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务工作者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27 04:03:00

企业党务工作者实践与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关系到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近年来,围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成熟,导致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地位不牢固、作用不明显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无疑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设置了制约瓶颈。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障碍及成因分析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建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选好配强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不容易,主要表现为“三难”:

1.人才选拔难。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来看,党组织书记起码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要热心。非公有制企业的最大不同就是“书记不是官”,这个官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党支部书记尤其要注重是否热心党的工作,是否愿意为党尽义务。二是有能力。非公有制企业这一特殊环境,要求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懂经营管理,并会把二者结合起来,没有这种基本素质,就很难在企业扎根开花。三是能适应。有些机关干部虽有党务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以这些基本素质来衡量,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党员中,能够胜任领导工作的人才较少,造成党组织书记难选。部分企业由于选不出合适人选,党支部书记由做司机、保安工作的党员担任,难以打开工作局面,使得这些企业党组织形同虚设。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2.队伍稳定难。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队伍难稳定,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有些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不惜巨资,但聘请党支部书记却非常小气,主要还是企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缺乏认识,看不到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价值与作用。因为待遇偏低,工作难做,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二是企业随意辞退党组织书记。企业有用人自主权,上级党组织应尊重企业自主用人,问题是有些企业主不愿意建立党组织,领导出面做工作,当时应承下来,随意安排一名企业内部党员兼任党支部书记,过一段时间再找个借口辞掉。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对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3.作用发挥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大部分由企业主聘用,有的虽是上级党组织推荐委派,工资还是企业发。俗话说:“端谁的碗,服谁管。”这样的“打工书记”在发挥党组织作用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上级党委虽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很难落实。为企业做好事、做贡献可以,监督做不到。还有一些企业党组织是“挂名书记”,有些企业的党员选老板当书记,多数“老板书记”没有时间和心思抓党建工作。有些老板找亲朋好友当书记,挂个名应付上级了事。这类党组织基本不起作用。

因此,积极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20*年10月,岱山县选择浙江舟富食品有限公司、岱山乐华毛绒制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开展了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

二、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实践探索

本次公开选拔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采用宣传发动、公开职位,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组织面试、公开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会议讨论、上级审批等五项程序逐轮选优的办法进行。

工作前期,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窗及召开企业党员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开选拔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步骤,明确公选对象的基本条件、责任目标和年度报酬等。报名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允许报名者填写两个志愿,并表明是否服从组织调剂。乡镇党委对报名人员的任职情况、政治面貌、工作表现等进行认真审查把关后,最终确定竞选人员名单。竞选人员确定后,组织面试和公开答辩工作,重点测试竞选人员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业务知识和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等,竞选人员在答辩中提出自己任职期间的责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保证措施,并回答企业主、企业党员和职工代表的提问和咨询。答辩工作结束后,组织企业全体党员和部分职工代表对竞选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根据面试分、测评分及附加分得出每位竞选人员的综合得分,确定2—3名人选作为考察对象,由镇党委和企业组织人员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束后,由公开选拔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正式人选,报镇党委任命。当选的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享受企业中层正职以上待遇,党组织关系不在本企业的,及时迁移组织关系,并实行半年试用期。

本次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党务知识考试与组织考察相结合、非公企业与党务工作者个人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双荐双考双选”形式进行,在报名方式、考核方式和人才配置方式上做到了“三创新”:

一是创新报名方式,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并行。为吸引更多的人报名,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本次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报名方式和宽泛的报名条件。除了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企业管理经验和党建业务知识这一硬性条件,报名者不受年龄、户籍所在地限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持有效证件报名,任何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可以根据事前党务人才摸底情况集中推荐符合条件、有竞争意愿的人报名。自10月18日公告起,共有8人次报名参加2个职位的竞争。

二是创新考核方式,党务知识考试与组织考察并用。如何对报名者进行考核,提高识人用人的准确性、科学性,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人选出来,这一任务主要通过“双考”来完成。党务知识考试采取面试方式进行,通过公开答辩、现场提问,重点测试报名者党的基本理论知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业务、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等。面试结束后,镇党委和企业组织人员,对考察对象,也就是企业在双向选择中确定的候选人,从政治品质、工作经历表现、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就考察对象能否胜任岗位作出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是创新人才配置方式,非公企业与党务工作者双向选择并举。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报名者在“挑企业”,企业更是在“拣人才”,组织者所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让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实现双向选择。平台在哪里?一是在报名点提供各个企业的概况及其承诺的岗位、待遇,由报名者自愿选择报考一个企业职位;二是企业主根据报名者公开答辩和民主测评情况,从报考本企业职位人员中择优确定2至3名候选人进行考察。

三、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创新价值

实践证明,从制度和体制上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以“双荐双考双选”的办法公开选拔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其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讲,这是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通过“双荐双考双选”,把素质比较高的党务人才选送到非公企业,目的就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思想上、素质上、工作上、角色上“不适应”的状况。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这支队伍,只有适应了新形势、新要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才会有活力、有成效,才能很好地团结凝聚非公企业的广大党员职工,使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阶级基础更加坚实;也才能很好地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有效领导与管理,确保我们党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其次,从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这是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开展“双荐双考双选”,可以充分利用潜在的人才资源,把比较优秀的党务人才推荐、选送到非公企业,增强他们投身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水平的自觉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去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凝聚企业发展力量,调动企业发展因素,激发企业发展内在活力,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再次,从创新选人方式的角度讲,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现企业党务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有益探索。近几年,我县许多非公企业相继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合适的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缺乏得力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使得企业党建工作水平难以提升,他们迫切希望上级党组织帮助物色、培养、选派优秀党务人才。而另一方面,目前还有为数不少的党务人才被闲置。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及时组织开展“双荐双考双选”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活动,创新选人方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既能够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较好地体现组织意图、企业意愿和党员群众意志的契合,解决优秀党务人才资源闲置的问题;又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非公企业面临的高素质人才紧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的现状,有利于实现非公企业党务人才资源的科学化、市场化配置,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非公有制企业及党组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从当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来看,需要强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推荐力度。尽快建立全县党务人才信息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具体的入选标准,公开入选条件,通过必要的笔试和面试,吸纳党务人才进入信息库。党务人才进入信息库后,如实填写简历、特长、志愿及联系电话,并在微机上建立个人档案,随时供查询或调用。建立健全企业与党务工作者双向选择,上级党委推荐把关,企业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和书记缺职的企业,上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推荐,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合推荐。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有明确规定,人选确定要经上级党委批准,上级党委也可以直接委任,解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由老板说了算,上级党委派不进的问题。

2.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匮乏,企业内部党员发展及党组织负责人培养尚需一个过程,从领导岗位上离退休的党员干部数量较多,年龄在55-60岁之间,相当一部分赋闲在家。如果选派离退休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既可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又能够改善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有利于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离退休党员干部与单纯务工的“打工书记”有明显差别,他们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会协调各方面关系,拿财政工资不会完全看老板脸色办事。起用这些老同志,能够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

3.注重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在培训教育对象上,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信息库中的党务人才;二是已上岗的党务工作者。由于党务人才来源复杂,有从国有企业下岗的,有在农村担任过村干部的,有机关单位离退休或部队退伍的,还有正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的,他们在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上差异较大,加上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和章程不断增加新内容,所以必须十分注重对他们的培训教育。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采取定向培训,选派到发达地区、先进企业挂职锻炼,推荐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等方式,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多层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本领。

4.强化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上岗后的考核与管理。为了有效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管理,须分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将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和过组织生活等党建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量化到党务工作者头上,由他们结合企业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党的工作。对聘用上岗的党务工作者,应要求他们脱离原单位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服从企业分工、遵守企业制度;在做好党务工作的同时,可根据企业决策层(或业主)意见和个人特长,兼做其他工作。隶属党委可以年度为单位对上岗党务工作者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交流、解聘或续聘。党组织应逐步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管理中,使聘用上岗的党务工作者置于上级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双重管理中,将党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形成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可以大大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生产力”。由于新的选用机制充分调动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为党工作的政治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由于党务工作者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发挥“领头雁”作用较好,使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力不断得到增强;还由于党务工作者在特殊环境中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得到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