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3:49:56

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范文篇1

一、总体要求

通过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社会扶贫新常态。同时,突出党政机关示范引领,通过开展“挂包驻帮”精准扶贫,确保今年67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24000贫困人口有干部帮扶;通过回引创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2名回乡创业人员带动贫困户发展;其它社会组织自主确定帮扶对象,营造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氛围。2016年,确保募集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亿元左右,实现67个贫困村销号24000贫困人口越过扶贫标准线。

二、主要工作

(一)狠抓挂包驻帮定点扶贫。

1、主动协调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省国安厅、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集团公司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2、积极争取20个市级部门定点帮扶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为帮扶贫困村建立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

3、督促检查县级138个部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为帮扶贫困村建立10万元以上产业发展资金。按照“五个一+1”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全县“挂包驻帮”工作。以“1+6”扶贫工程为抓手,启动实施“五个一批”扶贫项目计划,按照“七有”标准,完成年度减贫计划,完成67个贫困村24000人的脱贫销号。

(二)开展百企帮百村及电商扶贫工作

2016年,计划在67个脱贫村发展100家以上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场主、大户等),按照“公司+专合组织+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扶贫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增产增收。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电商为平台,在10个乡镇20个村建设电商扶贫点。

(三)搭建扶贫公益活动平台

1、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第三个“10.17”扶贫日活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开展不同形式的募捐活动,为贫困村、贫困人口募集捐赠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打造“1+1扶贫助学”、“妇女对对红”等扶贫公益品牌。

2、成立县扶贫基金会。积极筹备成立县扶贫基金会,对接省、市扶贫基金会开展产业、教育、卫生等专项社会扶贫,完成“立德树人”、“新加坡让爱川流不息公益项目”。

(四)回引返乡创业力量参与扶贫

开展“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参与扶贫”行动计划,2016年计划招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60名,创办67个经济实体,确保67个精准脱贫村均有1个以上回引创业项目。

(五)做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

2016年计划招募扶贫志愿者70名,专家志愿者10名,参与到67个脱贫村,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科技、互联网信息、电商扶贫等的知识培训。

(六)做大扶贫助学工程

以吉林大学校友会发起的“千人扶贫助学工程”,工行省分行“一对一”助学工程,厦门“同心关爱”等助学活动,计划帮扶贫困学生1000名,到位资金300万元。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扶贫工作范文篇2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1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04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至2003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04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03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03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05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04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扶贫工作范文篇3

一是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到户。

镇政府要成立了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村、村了解移民现状,了解移民在产业发展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移民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按需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扶贫工作范文篇4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深刻的民生内涵。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充分认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意识,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扶贫部门组织协调、档案部门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各负其责的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体制,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客观分析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建议,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顺利推进。

2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制度,实现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1开展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要通过逐村逐户地走访、调查,摸清贫困村经济状况,村中贫困户数量。由于每个贫困村的经济困难不同,有地理环境制约、管理落后、经营不善、缺乏项目资金启动等因素。每个贫困户家庭的贫困原因也不尽相同,有因病致残、缺少劳动力、缺乏谋生技能等因素。所以在建档立卡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走访调查,了解每个贫困户家庭组成成员、收入来源和水平、劳动力数量、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地走访调查,才能深入了解贫困村户的真实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2.2建立健全制度、实现动态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依据《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要界定各级部门精准扶贫档案材料收集整理范围,按照扶贫工作的职责和分工,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在县、乡、村三级的收集内容应当各有侧重。要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使得精准扶贫档案在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都有章可循。要做好帮扶台账,帮扶台账是记录扶贫单位对贫困村与贫困户各个阶段实施的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帮扶成效等信息,它反映了帮扶措施制定、执行与效果反馈的全过程。在前期的建档立卡过程完成后,扶贫单位便针对每个贫困村和每个贫困户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帮扶措施,依据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通过科学调查,实现动态管理。在具体实施帮扶措施后,对于具体的帮扶内容、帮扶后的成效,都必须如实记录台账中,通过每阶段的帮扶台账检查,可以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成效一目了然,有成效的就继续巩固。成效不明显的认真研究,制定措施,进行相应整改,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的有效依据。

3.加强指导、注重培训,创新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建设

扶贫工作范文篇5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个,重点村**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个)。到**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户**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年的任务是,力争**%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个团场。全州有**个民族,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有区级重点贫困村*个,州级重点贫困村**个。现有贫困人口**户**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头牛、**只羊、**只鸡(或**只鹅、**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分地马铃薯、*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口、家庭水窖*口;每家的口粮田,**%种小麦,**%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年至**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年组织**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元,浮动范围不超过**%。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万元,减免义务工**天,减免集体提留**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万元,建成喷灌农田*万亩,石油希望小学*所,蜂蜜加工厂*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个县直单位**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名泥瓦工、**名缝纫工、**名修理工、**名理发师、**名烹饪师,连续培训*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户**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元以下增加到**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元,到**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年将有**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年起,对全州**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扶贫工作范文篇6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10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04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至2003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04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03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03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05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04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扶贫工作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市脱贫工作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残联职能条件与相关惠残政策,贯彻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各项帮规措施落地生效。

二、工作目标

1、到10月底前,实施农村残疾人生产技能培训328人,投入培训资金18.5万元。

2、全年跟踪抓好农村1900户左右贫困残疾人户的生产性扶持工作,投入资金330万元。

3、到10月底前,完成100—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投入资金60—90万元。

三、工作措施

1、加强贫困残疾人自身脱贫能力的培训,采取志智共扶的措施,首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正面引导,让残疾人真正树立起“四自”精神,在精神上首先脱贫;二是依托全市就业培训机构、电商机构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零距离、零费用、有补助”的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班,增强贫困残疾人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2、加大生产性扶持力度。2019年我们选择玉米种植扶持项目,扶持规模覆盖全市18个乡镇。扶持方式采取由各村统计申报户数和种植面积,上报到乡镇政府审核确认后报市残联,市残联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每个贫困残疾户采购不超过一垧地的玉米种子和化肥,在春耕前发到贫困残疾户家中。目前我们已投入180万元,将玉米种子发放到残疾户手中,随即着手进行化肥的招标采购。服务方式首先在发放种子的同时,即由中标方派业务人员对本品种玉米种子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施肥浇灌和防虫期间,要逐户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秋后收割时进行测产,结算扶贫增收效果。

3、抓好无障碍改造工作的实施。为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实现不让贫困残疾人掉队的重要举措,以确保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兜底补短、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为了改善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今年我市残联将为100—150户残疾人家庭实话无障碍改造。改造方案体现“个性化”改造内容征求残疾人本人和其家庭成员的意见,按照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总体要求,根据知类残疾人的残疾状况、需求与居住环境,科学确定改造项目、内容和资金投入。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市残联由一把手亲自抓,责成一名副职分管,并指定相关部室做好具体工作。各乡镇要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扶贫规划中,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起市级督导、残联与乡镇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受益到人的工作机制。

扶贫工作范文篇8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果、绿色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发转化新品种1个、新技术2项,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2项,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依托“县校合作”机制,联合县农牧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深入全县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以及64个贫困村等,有针对性进行科技扶贫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种养殖技能和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

(五)构建科技普及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乡镇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顾问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年内开展科普活动10次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人次以上。

(六)大力加强科技致富明白人培养。立足各村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科技明白人213人(64个贫困村每村2人、85个非贫困村每村1人)。2016年计划培育128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广贫困乡村民生科技,联合相关部门、乡镇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按照省科技厅科技扶贫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镇村、村等2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和乡村、乡村、乡村、乡村等4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培育30户示范户。摸清现状,抓紧拟定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科技扶贫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科技服务专项平台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依托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依托64个贫困村建立6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生态畜禽”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生猪、肉牛、山地土鸡等家畜家禽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乡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成果转化,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提供精准科技服务。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组建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

(五)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争取省州科技扶贫培训项目支持,与县农牧水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为64个贫困村各培养2名科技明白人,85个非贫困村各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

(六)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认真制定扶贫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强化措施、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镇村、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开展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助农增收和整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方法。

1.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2.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3.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紫山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紫山药产业,深入开展种养殖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4.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示范带动,示范推广羌活、瓦布贝母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5.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发展瓦布贝母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6.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发展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推广海椒、洋葱等优质高海拔种植蔬菜品种;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七)大力加强民生改善。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开展川西北生态沙化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推广,加强地震预警、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等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技术防控体系。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月1日-3月25日):深入调研,明确扶贫对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制定年度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二)工作准备阶段(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组织人员撰写科技扶贫材料,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和资金,动员扶贫对象,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其他科技扶贫相关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攻坚阶段(2016年4月11日-10月31日):组织人员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自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日-11月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查漏补缺,根据省、州要求严格组织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

(五)成果提交阶段(2016年11月16日-12月31日):根据省、州统一安排,按照计划提交科技扶贫年度工作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县农牧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知局,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除精准脱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外,积极争取省、州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培养213名科技明白人等。2016年度组织县内企业、专合组织等预拟定上报省、州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书5项以上,拟申报项目资金22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资金130万元。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配合省州科技主管部门,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逐步取消项目资金配套,鼓励科技人员牵头与民营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扶贫工作范文篇9

一、认真学习通知精神,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突出整村推进

1.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相关通知后,认真组织乡、村干部和扶贫村第一支部书记进行文件、通知精神的传达学习;3月底前,进一步核实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制定了全年度减贫攻坚方案;

2.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对全乡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建立乡、村两级台账并形成贫困状况调查报告上报。

二、着力健全保障机制,确保运转顺畅

1.建立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扶贫民生工作的领导,确实做到工作有人抓、制度有人定,落实有人管,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在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召开扶贫民生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调查、研究、安排、统筹解决扶贫民生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在区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及时下派第一书记指导贫困村做好扶贫工作;三是实行干部结对帮扶减贫制度,联系村领导结对帮扶联系一个村,全面组织指导该村扶贫民生推进工作,部门帮扶干部、乡包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作为该村扶贫民生工作联络员,负责该村扶贫民生材料收集和相关工作落实。四是实行台帐管理。我乡按上级要求及时建立扶贫民生工作台帐,对干部职工帮扶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三、明确阶段划分,确保扶贫措施落实到位

1.于2015年3月底前,全乡进一步核实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制定2015年减贫落实方案。

2.于2015年4月底前,全乡召开减贫工作动员会,确保扶贫帮扶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努力营造良好的结对帮扶工作氛围。

3.针对每一户贫困户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脱贫到人;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及时掌握帮扶进度,每月及时将扶贫情况和措施报区扶贫移民局,做到月有报告,季度有措施。

4.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底数,建立明白卡,对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对每一户贫困户和贫困村制定相应帮扶措施,贫困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组织村两委商议并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四、具体做法

1.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支持生态和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柳阳村发展连片种植蔬菜200余亩,新发展蔬菜大棚10余亩。配套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生产便道、蓄水池、喷灌设施等基础设施。高山村对现有残败林进行改造,属于林竹产业升级改造,除改善生态环境外,将进一步促进该村林竹产业提质增效。配套基础设施新建林区公路,也将进一步促进林竹产业发展,提高林竹产业附加值。昝村新发展30户农户连片种植换季蔬菜100亩,新发展30户农户连片种植高山茶叶100亩。

2.注重非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工作;大力推进技能培训,及时组织具备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适当时期组织劳务、用工输出,增加务工收;努力推广科学种植,主要发展猕猴桃、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坚持“先进”带动“后进”的原则,发动当地致富能手带动身边贫困人口,做到结对帮扶,实现技术帮扶。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全乡全年共计实现脱贫319人。

3.贫困村第一书记坚持驻村工作,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发展意愿,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同时根据本村实际研究制定本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为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4.各贫困村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确实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广大村民,各村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柳阳村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贫困户老党员生活条件进行改善;针对本村饮水困难情况,联系上级水务部门解决饮水问题;对本村村委会修建进行选址调地,二是昝村村根据农渠损坏情况制定修复计划,确保灌溉畅通,对本村村委会修建进行选址调地规划;对拟发展的藤椒基地建设进行土地协调。三是太源村研究林区道路毛路建设比选并同施工方签订太源村林区道路建设协议;考察林竹编织、加工产业,协调村活动室建设用地等

五、2016年工作重点

1.坚持扶贫开发宗旨,牢固树立村民和村级组织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当家作主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探索并形成议事、决策、干事的长效机制。

扶贫工作范文篇10

扶贫办党支部将创先争优活动几项重点工作纳入了本办工作的议事日程。

扶贫办成立了专门机构,首先。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创先争优实施方案,支部书记、党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项目股和综合股各设立一名党员示范岗。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市、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文件,其次。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全办深入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活动,大力推广“城南经验”春风村经验”引导党员“学习身边人、干好当前事”进一步浓厚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把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加快推进强县建设、构建和谐美好新、实现“十二五”开门红的宏伟目标上来。

扶贫办全体党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最后。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想方设法解决我县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困难和矛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坚决兑现支部及党员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月初有计划、月中有检查、月底有评比、季度有小结,将创先争优活动在办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力争将我县列入下一个十年扶贫规划。一是加快省、市扶贫工作对接。

由主任同志任组长,一加强领导。成立省、市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省、市对接工作,副主任进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省、市对接工作,同志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积极向省市汇报全县贫困现状,二摸清我县贫困村贫困现状。力争省市部门的支持,做好编制县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的准备工作,此项工作由副主任同志牵头,项目股具体负责。

具体研究对接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三工作要求:每月由主任召开办公会议。力争尽快落实。

重点做好对项目乡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进行监督。二是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副主任同志协助,一此项工作由主任同志牵头。项目股具体负责。

编制投资效益分析报告,二工作要求:加强对项目乡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报送信息资料和汇总。督促项目乡镇在项目竣工后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力争201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

项目股具体负责。一此项工作由副主任同志牵头。

确保互助资金项目的顺利运转和贫困村群众受益。二工作要求:不定期按照省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通知》精神进行检查、审计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