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意见交流

时间:2022-12-01 09:24:00

批评意见交流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不同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意见对作出正确决策的作用最大,因为批评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利于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避免决策失误。

我想,那些反对批评意见的同志,听不进批评意见的同志,对批评意见有成见、有顾虑的同志,都可以从上面这段重要讲话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从历史上来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一个传家宝,但一段时期以来,这样一个好传统在一些同志那里被丢得差不多了。

有的同志由于在附和、赞成的声音中浸淫日久,耳朵的功能已开始退化,一旦听到批评意见,便不免引起生理上的反感,甚至觉得批评者有些“另类”。因此,批评得对与不对、批评得有没有道理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牢记批评意见发生的场合,分析批评意见背后“见不得人”的“动机”,揣摩批评者是不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并以此为基础,决定自己对批评者的态度。“涵养”好一点的,是从“诚心接受”批评之日起,念念不忘事后给批评者“穿小鞋”;“涵养”差一点的,则免不了当场发作,怒发冲冠,与批评者针尖对麦芒。久而久之,批评者就变得“世故”起来,批评的声音便式微下去,在一些地方或部门,批评与自我批评便不复存在,甚至异化成表扬与自我表扬。听不见批评的声音,在接受批评的一方,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耳根清净,却不知一个日益变得耳不聪目不明的人,即使身处险境也难以自知。

惟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个人专断的长官意志,上智下愚的封建残余,无疑都是排斥批评意见的要因。但客观地说,没有充分认识到批评意见的价值,同样是听不进批评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忠言逆耳利于行”之类的古训,我们不是没有,但总使人感到过于笼统,不足以从时代的高度全面揭示批评意见的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志关于批评意见的意见,是对批评意见价值的再发现,丰富并拓展了批评意见的价值内涵。

批评意见的存在,可以使智者免千虑一失之忧,使明者更能察己于秋毫,使胜者力戒骄纵之弊。认识到批评意见的价值之后,还需要寻求有效的实现形式,方能使批评意见的价值从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使批评意见真正成为促进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现象,使人们感到批评意见的存在,其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一些贪大求洋的项目上马之前,专家并非没有提出“不可行”的批评意见,可惜这些批评意见却没能成为扭转事态、免遭失败命运的重要力量。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对不少景区堕入“建楼炸楼”恶性循环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但在事实上,不少景区内的违章建筑在建设之初,就遭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可惜的是,这些批评和反对的意见同样没能成为遏制“建”与“炸”恶性循环的重要力量。

压制批评必然会消减批评者的积极性,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批评者虽可以畅所欲言,但如果提意见到头来成了“提了也白提”,同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两种现象在表现上虽然不同,但在结果上都可能导致对批评意见的取消。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就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出了总体要求,当务之急是“破题”,进一步把这些原则具体化,使之在实践中更有可操作性,实际效果更明显。鉴于“批评意见对作出正确决策的作用最大”这样一个特点,当前尤其需要积极探索体现和实现批评意见价值的有效形式。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实现形式的有效性,乃是因为现实中存在一些获取、接受、吸纳批评的形式徒有其表,比如那些几成摆设的“意见箱”,比如那些流于走过场的价格听证会。而这些实现形式的低效或失效,又与所建立的机制不够健全、相互间照应不够紧密有关。只有找到并完善有效的实现形式,批评意见才能真正发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忽视的问题的作用,从而把方案做得更加周全,避免决策失误。这当然要继续做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不听批评意见摔了跟头、造成了损失,最后都由国家来当“冤大头”,当事人却可以不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批评意见即使存在,其象征意义就还将大于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