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出版分析

时间:2022-01-16 11:00:05

高校学报出版分析

期刊被引频次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影响因子,尽管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饱受争议,但仍是目前衡量一本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2年所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2年所总数的比值。如何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编辑同仁[1-7]已从稿源、审稿周期、发表时滞性、传播途径、学科差异、高被引论文、优先出版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但就目前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尤其是综合性科技期刊,在优质稿源甚至是稿源有限的情况下,或许有两条途径可进一步提升影响因子:①每期刊文求精,宁缺毋滥;②关键是要提高后在第2年和第3年的被引频次。在稿源质量和每期发文量一定的情况下,期刊每年所发论文在以后各年被引情况如何,尤其是后第2年和第3年的被引频次有无提升空间,需要先对期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文选取上海市部分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统计后各年被引频次以及各刊优先出版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能进一步提高期刊影响因子,提升期刊影响力。

1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本文的发文量和被引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数据截止到2017年6月。各刊优先出版情况主要参考各刊官网和中国知网优先出版平台。考虑到目前中国知网只能查到2016年的完整数据,且2015年和2016年各期刊所发论文目前只有两年内的被引数据,为便于对比分析,本文统计了上海部分高校学报2005—2014年10年所发文论文在2005—2016年12年间被引情况。需要说明的是,2005—2014年每年所发论文在当年被引频次为第1年数据。比如,2005年所发论文被引频次是从2005年统计到2016年共12年数据,而2014年所发论文被引频次是从2014年统计到2016年仅3年数据。

2结果分析

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因素很多,学科分布、高被引论文、发文量等等,本文重点讨论期刊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这里仅列出所选取的期刊在2005—2014年各年的发文量作为参考(见表1)。图1是所选期刊近年所发论文在各年被引用情况。从图中不难看出,各刊每年所发论文的被引频次在当年非常少,在第2年几乎都没有达到峰值,峰值多是出现在第3或第4年,且第2年被引频次较后面两年明显少。分析原因,不难发现,每年下半年所发的论文,从刊出到传播给读者,再到被读者引用所耗用的时间,不要说当年,就是第2年也几乎来不及被引用。而大部分期刊在论文刊出前都经历了长达两三个月的校样时间,并且有不少期刊录用的稿件要排队出校样,这些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如果在论文被录用后能尽早地数字化优先出版,相当于论文提前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与读者见面,这样不仅让作者的成果早日传播,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论文在第2年和第3年(尤其是第2年)被引用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虽然目前有不少平台提供优先出版,并且很多期刊也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但真正能做到论文被录用后及时数字出版的并不多,至少在所统计的几种刊物罕见(见表2)。多数刊物仅做到论文正式刊出后才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考虑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网络的滞后性,少数刊物也只是做到论文正式刊出后才及时到中国知网等优先出版平台。就所统计的几种刊物,在优先出版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见表2),从而提高后在第2年的被引频次,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论文在录用后刊出前,可以通过优先数字出版来提高后第2年的被引频次,这样既可以及时传播作者的成果,为作者搭建更好的传播平台,又非常有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目前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尤其是综合性科技期刊,面对严峻的优质稿源紧缺的局面,不少刊物在栏目设置、稿源质量、稿件处理周期、期刊数字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寻求各种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期刊影响力有所提升。但是在有些技术性方面,不少期刊可能疏忽了。优先出版近些年大家一直在热议,但很多期刊在这方面做的明显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