就是能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节省用户的时间,帮助用户处理档案资料相关的问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为社会群众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源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顺应网络时展的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我国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构建起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全国各地的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档案管理服务。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将档案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划分,构建不同层级的档案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扩大档案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三)不断完善网络时代中的档案管理信息反馈渠道。网络时代中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比较看重的是对各种信息的反馈,只有通过用户群众的实际反馈,才能真正掌握网络状态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状况,更能体现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社会性价值。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建立起更加全面、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反馈渠道,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反馈渠道,需要配套相应制度来支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网络时代中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途径

(一)开展在线服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根据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各个层面上进行改进和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服务理念,结合时展和用户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都是由人工进行的,在档案资料的查询、归类上都是手动进行的,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人工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是有限的,而且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这样很不利于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长久发展。档案管理服务人员需要转变自身的工作模式,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在线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此外,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制作专题性网页并进行普及和宣传,结合网络时代信息变化的特点,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借助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形式,与用户建立起方便快捷的交流渠道和服务渠道,这样也能拉近用户与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二)纵向深化档案管理服务所涉及的领域。网络时代中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会对档案管理服务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自主筛选,对信息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进行考量,这就要求现阶段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筹备,不断纵向深化自身的知识筹备,为用户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只需要给用户提供单一模式的信息服务,所涉及的领域比较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从内而外进行改革,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将传统模式的档案文件、信息检索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建立起一个多领域、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将用户的文件搜索、图书资料查询等需求进行协同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对外开放,还能提升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与时俱进。(三)实现信息共享式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很难满足网络时代对信息资源更新的需求,档案管理服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档案管理服务理念,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网共享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档案管理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几乎都是“一日一更新”,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与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在统一领导下规范化运行,不断优化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这样既能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一体化,又能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开辟一条新的捷径。(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在网络时代影响下,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户有了更宽泛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需要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时更新和补充本地档案库里的资源,将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出发点,深入分析和挖掘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准确划分和整理档案库的资源,从而为用户提供专业水平的档案信息服务。此外,在确保本地档案库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更新和添加新的信息资源,确保本地档案库的新颖性,逐渐吸引更多的用户,将现代化的电子导航设备引入到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让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使得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更具备时代特点和人文情怀。(五)构建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反馈机制。良好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需要结合用户反馈机制对自身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服务机制,为用户提供高满意度的档案信息服务。而“反馈”主要指的是,将一个管理服务系统的信息传达给用户,用户会根据实际的使用体验,对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然后管理服务系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更改和完善,再次对用户进行信息服务并提升用户体验。构建有效的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掌握,不断调整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进而转变和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逐渐优化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档案信息服务,确保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六)组建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档案管理服务人员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组建高水平的档案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才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工作的关键。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服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档案馆的服务模式、工作方式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善现状,首先,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时展的需求,转变自身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由于网络时代中的信息传递速度在不断增快,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源也是鱼龙混杂,用户对档案信息服务也做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坐等上门”档案服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用户的要求了,用户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要求档案管理服务人员提供具有指导性、专业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因此,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树立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意识,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其次,借助网络平台,加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借助现代的通讯设备和聊天设备,深入了解每一位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考量用户建议的参考价值,对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最后,提升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定期对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相应的专家型讲座,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都引入到实际的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中,促使工作人员对网络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时代的需求和用户的体验。

五、结束语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充分考虑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式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全网共享。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动力源泉,推动我国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安威.浅析网络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2016(6):16.

[2]高善环.谈网络时代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9):187.

[3]曾萍.浅谈信息时代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J].卷宗,2017(28).

[4]王德英.探讨新时期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J].办公室业务,2018(21):108.

[5]范宏.论网络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91.

[6]王卓.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城建档案,2017(6):84-85.

[7]邱东莲.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档案管理[J].智库时代,2019(15):262-263.

[8]赵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5(20):38-39.

[9]张小明.网络时代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5):105-108.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7

在现代水利档案管理中互相不可替代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一样,都已成为现代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是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互相不可替代。①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原始凭证性。原始性是档案最主要的特性,纸质档案的原始性体现了纸质档案的真实、唯一性。纸质档案中最原始的当属经过上级领导亲自审改、签署的文件、会议正式通过并生效的纪要,及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亲笔手稿、印鉴原稿,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原始记录形成的思路与脉络。纸质档案难以伪造和篡改,决定了其记录历史情况的客观真实性,成为令人信服的历史凭证。更因其具有唯一性而具有独特的保存价值。电子档案的格式和内容是可更改的。档案利用者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电子档案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也会影响电子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完整性,由此而引起人们对电子档案的原始、凭证性的质疑。②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纸质档案相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安全性能更为稳定。纸质档案形成后,原件中的内容和形式不会发生变化。而这种真实性和原始性在电子档案中就不能得到保证。在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保证其内容完整、版本为最终,电子档案载体的物理状态良好,没有病毒,信息输出准确。电子档案需要备份,以确保文件的原始性,特别是防止网络或计算机出现病毒后造成电子文件丢失。纸质档案较电子档案更易于保密,保存时间更长。③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共享性。大部分的纸质档案保存的都是孤本,其共享利用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传统的纸质档案是一种“有形的信息资源”,汇集在一定的场所、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被需求者利用。电子档案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是一种“无形的信息资源”,同一份档案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被不同需求者利用、共享。④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经济环保性。电子档案的应用相对于纸质档案的应用更为经济环保。利用者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不需在特定地点、指定时间通过纸质载体阅读电子档案,这样既节省了纸张,又减少了档案管理者对纸质档案进行拆钉、装订、搬运所需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使电子档案被无纸张消耗的重复利用,达到了经济环保的效果。纸质档案的应用则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⑤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保护原件性。随着对纸质档案阅览次数的增加,作为信息载体的纸张会逐渐老化和破损,字迹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大大缩短了纸质档案的使用和保存寿命;而电子档案的利用则不同,即使被多次复制、打印,其内容也不会遭到破坏,电子档案的正常利用不会对其寿命造成任何影响。需要强调的一点,由于技术和载体的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寿命也不是没有尽头的,对其原件也需要进行很好的保护。⑥电子档案对纸质档案还有一定的管理与使用上的便利性。

水利档案管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利行业的普遍应用,水利档案管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直接产品的电子档案应运而生,水利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模式正在被现代水利档案管理理念所取代。水利档案管理在从传统向现代模式转变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有:①主观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的水利档案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水利档案管理在整个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地位,把水利档案管理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管理工作。认为水利档案管理处于整个水利建设管理环节的最末端,它的运行不会对水利建设管理产生太多的影响。造成档案管理与水利建设管理不同步,档案资料收集滞后,档案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②客观因素的制约。水利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而且档案内容繁杂。从项目论证、设计、实施到竣工验收,周期短的需要1~2年时间,周期长的则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实施过程中建设内容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变化。项目信息固化为纸质和电子档案的过程复杂。③管理方法落后。传统水利档案管理的重点是纸质档案,一些基层水利档案管理者习惯于手工收集、整理、编目、存档、查阅的陈旧管理方式,不适应利用计算机网络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同时,由于电子档案在管理技术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其原始记录性和法律凭证性存在一些质疑,也是制约基层水利档案管理者不能主动研究和探讨现代水利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水利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上不能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

水利档案管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途径

确立现代水利档案管理新理念,由对单一纸质档案管理转向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并重转变的唯一途径是实现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水利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①实现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降低水利档案管理成本,提高水利档案管理效率。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为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子档案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实现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降低水利档案管理成本,既节约了费用,又节省了时间,对提高水利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利档案管理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实现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减少水利档案管理者的工作量,提高水利档案管理质量。随着水利档案管理的重点和方式转变,水利档案管理者可以把工作精力由原来集中在迎来送往的档案查询上,转移到档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上,使水利档案的鉴定、整理、编目工作的焦点不再是文件实体,而是文件形成及运转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相关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形成更加清晰的水利档案管理思路提供保障。③实现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水利档案使用效率,实现水利档案资源共享。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是将整理立卷的水利档案置于档案柜中,只能满足本单位工作的查询使用。将水利档案信息存储在网络计算机上,完成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取得授权的不同地域的任何人,凭借信息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自己所需的水利档案信息。这样,水利档案资料使用范围扩大了,受众人数增加了,水利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水利档案的使用效率提高了,档案资源也共享了。

水利档案管理实现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新时期;管理;电子信息化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情况的真实记录,是一个人真实面貌的客观反映,正如《人事档案管理概论》中描述的“档如其人”或“档即其人”一样,人事档案是了解人、使用人的重要依据,那么在这个知识时代的新时期,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正处于转型期,推进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一、新时期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电子科技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网上购物和快捷支付等等。目前,电子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工作中的一大助力,但是仍有一些领域延续着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如在人事档案管理领域,还在使用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的管理方式。在科技逐渐发展的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电子技术的重要协助作用,思考如何将电子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进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这一重要问题。众所周知,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的管理方式会产生繁重的工作量,而档案信息量过大还可能导致档案存放的杂乱无章、进而出现信息共享率低和查询不方便的普遍现象。纸质档案的存储方式也很容易出现档案资料保存不完整和资料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中,还可能存在因人为因素造成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虚假等现象(如图1)。基于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发展迅速、工作人员巨多的中央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更是繁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有必要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信息化管理迈进,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就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一个系统为依托,对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处理,能够简化各种复杂数据,而在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条件支撑下,对档案进行查阅也更为方便,不用再翻阅纸质档案,在网络上进行检索,信息能在最快时间内被查阅出来,同时有专门的人员对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极大地发挥出了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不仅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与变化,还会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1.易管理、方便查阅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具有易管理、方便查阅的优点。传统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仅会形成巨大的工作量、增加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长此以往,还会因纸张存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成本费用,尤其是员工人数众多的中铁集团。而且,传统纸质档案的保存需要特定的房间和条件,需要专门的人员对此进行管理,管理者不可能是长期不变的,如果档案管理者发生变动,档案还可能因此出现信息记录不完整和档案遗失的现象,而这些潜在的问题无形中给资料的查询和工作的调用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与此相反,将人事档案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会减少因纸张存放造成的各种成本费用,也可以避免因纸质档案堆放杂乱无章进而导致档案查询困难的问题(如图2所示)。另外,也可以减少因管理者调动造成的档案记录不完整和档案缺失的现象。而且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而准确的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能够在较短时间高效的完成工作。综上所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不足,实现了人事档案既方便管理又方便查询,而且减少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成本费用,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2.易更新,不受限制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还具有档案易更新,不受行业限制的特点。人事变动较大是建筑行业明显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建筑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在传统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下,建筑行业的人事档案信息与实际情况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进而使得无法做好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而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能明显克服传统纸质管理的困难,能够做到实时收集信息并把信息及时存入数据库,做到对职工的档案随时更新、修改和补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保证人事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电子档案的储存量也远远超过纸质的档案储存方式,不会受到纸张的限制,可以使其记录的信息与纸质的相比更加完整、细致。3.易保存、防涂改与传统纸质人事档案管理相比,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易保存和易涂改的特点。电子档案能有效避免温度、水、微生物等不可控因素对档案耐久性的影响,还可以避免因管理人员变动造成档案内容的丢失、损坏等现象,大大降低了纸质档案损坏不可复原的风险。虽然人事档案电子化已经是必然趋势,但是纸质档案也绝对不会因此而消弭,纸质档案始终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保证电子档案流程化、规范化后,要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分开管理,双管齐下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恶意修改、恶意盗取等现象。纸质档案遗失时,电子档案也可以做到补充作用,在平时工作中电子档案就足以满足要求,这也大大降低了纸质档案因为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磨损。也就是说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高度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而对人事档案分别进行纸质管理和电子化管理能高度保证铁路集团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人事档案作为一个人经历和德才的反应,本身就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因此这就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要求工作人员满足最基本的具有责任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人事管理经验和档案管理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严格的保密意识,对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严格的保密,才能避免技术和内部重要文件的泄露。而在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不但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程度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责任心和保密意识。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构建高效的人事档案查询系统和管理系统,保证人事档案查询的快捷和档案信息的实时更新等内容,同时还要保障档案信息的秘密管理,防止出现人事档案信息泄露。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对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培养他们责任心和保密意识的同时,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在遵循规范流程开展管理活动时,提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实效性。2.建立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具有种种优点,那么在这个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人事档案从传统纸质迈向电子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我们想要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将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档案储存在计算机中,而这恰恰需要合适的系统为依托,才能进一步实现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也就是说,企业或集团想要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落地实施,其重中之重就是建立一个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想要建立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企业在系统开发和管理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还要引进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才能建立一个集信息收集、档案分类、档案信息更改和查阅于一体的档案管理系统,满足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想要顺利完成档案信息化管理仅仅是在系统上进行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为档案管理工作配置合适的设备,还需要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维护,保证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企业要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开展,才能使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逐步规范化、流程化。3.加大人事档案与时俱进的更新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操作简单,档案信息长期静止,当员工业绩、岗位、学历和技能发生变化和调整时,不能够在档案信息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人事档案信息与人员的实际情况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而电子信息化可以通过电脑的简单操作保证信息的更新,便于查询。在电子档案建成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信息进行录入,不断对人事信息进行完善,保障人事档案信息的与时俱进。同时,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以对档案信息进行跟踪和维护,实现人事信息的更新工作。另外,应该对人事档案信息设立权限,厘清哪些人是具有查阅的资格,哪些人对档案信息具有修改的资格,这也将进一步增加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信息与实际情况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不重视,使得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思想素质等其他个人信息在人事档案中得不到体现,在人事调动和工作安排中人事档案不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领导的重视下引导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其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态度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开展而服务,做到及时录用、更新信息,使人事档案在人事调动中发挥出其最大化价值,使企业能够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进而使企业员工在企业中发挥出最大化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代替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弥补其不足之处,还能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企业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做好对信息的分类管理,以及电子化管理,能够使人事信息清晰、明确的呈现在系统上,方便管理。这些人事信息往往是企业保密工作的重点,也是进行工作分配和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便捷,对于集团整体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落实非常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牛龙娇.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8

[2]张蕾.关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8

[3]贺露露.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0

[4]林威旻.试论如何做好建筑企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9

[5]郁永娜.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浅析[J].文化产业,2020

[6]师昊莉.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传媒论坛,2019

[7]吴启瑞.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

[8]毛凡,刘晓璇.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

[9]林静.浅谈完善建筑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就业与保障,2017

[10]刘长安.新时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

[11]从俊.浅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6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管理;影响

大数据时代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飞跃性的进步。大数据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各领域工作的管理工作中去。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不具备发展优势,新的技术优势将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巨大的便利和优化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人事档案创新管理,成为必须适应更高要求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大数据时代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为人事档案创新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实行管理,在技术创新上,优化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这些技术支持,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创新管理,提供了一体化的全新服务体验。大数据时代对行业的技术要求,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其技术要求包括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人事档案创新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全程式、一体化的要求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建立统一的数据库集中管理体系;规范的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应建立权限分明、机密程度高、流程符合档案管理制度的工作内容。实时、动态的管理要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应针对频繁的人事档案变动作及时更新的反映。掌握信息技术创新环境下,对档案管理科学操作的要求,提高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事业单位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观念和技术落后。在未应用信息化技术之前,事业单位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和技术是较为落后的。国家事业单位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需求。相较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具有特殊的职能要求。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建设,是对人员工作状态的重要记录。传统的管理观念对人事档案建设缺乏重视,认为静态的人事档案只起到人员资料的收集、存档作用,对单位的利益无影响作用。观念误差使人事档案管理迟迟得不到改良和创新。另外,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技术落后。如今,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技术创新所引发的。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不适应于不断变化的技术创新趋势。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如不应用创新技术,将表现为工作低效、人员素质低能、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等多种不良管理问题。所以,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和技术落后现象亟待改良和优化,人事档案应用大数据创新管理已成必然趋势。(二)信息更新滞后人档分离问题严重。在事业单位,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利用纸质归档的处理方法,在人员幅度较大的事业单位,这种处理方式无疑为档案更新过程增加了难度,更新速度慢使其可操作性能较差。同时,人员流动过程的档案更新工作滞后也是传统人事档案管理背景下的频发现象。针对以往的人事档案,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时,存在人和档案分离的普遍现象。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性逐渐增大的原因。人才流动频发,给档案管理增加了难度,档案更新不及时、弃档等行为最终导致了人、档分离问题。(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较为简单,工作性质为操作工作重复、频繁,特征是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这种工作现状导致了在事业单位,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并缺乏对该岗位工作管理创新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知识缺乏、观念和技术落后、工作态度散漫等现象频发。人员素质较低直接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大幅度降低。

三、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管理策略

(一)加强观念转变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人事档案管理,不仅针对事业单位人员资料的记录工作和档案保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下,人事档案管理走向动态管理。要实现动态管理,应将人事档案创新管理工作纳入人员的绩效考核系统,实现档案管理与绩效考核相融下的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时代,应实现人事档案创新管理下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计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化工作环境建设、集成管理下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设和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完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管理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该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二)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大数据时代为人事档案创新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成为这个时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信息系统构建,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其策略如下:其一,实现档案的无纸化操作管理。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管理,是对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换代,利用电子扫描技术,将所有人事档案更新至数字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了档案的无纸化操纵管理。其二,大数据技术支持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实现了信息网络化和自动化。将传统的档案借阅和检索等功能实现网络化,同时优化检索功能,加强检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时效性。(三)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建设顺利完成后,应全面展开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工作。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建设,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是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技术的制度支持。建立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应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调档工作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进行档案信息整合和资料分类的处理工作制度要求,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利用率的提高做铺垫。

四、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广泛地拓展。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从传统管理跨向信息化创新管理。在理念升级、优化管理和机制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信息化技术创新,才稳固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阴淑玲.信息化管理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办公室业务,2018(05).

[2]王晓霞.对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文存阅刊,2018(04).

传统档案管理范文篇10

狭义来说,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一定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3]可见,融媒体是当代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市场突破的必然产物,也与信息社会中的信息高度融合分不开。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媒体高度发展而传统媒体式微。通过各类媒体的融通能够让传统媒体既发挥原有优势又搭上信息快车,因此融媒体的发展可谓是顺理成章。从广义来说,融媒体不只是各类媒体融合的产物,也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而是一种贴合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理念,是人们充分利用现有知识技术成果并进行高度整合以寻求发展最大化的追求。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如今多数传统纸媒转向线上线下双向输出,这是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兴事物时的自身优化与发展。它不仅完成了自我蜕变,也在整体上推动了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发展。可见,在融媒体视域下,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传统媒体改革,都是通过新兴技术与传统手段的有机融合实现自我更新与突破。融媒体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在技术上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也为传统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和理念。在技术上,融媒体代表的是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云技术”,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进行整理,也大大拓展了传统的信息储存空间,实现了人力、物力、空间的节省。在理念上,融媒体代表着互联网时代最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不断督促传统行业借鉴当代互联网技术完成自我提升,让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展。从这一点来看,融媒体理念的运用对于经济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融媒体的产生与当代档案管理

(一)融媒体让档案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全面性是档案管理的一大追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有限的方式进行线下收集和人工整理,受限于时间及人力物力,内容全面性和准确性都难以得到保证。这在传统语境中或许能够满足人们的档案利用需求,但由于当今的人才流动性、档案流动性、信息流动性都在不断提高,很难满足当代社会档案需求。[4]在融媒体视域之下,传统的档案收集与整理方式不再是唯一选择,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多媒体工具,实现档案内容的多方收集,整理过程也更加高效。以我国近年来推进的身份信息全国联网管理为例,汇聚各地基层机构收集的公民指纹、肖像的数据库,相当于一个大型的档案馆,而在进行身份验证的过程中,通过身份证刷卡或者身份证号的检索,就能够快速有效调动档案。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来说,这样庞大的信息收集量通过人力来完成显然存在极大困难。在互联网数据技术之下,档案收集便能够做到全面准确,且使用更加高效。通过安全合理的程序设置,在某些特定的档案管理方面,甚至能够突破原先的档案实体,而将载体变成容量更大、内容更全的线上档案馆,这不仅是档案管理方式的突破,也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力证。(二)融媒体让档案管理方式更加高效。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体量大,各行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汇总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管理方式。以高校毕业生档案去向为例,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千万,其档案派遣工作量十分巨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档案派遣方式仍旧以人工为主,每到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档案派遣都会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加难点,随着高校毕业生数目逐渐增多,这项工作难度更高已成必然趋势[5]。反观如今异地就医系统,正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人们少走路”,通过对患者建档的全国联网,异地就医缴费与医保报销都能实现及时办理,这正是融媒体思维的体现。通过当下最新技术的运用完成了医疗系统的自我优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也可以对此充分借鉴,当今学生档案的线上版正实现全国联网,但是仅仅实现信息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社会需求,还要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服务性。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派遣与学生报到的智能化操作,能够为学生就业和人才流动提供极大便利。可见,在融媒体视域之下,通过对传统和新兴技术的链接,能够有效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双向推进。(三)融媒体让档案利用过程更加有效。档案管理的最终价值实现在于档案利用。档案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传统档案利用方式的弊端在于档案数目多、排查慢,因此档案使用效率较低。这对于大量档案资源来说,是一项极大浪费,也是社会资源使用的缺位。以人才档案的管理为例,高校毕业生出现灵活就业等情况时,档案多数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留存,在毕业后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出现档案使用的延迟。譬如,人事档案管理的总体职责在于当地人社局,其具体负责部门与办公地点等很容易在机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机动性改变,而毕业生对此难以及时了解,因此在使用时易出现延迟,甚至影响毕业生就业。而在融媒体视域之下,通过传统档案保管利用方式与互联网方式的结合,让电子档案在实体档案运用过程中实现功能的部分替代,在实体档案需求难以满足时进行相应替代,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毕业生档案的使用。

三、融媒体视域下档案管理模型的发展方向

(一)档案管理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应当充分贴合时代特征。电子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信息储存和交流带来更大的延伸空间,使得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信息超大容量变为可能。而档案管理原本就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与完备的交流平台。在此客观条件之下,通过与网络时代的充分结合,档案管理的广度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扩展。事实上,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及管理者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档案管理的维度扩展。通过资源通融,档案管理与现代化存储手段、与网络安全交流等进行充分整合,能够让档案在收集过程中获取更多信息,在整理过程中更加高效,保管过程更加便捷,价值鉴定的流程更加科学化,不仅实现了渠道拓展也让整个档案管理过程更加高效。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充分拓展档案管理工作外延,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智能存储管理技术等充分融合,让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外延学科实现资源共融,优化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基础性作用。(二)线上线下联动管理。线上与线下的联动能够给档案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事实上,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而原本相对集中的档案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今高流动性的社会发展,因此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就相当必要。以人才档案为例,人才档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能够让人才异地办事手续得到有效的简化,更加节省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社会资源。但是,当下我国的许多档案管理地域限制较多,致使很多事情异地办理困难重重,阻碍了人才流动和社会进步。因此,在今后的档案管理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让原本在线下做的事情能够在线上办理,使档案利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功能。此外,线上线下联动管理也能够赋予档案管理更大的机动性,线上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且效率较高,线下档案管理更新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管理,也有利于档案系统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提高档案管理、存储与使用的准确性。(三)更加注重信息整合集中。整合与集中能够让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人事档案为例,全面整合的档案在使用时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让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有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考虑人才任用方面也会更加贴合个人的特征,做到人尽其才。[7]而对于企业档案来说,档案的全面性能够为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和追责带来极大的便利,而经过系统性整合的档案也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威慑,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约束自身。目前,国际经济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有效地整合出最准确、全面的信息并提供给利用的人群。这样,无论是政策的决策还是商业手段的制定,都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一经实施便能做到事半功倍。档案管理是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基础部分,假如能够对信息整合多加重视,则无论是对人才的管理、经济的运行还是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将大有裨益。当今时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整合提供了可能,通过电子信息数据计算,能够快速实现信息整合、归类和集中,显著区别于传统档案排查,能够做到更加高效的运用,实现各方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4):112-114.

[2]周琰,梁时荣.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模型研究[J].中国病案,2015(9):56-58.

[3]胡涛.档案内容管理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4):54-57.

[4]尚策.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出版广角,2015(14):26-29.

[5]王倩.《光明日报》“融媒体”探索研究[D].湘潭大学,2016.

[6]李星莹.基于ACM模型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流程优化[D].天津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