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协同育人路径

时间:2022-08-19 08:56:3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协同育人路径

摘要: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将艺术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逻辑意蕴,加强艺术审美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现实路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研究者必须全面把握两者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深入挖掘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协同育人艺术

审美教育是培育人的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实现人对美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教育者应坚持从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建设全面发展型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独特作用,值得研究者深入探析。

一、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意蕴

当代社会,艺术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提升学生的品性修养、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内在逻辑和实践逻辑。1.理论逻辑将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厚的理论逻辑,中西方都有合理有效的依据作为理论支撑。首先,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逻辑基础。“审美是人类实现自身本质的重要活动。”[1]艺术审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相互连通的密切关系,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美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发现并欣赏美,这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次,以中国传统审美教化思想为思想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审美的教化作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倡导在审美教育中实现道德的升华,重视美育对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从古至今的许多教育家都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根基,孔子倡导美育和德育融合,主张通过礼乐教化培养人的品德,以审美活动教化感育人。最后,以西方的审美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柏拉图最早提出了较为详细系统的审美教育理论,他强调以艺术审美活动来涵养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2]后来,亚里士多德提出音乐和诗歌带给人一定的精神享受,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道德品质。西方审美教育理念强调以审美教育净化人的心灵,端正人的德性,主张通过审美活动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2.内在逻辑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内在逻辑,存在较强的相通性和相融性。首先,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连通。一方面,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两者以培养人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高尚的道德品质。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从美育与德育两方面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升华学生的精神,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两者的教育内容互补。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以理论知识为支撑,筑牢学生的理论结构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侧重以情感人,内容相对感性。其次,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融。一方面,艺术审美教育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枯燥的不足。将丰富多样的艺术审美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艺术环境中修身养性。另一方面,艺术审美教育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艺术审美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发现自我,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体验,这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层面进行反思和提升。3.实践逻辑将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实践逻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尤为重要。首先,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更新,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化发展的需求。社会各方面日益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教育内容,通过艺术审美教育使一些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其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文化不断传播,一些人的审美呈现出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社会存在一定的艺术审美教育缺失问题。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品性,而且在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最后,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丰富的艺术审美教育能满足大学生对美的需求,培育其创新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艺术化、趣味化的教育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审美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二、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

在课程思政新理念和审美价值多维性的影响下,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现实路径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发展需要,教育者必须认清以美育人的时代任务,全面把握德育和美育协同育人的新形势与新要求。1.坚持以新时代教育新理念为指导艺术审美教育旨在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应该遵循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借助艺术审美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协同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艺术之美,创新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育人价值。高校教师应该贯彻落实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坚持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以美育促进德育的融合教学任务。2.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体现,是在顺应时展、遵循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正确实践经验。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队伍要从根本抓起,使美育和德育内在贯通,协同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在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同时培养其自律品德,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国家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养成的关键在创新能力的培养。”[3]艺术审美教育通过美的元素教育人、感染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将艺术审美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在美的环境中感受思想的净化与升华。

三、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

艺术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探析艺术审美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1.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艺术审美教育是对学生精神和情感的陶冶熏染,更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合理引导。高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需要从师资力量出发,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时代特点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高素养的思政教师队伍。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认识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一方面,思政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科学观念和政治立场,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客观地看待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美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次,教师要努力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素质水平”[4]。一方面,思政教师在掌握自己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一定的审美理论,增强教学的语言艺术性,努力提升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提高审美素养,将艺术美学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创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最后,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原来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有效利用多元化信息媒体技术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充分锻造自身的精神品格,利用知识和智慧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通过艺术审美元素的渗透让学生获得强烈、感性的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总之,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作用,将艺术审美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合,利用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和思想政治素养养发挥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功效。2.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优秀艺术作品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入挖掘和利用优秀艺术作品资源,科学地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蕴含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展现着时代的印记,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启发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掌握原本教材中的艺术审美素材,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真实美,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思政教师要努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内丰富多样的审美素材,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审美元素和审美价值的开发与创新。其次,教师要适当挖掘其他审美教育素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时展的客观规律,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思政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当下时兴的优秀作品资源,借助丰富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次,高校可以合理规划课程,适当开设艺术审美教育的相关文化课程,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优秀艺术资源的独特魅力。一方面,重视通识课程的关键作用。大学通识教育中很多内容涉及艺术审美的素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艺术审美元素融入日常的通识课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开展有关艺术审美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审美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5]。总之,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将艺术审美元素融入思想政治课,用审美兴趣和审美感受化解学生对单纯理论知识的认知阻力,通过优秀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认同。3.完善教育管理机制,营造协同育人环境优美和谐的育人氛围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实现教育工作目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建设的现实需求。为强化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精神,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积极营造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氛围。首先,高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科学管理措施。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时代要求,结合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整体发展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色发展规划,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或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当前育人形势,制定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案,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考核,全面实现美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其次,高校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效联动各种艺术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一些具有审美艺术性和人文纪念性的文化设施,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效组织各类文艺社团活动,通过艺术类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化情感,寓教育于文化活动;适当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审美、创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最后,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方面,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产生有益的启迪,能够激发学生追求更高尚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了有益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有助于营造赏心悦目的审美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总之,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能够美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氛围,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利用艺术审美教育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林丁颖,陈金亮.艺术审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4):24-26,62.

[2]吴泽泉.从“教育”到“美育”——20世纪初“美育”概念的一条重要演进路径[J].中国文学批评,2020(4):58-65,156.

[3]贾静.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融入[J].青年与社会,2019(17):208-209.

[4]李恒爽,刘畅.基于艺术审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6(6):243-244,253.

[5]张宝华.基于素质教育的艺术审美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8(47):212-213.

作者:李志红 白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