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夯实基层活动意见

时间:2022-07-01 09:33:20

市委夯实基层活动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为全市的长远发展构筑坚实的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2012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基层基础工作事关全市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近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夯实发展基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与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镇级财政经济薄弱,相当一部分镇街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赶超发展的瓶颈;部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难以发挥引领推动作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既是有效应对当前困难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市打好经济翻身仗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全面开创基层基础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要牢牢把握“打基础、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主基调,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加快发展镇域经济、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重点,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各种资源向基层基础工作倾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基固本,确保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支撑体系更加完备,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镇级财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镇域内项目经济快速发展,骨干财源培育成效明显,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年内各镇街区财政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市平均水平,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镇级财力实现自给自足。

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水源地保护、园区设施配套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全部达到进度要求;小城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工作规范有序,典型培育取得阶段成果;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富有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切实增强镇级财政实力

1.提升境界,创新理念谋划镇域经济发展。要立足镇域谋发展,将镇域内的优势和特色挖掘发挥到位,切实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要跳出镇域谋发展,用宽广的视野、开放的举措聚集吸纳生产要素,积极争取“输血”支持,打造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增创新的优势推动发展。要强化责任谋发展,既立足当前做好生财聚财文章,又着眼长远积蓄发展后劲,努力培育镇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点。

2.因地制宜,明确镇域经济发展方向。桃村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经济开发区“一园一区”要将工业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高质量项目引进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机械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尽快建成骨干财源密集区,切实成为镇域经济发展龙头。城区街道办事处要合理规划布局工业、商贸、旅游、生活等功能分区,在进一步膨胀发展翠屏民营经济园和松山工业区的同时,加快发展以商贸餐饮、旅游度假、金融保险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稳妥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各镇要依托果品、畜牧、矿产等特色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出六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3.把握关键,膨胀发展项目经济。把发展项目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实力的根本途径,突出抓好新项目引进建设、老企业嫁接改造、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三个重点,引增量、盘存量、促投入、调结构,切实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力抓好新项目引进建设,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调整招商策略,改进招商方法,突出抓好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产出效益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丰富项目储备,年内“一园一区”要力争在引进过十亿元项目、其他镇街力争在引进过亿元项目上实现突破;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服务,加快推进承担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促进项目尽快投达产。积极推进老企业嫁接改造,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争创名牌产品、进行规模扩张,提升市场竞争力。强化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财源的意识,主动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新的发展。千方百计盘活闲置资产,通过重组、出让、置换等方式,使闲置资产尽快发挥效益,成为新的增长点。

4.优化结构,巩固提升农业经济。着眼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拓展完善“牧—沼—果—菌”生态农业循环链条。果品产业以拉长产业链条、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果都”品牌知名度为重点,加大精品示范园建设力度,加快郁闭园改造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多渠道宣传推介“果都”品牌,充分发挥苹果电子交易市场、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等的作用搞活果品流通,促进果品产业上档升级。菌菜业以建设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大技术推广和服务力度,着力培育食用菌专业村、专业镇,尽快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年内发展总量达到2000万棒。畜牧业突出抓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年内每个镇街都要新增规模养殖场户3个以上。将沼气开发利用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坚持整体联动、科学规划、集中区域、连片实施,下大气力培植一批示范村、示范户,提高沼气普及利用率,年内每个镇街发展“一池三改”示范村3—5个,新建户用沼气池300个以上。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有序流转,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加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承载能力

1.明确工作重点。本着地下基础设施优先、惠及群众的基础设施优先、园区基础设施优先和环保基础设施优先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对已经规划确定的天力生物质热电、城市管道燃气、“一园一区”基础设施、白洋河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城区、园区、水源地保护及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要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全力推进,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发挥效益。各镇、街道和开发区也要立足自身实际,规划论证和加快实施一批小城镇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予以突破。

2.保障建设资金。在利用好自筹资金的同时,积极抓好已列入国家、省市大盘子项目的对接落实,确保上级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及时跟踪研究国家、省市新出台的扩大投资政策,超前规划、积极争取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创新举措,探索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严格工程资金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3.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严谨细致地抓好项目规划、招投标、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建成“百年工程”、精品工程。

(三)加快实施“五大工程”,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1.实施“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协会+支部”、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结合深化“3+1”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启动新一轮三年包村工作,确保三年内完成后进村整顿转化任务;做好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衔接工作,抓好我市党员干部选派工作,发挥好引导服务基层的作用。二是着眼于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加快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步伐,确保组建率、单独组建率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跟踪做好改制、破产和倒闭企业党组织的调整工作,确保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党组织活动的正常性。三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在楼宇、社区、街巷建立党组织及成立“功能性”党支部的做法,强化对社区下岗、失业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四是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机制,随时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职能部门基层站所组织建设,统筹推进综治、文化、工青妇等其他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基层组织协调联动,形成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强大合力。

2.实施“素质工程”,提升基层干部能力。一是选优配强基层班子。选好配强镇街区党(工)委书记,注意在应对金融危机、落实重大决策、应对突发事件中考察识别干部,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驾驭能力强、善于抓落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力度大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队伍。大力选拔长期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镇街干部充实进市直机关和镇街领导班子;注重选拔懂经济、善招商的优秀干部充实经济工作一线,为做大做强财政经济提供人才支撑。拓宽用人渠道,改进选任方式,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二是加强教育培养。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年内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深化“百名能人带富兴村”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梯队。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新时期城市精神,倡树“诚信、包容、自律”的良好风尚和抓实抓细的优良作风,形成凝心聚力抓落实、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基层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引导基层干部积极作为、干事创业。在认真落实《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农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制度的同时,探索控制新增村级债务和规范经济合同、印章管理等的新机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

3.实施“保障工程”,巩固党建工作基础。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和制度,健全落实镇街区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评制度,强化各级党委和党委书记管党意识。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党员干部沉到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基层党建工作实绩的权重,树立正确导向。发挥好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形成抓党建工作的合力。注重抓典型、带一般,加大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减少20%,逐步解决村级班子“无钱运转”、“无力办事”的问题。落实村干部待遇,保证足额发放。研究探索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养老保险和综合保险制度。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资、补贴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年收入平均水平。三是完善场所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结合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规划建设党员服务中心,提高为党员群众服务的水平。

4.实施“先锋工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一是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大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企业空白班组、新经济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在各个领域中的优秀青年和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双向培养”计划,完善落实“两推一公示”、“三公开、五联审”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二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和手段。探索推行党员目标量化管理,健全落实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制度,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完善运用信息化手段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工作,广泛开展争做“五带头”党员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三是健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鼓励市直部门及镇(街道、开发区)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探索设立困难党员关爱基金,认真做好走访慰问老党员、发放困难党员生活补助等工作,使党内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5.实施“平安工程”,确保基层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基层综治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做到组织、制度和运作“三个规范”。大力深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构建技防联建、人防联管、工资联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集中整治,深化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坚持完善群众来信“绿色邮政”、领导定期公开预约接访和干部下访等制度,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畅通信访工作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信访工作机构,全面推行“三定一公开”维稳新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继续实行领导包案,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和首办责任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确保稳定。认真做好各级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不出问题。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将对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三项重要工作各安排一名市级领导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调度督导。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将承担的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加快推进速度,确保将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推进财政体制及旅游业、园区管理体制的理顺完善,为加强基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配合联动,形成合力。各重点工作推进委员会要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开展,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各市级领导要按照分工,深入到联系镇街、分管部门搞好工作指导,解决困难问题,促进工作落实。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及财政、发改、经贸、外经贸、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强化工作指导,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分别抓好对镇域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督导检查。上述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重要工程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活动推进有力、富有成效。要把活动开展成效作为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将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