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三农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24 03:26:00

扶贫办三农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就2012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转变方式为主题,接轨大桥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1560”发展计划,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城乡全面融合步伐,加速建成祥和、美丽、富足而有活力的和美新农村。

2、工作目标。2012年,我县城乡统筹、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实现农业总产值67.6亿元,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5个,基本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环境整治;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以上。全年农村住房集中改建安置农户4000户,其中危旧房改造622户、下山移民400户。

二、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3、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改变农村建房和供地方式,控制单家独院、推广多户联排、鼓励多层公寓,不再采取单一、分散的农村宅基地分配方式。大力推进农村住房集中改建,全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置换、流转和使用机制,鼓励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置换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房,经县批准,允许偏远地区农户到邻近镇乡置换集聚。

4、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价格指导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保试点。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型方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流转土地的农户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合作生产、规模开发。有序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农户林地承包经营权在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再顺延20年,达到70年。健全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县安排土地流转专项资金140万元,全县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

5、深化金融支农服务创新。扎实做好金融支农产品扩面增量工作,充分发挥现有信贷产品效用。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探索试行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房按揭贷款等产品和“贷款卡+合作社+农户”等贷款模式。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助推“诚信”建设竞赛活动,积极打造信用镇乡(街道)、信用村、信用户“三信”工程。县安排120万元资金用于信贷支农产品创新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评定奖励。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办法,扩大保险品种和覆盖面,减少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县新农村投资公司和农业小额担保中心资本金,扩大农村住房集中改建和农业生产经营担保规模。

6、探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出台全县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标准,实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政策。县安排5000万元用于农村宅基地复垦补助,全年完成复垦整理800亩。完善村级发展留用地制度,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7、建立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组建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收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欲转让的农村产权信息,并为相关交易提供专业服务,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三、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8、深入实施产业强农战略。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县安排1150万元,实施地力提升和粮食功能区工程建设,扩大粮食全程机械化覆盖面,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集群、集聚、集约原则,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县安排24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7+1”龙型产业提升计划,提升主导产业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市场化水平,确保龙型产业产值增长10%。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为重点,着力建设环大塘港10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区、西沪港低碳健康养殖区,启动中国东部(渔山)海洋“牧场”建设。组建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9、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管理,被评为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县安排60万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大力倡导农业创业创新,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引智力度,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城乡青年回流农业、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县安排50万元,引导大学生开展现代农业创业。

10、加强农业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打响“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等区域品牌,推动县级农产品公共品牌创建,推介使用“白鹅”等5枚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争取获得“柑橘”、“南田泥螺”等地理标志。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鼓励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QS、ISO、HACCP等认证,切实提高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按照“建市场、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要求,继续组织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示展销会,举办地理证明标志等大型专场推介会,县安排150万元用于主导农产品的包装、宣传。推进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现代物流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支持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季节性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建设,建成石浦鲜活海产品市场。积极支持农民经纪人拓展农产品销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农户评选活动。

1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农技推广责任制,实施农技推广绩效考核,完善激励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的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全程农业科技服务,对社会力量创办民营科研机构、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实行专项补助。加强对社会化农技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国家农技人员同等待遇,积极营造“不讲身份,只讲能力和贡献”的创新环境。设立县农业科技创新奖和农业科技进步奖,开展农业乡土人才评审。施行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招标制度,重点安排科研经费。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派驻乡镇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创建农业企业、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或示范基地。县安排170万元,并在县级科技经费中安排1/3以上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四、加快建设步伐,倾力打造花园式和美新农村

12、加快农村集聚化、城镇化步伐。按照《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暂行办法》,县安排农村住房“两改”专项补助资金4000万元,合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不断提高农村集聚化水平。深入实施中心镇、小城镇培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和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县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小城镇建设。探索户籍制度及其配套改革,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

13、深化提升美化家园活动。坚持以县美化家园地方标准为衡量依据,实施“美化家园示范带”建设工程。采取分级推进的办法,因地制宜,努力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示范带,形成示范辐射网,带动农村美化水平全面提升。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开展零星宅基地整合利用推进年活动,争取全县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整治。以“门前三包”为重点,落实保洁长效机制。开展第二届“美丽村庄”评选活动,进一步形成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县安排1330万元用于深化美化家园活动。

14、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壮大计划。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对列入扶持范围内的经济薄弱村的项目扶持、经费补差和经营性创收奖励。建立县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保证无合适集体经??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稳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

1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加固屋顶山塘38座,完成河道、溪坑整治65公里,逐步推进农排线路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区域联网供水,新建墙头供农民饮用水工程改造。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全面完成电气化乡镇、村建设目标,完成农村网络公路50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20个。推进农村短途客运中巴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步伐。继续推进生态县建设,争创省生态示范县。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森林城镇各1-2个,生态镇乡、村40个,绿化示范村45个。启动3个世行贷款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0座、农村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站100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循环畜牧小区建设。

五、推进民生工程,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16、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农民转岗就业创业,积极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县财政安排330万元,用于农民培训补助。开展充分就业乡镇、村创建活动,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计划,提高农民转岗就业水平。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家庭工业、农村现代服务业,推进“农家乐”、观光农业和休闲渔业、乡村和森林旅游业发展,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产业扶持,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深入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促进移地致富。

17、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改善提升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和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镇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实施农村新风尚建设工程,开展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三争”等文明乡风创评活动。大力发展农村文体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落文化宫建设,加大村级文体队伍建设和文体骨干培育,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小康体育村创建,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

18、完善农民服务和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在新建星级农民会所40家,改善34个村级办公场所基础上,着力提升农民会所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农村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快促进农民会所向社区服务中心转型。全面推行基础养老金制度,实施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惠度。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措施

19、完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解决统筹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集中统筹使用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各镇乡(街道)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统筹农村发展综合平台建设,构建与农村工作相适应的服务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积极主动地服务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0、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推进“百家支部联百村”工作,深化“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建设,探索运用IC卡建立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镇乡党委(街道党工委)建设,充分发挥在基层党建中的龙头作用。全面落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一次集中轮训,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深化大学生工作者服务农村机制研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廉洁工程建设,推行“四议两公开”和“村民说事”制度,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21、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和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大调解处理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2、营造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广农业创业创新典型模式和美化家园等先进事例,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发展帮扶制度,鼓励社会各届开展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农村工作志愿者队伍,营造强农惠农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