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13 07:00:00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若干重大问题进行集中调研的统一部署,由市建委牵头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以“以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城市发展着眼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海洋产业及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生态化宜居城市”的定位,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来抓,按照百年规划的标准和一体化的目标,立足半岛城市群和东北亚,用规划创新来全面覆盖城乡和指导建设,用科技创新来综合布局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用理念创新来推进建设行业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把自主创新放在城市发展的突出重要地位,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发展提供先导。围绕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出台了《市建设系统加快建设创新型、研究型机关的实施意见》,确定了39项重大研究课题,现已完成了《建设国际精品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市区城市人口容量研究》等11项重大课题研究,提出并回答了在建设世界精品城市、打造人居创业福地、推进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建设进程中的基本思路、战略步骤、工作重点、政策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城市建设稳步发展、持续推进、创新突破的先导。二是加强重大项目技术储备,为完善功能、提高效益奠定基础。近年来,全市建设领域共完成5批、6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的技术储备,对于城市建设实现技术与经济、功能与生态、当前与长远的统一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加快基本建设程序的履行、市场机制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建设项目完善使用功能、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基础条件。三是加强成套施工技术的开发应用,确保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全市建设领域共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800余项,其中,“超大、超高、超深、超精”的成套施工技术,有力地推进了幸福公园、悦海公园、国际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幸福门、地球月球运行演示仪等一大批现代化、标志性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成为建筑、市政、园林施工企业占领市场、开拓经营的重要技术保证。四是努力提高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技术含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加大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开发数字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房产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其中,市规划局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三维数字城市基础空间信息获取处理技术体系及应用”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健全措施,把自主创新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为确保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目标的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建设领域抓好自主创新工作。全市层层成立了建设领域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部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全行业自主创新中的目标、任务、重点、机制等重大事项,并协调解决组织、人员、经费、项目等关键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建设领域自主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有关问题的规定》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原则规定和硬性指标,以及推广“四新”技术的要求和时限。二是加大投入,加快开发。近年来,在城建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每年拨付300多万元作为科研开发经费。组织市民文化中心等4个项目申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无偿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为威建文化名居、颐康府等项目提供了近千万元的住宅产业化技术发展资金,专门用于资助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科技开发。组织实施了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产业基地、威建集团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建设领域科技经费投入机制。在悦海公园,安装了13盏新型风光互补式路灯,通过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路灯照明电能;利用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室内照明电能,年可发电1.5万度;10栋单体海草房采用1米厚的浅色海草作为屋面覆盖材料,落地式门窗全部采用中空玻璃,保温、隔热、隔声、隔水、隔尘效果非常好;卫生间采用了环保新技术,将生活用水、中水、污水、粪便进行回收净化后,用于绿地浇灌。三是健全措施,全面开展创新节能活动。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建立了以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墙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3个企业生产4大类、9个品种的新型墙材,设计年生产能力15亿标砖,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新型墙材应用率100%。大力推广节能、节土、轻质、高强、保温、利废等多功能复合保温新型墙材,积极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隔热、节能门窗、建筑节能照明等节能技术。自2006年6月1日起,新建居住建筑执行了65%的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了50%的节能标准,新建住宅外窗隔热、隔音、防辐射率达80%以上,10万多平方米的新建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组织对城市居民室内的老供热系统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分户控制改造,目前已有13.76万热用户采用分户控制系统,占市区供暖总户数的93%以上。组织工业企业全面开展了水平衡测试、节水技术设备改造工作,并形成了2~3年的定期循环测试制度,目前实施定期水平衡测试的单位已达到100多家,共推广安装节水新器具61889套(只)。加大了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第一污水处理厂等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了22.69%。

(三)做好自主创新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文章,城市宜居指数、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一是城乡规划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先后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等34项重大规划、108项详细规划、13项城市设计、8项专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定位和宜居创业城市建设标准。完成了全市47个建制镇、60%村庄的新一轮村镇规划编制及调整。城市规划区面积、建成区面积分别由2002年底的731平方公里、44平方公里增加到769平方公里、1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55.2万人增加到63.19万人,城市化率由49.7%提高到73.2%。二是城市综合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先后实施了4轮“十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国际会议中心、幸福公园等30多个重点项目。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2002年底的20.9平方米增加到30.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8%提高到46.3%,集中供热率由55%提高到65.7%,燃气普及率由98.5%提高到99.5%,污水处理率由72.6%提高到83.6%。市域成为省第一个“省级园林城市群”、中国北方第一个“部级园林城市群”。三是建设行业管理和改革进一步强化。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60多个。应招标工程招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清理拖欠工程款17.5亿元、农民工工资1.1亿元。国际展览中心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84.9万平方米,安置低收入家庭11662户。组织了49个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建筑面积229.9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2002年底的14.7平方米增加到18.8平方米。理顺了规划、城管执法、供排水等工作体制,完成了7个单位的改企、改制,实现市场化融资12亿元。市建委荣获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四是城市宜居品牌进一步彰显。先后实施了5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3轮“入社区、解民忧”集中走访活动。开展了背街小巷、静态停车等19个专项治理。成功承办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战略国际会议、首届中国国际人居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市长联谊会、首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层论坛和四届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争创了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节水型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适宜人居环境奖以及荣成东楮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发展目标有待进一步坚定。对我市生态化、宜居化、精品化的城市性质,对城市发展的区域、产业和功能定位,对我市“环山绕海”的优势条件,对“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的城市品牌等认识得不够清晰,理解得不够深刻,信心和决心还不够足。对如何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筑全省“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利时机实现城市的内涵式、循环式增长,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性扩张、外延性转移、内涵式发展等思考得不深,研究得不透,行动得不迅速。

(二)城乡规划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前期论证较为偏重技术性,还不能统筹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地研究区域发展、产业调整、设施配套等问题。城市开发一直处于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的矛盾之中,市中心区围绕行政中心进行了较高强度开发,城市公益设施资源匮乏、配套不到位,产业布局小而分散,城市组团轮廓不够明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程度不广,导致总体规划实施不到位,城市轮廓线和空间形象时有破坏,城市特色有所丧失。修建性详规编制水平不够高,导致开发建设层次低、水平低、精品少。以海岸线为代表的滨海区域、以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山体区域、以海草房为代表的民俗区域缺乏必要的规划控制。道路、绿化、供热、防汛等专业规划编制滞后,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负荷过重,向周边城镇和村庄延伸、衔接、覆盖缺乏秩序性。

(三)城乡宜居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到今天,按照传统发展模式将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方面的四个“难以为继”和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的四个“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住宅小区整体建设质量和品位不高,布局不够有序、配套不够完善、物业服务不够到位,土地闲置率、房屋空置率进一步偏高,水资源压力、热资源压力进一步加大。现有城市路网不够完善,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内的停车场建设相对滞后,停车难、行车难、走路难问题日趋突出。城市供热增容扩建工程无法通过国家环评,部分新增工业、居民热用户将面临着无法增容的严峻问题。城市污水处理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沿海、沿河的污水截流处理、开发园区、村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市区防汛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排水管网、主要河道需加大疏浚和治理力度。城市园林绿化不够平衡,城乡结合部、住宅小区、庭院绿化存在一定差距,雕塑公园、植物园等专业性、科普性、文化性的公园还需加快建设。城建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还不够高,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还存在一些差距。背街小巷脏乱差、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卖等现象需全面治理。

(四)城建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虽有所突破,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干管不分、管养不分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近年来城市经营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无形资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建融资渠道还较为单一,建设资金仍然较为匮乏。建筑市场、勘察设计市场、房地产市场、物业服务市场等需要进一步发育和规范,住房价格需要进一步稳定。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管理、城市管理、行业服务等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到201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

1.建设领域自主创新的主要预期目标:科技进步对建设领域的贡献率达到90%,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90%,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高新技术所占产值比重提高到60%,新建居住建筑达到75%的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达到65%的节能标准。与此相适应,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基础、制度为保证的,同城市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操作规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中介服务体系。

2.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1.人均道路面积达到33平方米。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4.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72%。5.污水处理率达到90%。6.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5%。7.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8.燃气普及率保持99%以上。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10.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35%。11.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到21平方米。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形成区域融合、国际接轨的一体化和组合型城市群,成为生态文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生活富有、科技发达、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人居创业福地,成为半岛城市群、环黄渤海经济圈、东北亚地区具有较强综合吸引力、聚集力、辐射力的亮点城市。

四、对策与建议

(一)把握“一个主题”,切实把以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要牢牢把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支撑点,在思想上增进共识,在行动上增强自觉,在工作上增添合力,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式,谋划跨越发展之路,聚合跨越发展之力,创新跨越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城市的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水平。重点抓好“三个一”。一是扭住一个重点。组织建设领域各单位集中力量突破应用领域关键技术这个重点,把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作为主攻目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配套能力。要优化建设行业的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要强化产业支撑,做大优势产业、增强带动力,做强支柱产业、增强支撑力,做优品牌产业、增强竞争力。要抓好项目带动,善借宏观调控之势、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带动之力、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要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注重科学规划,加强就地转化,实行集约经营,实现利益共享。要推进区域互动,坚持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实行梯度推进、促进共同发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互动。二是突出一个主体。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必须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建设领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建设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营造一个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以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崇尚创业、崇尚宜居”的舆论氛围,实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科学发展、以亲民爱民的作风推进和谐发展、以敢闯敢试的作风推进创新发展、以奋发有为的作风推进跨越发展,推动思想观念的新跨越、体制机制的新跨越、科学技术的新跨越、综合实力的新跨越、宜居创业水平的新跨越。

(二)加速“四个推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开发应用。加快推进《建设最佳宜居城市》等28项重大课题研究,全面发展“3S”技术、多媒体数据库与虚拟现实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专家智能化决策分析应用技术、SCADA运动技术等,不断提高建设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走向高端化、集约化,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将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成为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的“排头兵”、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打造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城市的“先锋市”。二是加速推进建设领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充分挖掘自主创新这一丰富的“资源宝库”,全面发展和完善超高层施工技术、住宅建设产业化技术、生态环境建筑技术、智能化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等,并采取差异化发展的路径,在竞争中比科技、比智力、比环境、比后劲、比软实力,进一步形成和彰显未来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三是加速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含量的提高。全面发展和完善固态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绿化生态技术、智能化交通网络监控技术、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等,倡导发展节能环保、和谐发展的“低炭经济”,加大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狠抓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绿色GDP”的贡献率,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的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是加速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鼓励自主发明创造,瞄准世界先进的建设领域技术和国家的科技战略目标,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努力把打造区域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共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雁阵式”区域产业结构,保持雄厚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一如既往地勇当“领头雁”。

(三)优化“四个机制”,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优化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制定人才引进规划,面向国内高等院校,主动走出去吸引和招揽高端人才、领军人才。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激发人才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大用人制度改革的力度,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符合我市城市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二是优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投入机制,继续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要求作为技术进步主体的企业确保每年的技术开发资金不少于业务收入的1%。要集中精力、集中资金,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指数、市民的幸福指数。三是优化政策保障机制。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措施,制定与之配套的规范性实施办法,构建一批一流的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技术创新。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组织开展科研工作,以积极的姿态寻求与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不断加大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积极配合全市自主创新工作,形成党委政府领唱、市直部门单位主唱、全社会大合唱、协同推动以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工作局面。

(四)抓住“四个重点”,倾力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新。要紧密结合建设工作实际,找准以自主创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用大手笔描绘现代化城市的蓝图,用大投入加快城市的发展,用大整治强化城市管理,用大发动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把自主创新的最终成果体现在促进城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一是抓住城乡规划编制实施这个重点。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全市47个建制镇的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完成80%村庄的《村庄建设规划》修编,组织编制《东楮岛历史文化名村海草房特色民居保护规划》。利用2~3年时间,编制市区15个片区、26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金线顶区域整体改造、小石岛至影视城地段、双岛湾地段等专项规划。报批城市燃气、热力等7个专业规划。二是抓住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实施大操场改造、环翠楼公园改造、金线顶区域整体改造工程,完成悦海公园续建工程,抓好文化路、海滨路、东山宾馆区域、菊花顶小区水塘周边区域等绿化升级改造工程,争创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完成统一路隧道及南延、市区内环快速路及立交桥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完成塔山中路延伸等6条路段新建改造工程,论证建设一批快速立体交通体系。实施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及利用工程,完成燃气、热力管网新建改造工程。完成热电厂、市第二热电厂的脱硫工程。实施市民文化中心工程,启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配套酒店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年内拆迁1.2万户、120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完成市区在建的23.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新开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6万平方米。三是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个重点。抓好违法建筑、占道经营、野广告等专项整治,对市区的摊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规划设置固定摊点、节假日摊点、季节性摊点和特色摊点“四类摊点群”,把各类摊点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推行野广告“协议管理”,激发公用设施产权单位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整治的联动机制、共管机制、共防机制和互动机制。完成光明、花园、杏花村等小区的背街小巷整治。建设2处人行过街天桥、1处停车场。新建改造14条路段的路灯、5条路段的排水管网。完成80栋住宅楼的“平改坡”。对望岛河、戚家庄河进行生态化治理。四是抓住建设行业管理这个重点。制定实施10个规范性文件。全面理顺省级开发区建筑市场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基本建设程序、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工程招投标、企业资质的动态管理。强化房地产项目审批、开发经营许可管理。探索实施数字化、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便捷模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质量责任终身制、“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全方位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快建设行业改革,加大城建项目市场化融资力度,为城市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无形资源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