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

时间:2022-09-18 05:55:00

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新形势下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繁荣四方、平安四方、文明四方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文明素质为出发点,完善体系,健全制度,理顺关系,扩大民主,强化服务,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二总体目标

⒈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社区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健全,运转协调。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群众广泛拥护。居委会按照社区自治原则,组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业社工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履行工作职能。

⒉广泛动员、共驻共建的参与意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及社区内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高,渠道畅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民主自治。

⒊管理有序、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市政设施完好无损,路、街、巷及公共场所整齐有序,花坛、绿地、绿化护栏等美观整洁,无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

⒋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应急机制完善,打击防范有力,矛盾化解及时,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普遍具有安全感。

⒌配套齐全、机制完善的服务功能社区办公设备齐全,办公用房达到规定标准,文化活动场所能满足居民需求。服务、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⒍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创造活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确保“文化活动天天有、社区欢歌处处在”,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⒎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居民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相处,邻里关系融洽,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风尚。

⒏渠道畅通、救助及时的保障网络。注重以人为本,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政府救助与民间援助有机结合,志愿者队伍健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一个基础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大胆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实现党组织在社区的百分之百覆盖。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社区党员管理新模式,倾力打造“一管三带一联”社区党建工作品牌,实施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努力提高社区自治组织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居委会成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利用“社区工作论坛”、社区学院等教育阵地,有针对性加强居委会成员培训工作,提高居委会成员素质。继续坚持机关干部任职蹲点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居委会挂职锻炼,充实社区组织工作力量。

(二)抓好两支队伍

⒈职业社工队伍。加强职业社工队伍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行业化。组建职业社工协会,完善资质认证制度。优化职业社工年龄和知识结构,依靠区委党校、社区学院和街道业余党校,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社工队伍的培训,分期分批选派社工参加中央党校举办的社区管理专业学历班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⒉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宣传教育、扶贫帮困、治安巡逻、医疗卫生等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便民服务、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各类社区服务活动,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健全完善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使这些组织成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支持、参与力量。大力发展律师、审计、会计、咨询、策划等社会中介组织,不断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三)健全三个体系

⒈社区管理体系。科学构建三个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工办、两个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个协会(社区公共事务协会)”的新型社区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职业社工执行、中介组织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科学界定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完善社区自身管理体系。

⒉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个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两大系统(社区求助和服务系统)、三级网络(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十大服务系列(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等十大服务系列)”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方法,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法律等非盈利性社会服务组织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继续发挥社区服务热线和“康乐”服务品牌效应,发挥小时居民求助电话和特殊家庭救助电铃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⒊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整合区域救助资源,将扶贫济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认真抓好劳动保障政策进社区工作和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全力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大力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四项机制

1、民主监督机制。建立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居民民主自治制度,凡涉及居民生产生活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重要决策和事项要通过座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继续开展“民评民、民评官、民评政”活动定期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并作为部门和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居民代表讨论社区有关事宜,强化社区的民主自治功能。认真落实以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完善公开载体规范公开程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⒉邻里沟通机制。搭建邻里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意识。以“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为主题举办“邻居节”,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进相互了解,沟通邻里感情,携手打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⒊矛盾化解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信访、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在今日”、“基层谈心保稳定”系列活动,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实现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四前”目标。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到,调处成功率达到以上,杜绝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⒋表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评估表彰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社区示范点”、“和谐社区建设先进个人”、“和谐社区建设突出贡献单位”评选活动,对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五)实施五项工程

1、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和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推进东部开发建设,大力实施“两无三化”工程,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搞好社区绿化、硬化、净化、亮化,加快改造小街小巷,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实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创建一批“市优”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和“社区环境达标楼院”。

⒉平安社区创建工程。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三警联勤”警务运行模式,健全城区巡控、社区管控、单位守控、重点部位防控“四大网络”,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稳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高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确保社会稳定。积极推行“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强化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深化“情系未来”工作品牌,形成以“回归绿洲”为龙头的平安创建品牌体系。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示范街道”、“平安示范社区”、“平安示范楼院”、“平安示范校园”和“平安示范单位”。

⒊公民素质教育工程。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四方区年全民素质教育规划》,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着力打造社区婴幼儿、青少年、特殊人群、流动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六个大课堂”特色教育品牌,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创建活动,通过举办“市民读书节”、“学习超市”等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切实搞好道德、法律、科教、文体、卫生“五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居民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科普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

⒋社区文化建设工程。以“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改扩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全基层文化网络体系,广泛发展各类社区文化、体育组织,支持、引导专业文化团体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海云庵糖球会、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鼓励社区发掘自身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⒌示范社区打造工程。完善“和谐社区示范点”评估验收标准,制定评价体系,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和服务场所,加强社区办公自动化建设,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培育一批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自治水平高、服务规范、设施完备、管理有序的示范社区。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和谐社区是全区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构建和谐社区纳入工作整体部署,作为构建和谐四方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措施,做好全区创建活动的研究、部署、督促和指导工作。各级党组织,特别是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和谐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及各街道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切实加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改革体制,理顺关系。合理界定社区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及其它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职业社工要充分履行职责,积极完成在社区承担的各项工作。社区居委会要依法实行社区民主自治,并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为政府分忧解难。公用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需社区居委会代办的工作,实行自愿协商、合同约定、有偿服务。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建立财力保障机制,加大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投入,切实落实社区工作经费,为社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区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保障社区正常运转。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采取募捐赞助、共建资助、智力投入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营造氛围,联手共建。及时发现和总结创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宣传报道,树立推广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履行各自职能,落实好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任务,人大、政协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同时加强监督,各派、工商联、各界人士要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努力形成区委区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的整体合力,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