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单位: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时间:2022-12-07 06:29:00

和谐单位: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基本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切入点,承担着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厦的地基夯牢夯实的重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设和谐单位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直接作用。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各种社会主体按照生活和劳动的需要,结合成不同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单位,是构成社会肌体的细胞。社会的性质、品质、功能及作用,都要通过社会细胞即具体的单位来体现。每一个单位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和谐的因子,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有了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强力支撑和保证。同志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六个本领,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具体体现。每个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提高建设和谐单位的能力要着眼于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设和谐单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千头万绪,须把握共性、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藏、汉、回、彝、满、蒙、土家、纳西等各民族学者云集、各方面人才共事的单位,只有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建设和谐单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搞好理论武装,保证和谐单位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和谐单位,工作才能不陷于迷茫、不失于偏颇、不流于形式。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应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持续深入下去,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针对藏学研究中心的自身特点,在抓好共性学习的同时,应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入手,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丰富做好藏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保证藏学研究中心的和谐单位建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任务来进行,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来努力。

以科研为中心,提高藏学研究为中央决策服务、为藏区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保持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产品成果,使单位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这是单位建设的根本。解决单位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建设和谐单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靠把单位事业搞上去。我们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以科研为中心,两个服务———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服务、为西藏和其他藏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三个一流———建一流研究机构、出一流研究人才、创一流科研成果,四大战略———人才战略、精品战略、开放战略、联合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充分利用本世纪头20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强藏学研究中心自身的建设,团结全国藏学研究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抓好干部队伍为关键,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建立职工终身教育体系,让职工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尽好一个成员对单位应尽的义务。同时,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使党员干部努力做到“三要”:一要牢记宗旨、当好公仆;二要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三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发挥好了,就能有效地带动单位的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着眼长远建设,健全单位内部各项运行机制。建设和谐单位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和谐单位的建设目标,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健全、完善,创建职能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和谐单位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科研课题的确定、研究、管理、评价和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对实际工作的贡献率;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疏通意见建议反映渠道,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健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处置机制,积极寻求协调和解决内部矛盾的新方法;进一步改进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系列服务;进一步健全中心、部门、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动员中心所有力量,共同推进和谐单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