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13 23:25:56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篇1

 

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批评”具有两层含义:“第一,评论、判断。对事物加以分析比较,评定它的是非优劣。第二,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显然,第一层含义是所谓动词意义上的批评,它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第二层含义则是所谓名词意义上的批评,指提出的缺点与错误,是分析、判断过程的结果。”(刘生全,2006)显然,“教育技术批评”是一个组合词组,其核心为“批评”,“教育技术”是对它的修饰和限定,说明其属性和类别。由批评的涵义可以大致延展出“教育技术批评”的基本含义:

 

第一,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里面的一些成果(包括论文、调研报告、学习系统等)进行评判。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的学术论文和教材,往往缺乏自身的概念和独立的思想,却又不断出现“新概念”、“洋词汇”;理论和方法上简单套用、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有的学者把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技术哲学等简单地引入教育技术研究。这些理论虽然可在思维方式上为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原则和新的思维模式,但如果研究得不够深入、两种学科的结合仅是言辞上修饰关系,便有扯虎皮做大旗之嫌。

 

第二,指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教育技术学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技术学学生就业问题、社会认可度问题、研究中的理论落后于实践问题、只见“百花齐放”却很少见“百家争鸣”问题、教育技术是否应该更名问题、教育技术是否能成为一级学科、教育技术应不应该招本科生等问题。就目前来说,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专家、学者足够的重视,有的也仅仅是一些冷思考抑或是对教育技术学科的质疑,很少有人能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仅仅关注教育技术能做些什么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去正视与面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问题。目前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缺乏批评研究,过分夸大教育技术的功能,过分注重引进西方的教育技术理论,过分注重技术的工具性等。我们应该理性的去看待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也并不是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应该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诉求,一种符合教育和学习基本规律的诉求。

 

笔者提出的“教育技术批评”有别于以往专家、学者等对教育技术学这一学科的批判与评价。“批判”的语气比较重,往往重在“否定”,所体现的是行动者的立场,态度非常鲜明,在汉语语境里常常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尽管教育技术学发展历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不能无端地非议与指责,重要的是为这些已存在的问题寻找良策,这才是我们所认为的有意义的“批评”。“评价”在汉语词典中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英语中“Evaluate”(评价)是从“Value”(价值)而来的。加上前缀“E”,具有加强词根的意义。由此看来,评价与价值是分不开的。(刘尧,2001)所以评价一般重在判断“价值”,往往和具体的“标准”联系在一起,所注重的往往是所谓的结论;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使用时,科学色彩和专业性比较突出。然而对教育技术进行批评研究时并不是按照一定的既定的标准对其逐一比对。因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很多时候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一统的标准必然会限制批评者的思维。我们提倡多角度、全方位去看待与处理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批评”较“批判”和“评价”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涵义上兼顾了二者的内容,因此笔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是“教育技术批评”而不是“教育技术批判”或“教育技术评价”等。

 

当然,以上只是对“教育技术批评”概念作出的简单理解。教育技术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批评形式,是教育技术认识自身、调整自身、发展自身的途径与方法,是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内在超越。教育技术批评从狭义上理解,指的是在充分认识与肯定教育技术发展成绩的前提下,以教育技术发展为目标和准绳,对教育技术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走向提出批评性观点和看法。这并不是对教育技术的无端指责和否定,而是旨在审视教育技术学的过去,以此来促进教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教育技术批评体现着批评者与批评对象之间的深度互动,不仅能促使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有序发展,也能促进“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密切“交流”,使教育技术中技术的“工具理性”、“目的理性”以及“价值理性”在教育中得到完美而不过分的“彰显”,同时克服“技术工具论”,使教育自由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而不是毫无目的且不符合客观规律地将“技术”嫁接在“教育”上。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技术批评研究

 

一部教育技术研究史,完全可理解为教育技术问题史,没有问题的教育技术研究史只能算是伪教育技术史。目前的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可谓“专家辈出、学术繁荣”,几乎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显学”。然而,“显学”是否显而无学?学术繁荣是否会繁而无荣?因为学术的繁荣从来都不是靠数量来支撑的。教育技术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的生存境况,不少学者已经感到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晰。种种迹象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担忧表明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批评研究的迫切性。目前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匮乏,不仅仅使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长期被动地处在“工具理性”的统治下,而且使教育技术研究成为“针尖上的天使”、形同“盲人摸象”。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从一项事业到一门二级学科(甚至有的学者提倡构建教育技术学一级学科),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培训了无数人次的中小学教师,设计与实现了很多学习系统,讨论过很多次美国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吸收与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然而“教育技术批评”却一直没有出现在教育技术研究的话语体系里。国内教育技术相关杂志都有理论与争鸣的栏目,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理论却未见争鸣。学术生命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生命线是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争鸣,没有争鸣就只能百花齐放,就只能繁而无荣。教育技术批评是解决教育技术发展中瓶颈问题、学术创新等问题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可以通过批评研究来反思技术变革教育的过程,帮助我们清晰、全面地掌握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明白教育教学的优化最需要的是什么技术。现阶段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往往是“跟风走”,只关注技术本身,盲目地出成果,并未意识到教育技术研究的宗旨是利用技术促进抑或是改善教育。过分地强调技术价值使得教育技术研究犹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一般绚烂,但在促进教育上却显得那么有限。这种偏向已愈演愈烈,造成了“很多专家开发的系统,看起来都很好,最终也没有多少人使用”(赵勇,2006)的现状。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信息技术可以建构相应的学习情境,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同化与顺应新概念。但事实上有很多人,甚至是教育技术发源地一美国的一些学者都认为信息技术对改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专家的研究是“花架子”,培养出来的教育技术学生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很多教育技术的专业人才,对“什么是教育技术”自己都说不明白。尽管如此,学术界还在不断强调教育技术之美、教育技术学科之强大,很少有人能从批评的角度去审视这个学科的发展。这种批评研究的匮乏,使教育技术学学科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出现的问题,这也是教育技术长期处于“应然”状态研究的结果。

 

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匮乏导致了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问题增长,也抑制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有序发展。没有批评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的学科的学术生命力也就趋于终结。如今很多从事心理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甚至传播学研究的人也积极地加入教育技术研究队伍,这无疑丰富与拓宽了教育技术研究的视野。但如果所谓的“加入”仅是挂靠教育技术这个学科去招硕士、博士,研究内容与教育技术无关,那么实质上并没有充实与扩大教育技术研究队伍,相反却让教育技术更加杂,更加华而不实。另外,虽然很多高校都设有教育技术硕士点,具有教育技术博士点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甚至有的高校还具有教育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但很多高校是论文的“生产基地”,很少有具有独特创新思想的学术成果产出。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太广,似乎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全才”;一辈子只研究一个方向的人,只做一件事情的人太少;顾及自己利益的人太多,把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头的人太少。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教育技术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根本利益。当前教育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队伍,没有对某一个方面的研究形成系列,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人云亦云,互相吹捧,从不善于批评到不乐于批评再到不敢批评,最后形成了学术“怪圈”。

 

三、如何进行教育技术批评研究

 

教育技术批评是教育技术学创新的助推器。我们在进行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教育技术批评进行积极的回应,发挥教育技术批评对教育技术创新的积极功能,避免其消极影响。“回应”至少包含两层涵义:首先是关注、研究教育技术批评,对其形成系统与理性的认识。杜威曾说过“理智有能力想象一种作为目前之可欲之事的投射的未来,有能力发明种种实现这种未来的工具,我们的得救,就在于对理智的这种能力的信念”。这是认识层面上的回应,也是进行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基础。其次是要以教育技术批评为契机,加大教育技术批评与教育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教育技术研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使教育技术学最终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中脱颖而出,形成具有真正教育技术学特色的一级学科;另一方面使“教育技术”这个舶来品“有意义”②地本土化。这是实践(行动)层面上的回应。具体可概括为:

 

1.教育技术批评研究要“引进来”和“走出去”

 

所谓“引进来”主要是指教育技术批评研究应该“直接”借鉴与吸收其他常见的批评形态,如艺术批评、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社会批评等。这里应该强调的是教育技术批评研究不应该以“教育批评”为基准。虽然目前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笔者通过对教育批评相关文献的整理,认为教育批评中的“批评”更多地借鉴了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社会批评等中的“批评”,且是站在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与研究的。如果教育技术批评的研究以教育批评研究为基础,而教育批评研究又以其他批评研究形态为基准,这样就会像生物学中“食物链”一样,随着“消费者”级别增加,能量会逐级递减。

 

所谓“走出去”主要是指教育技术批评在借鉴与吸收其他批评形态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将“批评”本土化、专业化,使其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特殊活动,加强“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互动。教育技术批评不仅体现出社会对教育技术的需求、教育技术领域内相关研究人员之间的互动,还体现出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深度互动,如变革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技术能改善教育等。

 

2.教育技术批评研究要深入了解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和客体,科学地选择研究方法

 

(1)教育技术批评主体

 

教育技术批评研究主要论述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在教育技术批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任务和职责,以及作为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等。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具有多元性,主要包括教育技术专家学者、教育技术研究者、教育技术媒体以及教育行政机构、学术团体、课题管理教育技术专家学者。专家即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见解的人。一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往往是这个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成果、前沿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成果创新与推广的主要群体,是学科基本理论、应用实践经验的主要占有者,是学科的权威和富翁。(张小红,2009)这个群体具备一个批评主体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他们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渊博的学识,以及长期在学科领域内树立的威望,使他们的学术观点、学术态度和行为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批评主体之一对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开展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教育技术批评领域对教育技术专家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育技术专家敢于批评、乐于批评,说真话、说实话,不互相吹捧、互相攻击、逢场作戏等。

 

教育技术研究者。教育技术批评研究队伍中不仅需要德高望重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更需要工作在教育技术一线的基层研究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他们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具有研究成果多、理论创新多、实践应用多的“三多”优势。(张小红,2009)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活跃,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教育技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很多在大学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和受教者所不能媲美的。他们的观点和见解更具有普适性,对教育技术研究更有价值,是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中坚力量。我们应该鼓励教育技术研究者多做实事,多做基础研究,敢于挑战权威,不要轻易地相信与盲目地听从,要有其独特性。

 

教育技术媒体。教育技术媒体,尤其是教育技术学术刊物是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基本展示平台,是研究领域的风向标,更是开展学术批评的基本阵地,是实现教育技术评论各方联动机制的结合点、枢纽站、缓冲带。教育技术刊物应该与作者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应更多地给予不同观点的人展示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除了教育技术相关刊物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日益普及的手机媒体来开展教育技术批评研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将传统的媒体和新媒体有机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环境和平台。

 

行政机构和课题管理组织。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一主体,似乎与教育技术批评研究没有关系,但仔细分析它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现它跟教育技术批评研究有不可割舍的联系。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国内学者的习惯是做宏观的、名字大得惊人的课题,在科研立项的时候也是宏观政策方面的项目中标率高,这反映了我们的一种文化方式,即善于应然状态的追索,不善于实然状态的探究。教育技术学的部分研究者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就连我们很多研究生做论文的时候也避免不了。尽管这与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有一定的必然性联系,但当我们认识到这种不足时,又有多少人将其改之呢?在一个领域内做研究,不怕小、不怕纯理论、不怕形而上,就怕不精。因此,教育技术的相关行政机构和课题管理组织在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并给予相应扶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使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教育技术批评主体,笔者认为,在进行批评研究的时候还要结合教育技术学自身的性质,加强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合作,以及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的合作,多听取对教学技术学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和同仁们的批评性意见和观点。正是由于在需求上始终存在着不协调和不满足的需求,才促使了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各个分支始终进行生成、分解、融合,才有着互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水乳交融的协调发展。(陈晓慧,2003)因此,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要走积极配合和相互扶持的发展道路。

 

(2)教育技术批评客体

 

教育技术批评客体,就是历史和当前的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成果、问题及发展趋势。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教育技术研究成果、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称之为教育技术的文化。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是教育技术学这一特殊领域内,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学习者在教育技术研究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创造的,不仅包括最终的成果,也包括形成和创造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将教育技术文化分为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文化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内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学习者在教育技术研究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之一,也是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和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一些必备的物质基础。精神层面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思潮、学术风气,学术流派等。精神层面的教育技术文化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要在互相接受、传播、交流和碰撞中创新,在教育技术研究的实践中加以检验,谋求发展。

 

教育技术客体是对教育技术主体的满足,批评就是建立在这种满足之上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合理而真实性的诉求。教育技术研究进入到第三阶段,实现从技术向教育的回归,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文化精神层面的核心和灵魂。

 

(3)教育技术批评研究方法的选择

 

任何一门真正的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还不是很清晰明朗化,仍存在着不足。教育技术不具备研究方法或研究方法的不科学,也是至今形成不了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是从一开始就有严谨的体系和全面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教育技术学在这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沉淀下来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如果我们能认识自身的不足,并竭尽全力去改进和完善,就有可能找到一条教育技术持续发展和完善的方法或途径。因此,开展教育技术批评研究有助于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为一切具体科学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和分析教育技术批评研究中的矛盾,并指出解决的方法,正是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基本任务。因此,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教育技术批评研究也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也应是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一般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也是教育技术批评研究的基本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各种矛盾,分析矛盾体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分析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把教育技术批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稳步推进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在教育技术批评研究中运用矛盾分析法不可避免地还要形成一些带有自身特点的具体方法,这有待于研究、发掘和及时地反思总结。

批评教育篇2

很多学生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可能因为儿童的种种错误而“大发脾气”,认为儿童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找麻烦,所以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将自己心里的“委屈”一并发泄给儿童。儿童对于教师批评反馈行为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儿童会对教师的批评感到恐惧,尤其是教师的批评行为中带有负面情感特征的时候。教师的负面情绪会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传达给儿童,让儿童觉得教师是在讨厌自己,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在接下来与老师的学习与交流中埋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对教师接下来的管理有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先收起自己的负面情绪,再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对学前儿童耐心教育管理是自己的职责。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学习、成长,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教育时注意说话态度,即使自己很生气,也应该在批评中掌握说话表达方式和艺术性,在儿童心里真正塑造启蒙教师的形象。

二、让学生了解适度批评的重要性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应该认真了解儿童行为的原因,有许多行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教师不应对儿童进行深度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应该循循善诱,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儿童,这样行为的错误性和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会造成的结果,在对儿童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种期望或向儿童指明如果再次发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教训。教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中批评不需要谩骂与侮辱,教师对幼儿要该奖则讲、该罚则罚,奖惩并济且奖惩适度,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抑制儿童的不良行为。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各种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过度批评的案例,通过各种新闻、社会调查结果、调查报告等,告诫学生对幼儿深度批评的负面影响,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批评的度。

三、引导学生在对儿童的批评过程中渗透情感关爱

批评教育篇3

关键词:因材施教批评六法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成人尚有犯错的时候,何况那些乳臭未干的未成年人。自然,小学生犯点“小毛病”那是“家常便饭”,时时让许多让老师哭笑不得。而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是好呢?是大发雷霆,还是弃而不管,这就需要深思。如何去尊重和爱护又收到教育,让他知错能改呢?曾有人说过:“人类在不损及自尊的情况下,都愿意改过向善,但是若有人当众指责他的行为不对,为了维持面子,他会将错就错,不是错误本身拉着他,不使他改正,而是自尊受到了伤害,使他无法回首。”所以当遇到犯错误的同学,如何使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比表扬学生的时候更具有艺术性、技巧性、机智性、灵活性、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师生双方产生相同和相近的情绪体验,建立亲近感,最终达到心理相容。

我从教三十余年,碰到过许多酸甜苦辣,遇到过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生错误。在此就谈谈笔者的巧批评吧。

一、微笑暗示法

用微笑的方式去批评学生,实际上是动情的批评法,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一为之的过错。譬如:学生上课迟到一、二分钟,或上课时思想开了小差,这时教师对他(她)微微一笑,他(她)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并告诫自己:老师注意到了,下次别重犯。

二、旁敲侧击法

在批评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本意,而借言他人他事,表面批评彼,实际针对此,使其犯错误的同学自知理亏,无话可说。

当我偶然发现自己的得意门生悄悄学、打麻将进行,上网玩不健康的游戏。便顿生狠狠批评他的念头时,却又因该生是班长,点名批评会影响到他的威信,则可不点其名,采取旁敲侧击式的批评,体现的是信任与理解,其潜台词的内涵颇丰。真是响鼓不用重锤击,此时的他面红耳赤,默默地低下了头,后来在班会上,他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决心痛改前非。这样显然地比“直戳戳”、“裸”的批评要高明、含蓄得多,收效更大。

三、以身示范法

身教重于言教,我曾接过一个班,同学们经常乱扔乱丢纸屑,通过多次教育,终归无效。一天我就故意将自己口袋里的纸烟盒揉成一团,顺手就扔到教室地板上,有意走出教室门,然后又转回身弯下腰把自己刚抛的烟盒捡起,并顺手捡了几张学生们扔的纸屑,再拿去放到教室里的垃圾箱里。这样就比空洞的说教、批评好得多了,居然从此再无一人乱扔纸屑了。这样的美事,何乐而不为。也使我们从中悟出观点及理论: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举一动特别关心与注意,在我们不知不觉当中,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约束自己,判断是非,老师就应先约束自己,以身示范,为自己的行为作好判断,老师是最好的榜样。要让好竹出好笋,就应先增强竹子的品质。

四、沉默责备法

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微露不悦,沉默无语,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抑,领悟到教师内心的不满和责备,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或讲小话,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讲课,沉默一会儿,学生就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教学秩序。

五、转移法

小学生易听夸奖,把批评转换为夸奖。夸奖并非是夸奖学生的缺点、错误,而是针对学生最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子”的心理特点,用学生过去好的行为或学生喜欢听的话,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做出其它原因的解释,使学生“转变”,“搭梯子下楼。”这种方法,有时也可以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自尊心、上进心去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老师在指出其错误的危害时,也必须要找到其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前说。如我班有一个同学,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上课不听讲,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一次,下课后乱小便,被值周生当场抓获,给班上文明行为栏内扣了分,因而同学们对此有议论、有指责,于是我借朝会课时间,趁势对同学们说:“天下无物全美,人也不过如此。关羽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改正,我们班有个同学因不严格要求自己,损坏了我们班的荣誉,他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们从他的眼神、低头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以化羞愧为力量,会改过自新,一定会为夺文明班冠军献技献策,不信咱们走着瞧。”这件事后,这位同学判若两人,班上各种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还主动当小“侦探”,使其别的同学也无违纪行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六、“激将”法

批评教育篇4

[关键词] 常识教育 批评 学生

我们推行赏识教育,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受到尊重,得到表扬,从而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心灵的镜子,二者在一个人的进步提高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然而,由于批评不当导致师生间不愉快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情的发生,也数不胜数。反思我们的工作,这种教训实在应该认真吸取。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难免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它绝不是吓唬人,教训或斥责。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当然,它也绝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承认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即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做好这份工作,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手中的“半成品”,这些有了一点阅历,学识,有了初步的思想和性格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如果我们不能对他们逐步地做到了如指掌,工作时尽量因人而异,就会严重地影响教育效果。尤其在对其进行批评时,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突出。比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会加深他们自卑心理。而同样,委婉的批评又往往使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无动于衷。因而能否做到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异,有时是批评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带着爱心去做

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已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惟独我一个人有权利骂他罚他,因为只有爱他的人才能责罚他。”首先,我们批评学生,应是出于一颗爱心。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因为爱他、赏识他,才会指出他的错误,才会对他的缺点感到痛心,感到遗憾,你是那么希望他能做得更完美一些。这样,学生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批评,改正错误。其次,批评还必须真诚。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他认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哪些是不利的。要像朋友一样彼此敞开心扉,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交流。实践证明,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一种,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一种。另外,批评还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批评之前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分析好问题的症结,使批评做到有的放矢,不错过一个问题,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当然,更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偏袒一个人或打击一个人。许多老师用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一切都好,学习不好的学生什么都不好,班里一有“坏”事就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做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往往导致那些学习不好的人不但学习更加糟糕,而且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使正常的教育无法进行下去。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人论事;同时,还要一分为二,该批评的地方批评,该肯定的地方肯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换个批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哪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肯定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不过,批评这个词肯定很多时候会与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话语,甚至打骂、体罚相联系。其实,这实在是对批评的一种曲解。我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如已经上课了,一些同学已经坐好,一些同学却还在说话,这时老师如果说:“看谁还在说话?”说话的同学随即停下来。如果老师换个方式这样说:“看这排的同学做得最好”。被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说话的同学也赶紧坐好。一个是直接的批评,一个是表扬中委婉的批评。哪个效果好不言而喻,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干部在全班开展一个学习、纪律、卫生比赛。由班干部每天记录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扣分,一星期一公布。等到周末公布扣分情况时,班里一下子炸了营。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多扣了分数,说自己上课挺遵守纪律的,哪方面都不错,等等。班干部被“围攻”。当班长哭着把这些情况告诉我时,我非常生气。自己平时做得不好,被扣分时还大吵大闹,这还了得?幸好当时已放学,我没来得及去惩治这些人。等到晚上冷静下来一想,不能就这样怒气冲冲地批评学生,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同时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个竞赛活动置之不理,随便扣分吧。第二天,我走上讲台与大家这样总结:“同学们,昨天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说心里话,当时我非常生气。可转念一想,不对呀,我应该高兴才是。”说到这,我看到很多人由起初的愤愤不平已经变成了迷惑不解。“因为大家的争吵恰恰说明了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分数,也就是自己的形象都很重视,这说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进步的。我怎么还能生气呢?”这时,我看见很多人的脸色已经缓和下来,“不过,吵闹的方式总是不对的。很多同学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我想,这恰恰说明我们平时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有意无意地就在犯错误。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得更好。另外,以后,我们的比赛采用加分制。凡是做得好的,都可以得到表扬,并向家长通报。”话音落地,很多同学都鼓起掌来。这件事让我感慨颇深,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赏识的角度出发,去指点学生,学生能不愿意接受吗?

四、抵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批评教育篇5

关键词:批评教育;艺术;林春华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45-01

学生犯错误的事时有发生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方法使用得不当,不仅得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而方法使用得当则会事半功倍。下面谈谈我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批评教育时要以理服人、以诚待人

学生所犯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造成其犯错误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不能简单粗暴,要以理服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危害有多大,从而自觉地改正。在处理学生所犯错误时,不能偏听偏信,要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听取当事人对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而且要抱着对当事人信任的态度,从善意的角度提出批评或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老师是关心他,是为他好,如果不改正错误会伤害这些爱护他的人,从而在情感上使他坚决地改掉缺点,争取进步。

二、批评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对性格外向且有些傲气的学生,批评教育时应采取诚恳、严厉且保持温和的态度。严厉是为了除其傲气,但一定要准确地指出其犯错误的时间、地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服口服。温和的态度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要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别冲动。

例如我班的梁金波同学脾气不好,很容易动怒,他犯错误时,我总保持温和的态度,低声引导,不以训者自居,这样他也能听我的教诲。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作出批评时,语言应委婉含蓄,态度和蔼,采用询问说理的方式,例如林广生同学,他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交往,学习没劲,那些调皮的同学总喜欢他,而他一生气便和同学大打出手。为了教育他,我对其家庭,学习兴趣等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用婉转,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口吻诱导和启发他,同时对那些搞恶作剧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们在各方面帮助林广生同学。这样不久,林广生同学便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

三、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班主任比较冲动,一旦有学生犯错误,便对其破口大骂,一些不雅的话就脱口而出,如“你这头肥猪,整天给我惹麻烦!”、“你这个笨蛋,除了打架你还懂干什么?”……要知道这些话会大大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跟老师对着干。

四、批评教育时不妨多用“糖衣炮弹”

批评教育篇6

作风教育整顿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一

本人通过理论和文件学习,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年来,做为经贸委党委委员和__总经理,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本人能正确给自己定位,注意维护班子的团结,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牢记两个务必廉洁自律,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汇报,自我批评,如有不妥,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我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诚恳接受。

一、加强作风建设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树立大局意识,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和集团公司的各项制度和粮食政策,积极倡导为三农服务,认真做好粮食工作,努力完成收购任务。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总支上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会议决定的事坚决服从,对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汇报,并及时向下级传达党委的决定,不搞暗箱操作。平时注意和班子成员沟通,向他们学习,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维护班子的团结。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我能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六项规定。凡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真正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使他们也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内监督五项制度,努力做到勤政廉政。自觉接受监督,抵制不正之风,不滥用权力,不谋私利,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说大话空话。

三、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平时,自己虽然也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及时、认真的学习有关政策,但不够系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钻研精神。仅仅满足于有关安排学习,学过了事,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对学过的东西进行认真反思,没有深刻钻研。在以后的工作,我还需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领导干部与一般职工需要面对面地交心、谈心,从这个角度上讲我做得不细。今后我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职工生活和思想状况,多倾听群众建议,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把他们的一些好意见征集上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以更好地做好工作。

3、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领导艺术和水平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4、积极探索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的新路子,维护粮食安全。今年由于粮食购销市场发生了变化,销价下跌给粮食经营带来了困难,同时夏粮收购价格定价的不合理,造成目前销售收购困难很大,粮食购销企业面对目前的粮食市场经营存在一定的危机,因此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加强学习,吸收好的经验,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对待研究调查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开拓市场,探索粮食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切实做好粮食安全稳定工作。

5、积极参加党委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委委员的作用。粮食购销企业是一个季节性的企业,收购季节工作忙,造成了有时不能及时参加党委召开的会议,所以今后工作中努力克服,严格要求自己,合理安排好工作和会议的关系,及时参加党委召开的会议,充分发挥党委委员的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以上是我个人自我批评的发言,不足之处,请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和锻炼自己。

作风教育整顿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二

按照公司党委贯彻总公司党组部署要求,现就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深入查找个人遵纪守法、廉洁从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增强自律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我认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求每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觉地遵守《党章》的基本规定,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二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牢固树立组织观念,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反对自由主义;三是遵守党的廉洁纪律,按照《廉洁从政准则》的要求,开展经常性的对照检查和自律自纠;四是遵守党的群众纪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好群众利益;五是遵守党的工作纪律,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六是遵守党的生活纪律,严肃生活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净化生活、工作环境。

本人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线路和基本纲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总公司党组和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没有参与、发表过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悖的行为和言论。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本人认真学习了_,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本人不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违纪违法等问题,没有违_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选人用人方面不存在不正之风和_问题。

在遵守党的6个纪律方面,本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章》中党员应该遵守的纪律条款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把握不深;

二是,自身建设存在差距,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自己,艰苦奋斗作风还待加强;

三是,片面自我满足,进取心不够,面对货运改革有所茫然,没有完全做到创造性开展工作;

四是,群众观念仍显薄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足,靠开会布置,靠电话了解还是常态;

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方面还存在差距,政治素养不高,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教条,理论脱离了实际;

二是,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对“严以用权”的要旨认识不清,对权为民所用存在模糊认识,对权力来源的认识有偏差;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于草率,容易脱离实际;

四是,业务钻研不够,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全面,对已有经验依赖性较强,面对新问题分析不透彻;

五是,宗旨意识不强,过分自信,依靠基层和群众有明显差距,仍然存在脱离现场、实际考虑问题的现象。

作风教育整顿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三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以下是我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一年多来,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我透过不断学习,对标检查,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增强了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和实践工作中都取得必须实际效果,使自己在岗位上和思想素质得到了完善和提升,但是离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必须差距。下面我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对照自己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根源。俗话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期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存在着理想信念方面,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淡薄问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意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用心干好本职工作就能够了。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高。导致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改造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水平在较低层次徘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潜力明显不够。

2.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还不够。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开展自学,系统的学习创先争优理论。未能够做到把业余的时间多用于提高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学习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足,表现没有沉下心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对东西一知半解。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具体工作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进的状况,接到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尽快完成,而不是做到做好。对事实状况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做事虽有计划,但很难按计划实施,经常给人_蛇尾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态度问题,一是认为自己脑子不好使,记忆力不行了,不是学习的时候了,二是认为理论是务虚的,能大致了解一些就能够了,满足于一知半解。

3.工作艺术性不够。不成熟、不稳重。做事风风火火走马观花不认真不细致。主要表此刻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对问题深层次思考不够,对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认识不深刻。粗枝大叶,在平时的工作忽略小节,而小节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小节是事故的到火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从细节入手,以仔细的态度对每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还是自我满足,自我安慰的思想存在。

4.事业心不如从前,开拓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的干劲和勇气,工作作风上有时紧时松,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由于经验还不足,工作的水平还不高。个人创新不够。所以导致工作效果体现的不明显。在义无反顾,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到位。

二、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1.加强中特理论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潜力,不断研究新状况,新问题,新变化,使我的思想和医院实际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主观和客观相贴合,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支部工作,促进科室的科学发展。

2.充分发挥自己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医院的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主动承担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3.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配合领导做好支部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强化职责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明白怎样办,没人去干,就是大问题。所以关键是需要落实“怎样办”。再好的药方开出来,没人替病人抓药,熬药,喂药。仍然不能治好病人的病。但别人怎样说,你就一根筋的怎样干,是缺乏独立思考之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辨别是与非。从而得出“怎样办”的正确方_。

4.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医学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靠群众,拜前辈、病人为师,发扬民主,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贴合科室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批评教育篇7

一、李代桃僵,旁敲侧击

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在公共场合或者上课前,口无遮拦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故意引发“轰动效应”。处理这样的事件,李代桃僵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操场听法制报告。听完报告后,学生仍在谈论着报告会上讲到的犯罪情节。临近上课,我走到教室门口,只听坐在前面的寇胜龙兴奋地喊了一声:“王章材来了!”学生一见真是我来了,哄堂大笑起来。我故意打岔说:“今天寇胜龙怎么这样客气,竟叫我‘王大爷’,是不是也想模仿一下法制报告会上的‘罪犯’?”学生笑声更大了。我接着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们在校园里不必这么客气,不管老师年纪大小,叫‘老师’就好了,但也千万不能没有礼貌,直呼老师的姓名。”

几句假装糊涂、李代桃僵的话,说得寇胜龙脸红了,不由自主地低下头。

二、邯郸学步,促其审视

有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怪异行为,但自己又感觉不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用邯郸学步法比直接批评更有效果。

琚卓林活泼聪明,惹人喜爱,就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他就一跃而起,振臂高呼:“我!”待到教师真正请他回答时,他又什么都讲不出来,站在座位上不停地摇头。他那个头摇得与众不同,总是快速地向左右两边用力摆动,一副很“坚定”的样子。

刚开始,我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几次话,告诉他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但都不起作用。后来,每当他摇头时,我就面对面地模仿他的动作,当他的“镜子”,邯郸学步,连续几次,琚卓林渐渐改掉了回答问题时摇头的怪毛病。

三、换位思考,再寻契机

一次上语文课,我正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突然发现学生邱爽在下面偷看《水浒传》,我当时没有没收他的名著,只是暗示她不要再看了。下课后,我把她请到办公室,联想到自己年少求学时苦于没有书读,读到书后的如饥似渴的情景,我没有呵斥、批评她。我先一口气讲了七八个精彩情节的篇章,她一下子被震住了,没想到我复述得如此准确无误。接着,我便顺势引导,告诉她要正确处理好课堂听讲与看课外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处理,学生心悦诚服,比起有的教师当众撕毁课外书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因时制宜,突破定势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以人之道,巧妙拆招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世家的家传绝学――斗转星移,其要义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也不妨一试。

任强天生一副犟脾气。一次课间,同学周涛不小心把他的书本弄掉在地上,任强生气地要求周涛捡起来,周涛说,你叫我一声“大哥”(实际上周涛比任强小),我立即给你捡起来。周涛同任强开了这个小玩笑,众目睽睽之下,任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恼羞成怒,一把揪住周涛扭打起来,嘴里还直喊:“今天被狗咬了!今天被狗咬了!”此时已到上课时间,我走进教室,看到这“热闹”的一幕,立即叫他们松手再说,但任强就是“咬定周涛不放松”。

我灵机一动,接过任强的话茬说:“是呀,你今天是被小狗儿咬了一口,但是,我们只看到过狗咬人,哪有人咬狗的!狗咬了你,你也非要咬狗不可,这不是说明你与狗一般见识了吗?狗有狗的主人,你被狗咬了,你要去找狗的主人理论才对呢!”几句话,说得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任强也“扑哧”一笑,松开了手。

批评教育篇8

批评学生必须要尊重他的人格,不要以为学生的年龄小,就没有面子,没有自尊。在某种情况下,学生的自尊心比大人还强烈,越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越要尊重和爱护他,要尊重事实,不要偏听其他同学的报告,而应做一番调查,在事实的基础上分清是非再进行批评。如有一次,班中的王某丢了10元钱,就来向我反应情况,王某确定钱是她的同桌拿的,还说出了原因。我相信了王某的话,在早自习上就简单处理了此事,并让她的同桌带10元钱还给王某。我刚说完决定,她的同桌就泪眼汪汪地站了起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说了一遍,我认为同样也很有道理。第二天我仔细调查之后,发现冤枉她的同桌了,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道歉。我知道,人的尊严胜过一切,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工作失误,而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二、批评学生时言语应讲究分寸

言语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刺激物,刺激的分量过轻,学生会不以为然,不予重视;刺激的分量过重,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批评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区别对待,对于胆小、怯懦、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的言语就得轻一些;对于那些反应较迟钝、自制力较弱、不太踏实的学生,则可以说得中肯一些。我班的小玲聪明、热情,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她也爱接近我。每当课间我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的时候,她总是围在我的身边,还不时像在家长面前似的,依偎在我身上亲昵一番。昨天下午,我忽然觉察到小玲已有两天没到我身边了,这其中似乎有了什么情况,我决定好好观察一下。下第一节课铃响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跑出教室。我拉着小红、小兰的手,领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做“追踪”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前天从《语文读写》上学来的,刚刚会玩,新鲜、有趣,大家兴致都很高。我偷看了小玲一阵,她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情绪也特别好。一会儿小脸乐得像朵花,一会又蹦又跳,拍着小手喊叫着,似乎同以往没什么异样。忽然,形势严峻起来,机灵的小玲应该抓我了。碰上这个机灵鬼,被她捉到是毫无疑问了。可是转眼间小玲的满脸笑容飞到九霄云外,小嘴噘噘着在我后面应付着,丝毫没有追的意思。这时多亏打了上课铃,才算结束了我们这尴尬的局面。午休回家的路上,我喊小玲和我一起慢慢走,等和前边同学距离拉开时,我和和和气气地问小玲:“怎么这两天总离我远远的,生老师气了吗?”“谁敢生你气!”她没好气地回答。“那么,你这是怎么了?”“我上课吃葵花籽,给你丢脸了呗!”说着说着,她委屈地哭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前天一位同学上课吃葵花籽,我没点名地批评了他。在批评时,我无意中看了小玲一眼,她那敏捷的神经立即怀疑我在批评她。正是由于这种误解,使她感觉到委曲,从而对我产生看法,故意离我远远地。经过认真思索,我进一步明白了:老师的言行要十分小心,不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事后的一堂语文课,我忽然发现小玲在下面搞起了小动作,怎么办?我可以停下课,双目直视,逼她改正;也可以点名或不点名地批评一下这种现象。但上次的教训告诉我,这样做,对这位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该有多大的伤害啊!但不管她更不利于她的进步,于是我把课停了停,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从书本上转到我的脸上,想从我的表情上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眼睛看着一个同学说“刚才有个同学搞了小动作了”,大家随着我的目光把视线转向这位同学。这时我的心咯噔一下,要不是我事先接受上次教训,有了周密的考虑,说不定这位同学在大家的目光中也会产生什么疑虑呢。我微笑着说:“我看这名同学,不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那样聚精会神地听课。”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小玲,发现她带着歉意地笑了,停下了手里动作。她除了对我投以感激的目光外,课也听得那么轻松、专注。

三、总结

批评教育篇9

    论文摘要:目前,教师对于应行使的批评权采取保守的不批评,其因有教育法规和制度弱化了教师批评权,社会群体非理性的教育观消解了教师批评权,被异化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剥夺了教师批评权。中外教育传统、现代教育伦理要求和当前教育现实要求教师适当批评。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此规定一出,引得社会各方热议,这说明人们对于教师批评权问题十分关注。

1.不批评:当前教师的直觉伦理认同

    在现代社会,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批评是天经地义的。然而近年来,不批评受到教师们直觉的伦理认同,批评权遭到了被拒斥的尴尬。造成“教师不敢管学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1教育改革中的法规、制度弱化了教师的批评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学校现实看,一些教育制度严重阻碍着教师道德发展。根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若教师批评不慎,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可能侵害学生的“人格权”。若批评过多,似乎偕越了教育改革,教师采用了保守主义的方式,即不批评。因此,教育法规、制度弱化了教师的批评权,使教师从伦理上认同了不批评。

1.2社会群体非理性的教育观消解了教师的批评权

    近年来,教育在强调尊重学生的过程中,使一些群众产生非理智的教育观。首先是各种社会群体对学校教育活动的不理性干涉,包括媒体对一些现象的刻意披露和炒作,有些人对教师批评产生质疑。这样不少教师就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放弃了自己的批评权利。当然,还有近几年不同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冲突,使人们对批评产生了误区。一是家长过分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还要宽容孩子,当子女受到批评时,家长便向有关部门“状告”教师,从而引发纠纷。教育行政部门为息事宁人,往往不惜开罪教师,致使教师不再批评学生。其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家长不再把学校看做神圣的净土,不再把教师当成敬畏的对象,时有家长随意评价教师,甚至将歪曲的意见交到教育行政部门手里,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教师在现实中失去了话语权,利弊权衡后,多选择了不批评。

1.3市场经济下被异化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剥夺了教师的批评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为纯粹的“经济人”,他的所有活动的唯一目的就在于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争夺尽可能多的生源,如此,教育逐渐被商品化。这样,家长变成了学校的“上帝”。教师被迫从“圣坛”走向“橱窗”,被人态意指责、点评,教师的批评遂被歪曲为“体罚“、“变相体罚”、“精神体罚”。教师因此被剥夺了批评权。

2适当批评:教育伦理下的应然要求

2. i中外教育传统的伦理要求

    中国传统的教育历来倡导对学生的规训。严师文化传统已深人中国人心,成了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传统的教育伦理要求之一,批评是传统师道的应有之意。《易经·系辞传》曰:“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夸美纽斯在论述学校的纪律时十分重视批评教育,他认为“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戒”,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赫尔巴特认为;“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的行为,连儿童自己也不认为是教育。”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曾指出:“……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马卡连柯也说:“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所以,从历史上看,教育批评几乎被一致地认为是合理的。

2.2现代教育伦理要求教师适当批评

    教育伦理的义务要求教师遵循“为师之理”,才能保证师生伦理关系的和谐。《教师法》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作为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对为人师表者而言,批评既是他们的职责和权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内容与手段。“学生身心在规约与张扬间能够和谐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因此,在个体思想品德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是社会化的需要。没有严格就没有教育,没有批评也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批评教育篇10

这里的“无批评教育”并不等于“不批评教育”,而是取代备受学生厌恶的批评教育,是学生在教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努力争取改正,逐渐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无批评教育”呢?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父母也对孩子娇惯,喜欢包办代替,不太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许多学生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受到批评就灰心失望,一蹶不振。针对这一现状,采用“无批评教育”的方法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那么,怎样进行“无批评教育”呢?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对后进的学生,要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对他们倾注更深厚的爱――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

学生“学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基础较差,有的自卑感强。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回答,从而激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让好动的集中思维于学习探求上,让自卑的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当学困生回答正确时,就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即使他们回答不对,也要加以肯定。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使他们鼓足勇气继续学习。

二、课堂巡视,耐心辅导

作为他们的老师,平时我首先把他们当知心朋友,经常关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耐心给辅导,让他们从心里来接受我。比如操作课:141-1+1=7要求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成立。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老师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引导,有意识地巡视到学困生座位前,看他是否有困难,听听他的想法,若有困难,我会稍作提示,亲切地摸摸他的头,启发他思考,并鼓励他:“你一定会成功的!”当他苦思正确后,我马上竖起大拇指夸奖他,并请他到讲台前把他的想法和操作过程汇报给大家。在同学们一片赞扬声中,让该生喜形于色,信心倍增。

三、作业要恰当评价

对学困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是促进其进步的有效措施。对于他们的作业的批改不能简单地打上一个“√”或“×”便完事,而是在错处写上“想一想”“验算一下”“查一下题目”“运算顺序对吗”等批语,要求学生订正错题并写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正错误。

对优秀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某个学生的作业干净,但不够正确,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你的作业真漂亮!如果能做正确就更好了!”某个同学思维敏捷,书上的思考题,让他在全班给大家讲解思考过程,讲述完毕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聪明法,板书于黑板;某个学生自学能力强,我启发他往后边自学,并随时给予“×××小数学家”的光荣称号;脑子聪慧的学生,给足他们课堂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他们做奥数题,老师导之以行,亲切地称他“×××小老师”……一系列的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会不足,奋发向上。在老师的“无批评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