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研究

时间:2022-05-11 08:50:45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个体潜在的积极品质,与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一致。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相结合,注重积极的情绪体验,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国家在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其他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虽然已有部分学生投入到创业浪潮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真正参与创业的学生的比例小,高职学生参与的比例更是偏低,创业规模小,成功范例微乎其微。创业活动是多因素合力的结果,除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外,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行为具有指引和调节作用,创业心理素质的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综合国内外有关创业心理素质的研究结果,成功的创业者需具备识别、预见和利用机会的创业胜任力,影响创业意向及行为的创业认知,创新性、风险性的创业特质,创业动机,创业效能感等。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得知,目前高职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高职教育处于最后的招生批次,学历低,导致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容易出现自我定位偏低,自卑心理,抗挫折能力差;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偏重于技能传授,忽视了心理素质培养;高校创业教育目标认识不够深入,使学生出现创业认知不全面,对创业自身的目标犹豫不决;学生创业情绪高涨但缺乏理性,创业意志坚定但不灵活,创业行为取向不积极。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M.E.)发起的一场全新视角的心理学运动,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环境,致力于激发个体潜在的积极品质,使个体享受更高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的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的目标相吻合,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全新的发展视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注重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2002)提出了“积极情绪扩建理论”,他认为“积极情绪扩大了一个人在特定情景条件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也即它能在当时特定的情景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思维)、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人持久的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才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奇特行为方式或思想。同时,积极情绪还具有缓解心理压力的功能。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由此带来的消极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化解,将极大影响学生的创业效果,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由此得知,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创新思想,十分符合创业的要求。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绪,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多鼓励学生,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拓展,增强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通过校内的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具体的创业任务中学会识别创业机会、筹备资金、抵御创业风险、盈利模式管理等全方位的创业管理。也激励学生敢于挑战,踊跃参与,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增强创业的自信心。第三,高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学生在创业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要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及时调整受挫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积极乐观的归因方式,促进和实现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思索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和行为,即“人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积极观念、乐观热情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等积极的人格特质直接影响着创业的成功。因此,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构建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开辟了新途径。积极人格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人类先天就具有积极的行为倾向,这一积极的行为倾向需要外在社会条件的支持。因此,要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的积极人格,首先应增强学生的创业的内在动机,将学生的创业需要和积极的行为倾向紧密联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如以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活动、心理游戏、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等方式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提升创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的心理问题,通过个体心理辅导的帮助其积极的应对挫折心理。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性的支持条件,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挑战的愿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3.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外的创业实践,将自己感兴趣或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开展创业实践,在实践的锻炼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接受创业教育,提升自己的创业才能和创业信心。外在动机方面,学生在理解了当前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的意义后,他的学习和创业就可能是自主性的。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指导课程、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返校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状况、创业方向,激发对创业的兴趣。

三营造积极的创业环境

积极的创业环境是塑造学生积极的创业人格特质的支持力量,也是学生获得创业积极体验的直接来源。积极的创业环境是以培养学生外在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目标,不止是纠正学生创业中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积极的创业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一)高校要将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政府的帮扶机制与高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为高职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各式的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普及创业的基本常识,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意向和所具有的创业特质等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形成新的感受与认识。(三)建设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创业教育课教师的培训,使其具有扎实的创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指导学生的创业。此外,教师队伍还应将将高校、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吸收到创业教育团队中,使学生在创业相关环节得到启迪和指导。(四)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宣传创业成功者的案例、开展创业知识讲座和创业座谈会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获得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巧。

作者:钟真群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素婷.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与开发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2):30-32.

[2]牛骅.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创业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3]桑海云.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积极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72-73.

[4]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