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见

时间:2022-10-14 08:03: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见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落实省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现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构建和谐**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展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欠发达地区之一,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如何抢抓机遇、振奋精神,秉纲执本、励精图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9实现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从完全解决温饱向总体达到小康跨越迈进,不仅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构建和谐**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2、构建和谐**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市情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思路日臻完善,后发优势强劲显现9经济增长平稳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成效明显,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历史较好时期,为构建和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少,贫困面太、贫困程度深,人口负荷重,生存环境差,生态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不同层次和人群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还不够协调:农业基础脆弱且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投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改革发展任务重,就业、教育、医疗、国企改革、社会保障、移民搬迁、资源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公平正义还有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市情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存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亟待解决的许多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矛盾,正视困难,理清思路,挖掘潜力,因势利导,营造和谐氛围,增加和谐因素,科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构建和谐**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历史使命。**地处云南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各类资源丰富,**各族人民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思想统一,愿望迫切,构建和谐**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传承到了各级千部群众的肩上。构建和谐**,完成历史使命,关键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常抓不懈。首先是要从思想上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次是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把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与完成阶段性社会和谐的任务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现阶段的问题,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再次是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只争朝夕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勉敬业、扎实苦干,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活力。

5、目标任务。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更趋合理,人民生活较为富足,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道德风尚良好、民族团结和睦、人际关系良好;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6、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建设富裕和谐**。按照“三基地一屏障”、“云南北大门”建设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两个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培育、解决人口问题“三个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7、把“三农”问题摆在首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产业化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马铃薯、林果、蔬菜、蚕桑、魔芋、竹子和天麻等八大优势产业,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在全市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建设粮食、畜牧、果品、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体系,促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劳务经济,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要把“根本是发展生产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及市委“抓两头、促中间”的要求,积极推进“三清五改”、“四新两好”、“十个一”标准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开展“百千万帮扶工程”,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缩小贫困差距。

9、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构筑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资源为依托,做强做大烟草、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主导产业,培植新兴工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紧紧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体制改革、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个重点,培植文化旅游、文艺创作及影视、文化用品印制及销售、文化娱乐服务、大众传媒及广告五项产业,力争通过旅游带动、品牌提升、开放开发、试点启动等战略举措,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为重点,以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和区域联合,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将**逐步建设成为云南的新兴旅游区。发挥**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和规范传统服务业¢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项目。建立健全房地产一级市场,培育搞活三级市场,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按照“两纵三横五联络”为重点的公路骨干网络布局,推动昆水公路建设按期完工,抓紧建设镇毕、镇赫、巧蒙等出省通道,启动沿江公路和柿子坝到镇雄县等主干公路建设,推进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和重点集镇客运站点建设,积极争取内昆铁路重要站点货场扩建,抓好水富港改造和航道整治。围绕金沙江水电开发和镇雄、威信火电项目建设,实施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完成市内骨干电网建设。积极争取新建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实施好农村小水利、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水利化程度。加快新一代宽带通信网、基础传输网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12、科学规划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发展水平。要按照城镇规模等级化、布局合理化、职能协调化、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推进“一中心、一门户、三重点”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大昭阳区域中心城市,做优水富北大门城市,做强镇雄、永善和巧家三个特色城市,加快其他县城和沿路沿线重点集镇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一鲁甸、镇雄—彝良—威信、绥江一水富三个城镇密集区和巧家—永善一水富一条沿江城镇带,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实现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的合理布局,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3、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科教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科技改革,坚持教育优先,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全面实现和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发展高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加快民族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办法,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大对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的引进力度,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14、搞好医疗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科学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卫生资源调整,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管理,整顿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艾滋病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卫生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

1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严格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低消耗、污染低排放,努力构建节约型、生态型等发展模式。实施以“沼气、节柴改灶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长治”、“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对金沙江、牛栏江、白水江等河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渔洞水库库区环境保护和建设。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对水、大气、噪声、土壤等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16、落实人口“控制、提高、转移”措施,努力减轻人口压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农村“奖优免补”的政策执行力度,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各类就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发展劳务经济,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基础

17、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市情和形势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结合行业和单位特点制定具体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引导市民移风易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18、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壮大**作家群,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基层社区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文化站(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文化市场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特别是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19、把握正确导向,积极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化解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讲究宣传艺术,改进报道方式,加强广告管理,增强媒体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健全突发事件宣传报道机制,及时准确信息。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在促进和谐**建设中的作用。

20、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和谐创建活动,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鼓励居民、村民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支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权利。

22、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健全完善为民服务网络系统。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公共信息化建设,及时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3、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凝聚和谐建设力量。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要围绕各自所代表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更好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职工医疗互助、送温暖、“耕耘助学”、“扶贫解困”、“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妇女双学双比”、“金桥工程”、科普活动、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活动。扩大工、青、妇、科协等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工人、青少年、妇女儿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中来。要制定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为构建和谐**作出应有贡献。

24、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同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全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加强海外侨胞和归侨眷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做好外事工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25、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制度,健全执法质量考核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切实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6、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做好对犯罪多发人群的教育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27、坚持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作用,推进司法民主建设。按照方便群众诉讼的要求,完善巡回审判、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等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完善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法、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等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减免贫困群众诉讼费用。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加强对司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维护司法廉洁和公正。

八、以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28、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征地管理,凡征地补偿款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被征地农民所需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各种补偿不到位的征地建设项目,不能开工;彻底清查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用,督促尽快兑现。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政策9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或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不落实的,不得颁发拆迁许可证;各种拆迁补偿没有足额兑现到被拆迁人的,不得实施拆迁。认真贯彻国家水库移民政策,全面落实移民后期挟持政策。切实维护改制和破产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严格债务清偿程序,确保优先安置职工,优先进行经济补偿和完善社会保险接续手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启动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对急需抗震加固的民房分期分批加固改造,提高抗震防灾能力。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对恶意欠薪逃匿的企业负责人,实行行政司法联动制裁。

29、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整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和调节,推行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在各类企业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长。规范地方津贴补贴,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

30、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就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城乡就业的长效机制,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就业问题。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太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深入推进“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3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32、加强住房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住房价格。加快廉租房建设,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力度;规范和加快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和拆迁安置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购房居民合法权益。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土地出让、房屋交易、住宅开发建设信息,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规范物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对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的规划和质量监管。

33、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生活。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商贸设施建设,建设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推动商业服务网点的连锁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推动消费品连锁店进乡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进乡镇和有组织的农副产品进市场。加强昭阳中心城市建设和各县中心集镇建设,加快昭阳北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推进**大道建设。实施旧楼区综合整治、里巷道路整修和低洼片排水设施改造。加大城市“八大秩序”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城市交通网络、供排水、公厕、停车场、专业市场、燃气、通信、垃圾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方便群众生活。

九、加强党的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建设和谐**,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千部。各级党委要把构建和谐**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各级领导要亲自抓和谐**建设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经常分析和谐社会建设状况,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深入推进市级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制度和“百千万帮扶工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构建和谐**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抓紧培养大批急需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要建立符合构建和谐**实际的综合评价体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

35、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的成果,切实加强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科研站所、文化团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心骨。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政权运行经费的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千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做好关心老劳模、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施展才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36、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和谐干群关系。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抓好政风和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协调推进,以清正党风保证干群关系的和谐,以干群关系的和谐保证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