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时间:2022-07-10 10:49:16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在于协调单位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是规范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对策,希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提高管理质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财政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对防范滥用职权、依法行政及反腐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降低了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妨碍了行政事务的顺利实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指导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单位持续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是保证各项行政业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当公务人员出现贪腐情况时,要检查控制制度是否出现了漏洞,从而给违法乱纪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单位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减少漏洞,降低违法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起到了保护作用。2.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管理职能。在目前外部监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开展全面的监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行政成本。3.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行政效率。行政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业务是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机制,简化行政办事程序,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同时,还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4.有利于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类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运用严密的制约机制,来保证国有资产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5.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严密的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公平的分配,同时通过财务管理控制,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从而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相对于企业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直到2015年12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规范》(财政部于2012年、2014年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标志着内控体系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铺开。自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得到积极推进,也取得了些初步成效,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实行了内部签会审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严格批准和执行制度等,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种种问题,有待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由于内控制度建立起步较晚,加上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质,很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很肤浅,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内控意识淡薄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全体员工加强内控意识,是一个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首先体现在单位管理层面,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都非经济专业出身,具有重业务、轻管理的惯性思维,对内部控制和管理缺少足够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老一套做法上,有的认为制定了制度条文就算是实施内部控制了,忽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还有的管理者认为内控制度的完善,会给单位带来过多约束和限制。管理者的认识不足,自然也就对内控实施的宣传力度不足,也难以在全单位引起重视,业务部门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不愿意抽出时间和人员参与,谈不上配合可言;甚至很多员工认为内控制度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做样子,缺少对内控机制建设的正确理解。(2)内控制度不完善,发展缓慢。如前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比较晚,其运营又有区别于企业的特殊性,所以其发展和完善的步伐相对缓慢。由于很多单位内控意识缺失,造成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虽然按照制度要求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基本处于低层次的制度建设阶段,内控制度还很不健全、不完善。因为内控意识的淡薄,没有专门部门对内控体系的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缺少完整管理制度相配套,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做指导,内控制度的执行无从下手,操作性不强,内部管理模糊,结构混乱,工作缺少热情,相互推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工作效率不高。(3)缺乏有效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从目前的体制建设来看,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是比较滞后的,基本上还未在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使得内部控制的执行中出现偏差和遗漏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更正,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甚至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的内部牵制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完善的内控体系,需要单位的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和努力。思想意识是实施行动的指南,要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责任意识,首先就要提高管理层的思想认识,单位管理者的认识提高是重中之重。单位管理者要能改变过去落后的思想偏见,提高认识,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积极参加到建设相关制度的工作中去,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认真分析与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单位管理者还要亲身投入到单位内部管理中,适度建立单位内控奖惩责任制,将责任落实贯彻到每个人,要发挥内控制度执行的表率作用,带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其次,还要注重提高单位全体员工思想认识,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什么是内控、控制什么、控制的意义所在、自己在制度中担负的职责是什么,提升员工思想觉悟,关心员工事业进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结合奖惩制度落实,提高全员的内部控制的意识,形成从上到下单位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互相监督、主动协作、公开透明的内控过程。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是要有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以财政部相关文件规定为宗旨,明确内控目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建立现代管理体制,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和环节,定位风险点,制定相应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将制度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同时又相互独立,分工合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得到科学高效的实施。单位管理者要亲自参与到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中来,要建立并有效落实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3.健全内控监督,实现内外有效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落实离不开严密健全的监督体制,健全的内控监督体系有利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也能够及时发现业务运行中存在的潜在漏洞和问题,其监督体系应该即包括内部监督,还要包括外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文件的规定制定内部监督机制,进行实时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实施全过程中,进行细致系统的检查和自我剖析,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单位激励奖惩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并及时加以纠正错误。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主动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不同社会群体的监督;积极主动地配合加强财政部门、上级部门、审计部门等外部机构对本单位的监督检查,形成内外部监督检查体制,保证本单位内部控制目标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霞.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财经界,2014(36).

2.周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解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6).

作者:李峥 单位:上海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