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2022-01-22 09:34:39

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总结报告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积极发挥行业牵头部门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案》,围绕工作方案,突出抓好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等关键环节,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十三五”期间共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1户1672人,其中2016年实施91户352人,2017年实施155户641人(集中安置36户117人),2018年实施154户627人,2019年实施11户52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巩脱贫成果促政策落实。一是走访帮扶常态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完善巩固脱贫成果,定期开展走访帮扶,建立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掌握搬迁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动态;二是兜底保障精细化。排查梳理出确实困难、特殊的搬迁群众,采取由民政、人社等部门分类施策、因户定策,落实兜底保障、社会救助、积极推行岗位就业等保障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真正稳得住。三是责任压实具体化。实行由县级领导牵头,乡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实行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推动各项政策落细落实到位。

(二)狠抓公共服务促稳定。一是用好各类资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做好项目谋划,加快推进下罗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水项目1个,总投资75万元。持续补齐完善公共交通、水等必需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短板,更好地满足搬迁群众需求;二是用好各类政策。持续做好搬迁群众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转移接续,对搬迁群众中的特殊困难人员,充分衔接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有效衔接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狠抓培训就业促增收。一是注重培训就业。根据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创业意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针对性的开展缝纫、挖掘机、石刻、家政服务、烹饪、创业(syb)培训等38期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就业水平,实现“劳动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拓宽了就业渠道;二是注重向内挖潜。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解决困难人群就业,开发护林员、草管员、保洁等岗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共计261人。三是注重向外拓源。对接浙江省玉环市、锦江区等帮扶地,利用人社微信公众号、就业网等多种形式不定期推送用工岗位信息,截止目前共计推送8200余岗位信息。今年1-11月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6期,提供3012个各类就业岗位,其中10月14日现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6人,2人成功输出到成都就业;四是注重稳岗就业。及时跟踪县外务工人员,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地点、岗位、收入、稳定等相关情况,最大限度把务工人员稳在当地,防止和减少返乡回流。

(四)夯实“飞地”产业增收模式。强力推进2020年朱倭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旦都乡、朱倭镇、充古乡三个乡镇,惠及三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在仁达乡、虾拉沱镇实施油菜产业带7000亩,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地膜,惠及二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在虾拉沱镇虾拉沱村建设现代农业蔬菜园区蔬菜保供基地,每个大棚每年固定收入1.47万元。惠及全县15个乡(镇)易地搬迁户411户,带动搬迁人员人均增收100余元。

(五)狠抓基层党建增动力。一是发挥好模范作用。最大限度把搬迁点的党员群众充分组织起来、宣传起来、发动起来参与村两委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搬迁群众增强法治观念,依托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参与村两委管理;二是建设好党建体系。持续抓好基层党建体系建设,切实拓宽党员发展渠道,注重从搬迁群众中发展党员,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搬迁点提供最基本的要素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夯实安置区产业基础。把发展乡村产业与搬迁户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逐步培育和壮大现代特色产业。

(二)强化就业帮扶。以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为目标,会同人社部门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台账,多措并举推进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