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建设经验总结

时间:2022-01-04 04:44:00

县域经济建设经验总结

县域经济建设经验总结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实惠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县情实际,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时,始终保证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主攻矿产业,做强工业经济,增强财政实力,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地处勉略宁“金三角”重心地带,是全省主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境内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33种143处,潜在经济价值约400亿元,现有各类矿山企业79户、总资产7.3亿元,以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近期内必须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不断促进矿产业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做强特色,着力推进资源大县向产业大县和经济强县转变。为此,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严格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并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出台了《矿业资源勘查开发办法》、《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加强资源整合,适当调整矿业结构和重点资源配置,持续深入开展了矿业秩序整治,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矿业经济整体水平。二是突出改革改制,夯实发展基础。针对县属国有企业布局密集、体制陈旧、效益低下的实际,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改革的关键措施来抓,先后通过整体出售、破产重组、兼并合并等方式,对80%以上的县属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使企业走出了困境,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积极争取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力争每年实施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特别是今年正在实施的××*\××*技改工程,总投资逾20亿元,技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突出协调服务,加强环境保障。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新形势下的政府职能,切实为企业发展搞好协调服务。去年以来,集中开展了城镇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企业发展环境整治办公室,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协调服务责任机制、保障企业发展环境的十条意见》,建立维护企业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6.5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523万元,同比增长61.8%,十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使我们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钱搞建设。坚持把新增财力重点向农业农村、社会弱势群体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十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4.2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2万平方米,维修3万平方米,2003年以来,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支持县一中校建,今年又启动实施“两免一补”11267人188.1元;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4所;累计投资8984万元,新建县乡道路9条253公里,桥梁35座1300米,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00公里,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建农村人饮工程43处,解决了17400人的饮水困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信息设施建设,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8部/百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9%。按时足额发放了干部职工工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下岗职工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启动了农村医疗救助,落实了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定补政策,提高了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促进了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狠抓中药材产业发展,做优农村经济,努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

××*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依托,以中药材产业为突破,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增收。××××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为数不多的具有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地域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70.1%,境内分布药用动植物143科489种,以杜仲、天麻、猪苓、银杏、柴胡为骨干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68万亩,种植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5%以上。其中地存杜仲5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杜仲基地县,地存天麻183窝、猪苓100万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5%和70%,2002年被列为全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为了以中药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在工作中,一是抓基地、夯实发展基础。组建了中药产业发展局,成立了中药产业协会,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巩固提高杜仲、天麻、银杏基地水平,努力扩大猪苓、黄精、柴胡种植面积,高标准地抓好杜仲、银杏和柴胡示范园建设,通过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全县中药材基地质量,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示范园5个350亩,杜仲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猪苓、黄精基地gap认证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二是抓开发、促进资源变现。以杜仲胶厂、天麻微粉厂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抓好以“雪之溶”杜仲软胶囊、“百圣”天麻含片为主的产品加工,进行高层次招商,推进与大企业联合,近年来,先后与汉王药业、步长集团等大中型制约企业加强了合作,同时,探索建立了“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积极培育农民自愿参加的合作经济组织,拉紧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链条,切实打通农产品流通瓶颈,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收入。三是抓项目、拓宽增收空间。围绕抓好中药材一个主导产业和蚕桑、乌鸡、烤烟、核桃、食用菌五大骨干项目的总体思路,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域特色,优化项目布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专业化生产、相互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发展养猪、蔬菜等优势项目,培育一批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带动了农民快速增收。四是抓扶贫,增强发展后劲。认真研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探索出了“三捆绑、四结合、五到村”的扶贫工作新机制,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近年来,先后启动实施了56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占全县125个重点贫困村的45%,实施“一建三改”3500户,移民搬迁1060户4650人,每年组织外出务工2万人以上,农民人均增收超过500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累计退耕还林33.2万亩,荒山造林2.4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263.7万亩,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五是抓统筹、协调推进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重点解决好退耕还林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适度向农村倾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自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尽最大努力激活和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培育壮大旅游业,做活商贸三产,努力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建县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宜人的自然、气候环境,造就了众多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全县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0余处,各级各类旅游景区18处,其中在人文景观方面有省级重点文保单位3处、市级2处、县级3处。其中位于城南3.5公里处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寺,被誉为“陕南小碑林”,珍藏有与《西狭颂》、《石门颂》并称“汉三颂”的汉隶八分石刻《甫阁颂》等历代摩崖碑刻130余方;城区嘉陵江畔的江神庙,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游牧民族氐羌文化遗址和古代戏院建筑群;城北48公里处,总面积5800公顷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险山、奇洞、茂林、幽水融为一体,是陕南规模最大的部级森林公园,同时,其它如紫云宫、响水沟生态园、王富沟溶洞以及沿309省道和八渡河流域的100余家“农家乐”,共同构成了我县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集群。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我们着眼于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朝阳”产业,再创县域经济发展新辉煌,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扬长避短,打造名牌,从规划论证编制、旅游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品位等基础工作入手,高起点、大手笔地做好旅游产业的培育开发工作,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县域经济新的亮点。在规划编制上,围绕建设绿色汉中,深入研究和把握旅游消费趋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切实划准对接点和突破口,编制了《××××××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旅游业发展管理办法》等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勾绘出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蓝图。在旅游产业开发上,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大力实施景区(点)设施建设,相继推出了“农家乐”田园风光游、嘉陵江及八渡河——五龙洞生态游、嘉陵江大峡谷漂流、汉中《石门颂》——《甫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书法珍宝寻踪游、氐羌文化民俗风情游、汉——蜀(四川)——唐(西安)历史怀旧游等一系列各具特点的精品旅游项目,目前正在着手开发(灵岩寺、五龙洞)——甘肃天水(麦积山)——四川(九寨沟)——汉中(三国文化),集生态、山水、历史、古迹为一体的旅游圈,2005年“五一”前,举行了规模宏大的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开园庆典活动,在省内外各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宣传,使××*成为了旅游观光的又一焦点,10月份,组团参加了川陕旅游年会,进一步推介旅游项目,加强了与周边毗邻地区的联系合作,使××*的旅游业全面融入到陕甘川乃至全国的“大旅游”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动员县域内的××*等企业先后投入巨资,加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使略阳的山更青、水更绿。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落实资金,先后绿化美化了县城中心广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演艺为一体的嘉陵广场,于2002年建成了全市县区首家三星级宾馆,又相继建成了广厦大酒店、金亚大酒店等几家中高档宾馆和4家大型超市、30余家网吧、茶吧、歌厅等旅游、休闲、消费场所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同时,组织动员全县力量,加强城市、农村卫生、文化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城区、农村、景区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增强吸引力。近年来,来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8万人(次),创收600余万元,今年将超过10万人(次),收入将达到800万元,朝阳产业优势已逐步显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迅速扩张,商品供销、交通运输、医药卫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金融保险等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广泛链接21个乡镇183村、17个社区,连锁经营、加盟专营、大小超市等各种营销方式进入县域村镇,融入群众生活,“十五”期间,共发展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户,注册资本金万元,从业人员达到人,城乡市场供销两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今年将达到3.07亿元,各色商品进入寻常家庭,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扶弱扶困,努力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说,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为此,在县域经济实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逐步增强、各项事业繁荣进步的同时,我们坚持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安民富民,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进步,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弱势群体解危济困,始终把基层作为工作的主阵地,从财力投入、工作力度、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向基层农村倾斜,把群众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自觉地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做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一件一件地抓落实、求实效、见成果,努力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高度重视抓实抓好,结合县情,研究出台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4050”人员就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等管理办法、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努力创造、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取得了切实成效。“十五”以来,县上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620人,“4050”人员21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560人,复员退伍军人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年均达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切实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城镇低保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全县城镇低保人员达到1985户5065人,年发低保金379万元,每人每月平均61.8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自筹资金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低保试点工作,解决无劳动能力、无住房、无依无靠的贫困弱势人口的基本生活,探索积累了有效经验,将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推广。不断加大医疗、养老、失业保险金的征收、管理工作,逐步扩大工伤、生育等保险范围,目前全县累计参加医疗保险17710人、养老保险7180人、失业保险5998人、工伤保险3220人、生育保险3400人,共征收保险基金8390万元。严格按政策兑现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费、现役军人家属优抚金、伤残军人、老红军等群体优待金,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脱贫工作,加强社会救助管理,努力让全社会弱势群体都得到优待照顾。针对××××地理、自然环境特殊,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低的实际,科学制定自然灾害救助预案,强化防灾抗灾、救灾救济工作,保证了受灾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全县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