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策略思考

时间:2022-09-22 10:35:00

教育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策略思考

建设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会工作的重点。教育工会如何推进维权机制建设,笔者以为应该着力采取五项策略。

一、推进依法维权进程

依法维权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有效机制。教育工会履行维护职责,是以合适的途径,依法维权的过程。依法维权,就要深刻领会法律条文的精神实质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使维权的可能变成现实。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也能使教育工会在不断维权的过程中,提高维权的知名度,树立教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形象,更能把握好维权行为的合法性,使维权工作更有力度。即使在十分为难的处境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工会应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善于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开展维权,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推动工作。一要推进涉及教职工利益的立法工作进程。促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立法立制,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悉心吁请并积极参与与《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等法律相配套的,涉及教职工政治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维护教职工权益和工会活动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依法维权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条件。二要加强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提高。采取多种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工会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之成为知法、用法、执法的模范。三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这是依法维权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习法律法规活动,逐步使教职工能了解掌握法律,运用法律。加强对教职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导教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自我保护权益。

二、争取源头参与到位

工会履行维权基本职责,有赖于建立起宏观的源头参与机制。近年来,教育工会源头参与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维权的根本途径,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市级以上教育工会已经在不同层级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目前县级以下教育工会的源头参与工作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项工作的正面效应还远远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随着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教育工会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政策和法律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源头参与机制上必须有新的突破性进展。一是落实源头参与的职级保障。工会主要领导按同级副职配备是保障工会源头参与的重要条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是当地教育规划、教育法规从酝酿到制定和出台的关键团队,教育工会主席和学校工会主席如果是这个团队的成员,工会源头参与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的效果和被动参与的效果是绝对不同的,这应该是无需辩争的事实。这件事情,按照现有的政策和文件,经过努力能够逐步到位。下级工会要积极争取,上级工会要大力帮助,其中上级工会的主动帮助和据理力争是非常关键的。二是建立工会参政议政制度。建立教育工会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参与政策制定制度、工会出席有关会议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向工会通报工作制度,健全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人事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建立配合人大、政协的视察制度等。组织工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利用工会信息渠道,收集情况,反映社情民意,并向每年召开的同级人大、政协会议提交议案和提案,参与立法,监督立法。通过积极的源头参与,提出工会的意见与主张,反映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教育工会应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国家已有的涉及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尽完善之处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反映,并吁请其尽快修改完善,从而形成“政策——执行——监督——反馈——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立体维权格局

立体维权可理解为合力维权和根本维权。立体维权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广大教职工的需要。教育工会应充分认识构建立体维权格局的重要意义,工会干部尤其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打破内部循环“小维权”意识的束缚,在一如既往地做好具体维护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理性和宏观思维,在推动立体维权格局的构建中有所作为。

立体维权,要统筹抓好整体维护、具体维护、特色维护三个环节,使之相辅相成。一要围绕大局。紧紧围绕地方党政和教育行政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工作大局,认真研究一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党政和教育行政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当好参谋助手。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办法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事先多做调查研究,多反映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尽量与教育行政及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下发文件,联合召开有关会议,联合督促检查,联合处理解决问题。二要突出重点。维权的重点在基层。只有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帮助基层健全和完善各类维权制度,才能了解和表达教职工,动员和维护教职工。维权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必须集中力量,形成拳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重点带动一般,以重点带动全面,使维权工作年年都有新进展、新特点。三要整合资源。按照“大联合、广覆盖、共协作”的工作思路,加强与政府、人事、劳动、司法、安全监督等部门,共青团、妇联、科协、体协、退教协等社会团体,电台、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合作,广泛动员社会,整合资源,借势发力,乘势而上,使工会维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条件的教育工会,还可根据立体维权模式的需要,约请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劳动模范和社会贤达,分门别类地组建工会工作专家顾问组,帮助设计工会维权的实施方案,协助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四、健全调控应急体系

维权机制的作用效果,应体现在能否对错综复杂的劳动人事关系形成一定的调控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维权机制存在的价值和魅力,并非表现在劳动人事关系处于平稳与和谐发展的阶段,而恰恰是在发生重大劳动人事争议和社会冲突的危难关头。因此,健全调控应急体系,未雨绸缪即以超前眼光应对劳动人事关系行为可能给教育工作和公共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乃至可能造成的动荡或损失,应是维权机制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健全调控应急体系,应该把握三个基本着眼点。一是关注职工群众的第一信号。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对社会利益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利用恩格尔系数对本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利用基尼系数对本地区个人收入差距进行测定,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探析进行评定,反映职工群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应当采取的措施建议。二是发挥工会信访工作的作用。定期召开教育工会信访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工会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基层工会做好信访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连通的信访信息网络体系,确保群访先知、突发事件先晓,超前防范,及时化解,预防和减少劳动人事关系矛盾,力争把劳动人事争议和群体性事件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三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有的来自自然界,有的来自教育和社会领域,也有的来自境外敌对势力插手。教育工会应当注意培养抗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正确判断和果断应对能力,提高及时控制和有效处理能力,提高总结经验教训、把握处理突发事件规律的能力。

五、强化长效建设措施

健全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必须注重长效发展机制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教育工会维权工作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强调注重维权机制建设,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维权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解决维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完善的维权机制,提高工会维权的整体性、规范性和长效性。

为此,还应强化三大措施。一是造就干部队伍。工会维权是一项艰巨的复杂工作,必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维权技能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教育工会应注重对处于维权链条终端的工会干部进行维权技能结构改造,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突出对综合素质与维权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紧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懂经济、既懂法律又懂管理、既熟悉工会工作又熟悉全局工作、既会协调又会服务的复合型社会活动家,为维权机制的长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构筑创新平台。按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求,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会在运行模式和活动方式上的创新与发展。发扬敢闯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否定前人,敢于尝试各种可能。只要认识正确,选准方向,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大胆构筑,顺势推进,就可以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不断推出新的创造,推进维权机制创新发展。三是提供指导服务。教育工会应发挥组织系统和网络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长效态势。上级工会应指导、帮助、支持下级工会,形成一级保护一级的维权体系和工作机制。上级工会应为基层工会服务,做到“不推、不包、不拖”;下级工会有情况要及时反映、报告,做到“不等、不靠、不看”。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在维权上的责任是不对等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上级工会与下级工会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使维权相互联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得到长效与发展。

二oo六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