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时间:2022-06-11 04:49:00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一次学术调研中发现:在中国最具增长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浙江省,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欢迎并支持完善中共党组织,因为他们琢磨出了“有党组织,员工会更团结,企业会更稳定”的规律。

一些民营企业党组织还自发设立纪委。类似的现象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的深入思考。

“这样的新事物,大概连马克思本人都无法预见,”说,“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和解决。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研究恰恰也走了一条独特的创新道路。”

说,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中国化道路: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建立新中国,从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建设到开启改革开放之门,再到逐步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创建了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从一开始就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他们不准备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词条。主张中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能照抄苏联城市暴动武装起义的做法,这个方针促使革命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奇迹。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认为: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北京青年小肖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正在自主创办网络公司。父母常告诉他,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批受益者——他正在享受着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的种种实惠,包括投资股市的收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几个词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并没有论述,这是中国的伟大创举。”这位毕业于中国一所知名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说。

*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配合这项工程的一大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已被作为研究重点。

从缩小贫富差距到构建和谐社会,从经济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这些海内外热议的话题,已成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

研究院副院长吴恩远说,研究人员在广东、浙江等地开展国情调研,研究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新农村建设、私营企业职工社保等问题,还在高校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调研。

*年以来,中国已有几十所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桑玉成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校正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融入所有课程中,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北京外交学院日语系学生屏星说:“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走向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这证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遥远的学说。”

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大学到国外研究机构,甚至日本、美国、俄罗斯、越南、印度等国的共产党以及不少国家的驻华使馆,都在积极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中国国力持续上升,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一些国家的认同。”吴恩远说。

伦敦大学教授戴维·马格列斯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中国若能寻找到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发展道路,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发展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