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切实有效的防范体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

时间:2022-01-10 03:51:00

构建切实有效的防范体系 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防范体系的部署,今年年初省纪委第二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制定出台浙江省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实施方案的任务,为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和任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纪委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起草实施方案,形成了初步的稿子,发给大家征求意见。刚才,大家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作进一步的修改。下面,我就构建切实有效的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这一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构建切实有效的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注重防范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从、邓小平,到同志,反腐倡廉思想十分丰富,不断发展深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惩治的同时,强调要抓好防范,并从教育、制度、监督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同志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监督。他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因而十分重视思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1945年,针对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代王朝兴亡周期率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从而第一次提出了党和政府要接受人民群众民主监督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反腐倡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靠监督、教育、法制来解决党内的不正之风问题。早在50年代,他就指出:“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1980年8月,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中强调:“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1985年,他在接受美国时代公司总编辑格隆瓦尔德采访时,针对对方提出的中国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贪污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问题,强调“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1992年在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在新的历史时期,同志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在十五大报告中,他明确指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他再次指出:“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当前,反腐败斗争应该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并要求“将防范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防范和治理腐败现象”,“通过体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在这里,他不仅明确提出了从防范入手治理腐败,而且提出了改革体制、机制的要求,从而将反腐败防范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同志在继承、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的要求。他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上述这些重要思想和论述,是指导我们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强大思想武器。

2、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有力举措。

腐败现象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而且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巨大的干扰和破坏,严重阻碍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使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文化赖以存在、发展和传播的土壤和环境;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腐败问题。”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面协调行动,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不断深化改革,努力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有力举措。

3、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意识形态领域,涉及具体的政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的本质在于制度文明。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就是要建立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规范制度体系,其根本要求就是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整体筹划,综合运用,协调行动,统一领导,使反腐败治本的各项措施和手段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系统化;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建立健全经常化、规范化的思想教育机制;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推动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创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党内外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到位;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法制约束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进行;逐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测评预警系统,及时分析和利用预警信息;将以德倡廉、以法保廉和以薪养廉统一起来,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体现时代要求,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廉政激励机制,等等。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4、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客观需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应当立足新的实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坚持做到“三个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开拓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境界;在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同时,把握时代特点,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开拓前进,使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工作对策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认真总结自身实践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反腐败斗争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腐败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条件及其方式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的方法,紧密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存利去弊,完善决策,未雨绸缪,防范在先,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领域改革创新的方向,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

5、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对我省反腐倡廉实践的深化提高。

实践证明,腐败现象往往伴随着新生事物而滋生蔓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热潮,出现了腐败多发高发的情况。当时,我们在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显得准备不够充分,政策不够明确,制度不够健全,消极腐败现象防不胜防、堵不胜堵,主要以事后查处为主。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构筑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理论上的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条件和时机已逐渐成熟。一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作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创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这些年来,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共识逐步形成,为创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我省20多年来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为创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我省在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抓‘三头’、纠‘两不’、查大案、强队伍”等较为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尤其是从实际出发,着力于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规范“三权”、建设“四中心”为主要内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浙江特色的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路子。这条路子以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以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为目标,以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招投标中心为主要载体,以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为保障机制,构成了源头治腐的工作目标、主要内容、有效载体、保障机制的完整工作体系,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促进经济发展、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等多方面的良好效应,为创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形势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从全局、系统、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谋划、深化提高,既坚持已有的做法,又适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经验;既坚持优良传统,又善于根据实践的发展,因势利导,不断开拓新思路,取得新成效,把反腐倡廉工作推向前进。

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担负着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先行先试,把率先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省探索、创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我们要在现有探索和改革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行深化提高和制度创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富有浙江特色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上新水平。

二、努力制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适合浙江实际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

建立和实施反腐倡廉防范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遵循党中央确立的“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反腐败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使人不能、不敢、不想、不愿腐败的有效机制。

1、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必须坚持切实有效、全面系统的原则。

制定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牢固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省情出发,紧密结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全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状况来制定;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适合浙江实际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

防范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置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之中全面加以把握,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加以综合考察,以系统、联系、发展的方法予以整体规划,使防范体系各部分的工作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具体讲,在反腐败领导机制方面,应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整体合力的“纪委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形成群众参与机制。在反腐败防范惩处机制方面,应从抑制腐败的动机入手,通过创新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构建起“反对腐败”的自律机制;从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压缩腐败存在的空间入手,通过加大权力的规范力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起“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从增大腐败的危险性、加大腐败的成本入手,通过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构建起“不敢腐败”的惩处机制;从建立公平竞争、健康向上的激励引导机制入手,加强对廉洁从政行为的政治激励和经济奖励,构建起“不愿腐败”的激励机制。

2、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必须遵循“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五句话要求来展开。

坚持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前提,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遵循“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五句话要求来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教育是基础。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内因始终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同志指出,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展民主是前提。民主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明,代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民主是腐败的天敌和克星,是防范和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在反腐败方略中,民主治腐的方略是最重要、最彻底也是最有效的方略和机制,其它各项方略和机制都与发展民主直接相关。比如,强化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而发展民主是强化监督的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增加了“发展民主”的要求,由十五大报告的“四句话”发展为现在的“五句话”,把民主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反腐败理论和指导方针的重大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法制是保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治体系,才可能保证政治权力在廉洁高效的轨道上运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健全党风廉政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牢固的党纪国法防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是关键。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从正反两个方面透彻地说明了强化监督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把加强监督摆上了重要位置,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加强监督的思想,内容丰富,深刻精辟。如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等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体制是根本。从反腐败斗争的具体实践看,许多腐败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体制性的原因直接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使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牵涉到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等不同层面。要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腐败问题,做到标本兼治,就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培植和完善新的体制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3、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必须注重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系统性。防范腐败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项工作、多种手段、若干要素而构成。单项制度改革对遏制腐败现象尽管可行,但效果有限,必须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出发,加强整体筹划,协调多方面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在体制、机制、制度和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综合治理,全面推进。

二是前瞻性。防范腐败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既立足于当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着眼于长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边研究、边试点,边实施、边完善,有步骤、分阶段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针对性。防范腐败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科学处理全面抓与重点抓的关系,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公共权力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特别是涉及到“权、钱、人”的重点部门和领域,结合实际制定重点防范的制度、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完备性。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既是反腐倡廉工作已有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整个体系应包括防范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实现步骤、各项机制、组织落实等,力求全面、缜密,互相配套,形成完整严密的规范和制度体系。

五是可操作性。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关键是切实管用,利于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突出问题,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融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和责任来抓,作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使反腐倡廉防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

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制定防范体系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1、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近年来我省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体会。

纪检机关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等各项任务,履行着教育、监督、惩处和保护等重要职责。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责,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关口前移,建立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保护和爱护干部,这是反腐倡廉工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有些同志对纪检监察工作总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有的甚至说纪委就是查案子、惩治人的,包括对很多具体工作不容易统一思想,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对纪检监察工作不够了解有很大关系,当然我们宣传也不够。这些年来,我们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保护和爱护干部。思路的谋划,措施的制订,工作的部署,都按照这个要求来研究、来展开。即使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查处来遏制腐败案件的发生。我们不是为了查处而查处,更不是查处越多越好,而是通过查处极少数腐败分子,教育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惩处是通过特殊防范,防止被惩治者继续违纪违法;通过普遍防范,警戒少数违纪违法者,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查案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掌握政策、区别对待,宽严相济,把握好“度”,着眼于教育、保护和挽救干部。对受到诬告和错告的党员干部,我们实事求是地澄清是非,予以保护。而且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我们十分强调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防范和治理腐败的建设性作用,把办案工作与防范腐败有机结合起来,剖析重大案件发生原因,开展警示教育;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制定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腐败的有效措施,较好地起到了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治理一方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果。

2、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新时期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具体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同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构建系统完备、切实有效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

前些年,面对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严峻形势,我们从实际出发,从严治标,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注意从群众反映强烈、干扰改革开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政策界限比较清楚和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果的问题入手,集中力量进行整治,首先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遏制住。党的十五大以后,根据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发展,及时制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遏制腐败现象的同时,针对产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明确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的基本思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逐步规范。反腐败斗争已经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防范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些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尽管腐败是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只要我们不断认识和探索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进一步提高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反腐败工作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根据反腐败斗争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构建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使反腐败治本的各项具体措施系统化、综合化,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巩固和深化已经取得的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这是对反腐败斗争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十六大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这一基本工作方针的要求。

3、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制定防范体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制定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的目标来展开,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浙江特色的防范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部门和行业风气显著好转,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反腐倡廉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制定防范体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腐败现象的滋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改革开放搞多久,反腐败就得持续多久,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坚持反腐败。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客观上存在着多发易发的可能性。因此,一方面,反腐败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这一目标与杜绝腐败不同,是在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基础上提出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符合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腐败现象多发易发的实际,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另一方面,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可认识的和可控制的。反腐败,抓与不抓不一样,抓的力度大与小不一样,抓得准与不准也不一样。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是在正确认识反腐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目标,其采取的措施和具体的途径是切实可行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只要遵循党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适合浙江实际的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

制定反腐倡廉防范体系是当前我省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制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和适合浙江实际的防范体系并切实贯彻到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