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法制的多维拓展

时间:2022-12-13 02:20:00

和谐社会法制的多维拓展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作为法的价值目标由来已久,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才逐渐为各国所重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亟待对现行法制作出多维拓展。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理论上可以概论如下:一是要遵循代内和代际公平的伦理精神,兼顾当代与后代以及代内不同个体和集体(包括民族、国家等)的发展需求;二是要克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共同进化;三是要放弃经济增长至上的传统思维,走向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传统法律价值主要强调的是共同生活在当代的个人之间的公平问题,可持续发展时期的公平理念需要做出多维度的伸展:不仅关注同代中横向的代内公平,而且强调世代之间纵向的代际公平;在代内公平方面,不仅关注当代人个体之间微观的人际公平,而且强调人的集合体之间(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宏观的区际公平。

率先提出代际公平理论的魏伊丝教授提出极具参考价值的代际公平三原则:第一,保护选择原则,要求各世代保护自然的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第二,保护质量原则,要求各世代维持地球的质量,使其传给未来世代时状态不比其从前代继承时有所下降;第三,保护获取原则,要求保护后代人的获取权,即各世代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公平地获取其从前代继承的遗产。

代际公平观要求立足于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生态效益,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环境能够得到高效和可持续的利用,避免破坏后代人基本的生活条件。

关注人与自然呼唤权力运行机制的相应调整,传统控权理论只尊重公民权而忽视环境权,传统权力保障理论服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无视人与自然利益相关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赋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法制构建新的任务,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中得以实现,限制公共权力不当行使以及推进优质高效的制度设计与权力运行都必须立足于保证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尊重自然规律,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环境负荷;经济方面,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予以改进,转变为符合生态和经济规律的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积极鼓励对能源和其他物质资源采用可持续性生态消费模式;社会方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生存质量,缓解粮食供求紧张,缩小贫富差距,有效利用道德感召和文化教育对居民生活方式予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国际法制方面的深度拓展旨在国际环境法和发展法方面突破传统法制不加区别的对等性维权,确立共同而非对等享有权利的原则。

在具备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采取平等性保障是符合公正标准的,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只有对环境利益和发展利益采用共同而非对等享有的原则才符合前述区际公平的要求。环境负荷和发展需求的全球化特征决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环境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共同享有,这方面已鲜有争议。然而,历史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从来就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权益为代价,以对第三世界国家生产资料、能源甚至人力的大肆剥削为基础。当今社会,新殖民主义盛行,发达国家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产品致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资源继续遭受掠夺性开采,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将造成污染的产品甚至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迫于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加之人口负担过重所造成,他们面临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必须将共同而非对等享有权利的原则制度化,使发达国家在治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上履行义务暂时大于所享权利,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社会方面所享权利暂时大于所尽义务,发达国家一方面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切实保护全球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并予以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而发展中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