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术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9-28 03:23:49

媒体技术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技术革命对当下大学教育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媒体技术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在提高教育传播效率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从市场供给分析的角度,提出媒体技术变革改变了知识供给的结构形态,削弱了大学课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运用消费者决策理论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知识接收路径的变化,指出媒体技术的变革使得大学生知识接收的路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关键词:媒体技术变革;大学教育;影响

近十年来,媒体技术的变革发展迅猛,不仅冲击着现代传媒业、零售业、金融业乃至实体行业的发展,而且在更广的层面上深入介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种趋势,现今的大学教育要么适应,以借此推动大学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等对教育高标准的期盼和要求,要么继续在惯性中蹒跚前行。2010年以来,慕课,微课,翻转式课堂,课程录播等以媒体技术变革为动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大学中轮番登场,热闹非凡,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大学教育的无奈与焦虑。在这轮教育方式变革的浪潮中,大学教育的诸多相关利益者需要梳理和重新认识媒体技术变革对当下大学教育产生的积极和负面影响。本文将从营销学的视角,从教育环境、教师、学生等多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从教育环境角度看,媒体技术的变革是大学教育面对的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著名的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一个组织要能在变动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辨别环境变化中那些无法抗拒的大趋势,并且努力适应它,才有生存的可能性。与全球化这种大趋势相比,媒体技术的变革同样深远地影响着整个社会,不仅影响着企业,同样影响着社会中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技术变革的冲击。有鉴于此,大学教育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比如大学教育的管理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媒体技术的变革对于大学教育所带来的重大影响,要在观念上主动认识媒体技术变革的价值和意义,适应媒体技术变革时代教育传播所带来的变化,在教育的管理、教育的传播、教育的接收等各个方面深入钻研媒体技术所产生的各种传播技术平台,把握和认识传播新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新优势和产生的新问题,积极主动利用媒体技术变革改造传统的大学教育,使大学教育在教育传播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提高整个大学教育系统的运行效率,乃至推动整个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从媒体技术发展的更深入层面看,媒体技术的变革这种趋势变化还处在进行之中,现有的媒体技术平台,比如微信、微博、QQ、今日头条、网络直播平台、互联网视频等形式尚无法涵盖媒体技术变革带来的所有可能性。因此,从相当长的时间看,媒体技术变革对当下大学教育的影响将是长期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慕课、微课、翻转式课堂绝不会是教育传播形式变革的终点,更高效的教育传播形式将不断演进变化。

2.媒体技术的变革改变了大学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特点,提高教育传播效率的同时制造了新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教育的传播手段从空间来看,是相对简单和固定的,教育传播空间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这样真实的空间场所,教育传播时间随着空间的限定被确定。如今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媒体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大学教育空间和时间属性上的固定性被打破,正所谓“虚拟空间为个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场所”①。这一方面使得大学一线教育人员,尤其是教师群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变化,灵活多变地进行教育传播,比如可以利用课程录像系统进行预习复习,利用微信群随时推送与分享课程学习资料,利用微信位置推送和显示附近人员进行高效、精准点名,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个人号等手段与被教育者建立网络空间的连接,这种教育传播的时空变化使得大学教育从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上获得解放和拓展,从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成为多时空的传播形态。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种多时空的教育传播,在提高教育传播效率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延长了大学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大学教师的教学时间从固定时间段延长到生活时间中,教学空间从教室、校园的有形空间伸到了家这种生活空间,媒体技术变革的这种无线互联特征使得教师的生活空间和教育空间出现了重叠,教育传播不再局限于教室与学校,开始向教师活动的其他空间渗透,这种空间变化使得大学教育的劳动强度不断加大,同时让大学一线教师的时间碎片化进一步加剧,从而可用于探索和思考的大段时间减少,这将不利于从事教学工作较多的大学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教育的管理者来说,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对教师带来的困扰,那么教育领域中的媒体技术变革将会遇到一线教师柔性抵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教育传播效率将大打折扣,最终沦为形式主义的产物;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若不能合适处理教育时间和空间延伸这一问题,则有可能退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

3.媒体技术的变革改变了知识供给的结构形态,削弱了大学课堂的地位

在传统大学教育中,知识供给的渠道相对较少,供给结构相对明确,一般来说,书本、家庭、实践、人际交往,教师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渠道。在这种知识供给结构状态下,大学教师的教育传播直接影响书本知识的获得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这种不可替代性有助于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权威确立,正如人民大学教授彭兰所说:“传统媒体时代,专业媒体作为唯一的专业化大众传播主体,仿佛置身于庄严的“庙堂”之上,受到众人瞩目与膜拜。”②某种程度上大学课堂就像传统媒体时代的专业媒体一样。但是在媒体变革的今天,更加丰富的知识的供给渠道出现了,各种网络课堂,如公开课、慕课、搜索引擎、百度问答、兴趣论坛等,这些新增的知识供给渠道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中的构成权重,在某些地方甚至替代了教师的教育传播,从而对教师的权威造成了重大的挑战。从根本上看,知识的供给跟市场的供给有着相同的特点,知识供给渠道的丰富加剧了知识渠道之间的竞争,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渠道替代。如何才能使得大学课堂无法替代这一问题将成为大学管理者和教师必须严肃思考的命题,面对诸多知识渠道的竞争,课堂和教师真正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或者说,大学课堂和大学教师们如何在媒体技术变革的时代重新塑造竞争优势?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融入媒体技术是一种路径,例如录播课程、网络课堂、微课等;更重要的是大学课堂教育要充分发挥贴近学生这一特性,大学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教育传播中做到主动回应,积极引领,有效互动,活泼生动。

4.媒体技术的变革使得大学生知识接收的路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在媒体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各种媒体工具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成本和便利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众多的教学资源,比如各种教学视频,网络课堂,网络论坛,共同兴趣人群交流等多种方式补充课堂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学习,这就使得学习效果的强化、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者需要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强大的学习目的。目前,这种学习渠道多元化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将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对于知识获取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来说,多元化的知识来源会与课堂学习形成有效的补充乃至协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他们获取知识的成本,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的学生来说,知识渠道的多元化和获取的便利性会造就他们懒惰的习性,使得他们学习流于形式与表面,互联网抄袭和浅层思考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常态。二是学习者需要有整合渠道信息的能力。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知识结构未成系统、价值观念不确定的学生来说,过多的信息冲击会使他们面临一系列问题。对知识信息筛选,甄别能力的缺失,容易使他们被误导;当各种知识面临冲突时,他们会焦虑和不安,不知道如何选择;当知识越来越碎片化的同时,他们发现知道天下事,却不懂身边事,加深焦虑和彷徨。有鉴于此,大学教育和大学教师的任务是一方面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求真的欲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将碎片化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的整合能力,系统性知识和如何形成知识系统将成为大学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大学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这将成为未来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使命。

作者:龚明辉 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新媒体激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彭兰.再论新媒体基因[J].新闻与写作,2014(2).

[4]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