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构建办法

时间:2022-04-08 11:00:00

生态文明构建办法

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生态品位和城市价值,根据《先导区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先管发[2012]11号)、《市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3年)》和2012年市政府环保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证,突出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环境治理、环境创建等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氛围浓厚的环境友好目标。

二、具体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优势

1、切实保护原生态。按照《先导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要求对我区范围内面积大于2公顷的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相对高差大于30米的山林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廊道等都予以重点保护,除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开发建设。一是通过严格环境前置管理,切实保护现有原生态不被破坏。各街道(乡、镇)引进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严格环境准入。二是通过严肃执法,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打击力度。三是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营造生态建设良好氛围,为巩固区域生态优势奠定基础。

2、推进山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续建工程。继续推进天马山、凤凰山、桃子湖的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及核心景区内单位及商业网点的废水、废物污染治理,并开展景区其他景点环境整治。

3、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保护者接受补贴,受益者给予补偿,损害者支付赔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资源效益化使用。

(二)推进城乡同治,提高环境质量

1、实施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一是实施湘江西岸整治工程。清理关闭坪塘镇湘江沿线非法采砂场。二是实施靳江河、河整治工程。对靳江河(区段)、河(桐木和龙洞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沿线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主河道两厢200米范围内2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关闭退出或污染治理;对主河道200米范围内农户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完成沿线涉水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成靳江河三环线至湘江入口段非法采砂场清理关闭。

2、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强辖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扬尘污染的综合整治,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扬尘污染控制要求进行施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68%以上。推行三产服务行业的清洁生产,二环线以内所有餐饮服务行业(夜市摊档)、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一律禁烧燃煤,改烧清洁能源。

3、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要求,在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机制,完善收费、考核、奖惩、培训等制度,加强保洁队伍、收费标准规范化管理,探索公司化运作。二是继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采用沼气池、化粪池、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基本完成连片示范区治理目标。三是继续开展乡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或退出工作。

4、推进城区非都市型产业退出。调整产业结构,对我区范围内的“两高三小两业”(高污染、高能耗、小塑料、小洗涤、小食品、养殖业、矿产业)等产业分批淘汰。一是工业企业“退二进三”。6月30日前,完成麓山水泥公司、市坪塘水泥厂、三环颜料公司、蜂巢颜料公司(含厂内5家租赁企业)等坪塘老工业基地退出企业生产厂房拆除。年底前争取湖南经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退出。二是城区畜禽养殖业退出。依据《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试行)》(畜水发[2010]59号)和《关于做好城区畜禽养殖业退出的通知》(政办函[2012]68号)要求,全面完成区二环线以内区域,以及湘江段、靳江河、龙王港等流域两侧200米城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三是推进矿山整顿关闭和生态修复。根据政办函[2010]11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年内全面完成矿山整顿及剩余5家矿山关闭任务,配合先导区完成2家以上已关闭矿山生态修复。

(三)深化环境创建,打造示范亮点

一是生态乡镇创建。镇、雨敞坪镇在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坪塘镇、含浦镇全面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省级生态乡镇验收。二是生态村创建。2012年每镇至少创建1个部级生态村。三是绿色社区创建。2012年创建4个市级“绿色社区”。四是区域噪声环境治理示范区创建。确定东起岳华路、南到大道、西至金星大道、北接茶子山路的区域为单位创建1个区域噪声环境治理示范区,重点清理群众投诉较多的小卡拉OK、音乐茶座、夜宵摊点等噪声污染源,有效减少噪声污染投诉,示范区内噪声稳定达标。五是绿色餐饮街创建。强化餐饮业污染综合整治,以油烟、污水、餐厨垃圾、噪音等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环保产品使用为重点,将新民路创建为绿色餐饮街。六是环保示范酒店创建。以节水节能、环境保护为重点,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环保示范酒店创建工作。七是绿色机关创建。在全区所属机关单位,继续开展以节水、节电、节纸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机关创建活动,强化机关干部节能环保意识。八是继续开展绿色家庭创建。

(四)严格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1、加强环境监察。强化COD、氨氮、SO2、氮氧化物减排项目监管执法,做好减排现场核查工作;开展以扬尘污染控制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监督管理;开展餐饮业油烟整治执法行动,整治规范餐饮业;开展饮用水源保护执法行动,确保饮用水安全;开展以商业、娱乐行业及夜间施工为主要对象的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噪声污染扰民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两考”禁噪行动,为考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开展农村工业污染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靳江河、龙王港流域沿岸乡镇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展生态环境监察执法,重点检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矿山、重点资源开发区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并在农村收获季节后开展秸秆禁烧执法行动;开展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专项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污染行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巩固整治成效;对全区三产服务业环评审批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清理和整治,并加大处罚力度和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力度。同时,加强“两高三小两业”污染严重企业查处力度。

2、强化信访与污染纠纷调处。高度重视信访与纠纷调处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信访有效调处机制,完善污染纠纷调处现场工作程序,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区政府领导下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组织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对现有预案进行补充完善,并适时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五)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环保氛围

1、组织环境宣传活动。以“6.5世界环境日”为载体,结合生态区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城区创建、农村环保、扬尘防治等为内容,组织1次专场文艺宣传活动,各街道(乡、镇)选送节目和环保宣传板报,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2、建立环保课堂。通过建立环保课堂,加强日常环保宣传教育。一是联合行政学校开展环保课堂,增强机关干部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在2010年环保示范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每个乡镇(街道)至少40%的村(社区)建立环保课堂,每年至少授课4次。

3、成立环保宣传队伍。利用驻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资源,组建环保讲师团与环保志愿者队伍,扩大环保宣传教育的范围和层面。一是组建一支5人以上的环保讲师团,每年至少开展4次环保课堂进机关、进社区(村)、进学校、进企业的授课工作。二是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各街道、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类学校优势各组建1支10-20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

4、编印《环境》简报。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工作,规范环保信息,定期编印《环境》,及时通报环保工作进展,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

(六)加强能力建设,优化监管机制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硬件和软件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我区环境监管执法和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范体系,有效维护区域环境安全。一是力争启动我区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三级标准化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通过标准化验收。二是力争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和含坪片区环境综合监控站升格,探索符合我区两型特色的环境监管机制。三是完善基层环保组织网络建设。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组织基层环保干部参加环境监察执法资格和业务能力培训;在全区领导干部“每月一课”中安排环保专题讲座。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陈中同志任组,康小平、刘立(常务)、匡利娥、张铁炎、吴江、苏春光同志任副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区政府办公室、区绩效考核办、区直机关工委、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文体新局、区农业林业畜牧局、区安全监管局、区城管局、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旅游局、区工务局、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区市政公司、区环卫公司、区国土分局、区工商分局、区交警大队、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文明办、区能源办、区爱卫办以及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采取按季调度和紧急问题及时协调相结合的模式,研究解决方案实施需解决的困难及相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刘菊娥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各街道(乡、镇)设立环保办,明确分管城建的副职为主管领导,配备1-2名环保专干,形成分级管理、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2、严格督查考核。按照属地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区政府将生态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各责任主体,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引入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督查小组,由刘立同志任组,李梦林同志任常务副组,区政府督查室、区绩效考核办、区财政局、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区政府督查室,由钟兴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工作制度,督查领导小组逐月调度和讲评项目实施效果,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展,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在项目支持和资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评优评先,降低考核等次,给予通报批评。

3、落实资金保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各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各责任单位负责,各责任单位应根据进度要求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区政府对街道(乡、镇)非投资主体实施、资金来源困难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模式,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拨付,对各项目的资金奖励将与各责任单位每季度督查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完成情况挂钩,奖励方案另行确定。同时,加强环保项目库建设,积极申请中央、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